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贵妃起居注_分节阅读_第374节
小说作者:御井烹香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48 MB   上传时间:2014-05-26 23:29:22

  亲政以来,皇帝闲时就很喜欢出宫,他自幼就是太子身份,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几乎从未出过宫闱,后来登基为帝,也无人敢于带他出宫玩耍,现在自己当家了,三不五时就要出宫半日,有时到晚方回。连郕王都被他拉着出宫冶游过好几次,还好,据郕王回宫说起,也不是往那等烟花之地钻,只是更偏于体察民情、观察百业,还有去码头看行船,去商铺里买东西的。这也算是了解世情的一种,因此即使是阁臣,也就是旁敲侧击几句,都并未多说什么。

  不过眼下疫病未平就贸然外出,是有些莽撞了,徐循听说,怔了一怔,便拿眼去看太后。

  太后倒是行若无事,不过淡淡一笑,“皇帝行事,自有分寸,你也不必多担心了。想必此去是不会在街面多加逗留的。”

  自从皇帝接过大政以后,太后的态度与其说是放权利索,倒不如说是不闻不问。皇帝初初秉政,有时不免有些细节上的疏失,此时正是太后提点教导的时机,但太后却从未说过皇帝一句不是,今日皇帝疫病未平就出宫游玩,太后还是连一句话都不肯多说。

  皇后倒也习惯了太后做法,闻言歉然一笑,“媳妇也就是白担心,想来,陛下自然是有分寸的。”

  太后都如此说了,皇后绝对也不会直言劝谏什么,她并不是这样的性子——纵使这半年来,后宫中万氏、周氏都十分得宠,但她也未曾摆过什么正宫娘娘的威风,虽然免不得明里暗里受些淡淡的委屈,但也是因此,和皇帝感情亦是极好,并未受到冷落。

  因为顺德长公主的消息,宫中的气氛一直都没好起来,皇后又坐了坐,也便告辞而去。贵太妃待她走了,方才说道,“皇帝此时还要出宫,难道不知疫病未完,并不适宜吗?听姐姐意思,难道他在宫外是养了私宅?——不至于这么没出息吧?”

  万乘之君,要什么女人没有,宫外养私宅,简直就是笑话,皇帝虽然年少慕少艾,在宫中所幸不少,但应该也不是这么好色的性子。

  太后摇了摇头,也露出一丝讽笑,“也不至于如此……他应该是去王振那里。”

  贵太妃顿时高高地挑起了眉毛,“王振?”

  “亲政第二个月就去了,从此以后,政事上遇到烦难,总要过去一次两次。”太后淡淡地说,“我倒是早知道了,怕你心烦,也就没说。”

  听她语气,是并不打算去管了,贵太妃有些费解,也不旁敲侧击,“当日在仁寿宫中,先太皇太后遗诏,是有些过火,但那是老人家的意思……依我看来,这一年多,皇帝对姐姐还是很尊敬的——还记得当日遗诏一颁布,他也立刻就来清宁宫拜见了不是?”

  “又何止如此,要说尊重,也还有许多事情,我都举得出来。”太后明显不欲多谈,望了贵太妃一眼,又低低地叹了口气,“只是他这么做是何用意,我也清楚,此子忍耐多年,正是一朝得势、随心所欲的时候,我就是说了,他又能听我的吗?倒不如不讨这个没趣得好。”

  她又嘿了一声,“我不说,他多去王振那里几次,自己也就知道收敛了——王振当日出宫是忤逆两宫之罪,宫中谁人不知?要接回来就是落我的面子,他也未必会做到这一步。嘿嘿,若是我说了……”

  若是太后说了一句,皇帝也许便反而非要把王振弄进宫里来了。贵太妃也是深悉皇帝性子,闻言不觉诧异,反而释然——过去一年间,皇帝的表现,实在是和她印象中的不符,听了太后这一番话,才觉得合理。

  “他现在倒也正是用人之际。”贵太妃道,“本以为能和西杨好聚好散——八月出宫就是四五次,九月闹病没出宫,这才十月末而已,又出去了……看来,毕竟是难以忍耐。”

  “能忍一年,倒算他长进了。”太后淡然道,“皇帝自以为自己一辈子都是苦出来的,如今正是好时候要来了,又怎会容许旁人碍着他行快意事?——不过,这话也不必提了,横竖按祖训,你我不能干涉政事……”

  说到这句话时,到底是忍不住流露出了深深的恨意,她调整了一下语气,方才冷笑续道,“你和我只站干岸看好戏吧,反正,这把火可烧不到我们身上。”

  贵太妃呵了一声,摇头道,“朝堂上的事,我是连戏都不想看了,现在就是忧心着胡姐姐……顺德这一去,只怕胡姐姐就是挺过来了,知道真相以后,也难再坚持多久……”

  不论是她还是太后,经过这些风风雨雨,也都算得上是世事洞明。她们二人的预测,都没有大错:当晚,顺德长公主病逝,此事为胡仙师无意间所知,仙师病情,当晚就立刻转重,也不过多坚持了一个月,一样撒手人寰。

  到了第二年开春,西杨之子在乡里累杀十数人的大案,也摆到了台面上,尽管百官回护,但受此不肖子弟牵连,首辅亦是只能黯然告老还乡,南杨大人经过近二十年时间,终于熬到了首辅位置上,只是他素来寡言少语,能力亦不足以慑服百官,威望不足、年事已高,和西杨大人的强势,却是再不可同日而语。风光了十年之久的内阁,至此也是风流云散,再不复往日的辉煌。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咯~

  第277章

  冷清了十多年以后,宫里终于又热闹了起来,打从皇帝大婚第二年起,婴孩的哭声就没有断过——头两个小公主虽然不幸夭折,但这样的事情,在天家也是屡见不鲜,起码皇帝子嗣很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和他父亲比起来,皇帝似乎是传承了罗妃好生养的天赋。宫中时常有两人以上怀着身孕,虽然滑胎、难产的事不少,但如此旺盛的生育力,也使得内廷、外廷对于继承人的担忧,已经是消化于无形。

  在这样的情况下,周妃产育的皇长子,所受的关注就少了几分。并不比皇帝当时出生时,还在襁褓中,便封为太子的风光,更由于几代皇帝的传承,都强调‘既嫡且长’,对嫡出的重视,亦不下于长子。说得那什么点,虽然人人都知道有猫腻,但如今的官方说法里,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文皇帝,可都是高皇后的嫡子,乃是一母同胞的嫡亲兄弟。也所以,在懿文太子去世后,这继承权,应当是名正言顺地一路传递下来,随着秦王、晋王相继去世,落到文皇帝身上。——文皇帝到底还是要脸面的,抬举自己出身时,也没忘了顺便粉饰两个哥哥的出身。

  说到底,文皇帝起兵时,已经是事实上高皇帝的长子了,就这样还要粉饰一层嫡出身份,可见国朝对于嫡出的看重。当年太后收养皇帝以后,章皇帝便少进太后寝宫,一方面是因为太后的确身子不好,一方面也是顾虑到皇帝的嫡出身份,乃是粉饰得来,万一万一,若弄出个真正的嫡长子来,那便难以收科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还时常在坤宁宫中留宿,可见生嫡子的心思并未熄灭,周氏虽生了长子,但还是未得嘉号,和万氏、刘氏一样,都还是庶妃。自然也就不敢骄人,反而要比生儿子以前更小心些,也不那样常跑清宁宫、清安宫请安了,得了空,都在自己宫里带儿子。至于万氏,倒是更为得宠,尚未得子,才刚是有孕而已,现在就在商议着给她封妃上嘉号的事了——也不知是谁的主意,这封号还不是国朝后宫固有的那些嘉号,明明皇帝后宫里,都是没嘉号的庶妃,却非得是捡了个宸妃的嘉号出来,要给万氏册封。

  宸为紫微别称,历代得此封号的妃子,也就是两位,一位武宸妃、一位李宸妃,此二人一位后来自立为帝,就是做妃嫔的时候,也是厉害角色,丰功伟业都不必多说了,后宫女子哪个不是耳熟能详?另一位宋代李宸妃,那是仁宗生母,虽然在世时未有相认,但也是身份尊崇,多次晋封。就是这样,这宸妃封号,还是在她重病时才遣人册封的,多有冲喜用意在。万氏得此封号,个中寓意为何,能不惹人深思?

  善化长公主入宫探望母亲时,也是好奇地问起了此事,“难道真就定了这嘉号?”

  “圣旨都下了,难道还能当假的不成?”贵太妃漫不经意地说,抱着外孙女掂了掂,“可比上回见你又沉了,是不是呀?”

  善化长公主也成亲有七年了,生了有一子一女,女儿今年三岁,已经可以带进宫来见长辈,小子才刚几个月,倒不便随意抱着外出。就是她自己,去年怀孕生产坐月子,头尾也有一年没入宫,这还是产后第二次进宫请安说话而已。头次见面,光顾着说生产前后的事儿了,对宫里的事情,知道得并不清楚。

  “听说前些时候,又赏了他们家上百顷的地,全都是保定附近的上等地,”她说着八卦,“前前后后,万家光靠赏赐,都快有千顷家私了。”

  贵太妃横了她一眼,善化长公主并不以为然:自己这位娘亲自己在宫里横冲直撞,管束家人倒严格到了十二分,姥姥徐太夫人,做了多少年的老封君,在她跟前一句外头的是非都不敢说,只得贵太妃一个眼色,立刻就要住嘴。可她长公主的气性却要比姥姥大得多了,哪怕明知贵太妃不喜她多说后宫是非,也仍是理直气壮地议论着弟弟的家事。

  徐循也是拿女儿没办法,小时候还好,点点确实怕她,现在孩子大了,自己都做娘了,也不便再一味压制——多少都要让让步,给点面子。“现在都这风气,谁让你弟弟手松,去年赏皇后,一气就是四百顷,给宸妃的当然也不能少了。”

  想到往事,亦不免叹一口气,“毕竟是没经过民间疾苦……当年我初初封妃的时候,珍玩以外,也就是得了二十顷地,就是这样,也没少被拿来说嘴。都说是从民口夺食呢。名声就是这么坏了去的,现在一气几百顷,反而没人多说什么了。”

  善化长公主对母族的事情还是很了解的,“也不能这么说,保定附近的地,再好也比不得南京的水浇地,且又是连成一片……您那地,一亩当得了北边十亩,看着不显眼,实惠却全落到自己口袋里了。现在就是要赏,都赏不出这样的好地了。”

  江南富庶,当时又刚迁都,南京周围的田地地价是最贵的,就是现在,也是倍数于北方旱地,不过当时章皇帝事情也办得有些差,主要是南京一带人烟茂盛,从没有连成一片的田地,全都被分割成零散小块,即使官田也是如此,当时他深觉管理不便,胥吏上下其手的空间太大,便下令将官田换成统一几个大片。徐循倒霉成为如此换田以后第一个被赏赐官田的对象,当然少不得也要分担点民间的不满——换田这一举动,吃亏的肯定也是被换的百姓,绝对不是官府的。

  但是北方却又不同了,这里本是元代故土,战乱频仍,荒年百姓易子相食有之,人口十不余一,大片土地,不是荒田,就是原有官田,所以京畿一带官田极多,本来也就连成一片,拿来赏人当然十分轻易。虽然数目看似相差极大,但考虑到当时的地位差别,以及地价等因素,这四百顷的数目,似乎也不算多么离谱了。贵太妃历次加封,也都有田地赐下,数目亦并不太少,是以善化长公主是颇有些不以为然的。

  “初赏数目就这么高了,没两年就是快千顷,若再晋封呢?这还只是第一个宠妃,日后多来几个,赏尽了现有的好田地,不免就要动用屯田了……”贵太妃却不如此看,说了几句,见善化长公主面露迷惘之色,又摇头道,“算了,说了你也不懂。”

  善化长公主虽然也知书达理,但从未学过这方面的内容,哪里知道这些,倒是为皇帝说话,“虽然手上散漫,但也不偏心,咱们家也是有份的,您也不必看不过眼——”

  “我看不过眼做什么?”贵太妃笑了,“要不是你问起、说起,这些话根本提都不提。你瞧着清宁宫,太后娘娘不是去西苑散心,就是到南海划船,闲了南苑礼佛——又何曾问过一句后宫中的事?别说加封宸妃了,就是加封皇贵妃,她也不会多提一句的。”

  周围都是服侍了多年的老人,贵太妃说话也没顾忌,“你弟弟是个说一不二的性子,如今儿子都有了,越发是个大人,不论是朝中事还是宫中事,在他跟前都别多嘴,他便待你好了。可别没事多问,惹他的厌烦。”

  善化长公主先是低头受教,却又终究有些不服气,“再怎么厌烦,难道还能把我封号给废了?您也是太小心了,太后娘娘不敢做声,那是心虚,您有什么不敢说的,难道他还真废了您的封号不成?”

  身为太妃,的确也占了优势,只要徐循不图谋另立,犯下十恶不赦的大罪,即使行动有失,身为皇帝庶母,也照样是要被妃嫔们孝顺着。只看诚孝皇后在章皇帝后宫折腾的那十年,便可知道多年媳妇熬成婆,实在是很舒坦的一回事。善化长公主的话,也不能说是没有道理。

  “瞎说什么。”贵太妃却瞪了善化长公主一眼,“你当旁人就没办法对付你吗?别说你了,就是我,他一句话,送去守陵也就送去了,你当满朝文武勋戚,还有人会为我们多说一句话?哪怕是太后呢,他要想折腾去守陵,也不过是多费一番手脚而已。手握天下大权,还行不得快意事?你也太小看皇帝了。”

  “可……”善化长公主犹有些不服气,她小声嘀咕,“小时候在爹身边伺候时,就老听他说受了大臣们的气……”

  “那怎么能一样呢……”徐循说着也叹了口气,她轻声说,“你爹和你弟弟比……”

  她又摇了摇头,也懒得说下去了,“总得折腾一阵子,才能学会好好过日子的……不论钱家人和你说了什么,你也别在你弟弟跟前多口。”

  善化长公主这才知道自己的心思早被看破了,她讪讪然地道,“也不是她们多说了什么,我就觉得,这宸妃封得实是太出挑了些——”

  “昔日你娘受封皇贵妃时,难道几位长公主有多口吗?”徐循瞪了女儿一眼,“宫里的事,哪里是出嫁的女儿可以多话的。你爹都去了这些年,你也自己开府做了女主人了,总为儿女想想,皇后还没说话呢,做什么往自己身上揽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00页  当前第37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74/40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贵妃起居注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