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儒道至圣_分节阅读_第1497节
小说作者:永恒之火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6.3 MB   上传时间:2019-07-26 18:20:20

  若没有方运的尊礼复古活动,那么宗伟雄可以选择支持礼殿,最多是心有亏欠,以后做一些善事,多读读众圣经典便可以消解。

  但是,那场尊礼复古运动,已经在宗伟雄的认知中形成深深的烙印,若是他现在支持礼殿惩罚方运,就等于违背自己的良知,违背自己的所学,轻则文胆蒙尘,重则文胆开裂。

  “这个方虚圣,真是得理往死了折腾人啊……”宗伟雄只能苦笑,毫无办法。

  过了许久,宗伟雄恢复精神,深吸一口气,缓缓道:“罢了,无论有没有方虚圣,身为读书人,都应坚守良知,不违本心。”

  随后,宗伟雄把这些天的所见所闻写成文书,并如实书写自己的想法,送交礼殿。

  而在差不多的时间,派往景国各地的礼殿官员陆续递交考察文书。

  礼殿收到所有文书后,一些阁老怒不可遏。

  少数的礼殿官员如实上报自己的总结,几乎全是在夸方运的。

  还有许多官员以非常中立的立场上报,虽然总结了方运的不妥之处,但没有任何一点算得上是罪行甚至过错,也像是在帮助方运。

  只有极少数的礼殿官员包藏祸心,各种鸡蛋里挑骨头,吹毛求疵,最后竟然推断出方运十恶不赦,罪大恶极,若是不杀掉方运,人族必然会遭遇灭顶之灾。

  礼殿官员的考察结果,在阁老的决策中,至少占三成的分量!

  礼殿本来要大张旗鼓惩罚方运,甚至严加调查,现在弄出这么个结果,全都成了笑话。

  那些阁老愤怒归愤怒,并没有失去理智,他们也知道,方运的许多做法是对的,但是,为了守护儒家圣道,为了守护礼殿的尊严,他们必须要这么做,必须要遏制刑殿。

  就在礼殿举棋不定的时候,由杂家组成的文信院宣布,鉴于景国众多杂家弟子偏信法家,违背杂家圣道,从现在开始,文信院中断与景国杂家读书人的一切合作。

  同时,文信院宣布,将向景国派出杂家官员进行考察,若是发现杂家官员背弃圣道,将会动用杂家圣道文宝,将其逐出杂家!

  一石激起千层浪!

第2489章 圣道镇封

  杂家竟然开始对景国动手,这是所有人都万万想不到的事情。

  之前工殿之所以惩罚庆国,那是因为庆国的行为影响了工殿的发展,是庆国逼工殿那么做。即便如此,工殿也只是撤走工殿本身对庆国的援助,并没有惩罚庆国的工家人员。

  但文信院的做法,则比工殿激进千百倍,甚至比礼殿的性质更加严重。

  无论如何,礼殿依旧按部就班调查,并没有一定要与景国决裂,只是想惩罚方运等人,只是为了对抗刑殿和法家。

  文信院若是真驱逐景国的官员,那便是与景国完全决裂。

  文信侯,是吕不韦当年的爵位。

  景国众官得到消息后,全都慌了神,立刻不断上书,奏请开启大朝会。

  仅仅两个时辰后,太后便宣布,晚七点召开大朝会,让所有七品或以上的官吏尽快抵达圣庙附近。

  各地的官员纷纷回返,尤其是在外的将领,马不停蹄赶往附近的圣庙。

  时间一到,一声悠扬悦耳的钟声在皇宫上空响起。

  就见文武百官如同早朝一般,进入皇宫,进入奉天殿。

  随后,国君的玉玺外放淡淡的白光,整座京城轻轻一震,景国各地的圣庙仿佛连成一体。

  就见奉天殿内部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一个又一个官员的立体影像出现在奉天殿中,与真人毫无二致,仅靠肉眼完全无法分别出真假。

  不多时,景国绝大多数的七品及其以上的官员出现在奉天殿中。

  数以千计的官员在场,奉天殿中竟然没有丝毫的杂音。

  奉天殿有些沉闷。

  在场的官员中,主修杂家的官员超过三百人,辅修杂家的官员超过千人。

  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若是庆国将这些人驱逐出杂家,主修的三百余人运气好只是文宫崩溃,变成普通人,若是运气不好,当场死亡。

  至于那辅修杂家的官员,运气最好也是文位下降,运气不好甚至会祸及文胆,文位终生无法进步。

  相对于水殿对庆国禁水,逐出圣道的惩罚更加严重。

  当年驱赶柳山一党的官员,许多经验丰富的官吏都被调走,景国捉襟见肘,若不是方运携大胜之势压下所有矛盾,景国必然会出大问题。

  现在,若是这些杂家官员被驱逐出杂家,那景国在未来几年内将会深陷危机,仅仅维持各地官署运行都做不到,必然会出各种乱子,只有等过几年后新的官吏熟悉后,国家才会趋于安定。

  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如此多的官员被驱逐出杂家,景国的国力会一落千丈,国运必然会萎靡不振,其间若是爆发危机,景国难以承受。

  仅仅是把官员驱逐出杂家,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若景国真的没有杂家在官署任职,那么,杂家就可以对整个景国施行圣道镇封。

  圣道镇封的后果是,凡是任何涉及杂家圣道的力量,在景国都会寸步难行。

  官员无法理解政令,百姓无法遵从政令,国家的运作将会变得异常迟钝,官员之间甚至连基本的沟通都难以保证。

  很多事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在圣道镇封之下,都会发生。

  这只是杂家的圣道镇封,若是工家的圣道镇封,机关都会莫名其妙生锈,工人会莫名其妙误操作,完全悖逆常理。

  历史上,一些在乱世中建立的小国因为与蛮族交往过密,甚至重用一些有蛮族血统的蛮人,曾经遭受过全面的圣道镇封。

  全面圣道镇压的后果非常之严重。

  所有孩子都学不会文字,所有人说话都含含糊糊,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意思,所有人都特别容易生病,而且生病后极难治疗,只要病情稍微严重,必然死亡。所有地方的庄稼都歉收,而且气候紊乱,面临各种严酷的天气,许多人没了廉耻,也不懂法律,经常会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各种形式的犯罪……

  全面圣道镇压下的地区,人族简直如同妖蛮。

  即便仅仅是杂家的圣道镇压,也能让景国的朝廷官署陷入半瘫痪状态。

  所有官员都在思索杂家圣道镇压的严重性。

  过了数百息,太后的声音从垂帘之后传来。

  “应众爱卿之请,哀家召开朝会,为何无人说话?”

  又过了好一会儿,吏部尚书黄宗裕轻叹一声,上前一步,走出重臣队列。

  十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吏部尚书由主修杂家之人担任。

  黄宗裕以前是鸿胪寺卿,主修杂家,辅修纵横家,原本负责外交,而在柳山倒台后,他直入吏部,成为吏部天官。

  “臣黄宗裕启奏,杂家之事,还请国君、太后和诸位同僚慎重对待,万万不可轻视。”

  所有官员都看出黄宗裕的无奈。

  杂家针对谁,所有人都明明白白。

  只要方运妥协认错,杂家必然会收手。

  但是,黄宗裕不能直说,他是杂家读书人,但也是景国读书人。

  太后轻叹一声,道:“哀家也已经知道,杂家之人已经陆续出发,不过和刑殿不同,他们从水路而来。第一批官员抵达象州,大概需要十天的时间。十天之内,我们需要讨论出一个章程。”

  不用太后点出,所有人也都知道,杂家之所以没有立刻派遣人抵达景国,不是为了节省才气,也不是用不起飞页空舟,而是给景国一个缓冲的时间,让景国提出条件,然后大家坐下来谈判。

  短暂的沉默之后,礼部尚书盛博源上前一步,道:“依微臣之见,我们首先要剖析杂家此次行为的意图。微臣不才,愿抛砖引玉。”

  “盛爱卿请讲。”太后道。

  “这第一,目前宗家执杂家牛耳,而宗家在庆国,那么,文信院和杂家的第一要务,便是解庆国之围。庆国遭遇水殿禁水,又遭到工殿封锁,对庆国造成莫大的损失,所以杂家必然首重此事。”

  “这第二,便是《定府条约》,条约重重,几乎让庆国丧权辱国,所以,杂家必然想要重修条约。微臣猜测,这两条乃是杂家的底线,若是这两件事不能谈妥,其余皆难以再谈。”

第2490章 祸起之源

  “至于第三……”

  盛博源望向方运,徐徐道:“杂家与庆国对方虚圣恨之入骨,若方虚圣不能认错,杂家绝对不会收手。不过,杂家向来以利益为重,杂家的底线应该是方虚圣在私下认错。此事之所以列在第三,如此重要,是因为老夫怀疑杂家中不少人宁可不要利益,也要方虚圣认错。”

  “第四,杂家见我景国深受革新好处,许多方面蒸蒸日上,定然要求在庆国开办新式学院、要求景国出售新工家技术等等。这一条,他们定然不会太过贪婪,应该只是公平的交易。”

  “第五,应该还是涉及方虚圣。宗家和庆国大批官员文胆蒙尘,即便宗圣也难以轻易解除。普天之下,只有方虚圣一人可解决此事。所以,杂家定然会要求方虚圣至少解除一部分重臣的文胆蒙尘。”

  “第六,理当是要求圣院各殿院对庆国一视同仁,不得因为景国而惩罚庆国。”

  “除此之外,应当都有谈判的余地,算不得特别重要,老夫也不再浪费时间。”

  众人徐徐点头,解除封锁,修改条约,方运认错,换取好处,驱散蒙尘,再加上不受惩罚,应该是杂家最想谈判的事。

  盛博源扫视众人,又道:“不过,老夫要说一件最重要的事。这些话可能伤到杂家同僚,但实话实说,即便所有杂家同僚离开朝廷,只有其余同僚齐心协力,还是能保证景国不乱。但是,若杂家因此降下圣道镇封,则景国必乱。”

  一个年轻的官员道:“盛尚书此言差矣,且不说圣道镇封不是想降就降,就算降下,我国也有陈圣可以将其大大削弱。”

  众人看向那官员,密州人,去年中的进士,名为薄瀚,现在在江州任七品县令,乃是铁杆的方党,多年前就与方运有交情。

  盛博源呵斥一声,道:“陈圣何等尊贵,岂会参与两国之争?你一七品县令,焉敢妄议半圣?今日朝会只提杂家,不得妄议众圣!”

  薄瀚面红耳赤,不得不后退一步。

  奇怪的是,方党官员并没有反驳盛博源。

  薄瀚年轻看不懂其中的道理,绝大多数官员却都看得明白。

  因为盛博源虽然反对方运,但并不愚蠢,也没有偏袒庆国。

  盛博源之所以不想让陈圣插手,其实就等于杜绝了宗圣插手。陈圣若是不插手也就罢了,真要是逼得宗圣出手,那才是天大的祸事。

  甚至可以说,杂家和庆国都巴不得景国让陈圣出面,逼出宗圣。

  赛志学道:“盛尚书说的有道理,此事万万不可惊动众圣,文信院所作所为,定然也与宗圣无关。不过,盛尚书有一点没有提出,也是整件事情的关键。没有宗圣的首肯,杂家绝不敢在妖界大举入侵的时候对景国进行圣道镇封。如果真敢如此做,其余各殿院绝不会善罢甘休。杂家如此做,等于杀敌一千自损两千。”

  盛博源摇头道:“此言差矣。庆国近乎弹尽粮绝,方虚圣在景国明显重用法家、工家、农家和医家等人,轻视杂家……”

  “盛尚书慎言!”曹德安沉着脸打断盛博源的话。

  盛博源面露复杂之色,道:“是老夫失言,多谢曹相点醒。”

  杂家众官的面色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化。

  盛博源其实并不想在这种时候挑拨离间,但却在不经意间点出一个杂家官员都担忧的事实。

  方运的革新,对杂家圣道也不是没用,对杂家官员也不是不重视,但问题在于,其余各家的得到的好处太多了。

  最直接的证据便是,在这几个月,其他各家官员境界提升的人数远远多于以往,也远远多于杂家。

  怪异的是,杂家官员都觉得许多革新有益于杂家,按理说景国的杂家官员也应该有许多人境界提高,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境界提升的杂家人员数量与前些年同时期没有明显的区别!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29页  当前第149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97/202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儒道至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