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寡人无疾_分节阅读_第445节
小说作者:祈祷君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64 MB   上传时间:2016-07-02 13:56:13

  一时间,吸气声、惊叹声、赞美声此起彼伏,在他们面前身着仙衣、头戴华胜的女子几乎像是汇聚了天地间所有的灵气,其相无双,其美无极,简直是满足了凡世之人对美的所有想象!

  姚霁被人“视若无睹”已经习惯了,饶是知道自己连一根头发丝都是按照这个时代的审美“塑造”出来的,被这么多人齐刷刷盯着,还是有些不太自在,于是眼中闪过一丝困惑,微微挑了挑眉,示意他们有些失礼。

  如果说静立不动的姚霁美的如同一幅画,如今这眸光流转,柳眉飞扬的样子就让这幅不似凡尘的画卷鲜活了起来。

  近处瞧见的人见到姚霁已经是神魂颠倒,远处看的模模糊糊的则更是魂牵梦萦,等姚霁被盯得有些发毛时,刘凌却皱着眉头,堪堪上前一步,挡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这时候,看见姚霁身形样貌的人们才像是突然发现了自己还会呼吸,一个个大口大口喘着粗气,顿时领悟了什么叫做“回肠伤气,颠倒失据”。

  于是乎,原本看起来素淡的女子,此时几乎淡到了没有颜色。

  原本就艳的女子,此时几乎艳到了俗不可耐。

  再多的言语,似乎都难以描画她万分之一。

  她的体态丰满庄重,她的容颜温润如玉。

  她的美眸炯炯放光,她明亮的眼珠流转有神。

  上天是如何憎恶他们,才会让他们见到这样真正的神仙妃子?

  见过了这样的绝色仙人,世间的庸脂俗粉又如何能够入得他们之眼?

  这样的失态莫说是姚霁,就连刘凌都产生了深深的危机感。

  他从小见到姚霁,所以对她的美貌已经有了抵御之力,可这些大臣们哪里见过这样几乎无暇的天人?

  就在刘凌几乎想牵着瑶姬调头离开,心中甚至生出几分暴虐之意时,一声尖利的声音打破了失魂般的诡异气氛。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瑶姬娘娘万岁万岁万岁!”

  高声吼叫的,是此时老泪纵横的王宁。

  这一声高吼,让无数人顿时回神,眼睛虽然恋恋不舍地望着姚霁,但毕竟还牢记自己的臣子身份,也随之跟着高声山呼起来。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瑶姬娘娘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刘凌紧紧抓住姚霁的手,绝不肯让她退缩半步,对着面前让他刚刚生出不爽的人群,他粲然一笑。

  “朕将立瑶姬仙子为后,从此不分彼此,犹如一人。朕此生此世,生生世世,再无二心。”

  扩音功能下,刘凌高喊的声音足以被传遍整座宫廷。

  “天地为证,人神共鉴!”

☆、第290章 天女?剑客?

  一眨眼间,刘凌立后已经两年,除了一些从地方上升上来的地方官员开始时有些不习惯,朝中大臣们已经习惯了刘凌上朝的时候龙椅后面有人的事实。

  刘凌确实做到了“不分彼此,犹如一人”,在绝大部分时候,只要刘凌在的场合,姚霁必定在场,哪怕是上朝。

  今日又是上朝之时,刘凌和大臣们就新政实施之事又起了纠纷,双方互相都无法说服彼此,无奈之下,只得又去找姚霁调停。

  说实话,找姚霁调停是对的,因为姚霁来自于未来,代昭帝时期的“元平改革”是她能够倒背如流的部分,后来带队降临的是代成帝时期,也就将成、昭二帝时期的相关资料看了又看,而其中“元平改革”的部分,恐怕比在场所有的大臣知道的都细。

  她不但知道改革从哪里入手过、曾经在哪些步骤上是失败的,改革中用了哪些不对的人导致出现过什么样的问题,也知道哪些著名的改革派大臣给刘凌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场维持十年的改革,从水利、军事、农业、商业、税收好几个方面提升了国家的国力,但刘凌却在改革刚刚开始使得国力上扬时驾崩,以至于留下个“昭”的谥号,后世说起元平中兴,平添了无数遗憾。

  如果他一直活着,恐怕这段历史就要改成“元平之治”了。

  自从知道了这里只是个平行世界,跟她的世界根本无关之后,姚霁心中的小心翼翼也减少了不少,有时候刘凌询问她的意见,她也能够按照历史的评价和他讨论大臣们的功过问题。

  这“护国天女”的称谓,绝不是她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起的。

  今日也是如此,由于青、冀、庆等好几州先遇旱灾,又遇战乱,好不容易平定战争却出现蝗灾,导致百姓纷纷逃离,人口锐减,土地荒芜,即便经过这么多年的恢复,也依然不见什么起色。

  吓破了胆子的百姓情愿做流民,也不愿再回到家乡去了。

  刘凌在农业改革中最重要的就是“招抚流民、垦种荒田、推广农具”,只要是愿意去荒芜之地垦荒的流民和百姓,两年内免税,三年后只要有能交税的丁户,该丁户开垦的农田便归流民所有,到了地方上,地方官府还要发放种子和农具,由多少户共借一头牛给开垦的农户使用。

  现在的问题就是,根本没那么多耕牛,耕牛是官府出钱加担保向有多余牛的人家“借”的,在农忙时借给这些开垦荒田的农户耕地,种子也是如此,由官府出面向出售种子的粮商(大多是皇商)“租借”种子,等这些田地有了收成后以粮食抵钱归还“种子”,由官府作保。

  这方法一开始在庆州小范围试验时很是成功,可到了受灾最重的青、冀两州,即便是官府出面也有很大的阻力,很多人情愿受“杖刑”也不愿意将耕牛租借给朝廷分配,哪怕比民间拆解更高的借钱也不行。

  刘凌立后之后初次开始改革,一上来便动的是最不容易触动各方利益的水利和农事,田也大多是荒田,原想着应该马到成功。

  谁料“试验”成功没多久,刚刚开始推行就遇见了阻力。再加上之前他信心满满,在姚霁面前意气风发,此时却被官员们齐声反对要求另想他发,无论是自尊还是信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挫败,又是气又是失望之下,竟生出退却之心了。

  当然,这“老子不相干”了的态度只是一种傲娇的表现,大臣们也大多知道皇帝只是需要他们的安抚好借个台阶下台,但刚刚争执的太过激烈,很多大臣根本没想给皇帝台阶,一部分老臣则是出于对刘凌的担忧,并没有贸然妥协。

  这两年来,因皇帝的声望实在骇人,有时候明明做的有些瑕疵的地方,已经无人敢提,远不如刚刚登基时乐于听谏。

  尤其是《起居录》,按照高祖的规矩,帝后皆应有随身舍人和女官记录《起居录》,但因为瑶姬的身份太过特殊,刘凌甚至不愿意她住在后宫里,帝后二人自封后大典起就一直同住在紫宸殿的寝殿,同起同卧,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朝夕与共,根本没办法时时刻刻记录《起居录》。

  据说曾经有女官想要记下皇后的起居,结果曾看到起晚了上朝要迟到的帝后直接穿墙而出,活生生吓晕了的事情。

  自那以后,所有人都心照不宣,《起居录》这种东西再也没有人提。

  可因为没有了《起居录》,皇帝缺少了不停自省的途径,耳边又尽是歌功颂德之言,这让以陆凡和薛棣这一派“士族”出身的大臣们很是揪心。

  刘凌年轻气盛,之前有“升天”的经历,无论在民间、军中还是朝廷里都已经有了无上的威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已经有了说一不二的气势,这种气势并不是因为刘凌的“治国之道”已经趋于完美,而是因为他身为皇帝、天人,以及天帝半子的身份,让人们从内心里生出的敬畏。

  但这位陛下毕竟是凡人,这种“敬畏”时间久了,就会酝酿出刚愎和自满,哪怕这天下因为有上天庇护风调雨顺,人君若是无德,造成的灾祸就会比天灾更为可怕。

  好在皇后瑶姬因为“仙人”的出身一直超然于众人之外,不时提醒皇帝谨记自己的职责和身份,这才没有出现什么可怕的变化,可皇帝在所有人都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突然开始实施新政,也是和他这种“自满”分不开的。

  天下的百姓和代国的官员们都还没有做好准备,精力旺盛的皇帝已经开始野心勃勃的准备改变整个世界,如果一开始就太过顺利,日后的改革跟头只会载的更重。

  而且如果皇帝一开始激烈反对所有人就屈服、畏惧与天威就此妥协,以后改革中要是出现了重大失误,更不会有人敢开口直言皇帝不对。

  现在一开端就出了问题,对代国、对皇帝、对大臣,甚至对天下人来说,反倒是好事。

  姚霁在代国并不只是个“吉祥物”,相反,因为她对于古代的历史了如指掌,又能具体分析大部分的政事,大臣和刘凌都很尊重她、给予了她超过所有人的尊重。

  然而姚霁毕竟只是个历史学家不是个政治家,所以她很少真正参与“政事”,只是根据后世的经验提出几种建议让他们自己斟酌,在“不干政”这一点上,她做到了让所有人都无法挑剔。

  于是姚霁在宫中内外行走时,经常能“偶遇”担忧刘凌的老臣,时时向她“谏言”,提出自己的意见。

  他们对于刘凌“骄傲自满”、“急功近利”的担心,姚霁早就明白,所以这两年来她不停的提醒刘凌保持平常心,也愿意作为桥梁,替官员们传达他们不太好向皇帝说出的建议。

  此时两边局面僵硬,姚霁心里了然究竟是怎么回事,也就从善如流的挑起了“警醒”皇帝的责任。

  “陛下……”

  帘后的姚霁突然开了口。

  突然听见皇后的声音,朝堂上陡然静了下来,刚刚还态度激烈的官员们立刻持笏正色,恭敬地按朝班位置洗耳恭听。

  “陛下,您的想法是好的,如今处处都需要用钱,我们都知道您也是想希望以民助民,以商养农,尽量减少国库和百姓的负担,达到招抚流民、增加耕田的目的……”

  她不动声色的先肯定了刘凌的想法,将他高高抬起。

  果不其然,刘凌刚刚还满怀委屈的眉眼顿时舒展了开来,一副“我娘子承认我了就行你们说的我都不放在心里”的满足表情。

  姚霁见他这样,心中也叹了口气。当人家妻子和当人家恋人果然不同,这两年下来,她已经变得像是鹅暖石般的圆润了。

  刘凌确实也有困难,国库紧张、这时候的人口增长也不快,他想做点事必须要先满足经济条件,但条件也不能完全允许。有时候都想告诉刘凌哪里有金矿,让他去挖算了,免得实行新政都要向各方借钱、借物,还弄出这个摊子。

  定了定神,姚霁将纷杂的思绪抛之脑后,仔细回想历史上对这次“失败尝试

  ”的评论,继续说道。

  “但那些人不愿意借牛、借种,并非他们性格恶劣或没有仁慈之心,陛下如此生气,却是委屈了您的百姓。”

  “朕哪里辜负了他们!朕又不是让他们白借!”

  刘凌声音有些急迫,但情绪却没有刚才那么激烈了。

  “陛下有没有想过,耕牛开垦荒芜之地,和帮助农户开垦肥沃之地,所需的力气是完全不同的。荒田多杂草硬石、土质又硬,这些农户家中的耕牛早已经习惯了开垦沃土,如今被借去开垦荒地,便辛苦至极,更容易受伤。”

  姚霁知道刘凌对于“种地”的概念只来自于冷宫里种点蔬菜,只能说的更加明白:“加之是借来的牛,是要还回去的,多用一时便是占得一时便宜,不是自己的耕牛也不见得爱惜,这些被租借出去的牛便会劳役过度,牛得不到休息,借出去时身强体壮,换回来时瘦骨嶙峋,谁人肯愿?”

  “按户部的探访,青州的耕牛比别处更贵,一头耕牛在他州不过三四贯,在青州能售至六贯,寻常人家得一耕牛视若珍宝,即便是苦了自己或苦了自家孩子也不会苛待耕牛,这感情上的付出,有时候更大于财帛上的意义。”

  姚霁尽量以情动人:“如今见到自己的珍宝被人随意奴役,还回来时更是奄奄一息,便是官府补贴的租金也不足以平息他们的愤怒。很多人家自己也要春耕,为了让这些劳役过度的牛恢复到往日的力气,不得不悉心照顾,甚至求医问药,有些因此累死病死的耕牛不提,就算好生生恢复了,也耽误了自家的春耕,时日久了,谁也不愿做这等‘善事’了。”

  姚霁这一番话,不但说的刘凌恍然大悟,就连殿上一些年轻的大臣也是茅塞顿开。

  有些大臣知道青州的耕牛比别处更贵,而且现在都是春耕,官府租借耕牛的价格比民间互相租借耕牛的价格要贱一些,很多人以为这些百姓是借此想要抬价,也有些人想过是不是租借耕牛过程中有不少不愉快,却没能像分析的这样清楚。

  很多大臣知道其中的原委,但为了给皇帝留点面子,不敢打脸打的太过,这番话便不好当面直接顶撞,换成瑶姬皇后来说,便真正合适。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皇后并非凡人,连皇帝都不知道的“耕种”之事,她却能说的头头是道,连耕荒地的牛开垦荒地经常受伤,而人性趋利总将最后一分价值榨取干净都能明了。

  一时间,不少大臣突然想到去年春天商讨兴修某处河工时她突然出声否决,那上游蓄水的堤坝便没有建起。

  结果去年雨水过少,原本应该蓄水的大坝没有建起,下游河道才没有干涸,使得航运畅通,来自南方的粮食能够源源不断的北运,是以去年北方因雨水少收成并不够用,可却没引起什么大的麻烦,概因商道航道通畅,互通有无之顾。

  难道说仙人毕竟是仙人,即便变成了凡人,依旧有未卜先知之能?

  而在天上眺望人间,是不是见的太多太多,所以才有了这么多的见识?

  正如老臣们所想,如果他们直言皇帝思虑不周强硬推行的不妥之处,恐怕局面会更加僵硬,皇帝一腔为国为民之心也会被泼盆冷水,但这事由皇后来提,皇帝便开始静心沉思,反省自己的错误。

  见到皇帝表情慎重地思考了起来,许多臣子互视一眼欣然而笑,更有些遥遥对着珠帘后面的姚霁拱了拱手,示意感谢。

  珠帘微微摇了摇,似乎是在向大臣们坐着回应。

  皇帝和大臣们都平静下来,朝政便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发现问题后就要解决问题,既然知道问题出现在了何处,官员们便针对问题各抒己见,刘凌也是治国多年的帝王,集思广益之下,便确定了解决方法。

  无非就是从向百姓租牛,变成朝廷先买后赎,再向垦荒之户定下每日用牛的时间、归还时的状态等规矩,奴役过度或病死的要罚钱、罚徭役甚至收回分配的田地。

  春耕过后,朝廷将这些从百姓家中买来的耕牛好生休养,待到恢复如初时再以比购买之时便宜的价格“卖”回给购买之户,这样一来,百姓愿意“当牛”给朝廷,租借之户不必买牛也能耕种,朝廷靠租金收入一买一卖之间没有太大损失也不必养着空闲的耕牛,靠地方官员的监管,三方也都能打消各自的顾虑。

  因为政事顺畅,时间也过的飞快,很快就气氛愉快的到了中午,眼见着要散朝用膳稍事休息了,突然有一青年官员上前几步,启奏道:“陛下,臣御史台御史胡儒初有本启奏。”

  御史奏言,大部分人都以为是哪里又有了不法之事要被弹劾,加上御史台是代国重要的监察机构,三四十岁之前能进御史台到能够上朝的位置绝对都是有才干的人,所以也没有人因为他年轻又站在末位就小瞧了他。

  御史台,原本就是可以因职越级直言的地方。

  然而这御史台的官员一张嘴,就叫庄敬变了脸色。

  “陛下,臣以为皇后娘娘意态高远,以礼自持,既具有非凡的气度,又会用善解人意的语言调节朝廷的气氛,不愧是九天之上的护国神女。以娘娘这样的才能和气度,不该隐在陛下背后的珠帘里,而应该与陛下共同理政……唔,唔唔唔……”

  这胡御史正慷慨激昂地陈词之时,背后突然冒出来一只大掌,直接捂住了他的嘴巴,使劲往后拖去。

  “陛下,胡御史刚刚从地方上升任御史台,对朝中情况不熟,所以妄言议政,请陛下宽恕!”

  庄敬一边说,一边使劲拍着胡御史的脑袋,让他安静。但凡当御史的,不是性格刚硬就是天性坦率敢于直言,哪怕被主官按着也要表达想法,饶是庄敬使尽了力气,也有些快要压制不住。

  刘凌坐在御座之上,神色莫测地看了一眼胡御史,就在所有人都在为这位愣头青捏一把冷汗时,刘凌哼了一声,站起了身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50页  当前第44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5/45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寡人无疾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