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紫阳_分节阅读_第177节
小说作者:风御九秋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1.68 MB   上传时间:2015-05-09 20:06:15

二人自然是不信的,因为他们的进攻依然凌厉。

两次躲闪之后莫问摸清了二人的修为,将符盒还归怀中,出手封点了二人胯骨外侧的环跳穴,二人气穴被封,双腿麻痹不支倒地。

紫气道人之间的比拼与武夫之间的较技不同,两个实力相仿的武夫可能要鏖战几个时辰甚至是一整天才能分出胜负,但紫气道人不需要,只要修为和身法高过对方,很快就能将对方制服。

二人倒地之后愤然怒视着莫问,莫问看了二人一眼,转身冲里屋喊道,“店家,尽快蒸好粟饼,我要赶路。”

莫问喊过之后,店主自里屋忙不迭的答应,“马上就好,马上就好。”

倒地的二人败的很是窝囊,他们的灵气修为都不低于莫问,但他们身法落了下风,莫问并没有给他们比拼灵气的机会,直接利用诡异的身法将二人挫败。

虽然心中窝火,二人却并没有出言谩骂,自古至今有无数次比武较技,有无数个胜利者也有无数个落败者,聪明的胜利者都会给失败者留下颜面,不会趁机羞辱。聪明的失败者也不会恼羞成怒大肆谩骂,不然有可能招致对方痛下杀手,技不如人并不丢人,丢人的是落败之后撒泼失态。

莫问获胜之后并没有表现出盛气凌人,也没有做出狂妄姿态居高临下,而是站在柜台外等待粟饼,待得店主将粟饼端出,以干净的包裹盛了粟饼背负在肩。

“玉清宗的九龙鼎确实不是贫道所拿,但玉清宗百般阻拦贫道寻找贱内,故此贫道才会痛下杀手。”莫问探手入怀取出符盒,画了一道火符甩手焚燃,“贫道道籍仍在,有天狼毫在手,若有必要不惜越级画写金符,烦劳二位转告太清众人,贫道不愿与太清为敌,还请太清道友不要为难贫道。”

那二人听得莫问言语客气,面上怒气稍减,取而代之的是后怕,他们之所以敢搜找莫问,是因为他们以为莫问被削去道籍之后已经无法画符,而今发现莫问仍可画符,有上古神器天狼毫在手,没人能挡得住他。

莫问将符盒放回怀中,转身走到窗边将那大头道士拖了出来,这道士先前用力过猛头部受创颇重,到得此时仍然嘴歪眼斜,神魂不定。

“三位道友先前可曾去过昆仑山中一处温暖峡谷?”莫问皱眉看着那瘫坐在墙角的大头道士。

“是又怎样?”后来的两个道士之一出言说道。

“那处山谷的溪水之中藏有剧毒蓝蛇,你们定是喝了那山谷中的溪水,此时已经身中剧毒。”莫问正色说道,那两个道士的神色尚无异常,这个撞破了头的道士气息不稳,毒性有了些许显现。

莫问根据二人神情猜到自己所说不差,迈步上前解开了二人穴道,“蓝蛇剧毒无药可解,非蛇尾不可以中和,三位速回那处温暖山谷,寻到蓝蛇,以活蛇蛇尾浸水吞服。”

二人穴道得解,立刻直身站起,对于莫问言语半信半疑,走过去扶起了那个大头道士,查看他的伤势。

“蓝蛇蛇毒很是霸道,寻常人等撑不过一个时辰,哪怕渡过天劫之人也撑不过一个对时。”莫问再度开口,他并没有与太清宗化敌为友的想法,之所以如此急切的想保住三人性命是因为三人若是死了,他又要背黑锅了。

那三个道人闻言还是没动,他们二人并没有中毒征兆,万一莫问是故意诓骗,三人喝了那蛇尾浸泡过的毒水岂不是自寻死路。

就在此时,门口传来了苍老的声音,“还不快去,他要害你们,无需用计。”

声音传来,店内之人尽皆看向门口,却发现门口无人。

“来者何人?”其中一个道人疑惑的问道。

“你们的师傅顾诚林要喊贫道一声师叔,你们带明清子速去寻找蓝蛇,此处由我处置。”门口倒伏的一张桌椅自动翻转归正。

“是后山的前辈来了。”二人闻言面露喜色,答应一声搀了那大头道士快步出门,途径莫问身侧时转头看了莫问一眼,眼神很是复杂,既有幸灾乐祸,又有几分怨恨,还有一丝感激。

“福生无量天尊,天枢子稽首。”短暂的沉吟之后莫问冲西北方向稽首行礼,虽然不见对方身形,他却能感觉到对方的元神,对方虽然不是仙人,却是将紫气修行到极致的高手,不然无法使用这种元神出窍的法术。

“悟真子还礼。”声音自店内西北方向传来。

莫问闻言微微皱眉,悟乃是道家正统辈分,三清各宗都有使用,太清宗有“清静通玄化,体性悟诚明”辈分,此人是那三个道士的师叔祖一辈,这三人年纪都在四十岁左右,上推两辈,来者至少也应该是百岁高龄了。

“玉清宗之事是你所为?”来者拉起一张椅子坐到了桌旁。

莫问闻言点了点头,悟真子拉椅坐下表明了一种和善的态度,但他不得不防对方忽然翻脸,此人虽然将紫气修为练到了极致,出窍的元神却只带有自身七成修为,真要动手拼命,他不会输。

“能否向贫道说说缘由?”对方的声音很是平和。

莫问闻言心中一暖,对方没有听信玉清宗的一面之词,这才是公允的态度,心生好感便迈步走向柜台提过一只茶壶走到了空无一人的桌旁为悟真子倒了一杯茶水,双手敬送,虚空之中有一无形手掌接过了茶杯,道谢之后放于桌上。

莫问知道元神是无法饮食的,此举只为表达自己的态度,敬茶过后将前后经过和盘托出,并未隐瞒悟真子,虽然悟真子的修为不高,但此人的气度令他折服,这才是真正的长者。

莫问说完之后,悟真子久久未语,莫问见他不到,却能看到桌上的茶杯在缓缓转动,不问可知是悟真子在静心思考。

良久过后,不见形体的悟真子开口说道,“九龙鼎乃玉清重宝,赤阳子关心之下难免行事急切,你急于寻旧令正,行事同样急躁了些,而今大错已经酿成,玉清宗伤残数十人,不会善罢甘休的。”

莫问闻言摇头长叹,悟真子以令正称呼阿九令他很是感动,此外悟真子的言语很是公正,令他感受到了长者的宽宏和豁达。

“你随后会前往何处?”悟真子问道。

“北方。”莫问答道。

“贫道相信你不是残忍好杀之徒,但三清同气连枝,此事太清宗也不好置身事外,贫道会将太清门人带至南方,不与你为难。”悟真子说道。

“多谢真人。”莫问躬身行礼。

“你莫要过于欢喜,太清宗不与你为难,还有玉清和上清,玉清宗乃受害一方,急于报仇正名,请出了几位隐居世外坐等飞升的高人。上清宗有失察之过,急于清理门户,据说已经着令与你同门学艺的几个年轻人寻找擒拿于你,前路难行啊。”悟真子说到此处所坐木椅向后挪了半尺,当是悟真子离座站起。

“多谢真人,真人厚意天枢子铭记于心。”莫问再度道谢。

“杀伤了这么多人,你该如何收场?就算找到了令正,你又如何援救,年轻人太冲动了,唉……”叹气声消失在了门外。

悟真子走后,莫问掏出银钱赔付了损坏的桌椅和门窗,带着干粮出了食铺,悟真子的高抬贵手令他感受到了人间还有理解和宽容,心中升起的暴戾之气有所消减。但悟真子的话也令他很是愁闷,他最不愿意见到的就是同门相残,但是之前担任赵国护国真人时与夜逍遥和百里狂风等人已经交恶,学艺时积累的几分旧情薄面几乎消磨殆尽,再度相见,双方都不会再顾念旧情了。

前行之际,莫问自心中斟酌夜逍遥等人会不会出面与他为敌,斟酌之后得出了肯定的答案,夜逍遥和百里狂风等人一定会与他为难,原因有三,一是他担任赵国护国真人率兵北伐之事和杀伤玉清数十人之事在他们看来是错误的。

二是夜逍遥等人与他同门学艺,知道他的底细,也只有这些人才有可能拦住他。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有惩奸除恶,舍我其谁之想。

三是上次与他们相见的时候,百里狂风等人尚未渡过天劫,在他手下吃过亏,此时他们必然已经渡劫入紫,双方实力的差距缩小了,他们会有报仇之念。

由于先前前往身毒浪费了不少时日,此时剩下的时间已经不足二十天了,离开边陲小镇之后莫问快速东行,小心的行了两日,有惊无险,就在他距离第八处禁锢还有五百里时,他感受到了老五的焚符召唤,凝神感知方位,在东南千里之外的临西城,那是他与老五之前约定好的会合地点,想必老五已经寻遍了南方的禁锢回到临西城等他。

感知到老五的召唤,莫问并未急于南下,而是先行赶赴第八处禁锢所在的区域,这处禁锢也在山里,到得禁锢百里之外他开始凝神感知,确定对方没有在那里安插异类方才小心前往,到得禁锢外围不由得眉头大皱,禁锢之外有人在蹲守。

有人蹲守他并不意外,令他意外的是蹲守之人并不是道人,而是数十位光头僧尼。

见到蹲守之人不是同道,莫问少了几分顾忌,径直现身靠近禁锢,那些僧尼见他出现,高喊着向他掠来,“休要放走了恶道。”“杀了他为无名大师报仇。”“就是他废了兴云大师的修为。”

听得僧尼喊叫,莫问心中大惊,这些僧尼所喊的名号乃是他当年在军中抽身南下帮周贵人杀废的三个国师候选者,此事他做的非常隐秘,为了稳妥起见当日他甚至佩戴了蒙面黑巾,外人不可能知道是他所为,除非有人故意告知了他们,但知道此事内情的只有三个人……

第二百八十六章 怀璧其罪

当日暗中南下相助周贵人之事知道内情的只有三个人,周贵人,张洞之,除此之外此事他还曾经跟阿九说过,但是这三个人都不可能向外泄露此事。

可是根据那些僧尼的举动来看,他们并不是胡乱猜疑,应该还是有人走漏了风声,石真和老五都不知道此事,不可能是他们泄露的,除了这五个人,还有一个人虽然不知道内情却有可能猜出内情,那就是柳笙。

当日他自晋国回到邺城向柳笙借用僵尸,柳笙无意之中向他说起赵国太子请他南下相助晋国褚家夺取国师之位,那时候他并没有将南下之事告知柳笙,但柳笙南下之后完全可以通过蛛丝马迹猜到那三个僧人是被他杀掉的。

“等等!”莫问冲那些疾掠而至的僧尼抬手喊道。

那些僧尼虽然义愤填膺,在听到莫问喊声之后还是缓了一缓,没有马上向他发难,而是趁他站立不动之际将其团团围住。

莫问并未将这些僧尼放在眼里,也不在意这些僧尼做些什么,而是继续回忆之前的一些事情,他当日向柳笙借用僵尸之时并没有隐瞒柳笙之意,本想听柳笙先说完再向其叙述南下杀死和尚之事,未曾想柳笙当日走得急,他没来得及向柳笙说明经过。

柳笙心思缜密,也熟悉他的行事习惯,一旦去了晋国,轻易就能查出那三个僧人是被他所杀。如此一来柳笙心中自然会感觉受到了蒙蔽,一定会心中不快。

细想下来,柳笙可能还不止心中不快,他有可能感到非常的愤怒,因为柳笙当晚曾经告诉过他,自己受太子差遣要南下相助褚家,而他却并没有告诉柳笙他已经抢先一步将那三个僧人杀掉了,如此一来柳笙心里就会生出睚眦,“我以诚待你,凡事皆与你说,你竟然刻意隐瞒于我,害得我白跑一趟晋国,你真的以为我看不出那三个僧人是你杀的吗?”

以上所想是莫问按照人之常情来推断的,不会有大的出入,柳笙感觉受到了蒙骗却并没有立刻表现出来,只是在那之后跟他再无交往,直至他卸任赵国护国真人之位离开赵国,柳笙一直没有再露面。

“休要鼓噪,将那三个僧人之事详细说来,容我回忆是否为我所为。”莫问冲那些围在他身边大肆叫嚷问责的僧尼说道。

莫问说完,自人群之中走出一中年僧人,开口详述当日之事。莫问无心听他废话,而是趁机再度思考柳笙之事。他要仔细的斟酌权衡,揣度柳笙会不会因为受到欺瞒而故意泄露是他杀害了那些僧人。

细想过后,他感觉这种可能性很大,任何受到欺瞒的人在发现真相之后都有揭露真相的想法,揭露真相倒不一定是为了报复对方,主要还是为了向他人证明自己不是轻易上当的蠢人,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之下,柳笙很有可能将他杀害和尚一事泄露出去。

想通这些貌似已经水落石出,但莫问并未停止思考,而是继续向深处想,虽然他当日并不是有意隐瞒柳笙,但还是没有说出实情,柳笙生气之下泄露他是真凶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此事有一个很大的疑点,那就是消息泄露的时间。

如果柳笙当年就泄露了他是杀害和尚的凶手,晋国的和尚早就成群结队的跑到东北三郡跟他算账去了,可是晋国的僧尼在当年并没有去找他,这就表明柳笙当年并没有泄露事情的真相,而是近期才向外人说起的。

柳笙为什么早不说晚不说,偏偏近日才说?

“莫问,你可认罪?”那中年和尚高声喝问。

此人先前说了什么,莫问压根儿也没去听,但对方的喝问打断了他思考的连贯性,令他很是不耐,“闭嘴,容我想想,我既然来了,就没准备再跑。”

那群僧尼不明所以,但莫问的确没有逃走的意思,也没有提气的征兆,故此他们仍然没有急于发难。其实他们不发难的主要原因还是畏惧莫问的实力,知道贸然上前有可能也被莫问变成瘸子。

柳笙为何以前没有泄露此事,偏偏在他被三清一干紫气高手围追时才说?

合理的解释有两个,第一个是最合理的,跟人的劣根性有关,大部分人都喜欢痛打落水狗,在某人没有落难时三缄其口甚至是阿谀奉承,但对方一旦落难,立刻跟风围攻,大肆揭丑污蔑,以此向强者摇尾表忠。他大开杀戒之后,三清各派应该是聚集一处商议过如何处置他,柳笙在那时说出了他之前做过的恶事。

这种推断貌似合情合理,却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柳笙的俗气没有那么重,如果他真的那么肤浅,也不可能憋到现在才说出此事,发现真相之后早就开始嚷嚷了。根据他对柳笙性情的了解,这第一种最合理的解释应当排除。

排除了合理的解释,就只剩下一个他不愿相信的可能,那就是柳笙挑选这个紧要关头向僧人泄露此事乃是为了集合道佛两方的力量置他于死地。

俗人可能会做出你骂我一句,我杀你全家。你抢我老婆,我吐你口水诸如此类前因和后果不对等的事情,但是道士不会,道士心中都有一杆称,道士做事前因和后果是对应均衡的。仅仅因为对方欺瞒了你,害得你跑白了一趟晋国就要害死跟自己同门学艺的师兄弟,这种事情不可能出现在道士身上,哪怕柳笙出了山门之后心性产生了偏差,其衡量轻重的标准也不会变化这么大。

如此一来问题就出现了,柳笙心中那杆秤为什么出现了倾斜,在此之前二人的关系一直很好,老五在建康遇难时柳笙是前去救援了的,二人之间的交情好比一只羊,之前的误会只能算是一只鸡,鸡的分量远远没有羊重,除非在鸡的称盘里出现了另外一个隐形的东西,这个隐形的东西分量很重,重到柳笙不顾同门之谊也要除掉他。

九龙鼎!

莫问心中浮现出了那只三足小鼎的模样,在赤阳子追询他的时候,他曾经推算过杀人凶手的来历,根据绝情子的死亡时间他推算出了凶手是自赵国赶到勼城的,当时他曾经怀疑是与他一起争夺国师之位的那些落选者趁机陷害,现在看来他当日想错了,这个听到风声赶到勼城杀掉绝情子,抢走九龙鼎的人应该是柳笙,柳笙一直住在太子府,太子主管太尉府,各地的探子以海东青传回的消息都会传到主管军事的太尉府里,柳笙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柳笙知道他剑鞘里放的是黑刀,柳笙有毁掉紫气道人魂魄的能力,柳笙可以幻化成任何人的样貌,可以轻易靠近绝情子而不受到怀疑,但他不擅长用刀,一刀并未杀死绝情子,而他本身也已经突破紫气,凭借追风鬼步,绝情子哪怕有所察觉,也躲不过他的第二刀。

“莫问,你想好了没有?快快认罪伏法,休要无故拖延。”莫问长时间的站立令得已经完成合围之势的僧尼很是不耐。

“三位僧人都是何人,与何处寺院主事?”莫问随口敷衍。虽然已经理顺了思绪,他仍然需要旁证来巩固自己的推断,众人下山已经将近七个年头了,下山之后他虽然与柳笙有过几次接触,时间却并不长,很难通过那几次接触为柳笙的性情定位,只能回忆在无量山的一些事情。

柳笙看似和善平庸,实则属于阴柔深思的那类人,最为明显的一次是七人争夺赵真人的天狼毫,他清楚的记得自己得到天狼毫之后其他六人的神情,阿九面带微笑,千岁对天狼毫压根儿就没兴趣,百里狂风替他高兴,夜逍遥面露遗憾,刘少卿是皱着眉头的,柳笙当时面上带着疑惑。

其他几个人的表情他都读得懂,唯独柳笙的表情他不明白,他得到了天狼毫,柳笙面露疑惑是什么意思,疑惑代表着什么?现在看来柳笙当时应该是没有弄清楚为什么别人无法将赵真人的魂魄逼出,偏偏他的符咒一到,赵真人立刻躺尸。

但是面露疑惑这并不表示柳笙蠢笨,而是表明此人心细,柳笙绕过了显而易见的真相,在思考潜藏的原因。等到他深思过后明白此事没有更深的原因只是赵真人偏心之后,他是何种反应就没人知道了。

想到此处,莫问冷笑摇头,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修道中人倒是不喜金钱,但修行中人也有喜欢的东西,同门学艺,他与阿九炼制的丹药比其他同门要好上太多,为什么,因为他们有好的丹鼎而其他人没有。同门学艺,他名满天下之时其他人还没有渡过天劫,为什么,因为他有天狼毫而其他人没有。

在这种情况下,其他人生出嫉妒之心在所难免,这是不受理智约束的情绪。另外阿九的一些举动也将其他人这种嫉妒情绪加重了,阿九得了玉玲珑的炼丹神器,所炼补气丹药都给了他,从未分赠其他人,哪怕夜逍遥过去索要,阿九都不曾给予,这一举动所蕴含的亲近远疏意味太明显了,其他人心里自然不会舒服。

冷笑过后,莫问收回思绪环视左右,他先前一直不想杀人,但是一旦杀了人之后心中也就没有了顾虑,以己推人,柳笙也应该是这种心理,柳笙抢了九龙鼎嫁祸给他已经是做了坏事,既然已经做了坏事,柳笙定然会进一步觊觎天狼毫。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之下,柳笙不会像百里狂风等人那样想要跟他单打独斗力求胜的光彩,他会藏在众人之中,让别人出头,他自暗中寻机行事。

三清各宗皆有领队之人,柳笙混不进去。只有这些僧尼是临时聚集,倘若凶手真是柳笙,一定会变幻身形藏在这群僧尼之中……

第二百八十七章 可疑的尼姑

这群僧尼的人数在四十人上下,多为僧人,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尼姑,穿的大多是大红袈裟,也有黄布袈裟。

莫问定神看过三人之后便加快了观察的速度,柳笙心细如发,倘若他逐个观察,柳笙就会怀疑他已经猜到了事情的真相。

“莫问,你恶贯满盈,今日休想全身而退。”一个手持黄锡禅杖的高大和尚见莫问环顾四周,以为他在寻找退路。

莫问闻言暗自冷笑,他故意加快观察速度为的就是误导对方,让对方以为他在寻找缺口,实则他虽然看的快,却并非走马观花,而是有目的的寻找,他看的不是这些人的容貌和身形,而是谁的身上带了包袱,柳笙若是得了九龙鼎一定会将它放在稳妥之处,哪儿最稳妥?带在身上最稳妥,哪怕有朝一日事情败露,可以随时带着九龙鼎远走高飞,故此,谁身上带了包袱谁的嫌疑就大一些。

带了包袱的僧尼共有五人,两个和尚带了包袱,还有那三位尼姑也都带了包袱,九龙鼎的个头很小,若是放在腰间自然可以看出来,若是放在包袱里就看不到轮廓了,故此这五人都有很大的嫌疑。

“你们谁是主事之人?”莫问席地而坐,放下包袱取了干粮来吃,此时已经是下午申时,自昨夜到现在他一直未曾进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0页  当前第17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7/37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紫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