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今萍嵋_分节阅读_第12节
小说作者:暮兰舟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43 MB   上传时间:2015-12-27 22:22:55

  沈佩兰最近大多在娘家乌衣巷住,对这些毫不知情。跟在后面的徐柏苦着脸说道:“唉,今日若不是去接今竹表妹,我又得去族学上学去——楚嬷嬷,您和祖母吹吹风,把我们这个男孩也放个消暑假呗。”

  “啧啧,有本事你自己和太夫人说去。”楚嬷嬷像是和徐柏说惯了玩笑,她左手牵着沈今竹,右手一把扯着徐柏的袖子,快步向凉棚走去,一红一绿两个丫鬟打起纱帘,笑着通报道:“四夫人,七少爷还有表小姐到了。”

  哗啦啦一群姑娘们站起来行礼,莺声燕语的叫“四婶婶”、“四叔祖母”、“七哥”、“七叔”。凉棚正中的描金雕花穿藤凉床上盘坐的就是魏国公太夫人,初见太夫人,沈今竹脑中第一反应就是“包子有肉不在褶上”!

  这个南京城最尊贵的女人浑身上下唯一能称得上是首饰的,就是盘成髻的银丝上插着的乌木簪子。太夫人穿着一件松江布玄色道袍,右腕间戴着菩提佛珠,衰老的容颜依稀可见年轻时的美丽,就像放蔫的苹果,模子还在,也依稀闻得到水果特有的芳香,就是没了水分,芳香里带着腐败的酸气。

  如此简单的居士打扮,却有一股“我很高贵,高贵到懒得解释”的气质扑面而来,沈今竹断定:哪怕是太夫人穿着草衣呢,也比方才打扮到头发丝的楚嬷嬷显贵,那股气韵延伸到骨子里,她这等阅历浅薄的孩子都能瞧的出来。

  楚嬷嬷将徐柏和沈今竹往太夫人面前一带,笑道:“瞧瞧您的好孙子,方才说要学着姑娘们放一回消暑假呢,脸皮也忒厚了。”

  太夫人呵呵笑道:“姑娘们的假我放得,族学我可做不了主,你向族学的夫子说去吧。”

  徐柏佯装受了惊吓,“这可不成,话没说完,手心就要挨戒尺了。”

  “打得好。”沈佩兰说道:“一点日头都受不了,将来如何顶门立户?妻子儿女指望谁去。”

  楚嬷嬷逗趣道:“哟,四夫人不提,我倒还觉得柏哥儿是个孩子呢,算算今年十三了,也该留意着挑一个媳妇,这人要是成了家呀,立马就懂事了。”

  沈佩兰笑道:“这要拜托嬷嬷帮忙留意了,我这个天魔星,是个没笼头的野马,没得祸害人家好姑娘。您寻个夜叉婆来,说不定就能把他笼住了,您放心,少不得您的谢媒钱。”

  说的凉棚里的小姐们都笑的花枝乱颤,沈今竹见表哥吃瘪,也捂嘴笑——从记事起,这个表哥就时常捉弄她,待她准备报复,他却早跑回瞻园了,鞭长莫及。

  徐柏红了脸,跳脚道:“好容易休一天,你们就取笑我,我——我回去温书。”

  言罢,一溜烟儿跑了,太夫人嘱咐沈佩兰道:“天热,叫人多送些消暑汤给他。”

  沈佩兰笑道:“逮着机会不用上学,说温书只是幌子,此刻定去湖里玩水去了。”

  又是一阵笑,这次沈今竹倒是找不到笑点了:玩水有什么好笑?难道你们都夏天都不玩水?正思忖着,太夫人朝着招手道:“这就是今竹吧,名字起的好,又好标志的模样儿,难怪亲家总是藏着不让见呢。方才咱们只管说话儿,冷落了小客人,她静静站着,定是个稳重大方的好性儿。”

  沈今竹第一次被人夸稳重,简直有些无地自容了,面上却不显,按照沈佩兰教的上前行礼问安。她新剃的光头泛着青,像一枚咸鸭蛋,顶上两撮头发打成辫子,用大红织金缎带束起。穿着葱绿色织金对襟半臂、大红遍地金裙子,裙子饰有两寸阔的金边裙襕,还披着一条垂及脚踝的靛蓝织金云肩,全身上下的布料鲜亮,而且都是织金,好一个富贵喜庆(明朝确实有这种很像披帛的云肩,作者有话说里有原图)。

  沈今竹听沈佩兰说过,太夫人信佛,饮食起居大多力行简朴,但最喜欢看别人穿衣打扮,越是精致,看着心情越好。这一点从楚嬷嬷、南山院服侍的下人还有这群小姐们的饰品着装便可以看出。

  太夫人将沈今竹揽在怀里仔细看着,果然很满意,“瞧瞧,额头宽厚,耳垂肉肥厚,多有福气的长相,穿的又喜庆,画上的送财童子也不过如此了,怎能让人不喜欢。”

  言罢,命人备了四样见面礼,沈今竹谢了,太夫人摸着她身上长及脚踝的靛蓝织金云肩,朝着沈佩兰问道:“这又是你寻的新样式?长度像是披帛,堆在颈脖处却是云肩的样式,怪好看的。”

  飘然的披帛在盛唐时最为流行,那时候云肩只是穿在菩萨身上。明朝女子很少穿襦裙,这披帛就慢慢淡出了,随着佛教渐渐世俗化,这云肩便从菩萨转移到了女人的衣饰中,诰命夫人的朝服便有这云肩。

  沈佩兰颔首道:“据说杭州正兴这个,我也觉得好看,先给小侄女试穿着,还命人赶制了几条适合您穿的,想着您若是喜欢,就马上送来。”

  “你有心了,不过这长云肩适合小姑娘们穿着,衣带当风,有盛唐余韵。我老啦,穿着到底不像。”太夫人吩咐楚嬷嬷:“去库房找些轻薄的织金料子,叫针线房照着样子赶制一些,给姑娘们分出去,到八月十五家赏月时穿着,那时清风徐徐,长月当空,再有这些姑娘们云肩飘飘,一群小仙女似的,单是想想就欢喜呢。”

  楚嬷嬷应下,这时一个已经留头的少女端着半盏药来凉棚,“祖姑母,药煎好了,冷热正好,您快喝了吧。”

  沈佩兰关切问道:“母亲这些天身体不适?”

  一听说喝药,太夫人眉头直皱,“好端端的,是吴太医开的太平方子,闲事吃几剂。”

  “表小姐真是有孝心。”楚嬷嬷说道:“煎药这事下人做就行了,大热天的,莫要累着。”

  “吴太医说这药要以莲花花露作为药引更佳,煮药时加半碗花露进去,用文火慢熬,我只是盯着火候,莫太过了,小丫鬟扇风煎药,累不着我的,横竖这些日子都不用上学。”少女将药盏双手奉给太夫人,“一气喝了,便不觉得苦,漱了口,再含些新酿的槐花蜜,甜丝丝的。”

  沈佩兰乘机夸赞道:“贤君长大懂事了,记得她刚来的那会子身子不好,每次喝药,母亲都会这样劝上一劝,这才几年呢,她就把您当初劝药的话囫囵个还回来了。”

  太夫人微微一怔,抚掌大笑道:“我说怎么听着耳熟,原来如此!你记性倒好。”

  沈佩兰给少女使了个眼色,少女立刻将药盏搁在太夫人唇边,太夫人就势喝了进去,楚嬷嬷递上漱口的茶水,一时漱口吃了两勺槐花蜜,太夫人拿起帕子按了按唇,一手一个牵着少女和沈今竹,先介绍了沈今竹,而后说:“这是我侄孙女,叫做李贤君,痴长你四岁,以后一道上学玩耍,贤君记得多照应今竹妹妹。今日恰好放消暑假,姑娘们都在,我偷个懒,贤君给今竹妹妹引见一下诸位姐妹。”

  沈今竹忙道:“谢谢贤君姐姐。”其实在乌衣巷时,福嬷嬷就将瞻园的人口翻来覆去讲过好多遍,有的沈今竹见过,不多大多没什么印象,福嬷嬷可不管这些,硬是强逼着沈今竹将瞻园一共四房的人口和大致情况全部背下,包括里头寄居的亲眷也是如此。

  这李贤君是重中之重,因为自从她来到瞻园,太夫人最喜欢、最重视的就是她了,亲孙女、亲重孙女反而退了一射之地。李贤君是太夫人的侄孙女、曹国公府正牌嫡女。曹国公和魏国公的爵位一样,都是世袭罔替的国公,祠堂里供有太【祖爷朱元璋赐给的丹书铁卷和免死金牌。

  第一代曹国公是李文忠,这李文忠是曹国长公主的儿子、朱元璋的亲外甥,靠军功为家族挣得世袭罔替的曹国公爵位,死后追封祁阳王,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第三位。当然了,还是没有魏国公府老祖宗徐达厉害,人家肖像挂在第一,开国第一功臣,两人均赐葬钟山,连家族的墓地都是邻居。

  只是曹国公府从第二代国公爷李景隆开始就荣耀不再,说来也怪,李景隆是建文帝舅公,长的又神似其父李文忠,据说才华武功也了得,但是无论别人如何举荐,或者李景隆厚着脸皮自荐,建文帝就是不给李景隆任何带兵的机会(本文建文帝是个穿,知道李景隆最大的优点就是——战场上逃跑速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最终李景隆在酒色中郁郁而终,随后两代曹国公都无建树,空有爵位而已。李家到了第五代曹国公——也就是太夫人父亲发誓要重现祖辈的辉煌,放着安生日子不过,带着家族数十个热血青年去了西北边塞,几十年塞外风雪,第五代曹国公展现了祖宗李文忠的风采,登上了五军都督府大都督的宝座,可惜天妒英才,第五代曹国公积劳成疾,死在任上,和他老祖宗一样追封为“西宁王”,成为第二个配享太庙的李家人。

  太夫人是西宁王的独女,定亲时西宁王正值壮年,位高权重,本来想的是魏国公府世镇南直隶,两家结亲未免惹的君王猜疑,于是将女儿许给根本没有承爵可能的幺儿。

  岂料那一代魏国公死后,祸起萧墙,七兄弟上演精彩纷呈的夺嫡大戏,先是庶长子上京告御状,说准备承袭的世子在孝期作恶,荒淫无耻,逼奸了自己的亲表妹,震惊朝野,锦衣卫查证属实,世子不仅丢了爵位,还被家族驱逐出去,在族谱上消了姓名,踪影全无;然后庶长子尸体飘在秦淮河上,至今找不到凶手;几兄弟互相指认对方是凶手,争夺继承权,家族也分了好几派,各自为阵,摇旗呐喊。

  只有年纪最小的幺儿和当时还是新妇的太夫人宣布退出竞争,在家族墓地附近结庐而居,为父亲和后来被气死的母亲守墓。夺嫡之争闹的越来越大,皇上大怒:宵小之辈如何能镇守南直隶如此重要之地,将兄弟几个还有闹的最凶的几个族人全部投进诏狱拷问,南京北京两地的锦衣卫倾巢出动彻查此案,结果是嫡出老二和庶出的几个都不干净,嫡出老三无辜,论理爵位该戴在老三头上,可老三在诏狱身子搞垮了,得了痨病,分分秒秒要把肺咳出来的节奏,老三的长子又只是刚留头的小小少年,根本无法服众、弹压族人,更谈不上镇守南直隶了。

  于是大家的目光转移到早就搬离瞻园、在墓地周围结庐而居的幺儿,幺儿此举博得不少文臣们的赞许,说他纯孝之人必定是忠心之辈,堪当大任。

  也不知其中有没有岳父的暗中帮衬,反正三年孝期过后,幺儿继承了魏国公爵位,太夫人夫贵妻荣,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国公夫人。两口子夫妻同心,力挽狂澜,恢复族学,重振家业,严肃家风,将这块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吃的干干净净。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卷开始啦,我可以预测会有一大波留言砸下来吗,O(∩_∩)O~

  和这些名门归女相比,沈今竹就是土鳖一个啦。

  图为沈今竹今日的肖像,舟就是按照这幅图写的,当然这裙子的样式应该不是大红遍地金,但是什么,我也看不出来,还是书看的少了,见识有限啊,希望懂行的读者指正一下。图中明朝女孩的长相和沈今竹很像,都是宽额头,肥耳垂,光头小辫子,发型太考验颜值了。这种很像云肩的披帛我是第一次在古画中看见,大概只是在当时流行吧。

  明朝文人袁枚第一次提出“时尚”这个词,说的就是明朝流行的事务瞬息万变,兴起时万人模仿,又很快淘汰,被新事务取代。恐怕画中女童的打扮就是一时的时尚。

 

☆、第18章 败家子逼走亲兄弟,愣女婿炮轰老丈人

第五代曹国公无心插柳柳成荫,本希望独女能过上安逸平淡的小日子,没曾想女儿成了金陵城地位最显赫的诰命夫人。不过事无求全,曹国公养了个旺夫的好女儿,却生了一个专职向他讨债的混账儿子李天意,偏偏这个儿子是嫡长子,十八岁就请封了世子。曹国公在时,尚能弹压的住,待曹国公去世,世子继承了爵位,就立马显出原型,昏聩无能,胆小如鼠,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贪财好色,几乎是完美的遗传了第二代曹国公李景隆所有的个性,简直就是李景隆投胎转世啊!

很快,李景隆,不,是李天意以惊人的速度将他爹在军中几十年的积累摧古拉朽似的毁的一干二净,被灰溜溜赶回南京了,堪称败家子中的战斗机。亲妹子、当时的魏国公夫人李天淑——也就是现在的魏国公太夫人多次回娘家劝亲哥哥改邪归正,连十五岁的幼弟李天仁都跪地祈求哥哥莫要再糊涂了,督促哥哥走向像姐夫魏国公那样重振家业的正道。

李天意要是听劝,他就不是李景隆在世了,对妹子出言不逊、借着酒兴将妹夫魏国公打伤;李天仁上前拉架,向姐夫赔礼道歉,他反而讥笑弟弟是伪君子,看着他一直生不出儿子,整日装模作样当好人,其实是找机会害死他,谋夺曹国公世代罔替的爵位!

这下给兄妹和兄弟感情判了斩立决!李天淑气得给了哥哥一耳光,发誓此生永不踏进曹国公府半步,和相公回瞻园去了;李天仁心灰意冷,收拾收拾离家出走了。三十年后李天意毫不意外的死于酒色(话说这样糟蹋自己居然还活了那么久真是对不起啊),嫡长子承爵,一切尘埃落定,李天仁才带着儿子回国公府拜祭亲哥哥。

这三十年里,李天仁做游商,娶的也是商人之女,妻子已经去世,毕生只有一子,从未考虑再娶,此子走的是科举这条路,李天淑很是喜欢这个侄儿,为他捐了监生,在国子监读书,侄儿也很争气,秋闱春闱喜报连连,最终中了三甲同进士,有姑父魏国公做靠山,侄儿官运亨通,最高做到了顺天府尹,可惜四十岁时一病去了,留下李贤君这个独女。侄儿临死前曾经写信给太夫人这个姑母,请她照顾女儿,太夫人立刻派人去京城接侄孙女,怜她父母双亡,平日里爱若珍宝,一丝委屈都不肯让她受着,这李贤君也不像某些人那样持宠而娇(沈今竹:是在说我吗?),她性子温润平和,瞻园上下都很喜欢她。

李贤君身世和沈今竹有些相似——母亲都是难产而亡。福嬷嬷向沈今竹说过李贤君身世,李贤君也通过太夫人知道沈今竹,所以两人今日虽然初次见面,却有种莫名的心心相惜之感。

太夫人要李贤君引见瞻园诸位姑娘,李贤君亲亲热热的牵着她的手,按照辈分和年龄逐个介绍。说起家族繁盛,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繁殖能力和存活率,瞻园四房人口,四代同堂,今日在凉棚里有欲说还羞的待嫁熟女、却把青梅嗅的豆蔻少女、也有玉雪可爱三四岁的小姑娘。

瞻园老祖宗徐达是凤阳乡下农夫,不过经过好几代美貌基因的改良,加上养尊处优的生活,瞻园的姑娘们个个是貌美自不必说。

先是三小姐徐碧若,十六岁,魏国公夫人的幺女,据说正在说亲事,齐腰长发已经可以梳成任何一种发髻了,和这群才留头或者还是光头的小妹妹、小侄女们说不到一处去,方才向沈佩兰行礼后,就一直坐在藤椅上绣帕子,和沈今竹照面,她夸赞道:“表妹这双眼睛长的好,亮若星辰,正巧我今日绣了帕子,正是一丛竹子呢,这是老天要逼着我把这帕子做见面礼送给表妹么?哎呀,这如何是好?今夏我手里就这么一件绣品,送给表妹,我拿什么给教养嬷嬷交差去?”

徐碧若一番话让沈今竹有知己之感:原来公府小姐也有不喜欢绣花的呢,顿时对徐碧若先生好感,激动之余,忘记了沈佩兰的教诲,脱口而出道:“我有一匣子帕子呢,这个表姐自己留着交差吧。”

哄!这群姑娘们又笑起来,太夫人也莞尔道:“都是快说亲的大姑娘了,还捉弄表妹,三丫头,你该不该罚。”

徐碧若笑道:“罚得罚得,这个表妹性格直爽,我甚是喜欢,祖母说罚我什么好?什么都行,这帕子要留着。”

清风徐徐,将凉棚里的笑声带的很远,太夫人笑指着徐碧若的腰间:“这个你可舍得?”

众人目光都瞧着她腰间挂着的银鎏金镂空花鸟球形香熏,胭脂堆里有一个看似年龄和沈今竹相仿的女孩揶揄道:“三姐姐,这是你最喜欢的香薰球呢,据说还是唐朝的古物,真舍得给?”

“这有什么不舍得,正所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徐碧若解开银链子,将香囊亲手系在沈今竹的腰间,“今竹表妹对我的脾气,我就乐意给她。”

沈今竹方才失言,有些懊悔,这会子又得了这么贵重的礼物——其实皇宫她都小住过,什么珍宝没见过?关键是福嬷嬷讲过,平辈之间是不需要用送见面礼的,这徐碧若送的唐朝古香薰球,到底要还是不要?不要,推来让去尴尬,小家子气;就这样大刺刺接了,会不会显得眼皮浅?顿时觉得头疼:好麻烦啊,能不能像以前那样,祖母挑眉我就接着,祖母眨眼睛我就推了,根本不用自己想。呜呜,祖母我好想你!

沈佩兰上前解围道:“你们表姐妹一见如故,莫要拘礼了。”这便是要沈今竹收下。

徐碧若好像也意识到沈今竹为难,她笑嘻嘻的说道:“香薰球也不是白给的,我瞧着表妹身上像披帛的云肩好看的紧,等不急针线房上做新的了,这云肩送我可好?”

沈今竹忙取了云肩,踮着脚尖亲手将云肩挂在徐碧若的脖子上,徐壁若美滋滋的摸着垂下到小腿的飘带,走到太夫人跟前转一圈,“你们说说,吾与表妹孰美?”

恰好沈今竹最近也读过《战国策》邹忌讽秦王纳谏一篇,邹忌高八尺,自负模样俊美,听说城北徐公更美,于是问妻妾、问门客谁更美,答案当然是他比徐公美,邹忌以此为例子劝谏秦王莫要偏听偏信,应该广开言路,多听逆耳之音。

她虽不像中过南直隶解元的父亲那样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记性也算是不错了,听徐碧若如此问,想着恰好徐碧若也姓徐,正好替换城北徐公,便随口答道:“君美甚,吾何能及徐姐姐也!”

哄!凉棚内笑声彼起彼伏,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孩子,即便是方才徐碧若那句“孰美”没反应过来,沈今竹接上的这句大家就都明白了,只有那三四岁还没开蒙读书的小女孩面面相觑,不知大家所笑何事。太夫人乐的直敲身边的黄花梨炕几,“果然是一见如故,这都能想到一处去,以后更加和睦了。”

沈今竹有种他乡遇故知之感,心情大好,诚惶诚恐之意全消,接下来和其他女孩们相认中规中矩,没有出什么小插曲。

李贤君介绍完徐壁若之后,就是寄居在瞻园的吴敏,年方十岁,据福嬷嬷所讲,吴敏的母亲是国公府嫡长女、徐碧若的亲大姐,嫁给靖海侯世子,将来妥妥的靖海侯夫人。可惜世子夫人生了吴敏吴讷一双儿女后一病去了;靖海侯世子再娶,据说吴敏吴讷姐弟两个和继母关系很不好。

姐弟俩个和沈家的双胞胎敏哥儿和讷哥儿重名,因此沈今竹影响深刻,当福嬷嬷讲到这里,沈今竹在京城和继母也经常闹呢,不禁更加好奇了,问道:“怎么个不好法?”

福嬷嬷嗫嚅片刻,还是说出实情:“两年前,吴敏才八岁呢,借着去庙里闭门给去世的大姑太太抄经书,带着六岁的弟弟,还有大姑奶奶的陪房等人偷偷从泉州府的县登船到南京!”

当时沈今竹的第一反应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原来这世上还真有和她一模一样不堪忍受继母,千里之外偷跑的,而且都选择坐船!

靖海侯世子知道消息,连忙驱船来追,虽说晚了一日,但世子的船快啊,从一气追到南京,来势凶猛,当时南京水军还以为是倭寇追商船,急报给守备南京的魏国公,此前倭寇在东南沿海活动猖獗,但从不敢来南京,魏国公急忙召集水军迎战,两军在海上对垒,才知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识自家人。

吴敏吴讷姐弟两个从租借的商船到了外祖父魏国公的战船,哭诉继母如何如何不好,家人被蒙蔽云云,魏国公气的七窍生烟,差点没当场开炮把女婿靖海侯世子的船给炸飞了。

偏偏靖海侯世子是个愣小子,明知事情闹大了,却不肯做低伏小给魏国公赔罪,反而气急败坏叫儿女赶紧和他回侯府去,一口一个“逆女”、“小畜生”不听话,回去如何惩罚云云。

随父出战的五少爷徐栋那年才十五,年轻气盛,尚未婚配,见外甥们哭成小泪人儿,父亲气的脸色发白,一时怒火攻心,一炮轰断了靖海侯世子的副帆,差点将世子的头当场开瓢!

须知福建水师和南京水师本来因军功、军饷等事情积怨良久,见少主受伤,手下又是愤怒、又是害怕回去不好和靖海侯交代,干脆下令打了一炮以换以颜色。炮手当然不敢瞄准,这一炮自然打在了海上。

大人倒罢了,吴敏吴讷两个孩子那里见过这个场面?可怜姐弟两个相拥而泣道:“父亲要打死我们,呜呜,父亲不要我们了。”

卧槽这是女婿还是倭寇?这下连魏国公都不能忍了!下令炮手还击,两军在海上隔空对轰,炮弹全都打在海里,无数鱼虾躺枪命丧当场,魂入龙宫,最后福州水师弹尽,灰溜溜走了。

原本魏国公是要将大女儿的灵位棺椁从运回南京家族墓地钟山安葬,将外孙女和外孙改为徐姓,从此和靖海侯府反目成仇的。后来靖海侯亲自带着世子来南京负荆请罪,并请了南京守备太监怀忠说和,两家算是握手言和,只是以后关系冷淡,不如从前,吴敏吴讷一直留在瞻园,靖海侯时常派人来接,魏国公夫人只是不肯放人。

兄妹俩一住就是两年,靖海侯府那边几乎每月都有船来送东西,每次都装满整个船舱,有姐弟俩的,也有送给瞻园诸人的,魏国公夫人也从未松口。

沈今竹初见吴敏时,吴敏正用衣袖掩唇而笑,还学着她的话,说:“君美甚,吾何能及徐姐姐也!今竹表姨真是个妙人,以后经常找我玩儿。”

谈笑风生的,丝毫不见眼底有阴霾,仿佛两年前外祖父和父亲在海上互殴之事不存在,沈今竹很是佩服,忙说道:“我比你小呢,表姨万万不敢应的,以后叫我名字就行。”

这又不是自家一亩三分地,乌衣巷比沈今竹大两岁的沈芳菊叫她姑姑,但在瞻园这复杂的亲戚关系还是直接叫名字吧,何况吴敏方才和李贤君说话时,也是直呼其名。

吴敏过后,便是徐碧华,这徐碧华是二房的嫡女,徐二爷在福州水师提督府任右提督,二房很少回南京,连孩子们的排行都是单独的,比如嫡长女徐碧华在福州时都叫大小姐,被送到瞻园陪伴太夫人,替徐二爷夫妇尽孝道。瞻园根据她的年龄改口叫四小姐。

据福嬷嬷讲,和福州并不太远,靖海侯和徐二爷都在福州水师,靖海侯是大都督,徐二爷是右都督,上下级关系。吴敏姐弟要逃出,不找徐二爷这个亲外叔祖父帮忙,而是直接来南京,恐怕是因大房和二房关系一直淡淡的原因,都是嫡亲姨妈,吴敏平日和徐壁华来往甚少,这其中必有原因,叮嘱沈今竹谨言慎行,当做不知道就成,多说多错。

听到这里,沈今竹大呼头疼:“既然要当做不知道,您干嘛要讲给我听啊!瞻园好麻烦!难怪祖母去瞻园做客很少带我去哩!”

福嬷嬷继续苦口婆心,“不知道和装不知道区别大着呢,你要把握好分寸,否则呀,得罪一大把人呢,你要四夫人把脸往那搁?整天跟在你屁股后面给人赔礼道歉么?”

就这样,沈今竹和凉棚里的姑娘们厮见了大半,福嬷嬷交代的话和现实中的人对上号了,李贤君停在一对和沈今竹年龄相仿的双胞胎姐妹处,说:“这是三房的两位表妹,碧池和碧莲,据说当年表妹出生时,池塘莲花突发异香,所以得名于此呢。”

徐碧池和徐碧莲姐妹,三房庶出的小姐,是沈今竹的老熟人,因为五岁时沈老太太带她来瞻园做客,她和这对姐妹打过架,姐妹合力,还比她大一岁,都抵不过她无敌乱拳,从此以后,沈老太太再也没带她踏入瞻园半步。

☆、第19章 争凤蝶三女挥粉拳,捐香油峨嵋始现身

三年前,金秋八月,魏国公太夫人七十大寿,瞻园高朋满座,前来拜寿的客人络绎不绝,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太夫人跟前磕头祝寿,沈老太太也怕熊孩子闹腾,干脆命她混在一堆孩子中远远的隔着帘子磕了头、领了红包,命丫鬟带着她出去玩耍。

瞻园在东花园圈了块地,请耍百戏的班子在这里表演杂技、幻术,还有猴戏,猫狗钻火圈等十几种游戏,小孩子们不耐烦看戏,都在这里玩耍看百戏。瞻园请的都是顶尖百戏班子的拿手好戏,比集市上的精彩多了,丫鬟自己看迷了,没留神身边座位已空,沈今竹溜去花丛中扑蝶,和一个小姑娘起了争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4页  当前第1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16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今萍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