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枇杷花开_分节阅读_第73节
小说作者:金波滟滟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716 KB   上传时间:2015-12-21 20:46:32

王淳也随祖母过来了,枇杷与他见面感觉又是不同,看他又瘦了很多,不知怎么说好,斟酌着劝道:“你年纪还小,一次不中没什么,明年还可以再考。”

王淳这次科举铩羽而归,枇杷先前就知道了。而且还知道因为田令攸和永平公主两个人都反对,考官就想只录他中举都没有通过。这倒也应了先前青河和十六娘的话了。

王淳似乎看出枇杷心里的活动,便笑道:“你放心,我就是不向田令攸和永平公主低头,也早晚会中举!”

这倒也不是妄言,毕竟王淳的诗文才学摆在世人面前,名声如朝阳上升,考官不录他也是有很多压力的。就像这一次,主考官在发榜前特别向王大人打招呼说了原因,并又许诺如果明年依旧由他主考,定要录取王淳。

“听说先前科举时,也有过这样的事情,你只等明年再试就好了。”枇杷又道:“如果他们还不肯录取你,那也没什么,出仕的路子还很多,不行你就从军,只要打胜仗,以军功进爵。”

王淳噗地笑了,“我还真没想过这个办法,倒也是可以。”

“对呀!你武功也是不错的!”枇杷又指指他道:“不过,你太瘦了,是不是没好好吃饭?”

“我不是瘦了,而是长高了。”

枇杷比了一下,王淳确实长了,已经明显比自己高了,“你是高了,但还是太瘦。”

王淳却细细看看枇杷,见她在素色道袍的衬托下倒显得颜色更加娇艳,不由笑道:“我真该向你学学,就是到了道观里,依旧开开心心的。”

“不是为了安慰你,玉真观里确实很好,”枇杷便一项项数了起来,“我先前在家里,一会和朋友们出去吃饭,一会儿又去打马球,还有到东西市乱逛,就是写几个字、弹一会儿琴也只是想做完娘留的功课。现在我每天都认认真真地读书,还颇有了一些感悟。”

“老大人找人帮我说情后,我每天都早起上山练武,山里空灵神秀,与家里完全不一样,武功也有了进益。”

……

“对了,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我到玉真观的当天,有人还在观外吹梅花落了呢?观里的人都以为是我认识的人呢?”枇杷突然想起来,便笑着告诉王淳,只是不好意思说大家以为是自己的情郎,“后来每次沐休日都会有人吹梅花落,你既然来了,过两天的沐休日也可以听一听,曲子吹得相当妙。”

“你很喜欢听?”

“对呀!我也没少听过吹梅花落的,但只有这个人吹得最好,而且他还将整个曲子用不同的曲调吹三次,一样的曲子,却能吹出不同的意境,让我觉得自己在梅林间徜徉,心情不断地变幻着,由悲伤到欢快。”

“这个就是梅花三弄,也可以在琴上弹,用三个变奏,通常用高声、低声、游声,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真没想到你还很通乐曲呢!”枇杷认真请教了一回,又感慨地说:“我最初听曲子时还想去看看是哪一个神仙般的人在吹笛子,还想问问他为什么要在此时此地吹笛子,但是后来又觉得只要我听到了,就不必再拘泥于此,只当是为我而吹奏的,你说对不对?”

那本来就是为你而吹奏的呀!王淳默默地看着枇杷,见她一双秀目光彩照人,又不想将实情说出了。少年人,自尊心是极强的,总希望能在自己春风得意,功成名就时再向自己心爱的女孩说出自己的心意。眼下王淳科举落第,自觉无颜来提起。

明年,明年,自己一定会中举!那时这个时节他会身披锦袍,骑着披红的马,来到玉真观将枇杷接回京城。

  ☆、第130章 一门亲事

夏日里到玉华山避暑的还有曲家兄妹,曲瑞华不知如何说服了家人,专门到玉真观学道。

身为齐国公府的千金小姐,又是学道而非修行,曲瑞华被知观安置在前殿,与枇杷的住处相隔甚远。但总归在一个道观中,两人少不了时常往来。

枇杷对于曲瑞华的到来自然分外高兴,但也少不了疑惑,“你娘不是一直在为你说亲,怎么就答应你来道观呢?”

“我亲事不大顺,”曲瑞华笑道:“我娘本就要与那家说定了,不过却突然发现那家的子弟悄悄养了个外室,还生了一个儿子,一气之下便拒了亲事,我便借此机会说到观里来散散心。”

“对,这样的人不能嫁,”枇杷也赞成,“你们世家勋贵男子都要养一群姬妾已经够烦的了,就这样还不知足又在外面弄个外室,人品就不行。”

“所以我便觉得真能出家,寻仙修道要比成亲好得多,就算不能延年益寿,但总归清心养气,无世俗之烦恼。”

枇杷不解地问:“但是,如果只在观里修行,岂不是也很无聊吗?”

曲瑞华笑道:“枇杷,你已经在道观几个月了,可于修道仍无一丝了悟,将来应该还是要重新回到红尘之中的。”

“红尘也没什么不好,”枇杷一笑,“山中清静自然是不错,可是我也一样喜欢繁华热闹,我爹说我最多在观里两年就接我回去。”

“所以你身在道观,心却在俗世,将来一定要入世的,而我身在俗世,心却在道观,将来必会出世的。”

枇杷突然觉出曲瑞华语中一种说不出的苍凉,她并不喜欢这种感觉,想了想劝道:“你说要修行,如果真的出家修行,就不能再回京城家里了,也不能打马球了,多没趣啊!”

“自从这一次你和青河出事,京城中女子们的马球赛差不多完全停了,我是再也没碰球杆。就是还有几人偶尔玩上一回,也会有人说没有我们公主府队的马球打得好渐渐玩的人就更少了,”曲瑞华一笑道:“就连先前那样红火的赌球也完全销声匿迹了。”

没想到竟然会是这样,枇杷一点也没想到,而且心里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再不知说什么好了。

曲瑞华反不似枇杷一般感慨,淡然地笑着说起了别的,“我七哥这一次也陪我到玉华山了,这半年来他还真懂事了不少,虽然没见他学成什么,但好在不像过去一般没心没肺了,我娘整日地说都要感谢你呢。”

“这事不用谢我吧?”

“但也是与你有关系啊。”曲瑞华笑道:“我娘说你虽然不想成她的儿媳妇,但是在心里也要把你当成女儿一样,所以这一次我到玉真观里她给你带的东西和我的完全一样呢。”

枇杷倒觉得受之有愧,“其实真与我无关的!”

“不要管这些了,你只管拿去用吧,用不了的就送人。”

曲瑞华一来,枇杷不但有了知心的朋友,生活又上了一个档次。而且也如曲瑞华所说,没两天她就遇到了曲七,原来他正好租住在玉家一旁的院子里。

因有过上次的交道,玉家人便与曲七算是相识了,见他一个人形单影只,便时常将他叫到自家一同进餐,枇杷见他曲七果真没有长多少学问,至少说话还是语无伦次的,只是不再出去乱跑了而已。

枇杷见他时时在手中拿着一本打开一半的书,只是这本书打开的页永远是那一页,恰是一首杜工部的诗词,以枇杷的眼力看得清清楚楚,心里暗笑他读书其实不过是做个样子。再想到齐国公夫人和曲家姐妹对自己的好,便好心地提醒他,“王公子的学问特别好,你可以多向他请教一番。”

曲七赶紧点头道:“我知道我知道,当然京城人都知道,我会去学,一定学。”见枇杷看着他,立即拿着书跑去王家住的那边了。

再过两天见曲七手中的书换了,见到枇杷赶紧过来陪着笑道:“王公子说让我先把千字文背下来,遇到王家十六娘,她也这么说,还教了我几个生僻字,我这些天正天天背着呢,只是有点拗口。”

枇杷便知他恐怕认不得几个字,忍住心中的笑意,正色告诉他,“虽然千字文不难,但是总归是学问的基石,只有把基石打牢了再学诗文不迟。”

曲七认真地用力点头,见枇杷转身离开了,就在后面大声地背千字文,枇杷马上又听到了一个错字,莞尔一笑,想回去纠正他,可是想了想还是忍住没有回头。

夏天还没过去,枇杷就听说曲七和王十六娘定了亲。

曲瑞华因着这事也提前从玉真观里回了家,而王家老夫人也中断了避暑带王十六娘和王泽回京办理相应的事宜,就连杨夫人也陪着老夫人回去帮忙。他们亲事办得很急,刚到初秋,就在王十五娘成亲之前就成了亲。

枇杷因为正在道观修行,自然不能去参加婚礼,当然她也并不情愿去,正好以此为借口,便由娘随便拿了样东西做添妆替她送了去。

等娘从京城回来后,她也未免要问:“王家不是最讲规矩的吗?老大人和老夫人也一向最守礼的,长幼有序怎么都能乱了?十六娘为什么不等些日子再嫁人呢?听说十五娘在年底就要出嫁了。”

“是因为老夫人身子不好,恰好有道人说要办一声喜事冲一冲,所以才急着先办了。”

枇杷奇道:“老夫人身子比先前好多了呀!特别是到玉华山之后,那天我还陪着她走了很远的山路呢。”

“偏你又知道这么多了!”杨夫人迟疑一下又叮嘱女儿,“你一个小姑娘不方便打听这些事,如果有人问你,你就像我说的那样回答就对了。”

是王家和曲家有什么特别的关系?或者是曲家有什么急事不方便说?都不是很像啊!枇杷猜测着,最后觉得一定是曲七不大靠谱,由他而生了什么事,毕竟曲七就是那样的人。

不过,于已无关,枇杷便也很快就置之脑后了。

一转眼冬天就到了,雪后的玉华山和玉真观分外美丽,枇杷不畏冷,每日依旧出门打水扫雪,又打开窗子映着雪光读书,还自以为很得意。偏有一天雪后又逢上了沐休日,她又映着雪光听了梅花落,感觉特别的好,竟然还生起了一股激情写一首诗,涂抹了半日韵律总有些不谐,便先放下了,想着什么时候见到王淳时请他帮忙改一改。

冬日到来后,春节很快就来临了,腊月二十早上,知观将枇杷叫了过来,含笑道:“你回家去吧,过了上元节再回来就行。”

这真是意外之喜,“真的?”枇杷笑逐颜开,“知观你太好了!”深深地行了个礼,然后就一溜烟跑回了自己的院子,急急地叫刘嬷嬷,“赶紧收拾东西回家!”

“用品都好办,只拣用的拿就行,”刘嬷嬷急道:“只是还有两只鸡,一块羊肉,并一些菜蔬,这些东西怎么办?”

“带回去不方便,都送人好了。”

“虽然阿鲁那在村里,但也只他一个半大小子,我还是让人给夫人捎信派车来接我们。”

“不用的,我们收拾东西自己回去!”枇杷说着自己便动手将几件衣服几本书打成一个包袱,横刀、匕首也放进,背在身上,鞭子原本就系在腰间,又换了双牛皮靴子,“走吧!”

刘嬷嬷向来也知道枇杷不同于别家小姐,不用说回京,就是回营州也能自己走的,只得道:“也是,家里什么没有?我们只要人回去就行了,”也急急拿了几样东西便跟着枇杷出了道观。还没到村子,就见阿鲁那正向道观方向走来,听枇杷一说,马上回去赶了马车出来,便向京城驶去。

晌午时分,枇杷便到了自家门前,见门外一个人也没有,漆黑的大门虚掩着,心里说不出的激动,眼泪差一点夺眶而出。其实说起来玉家在京城的宅子不过是租住的,才一年多点的时间,但枇杷已经把这里当成了“家”,不知从什么时候由心里而生出无限的依恋。

抬起袖子擦擦眼睛,枇杷便推门走了进去,“娘,我回来了!”

原来玉家几个人正在院子里往车上装东西,见到突如其来的枇杷都吃了一惊,王淳第一个迎上来笑道:“正要去玉华山给你送年货呢。”

原来是这样,枇杷笑道:“亏了我及时赶了回来,否则就走岔了。”又扶住快走过来的娘笑道:

“知观让我在家里住到过完上元节呢!”

“知观真是个好人!”杨夫人念了句“阿弥陀佛”又停了下来改成“无量天尊”然后又拍拍枇杷道:“你怎么也不捎信回来派人接你呢?”

“那不是还要再耽误一天的工夫?”

“这里冷,”王淳笑着过来,“你们进屋子里说话,我看着人把东西缷下来。”

周姐姐一笑,“本就麻烦你上山送东西,现在还哪里用你看着缷东西,赶紧陪着伯母和枇杷进屋里说话,这里有我呢。”

杷这才知道原来是王淳要给自己送东西,便笑着道了声谢,“你平日读书很累,以后这些事情就让我家的军士们做就行了。”

“没关系的,我也顺便去散散心。”

杨夫人笑道:“我不在玉华山那边的时候,都是淳哥帮忙去送东西的。”

枇杷便知三哥腿脚不便,王淳便将这些事情接了下来,想道声谢,又觉得没有必要,便笑了笑让道:“进去喝茶吧,冬日里我们观里的道友用野山菊煮了桂圆、大枣当成茶,特别清香甘甜,今天我给你们煮来尝尝。”

又喊阿鲁那,“拴了马,帮我把包袱拿过来,过来喝茶!”

  ☆、第131章 重见故人

枇杷如今是世外之人,过节时自是不能去各家拜年,但是关系特别好的几家,她总要走一走,给长辈们行个礼的。

曲瑞华当时离开道观很急,有几样东西落在了枇杷那里,所以枇杷早将她的东西收拾出来,正好一同送了过去。

到了齐国公府上,曲瑞华接了进去,带枇杷先去了齐国公夫人的正房行礼,一进门就见到王十六娘梳着妇人头侧立于齐国公夫人一侧,肚子已经很明显地鼓了起来。

没想到只短短几个月,十六娘就有这样大的变化,枇杷还真有些不适应。给齐国公夫人行过礼问了好后,又向十六娘笑问:“真没想到你已经有孩子了,身子还好吧?”

“还好。”十六娘敛目低首答到。

正想再问两句,曲瑞华却拉着她说:“我们去园子里看看吧。”

齐国公夫人也笑道:“这里正算帐呢,你们也不会愿意听,去逛逛吧,一会儿有好吃的给你们送去。”

枇杷便随着曲瑞华出来,悄悄问她:“你不喜欢你七嫂?”她很明显地感觉到曲瑞华不喜欢自己与王十六娘说话。

曲瑞华看看枇杷,知她不懂,便只笑道:“我们玩我们的,与她有什么可说的!”

想想王十六娘先前的所作所为,枇杷觉得完全能理解曲瑞华,也不再问,与曲瑞华又说了一会儿话便告辞,“你也知道我现在的身份,出来久了并不好,况且现在你们府上忙着过年忙得什么似的,我行了礼道了谢也就该走了。”

曲瑞华也不再留,亲自将枇杷送了出来,“年后我也许还能去玉真观,那时候我再去找你。”

两人正到了二门前,就见曲七哼着小调从外面一摇三晃地走了进来,抬眼看见枇杷不但没有打个招呼,反倒捂着脸飞快地跑了。枇杷奇道:“你七哥这是怎么了?”

“他能怎么样,没脸见你了呗!”

“为什么没脸见我啊?”枇杷更奇怪了,“是上次他背错字的事吗?不过我又没说出来,是不是我偷笑被他发现了?”

“也许是吧,你不用理他,他就是这样的。”

这倒是,枇杷从认识曲七起就没见过他很正常的样子,于是也不理他,只是跟曲瑞华说:“虽然你说青河现在谁也不见,但我想着还要去一次公主府,总是不放心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6页  当前第7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3/12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枇杷花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