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珍馐传(出书版)_分节阅读_第43节
小说作者:寒烈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332 KB   上传时间:2013-11-04 13:55:36

  招娣迷迷糊糊地起身穿衣趿鞋,捧着脸盆到后院去筹水,有些惊讶地发现灶台上热水已经烧好了,心道汤妈妈今天起得真早。待她洗漱完毕,端着筹了水的脸盆回到小姐屋里,轻手轻脚进了里间,想掌灯叫亦珍起床,却倏然发现小姐已经早早起来,洗漱完毕,正坐在床边,笑吟吟地望着自己。

  “小姐!”招娣顿足,“你醒了怎地不叫奴婢一声?”

  亦珍站起身来,“不想吵醒了你,想叫你多睡一会儿。”

  “小姐真是的!”招娣埋怨。这要是教汤妈妈知道了,简直就是她偷懒无疑了。

  亦珍轻笑起来,招娣真正老实,连躲个懒都不肯。

  两主仆一道进了厨房,汤妈妈亦已起了,正从灶上筹了热水,打算回去伺候曹氏梳洗,看亦珍招娣主仆二人相偕而来,顺口夸了招娣一句:

  “招娣今儿起得真早,连水都烧好了啊。”

  “噫?水不是妈妈烧的么?”招娣脱口道。

  一老一小的眼光在空中交汇,随后一道望向亦珍。院子里洒扫的粗使丫头一向不到后院厨房里来,能进这厨房的,数了数去,也就这几个人。不是汤妈妈与招娣,更不是卧床休养身体的曹氏,那自然只得亦珍了。

  亦珍被老仆与贴身丫鬟四只眼睛一望,不由得掩唇轻咳。

  “汤妈妈快去伺候母亲梳洗罢,我与招娣做早饭。”

  汤妈妈知道她惦记着今日与丁娘子陶家铺子之约,想上不曾睡好。别说小姐,就是夫人昨晚也睡得并不踏实。便是小姐再三宽慰,使出浑身解数哄夫人开心,可夫人私底下如何能不为小姐担心?

  “那奴婢先去伺候夫人梳洗了。”汤妈妈知道夫人不想给小姐增加压力,遂笑着拎了热水,出了后院。

  亦珍与招娣合力做了一锅菜泡饭,菜是清早挑着担子自乡间来的菜农自家种的小青菜,早晨新鲜摘的,菜叶子上头还带着夜晚留下的露珠。里头放的虾仁是新剥的,渔家船娘一早网上来的新鲜河虾,买来倒在粗陶碗中的时候,一只只尚且活蹦乱跳的。

  招娣洗干净一棵棵才巴掌大小的小青菜,切成菜末儿,待加了水的隔夜冷饭烧得滚开,米粒都烧开了丝儿,便将挑去泥线剥了壳的虾仁连同青菜末儿一并倒进锅里去,咕嘟嘟又滚了个开,调一点点盐进去提味,便掩了炉灶的门,熄了火,将菜泡饭分别盛到碗里。

  待菜泡饭稍微凉一凉的功夫,亦珍又洗了三五条酱瓜,拿剪刀铰成一小块儿一小块儿的,拌上麻油糖,盛在描花小碗里,另煮用灶膛里的余火烤了几枚鸡蛋。一番功夫做下来,天便已经大亮了。

  亦珍与招娣将早饭装在暗花缠枝宝相莲纹的漆木托盘中,端进曹氏的屋里。

  曹氏已经由汤妈妈伺候着梳洗完毕,正坐在床上,任汤妈妈给她捶腿活血。听见响动,抬眼一望,看见女儿端着托盘进来,忙示意汤妈妈停下来。

  “珍儿来了。”

  亦珍将手中的托盘放在一旁的桌子上,双手交扣,置于左腰腰间,微微屈膝,恭恭敬敬道:“女儿给母亲请安,母亲昨夜睡得可好?”

  “好好好!”曹氏招手叫女儿到她身边坐,又揽了亦珍细细瞧了瞧,见女儿起色尚好,面上微微红润,这才放下心来。

  “此间不用你们伺候,汤妈妈同招娣去吃饭罢。”曹氏屏退两人,留女儿说话。

  虽则论语说:食不言,寝不语,可是曹氏同女儿间却并没这些讲究。两母女一边吃早饭,亦珍一边将今日赴约之事说了。

  “女儿叫汤伯打听了,离咱们家不远,过了谷阳桥,往东再走一点路就到了。”亦珍给母亲夹了一块儿切好了的烤鸡蛋,“娘尝尝我做的烤鸡蛋,看看味道如何。”

  曹氏咬了一口,笑眯眯道:“娘的珍儿做的菜,样样都好吃。”

  “娘亲您可不能这样夸女儿,女儿会骄傲的。尚书大禹谟有云: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女儿还需娘亲试试督促鞭策才是。”

  曹氏轻笑,“娘的女儿,经得起夸赞,也受得住贬损。”

  “娘亲,您这是不是就叫‘自卖自夸’?”亦珍朝母亲曹氏霎眼睛。

  曹氏这次没有被女儿逗笑,只是意味深长地拍了拍亦珍的手。

  不,这不是自卖自夸,这是娘对你的期许。

  这年月,女子立世,比之男子,不知艰辛了多少倍,中间要承受多少诋毁。

  “娘亲祖上,有位充满智慧的太祖母曾经说过,一个女子,当她能经得起多少赞美,就能承受得起多少诋毁时,才可以与男子并肩齐驱。否则,还是做个安心于内宅的妇人好些。”

  亦珍闻言,猛地抬起头来,眼里燃起明亮的光芒。

  “娘自认做不到那位太祖母所说的境界,所以娘只能叫汤伯支个茶摊,勉强支撑这个家。”曹氏想起那位太祖母的事迹来,“这世上,只‘人言可畏’四个字便足以杀人,我们孤儿寡母的,安身立命不易,珍儿你心里要有个准备才是。”

  便是男子,在这世上行走,稍不留神,一切功名利禄,也转眼成空,甚至连性命都搭了进去。

  “娘亲且放宽心,女儿省得。”亦珍轻而郑重其事道。

  曹氏犹不放心,兀自叮嘱,“到时候见了丁娘子,要好好谢谢她老人家。无论成与不成,都要依足礼数,不可失礼。”

  亦珍边听边点头,好好好,是是是。

  作者有话要说:这世界上从来不乏以爱之名行伤害之实的人。

  他们意识不到所行之事其实是真正的伤害。

  推荐大家看一部七分钟长的澳洲短片电影节的佳作《CARGO》,讲述一个父亲被僵尸妻子咬伤,明知自己即将尸化,在丧失意识前,全力保护自己背上的孩子不被伤害的故事。我泪点低,看得眼泪水汤汤滴。

  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此。

  ☆、57第五十六章一爿小店(2)

  吃罢早饭,曹氏催着亦珍回屋去,更衣出门。

  “与人有约,不可去得晚了。”曹氏殷殷叮嘱,“娘不能随你同去,万事多请教丁娘子。”

  亦珍依言,从母亲曹氏院子里出来,回到自己屋中,换下早晨在后厨沾了烟火气的旧衣,穿上旧年秋天才做的,秋水绿色绣月白色桂花的窄袖褙子,下着一条月白色马面褶裙,底边绣着寓意淡泊娴雅、贞静高洁的浅绿色兰花襕边,腰里系着英姐儿送她的镶玉豆蔻花的绦子,整个人透出一股沉静利落的气息来。

  招娣亦换了身汤妈妈前阵子新给她做的衣服,两主仆立在一处,很是精神抖擞。只亦珍自己晓得,她此时有多忐忑。

  待都收拾齐整了,亦珍这才带了招娣,禀过母亲曹氏,出门去了。

  不料出门没走几步,便遇见了隔壁杨老爷家的宝哥儿。

  宝哥儿秋闱放榜,在正榜第一百一十四名,中了举人,有了出身,已可入仕了。杨夫人顿时得意起来,靠杨老爷怕是靠不住了,还是靠儿子比较实在。前些日子她请了池媒婆上隔壁曹寡妇家为儿子提亲,想娶亦珍做儿媳妇,遭到婉拒,她还颇遗憾了几日。毕竟亦珍母家无人,又小有家产,嫁进门来,还不是随她拿捏?

  可是如今儿子乡试得中,做了举人,往后备不住是要当官老爷的,小门小户寡母养大的亦珍,杨夫人便瞧不上了。到底对夫家没有什么助力。

  “你如今已是举人,娘亲看着,这四里八乡的,有不少好人家的闺女可以任你挑选。隔壁那丫头不答应,那是她没眼光。现今换咱家看不上她了。宝哥儿放心,娘一定给你娶个更好的回来!”

  杨夫人眼下满脑子都是将来儿子出将入相的美好远景,早不将隔壁的孤儿寡母放在心上。至于与姨娘通房歪缠不清的杨老爷,杨夫人更是不屑一顾。新姨娘肚皮里的,是男是女还未可知,便是生个男孩儿下来又如何?她的宝哥儿是嫡长子,而今又有出息了,那些庶子庶女哪个能越过她的宝哥儿去?!

  然而宝哥心里,却放不下亦珍。他始终记得,虽然亦珍平时总对他爱搭不理的,然而也正是她,在他心情最苦涩烦闷的时候,微笑着给了一竹筒心太软,问他:好吃么?

  今时今日家中姨娘庶妹争相讨好他,给他绣扇套,纳鞋底,做点心,却再没有人能似亦珍那样,触碰到他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杨夫人许是前阵子弦儿绷得太紧,这下儿子乡试得中,她在人前大大的风光了一回,等上门贺喜的亲友邻里少了,她便病了,躺在床上哼哼唧唧,看哪个伺候都不顺眼。早上一睁眼便横挑鼻子竖挑眼,将一碗白粥都揭到地上。

  “母亲想吃什么?儿子去买。”宝哥儿不想见母亲仗恃又将家里上下折腾得鸡飞狗跳,遂安抚杨夫人道。

  “娘就想吃庆云桥那家的豆沙馅儿松饼。”杨夫人勒着抹额,一副病来如山倒的样子。

  “儿子这就去买。”

  “叫下人去买便罢。”杨夫人不舍得教儿子特特走一趟。

  “儿子亲自去买,才有诚心,母亲吃了,心情一好,病才能快些好起来。”半年前他还是个只知吃糖吃果子的胖小子,不过半年时间,他便褪去了少年的青涩懵懂,长大成人。

  宝哥儿带着小厮,亲自跑了趟庆云桥,买了松饼回来,不料在弄堂里,迎面遇见了出门来的亦珍。

  “珍姐儿……”宝哥儿拎着松饼,轻轻唤了一声。

  “宝哥儿。”亦珍停下脚步,轻轻一礼,“当日人多口杂,是以不曾上门道贺,还未恭喜你桂榜得中。我还有事,便先行一步了。”

  宝哥儿年纪轻轻,已考中举人,今后前途不可限量,有得是人前去锦上添花。

  宝哥闻言,倏忽明亮起来的双眼黯淡了下去,“珍姐儿不必客气。”

  然后静静立在原处,目送亦珍的背影远去。

  始终,他都只能目送珍姐的背影,而无法追上她的脚步。他本以为母亲愿意叫媒婆上余家提亲,自己总算能和珍姐儿在一起,琴瑟和鸣,长相厮守。哪料想,余家婉拒了他家。母亲甚至冷嘲热讽说珍姐儿嫌贫爱富,正头娘子不做,反而要去给谢家少爷做妾。

  他自然是不信的。

  珍姐儿不是那样的人!他心里总有个声音坚定地对他说。

  后来谢家派了媒婆上门说亲不成,使人将她家的茶摊给砸了的消息,在县里传得沸沸扬扬的,他有心帮忙,却无能为力。直到这时候,他才深深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个靠父母养活,一事无成的书生罢了。他不但帮不了珍姐儿,万一她嫁给他,不得母亲喜欢,成日要看母亲脸色过活,如何比得上在家做闺女那样快活自在?

  这样一想,所有不能娶自己喜欢的女子过门,相守一生一世的不甘,都被他深深压在了心底。只这会儿乍然遇见亦珍,才仿佛沉在水底的鱼,吐出个气泡,在水面泛起淡淡的涟漪,便又沉寂了一般。

  杨登科最后望了一眼亦珍背影消失的方向,对一直默默站在一旁的小厮道:“走罢,我们回家。”

  亦珍带着丫鬟招娣依约到得谷阳桥东的缸甏行弄。缸甏行必景家堰窄,一条幽幽深深的青石巷弄,两旁是沿街的民宅。由于巷弄极窄,有些竟不足一丈宽,两旁的楼房开了窗,里头的人甚至可以相对聊天。

  此时还未到巳初,巷弄里的人家多数都已起了,沿街的几爿铺面都已摘下了门板,拿黑黝黝的铁钩绳子捆了,依在门边,便开门做生意了。

  亦珍一路过去,看见一间绸缎庄,一间南货行,并一家米店,一家鞋袜铺子,一个卖胭脂水粉的小字号。再望里走几步,便看见了丁胜媳妇儿说的那间陶家铺子。

  这时候陶家铺子只摘下了四块门板,靠在一旁,门上头挑幡子的竹竿犹在,只是那幡子却已经撤了下来。巷弄中偶有行人经过,对门半洞开的陶家铺子也视如不见。

  亦珍带着招娣叩了叩门板,点铺内远远传来应答声:“……来了……”

  没一会儿,从后头气喘吁吁跑出个白胖的老丈来,看见亦珍带着丫鬟站在门口,连忙延手请亦珍进去,“可是余家小娘子?快快请进,快快请进!”

  亦珍微微颌首,跨过门槛,走进店铺里。

  “还未请教老丈贵姓大名。”

  “小老儿姓陶,人称陶五。”白胖老丈抹了把额上的汗,对亦珍道。

  “陶翁。”

  亦珍轻轻一礼,才想说明自己的来意,身后已传来丁娘子爽利的声音,“余家小娘子已经先一步来了啊。”

  亦珍闻声,回首望去,见丁娘子穿一见珠灰色薄麝鼠皮大氅,自外头走了进来,后面跟着丁胜媳妇并当日在西林禅寺曾见过的丫鬟婆子,一行一共四人。

  白胖的陶五见丁娘子来了,忙上前哈腰问好,又请一行人到后堂小坐。

  丁娘子摆摆手,“陶老不必同我客气,今日老身是陪余家小娘子来看看你这店面的。若是合余家小娘子的心意,我就从旁做个中人,给二位做个见证。”

  “好好好,小老儿求之不得!”陶五点头如捣蒜,转而向亦珍介绍起他这间铺面来。

  “原是我与内人送犬子进京赶考,担心他在京中吃穿用度手头不富裕,这才将沿街的房子改成了铺面,买馄饨汤面,挣点闲钱,给京中犬子寄去。这不是前阵子收到犬子的家书,说是如今他日子过得好了,要接我们上京,一家团聚。内人舍不得这间铺子,犹豫了好久,前两日犬子又差人送信来,言道已经在京中购置了宅院,叫我们务必上京与他团聚。小老儿这才痛下决心,打算将这宅子卖了,断了内人的念想,好一道进京与犬子相聚。小娘子别看我这铺面三开间门面小,可是市口是极好的,一条缸甏行从头到尾,只我这一见馄饨汤面馆,又靠近谷阳桥,生意可不差。”

  又详细与亦珍介绍店中陈设,“这桌子椅子是一水儿的硬木红漆家生,做工都是顶好的。小娘子你看这上头的雕工,这漆水,这包浆,不是小老儿自夸,件件都要值好几两银子。还有这碗盏杯碟,俱是景德镇产的,个个瓷实好用……”

  亦珍静静聆听,并不插嘴,听到关键处,便细细记在心里。待陶五将自家铺子的好处一一说了个遍,这才轻声询问,可否往后头宅院一看?

  陶五自然是无有不肯的。又领了一行人穿过铺子的后头的厨房,来到后院的天井里头。因宅子后头临河,受地基所限,陶家的宅子进深并不太深,不过前后两进,起了两层高的楼房,前头一进沿街的做了铺面,穿过天井后头一进便是背面临河的私宅。陶家后头墙上还开了角门,建了与外面河道平行的石阶,可接驳了往来的渔船,买新鲜的渔获进来,亦可开了角门出去,就着清亮亮的河水浣衣洗菜,很是方便。

  唯一美中不足之处是安歇就寝都要到上头二楼去,合上楼梯上的翻板,防止有人从下头上来,显得进出有些不便。

  亦珍在心里合计,以母亲目前的身体,走如此窄小陡峭的楼梯,上上下下的,怕是很不方便,真要买下这里,还得好生修整一番才行。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8页  当前第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3/6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珍馐传(出书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