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崔氏玉华_分节阅读_第14节
小说作者:沈芳好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748 KB   上传时间:2015-08-03 15:57:32

“传夫人的话,说小娘子们学业虽然要紧,但于这妇德妇言妇容妇工上更是不容有一丝一毫闪失,小娘子们行事间千万要想着自己是永嘉坊崔府的女儿,定要以恪己守礼、谨言慎行为上。”

三人听饶嬷嬷说的郑重,连忙躬身齐声应下,饶嬷嬷才继续说道:“芸娘近日与言行上浮躁不宁,有失稳妥,罚其禁足茹素半个月,以清心火,六娘、芸娘身边伺候的几个均痞懒油滑未能尽责,阿去、阿真、阿金、阿如等四个到正院领上十板子,降为三等,到西苑蔬圃听差遣,王婆子、荀婆子两人俱罚一月月俸,以儆效尤,今后若敢再犯,定将重罚。”

饶嬷嬷说完,便有粗使的婆子架了四个小丫鬟往外走,四人俱是哀哀痛哭,却丝毫不敢反抗,只软着腿被一路拖走了,厅内其他丫鬟见了均是垂首屏息,不敢有丝毫妄动。

一番处置下来,饶嬷嬷才又好言安慰了三位小娘子一番,特意叮嘱四娘五娘两个不要思虑过度,这两日一定要好好休息养足精神,便转身离去了,琪娘见饶嬷嬷竟然就此走了,眼神不由变了几变,面上却依然是平静如水。

这段公案算是就这样了结,几个小娘子自然也不再被禁足房内,四娘上了楼也不回自己房间,由阿平陪着便到了玉华房里,一进门便想叫两个丫鬟出去,玉华瞄了眼阿蛮与阿平惊慌的神色,便笑着说道:“姐姐要说什么只管说吧,她们两个都是我们贴身服侍的,又是哑巴一样的性子,你还怕什么?”

听了玉华这话,两个丫头都是长松了一口气,露出几分感激之色,这当口,她们哪里还敢有丝毫懈怠啊,都只盼着这些小娘子千万安分点才好。

四娘却有些不高兴,六娘摔跤、芸娘被罚,她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呢,便皱起眉张口想训斥阿平,却一下瞥见对面五娘一双清澄的美目看着自己轻轻的摇了摇头,不知为何,四娘心里一怯,便老实了下来,不过神情难免怏怏的,玉华见她这幅样子,便伸手触了触她耳上那华贵耳坠,艳羡的说了句真漂亮,这才逗的四娘叽叽嘎嘎的重又开心起来。

看着四娘一开一合的嘴巴,玉华却有些跑神,今天这个结果,却是她没想到的,也不知别人是否料到了。

这屋里姐妹融洽,隔壁房里也是一派姐妹情深的景象,琪娘坐在六娘床头,拿着帕子轻轻帮她拭泪,嘴里柔声劝着:“六娘不哭,小心碰到伤口就不好了,乖啊,哭坏了身子可怎么办。”

六娘自视颇高,可心里又最忌讳自己庶女的身份,她既看不上缩手缩脚的五娘,也看不上举止浮躁的四娘,对才华内敛、风度出尘的琪娘倒一直有些好感,此刻受了大惊,被琪娘拥着这么一安慰,越发觉得亲切起来,便半倚在琪娘身上啜泣不止。

琪娘好一番安慰宽解,终于让六娘止了哭泣后,自己却又长叹一声说道:“说起来,都是姐姐不好,真不该鼓励你去练那柔旋舞,谁成想会惹来这样的祸事,白白害得你不能进宫,姐姐真是懊悔......”说到最后,已是语带悲戚之声了。

原来昨日三人从正院里回来后,琪娘见六娘整个人焦躁不安的,便上前好言探问,知道是被四娘受了顾氏赏识所刺激,便建议她趁这几天加紧练习柔旋舞,若是入宫时娘娘万一考校起来,也不会比别人差多少的,原来那六娘与五娘同庚,都还是身轻如燕的孩童,若不是五娘这个天才般的人物在那里,六娘的舞艺也是不错的,她本就是个身子强健、腿脚利落的。

六娘觉得琪娘所言有理,便晚上去偷练了,谁知却成了这般结果,若是今日琪娘不提,六娘心里确实是隐隐有根刺的,难免要怨怼于她,如今见琪娘已经如此自责,六娘倒反而彻底放下了,难得乖巧的反过来劝慰起琪娘来,两姐妹相依着十分的和睦亲昵。

第二日琪娘便又要丫鬟帮自己洗头,洗完了靠在榻上又命人给自己多抹些金桂发油,说是极喜欢这个味道,她的丫鬟阿常便笑说难怪娘子这油比别人都用的快些,再洗几次就要用完了。

琪娘听了,也淡然一笑说道:“可不是吗,下次不知能不能一次要两瓶来放着慢慢用。”

  ☆、第31章 皇后娘娘

这日便是玉华她们进宫的日子,两人一早就被叫起梳妆打扮,然后由软兜抬着送到了正院,与顾氏和崔玉林一起用早膳,言谈之间玉华才知道,原来今如元娘是和她们一起进宫的,而七娘崔玉媛却并不去,因她们今日起的格外早些,顾氏就吩咐让七娘不用过来请安,只管多睡一会儿。

玉华虽然相比一般人家的孩子更加早慧多智,可这乍然间便突然要进宫里去了,也难免心神不安,可见顾氏与元娘两个行动举止如常,仿佛只是一般出门做客的样子,便也渐渐安下心神来,而四娘却是个生来心宽的,只一门心思的惦记着要去宫里见识一下天家的极致辉煌,满脑子都是自己臆想出来的金碧辉煌,反倒不见慌乱,顾氏在旁冷眼看着两人,心里倒还满意。

马车是一早备好了,圣上和皇后早已迁居大明宫,马车载着四人到了大明宫延政门便不能再往前了,四人下了马车,早有内监侯着,手中拿了路条腰牌给守门的金吾卫与几人对着验看了,这才引着她们往里去,崔府的马车也不能在此停留,要算着等她们出宫的时辰再来接人,内监引着几人穿过东内苑、龙首殿的夹弄,进了左银台门,走了快一个时辰,这才算是进到了内宫墙之内。

皇后崔泽芳如今住在含凉殿,这含凉殿位于太液池北岸,乃是整个大明宫内最华美凉爽的宫殿,含凉殿外,朝着太液池的方向各建有两个方形大水池,从旁引了太液池的水过来,顺着逐级下落的水道,让池中之水可顺势流转不停,水池中央各设着一架两人来高的香樟木椭圆形扇面,水底下还设了齿轮,让大扇面被水推着缓缓转动,时刻把太液池上的习习凉风裹着樟木香气送入那含凉殿内。

在含凉殿外侯着,玉华与四娘两人垂首而立,自是不敢有丝毫妄动,可这远近的亭台楼阁,耳边的流水潺潺,真乃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无一处不如戏文中的蓬莱仙境一般,两人心中震慑,不免更加收声敛气,打起了十二分的小心。

等女官引着四人进了一处偏殿,遥遥看着上首金漆翔凤宝座上坐着一个高挑的明黄色人影,几人叩拜请安时,皇后崔泽芳便免了顾氏全礼,让女官设座请她坐下,而后又叫了元娘崔玉林到自己跟前了,拉着手寒暄了起来,看起来很是喜爱于她,玉华与四娘两个未得允许,便一直趴伏于殿中座前。

等到两人均觉得腰腿有些酸麻起来,才听到上头皇后说道:“下面的便是四娘、五娘吗?抬起头来给我看看。”

二人腰腿不动,只缓缓抬起上身仰起头,双手交叉于膝上,眼神却不敢直视,只落在了那明黄色密织纱的裙摆上。

“果然名不虚传,两个都生的极出色,嫂子果然是个有眼光的。”皇后声音清越优雅,就是没什么起伏。

顾氏连忙起身谢恩道:“娘娘过誉了,她们算起来都是娘娘的后辈子侄,若能承袭得一丝一点娘娘的凤仪天姿,便是她们的大幸特幸了。”

“都快起来吧,你们难得进来一趟,别拘在这里了,元娘,你带着她们两个到外面去转转,这含凉殿别的还没什么稀罕,只几处水景却造的算有机巧,是别处看不到的,阿直,你去陪着丫头们吧,和外面的人说,别让人胡跑乱撞的吓到她们。”

听了皇后的吩咐,元娘便上前将二人拉着站了起来,由殿内一位圆脸的女官带着,往殿外走去了。

等看着她们三人出了殿门,崔泽芳便命人在偏殿的梢间设了点心瓜果,两人移过去方便讲话,梢间一进门,掩在雕空玲珑木格栏后面,靠南窗设着紫檀木雕凤的广榻与雕螭大案,齐整的放着明黄大红两色百子图案的引枕,东西墙角的小铜鹤里熏的是松柏枝,榻前摆了一排紫檀四方交椅,对面放了几个西番莲纹雕花绣墩,顾氏也没往交椅上坐,只让人搬了绣墩挨着广榻坐下了。

见梢间里只留了崔泽芳的心腹,顾氏便放心说道:“启禀娘娘,原还有一个六娘,突然崴了脚,便没带进来,生的也十分不错,眉眼间倒有几分像七娘,也是个活泼爽朗的性子。”

崔泽芳一时没答话,只斜依在引枕上沉思,她相貌生的极为端正,身材高挑丰满,除了眼睛比她哥哥崔泽厚黑亮有神许多,兄妹两个也算相像,都颇有几分宝相庄严之气,崔泽芳神情总是淡淡的,脸上几乎没有一丝皱纹,一看便是过的极为滋润如意的。

崔泽芳虽为继后,与当今圣上李盛却也称的上少年夫妻,先皇后郑氏在太子李济民两岁时便殁了,两年后李盛便按着郑太后的意思,迎娶了十五岁的崔泽芳,彼时李盛也不过才二十二岁,之后崔泽芳多年无子,一直把李济民放在身边亲自抚养,都说是大孩子带着小孩子,而那时前朝后宫正是郑太后一人独揽大权之际,时不时就要将窝在西内苑的皇上皇后两个叫过去训诫一番,他们一家三口,也算是真正共过患难的。

“无事,这五娘已经是生的极美,真要可用,便也足够了,就是看着有些文弱。”。

崔泽芳终于开口了,虽然旁边没有外人,她的声音仍是放的很轻,顾氏连忙尽量探身仔细听着,此时连忙回答道:“五娘看着是有些怯弱,不过竟是个极为聪慧的,诗词舞乐,竟是无一不好,柔旋舞跳的连程平也夸赞了,就是性子吗,确实不很活泼。”

崔泽芳点了点头,又问道:“林儿今年也十三了吧,一天比一天出落的水灵,性子娴静又聪颖,我看这长安城内就没有哪个能比得上的。”

一听崔泽芳说起了元娘,顾氏不由心里一紧,连忙谢恩道:“还不是多亏娘娘熏陶教导。”,也不敢多说一句其他的,脸上却仍是平和恭敬。

崔泽芳也似不觉,继续说道:“你这阵子可有去你那堂妹府上探访过?”,说完这话,却不由蹙了蹙眉。

顾氏更加小心起来,身子又向前探了探才说:“因郡公爷吩咐过,这阵子便没敢去,只派人送了些平复伤疤的药物过去。”

“送去了也没用,纪哥儿出了宫,就一直住在济民那里。”,说到这里崔泽芳面色一沉,看了顾氏一眼问道:“当年纪哥儿失踪的事情,嫂子是否知道些端倪?”

顾氏吓的马上站了起来,急急回道:“回禀娘娘,当年之事臣妇确实毫不知情,臣妇万万不敢有任何事隐瞒于娘娘与郡公爷。”

“坐下吧,我并未疑心于你,只是胡乱一问罢了。”,崔泽芳揉了揉眉心继续说道:“卓王府本与圣上及崔氏都极为亲厚,隆庆之乱时若不是皇弟英勇善谋,今日你我还不知身在何处呢,那纪哥儿失踪前听说也与你那堂妹很是亲睦的,怎么会弄成了如今这样,平白搅得四脚不稳,都说军中老将现下都对纪哥儿极为赞赏,如今他一直不回卓王府,你说说,今后这卓王府该如何处置呢?”

顾氏虚坐在绣墩上,额上微微冒出些细汗来,迟疑了一下,低声问道:“这纪哥儿...可有说他为何不回府吗,他只是疑心于卓王妃,还是真知道什么......”

“唉,圣上问他,他只说绝没有疑心你堂妹的意思,可问他为什么不回府,他却又不肯说,圣上现下又不愿有任何事逼迫于他,便由着他住在济民那里罢了,他两人现在倒是快活的紧,天天厮混在一起。”

顾氏听了这话,心里刚一松,崔泽芳却又说道:“如今济民正在劝他,若还是没用,你恐怕要去趟永兴坊找找你那堂妹了。”

顾氏连忙应道:“不知娘娘有何吩咐?”

崔泽芳看了她一眼,说道:“让那卓王世子自己主动上书请愿,把世子封号让还于纪哥儿吧...”

顾氏心中大惊,脸上却不敢露出丝毫的不妥来,只低头连声应下了。

且说那叫阿直的女官领着元娘三人出了偏殿,沿着廊道往外走去,玉华看元娘与那女官寒暄说笑,很是熟络的样子,见她的名字又是和永嘉坊的丫鬟都是一路的,便猜这女官应该是皇后从家里带进宫的。而四娘跟在后面,此时已经是顾不得掩饰,左右看个不亦乐乎了。

几人穿过一扇梅花门,便来到一处园子,隔着郁郁葱葱的林木,只听到不远处有连绵不断的潺潺水声传来,玉华和四娘不由都有些好奇的探头张望,这园子就在偏殿近旁,难不成这里还会有什么活水流过吗?

见她们两个这样,那女官和元娘对视了一眼,都无意间带了些鄙夷之色,等几人再往前走过一个弯,水声顿时哗哗哗的大了起来,眼前也是豁然一亮,竟是一座近十丈宽一丈高的青灰石屏障,不知从哪里引来的水从整个石屏顶上沿着墙身纷纷而落,石屏脚下是个长形水池,水花不断飞溅,让人看了,身上顿时清爽痛快起来。

玉华和四娘两人看的眼睛都直了,尤其玉华,今日算起来是她生到这世上之后,第一次面对如此广阔的天地,只感觉胸中有什么在蠢蠢欲动,再猛一下看到如此奇美的景色,突然只想跳到那池子里去打几个滚。

正在玉华神情恍惚之间,身后却有声音远远的通传过来:太子殿下驾到~~~

  ☆、第32章 偏爱

玉华和四娘本是站在最前面的,等几人转身叩见太子殿下时,便站在了一群宫女和元娘她们的身后,元娘还未拜倒,太子李济民便出声免了她的全礼,玉华和四娘却一直趴在地上不敢起来,太子一时也未看到,只向着问元娘道:“怎么样,上次送给你们姐妹的西洋金镶钻套娃娃还喜欢吗?”

元娘抿嘴一笑道:“谢谢殿下赏赐,那套娃娃很是精美,七娘更是喜欢的紧呢,就是说太重了些,还说若是有木头制的肯定更好玩,还能多套几个。”,两人说话间态度随意亲切,显然是常有见面的,他们算起来也是姑表兄妹,虽李济民不是崔泽芳亲生,但母子两个一贯亲厚也是众所皆知的。

李济民也一笑说道:“偏她鬼点子多,恩?今日她为何没随你们一起进宫,算起来我也好久都没看到她了。”

“回禀陛下,今日母亲是奉懿旨带着......”元娘说了一半,才想到了玉华和四娘,回身却见二人还趴跪着,连忙向太子介绍了起来,不想她只刚说了个开头,李济民便哈哈哈大笑了起来:

“你说她们两个就是那永嘉坊五美吗?哈哈哈,我只当应该是和你差不多大小的小娘子呢,哪知道竟是两个小娃娃,别趴着了,快起来吧。”

玉华两人这才站起了身,李济民一见玉华的形容,却是略微一怔,神情看着越发松快了,笑着说道:“这个小的,倒生的有趣,一身红穿起来倒像是那三太子一般,今年几岁了?”

玉华没成想太子竟一见面就问到了自己头上,连忙规规矩矩的应答了起来,李济民见她生的着实玲珑可爱,举动却格外的一本正经,看的甚是有趣,不过瞧着玉华神色拘谨的很,知道她定是畏惧于自己,便又转身和崔玉林说话,问她近日都在读什么书,琴艺可否进益了。

玉华和四娘都不曾想到太子竟是这样一个人物,气度风雅高洁,可待人接物却是如此平易和悦,四娘刚才连皇后娘娘的鼻子眼睛都没看清楚,这会儿便大着胆子偷偷打量起太子来,玉华先也是好奇的偷瞄了他几眼,眼睛便又被这林园里的壮阔景象给勾走了,她先是不错眼的盯着那青石屏障上的流水飞溅欣赏了半天,突然又发现近旁一棵冷杉树高耸入天,竟然一眼都望不到顶,便又歪着脑袋看呆了。

李济民虽然在与元娘说话,却也在留意玉华,此刻见她小女儿情态毕露,比刚才小心翼翼的样子更有趣了,便突然提议要带几人再往前去转转,元娘不知内情,她是见惯了李济民这和蔼体贴的样子的,便也不以为意,而跟在后面的女官阿直却是眼睛一亮,更加留意起太子的一举一动来。

太子带着一群人绕过这被林木环绕的石屏,前面却是一片烟渺池塘,原来是这石屏上的水一直被引到了这里,而与一般池塘不同,这塘子里无花无草,也无亭阁,只在水里堆起层层叠叠的嶙峋假山,墨色山体或高或低没入水中,远远看着竟如泼墨山水画一般。

哇的一声,玉华忍不住从心底赞叹了出来,李济民看了她一眼,嘴角不由一扯,几人立在池塘这边又赏玩了一阵,阿直偷偷对元娘使了个眼色,元娘便对李济民说道:“启禀太子殿下,元娘姐妹几个出来久了,该回去了,您可也要往娘娘那里去吗?”。

太子每次进宫是必要去给崔泽芳请安的,便也与她们一同往回走,等到了偏殿梢间门外,已听到里面小童清脆的说笑声,元娘冲太子一笑问道:“四皇子今日不用去学里吗?”,四皇子李德昌才四岁,本不到入学的年龄,但他天资极高又一心好学,如今已经与二皇子三皇子一起在国子监读书了,不过圣上心疼他人小体弱,便不许他每日都去。

而顾氏此时已经侯在门外等着她们,与太子一番见礼后便领着几个小娘子告退出来了,李济民也未在含凉殿逗留太久,北疆局势日渐紧张,李纪如今几乎都住在军营里,今日却约了他出来喝酒。

等两人一见面,李济民打量了李纪一番,笑着说道:“怎么黑成这样了,越发像个黑塔。”,李纪只当没听到一样给太子斟酒,两人喝了几盅,太子又说道:“听说他们都不愿意与你上场考校了,说你的拳脚忒没有章法,倒像是街头混混斗殴一般。”

李纪一挑眉毛,疤脸上的嘲讽之意更盛了几分,“别人输了,难道还不许人家找补两句么?”

李济民嗤的一笑,也不怪李纪说的刻薄,他是去校场看过的,李纪与人相搏时便一心只求一个胜字,出招间往往出其不意,他见过李纪与一猛校卫相持时,竟突然一摆头撞在别人太阳穴上,把那人砸晕了,说他是混混斗殴倒也不冤枉他,可连番考校下来,一个天家少年在营中竟然有点无敌手的意思,这就让不少人脸上挂不住了。

等李济民乐够了,李纪才说道:“今日我是来让三哥交差的,我一直不愿意回永兴坊,并不是对王妃有任何疑虑,而是怕我如今回去了,弄的大家尴尬。”

“尬尴?”,李济民看着李纪反问道。

“三哥又不是不知道,若是我现在回府去了,该住进哪个院子呢?下人们该如何称呼我呢?王妃与李纶又该如何对待我?皇伯父又将会如何的两头为难呢?”

李济民知道他说的这些倒都是实话,李纪现在一旦回府,这世子位交还之事肯定会被有心人上表,以父皇对李纪的心意,重封李纪为世子自然是情理之中,可在李纪失踪后这么多年来,父皇对卓王府也一直照拂有加,而卓王继王妃顾氏不但与母后及崔府交好,且于长安城内口碑极佳,常年为卓王父子茹素礼佛,行事低调,可赈灾济贫却从不落于人后,父皇也常常称赞有加的。

李济民思忖再三,有些迟疑的开口问道:“你...难道一点都不疑心他们......”。

李纪并不回答他的问题,却反问道:“三哥这阵子明着暗着费了不少心力去查,可找到什么线索没有?”

李济民听了这话顿时为之气结。自从收了刘腊,他便重又彻查起当年的事来,特别是葛丘山几乎被他翻了个遍,那瘸五的祖宗八代也都查过了,却丝毫也没线索,想来也是,这种事本来就要做的极为隐秘的,现在又时隔六年,哪里还会留下什么有用的线索,就连是否是胡人的报复,他也不敢排除。

既然没有任何线索和证据,李纪又凭什么去怀疑别人呢?

李济民仔细打量着李纪的神色,又问道:“那你预备怎么办?现在怕大家为难便不回去了,难不成你就永远不回永兴坊了?”

李纪听了这话,突然展颜一笑,他相貌本来生的极为英气,那疤痕横贯脸颊,却让人觉得他神情总带着有几分阴沉与不善,此时难得笑的豪爽,不但一扫面上阴霾,更可说是神采飞扬、英气逼人,他朗声说道:“三哥,我父王才是卓王,这卓王府自然是留给他妻儿居住,至于臣弟,将来自然会有自己的府邸,若我能有父亲一半的本事,还怕三哥不给我双倍的照拂?”

李纪这话说的不单单是直白与狂妄了,甚至可算是肆无忌惮,可李济民听了并未着恼,反是被他同激起了一股豪气,他作为太子,虽也已开始参政议政,可文有安国郡公崔泽厚上下把持,武有卫老将军一力支撑,后宫又有母后坐镇,连父皇如今都只作个逍遥皇上,每日里投入制琴的时间远比朝政之事要多的多。李济民现在也无意争权,可既为太子,与那至尊宝座只差一步之遥,又怎会没有那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激昂时候呢?

他猛一拍李纪的肩头,大笑道:“好,不愧是我天家男儿,我就等着你杀敌建功,到时候封王开府自有你三哥替你做主。”,两人相视一笑,自是痛饮了一个不醉不归。

李纪这番不回府的解说传到永嘉坊内院的时候,他本人已是随大军开拔北疆了,圣上不但没有阻拦,还亲自替他披甲,据说那身银甲还是当年隆庆之乱时卓王穿戴过的,当时杀成了血人的卓王李华连盔甲都已无力去卸下,是圣上流着眼泪亲自帮他卸甲梳洗的。

顾氏得了这个消息,自是喜不自胜,自从那日从宫里回来,娘娘的吩咐便如一座山般的压在她心上,她娘家顾氏早就没落,这堂妹顾慧茹作为卓王继妃,几乎是顾氏在娘家唯一的依靠。

解了这心头大患,顾氏终有心思慢慢料理其他事情,她如今对玉华是越发看重了,时不时会单独派软兜接了她到正院去,而这日正好是小娘子们到正院请安的日子,几人施礼问安后,顾氏便将玉华揽到了身旁,细细打量着,见她气色比刚进府时越发好了,言行举止间也舒展大方了许多,便又是一通怜爱夸赞。

六娘腿伤未好,芸娘还在禁足,都没能来,而四娘、琪娘两个站在一旁看着,俱是神态平和,尤其是琪娘,她脸上笑盈盈的,仿佛是极为乐意见到眼前的场景一般。顾氏不动声色的瞟了她一眼,想着这个倒也是个可造之材。

待崔玉林又拿出两套樟木制的西洋套娃娃,说是太子帮七娘淘换玩意儿的时候,想到上次见过的两个妹妹年纪也还小,便多做了两套送给四娘五娘时,琪娘还是仍不住抬眼略有些愕然的瞟了元娘一下,见她神色自若,没有丝毫的不快时,脸上不由露出些困惑之色。

而饶嬷嬷此时上前,拿了一摞纸张出来,呈给了顾氏,回禀道:“夫人,这是芸娘这些天在房里反省时抄录的佛经,说是她因为自己让母亲操心生气而痛悔不已,每日里都要抄上十份佛经,以日日替夫人与姐妹们祈福。”

顾氏大略瞟了一眼,便轻叹道:“芸娘也是个有孝心的孩子,你去传我的话,让她只管安心呆着,也莫要过于懊悔,她们年纪还小,犯错也是难免的,我并未真正怪罪与她,切莫思虑过度,要是伤了身子,我反倒要怪她了。”

说完,顾氏突然看了琪娘一眼,问道:“琪娘,我记得你娘从前就是个极为虔诚慈悲的,你往日里在家的时候,是否也常常帮她抄录佛经呢?”

琪娘先是愣了愣,待慢慢反应过来,背上不由冒出些冷汗来。

  ☆、第33章 立身

琪娘缓缓长身站起,恭声答道:“回禀母亲,琪儿幼时常跟在娘身边抄录诵读佛经的,自从我娘过世后,家中也不甚安宁,倒是长久也未染佛恩了……”,说到这里,琪娘顿了顿,抬眼飞快瞄了一下顾氏的脸色,连忙继续说道:“琪娘自从来到府里,多得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照拂,恩如山岳,琪娘愿意日日抄录佛经,替母亲父亲及家中兄弟姐妹祈福。”

顾氏低头拨弄着玉华腕上的金镯,也没看琪娘,只淡淡的说道:“琪娘能有这份心也是好的,既然要抄,那就一定要有诚心才好,琪娘这几日也茹素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4页  当前第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9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崔氏玉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