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一品丹仙_分节阅读_第313节
小说作者:八宝饭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2.2 MB   上传时间:2023-07-02 21:56:44

  这灵丹,正是吴升准备的教材——简略版的天地乾坤丹。此丹以万涛所绘十余幅数百帧动图幻像为材料,以天地乾坤丹法凝炼而成,以虚影映射为主,务求身临其境,至于原有丹法中的其余诸般妙处都无需炼入,因此很是省事。

  万涛所绘动图,都来自于吴升的描述,有些干脆由吴升先以笔草草勾勒,其后再由万涛修订润色而成,炼入简略版天地乾坤丹后,构成了一个简易的世界。

  三代的世界!

  天地乾坤丹,纳天地山川于其中,一丹一个世界。施法时,万物可入灵丹,人亦可入灵丹,是丹论宗无上大道。

  吴升掐动法诀,顿时将三十二人全部纳入灵丹之中。

  甫一入丹,迎头便是狂风暴雨,那厚重的黑云沉沉压在天上,电闪雷鸣不绝,飞羽道人顿时吓了一跳。

  王嘉、乐韦、韩凤、陈之公、士翼、卫谱、庚申子等祭酒,同样与飞羽道人相似,被眼前的一切深深震撼。

  那无尽的高山、绵延的峡谷,峡谷间疯狂肆虐的山洪,昭示着这方天地恶劣的环境,而那些顶着风雨挖掘山石、开凿水道的三代先民们,他们不畏艰险、敢于战天斗地,这是一种何其伟大的精神!

  众人一瞬间被拉进了先民的队伍之中,和他们一起高喊着号子,不畏生死的与滔天洪水作战,努力降伏着一头头洪水怪兽,情不自禁受其感染,为之鼓舞。

  这是一个透着古朴意味的世界,到处都是上古以来留存的洪荒气息,飞羽道人忽然间有一种错觉,好似天上的东皇太一,正在某个角落里注视着自己。

  飞羽道人的心,已经完全融入了这方世界之中。

第二十章 竹简

  想当初,庸直和金无幻孜孜不倦的在地下洞府中修行做梦,每一次梦境,都如身临其境,在那从未见过的壮美河山中感受洪荒,置身于先民中体验那前所未见的三代之治,天地伟力和先民精神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受到悠悠的上古之意,于修行大有裨益。

  如今,八大祭酒和二十四名求学之士同样体会到了这一切,见证了三代之时独有的风物,跟随着禹王投入与天地战斗的大潮之中。直到吴升将灵丹收起,他们也没有苏醒过来,依旧沉浸在大禹治水的世界里。

  吴升于坛上闭眼修行,转化灵沙,等了一个时辰后,这些人才陆陆续续醒来。

  飞羽道人叹服:“我听说,井蛙局于所墟而不可论之海,夏虫限于其季而不可语之冰,我尝以为,丹师者炼丹,其用在于辅道,其巧譬于炼器,今日见了奉行手段,方知丹道渊深,我竟是井蛙夏虫之流矣!”

  王嘉欣慰道:“早知孙奉行非普通丹师,只此一悟,当为我等师!”

  乐韦依旧回味:“原来三代之时,我等同道如许之多,吾道不孤。”

  韩凤遗憾道:“惜乎刚识彼辈,正欲深交,却无奈退而不得其门可入,实为憾事……”

  士翼依旧沉浸其中,喃喃道:“不仅禹王治水暗合易理,连这滔天洪水竟也依从术数……”

  卫谱、庚申子及二十四学子皆各有所悟,感喟时光匆匆,不能久期。

  吴升取出一把竹简,挨个分发,人手一简。众人不明其意,接过细看,只见一片普通的竹简上,以朱砂印着标识印记,却是“禹王神道”四个字,标识印记上有一点独特的灵光,正是孙奉行的神识标记。

  吴升道:“此乃丹道幻境,不可久入其中,免伤神识,诸位可于下次讲法再来。我之灵丹,承载有限,人多则妙用不足,下次讲法时,诸位凭简入堂,认简不认人,诸位小心惠存。”

  这一下子,八位祭酒各自诧异,只听说讲法传道广迎天下士,恨不得大家都来听自己授业的,没听说还要作出限制,恨不得把人挡在门外的。

  不过吴升的解释合情合理,既然丹道幻境有法力上的限制,人多了效用减退,那作出限制便是顺理成章的。各自也琢磨起来,下一次孙奉行讲法,究竟是自己继续前来听讲,还是照顾某位亲友?

  剩下的二十四位修士则只有庆幸,还好自己求学之心甚坚,坚持下来了,否则哪里有机缘体悟这丹道幻境?孙奉行的感悟当真玄妙!

  下来后,陈之公回到自家洞府,闭门潜修。他们这些祭酒,都喜好法古,将自己的住处取为“洞府”之名,陈之公住在北院西南角一处草丘下,为了契合洞府之意,自己又多年奔波,寻了大量湖石来,倚着草丘筑成洞府,名之“陈公洞”。

  今日所见所闻,大大出乎意料,所获也超出了陈之公预期,原本只是想着来捧一个场,凑个热闹,结果却得了个大机缘,置身于三代之世,犹如亲临——不,就是亲临!

  那种古朴中透着苍茫的洪荒之意,也许比不上置身于真正的洪荒,但其中的脉络清晰可循,他能够感受到,三代之世,天地灵力与今世已然大为不同,隐约间竟似可以追本溯源!

  除此之外,亲身参与先民们的抗洪大业,身边多有修行大能和天赋神通者,望之而不起眼的人物,卷着个裤腿如老农猎户之辈,往往便是个堪比炼虚的高手,腰上裹着的皮裙,便是某种今已绝迹的神兽之皮,手中用来拄地的拐杖,便是某种玄铁之英。

  百万斤的巨石扛在肩上奔行如飞、水中翻腾作怪的妖兽一拳击毙、身入湍湍洪流甘当桩柱而谈笑自若……如此桩桩件件,陈之公虽只为旁观者,却时常看得热血沸腾,与其人其境相合,就好似自己也在做着相同的事情,必然也随之带来相同的感悟。

  那么多感悟,如地涌之泉,想要接泉止渴,慢慢细品,泉水却又停了,从别处涌出,赶过去时,又再次换了涌口,实在令人心痒难耐。

  正苦苦追寻之际,有好友管千、左丘前来拜访,他们三人都是在后山罚役时相识相知,关系莫逆,更曾于坐忘堂前振臂高呼,为吴升出头,因此一功而各自减了罚役,同时回归,得了自由。

  见他们到来,陈之公连忙开门揖入:“两位老兄,缘何来迟?今日孙奉行草堂演法,二位老兄错过了!”

  管千解释:“今日,有吴国贡礼至,我二人清点贡品,忙得抽不开身。”

  左丘道:“孙奉行传法如何?我等怎么听说讲的尽是禹王凡尘俗世,无关修行,且内容枯燥、言辞乏味,言之无物,听完者十不存一?孙奉行传法,当真如此不济?”

  管千也问:“此事已哄传学宫,皆言大祭酒所托非人,是真是假?”

  陈之公感叹:“大谬矣!兄等所言,乃早间半课,的确如此,但午后半课,竟有天壤之别。孙奉行的确不善言辞,但丹道已臻化境!”

  左丘和管千都问:“怎么?午后讲的是丹道?禹王是丹师成神的?这却从未听说,他不是三代之王么?”

  陈之公道:“非也,非也!孙奉行午后半课,不再说法,而是演法,以丹道神妙,演化三代幻像,说是幻像,却又身处其间,周围一切山川人物活灵活现,分不清是真是幻……”

  说着,将两位好友拉入洞府,当晚抵足而眠,滔滔不绝,说得这二人目瞪口呆,悔不到场。

  陈之公又将自己的那些感悟和疑惑尽数道出,请两位好友共同参详。

  管千道:“真想一睹这万众一心之盛况啊!”

  左丘赞同:“那些大能先贤、部族首酋之神通固然惊人,但我总疑惑,如此险恶山川、如此毁天灭地之大灾,先民是如何保持十数年不屈不挠之志?”

  说到这里,陈之公忽然一拍后脑,如梦中惊醒:“我懂了!这是忧虑万众、挂念天下之心啊!难怪,难怪孙奉行要先讲禹王事迹而后演化灵丹世界,只有懂得禹王的忧民之心、天下之道,才能真正明白,先民们与天地山川而战的无畏之勇!”

第二十一章 高中

  想通了这一点,陈之公欢喜道:“谁说孙奉行讲课枯燥、言之无物?那是我等心中无物啊!”

  言罢,陈之公闭目趺坐,凝然静定,念中无念,隐隐有山岳之仪。

  管千叹服:“之公得其所悟,将大进矣!我等当为其护法。”

  左丘道:“但凭兄长吩咐。”

  于是,二人在陈之公身边照看,为其护法。所谓护法,一防他人惊扰,二防本人惊神,在这学宫之内,又是陈之公的洞府,他人惊扰之事不太可能发生,所以防的是陈之公在闭关中出现神识惊扰的现象。

  修士闭关,尤其是资深炼神以上修士闭关,炼的是神识壮大,尝试的是神识分化,各种幻像纷至沓来,此为心魔袭扰。一个不留神,就容易为心魔所趁。

  症状较轻时,就像吴升之前分神一般,神神叨叨,好似疯癫,症状重时,直接身陨道消也不稀奇。

  这种时候,如果身边有人护法,关键时刻便可助一臂之力,将心魔镇压回去,至不济,也能让闭关者从混乱的心境中撤离出来,哪怕前功尽弃,也好过一命呜呼。

  因此,道侣双修一个极重要的好处,便在这里。

  好在陈之公修为深湛,火候早就到了,此刻闭关水到渠成,两人坐守一夜后,忽然见他脸色陡然威严了三分,身后有虚影如山,明灭不定,隐隐有三重山影。再过几个呼吸,山影合一,与本体交叠,此为神归气复,玄关一窍之功。

  待陈之公睁眼,两人齐声道贺。

  陈之公还礼:“多谢相护。”

  就在这一个夜晚,陈之公演化第三道分神,修为又进一个台阶。分神境并无定法,不以分神多寡论高低,但无论如何,多分一道神识,不仅有助于固厚真元,还能添一个道术变化,将来入虚之后,便可多生一婴,乃至多一个阳神,各种好处说之不尽。

  陈之公听一堂课便多出一道分神,修为大进,实在是羡煞了管千和左丘,二人都道:“不知孙奉行下一堂课何时开讲,我等也要前往,恭聆教诲,否则就被陈兄越甩越远了。”

  “七日之后!”陈之公回答,却忽然想起一事,为难道:“糟了,孙奉行灵丹承载有限,说是限人听法,须得凭简入堂……这样,我等同去龙虎堂,恳请孙奉行再赐竹简。”

  两人皆道:“现在就去,去晚了显得心不诚!”

  他们以为他们来早了,谁知还是晚了,三人抵达时,龙虎堂外已经聚集了很多人,都是来请孙奉行发给听课竹简的,却被龙虎堂庶务钟离英挡驾。

  其中还有多人不时懊恼跺足:“某已坚持到早课结束了,原本准备去听午课的,谁知贪睡了一个时辰……拜托钟离庶务给个机会?”

  “某是执役堂罚役匠师泰山,潜越下山听讲,只因时辰已到,不得不回转后山,故此错过午课……你……当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钟离庶务,某乃庖楼厨下梁丁,特为孙奉行献炙牛之法,此乃样品……钟离庶务,你可以尝尝的,真的很好吃……”

  “奉行传法,为何凭简而入?岂可拒人于千里之外?”

  钟离英秉持礼数,不卑不亢、不怒不骂,见人越聚越多,朗声道:“再次重申,我家奉行不在龙虎堂,人已下山,为下一堂讲法备课去了……诸位,诸位静一静,且听我言!”

  待众人稍静之后,钟离英道:“我家奉行以丹道传法,有别于他途,概灵丹所承有限,人多则妙用少,故此限定员额,非是刻意拒人……”

  说着,让石九与门前张贴帛卷,又向众人道:“此乃陆大祭酒所著《禹王》,尚未最后校订,但我家奉行言道,禹王神迹,文中已经备述详细,他主讲便是此书,若诸位当真有心听课,请先熟读此文,将所思所悟写成三百字小文,三日后交至龙虎堂,待奉行归来,将择其优异者三人,授其听课竹简,凭简入堂。”

  话音刚落,人群立刻挤到刚刚贴出《禹王》的墙壁前,一个个翘首仰望。

  能入学宫听法者,基本上都是修士,记一篇千余字的文章,用不了多久工夫,一个个记下来后,立刻回去揣摩,准备撰写心得感悟,不多时,龙虎堂前终于恢复了清静。

  既然吴升不在,陈之公也没法以祭酒身份去求钟离英网开一面,何况祭酒中也不是只有陈之公一人到场,士翼和王嘉也都带着人来求简了,大家见了面,对视一笑。

  陈之公于《禹王》文卷领悟很深,否则也不可能炼出一个分神来,在他讲解和分析下,管千和左丘各自都写了篇三百字左右的感悟,于约期之内交到了龙虎堂。

  交完感悟之后,三人结伴返回,却在龙虎堂外的第一峰脚下发现有人在叫卖听课竹简,一次课售价一金。

  陈之公很是愤怒:“如此感悟大道、增进修为的机缘,居然也有人拿出来贩卖,当真不知所谓,暴殄天物啊!”

  管千也很生气:“真是对孙奉行不敬,此事绝不可听之任之,要管一管!”

  左丘立即响应,来到那贩卖听课竹简之人跟前,义正严辞道:“将竹简借来,下回还你……给,一镒爰金!”

  陈之公叹了口气:“二位是真怕自己的感悟入不了孙奉行眼中?有我在,不大可能。”

  又过两日,听说孙奉行回来了,陈之公招呼着管千和左丘前往龙虎堂听消息,发觉比上回来时又多了不少人。

  翘首以盼多时,钟离英和石九自堂内出来,怀中抱着块木牌:“诸位道友上呈的感悟文字,我家奉行已然过目,不仅他老人家亲自过目,还请了大丹师一道过目。最终,在两位奉行的研判下,择出三位道友,名字列于牌上,现在就高挂公布。”

  木牌挂在墙壁上,无数脑袋立刻哗啦一下围了上去。

  陈之公也不例外,领着管千和左丘挤了进去。才看一眼,左丘便欢喜得叫出声来:“噫!上榜了,上榜了!”

  管千也道:“中了,我中了!”

  两人在人群中接受各种目光燎过,继而昂首挺胸来到堂前,从笑容满面的钟离英手中接过听课竹简。

第二十二章 第二枚简略版灵丹

  管千和左丘双双高中,得益于陈之公和他们的彻夜交谈,陈之公对禹王之道的领悟最深,领悟最为到位,令他们在感悟中写出了“以天下为先、以万民为本”的心得主旨。

  从钟离英手上接过听课木简后,二人不胜之喜,在数十道羡慕的目光中与陈之公结伴离去,准备进临淄寻个酒家好好庆贺一番。

  下了第一峰后,管千忽然想起一事:“未曾想过,我与左丘高榜题名,都得了听课木简,如此一来,岂不是多了一块?”

  他说的,正是前几日从沿路叫卖者手中购到的那块听课木简,可听一次孙奉行讲法,听完之后约定归还,当时花费一金之资。

  左丘沉吟道:“孙奉行传法,直指大道,听法者孜孜以求,我等不可占而不用,我听说临淄女闾之中,有客把酒而不饮,歇宿而不淫,这是要遭人耻骂的。”

  管千大点其头:“譬如入茅肆而占坑,打雷而不雨,人人可得而诛之。”

  陈之公道:“那就让给欲求听法之人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34页  当前第3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3/53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一品丹仙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