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惊悚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宜昌鬼事3大宗师_分节阅读_第52节
小说作者:蛇从革   小说类别:惊悚悬疑   内容大小:1.07 MB   上传时间:2018-07-21 18:20:27

  但是锡兰国的国力弱小,战船简陋,士兵毫无作战素质。而郑和手下的士兵都是经过了靖难之役的精兵强将。

  两兵在海上交战,锡兰国的军队一触即溃。

  锡兰国王这才知道这个来自东方船队的厉害,立即向郑和求和,郑和不许。要锡兰国王携带朱允炆亲自投降。

  锡兰国王没有回应。郑和在海上等了两日,发现锡兰国的战船再次出现。

  于是郑和拉开战船,布下海阵,和锡兰国再次厮杀。

  战斗的过程,仍旧是郑和的宝船无往不利,把锡兰战船纷纷击溃。锡兰军队被明军杀伤几千人,尸体漂浮在海面,海水都被掩盖。这一站让锡兰军队的士兵损失过半,但是明军发现,锡兰的战船,一边交战,一边纷纷打捞海上的尸体。

  于是郑和下令,停止追击,让对方打捞尸体。以显得的仁慈。本以为锡兰国军队就此臣服。

  没想到第二日,锡兰战船,卷土重来,军士的数量依旧。郑和下令再战,因为锡兰战船已经残破不堪,所以这一战,锡兰的军士又折损了几千人,伤亡惨重。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寻找朱允炆,并不愿意太多杀伐。于是再次派遣使节,重复自己的目的。可是使节并未生还覆命。

  过了一日,锡兰的战船又来了,这次仍旧是五万军士,但是船还是前几次的残破战船。

  郑和大惊,这才发现锡兰军队隐藏了无数生力军。明军气馁,在撤退的过程中,被锡兰战船追击,折损了好几条船只。

  幸亏郑和在青冥卫时日不短,得到过道衍的真传,于是招来海上飓风。郑和的宝船前后两百丈,甲板上可以驰骋骏马,当然不受飓风的影响。所以郑和船队得以全身而退。而锡兰战船都是小船,并且三次交战后,都已经残破得厉害,于是被飓风卷翻十几艘船。也有几艘被明军虏获。

  当时精通造船的水木匠钟秉钧也在船上。钟秉钧也是受了道衍的指派,带领青冥卫原玄武番的属下调到郑和属下。郑和宝船三次下西洋,船只遇到海上巨大风暴和海底暗礁,多次有惊无险,都是钟秉钧的功劳。

  郑和已经俘获了几艘锡兰的小战船,当即和钟秉钧到锡兰战船上看个究竟。结果发现,这些战船上的锡兰士兵已经全部战死,没有一个活口。郑和仔细查看锡兰士兵的尸体,发现锡兰士兵十分的勇猛,几乎都是身受两三个致命创伤。

  与锡兰士兵近身肉搏的明军告诉郑和,锡兰士兵的确很厉害,他们都是重伤之下,再投入战斗。然后直到战死,也没有一个投降。

  钟秉钧也查看了锡兰战船的情况,发现锡兰战船没有什么可疑之处,唯一就是底层甲板里划桨的水手,尸体腐烂的厉害,不像是刚刚战死,并且划船的水手尸体都是老人。最难以理解的是,这些尸体,全部都没有刀剑的伤痕。

  郑和立即询问士兵,攻占锡兰战船的时候,下层甲板的情况到底如何。俘获战船的千户,告诉郑和,他带领士兵消灭了战船上的士兵后,立即下船控制下层划桨的水手,可是下去之后,这些水手,就已经全部死亡。可能是甲板封闭,都闷死在下面。

  郑和和钟秉钧两人,分析很久,也猜不出什么缘由。但是当天晚上,忽然几艘宝船传来击鼓的声音,郑和大惊,这是有敌船来袭的信号。

  于是所有的士兵都惊醒,投入战斗,却发现是俘获的几艘船只,正在偷偷离开郑和船队。由于没有防备,这些船小,速度较快,郑和的宝船调头缓慢,已经追不上了,眼看着本已俘获的锡兰战船,回到了锡兰海岸,郑和担心敌方有埋伏,没有下令追逐。

  郑和立即询问下属:“船上难道还有锡兰士兵?”

  下属回答:“只有没有来得及处理的尸体。”

  郑和只能猜想,一定是有锡兰士兵藏匿在战船某个甲板夹层里,趁着夜晚,偷偷把战船划回去逃跑。

  过了两日,郑和仍旧不能放弃查找朱允炆下落。于是把宝船重新列阵,摆出进攻的阵型,和锡兰战船,又在近海大战一番。

  由于锡兰士兵源源不断,无论伤亡多少,再次开战的时候,都有新的士兵补缺。这么一来,而明军的士兵有限,长期交战下去,明军的人数越来越少。最后必然会失败。

  郑和焦头烂额,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好不容易寻找到了朱允炆的下落,可是锡兰国王,竟然征集了这么多战士。所以只能另想办法,派出钟秉钧偷偷登陆,到锡兰国内打探,锡兰士兵的人数到底有多少。

  钟秉钧本就制造了几艘小船,这种小船虽然吃水浅,但是能经得起大风大浪,并且整个小船上方都被牛皮覆盖。随着波涛移动,很难被对方发现。

  钟秉钧带着几个随从,太阳落入海平面之下就出发,绕过了锡兰战船停泊的港口,不到子时就悄悄登上海岸。潜入到锡兰军队的后方。

  他仔细的查看锡兰的战船和军营,发现锡兰的军队人数已经只有几千人。和交战时候的人数根本就对不上。

  钟秉钧大惑不解,然后继续靠近锡兰布置在海滩上的军营。等靠得近了,海滩上的情形,让钟秉钧魂飞天外。

  海滩举着无数火把,把海滩上摆满了锡兰士兵的尸体看的清清楚楚,并且锡兰士兵,还在把尸体陆陆续续的往海滩上背过来。

  那些尸体密密麻麻,从海滩一直摆到了内陆,至少有一万具。

  这些尸体,几乎全部都被海水泡的肿胀,不堪。而且很多尸体的四肢残缺,也有士兵把残肢断臂被拼凑起来,然后缝合。

  钟秉钧大惑不解,继续往内陆查看,并没有看到援兵的痕迹。然后突然一阵连续哭嚎的声音引起了钟秉钧的注意。钟秉钧朝着哭嚎的方向,慢慢移动过去。这才发现哭嚎的地方是一个小村落附近。

  野地里站满了当地的居民,正在痛哭。而一队锡兰士兵,正在用工具在地上挖掘。钟秉钧开始以为是锡兰士兵抢掠近海的居民,可是看着也不太像。因为士兵如果抢劫百姓,应该在村落里肆掠才对,为什么反而在村落附近。

  结果接下来的情形,让钟秉钧更加惊讶,原来那些士兵,纷纷挖掘后,就跳下土坑,把土下的尸体给搬了上来,他是在掘坟!

  尸体被放上来,摆在地上,所以尸体的亲人都忍不住失声痛哭。

  锡兰是佛教国家,大部分尸体都是火葬,也有土葬的习俗。可是无论什么信仰,侵犯尸体都是难以想象的恶行,更何况是军队奉命来做。

  钟秉钧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什么锡兰军队和明军海上交战,却要在后方扰民,挖掘坟墓。看到锡兰的士兵,在一片墓地,把几十具尸体都给挖掘上来,迷惑不解。

  钟秉钧没有得到锡兰援军的消息,无法回去给郑和覆命。到了天明,只好躲在椰树林里,等到了天黑再次看个究竟。

  于是到了夜间,钟秉钧带着随从慢慢靠近村庄,这时候,村庄附近的墓地,已经没有士兵挖掘,村名也都回到了村落,隐隐有村民的哭声,一定是还在悲痛昨晚亲人的尸体被挖掘的事情。

  钟秉钧于是和随从仔细查看墓地,发现每个墓穴都被挖开,里面有的是破碎的棺木木板,有的是扯烂的草席。但是无论是墓穴土坑下,还是地面,尸体都全部消失。

  “尸体都被锡兰的士兵给背走了。”一个随从惊恐的说。

  钟秉钧幼年学道,成年后相继跟随陈友谅,朱元璋,朱棣,现在又跟随郑和,一生浸淫在战争中,出生入死,见过的死人多了去了。可是从没听说过,士兵挖掘尸体的事情。

  只有一个可能,钟秉钧想到了,那就是锡兰士兵的补给不足,用尸体补充军粮。回想起海滩上上万具尸体,钟秉钧不寒而栗,原来这些尸体都是锡兰士兵准备的口粮。

  既然如此,证明锡兰军队已经支撑不了多久。

  钟秉钧根据自己的查探,得出这个结果,当然是大喜过望,准备回到海上,向郑和禀报这个消息。

  不过他在回来的途中,看到了几个僧人在夜间扛着担架行走,于是立即躲避。他想到朱允炆躲藏在了锡兰的寺庙里,于是打算跟随这几个僧人,希望能打探到朱允炆的消息,如果真的万幸能遇到朱允炆,那就拔得了头等功劳,永乐皇帝封官加爵,不在话下。

  于是钟秉钧改变了主意,悄悄的跟着僧人行走,僧人走到了天亮,终于到了一个寺庙。钟秉钧不敢在白天进入寺庙。于是仍旧和随从躲藏在丛林中。到了夜间,潜入寺庙,这才看到,寺庙里星星点点,到处是烛火。而每一个烛火的旁边,都停放着一具尸体。

  然后不停的又有僧人扛着担架进来,这时候钟秉钧才恍然大悟,僧人的担架上扛的是死人。僧人把死人放到寺庙的空地上,随即点上蜡烛。

  整个黑夜,都是四面八方来的僧人,扛着尸体过来。钟秉钧苦于不同锡兰语言,否则就要抓一个僧人来问个究竟。

  然后到了下半夜,钟秉钧看到了一队士兵过来,其中一个军官和寺庙的老年僧人交谈几句。

  然后这个军官,手里拿了一束干草,在每一具尸体的前方,嘴里念念有词,然后用干草抽打尸体的头顶。上百具尸体都被干草抽打一遍之后,军官突然一声大喝。

  接下来的情形,让钟秉钧心惊胆战,而他闻到了一股恶臭,原来是身边的随从已经被吓得屎尿齐迸。

  寺庙里的尸体全部齐刷刷的站立起来,身体摇摇晃晃。

  诈尸了!

  而且是这个军官主动让所有的尸体诈尸。

  钟秉钧青城派出身,见识过不少巫术,就是从来不知道这个世界上,竟然有能够让尸体诈尸的巫术。那个军官,拿着干草,在前方带路,而身后的尸体,就重心不稳,跌跌撞撞的跟随着他走出了寺庙,方向朝着海边。

  钟秉钧这才明白,为什么锡兰的士兵怎么都杀不完。原来都是死而复生,重新被派遣到了战场上。他看到了这个消息,再也不敢耽误,连夜赶往海滩,在路过锡兰军队的军营的时候,看到海滩上上万具尸体,都已经站立起来,这个场景,让人毛骨悚然。

  钟秉钧不敢再逗留,看个究竟,立即偷偷从海边登上小船,回到郑和的宝船上,把所见所闻,全盘告知。

  郑和听了钟秉钧的叙述,也和钟秉钧一样,难以置信。隔了很久,郑和才说:“我知道了,为什么那几艘俘获的战船会自行离开。因为你看到的那些村落收集的尸体,都被敌方用来战船下层甲板划桨。”

  “所以我们在船上看到的都是死人,”钟秉钧分析,“到了夜间,他们被巫师唤醒,然后划桨离开。”

  “而且他们在海上打捞尸体,并非是为了带回去超度安葬,”郑和点头,“而是回去后,在海滩上被巫师招魂,复活了再和我们战斗。”

  “这就是为什么锡兰士兵,一败再败,人数没有减少的原因。”钟秉钧和郑和同时明白了。

  “你是青城派传人,”郑和问钟秉钧,“听说过这种招魂的法术吗?”

  “招魂之术,倒是有的,但是只能招魂死人的魂魄,回旋片刻,”钟秉钧回答,“把死人唤醒,死而复生的法术,闻所未闻。别说青城没有这个法术,就是茅山也从未听说过。至于全真、正一,更是不会有这种法术。”

  郑和一生之中,也从来没有陷入过这种困境,竟然和几万能够死而复生的士兵交战。不过郑和跟随朱棣北拒蒙古,南下南京,在战争中早已成长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将领。

  他不用钟秉钧提醒,就立即意识到一点:既然锡兰军队已经开始招魂死人作战,那么他们一定举全国之力,和明军交战。他们所有的军队,无论死人活人,都已经集结在海边。那么国内一定空虚。

  想到这一节,郑和,立即下令,让副使王景弘、候显带领战船,明日迎战锡兰战船。

  而郑和自己带领士兵两千,着令钟秉钧带路。从钟秉钧找到的海滩上岸,直入锡兰王城。

  锡兰的军队那里知道军事虚而实之,实而虚之,阴阳诡辩的道理。仍旧在海上和明军厮杀。但是明军在王景弘、候显的带领下攻守有度,并不急进,也不后退,在海上拖住锡兰战船。

  而郑和于钟秉钧上岸后,急速进军,攻击锡兰王城,不出几日,就把锡兰王城的薄弱守卫击败。生擒锡兰国王和王室家眷。

  锡兰国就被郑和一举攻下。锡兰海军随即投降。

  郑和立即追问朱允炆的下落,锡兰国王已为阶下囚,为保全性命,告诉郑和,数年前,一个来自东土的和尚,自称应文,是大明的皇帝退位后剃度为僧,行脚落于达布拉金古寺。

  郑和立即亲自到达布拉金古寺亲迎朱允炆。可是到了达布拉金古寺,已经没了朱允炆的踪迹。

  询问古寺中的僧人,僧人告知,东土来的应文上师,在的宝船亲临的时候,就已经离开了寺庙,渡船西渡到了印度。

  郑和立即奔往印度古里,追逐朱允炆,可是再一次失去了朱允炆的消息。

  郑和在锡兰几场海战,军队的元气大伤,只好带上锡兰国王以及家眷先行回到南京,再图打算。

  在从锡兰回国的海上路程中,郑和对锡兰国王没有什么兴趣。却把当初那个在寺庙里用干草给尸体招魂的人唤来,仔细询问。

  那个军官到了郑和面前,还茫然无措,左右让他跪下,才知道要归附在郑和身前。

  郑和看到这人已经被脱去军官服装,浑身赤裸也不以为意。这人身体黝黑,刻满了无数纹身,面目可憎,是一个昆仑奴。

  这人突然用阿拉伯语向郑和说了一句:“真主保佑你。(发音为:阿斯拉巴拉贡)”

  郑和当即呆住,马上回应了这一句问候语:“阿斯拉巴拉贡”。

  这是穆斯林之间相互打招呼的问候语。天下回教全部通用。

  郑和本就是阿拉伯后裔,家族一直保留着本族的语言。而这个昆仑奴十分聪明,被俘虏之后,就已经打听到了郑和是回族后裔。他自知在海战上,得罪大明,甚多,而且不是锡兰王室,很可能在海上就要被郑和治罪处死。打探到了郑和是穆斯林,所以见面第一句话,就报出了自己是穆斯林的身份。

  穆斯林的教义,就是天下信奉伊斯兰的信众都是兄弟,不可相互厮杀。可是他没想到,郑和根本就没有要杀的意图,因为他的本事,早就引起了郑和和钟秉钧的关注。

  郑和当即用阿拉伯语与这个昆仑奴交谈,询问他的姓名。

  昆仑奴就告诉郑和,自己的名字叫做:“易卜拉欣-巴-阿里-穆罕穆德”。

  而且他并非锡兰人士,他是被红海上的阿拉伯商人卖给锡兰国王的奴隶。

  郑和继续询问易卜拉欣的来历,易卜拉欣把自己的身世详尽的告诉了郑和,郑和听完,目瞪口呆。这个易卜拉欣,他身世之离奇,比他的招魂法术,并不逊色一丝一毫。

  原来这个易卜拉欣的名字也是后来阿拉伯人给起的。他的本命叫昆塔。是一个来自于大海更远处的一个大陆。而他让尸体活过来的法术,在他的家乡十分的普遍,殊无奇特。

  永乐皇帝朱棣,听了郑和向他说起了这个昆仑奴原来是来自于西方几万里之外的大陆。不禁认为昆仑奴对郑和说了谎话。脸色阴郁不定。

  昆仑奴易卜拉欣倒是十分会察言观色,立即下跪,双臂环抱,手掌贴在地下,然后额头触地,长跪在地上,嘴里诚恳的说:“恳请圣上,赦免臣下。”

  这是中国臣属对君主的正统礼仪。看来是他在船上几个月,不仅学会了汉语,并且对大明朝的礼仪也已经非常熟悉。虽然音调仍然怪异,不过每个字都非常清晰。

  果然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他驱使死尸,无数兵士死在你他的手下,”朱棣对郑和说,“朕到底该不该饶他?”

  郑和也跪了下来,一言不发,朱棣明白,郑和是有了放过易卜拉欣的意思。

  朱棣看着易卜拉欣的模样,对郑和说:“这昆仑奴聪明伶俐,就是没有什么骨气,战败之后,就投降另主。”朱棣说完就不停的摇头。

  郑和跪着说:“这本来也不能怪罪与他,因为他活到现在,这辈子都是被人转卖的奴仆,如不见风使舵,讨好主人,早已丧命。”

  易卜拉欣知道事情有回旋的余地,“天使郑大人的本领,让小奴十分折服,我见到圣上,更加心悦诚服,自此之后,只受圣上和天使郑大人的差遣,刀山火海在所不辞。”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1页  当前第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2/25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宜昌鬼事3大宗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