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仙侠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苍壁书_分节阅读_第77节
小说作者:慕时涵   小说类别:武侠仙侠   内容大小:795 KB   上传时间:2015-05-26 08:05:25

  ☆、一朝惊醒,不辨何人江山

  

  细雨扑簌瓦檐,轻悠的钟磬声渐透深山,白马寺当夜清静如常。第二日一早,在北陵营当值的慕容子野闻讯赶上山来,按惯例先去藏经阁转了一圈,却不见商之人影,拖住一位扫地僧人问明了郗彦所歇的僧舍院落,兴冲冲寻来,不料也没见到郗彦,甚至连钟晔和偃真亦都不知所踪,空寂的院落中,嘉木披庭,花药蔓长,隐约听闻廊庑下传来女子娇柔的话语,走近一看,才见夭绍在侍女的搀扶下倚着墙壁正蹒跚而行。

  “夭绍,许久不见。”慕容子野含笑跃上台阶,褪了湿漉漉的斗篷放在栏杆上,露出一袭耀眼的绯袍,神色间仍是风流不羁的模样。

  夭绍闻声转过头来,身边的侍女小心翼翼地扶着她靠着墙壁站稳。慕容子野这才注意到她满额的大汗、虚软的双腿,不禁愣住:“你的腿怎么受伤的?”

  “和小时候一样,不小心从山上摔下来了。”夭绍挪着身体坐上栏杆,揉着膝盖轻声苦笑。

  “山上?”慕容子野若有所思,“难不成你们在燕然山真的遇到了雪崩?”

  为免引起他们不必要的担心,雪崩一事郗彦曾叮嘱钟晔等人缄口勿提,途中与商之信函来往,也绝口不说燕然山发生的事,只道雪魂花未曾找到,中原事急,就此南归。夭绍只以为中原诸人皆不知缘由,此刻乍听慕容子野如此问,倒是难免诧异:“你怎么知道?”

  慕容子野摸了摸下巴,笑容故作高深,言道:“我不仅知道燕然山入春之初易发雪崩,还知道那雪魂花并蒂而生,其中白花剧毒,红花解毒,是不是?”

  夭绍闻言更是惊讶,怔怔道:“这个我都不知道。”

  慕容子野笑得愈发得意,这才对她说了在藏经阁里意外找到柔然古书的事,又道:“尚与我为此事担心了整整半月,直到那日接到塞外来信,说你们即将南归,这才松了口气。如今虽未找到雪魂花,但只要你们二人平安,就还有解毒的机会。”

  “说得也是,”夭绍明显是心不在焉的敷衍,对着雨帘想了许久,才道,“那些柔然古书,关于雪魂花还有什么别的记载么?”话语顿了顿,她补充道,“比如说,如何救活枯死的雪魂花?”

  慕容子野凝神思了片刻,摇了摇头:“那日只顾担心雪崩的事了,书卷上其他的文字,我倒没有注意。”

  夭绍忙道:“那能不能带我去藏经楼?我想再看看那些柔然古书。”

  慕容子野笑道:“你认识柔然文字么?”

  夭绍还未说话,一旁的侍女已理所当然道:“小王爷不是认得么,你翻译给谢姑娘听,不就好了。”

  “是啊,”夭绍接过话,望着慕容子野,微笑道,“那就麻烦你了。”

  “……不麻烦。”慕容子野抵不住夭绍期盼的目光,糊里糊涂地便接了个平日难得一遇的枯燥差事。

  待领着夭绍到了藏经阁,慕容子野翻书爬架地好不容易将那些柔然古书找齐,捧到夭绍面前,笑道:“便是这些了。”

  他随手捡起一卷,翻开浏览,目光上下横扫,不过一刻,就放下换了另一卷。

  眼见他看书速度如此之快,夭绍很是担心有遗漏的地方,蹙眉道:“你仔细看看。”

  “我很仔细了,”慕容子野无可奈何地一笑,“不过这些书虽难得,对于雪魂花的记述却并不多,像方才那一卷,根本提都没提。”

  夭绍抿了唇角,不再言语。慕容子野打量她的神色,问道:“你要找到救活雪魂花的方法,莫非你手里有一朵枯死的雪魂花不成?”

  “是,”夭绍一笑,“而且还是红色的花朵。”

  “果真?”慕容子野眸光骤亮,振作精神,愈发认真地看起书卷来。

  楼外雨声潇潇,楼里竹简脆响,在沉寂间经历漫长的等待,夭绍最初的期盼终于在煎熬中慢慢转成忐忑的不安。眼看慕容子野总算放下了最后一卷书简,却沉默着不出声,站在一旁的侍女忍不住问道:“小王爷,究竟如何?”

  慕容子野垂首好半天才抬起双眸,望着夭绍满是愧疚,低声道:“夭绍,都看完了,没有记述。”

  “没有?”夭绍怀着一心欢喜而来,不想却再一次遭受了极度的失望,双手轻轻握成拳,侧首努力掩饰住落寞,淡淡一笑,“没关系,我想总能寻到办法的。”

  “是会找到办法的。”慕容子野望着窗外雨丝,恍恍惚惚道。

  送走夭绍,慕容子野孤身回到藏经阁,对着满案的书简一阵烦恼,一个人在窗下连连叹了好几声,才伸手拿起一卷书简,匆匆下了楼冲入雨帘,大步流星朝山后走去。刚刚穿过千佛殿前的紫竹林,便闻寺中钟磬猛然敲响,一时廊庑下袈裟飘飞,僧侣们步履匆忙,皆朝千佛殿赶来。

  “出什么事了?”慕容子野脚下一滞,随手拽住与他擦肩而过的小僧人。

  小僧人惶惑回首,合什道了佛,双眸含着清泪,说道:“想必是师祖不行了,我们都要在佛殿里念经超度。”

  “师祖?”慕容子野一个寒噤,“是竺深大师么?”

  “是,”小僧人道,“本来听说师祖今日早上醒来时精神好了些的,还让人传了寺中的各位长老前去说话,却不知此刻为何又突然……”他哽咽着,难以言语。

  慕容子野松了手将小僧人放开,冷风夹雨扑面,他心中一阵惊乱,暗自想到:竺深大师怎么说也是当今陛下的皇叔,若真的殡天而逝,此事不得不通知朝廷。

  思绪落定,他抽了脚步便转身出寺,岂料下山未走几步,便见山脚下骏马飞驰,铁甲数百,为首的将军白盔银甲,正是谢澈领着宫中禁军奔赴邙山。

  看来宫中已得到消息了。慕容子野松了口气,想着自己可以置身事外了,便回到殿檐下等着谢澈上山。

  谢澈命数百禁军皆守在山脚,只身领着几名亲卫上山,入寺望见殿檐下临风而站的慕容子野,不由皱眉:“还真是哪里有事哪里就见你,这个月不该你当值北陵营么?”

  慕容子野不理他的嘲讽,眼睁睁看着那些亲卫将一副贵重的紫楠棺木暗暗落在廊庑阴影处,急急拉过谢澈道:“陛下是什么意思?佛家得道高僧都是火化身躯的,怎么你还带了棺木来?”

  “陛下也是无可奈何,是乌桓那般贵族闹出的名堂,”谢澈不住叹息,解释道,“御医前几日来寺中请了大师脉搏,回禀陛下说就是这两天的事,消息传到朝中大臣的耳中,多数都念起竺深大师皇叔的身份,既怜悯他多年清苦,又尊敬他佛道高深,请陛下在大师殡天后将他按亲王之礼葬于宗室陵墓。”

  慕容子野冷笑道:“四十年前也是那般乌桓贵族逼着皇叔出家的,红尘世外,本是从此两清。如今他们又用世人的仁义道德来束缚大师的自由身,当真是还没病死倒被他们气死了。”

  谢澈斜眼看他:“想来小王爷是有卓尔不凡的高见,不妨回去洛都朝廷,上禀陛下,看能不能力挽局势。”

  “谢澈!”慕容子野怒得目色灼火。

  谢澈苦笑道:“我有什么办法,别逼我。”

  慕容子野沉沉压了一口气,捏着手里的竹简思了半日,才出声道:“你还是去见见夭绍吧,她在景宁僧舍。”

  “她在寺中?先前接到她的信,不是说还有两日才能回洛都?”谢澈不及细想,转身嘱咐了亲卫几句,便疾步离开。

  慕容子野将竹简放入袖中,走过千佛殿,来到后山竺深大师的僧舍外。

  寺中一些极少露面的长老此刻都聚集在僧舍前,一个个皆是神色凝重。慕容子野静悄悄站在一侧,但闻风声雨声不绝入耳,有这么一瞬,他似乎觉得,这年春日的寒峭便如这阵风雨,将会没完没了地纠缠下去。

  约莫半个时辰后,忽听僧舍里有人高唤了声:“师祖醒了!”僧舍外的诸人还未反应过来,便见贴身侍奉竺深的小沙弥抹着眼泪含笑出来,对长老们喃喃道:“师祖又醒了。”

  “佛祖庇佑。”清风吹过长老们鄂下的长须,唇间透出的叹息宛若净莲吐蕊的空明清澈。细雨洗过他们雪白的僧袍,分明都是仙风缈缈的模样,却在这一刻的生死离别中心甘情愿地体会着与世俗之人无差的折磨。

  小沙弥又道:“师祖说,先前一些事都和诸位长老交待得差不多了,请长老们先行去千佛殿歇息,不必再在此等候。”

  “是。”长老们对视了几眼,不禁摇了摇头,转身飘然行去。

  诸人散尽,唯有慕容子野站在廊下兀自不动。小沙弥素日对他也是恭恭敬敬的,可是今日实在觉得此人的一袭绯袍太过碍眼,正要上前驱逐,却听身后门扇微微一响,转过头,只见郗彦面容疲惫地自僧舍里出来。

  “澜辰师叔。”小沙弥忙迎上前。

  郗彦微笑叮咛道:“你师祖对你尚师叔有话交待,这段时间不要让人靠近僧舍。”

  “知道。”

  郗彦看了慕容子野一眼,两人一言未发,联袂朝廊庑深处走去。

  “方才竺深大师醒了是……”

  “师伯已接连几日神智昏聩、身体虚乏,今日早晨忽起精神不过回光返照,支撑了半日已是灯烛将尽,尚和我费尽了心力,不过也只能再维系盏茶的时刻。”

  慕容子野长叹了一声,道:“朝廷里也得知了消息,谢澈带来了禁军和棺木,奉旨等大师……圆寂之后,请圣体回洛都,按亲王之礼操办后事。”

  郗彦闻言脚步一顿,望着廊外春风绵雨,静默了长久。

  僧舍里,商之捧着参汤坐到榻侧,盛出一勺想喂入竺深口中,不料竺深却摇着头叹息:“不必折腾了,为师还剩下的这缕气息,其实已是此生多余的了,不过如此,恰能抛弃了前世的身份牵绊,与你说最后几句话。”

  商之只得放下参汤,轻声道:“师父请说,弟子听着。”

  竺深在他的扶持下慢慢坐起身,盘膝直腰,仍是平日静坐的姿态,望着商之一会,才道:“在你心中,为师是怎样的人?”

  商之微微一怔,答道:“师父于佛法义理精深,于佛道悲悯为怀,于弟子而言,是再豁达宽容不过的长辈。”

  “世人只道我遁入佛门,万念皆空,却不知我心中从未忘记过自己一生所受的辛酸孤苦,也从无法忘怀自己双手所造的血腥罪孽。”竺深神容安详,回首往事之间,言词中不存一丝怨对恼恨、亦不存一丝的惆怅自责,平平静静道来,却听得商之有些惊疑难定。

  “血腥罪孽?”

  竺深缓缓透了口气,道:“尚儿,你可记得九年前你父亲与东朝郗峤之对峙怒江,整整一月按兵不动,因此才被朝廷忌讳有加?”

  “是。”

  “又可知当年朝廷一日十发金令促战,你父亲却依旧不为所动,从此才让朝廷里有心之人落下了切实的把柄?”

  “什么把柄?”商之满目戾气,冷笑道,“当年正值盛夏,怒江水汛滔天,怎能战得?十四年前安风津一战的血流弥江,前车之鉴,父亲如何能在那时出军渡江南下?所谓不战通敌之罪,不过是姚融之辈存心诬蔑陷害之词。”

  “姚融?”竺深却笑了笑,摇头道,“你怪错人了,他虽与九年前的血案逃不开干系,却非主使之人。”

  商之皱眉:“师父说什么?”

  竺深叹息道:“当年势必要除独孤氏、弱鲜卑的人,不是姚融,不是裴行,而是另有其人。而当年前去军营说服你父亲孤身领着亲兵返回洛都、却在崤山道被禁军捉拿的人,也不关姚融和裴行的事,却是为师所为。”

  商之闻言色变,怔怔望着竺深:“师父不要胡说。”

  “人已将尽,何须胡说?”竺深提起精神,右手捏起一粒胸前的佛珠,弹指射出,扑灭了三丈外的烛火。

  商之望着他指间的捻花招式,倒吸一口凉气,跌跌撞撞自榻前起身,面容刹那青白。

  竺深道:“那日我去营帐时,戴着斗篷,蒙着面巾,无人得知真容。当时帅帐里贺兰柬正与你父亲议事,我冒然闯入,贺兰以为是刺客,非与我动手,却被我失手弹了一粒佛珠入他骨髓,从此身体病弱,再不曾康复。此事他必然与你说过,是不是?”

  商之望着竺深,眸底暗潮疯狂涌动,却又咬紧着牙关,不发一言。

  “无论红尘世外,你父亲都是我的知已,那夜我的到访虽突兀,他却依然听从了我的劝说,孤身带着二十名侍卫,回洛都复命,想要亲自解释怒江战事,不料……”

  “够了!”商之厉声道,“你既然瞒了我九年,又何必在今日说出来?”他怆然一笑,盯着竺深满是无助:“我的救命恩人,我的授业师父,却是我的杀父仇人……我如今得知了,又该怎么办?”

  竺深叹了口气:“我并未想过害你父亲,我也不知道会害了你父亲。当日姚融携带先帝的旨意过来找我,我不得不接旨,下山去找你父亲。我那时心中想的,的的确确是希望你父亲回朝禀述战事后,从此乌桓贵族和鲜卑贵族能握手言好。只可惜……出家在外之人,仍是不懂朝堂里的风风浪浪、蝇营苟且。你父亲当日与其说是听信了我的劝说,不如说是先帝的旨意所迫。当日他若不回朝,便是真正的谋反叛逆。”

  商之愈听愈茫然,不禁怒道:“究竟是什么旨意?”

  “当时陛下幼年继位,懵懂无知,辅臣以慕容华为首,依靠的后戚势力更是独孤氏和鲜卑一族,而鲜卑素来为乌桓贵族和司马皇室的忌惮,甚至在开国之初,祖先便立下血书供奉宗庙,提醒后任君王和所有司马氏子孙提防着鲜卑的力量,尤其是身为鲜卑之主的独孤一族。如此情况下,你以为先帝会留下什么密旨?”

  商之面色煞白,脑中一片混乱:“那你方才说的势必除我独孤的人……”

  “是先帝,”竺深轻声道,“尚儿,为师还想再提醒你……”话语猛然一顿,他的的气息渐渐虚弱,望着商之的眸光也慢慢散乱无神。

  商之抿紧了唇,疾步上前握住他的手腕,运起内力牢牢护住他的心脉。

  竺深终于再度恢复精神,微笑道:“你终究是心善的,但凡对你有过恩义的人从来不肯放下,这却是为师最担心的一点。”

  商之寒着脸不吭一声,竺深慢慢道:“九年前的祸乱,说到底,其实是帝权和士族势力相争所致。先帝为了保存司马氏的权力和威严,所以借力打力,让姚融和裴行灭了独孤氏。当年我也曾想不明白,先帝既然对鲜卑如此深恶痛绝,为何又让司马豫继位?直到如今你们鲜卑一族护着司马豫与姚融争权,我才依稀明白过来,治国恰如端一碗水,稍有不平,水则溢漏。九年前,对于帝权的最大威胁是独孤氏,如今,对于帝权的最大威胁却是姚氏,还有那帮恃宠生娇、奢靡淫逸的乌桓贵族。司马豫想要借此立威,从此登峰造极,俯瞰天下。可是尚,你如今辅助司马豫夺权,独孤与鲜卑再度复兴……岂知世间有九年前,怎会没有九年后?而你比之你父亲当年更是光芒毕露,天下人都知商之君武有雄才大略之心,文有务实治国之才,难免不会是帝权的下一个心腹之患。”

  商之从不知竺深已为自己想得如此长远,一时怔忡,低声道:“师父……”

  “如今诸事说罢,为师也可放心去了,你……切记审时度势,万万小心。”竺深微笑,忽地狠狠推开商之,手指扼腕自断了经脉,双目闭阖。

  商之跪倒在榻前,伏地良久不能起身。

  周遭静得异常,似乎可闻佛像前灯烛轻轻燃烧的声响,空气中有什么正在缓缓消散,让人朦胧觉得,那便是生命遗逝的悄然。

  小沙弥在外等了许久,不见僧舍里传出任何动静,一时心中担忧将门推开一丝细缝,迟疑地探入头张望,怔了好一会,蓦然一声大叫:“师祖!”

  僧舍外廊庑上停歇的飞鸟被他的惊叫吓得拍翅乱飞,寺中上下有那么一刹那陷入无声无息的死寂,而后在小沙弥流泪三遍哀呼“师祖去了――”之后,诵经声悠然自千佛殿弥漫而出。

  谢澈领着人来僧舍请竺深大师的法身,望着侍立一旁、神容淡静不辨喜怒的商之,上前轻声道:“陛下让我迎皇叔回宫。”

  商之伸出手将一窜佛珠戴上竺深的手腕,静静道:“即便要在师父身后再纳他入宗室,也得在寺中停柩三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页  当前第7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7/1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苍壁书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