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寡人无疾_分节阅读_第260节
小说作者:祈祷君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64 MB   上传时间:2016-07-02 13:56:13

  这时候文武百官便开始纷纷接近刘凌,对文武百官好奇的“游客们”也像是发疯的猴子一般在台阶上呼啦啦乱跑。

  “哈哈哈,快看,这个老爷爷胡子好好笑!”

  “我的天,大家快来看啊,这有个大帅哥!”

  “这人是男的还是女的,怎么比女人还好看?”

  “姚霁姐姐,这宦官是不是真的没有小jj啊?有什么办法能看见吗?”

  刘凌被左右拱卫,正要跨过含元殿的门槛,闻言差点一脚踩空,全靠王宁眼疾手快扶了一把才没有出丑。

  这时候离得近,已经有很多官员眼尖看到皇帝脚步不稳,即使大典庄严肃穆不能交头接耳,可眼神接触却是可以的,此时眼睛里全是疑惑和莫名其妙的神色。

  姚霁也快被这一群投资者给弄晕了,有些胆子大的还真去未来的代国大内总管王宁的身前不停伸手,似乎这样做就真能摸到什么似的。

  然而她带团这么长时间,早已经练得处变不惊,甚至还能苦中作乐,对着刚刚跨进含元殿的刘凌耸了耸肩。

  “虽然知道你看不到,不过还是很抱歉,带了一群小屁孩给你添麻烦……”

  她站在刘凌的身侧,微微地笑了笑。

  “今日是你的登基大典,我好歹看着你长大,这样的盛事总是要凑凑热闹的。结果知道的人多了,消息传了出去,都想来看。”

  “折腾了一早上,大多数时间是在磕头,这刘凌站了一个早晨,腿脚不稳也是正常,又没有真摔倒,为什么都是这幅表情……”

  她喃喃自语。

  “不过这群老头老太太身体真好,这么磕一早上还有力气走路。”

  一旁搀扶着皇帝的王宁突然听到刘凌发出轻笑声,忍不住背后一寒,环顾四周,除了空旷的大殿和殿中的金椅,再无旁人。

  宫人都眼观鼻鼻观心,大臣们都在殿外,皇帝好生生自己笑什么?

  没一会儿,姚霁似乎是对那把金椅产生了兴趣,领着不少人去参观去了,刘凌站在原地,看着门下侍郎庄骏领着诸大臣入殿,一步一步,稳稳地向着金椅的方向走去。

  “你们说,这椅子真是金子做的吗?”

  一个少女跪在巨大的龙椅旁,不停打量。

  “这要多少金子啊?”

  “金和铜有时候不分,都称‘金’,这椅子应当是黄铜铸就,鎏金其上。”姚霁虚虚摸了摸椅子上的龙头。

  “这么宽大……”

  “这么宽大,坐起来应该很舒服!”

  刚刚滚下台阶的青年大笑着上前,一屁股坐在龙椅上。

  “告祭礼成,请即皇帝位。”

  赞者站在东面,大声传赞。

  刘凌此时已经到了龙椅之前,知道按照接下来的程序,他应当坐上金椅,接受百官的朝拜和恭贺,可如今应当他该做的位置上,却大喇喇地坐着一个大马金刀张/开/着/腿坐着的青年。

  “陛下,坐。”

  王宁小声提醒。

  “唔。”

  刘凌心中叹了口气,硬着头皮转过身子,稳稳当当地……

  往青年身上坐了下去。

  那年轻人也是胆大,见少年皇帝坐了下来,居然也不让位,就这么和刘凌叠在了一起,刘凌只觉得心理上有些不适,可身体并无什么不同之处,加之刚刚已经差点出丑,再不能出差错了,只能不停提醒自己集中注意力在朝臣身上,再不可东张西望、动作迟疑。

  只是在姚霁等人看来,此时的刘凌如同三头六臂,偏偏那年轻人身材高大,刘凌并没有他魁梧,乍一看来,就像是年轻人抱着刘凌坐在御座上一般,越发显得怪异。

  赞者却是什么都看不见的,依旧按部就班地唱到:“排班!唱和!”

  唰唰唰,所有已经入了殿的文武百官立刻如同上朝般排定站次,宰相庄骏入班站在最前方,率领大臣们鞠躬,开始奏礼乐。

  礼乐一响,大殿中的气氛立刻变得欢快起来,大臣们的表情开始也变得轻松,唯有皇帝还是一副拘谨的样子,坐在原地连动弹一下都没有。

  乐声响起之后,执事官们捧出一个小案,上面放着一方宝盒,恭恭敬敬地送到刘凌的身前。

  见到有人捧出个盒子,围绕着御座指指点点的“游客们”纷纷议论,猜测里面是什么,有人说是御印,有人说是宝珠,还有人说是神像,吵得刘凌头晕脑胀,几乎是急不可耐的打开宝盒,取出玉玺来。

  他将玉玺刻字那一面亮给百官过目,而后授予身前左侧已经等候多时的庄骏,庄骏捧宝转身,言道:

  “皇帝登大位,臣等谨上御宝。”

  太常寺卿立刻上前接过玉玺,收入盒内,站在皇帝的右侧。

  赞者又开始指引百官们参拜,这一次更加缓慢,是一个个大臣轮流上拜,出笏报出自己的姓名、年资、官职,恭贺新君登基,鞠躬之后,还要配合礼乐在御座前跳上一番古怪的舞蹈,引得游客们哈哈大笑。

  “这,这人怎么还跳舞!”

  一个老夫人笑的倚在丈夫身上。

  “跳的怎么这么古怪!”

  “这是代国的礼仪承袭先楚文化,以前楚人遇到喜事要载歌载舞,所以历代以来,大臣们为了表示自己心中的喜悦,顺便取悦自己的君王,每逢喜事、大事,也会在帝王面前跳舞。”

  姚霁眼睛的余光从还倔强着不愿意从龙椅上离开的年轻人身上移开,心中叹了口气,继续说道:

  “这一轮礼仪时间最长,恐怕要持续数个时辰,有可能中午都不会停歇,你们还要这么看下去吗?”

  为了让新君能够快速熟悉所有的大臣,御前听贺是最长的流程,每位朝臣要鞠躬、拜兴、通报、平身、出笏、三舞蹈、三叩头等等,每个人至少五分钟。

  刘凌登基时正好遇见“方公案”发,即便如此,这么多大臣一个个通报姓名、出身、来历,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完毕的事情,并不如之前去延英殿祭祀先祖、或在开阔的广场中颁诏来的有观赏性。

  果不其然,一听说这些大臣们要在这里一直絮絮叨叨到下午,而且都是些游客们都不知道的人,许多人立刻兴味索然,纷纷要去出去到处逛逛。

  之前姚霁早已经料到会是这样,给他们划定在含元殿周边范围内游玩,到登基大典礼毕的钟声响起再回,瞬间就跑了一大半人。

  留在含元殿里的,大多是对刘凌确实感兴趣的,已经那个倔强到依然坐在刘凌身上的大个子少年。

  “你不无聊吗?”

  姚霁无奈地叹气。

  “我看着都要睡着了。”

  “无聊?为什么无聊?我看着他们一个个对我叩拜跳舞,恍如拜的是我一般。我就当自己在玩个扮演游戏正在过剧情了,有什么无聊的?”

  年轻人眼神熠熠生辉。

  “我要是穿着他这一身坐在这里,绝对比他还要威严!”

  “哼!”

  刘凌眼神一冷,冷笑出声。

  可怜那正贴着刘凌面前手舞足蹈的刑部左侍郎,还以为自己以前曾攀附过方孝庭的事情被刘凌知道了,所以其他人拜贺都好好的,到了他跳舞时突然就发作了起来,好生生的舞蹈顿时同手同脚,扭的不堪入目,料想到了明日,恐怕也是要被御史弹劾“御前失仪”的主儿。

  这可怜蛋出了丑,倒引起一片哄笑,刘凌没想到是自己那声冷笑的错,心中还有些同情这个紧张过度的朝官。

  正如姚霁所说,这种冗长的礼仪最是浪费时间,也最是枯燥无趣,除了记忆惊人可怕的刘凌正在拼命记住这些人的脸和名字为日后临朝做准备意外,其余所有游客听着礼乐,都有些昏昏欲睡。

  和刘凌叠坐在一起的青年一开始还兴致盎然,一个时辰之后屁股就开始扭动了,到了一个半时辰的时候,他忍不住一跃而起,气呼呼地道:“这哪是做皇帝,这简直是‘坐皇帝’!我看这昭帝,日后也就是个长痔疮的主儿!”

  “哈?”

  姚霁被突然暴怒的“游客”吓了一跳。

  “我不干了,我出去走走!”

  他烦躁地抓了抓头发,大步大步离开这念咒一般的朝堂。

  年轻人走了,没一会儿瞧过热闹也逛完了含元殿的游客们也走了不少,就剩几个好奇昭帝长相的等了这么久也没见那衮冕动上一动,露出他的脸来,也有些失望地不想看了。

  “姚霁博士,你怎么不走?”

  最后一个忍受不了这繁文缛节的游客也要离开了。

  “我再等一会儿,等他这边礼毕。”

  姚霁靠在刘凌身边的龙椅上,大概是觉得有些疲累,索性坐在了宽大的扶手之上,笑着遥遥和她招呼。

  “这有什么好看的?你自己都说看的要睡着了。”

  “你们是第一次来,我对他却已经有了些感情了。”姚霁抚了抚头发。“有始有终,我陪他走过这一程。”

  那游客露出一副“你也太入戏了”的表情,摇了摇头走了。

  坐在御座上的刘凌只觉得右手边的余光中多了一抹白色,知道这位瑶姬神女在陪着他,心中不知为何滚烫一片。

  等他微微偏头侧过去之后,发现瑶姬神女正坐在他的右手臂上,他的胳膊正触碰着她的臀,臀……

  嗬!

  滚烫的已经不是心了,刘凌的脸上、脖子上霎时间都烫的惊人,像是御案的扶手是铁板一样突然缩回了手,装作若无其事的搭在了御案之上。

  感受到身边陪着的神女,回忆着她刚才说的话,刘凌觉得一片安宁,竟然生出几分岁月静好之感。

  是不是所有新君登基,其实都有天人相护,只是凡夫俗子看不见这个场景,所以并不明白?

  难道说“得天所授”、“天子之尊”,竟是这般由来不成?

  刘凌身前恭贺的官员们依旧还在行着礼仪,之前还在努力记着官员们名字的刘凌,渐渐的就走了神,仗着带着衮冕,眼睛不停的往右边斜瞟。

  姚霁只是单纯的陪伴刘凌一会儿,脑子里其实是放空的,只是坐在那里发呆而已,自然注意不到刘凌频频用余光看她。

  可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一直随侍在刘凌身旁的王宁。

  “陛下刚刚是胳膊抽筋,现在轮到眼睛抽筋了吗?”

  王宁心中大叫。

  造孽哟!

  看把他们家陛下累成什么样了!

  ***

  一场朝贺到了下午时分才完全结束,礼乐一结束,所有大臣们都如释重负地向北面的皇帝而立,神情肃穆。

  宗正寺和太常寺的人奉上册、谱、牒、宝,追尊刘凌四代考、妣,定驾崩的先帝刘未谥号为“成”,追封刘凌早亡的母亲为“恭慈太后”,刘凌起身亲自颁布追封的谕旨。

  礼乐明具曰成,安民立政曰成,他父皇矜矜业业一辈子,在位期间,至少没有礼崩乐坏,也没有断过大朝,一个“成”字,足以够了。

  至于追封亲母为“恭慈太后”,只是为了好起出他母后的棺椁与父皇合葬,日后好享受刘凌祭祀的香火罢了。

  这都是之前确定好的程序,只不过走个流程,百官们都没把心思放在上面,执着笏板,低着头,一个个看似神情肃穆,其实已经不太站的住,只想着赶紧弄完,早点下班。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50页  当前第26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0/45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寡人无疾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