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顾三娘再嫁_分节阅读_第24节
小说作者:小春贤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397 KB   上传时间:2016-08-18 16:52:54

  “顾婶娘,我错了。”御哥儿轻声说道。

  顾三娘看到御哥儿可怜巴巴的样子,心肠顿时软了几分,她蹲下来看着御哥儿,说道:“婶娘不怪你,只不过大人们的想法,就连婶娘有时也弄不明白,等你长大了,就能知道婶娘的难处了。”

  御哥儿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沈拙望着顾三娘,他说:“孩子不懂事,还望你不要见怪。”

  顾三娘默默的摇头,沈拙也没有开口,他在原地怔了半晌,最后招手喊着御哥儿,带着他回了东厢。

  那日孙姨婆来到秦家大院,巷子里有不少人看在眼里,不到半日,就听说这回是给沈拙做媒,后来孙姨婆气呼呼的离开秦家大院,巷子里那些爱管闲事的妇人纷纷猜测,有说这亲事没有说成,也有说亲事谈得差不多,就剩彩礼的事还没有说拢,那亲事究竟有没有说成,到底也没个确切的结果。

  一时,这事成了大家伙儿茶余饭后的谈资,就是有一头,谈论了好几日,谁也不知女方是哪家的,这沈拙口风很紧,孙姨婆来说亲的事,他一个字也不曾向外头提起过。

  这日,顾三娘正要往铺子里去,她经过巷口时,就见三四个妇人聚在一起说三道四,众人看到她来了,挤眉弄眼的笑着,顾三娘懒得跟她们扯淡,她打了一声招呼,刚刚要离开时,就见有个婶子喊住她:“三娘,你跟沈举人住在同一个院子里,女方是谁家的,你不会真的不知情罢?”

  顾三娘虽说知道女方是城东吴家的,但是她本就不爱和这些妇人们一道说闲话,再者那又事关沈拙,他既然不愿说,自有他的道理,是以顾三娘也权当不知。

  “沈举人没跟我说,我从哪里得知呢。”顾三娘面不红心不慌的扯了一个谎。

  有个小媳妇不相信,她看着顾三娘,似笑非笑的说道:“你一向和沈举人走得近,他难不成连你也瞒着?”

  顾三娘脸带怒色,要说这些妇人,平日也没甚么大错,顶多就是爱占些便宜,说些家长里短的闲话,要是认真跟她们生气,怕是有生不完的闲气,但是一味的退让,这些人只会当你好性儿,越发的得寸进尺。

  顾三娘沉着脸,她倒竖着一双柳眉,朝着那些妇人说道:“我和秦沈两家走得都近,可有谁规定关系好,就一定得知道人家的私密事?每日就会东家长西家短,有那些闲功夫,干些甚么正经事不好?”

  有人见她发恼了,赔着笑脸说道:“大家伙儿也就是问问罢了,你不知道就算了,哪里就值得你动气。”

  顾三娘和这些妇人们每日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关系要闹僵了也尴尬,故此她又放软口气,说道:“不是我要气,你们想问甚么,直接找沈举人问就是了。”

  众人暗中腹诽,他要是肯说,谁还来问你?

  眼见时日不早,顾三娘无心再跟她们扯下去,她借口铺子要开门,转身出了巷子。

  这一整日,铺子里没甚么生意,空闲下来的顾三娘心里乱糟糟的,她想到这些时日周围的传言,也不知道沈拙到底是个甚么意思,那吴家的闺女自是难得的好人才,可他这么不声不响的,是看中了还是没有看中呢?

  顾三娘烦恼了半日,也没有理出个头绪,恰巧朱小月来送刺绣活计,她把铺子托给朱小月照看,自己往外去散散心。

  话说顾三娘出了自家店铺,漫无目的的走在集市上,不知不觉,她竟来到城东,这个时候街上没甚么人,不远处就是吴家豆腐店,他家铺子门口放着一张大条案,上头放着半板豆腐和一些豆干,有个四十来岁的妇人靠在门边打盹,正是这家的女主人,至于吴家的闺女,并不曾看到她的人影,顾三娘回想了一下,那姑娘她见的次数不多,隐约记得是个小家碧玉的姑娘,若是拿来配沈拙,也还算般配。

  顾三娘发了半日呆,想着自己竟跑到这里来看吴家姑娘,不免暗笑自己发傻,她轻轻叹了一口气,转身就要回去,谁知刚走了两步,就看到前面站一个人,不必说,碰巧遇到的人就是沈拙,他手里提着篮子,里头装着几样儿蔬果,还有一个海碗,碗里盛着一块水嫩嫩的白豆腐。

  ☆、第51章

  顾三娘的双目紧紧盯着那碗热腾腾的豆腐,也不知道为甚么,她的心头忽然就酸涩了一下,只是要说缘由,就连她自己都有些说不明白。

  两个人相对而立,谁也没有说话,沈拙看着一言不发的顾三娘,而后又低头望着篮子里的豆腐,过了半晌,他开口说道:“有个学生家里要办喜事,在东街的豆腐坊磨了两板豆腐,他老子娘刚刚看到我,便送了我一块。”

  顾三娘耳根一红,她嘴里嗫嚅着说道:“真是好笑的很,你无缘无故跟我说这些做甚么?”

  沈拙满脸无辜,他说:“我看你一直望着这碗豆腐,只当你也想吃呢。”

  “哪个想吃豆腐了?”顾三娘更是面红耳热,她扭头就走,不想再搭理沈拙。沈拙看着她娇小的背影,想也不想就追了上去。

  两人一前一后的走了半条街,沈拙冷不丁的开口了,他说:“吴家的亲事我给拒了。”

  顾三娘脚步停顿了下来,她转身直视着沈拙,口不由心的笑道:“可见是糊涂了,吴家的姑娘配你哪里差了,竟要这样落别人的脸面?”

  沈拙抬着下巴,他微微想了一下,说道:“终身大事非同儿戏,若是找了个不合心的人,岂不是下半辈子就像是守着一个泥塑人过日子?吴家若是要记恨我只管由他们去,舍己为人的事可不是用在这上面的。”

  他说的理直气壮,浑然没有丝毫的自责内疚,顾三娘呆了一下,又静默下来。

  沈拙抬头看了一眼远处的天边,他说:“天色不早了,回罢。”

  顾三娘楞楞的点了两下头,这次换成她跟在沈拙的身后了。

  关于孙姨婆给沈拙说亲的事情,巷子里闲聊了一段日子后,也就慢慢淡了下来,,这期间也有传闻说那登门求亲的女方就是城东卖豆腐的吴家,不过很快又有人说是住在城西邵捕头的内侄女,总之真真假假,沈拙本人却是从来没有回应过的。

  转眼间便到了端午节,郦县靠着一条大河,每年到了端午节,县上的富户们都会出银子举办赛龙舟,到时附近四里八乡的百姓都会赶过来凑热闹。

  端午节前两日,顾三娘铺子里的生意十分红火,遇着过节,但凡是过得去的人家,除了吃喝,少不了要添置几样新东西,尤其像她店里的香包和胭脂,比平日卖得好多了,她做的香包精致好看,花样儿也多,妇人孩子没有不爱的,还有那胭脂水粉,有几样儿甚至是卖断了货。

  早几日,顾三娘托人给戴春林的掌柜带信,她又进了不少货,这回她没有去桐城,而是请戴春林的掌柜直接把她的货送到客船上,她再往柳林镇去取,一来一回也就一日的工夫,只需付给客船上的伙计一些跑路银子,这着实省了她不少的事。

  端午节正日,铺子里的生意淡了下来,只因大家伙都要去围观赛龙舟,前两日小叶子和御哥儿就闹着也要去看热闹,是以顾三娘到了这日,铺子里便决定歇一日。

  端午的规矩多,除了挂菖蒲喝雄黄酒,最叫人期待的便是包粽子了,每到这个时候,孩子们聚在一起,总要比一比谁家的粽子更好吃,昨日,顾三娘和秦大娘两家一起合伙包粽子,住在她们这院子里的三户人家,都是人口简单的,故此粽子就包了两样儿常见的,一样儿是枣仁馅儿的,另一样儿是腊肉馅儿的,妇人和孩子都爱吃甜口的,沈拙和秦林两个大男人,倒更愿意吃咸口的。

  今日一大早,顾三娘梳洗一番,因着她寡妇的身份,她从头到脚仍是一片素净,只有发髻上多戴了一串月娘豆儿,不一会子,小叶子也从屋里出来,顾三娘在她颈子上挂了一个长命缕,又叮嘱道:“这是护身的东西,别取下来了。”

  端午节给孩子佩戴长命缕也不知是从哪朝哪代兴起的规矩,说是专门庇佑孩子平安的,除非自己脱落,否则不能随意取下来,总归是个好寓意,顾三娘自然也就随大流,给小叶子备了长命缕。

  除了长命缕,顾三娘还给小叶子绣了香包,香包是鱼戏莲花的花样儿,还有一个‘叶’字,这是小叶子特意要求绣上去的。

  母女二人说话之时,御哥儿来了,他的颈子上也挂着长命缕,当看到小叶子跟他一样,乐得拍着巴掌说道:“姐姐有,我也有。”

  小叶子指着自己的香包,故意逗着御哥儿说道:“我还有娘做的香包。”

  御哥儿凑过来看了一眼香包,随后轻轻张着嘴巴,脸上带着失望的神色,他也好想有个香包呢。

  顾三娘瞪了小叶子一眼,又对御哥儿说道:“别听你姐姐的话,婶娘也给御哥儿备了香包。”

  “真的?”御哥儿脸上一喜,顾三娘从针线筐里拿了一个香包,上面绣着狮子滚绣球,御哥儿嗅了一下,朝着顾三娘甜甜的笑着:“真香。”

  “御哥儿喜欢吗?”顾三娘问道。

  御哥儿点着头:“喜欢。”

  这时,只见沈拙也从对面走来了,他站在门口,对着屋里的顾三娘和两个孩子说道:“划龙舟等会子就要开场了,若是去晚了,只怕占不着好位置呢。”

  顾三娘看他来了,在针线筐里找了找,翻出一个喜鹊登梅的香包,她递给沈拙,说道:“过节,带着顽儿罢。”

  沈拙接过来,他直直的看着顾三娘,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顾三娘被他这么看着,心里一慌,她连忙低下头再多拿出了几个香包,像是对自己说,又像是对沈拙说:“秦大家她们一家也有,虽说小月会做,多少算是我的一片心意。”

  沈拙笑意加深,他望着顾三娘,仍是没有说话。

  顾三娘被他看得不好意思,于是将香包丢到筐里,扭身进了厨房。

  却说顾三娘烧好早饭,等到出来时,沈拙和御哥儿父子已回了东厢,她向对面看了一眼,招呼着小叶子吃饭。

  这次看龙舟,除了秦林要当差以外,秦家院子里的人都要一同前去,只待三家人收拾妥当,朱小月锁上院门,他们这一群人就朝着赛龙舟的地方去了。

  这个时节不冷不热,大人和孩子们都穿着薄衫,路上还能看到三三两两的行人,都是和他们一样去看赛龙舟的,有些熟人见了面,还会闲聊几句。

  走了小半日,他们一行人到了赛龙舟的河边,只见河面并排泊着五六条色彩斑斓的龙舟,那些赛手们摩拳擦掌,只等着一声号令就要开始比赛,再看沿河两岸,到处都是人来人往,集市上卖吃食的卖日常零用的摊主正在卖力吆喝着,这会子赛龙舟还未曾开始,许多妇人们都乐意四处逛一逛。

  顾三娘四处看了看,有些惊讶的说道:“今年好像比往年更热闹呢。”

  秦大娘说道:“可不是嘛,听说米商杨家花了大钱,说是一定要拿到这回龙舟的魁首旗。”

  每年赛龙舟的都是县里的这几家富户,这一年难得一次的盛事,为了讨个好彩头,各家都是卯足了劲头,想夺个第一回来,此时对岸搭着一处高台,上面安放着凉棚,这凉棚是留着给县太爷和那些富户们观看的地方,只等他们到来,比赛便可以开始了。

  没过多久,秦大娘和朱小月在集市上看到秦林舅舅一家,她婆媳二人自带着小哥儿跟亲戚们说话去了,只剩下顾三娘和沈拙带着两个孩子,为免挤着御哥儿,沈拙将他扛在肩头,御哥儿站得远看得高,乐得哈哈大笑。

  上回在桐城就是因为看热闹惹出事端,这回顾三娘和沈拙只管带着孩子们找了一块人少的空地,谁知等到日头渐渐升到头顶时,就连他们站的这块空地也挤了不少人,观看眼见人群越来越多,顾三娘紧紧拉着小叶子的手,叮嘱道:“千万别松手,要不然一不小心就该挤丢了。”

  小叶子说道:“娘,你放心罢,我认得回家的路。”

  到了正午,不知是谁喊了一句‘赛龙舟开始了’,众人听到这句话,纷纷朝着河边涌去,顾三娘和小叶子本来不想往前面去,也迫不得已的被人群卷着走,沈拙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和她隔着几个人,既要照看御哥儿,又要看着顾三娘,生怕她们母女被踩到。

  就在一片熙熙攘攘之中,赛龙舟开始了,只听得一声锣响,河面上的龙舟犹如离弦的箭一般,鼓点又急又促,两岸的人群跟着一起呐喊,打头的果然就是杨家的龙舟,紧跟在后面的龙舟只隔了半个舟身,几条龙舟你追我赶,谁也不让谁,到最后仍是杨家最先敲响锣鼓,一时两岸的人群呼声震天,仿佛自己就是拨得魁首的人。

  赛龙舟结束后,众人还聚在原地没走,原来是县太爷要给魁首的龙舟送赏银,这也是每年的惯例,顾三娘见差不多完了,她正要带着小叶子回去,顿时感到不对劲,本来拉着她的小叶子竟然不见了。

  ☆、第52章

  惊觉小叶子不见了人影,顾三娘唬出一身冷汗,她连忙四处张望,嘴里还大声喊道:“小叶子,小叶子……”

  只是这会子到处都是人声,顾三娘纵然喊得再大声,也立即被扑天盖地的声音压了下去,她急了,甚么也不顾不上,在人群里挤来挤找着闺女。

  “叶子,你在哪里?”

  就在顾三娘像只无头苍蝇的时候,她被人一把拉住,顾三娘回头一看,拉住她的人是寻过来的沈拙,他怀里抱着御哥儿,出声问道:“发生甚么事了,小叶子呢?”

  看到他来了,顾三娘似乎觉得镇定了一些,她忍住心里的慌张,说道:“龙舟赛完之后,我刚刚扭头,就没看到小叶子。”

  说话时,顾三娘眼泪都快急得流下来了,沈拙心头一沉,因为来看赛龙舟的人群实在太多,他和顾三娘被人挤开,虽然沈拙屡次想挤回到顾三娘身边照应她母女二人,奈何观看的百姓一个挨着一个,竟是连个缝隙也没有,随后赛完龙舟,等到人潮稍微空散了一些,沈拙立刻寻了过来,不想就看到顾三娘满脸焦急,他顿时生出一股不好的预感。

  “别急,兴许是走丢了。”沈拙看了一眼四周,又对顾三娘说道:“我和你分开找,不管有没有找到,一顿饭的工夫过后,就在先前那棵柿子树下面碰头。”

  顾三娘忙不跌的点着头,有了沈拙帮忙,无论如何也比她一个人强,两人分开后,顾三娘往着人多的地方去找,她一边喊着小叶子的名字,一边跟集市上的摊贩打听,可惜找了大半日,连个人影也没找到。

  过了半晌,顾三娘的嗓子都喊哑了,此时,两岸的人群渐渐散去,眼见还没找到小叶子,顾三娘整个人又慌又乱,前几年元宵节看灯会,县城里一夜之间被拐走五六个孩子,这些孩子至今还没有找回来,小叶子若只是自己走丢了倒还好,这孩子记性不错,不怕她找不到回家的路,怕就怕在……顾三娘不敢再接着往下面想了。

  眼见着和沈拙约好碰面的时候到了,顾三娘心底升起一丝期望,兴许他那边找到了呢,想到这里,顾三娘精神一振,她连忙朝着他们约定的地方去了。

  待她到了地方,远远便看到树底下站着几个人,只是她细细的看了几遍,却没看到她的小叶子,顾三娘像是被人兜头泼了一盆凉水,她脚下一个踉跄,便跌倒坐在地上。

  “三娘。”朱小月见了,她赶紧跑上前去扶住顾三娘,担忧的问道:“你没事罢?”

  顾三娘嘴唇发白,她茫然的摇了摇头,颤声问道:“叶子还没找到?”

  朱小月眼圈一红,她说:“沈举人找来大家伙儿帮着一起找,可是谁都没看到小叶子,我刚才也回去了一趟,小叶子也没到家。”

  这时,那些站在树下的人围了过来,这些人都是住在同一条巷子里的左邻右舍,听到沈拙说小叶子走丢了,众人便自发帮着一起寻找。

  这时,有个妇人也想起几年前县里孩子被拐走的事情,她悄悄瞄了顾三娘一眼,说道:“孩子好端端的凭空不见了,莫不是遇着拐子了罢?”

  听了她的话,顾三娘脸色一白,就连身子也跟着抖了起来,旁边的秦大娘气不过,对着这妇人狠狠的啐了一口,骂道:“你不说话没人拿你当哑巴。”

  虽说这秦大娘骂了她,实则她跟这妇人想得一样,生怕小叶子是被人拐走的,早些年前,时不时就会听到谁家的孩子失了踪迹,却很少听说能再找回来的,这几年日子太平了一些,谁知一个疏忽,就又生出这样的事端来。

  被骂的这个妇人讪讪得闭上嘴,悄悄躲到后面去了,有些跟顾三娘相熟的妇人见她可怜,安慰道:“放心罢,这孩子一准儿是迷了路,等会子大家伙儿再帮着找找,肯定能把孩子找回来的。”

  “就是就是,你家的闺女儿精明着呢,你先别自己吓唬自己。”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顾三娘却是楞楞的,一声也没有言语,沈拙朝着她望了好几眼,猜到她这时必是心乱如麻,于是他站了出来,先冲着众人拱了一供手,嘴里说道:“多谢大家帮忙,孩子还小,想来走不远,我们先在附近再找一找,要是有了消息,还请赶紧带句话,也省得旁人费白工。”

  有了沈拙当这主事的人,大家也能有个章法,沈拙感激的对他们说道:“今日你们多受累,等孩子找回来了,必定登门道谢。”

  “沈举人莫要说这些外道话,都是一起住了多年的邻居,有难处伸手搭一把手,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嘛!”

  “说得很是,再说三娘也是个热心人,上一回我有条裙子划了一道口子,她帮着我缝补好了,分文钱都没收取呢。”

  众人客气了几句,沈拙另外又单请秦大娘等在柿子树底下,到时哪里找过,或是哪里没找过,她也能帮着传一声,大家按照他说的分开去寻,不一时就各自散开了。

  转眼间,树底下就剩下他们几个人,秦大娘抱里自家小孙儿,手里还紧紧牵着御哥儿,御哥儿自从知道小叶子走丢后,哭得两眼红红的,他心知大人们都在忙乱,这会子不能添乱,故此他不声不响的等着,至于另一边的顾三娘,她把亲闺女给弄丢了,整个人都快急疯了,秦大娘看到她可怜的样子,忍不住悄悄擦了一把眼泪,她暗自心想,老天老天,三娘已经够苦了,你开开眼,莫要再搓揉她了。

  因着顾三娘面色惨白,嘴唇几乎没有一丝血色,秦大娘哪里还敢再让她独身去找小叶子,是以她拖着顾三娘,想让她能多歇一歇,可是顾三娘弄丢了自己的命根子,又哪里还能坐得住呢,她说道:“秦大娘,我没有大碍,我得去把小叶子找回来,你别看她平日瞧着胆儿大,其实这孩子就是个纸老虎,要是没个熟人帮着一起仗胆,她连话也不敢多说几句。”

  说着说着,她的声音哽咽了,旁边的沈拙见了,不禁心口一疼,偏偏顾三娘生性倔强,轻易不肯在人前落泪,沈拙十分怜惜她,他直直的注视着顾三娘,柔声喊着她:“三娘,”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1页  当前第2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顾三娘再嫁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