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惊悚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长安十二时辰(出书版)_分节阅读_第34节
小说作者:马伯庸   小说类别:惊悚悬疑   内容大小:516 KB   上传时间:2017-03-16 14:25:11

  “蚍蜉……蚍蜉……”甘守诚低声念着这两个字,不记得有任何组织叫这个名字。

  这样一支强悍的队伍,如果袭击的不是靖安司,而是皇城或者三大宫呢?

  甘守诚想到这里,握马鞭的手腕不由得颤抖起来,心中冰凉。这时一名骑兵飞驰来报:“我们找到崔尉了。”甘守诚道:“立刻让他过来汇报。”崔器一直留守靖安司大殿,他那儿应该知道得更详细。可骑兵却面露难色:“这个……还是请您过去吧。”

  甘守诚眉头一皱,抖动缰绳,跟着骑兵过去。

  在靖安司附近的一处生熟药材铺门口,十几个伤者躺在草草铺就的苫布上,呻吟声连绵不绝。老板和伙计正忙着在一个大石臼里调麻油,这是眼下炮制最快的烧伤方子,还有几个热心居民正忙前忙后地端着清水。在铺子门口,几名右骁卫的骑兵已经左右站定,不允许人靠近。

  甘守诚一掀帘子,迈步进去。里面一共有四个人,除了崔器以外,旁边还有两男一女,全都是灰头土脸,甘守诚只认识其中的姚汝能。

  看到甘守诚进来,姚汝能只是转动了一下眼球,面色黯如死灰。他没想到前面大殿比监牢还要惨烈十倍。当他看到那熊熊的大火时,整个人差点疯了。他的信仰、信心以及效忠的对象,就这么化为了飞灰。

  甘守诚的目光扫过姚汝能,又看向旁边的崔器。

  他的情况比姚汝能还糟糕,整个人直挺挺地躺在门板上,下腹部一片血污,上面沾满了糊状的止血散。甘守诚一看就知道,止血散根本没发挥作用,就被血冲开,肯定没救了。听到脚步声,崔器忽然睁开双眼,虚弱地朝他看过来,口中一张一合。

  甘守诚对这个叛徒没多少好感,可如今看到他惨状如斯,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他索性俯身前探,直接开口发问:

  “崔尉,你觉得袭击者是谁?”

  半晌才传来一个极其虚弱的声音:“军人,都是军人……”

  甘守诚心中一沉。他一直在怀疑,这种精准狠辣的袭击方式,不可能来自职业军人之外的组织。这下子,只怕整个大唐军界都要掀起波澜了。

  “能看出是哪儿的军人吗?”甘守诚追问。

  崔器闭上眼睛,轻轻摇摇头。甘守诚一看他这状况,只好放弃询问,心不在焉地宽慰了几句。这时崔器又开口道:

  “甘将军……我不该来长安。”

  “嗯?”甘守诚一怔。

  “我到京城来,本以为能建功立业,可我不该来。长安把我变成一个我曾经最鄙视的懦夫。六郎啊,我想回陇山,想回陇山……”

  崔器望着天花板,喃喃念叨着,两行泪水流下脸颊。周围的人默然不语。他忽然拼尽全力,大吼了两声:“陇山崔器!陇山崔器!”然后叫声戛然而止,呼吸也随之平息。

  闻染默默地蹲下身子,用一块汗巾擦拭崔器的遗容。她不知道这人之前有什么事迹,但在监牢前奋勇杀敌的身影,她是清清楚楚看在眼里的。姚汝能斜过头来,目光里有浓浓的悲哀,脑子里想起张小敬的那句话:“在长安城,如果你不变成和它一样的怪物,就会被它吞噬。”

  甘守诚站起身来,将左手横在胸前,敲击胸口三下。这是军中的袍泽之礼,旁边的近卫们也齐刷刷随将军行礼。

  一个声音在屋中响起:“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这诗咏的是戍边之事,句子之间缭绕着一股悲怆思归的情绪。众人转头看去,一个方脸挺鼻的年轻人斜靠在墙角,双手抱臂,刚才的诗就是出自这人之口。

  “这是你写的?”甘守诚问。岑参拱手道:“只是有感而发,几行散碎句子,尚不成篇章——在下仙州岑参。”

  “诗不错,只是不合时宜。盛世正隆,何必发这种悲怨之言。”甘守诚随口评价了几句,然后转身出去了。岑参在他背后大声道:“将军你觉得这盛世,真的只需要逢迎颂赞之言吗?五色使人盲,眼盲之人,可是看不到危机暗伏的。”

  甘守诚脚步停住了。

  他不是被岑参的话所震惊——那种文人式的抱怨没什么新鲜的——而是从他的最后一句话联想到了一个可怕的猜想。

  那些人袭击靖安司,随身携带火油,显然是为了破坏而来,一达成目的立刻撤走。这种举动,不像复仇,更像是一种预防措施:靖安司是长安城的眼睛。把眼睛挖掉,它就变成了一个盲人,敌人便可以为所欲为。

  也就是说,突袭靖安司只是计划中的必要一环,袭击者一定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

  想通这一点的甘守诚,铠甲内衬立刻沁出了一层冷汗。比靖安司更大的目标,在长安城可不算多。

  他一念及此,根本无心在这里多做停留,快步走出门去。外头还是一片乱哄哄的。大火仍在继续,丝毫没有熄灭的征兆。七八个不同衙门的人混杂在一处,大呼小叫,各行其是,根本没人居中指挥,救援和灭火效率极差。

  “若是没有一个新长官,靖安司恐怕就完了。”甘守诚心想。

  他不喜欢靖安司,但必须得承认,靖安司在搜寻敌人上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一个官署衙门都无法取代的。它如果完蛋,对整个长安的安全都将是个极大的打击。

  一大块云枋头燃烧着掉下来,砸中了一辆运送伤员的牛车,激起了一阵惊呼。那车夫犯了个错误,把车停得离火灾现场太近了。

  几个铺兵正在缠绑担架,准备抬人。可他们的位置恰好挡住了坊前通道,后面的水囊送不过去,导致前方扑火的士兵不得不后退,不小心踏坏了几副担架。两边掀起一阵争吵。

  这样的事情,不断在现场发生,严重拖延了救援的进度。

  看到这一幕幕低级错误,甘守诚有点忍无可忍,上前一步,举起了右手。此时他是现场最高级别的官员,只要振臂一呼,情况就能得到好转。可是甘守诚犹豫再三,又把手放下了。

  一个禁军将领接手城防指挥?不行,这太犯忌讳了,绝不能这么做。靖安司的后台是太子,来收拾残局的人,必须得是东宫一系的才行。

  嗯?等一等,这个可未必。

  甘守诚的脑海里忽然浮现出一个好主意。他唤来一个骑兵,现场手书了一封信笺,让他立刻直送中书省。信的内容很简单:靖安司被罹兵难,首脑残破,恐有害于城治,提请中枢再简贤良,重组司务。

  他知道,李林甫觊觎靖安司的控制权很久了,只是苦于无处下手。这封信,可以送李相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一份绝大的人情。

  而且这个行为,官面上无可指摘。我右骁卫将军出于安全考虑,建议中书令选拔新官,接手靖安,堂堂正正,发乎公心,谁也不会说有越权干政之嫌。

  既卖了人情,又占了大义,还推动了靖安司复建,可谓一石三鸟。

  至于眼前的混乱局面,就只能再让它混乱一阵了。甘守诚带着憾色,又扫了一眼那火炬般的靖安司大殿,掉转马头匆匆离开。他得赶快回去,把右骁卫的安防再查一遍。

  黑烟与火焰继续在夜空舞动着,长安其他街区仍旧歌舞升平,游人如织,丝毫没觉察到在这里发生的一切,更不知道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听到靖安司遇袭的消息,檀棋完全傻掉了。

  她觉得这根本就是谣言,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那可是靖安司啊!她不顾矜持,抓住那个士兵的甲衣,像吼一样地追问到底怎么回事。

  可那个士兵根本没机会靠近大殿,并不清楚细节。他只是打听到似乎有人袭击靖安司,放火焚烧,然后匆匆返回报信了。

  “那公子呢?李司丞在哪里?”

  “不,不清楚。”士兵结结巴巴地回答。

  檀棋深深吸入一口气,一把推开士兵跑到坐骑前,连上马石都顾不得踩,就这么急匆匆地翻身上马,一抖缰绳要走。这时一个男人突然拦在马前,用大手把辔头死死扯住。

  “你要去哪里?”张小敬阴着脸喝道。

  “回光德坊!靖安司遇袭你没听到吗?”檀棋的声音尖利,还带着点哭腔。

  张小敬脸色阴沉:“你现在回去没有任何意义。”檀棋叫道:“我又不归你管!让开!”她把缰绳又抖了抖,驱赶着马匹要把张小敬撞开。张小敬挺直了胸膛,挡在路上纹丝不动:“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檀棋气坏了,这个人竟然无情无义到了这地步,真是半点心肝也没有:“你是个死囚犯,靖安司与你无关!可我不能不管公子!”她呵斥马匹,就要跃过去。

  张小敬没容她前进,独眼凶光一现,双手在两侧马耳狠狠一捶。马匹猝然负痛,登时惊慌地开始尥蹶子,檀棋一个把握不住,生生摔下马来。

  檀棋被摔得头昏眼花,伏在地上爬不起来。张小敬踱步走近,却没伸手来扶,就这么冷冷地俯瞰着她:“靖安司有李司丞在,如果连他都处理不了,你就算赶了回去,又能做些什么呢?”

  檀棋半支起身子,把脸转过去,这个残忍虐囚的刽子手,怎么能理解人类的情感?张小敬看穿了她的心思,毫不留情地说道:“是,你很关心,你很愤怒,你很有人情味,可这些狗屁情绪,对局势毫无用处!看我的口型——毫无他妈的用处。”

  这突如其来的粗口,让檀棋脸色涨红。她正要反口,张小敬独眼一瞪,用更大的声音给她压了回去:“你以为这是富家小姐的花间游戏?说走就走。错了!这是战争!战争容不得任何感情用事!每个人都必须遵从命令,不折不扣!”

  檀棋从来没见过这人如此凶恶,她被这一顿呵斥吼得抬不起来头。

  “我也有好朋友在司里,你以为我不担心?你以为我不想立刻回去?但我们的任务,不是保卫靖安司!而是追查阙勒霍多的下落,保住这长安城!这件事没解决,任务就得继续。”

  “先,先回去看一眼,再去找守捉郎……”檀棋还要试图辩解。

  “没有那个时辰!两个地方你只能选一个。你做出选择,就得承担代价。”张小敬瞪了她一眼,转过身去,走了几步,冷冷甩过来一句,

  “你家公子同意你跟着我,是因为他相信,你能做到比伺候人更有价值的事情。”

  说完他抛下放声哭泣的檀棋,走到波斯寺门口。那个守捉郎被两名士兵押住,就站在旁边。他神色憔悴,忐忑不安,不知接下来是吉是凶。

  这附近没有漏刻,不知时辰,但酉时恐怕已经快过了一半。外头的灯市已经渐入高潮,声浪一波高过一波,光亮有增无减。张小敬压住焦虑,简短道:“带上这个人,我们出发。”

  于是士兵把刺客塞入一辆厢车,几个士兵也坐了进去。他在外面把布帘一拉,就看不到里面了。

  张小敬牵过自己的坐骑,上马正准备离寺。忽然一只手在旁边扯住了辔头,马匹受惊,嘶鸣一声,前蹄高高扬起。张小敬急忙夹腿缩腹,牢牢地粘在马背上,这才没掉下去。

  他侧头一看,檀棋正站在马前。她的眼角还残留着没拭净的泪痕,清丽的脸庞多了几分憔悴,也多了几分坚毅。她松开辔头,仰起下巴:“这下我们扯平了,走吧。”

  没等张小敬搭话,她已经反身上马,用一截细绳把自己的长发束在后面,再反绾于头顶。这样在运动时,头发便不会散乱脱下,尤其是檀棋的脖颈特别颀长,头发高束,更显出整个人飒爽干练。

  张小敬没有做任何评论,一挥手,下令出发。

  一队人迅速离开波斯寺,从观灯的如潮人群中挤出一条路,以最快的速度奔平康里而去。走了一会儿,这一队人忽然在一处十字街前散开,分成两队朝着两个方向而去。很快有另外一个骑手从后头赶过来,左右为难了半天,终于选定了右侧,纵马追过去。

  他一气追到义宁坊的坊门口,前方的队伍忽然消失了。他正要探头寻找,忽然被左右数骑给围住了。张小敬从阴影里走出来,定睛一看,他的表情,比这个中伏的人还要显得意外:“伊斯执事?”

  “张都尉,别来无恙。”伊斯挺直胸膛,在骡子上画了个十字。他刚才被张小敬骂得狗血淋头,现在却一点都不尴尬,反而似老友重逢。

  一离开波斯寺,张小敬就发现后头有尾巴。他们设下一个圈套,本以为能逮到守捉郎的成员,没想到居然是波斯寺那位自恋天真的执事。

  “你跟着我们干什么?”

  伊斯在骡子上努力保持着平衡,开口说道:“都尉适才严训,真是醍醐灌顶。在下躬惕自省了一下,敝寺确实耽于经义,疏于自查。所以在下决定来为都尉分忧。若能有毫末之助,也算景寺不负朝廷知遇。”

  他这一通话,张小敬听懂了。波斯寺里头藏着一个突厥右杀、两个守捉的刺客,这事真要揭发出去,只怕阖寺都要倒霉。伊斯为了景教在长安的存续,也只能厚着脸皮凑过来帮忙,好歹搏一个功过相抵。

  张小敬在马上眯着独眼,就是不说话。伊斯战战兢兢等着,喉结滚动,咽了一下口水,他不知道这番话能不能打动这位凶神。

  见他半天没反应,伊斯双手一拱,语带恳求:“我景僧在中土传教不易,恳请都尉法外开恩,在下愿执缰扶镫,甘为前驱——再者说,都尉查案,不也正好需要一个身手敏捷、眼光敏锐、头脑睿智的帮手吗?”

  “……”这回连张小敬都无言以对了。

  檀棋忍了很久,才忍住把这个自恋狂踢下骡子的冲动。伊斯也觉得说得不太合适,连忙改口道:

  “与胡人交涉时,以在下波斯王子的身份,定能有所助益。”

  胡人多信三夷,景教算其中一大宗,伊斯这么说,不算自夸。至于“波斯王子”云云,只当他自吹自擂。张小敬终于被打动了:“随便你吧,不过我可不保证你的安全。”

  伊斯大喜,赶紧抽打骡子,紧紧跟上队伍。他出门追赶得太急,不及备马,就随手牵了头骡子来。好在此时大街上人太多,骡子和马的行进速度也差不多。伊斯不敢太靠近张小敬,便去和檀棋套近乎。檀棋心中惦记公子,懒得理他。伊斯只好一个人缀在后头。

  他们走走停停,好不容易才挤过观灯人潮来到了光禄坊。前方就是朱雀大街,再过去便是万年县城的辖区了。不过走到这里,马车实在是没法往前走了。

  此时宽阔的朱雀大街上全是密密麻麻的民众,摩肩接踵,不可胜计,黑压压的一片,密得连风都透不过去。

  他们都在等着看拔灯。

  拔灯不是灯,而是一队队在特制大车上载歌载舞的艺人。这些拔灯车由各地官府选拔,送入京城为上元灯会添彩。上灯之后,他们分别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入城,沿街徐行,各逞技艺,最后在四更也就是丑正时,集合于兴庆宫前。获得最多赞赏、表现最夺目的艺人,谓之“灯顶红筹”。

  在那里,天子将恩准“灯顶红筹”登上勤政务本楼,一起点燃长安城最大的灯楼,把节日气氛推至最高潮——这就是拔灯的由来。

  长安民众除了观灯之外,另外一大乐趣就是追逐这些拔灯车。车子走到哪儿,他们就跟到哪儿。一些特别出色的艺者,每年都会有固定追随者一路跟从。

  现在朱雀大街中央,两个极受欢迎的拔灯车队正在斗技,一边是一个反弹琵琶的绯衣舞姬,一边是个敲四面羯鼓的半裸大汉。两人身边皆有乐班随奏。无数拥趸簇拥在周围,高举绸棒,汗水淋漓地齐声呐喊。

  张小敬一看这架势,只怕半个时辰之内这里的人群是不会散了,宽大的马车肯定穿不过去。他和其他人商议了一下,决定让那一干士兵押送马车,从南边绕路慢慢过去,他自己先行一步。单骑行穿越朱雀大道,比数骑外加一辆车可快多了。

  本来张小敬让檀棋跟着马车走,可她眼睛一瞪:“你不是总说,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你刚才非要我跟着,现在又要甩开?”她倔强地把马头一拨。

  张小敬只得苦笑着答应。于是他跟檀棋两人两马先走,其他人绕行。

  至于那个跟在屁股后面的伊斯执事,张小敬的意思是不必理睬,爱跟着就跟,跟丢了活该。

  计议既定,车夫把马车掉头,一路向南而去。张小敬和檀棋则从马上下来,把缰绳在手腕上扣上几圈。这两匹马没有玳瑁抹额,不能在朱雀大道上奔驰。何况现在大道上人数太多,骑马还不如牵马走得快些。

  于是两人就这么并肩牵着两匹马,努力地挤过重重人群。四周烛影彩灯,琴鼓喧嚣,不时还有剪碎的春胜与花钱抛去半空,又徐徐落下,引起阵阵惊呼。整条大道上洋溢着脂粉味、臭汗味与几千支蜡烛的香腻味,浓郁欲滴,熏得观者陶陶然。

  这两人两马,默然前行,与兴奋的人群显得格格不入。在人群里穿行的张小敬,收敛起了杀气和凶气,低调得像是不存在似的。有好几次,兴奋的游人撞到他身上,才发现这里还有个人。檀棋几次侧过脸去,想对张小敬说点什么,可又不知该说什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6页  当前第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7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长安十二时辰(出书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