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徐贤妃唐宫日常_分节阅读_第75节
小说作者:容默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309 KB   上传时间:2015-04-27 20:55:39

自 打听说齐王造反的消息后,阴德妃便开始以泪洗面,惶惶不可终日。她的父亲因为效忠隋朝,被李氏皇族所杀,她家人又挖了李家的祖坟,可以说是和李家有世仇 的。原本阴德妃在宫中便生活的小心翼翼,本以为抱紧了韦贵妃的大腿,就可以安安稳稳的度过余生,却不想她儿子作死,闹出这么一出来。

齐王被押到长安后,阴德妃没有一日不在努力奔走,找人说情,企图让太宗看在父子情分上,留齐王一条性命。

老实说,太宗的确犹豫过。毕竟齐王还年轻。他们父子虽然相隔两地,相处的时间不多,但到底是血脉相连。太宗的年纪渐渐大了,不想像年轻时那样为了守住皇位,沾上亲人的血。

可是在与众臣们商议过后,太宗最后还是不得不狠下心来,处置了谋逆的齐王。

徐慧听说这个结果的时候,可以说并不意外。可她的心头,还是轻轻的一跳。

齐王生于皇家,可谓天之骄子,可还是落得这般结局。她突然有几分惶恐,觉得自己没有子嗣,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这种情绪在阴德妃哭着来求她时就有了。按理说阴德妃位列正一品四妃之一,不应该来求徐慧一个二品的充容才对。可这后宫上下谁不知道,徐充容是陛下心尖子上的人?儿子在生死边缘上徘徊,阴德妃也顾不上什么里子面子了,直接梨花带雨地跪在徐慧面前,哭得泣不成声。

徐慧虽然没有做过母亲,但身为女子,难免有几分心软。可她在阴德妃面前,还是没有松口答应下来。这件事情太大了,不是她能够做主的。

晚上,当太宗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清宁宫时,徐慧当真是怎么都问不出口了。太宗一直没有说话,直到临睡前才含糊地问她,“今天德妃来过了?”

徐慧知道瞒不过他,轻声道:“德妃娘娘哭得很伤心。”

太宗握住她的小手,叹息道:“别怪朕心狠,朕也是没有办法。”

徐慧知道,处置齐王的做法是对的。只是在感情上,难免有几分难以接受。

身为皇帝,狠得下心似乎是一种必要条件。想要成为旷古绝今的圣明天子,似乎都要踩着亲人的尸体才能做到。

有朝一日,若她或者她的孩子威胁到了他的江山社稷,想来他也会以江山为重吧。

不过,那样也好。她喜欢的,不就是那个英明神武的大唐天子吗?她只要放正姿态,若有子嗣,悉心教导,避免出现齐王母子的悲剧便是了。身正不怕影子斜,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太宗原本想到徐慧年纪小,见到的事情少,可能会有几分害怕,还特意准备了好多说辞来劝慰她。

却不想徐慧竟道:“我怎么会怪您呢?陛下心里,一定比谁都不好受。”

这句话说得,太宗的鼻子一下子就开始发酸了。他眨了眨眼睛,把涌出的泪意逼了回去,咬牙道:“慧儿……朕真的……”

他说不下去,可徐慧奇异地发现,他的情绪,她竟都能体会。

向来都是他搂着她,可这一次,徐慧坐起身,将他抱在怀里,轻声细语,温柔抚慰。

齐王被处死后,阴德妃也受到连累,被贬为阴嫔。

多年来不曾变更过的四妃之位一下子空出了一个,妃嫔们或同情或笑话阴德妃之余,处于九嫔之位的妃子,都不免有几分蠢蠢欲动。

可是一想到还有一个徐慧徐充容,她们就不敢肖想德妃之位了。

要知道充容虽然列于九嫔之末,可陛下对徐充容的宠爱,那是有目共睹的。就算要从九嫔上提出一个妃位来,也轮不到她们。

只是德妃之位位于贤妃之上,若是把资历尚浅又无子嗣的徐慧晋为德妃,只怕会引起燕贤妃的不满。

果然,阴德妃被贬之后,太宗并没有抬徐慧的位分,只是上德妃之位暂且空置。

前朝尚未安定,太宗实在是顾不上后宫的事情。好在尽管没有皇后,韦贵妃和杨淑妃却都是打理后宫的一把好手。德妃被贬后,后宫里也不曾出过什么乱子。

可朝堂上却出了大事。由于齐王的突然谋反,太子刺杀魏王、逼宫上位的计划被全盘打乱了。原本他精心培养的刺客纥干承基,于贞观十七年四月因齐王佑造反受连累下狱。

这纥干承基也是个没骨气的,在天牢里头胡乱说话,竟把与齐王造反不相干的太子也咬了下来,竟然上告太子预谋造反。

太宗听说这个消息的时候,其实并不惊讶。从魏征病危时起,他多多少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再加上近日朝廷的异动,太子有不臣之心,根本瞒不过太宗的眼睛。

只不过……他也有自欺欺人的时候,太子那边不动,他就不想主动出击罢了。

人的十个手指头还不一般长呢,说句实话,太宗就是偏心。比起太子,他或许更喜欢魏王。可同很少见面的齐王相比,太子就是太宗的心头肉了。若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太宗并不想伤害太子。

但事情既然已经被捅破了窗户纸,摆到台面上来,太宗也不能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他当即下令,命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李世勣等人彻察此事。

结果毫无疑问,查验属实。太子还来不及让侯君集调兵遣将,一干党羽就悉数被太宗控制住。

大将军侯君集及其婿东宫千牛贺兰楚石,还有太宗的弟弟汉王都承认,他们曾多次劝太子造反。这个结果不知是实情,还是太宗想得到的。总之太子看起来造反的心并不是那么强烈,而是被人“教唆”的。

或许就是因为这一点,太宗下诏废太子李承乾为庶人,关在右领军府,却并没有立即杀他。

而汉王李元昌自尽,大将军侯君集等人,自然就难逃一死了。

汉王和太宗的感情并不算好,甚至太宗还有些厌恶这个整日里不学无术,只知道花天酒地的弟弟。可是眼见着同辈的兄弟再次死在自己手下,太宗突然觉得有几分对不起自己死去的老爹。

至 于侯君集,他的死,其实也让太宗十分不好受。年初的时候,他才让人将侯君集的画像立在凌烟阁,两个月还不到,侯君集便暗中调兵遣将想要反他,这不是打脸啪 啪啪是什么?太宗一方面是对侯君集失望,另一方面又是十分难过。侯君集好歹也是当初帮他一起打天下的,在军营里时也曾好得穿过一条裤子,为什么人可以共患 难,却不能同富贵呢?

太宗很是郁闷。

可眼看着太子倒台,党羽被杀,有一人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那便是太宗最宠爱的儿子,长孙皇后的次子,魏王李泰。

纥干承基告发太子之后,魏王兑现了他的承诺,帮纥干承基谋得了一个好前程。他因告密有功,被任为佑川府折冲都尉,不仅如此,还赐爵平棘县公。

经历过如此背叛的太子,这一回是彻底的消沉下去了。

但太子被废,这一场风波却还没有结束。东宫乃是国家的根本所在,储君之位不可长缺。

在废掉嫡长子李承乾之后,太宗会选择谁做继任的太子呢?

☆、第95话

立太子这样的大事,太宗一人难以决断。他召来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勣、褚遂良等人,共同商议此事。

早就探过太宗口风的长孙无忌第一个站了出来,坚定地道:“臣提议立晋王为太子。”

“雉奴?”太宗有些意外,他从未听过长孙无忌和李治有过什么交往,怎么毫无预兆的,他就支持起了晋王?

长孙无忌这是为了先发制人。在这个时候,房玄龄等人其实都还没有主意,不知道该立谁好。他先把晋王抛了出来,再加以说服,想来他们就很容易动摇,然后附议了。

他颔首道:“晋王为人和善,友爱兄弟,又是文德皇后嫡出,由他继承大统,定会成为一代仁君。”

他这么一说,大家都觉得有几分道理。旁人在意的是嫡出、仁君这些关键词,太宗想的却是那一句“友爱兄弟”。

刚刚杀了自己兄弟的太宗觉得,如果让他看到自己的儿子自相残杀,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他痛苦的了。如果雉奴继位,能够让他的这些儿子和平共处的话,倒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只是……

太宗捋着美髯,沉吟道:“雉奴仁爱有余,英勇不足,处事还像个孩子,不够果断。让他做太子,只怕难以服众。”

长孙无忌忙道:“陛下年富力强,太子又不是明日便要继位,陛下何须担忧呢?晋王尚且年幼不假,可只要假以时日悉心培养,臣相信晋王一定能成为一代明君。”

这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褚遂良也站出来道:“臣附议。”

与长孙无忌相比,褚遂良和晋王的牵扯就更少了。他和魏征关系好,过去也是废太子那边的人。

现在站出来拥立晋王,一是因为长孙无忌所说的那些原因,更重要的是,他和长孙无忌同样担心,陛下会选择他最宠爱的魏王。

太子究竟是怎么倒台的,没有人能说的清楚,但褚遂良坚信,这背后一定有人在捣鬼。那个人,很有可能就是魏王。

一想到有这样一个人存在,褚遂良便觉得如芒刺在背,后脊发寒。

但若由宽厚随和的晋王继位,那么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晋王简单、干净,给人的感觉如阳光般温暖。他或许不能像太宗这样杀伐决断,开创帝王伟业,但想要延续盛世,并不算难。

太宗颔首,又问:“那你们觉得魏王如何?”

长孙无忌心中一沉,暗道:“来了”。他轻叹一声,上前道:“臣以为,万万不可立魏王。”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的手心冒出了一层冷汗。证据……没有证据,他该怎么向陛下痛斥魏王的阴险狡诈?

果然,太宗问道:“雉奴是文德皇后嫡出,青雀同样也是。况且论起长幼,青雀排在雉奴之前,为何不立青雀,却择雉奴呢?”

房玄龄在旁道:“说来魏王文采斐然,又善于招徕人才……倒也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太宗赞同地看了房玄龄一眼,长孙无忌却是一个眼风扫了过去,恨不得将房玄龄削成百八十片。

好在萧瑀站了出来,提出自己的疑虑,“臣也以为,不可立魏王。先前陛下要臣等调查废太子谋逆一案,结案之后,臣总觉得哪里有蹊跷。”

太宗惊讶道:“这件事情与青雀也有牵连?”

萧瑀道:“直接的证据是没有的,但臣一直暗中盯着那个供出废太子的纥干承基。出狱之后,他与魏王走得很近,并且魏王还极力奔走,为他谋路。”

太宗松了口气,不以为然地道:“朕还以为是什么。这件事情朕是知晓的。承乾培植纥干承基等人,妄图刺杀青雀。青雀得知后,不计前嫌,还在朕面前为纥干承基求情,朕以为,这是宽容大度的表现。”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听太宗这么说,心一下子就沉了下来。在太宗看来,李泰的虚伪、狡诈,反倒是宽容、大度,这还让他们怎么继续说李泰的不是?

反正在陛下眼里,他儿子就是好的,别人说什么他都有理由反驳。

还是要证据……要有铁证才行。

朝臣们欲立晋王李治,而太宗又十分宠爱魏王李泰。一时之间,太子的人选难以决定,便暂且拖了下来。

长孙无忌知道时间紧迫,不容再拖,又想办法见了徐慧一次。

“怎么样,徐充容查到什么了吗?”

徐慧道:“有了一点思路。前两日家母回京,入宫看我。玉藻等人近身服侍时,家母皱眉,称玉藻身有异香。”

“哦?怎么回事?”

“既然我的身体没有问题,那么很有可能不是被药物损害了身体,而仅仅是接触到避孕的东西。之前清宁宫上下翻了个遍,我的吃穿用度上也没查出什么问题。经母亲这么一提才想起来,对方很有可能是在我身边人身上下了功夫。”

长孙无忌恍然大悟,“那可查出了幕后之人?”

“宫人们用的东西,都是宫闱局安排派发下来的。”徐慧顿了顿,压低声音道:“管理宫闱局的,是韦贵妃。”

长孙无忌皱眉道:“这……如果不能直接指向魏王的话,只怕事情就不好办了。”若是单单只涉及到后宫争斗,根本帮不到前朝立太子之事。

“想要继续查下去,就需要韦贵妃的放行。”徐慧道:“明日我会去找韦贵妃谈一谈。不过长孙大人,韦贵妃自己也有儿子,您想要立晋王为太子,总要让韦贵妃得到些什么才可行。”

长孙无忌如何不明白这个道理,但现在的许诺都是空的,只有一点,长孙无忌可以保证,“魏王心胸狭窄,根本无法容人。只有晋王继位,贵妃之子方可安然无恙。”

徐慧颔首道:“我会把您的话带给贵妃娘娘。”

第二天一早,徐慧便到乾祥宫去,道是给贵妃娘娘请安。

韦贵妃向来早起,加上近些日子心里有事,醒的就更早了。听说徐慧来了,韦贵妃忙道:“快请她进来。”

徐慧究竟是为何而来,韦贵妃心中有数。她当了这么多年的贵妃,后宫里的事情没什么能瞒得过她。可有时候知道的太多,未尝就是好事。这不,麻烦便找上来了。

要说魏王在后廷安插人手,做了些手脚的事情韦贵妃完全不知情,那是假的。可她又能做什么呢?为了一个不相干的徐慧,与魏王对抗?陛下最宠爱的儿子和最宠爱的女人,他们的斗争是他们的事情,韦贵妃不能管,也没办法插手。

可徐慧查到了线索,找上门来,这就完全不一样了。韦贵妃知道,自己现在必须做出一个选择。袒护魏王,或者帮助徐慧。

韦贵妃心里,其实还是偏向于徐慧的。除了情感因素之外,利益是驱使她这样想的最大原因。

齐王谋逆之后,她在后宫最大的助力阴德妃被贬。在与杨淑妃的对峙中,她已明显处于劣势。如果再得罪了陛下的宠妃,徐慧会不会为此和杨淑妃联手夺权,这些事情都不好说。

韦贵妃的身影仍旧是那么高大,可是神情早已不见当年的傲慢矜骄。她知道,面前这个十七岁的姑娘不容小觑,她必须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应对徐慧。

寒暄过后,徐慧开门见山地道:“贵妃娘娘应该知晓,徐慧向来不爱干涉宫闱局之事。今日求见,乃是有求于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3页  当前第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5/8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徐贤妃唐宫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