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一品丹仙_分节阅读_第136节
小说作者:八宝饭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2.2 MB   上传时间:2023-07-02 21:56:44

  吴升带回来的消息,给了庸国五天的提前准备时间,司空府出手,在鱼、麇、夔三国购买粮食、灵材和灵丹等物资,从容完成了出征准备。

  要不说崔明这一步棋子有大作用呢,若是以后多来这么几下,鱼、麇、夔三国就只能俯首称臣了。

  这天,扬州来的诏书终于抵达上庸,令庸国出师五十乘,限于二月中抵达州来,向主持战事的薳越缴令。

  元司马自家准备出十驾战车、三十门士,吴升虽然配额了十驾战车,门士却不够,所以只出得起五驾战车,剩下的三十五驾需要向诸大夫征调,两人正在元司马府上商议征调诸大夫兵车之事,司空易朴和寺尉庸季就联袂登门了。

  见吴升也在,两人都笑了,大家当年都是扶保庆予的一党,自然亲切,问道:“今日奉调州来,不知出兵几乘啊?”

  元司马笑道:“二位勿忧,我和申大夫已议定,老易两乘、季郎一乘即可。”

  易朴和庸季齐道:“万万不可!”

  闹得元司马和吴升一阵愕然。

第一百一十三章 人各有志

  按说易朴和庸季,一个上大夫、一个中大夫,有拥立之功,深受国君信重,封地领民都不少,如此地位、如此财富,只出个一、二驾战车,已经是元司马和吴升对他们的极大关照了,还不知足?

  元司马正待劝说他们二人稍识大体,易朴道:“敢问申大夫出车几乘?”

  吴升拱手:“惭愧,芒砀山新立不久,根基不厚,底子薄弱,只出得起五乘。”

  易朴一拍大腿:“着啊!申大夫封地偏僻,某听说以流民、野人、部民为主,门士寥寥。如此窘况,尚愿出车五乘,某等岂敢居后?”

  庸季立刻附和:“不敢居后!”

  易朴道:“某要出八乘!”

  庸季伸出巴掌:“某出五乘!”

  吴升忍不住提醒:“此乃楚吴大战,二位大夫须知,兵危战凶,师出千里,若有折损,必伤元气。”

  易朴和庸季皆道无妨,对元司马和吴升信心满满,一场酒宴下来,宾主尽欢。

  两人走后,元司马道:“这是都等着你带他们发财啊。”

  说到底,还是几年前那场南征惹的事,易朴和庸季积极出人出车,同样拿到了丰厚的战利品,这次听说还是元司马和吴升领兵,故此上赶着送上门来了。依照南征之例,按出兵多寡分肥战利,出的兵少,分得就少啊。

  吴升苦笑:“哪里有那么好的事?今番出战,和上次能一样么?战事不由我等说了算啊。”

  元司马道:“你家都出五乘,别人岂肯落后?”

  吴升道:“未虑胜,先虑败,司马,此番出征甚是凶险,吴军可不是好相与的,若这一战楚军败了,该当如何?”

  元司马定定看着吴升良久,忽然笑了:“何必如此?战事本就胜负难料,某等尽力就是了,力争取胜,多拿些掳获回来,否则怎么强国?某听说,你之前出游……”

  吴升纠正:“出行,非游,是为破境!”

  元司马笑道:“好好好,出行……听说你曾在纪山之上指点江山,将天下诸侯分作五等,为大庸谋划了五步强国之路,某大为振奋。某以为,这五步强国之路,必不能行寻常之法,否则以大庸今日之势,断难见效。”

  收起笑容,元司马肃然道:“某非好战,而是只能打,在不停征战中寻觅良机,厚积国力,如果不打,我辈永远都是楚之附庸,也许再过几十年,欲为附庸而不可得!”

  吴升动容:“司马说得是,申愿与司马一起努力!”

  当下继续讨论各家出兵份额。

  如果都像易朴和庸季这么考虑问题,估计庸国诸大夫们必将人人争先,抢占出兵份额。剩下的二十七驾战车,由二十余位大夫分配,每人也只能分配到一驾,少数能拿到两驾,恐怕会怨声载道。

  “不行就出七十五乘!”吴升道:“据内线消息,左徒府原本就是打算让咱们出这个数的,我担心楚军战败,要为国中保留元气,故此行以重贿,这才减了下来,如今看来,白白浪费了。司马之言,对我震动很大,的确,以庸国今日之势,道光养晦不可取啊,要想实现跳跃式发展,就必须放手一搏……甚至八十乘!”

  兵额上去了,分配起来就容易多了,剩下的重臣上大夫每家兵车四乘、中大夫三乘、下大夫两乘,如此一来,基本可以满足大家的求胜欲望。

  但在最终下令前,又出了状况,少傅言丙登门关说,想要司马府将他们的出兵额减下来。

  言丙道:“老夫门下诸士,如今都有些不便,有的闭关参悟,有的正巧被老夫派出去办事,出了远门,招之不及……”

  吴升直接问:“老大夫欲出兵几乘?”

  言丙道:“可否不出兵?老夫这里实在难……”

  吴升和元司马对视一眼,元司马当即应允:“可!但有两个条件,其一,大夫需出粮五车,金五镒,以助军用。”

  言丙点头:“好!”

  元司马又道:“其二,此战若有缴获,大夫不参与分润。”

  言丙犹豫:“这……老夫也出了粮秣、爰金……”

  元司马道:“你没出兵!”

  言丙一咬牙:“好,不分就不分!”

  元司马取出绢帛:“请大夫写下来。”

  言丙不悦:“老夫说话不算数么?”却还是写了,将笔一丢,忿忿然离去。

  元司马冷笑道:“这老东西,他是觉着楚人要败,担心打败了损失门士!”

  门士是卿大夫立足于世间的根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封地领民更重要,若是战殁大半,的确会大伤元气,如果言丙真的不看好这一战,辞请不出是顺理成章的。

  不看好楚吴之战的人不仅仅是言丙,事实证明,大多数人都不太看好,监马尹、乐尹、司仪、左右郎等等都登门关说,不愿出兵,就连司徒钟固都想减一半兵额,令元司马和吴升之前的一番算计落空,眼见连五十乘都凑不齐。

  元司马道:“易朴和庸季太过主动,倒令我等把事情想得太顺利了,也罢,不愿去就都别去,想去也不让去!还是五十乘吧,老夫多出两乘,你这边五乘,易朴八乘,庸季五乘,庸子夫五乘……关键时刻,还是国老有点风骨。再让君上出十乘,还差五乘。”

  吴升道:“让卢大夫出吧。”

  卢大夫就是永不归国的山陵使卢芳,如今兼职芒砀山供奉,他是肯定出不了五乘的,顶多两乘,吴升准备替他出兵。

  吴升自己也没那么多门士,他的算盘就是让连山、苍梧、傩溪三部出力,各凑一车。

  商议已定,约了十五日之期,到时候在元司马的封地相会,吴升就辞别庆予,匆匆返回了。

  二月中必须赶到州来战场,日子还是很紧的。

  返回芒砀山后,吴升开始调兵。庸直、卢夋、庸老叔、董大、丁冉、索老六、张小坑,七名门士一个不落,都得去,否则凑不出来五乘战车。卢芳麾下出六名门士,这就是十三人。

  鹰氏兄弟没有离开,在芒砀山开辟了新的鹰亭,吴升和他们郑重谈过后,这两兄弟也没二话,他们倒不为什么门士地位,要的是钱财,吴升收他们为士,这两兄弟反而拘束,只能说人各有志。

  现在有十五人了,可凑五车,尚差一半。

第一百一十四章 行军

  三天后,刀南蛇、凰飞龙、阿傩三位大寨主赶到芒砀山,拜见吴升。

  吴升尚未入炼神境时,凭着丹师的身份医治部民,由此赢得三部的尊敬,其后与刀南蛇和凰飞龙拜把子,成了兄弟,也通过冬笋上人令阿傩成了自己人。

  其后他带领庸国和三部联军瓜分独山部,让三部感恩戴德的同时,也震慑了三位大寨主。

  这叫既敬又畏。

  而吴升磨砺三年,归来后破境炼神,则令三位大寨主对追随他的最后一点犹豫也打消了。

  从修为上来说,三位大寨主都在太一道五大巫境中的神巫境,这个境界处于正统修行境界中的炼气和炼神之间,比炼气巅峰强一层,又比炼神境稍弱。

  吴升晋升炼神,补掉了最后一个短板,这才是双方维系当下关系的长久之道。

  吴升摆宴,把自己将要领兵出征一事摊开来讲,告诉他们,这是楚国的征召,是要去为楚人打仗。他表示,其中有很大的不确定,楚人胜负难料。如果楚人战败,他会尽最大努力保护大家平安归来,如果楚人战胜,他会尽可能为大家争取到更多的回报。

  他同时坦言,愿意跟他出征的,将来会被他列为最优合作伙伴,如果不愿出征,他也绝不打击报复,但将来在他心中的地位,会降为二等。

  这番坦诚直白的话语,令三位寨主大为心折,都表示愿意随他出征。刀南蛇和凰飞龙甚至责怪他,说他太过见外,难道他忘了三人是结拜兄弟了吗?做兄长的要出征,做兄弟的哪有不追随的道理?

  于是就这么定下来了,一部出一车,车由吴升提供,车士和军卒由三部配齐,于五日内赶到芒砀山,向庸直他们学习车战之法。

  吴升急调墨游和岳中两位丹师至芒砀山效力,这两位在名义上算他的弟子,老师有事,弟子当服其劳。吴升也不跟他们客气,让他们充任自己的驭手和射手。

  最后一驾战车则由金无幻为车右,驭手是冬笋上人,射手则是他最出色的学生小环,也就是庸直的女儿。

  小环今年十四,是芒砀山下一代最具天分的修士,已经摸到了资深炼气境的门槛,修为甚至超过了吴升门士中的索老六和张小坑,庸直虽然不舍,却依旧同意小环上阵,却不敢放在自己身边,而是请金无幻这位炼神关照。

  芒砀山倾巢而出,只余卢芳看家,车士才算是堪堪配足。

  剩下就是编满军卒了,庸国军制,每车配五十卒。三部军卒由其部民充任,五个国人坊甲各出一车军卒,剩下的两车军卒,则由诸门士家臣充任。

  另外还需按照每车军卒一半的比例,征调野人为羡卒,也就是辅兵,负责押送辎车、安营扎寨、烧水做饭、照顾伤员。

  芒砀山初次成军,总计七百五十人,再加上三部凑出来的五十骑四角牛骑兵,习练了七日车战技巧后,就匆匆出发了。

  沿着通往上庸的官道抵达庸国南境,折而向东,来到元司马的封地——元邑,汇入已经等候于此的庸国大军中。

  五十乘战车、百余驾辎车,总计近四千人的大军排列在元邑下的旷野中,目睹兼任卜尹的典令庸藏问卜,得了个豫卦——利建侯,行师!

  事实上这玩意儿庸藏玩得很熟,对一个修士来说,想要从龟甲上得到好兆头,并不是什么难事,要什么来什么,吴升甚至可以搞出天然不带雕饰的异象。

  但这玩意对普通军卒确实很管用,于是军心大振。

  得了利于出征的吉卦,国君庆予宰牲、祭天,授兵符,于是大军开拔,浩浩荡荡沿着庸国南境向东进发。

  吴升坐在车上,回望野地中行进的大军,不由一阵感慨。算上芒砀山,庸国是个只有五万人的小国,里面的国人也才两万出头,居然就能凑出近四千人的大军,远征千里,放在后世是不可思议的,但在这个时代,却是常态。

  国人尚武,别说十抽其一,就算五抽其一也能上阵,十三以上、五十以下,不论男女,都能开弓使矛——看看军伍中那些女子就知道了,个个英武,绝不输于男子,打起仗来完全不用担心。

  且因为有了女子行军,男子们个个如同打了鸡血一般,极为亢奋。

  唯一遗憾的是没有统一服色的征衣,看上去不够威武,不过上阵时是要披甲的,披甲之后军容会提升一个档次。

  行军几日后,前方到达一片残垣断壁,正是废弃多年的梅村,羡卒们开始搭建宿营地,正卒则于附近围猎。围猎本身就是一种极好的练兵方式,同时还可以大量补充军中所需的肉类。

  大规模的行军,最好的办法是三五天急行一段路,然后安营扎寨歇宿两天,围猎补充肉类,调整之后继续急行三五天。南楚大地城邑很少,野兽却多,数千人的大军携带不多的粮食,即可辗转千里。

  这一日,大军来到扬州东北二百里的金秋原,征程已过大半,距州来战场只剩三、四天的路了,军中气氛肃然起来,就连元司马都有些紧张。说到底,哪怕庸人骨子里再有勇武的传统,这支大军却始终不具备大规模作战的经验,包括元司马本人,从没有参与过数万人、十万人规模的战斗。

  吴升也在考虑这个问题,虽说一路而来,以围猎方式习练了几次,但围猎毕竟不是作战,差别还是很大的。

  正当他考虑要不要搞一次对抗性质的演习时,身后来了一支大军,同样是五十乘,瞧旗号,却是鱼军。

  两支大军隔着二里地分别下营,吴升望着这支松松垮垮的行军队伍,营地也简陋,布置也稀松,前前后后拖拉出去不知几里,前面的入营休息了,后面的还在一拨接一拨抵达,不由心中一动。

  这不是最好的演习对象吗?

  吴升把这个想法告诉元司马,元司马大为赞同,当即前往鱼军大营拜见对方主将。

  鱼人领军的当然是司马伯归,身为司马的,大多数都是主将第一人选。

  伯归听了元司马和吴升的来意,沉吟片刻,爽快点头:“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34页  当前第1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6/53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一品丹仙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