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顾三娘再嫁_分节阅读_第31节
小说作者:小春贤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397 KB   上传时间:2016-08-18 16:52:54

  这些事顾三娘不懂,她只管一个劲儿的点头称是,沈拙交待完这些话,便一语不发的将书信送到火膛里烧掉,火光映照着他的脸,他的神情不起一丝波澜,可是顾三娘知道他不是无情的人,如今东方检落难,还不知他一家老小的前途命运,沈拙肯定比谁都牵挂,可他远离京城,又有甚么办法帮到东方检呢?

  这件事像是在他们平静的日子里投了一颗小石子,涟漪过后,留下的波动犹在,顾三娘不敢有丝毫的大意,尤其是在这非常时期,她等闲不让小叶子和御哥儿外出,就是她自己,先前本来打算往桐城去一趟,也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

  往后几日,陆续又有信送过来,顾三娘牢记沈拙说的话,但凡是京城寄来的信,她统统都不接,如此过了一段日子,忽然就没人再送信过来,顾三娘原本松了一口气,然而沈拙的眉头却仍旧没有舒展开来,他整日脸色阴沉,惹得小叶子和御哥儿都不爱往他跟前凑了。

  这般又过了几日,官府下了一张公文,说是当今皇帝病重,宫里的医官们束手无策,因此要在民间寻一位杏林高手,只要能医治好皇帝的身子,便要封他做大官,一时之间,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这桩新鲜事。

  顾三娘得知朝廷正在遍寻名医后,心里不禁七上八下,她还特意找秦林打听,可惜他虽是官府里的公差,可他们郦县离京城山高路远,他知道的消息并不比顾三娘多多少。

  反倒是沈拙,这几日他越发心事重重,顾三娘心知他肯定在担心东方检的处境,但是她只是一介没有见识的妇人罢了,她就是想要宽慰他,也不知该从何说起。

  这一夜,顾三娘招呼两个孩子歇下,便坐在灯下打着络子,不知不觉,她络子都打了十几根,而沈拙却还坐在书案前写信,这两日,他只要空闲下来,手里的笔墨就没有停过,顾三娘看他片刻不歇的样子,心里叹了几口气,放下手里的络子,到厨房里给他做宵夜去了。

  不一时,顾三娘端着一碗煮好的面条进到书房,她看着他伏案的背影,说道:“夜饭也没好好吃,你吃碗面条歇一歇罢。”

  沈拙回身看着顾三娘,灯影朦胧,顾三娘的眉眼柔和温顺,这让沈拙一直紧绷的心弦微微松弛下来,他放下手里的笔,笑道:“正好饿了,你就煮来吃食,我是走了甚么好运,娶回这般体贴的娘子回来?”

  顾三娘抿嘴一笑,她拧了一块手帕递给沈拙擦手,却是一字也没说。

  屋里静悄悄的,沈拙吃面的时候,顾三娘就静静的坐在一旁看着他,两人谁都没有说话,直到沈拙把一大碗面条连汤带汁的吃完,顾三娘开口询问:“好吃么?”

  “好吃的不得了。”沈拙认真的点着头。

  两人相视一笑,却又一起静了下来,过了片刻,沈拙握着顾三娘的手,他犹豫了一下,说道:“我有一桩事想跟你商量。”

  顾三娘的身子猛然一颤,随后她垂下双眼,说道:“你说,我听着呢。”

  看着眼前的顾三娘,沈拙心口紧紧揪了起来,她是个聪明的小妇人,有许多话他还没说出口,她就已猜到几分了。

  “东方检出事,我不能坐视不理。”沈拙看着顾三娘,一字一顿的说道。

  顾三娘咬了一下嘴唇,从那封信来的时候,她就知道,沈拙不会眼睁睁看着朋友遭难而无动于衷,要是那样的话,他也就不是她认识的那个沈拙了。

  灯影摇曳几下,顾三娘的脸忽明忽暗,她一句话也没说,这让沈拙不自由主的紧握她的双手,他注视着顾三娘,她的眼神里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忧色,沈拙过去从没在她脸上见到过,他生怕她在下一刻,就会落下泪来。

  只不过,顾三娘并没有落泪,她直勾勾的望着沈拙的脸,怔怔的问了一句:“凶险么?”

  沈拙胸口一滞,他想骗她说无碍,可顾三娘不是那些无知的妇人,故此他停顿了一下,方才说道:“我不知道,京里的局势十分复杂,我此行便是去了,可能甚么忙也帮不上。”

  顾三娘摩挲着沈拙的手背,她低声说道:“我做不到主动叫你去以身犯险,你若要上京去搭救东方检,我也绝技不会拦着你。”

  沈拙再也忍不住,他伸手将顾三娘抱住,自责的说道:“三娘,对不住,让你跟着我担惊受怕了。”

  顾三娘靠在他怀里,这是她可以依靠的男人,不管发生甚么事,他总会站在她的前面替她遮风挡雨闭眼。

  “你答应我,一定要平安归来。”顾三娘说道。

  沈拙郑重承诺:“你放心,我会的。”

  ☆、第66章

  没过几日,沈拙关了学馆,这事实在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无书学馆开了三年,他这夫子虽说年纪轻轻,但学问高深,束脩礼收得不多,造福了不少城里贫寒人家的读书子弟,如今说不开就不开,外人问起缘由,沈拙只说要出一趟远门,三五个月内只怕回不来,至于要往哪里去,他却没有细说。

  整件事只有顾三娘知道底细,秦大娘私下还悄悄问她,顾三娘怕无端牵扯到秦家,推说他要去访友,秦大娘嘀咕了几句,说是沈拙外出归外出,不该把差事给丢了,他一年教这十几个学生,总能落些银两,不说别的,多少可以贴补一下家用。

  沈拙闭馆实属无奈之举,这些学生里头,那些没天份的只得作罢,还有些好学又肯上进的,他特意写了荐书,将学生们托付给梨山书院,余下的事情,只看学生们自己的造化。

  一番忙乱过后,往日书声朗朗的秦家大院终于静了下来,顾三娘也没闲着,她连赶几日,缝制了两身厚衣裳给沈拙带上,还有冬日穿的棉鞋袜子,再加上他常用的东西,足足收了两大箱子,沈拙见了她越收越多,赶紧止住了她,他只包了两套棉衣和两双棉鞋,余下的一概不带。

  沈拙此次上京,顾三娘不知他何时才能归家,便说定要将他送到桐城,沈拙担心她返程时,一个妇人孤身不便,顾三娘却是打定主意送他,沈拙见她执意如此,只得点头答应。

  转眼就到了出行的日子,御哥儿牵衣顿足拉着沈拙哭个不休,沈拙看到小儿哭得眼泪汪汪,心中自然不好受,御哥儿从落地的那日,沈拙就一直亲自将他带在身边教养,长到六七岁了,他从来不曾对哥儿说过一句重话,现今京城内暗涛汹涌,杀机四伏,沈拙无论如何也不敢带着家人一同前去。

  眼见御哥儿还在哭闹,沈拙严肃的说道:“御哥儿听话,爹爹走后,你就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汉,要代替爹爹照顾娘和姐姐。”

  御哥儿眼眶含着泪,他懵懂的点了两下头,又问:“爹爹甚么时候家来呢?”

  沈拙回道:“多则三五个月,爹爹答应你,一定会尽快回家。”

  御哥儿撅了一下嘴,他在心里默默算了一番,得等到明年春天才能看到爹爹,不过他心知爹爹离家已成定局,只得不情不愿的点着头。

  和御哥儿说完话,沈拙又对送行的秦大娘说道:“干娘,我这就走了,她们母子三人还请你多照顾一些。”

  秦大娘回道:“不必多说,三娘是我干闺女,我不照顾她,谁照顾她呢?”

  说完之后,秦大娘顿了一顿,又说:“不过你心里也要有数,三娘是个好孩子,你出门在外,要时刻把她记在心上,要是叫我知道你做了对不起她的事,那我可不依你。”

  秦林无奈的看了她娘一眼,身为男人,他又怎会听不明白他娘话里的含义呢,无非就是告诫沈拙不可在外沾花惹草,他说:“娘,姐夫不是那样的人。”

  秦大娘点头说道:“不是就好。”

  顾三娘也对秦大娘说道:“三娘,我信他!”

  身旁的沈拙笑了一下,他看着顾三娘的眼神温润柔和,顾三娘回望了他一眼,随后又转过头去看着别处。

  时辰不早,沈拙和御哥儿还要赶船,秦家的人带着两个孩子将他们夫妻二人送到巷口,直到他俩的身影消失不见,御哥儿终于忍不住,‘哇’的一声就哭了出来,小叶子稍大一些,她抹着眼泪,不停的安慰御哥儿,秦大娘看着两个伤心的孩子,心里止不住的叹气。

  沈拙和顾三娘乘船一路前往桐城,夫妻二人相顾无言,分明有许多话要说,可是看着彼此的时候,却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明日一早,客船就要到桐城了,夜里沈拙和顾三娘用过饭后,一同回到船舱内,外面明月高悬,沈拙望着顾三娘的脸,借着窗外的微光,他看到她的眉眼带着一丝忧愁,屋里静寂无声,想到明日就要分别,沈拙也不禁儿女情长起来,他轻声说道:“三娘,等回来之后,我们就生一个孩子罢。”

  听到他的话,顾三娘稍微有些失神,他们成亲数月,她的肚子始终没有动静,秦大娘也曾私下问过她,可是缘份没来,她也无可奈何,照着秦大娘的话,她和沈拙只有再添一个有他二人骨血的孩子,两人才算是彻底的夫妻。

  顾三娘依靠在他的身上,低声说道:“孩子会像谁多一些呢。”

  想起那个还没影儿的孩子,他俩的心都变一片柔软,沈拙微笑着说道:“最好是生一个小哥儿,待他长大后,我教他读书认字,前面还有御哥儿和小叶子一起带着他顽儿,等我们老了,就要小哥儿给咱们养老。”

  顾三娘瞅了他一眼,语气别扭的说道:“万一生了个姐儿呢?”

  沈拙看她不高兴了,连忙说道:“我不是不喜欢姐儿,只不过这世间对女子有诸多的不公平,与其这样,倒不好生个哥儿省心得多。”

  看到他这一本正经的样子,顾三娘忍不住笑出声来,她说:“孩子还不知道在哪儿呢,你就想得这般远了,再说生男生女是老天爷定下的,我和你就是想得再好,也得看天意呢。”

  沈拙大概也觉得自己说的是痴话,他看到顾三娘脸上总算带了一丝笑意,于是拉着她的手,说道:“算了,随你生甚么好,若是个姐儿,大不了日后给她招个门女婿。”

  顾三娘瞪了他一眼:“又说胡话,上门女婿能有几个好的?”

  说起儿女的话题,两人不再像先前那样沉默,横竖长夜漫漫,他二人又没睡意,于是畅想起孩子们的前途,像是御哥儿读书的事,小叶子嫁人的事,足足说了半夜,这时,顾三娘冷不丁的问道:“阿拙,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罢。”

  沈拙环抱住顾三娘的手臂一紧,他久久没有开口说话,顾三娘抬头望着他的脸,船舱内晦暗不明,她看不清他的神色,就在她心里忐忑之时,沈拙低沉的声音说道:“我原先姓蒋,你是知道的。”

  顾三娘和他十指交缠,然后轻轻点了点头,沈拙又说:“我自小与家中不睦,一直随着先生在外游历,十八岁时娶妻成亲,不久御哥儿就出生了,因他生来身弱,我便带着他到先生那里求医,后来御哥儿的病好了,我和他又辗转流落到郦县,接着就接到了你们。”

  他说的轻描淡写,仿佛丝毫不在意似的,一旁的顾三娘却只觉得心口酸疼,她不清楚他为甚么少小离家,最后又为甚么要改头换姓,这些过去的回忆埋在他的心底,那时他是跟谁倾诉呢,要是能早点遇到他,她真想抚平他眉宇间的忧愁才好。

  在顾三娘胡思乱想的时候,沈拙又说道:“蒋家在朝中数代为官,威威赫赫一二百年,本朝更是到了权势倾天的地步,几年前,皇帝册封安氏之女为贵妃,安妃进宫后备受恩宠,连带着安氏一族也跟着鸡犬升天,那安家原本只是蒋家的门生而已,不过是三五年之间,就成为朝中唯一能与蒋家抗衡的派系。”

  顾三娘脑中一片混沌,她没亲眼见过这些权势斗争,自是不晓得其中的利害关系,只是当听到沈拙提起安妃时,她的心头触动了一下,顾三娘默默问道:“这个安妃,就好比是那唐明皇的杨妃么?”

  沈拙轻轻抚摸着顾三娘的后背,他淡淡的说道:“杨妃不及她十分之一。”

  顾三娘也说不出原由,她份外在意安妃这个女人,于是她又问道:“安妃是个甚么样的人?”

  “她生得冰雪聪明,十三岁作了一道《春风赋》,因此名动京城,她又极会察言观色,如若不然也不会至今还宠冠六宫。”沈拙说道。

  顾三娘见他如此盛赞安妃,心里莫名就有些酸溜溜的,沈拙却没察觉到她在生闷气,他继续说道:“如今,皇帝行将就木,蒋安两派相互倾轧,安家想扶持年幼的皇子登基,东宫自是不会坐以待毙,东方侯府被抄家,也是受此牵连。”

  “那封书信到底是谁寄的?”顾三娘问道。

  沈拙面无表情,他回道:“是东宫寄来的。”

  京城里各种□□,沈拙只略微提点了几句,这些弯弯绕绕是顾三娘生平所没见过的,可是即便如此,她也心知沈拙此行是以身犯险,想到这里,顾三娘轻叹了一口气,她真想学着别人家的娘子,撒泼打滚拦着不让他去。

  沈拙听到顾三娘的叹气声,他抵着她的额头,柔声说道:“你放宽心,我们的孩子还没出生呢,我是一定会保重自己的。”

  顾三娘伸手勾住他的肩膀,在黑暗里两人交颈相缠,胸口的热情像是要喷涌而出一般,生孩子何必要等着回家,今夜正是一个绝佳的时机。

  ☆、第67章

  从桐城下了船,再走不久就到了城外的驿站,这里有一支前往京城的商队,沈拙此行会与他们结伴一同上路。

  两人离别在即,顾三娘怕叫沈拙牵挂,她心内纵是有万般的不舍,也强忍着不让自己落泪,然而沈拙又怎会读不懂她的心思呢,她越是隐忍,他看着就越是心疼,这小夫妻二人也不怕羞,两人紧紧握着彼此的手,千千万万的话儿涌到心头,却又不知该说哪一句。

  叮嘱的话在家里已说了许多回,这会子顾三娘甚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晓得呆呆的看着眼前的沈拙,他对她的好,哪怕是一丝一毫她也深深的记在心里,她想着她一定是上辈子烧了甚么高香,才叫她今生遇着了沈拙,可惜恩恩爱爱的日子还没过够,他就要离家,顾三娘直觉他这一走,往日的平静就要打破,再之后会发生甚么事,她却是不敢想象的。

  沈拙比顾三娘想得更长远,京城的局势风起云涌,各方派系错综复杂,东宫的来信,想来瞒不了蒋安两家,只要他踏入京城一步,便无疑会被归到东宫一党,沈拙唯一担心的就是牵连了顾三娘她们母子三人。

  直到商队要起程了,那押车的伙计跟沈拙打了一声招呼,他二人惊觉时辰过得如此之快,想到就要分别,顾三娘望着沈拙,她红着眼眶说道:“你一定要保重自己,我和两个孩子就指望着你呢。”

  沈拙面色沉静,他定定的注视着顾三娘的双目,说道:“你在家等着我。”

  说罢,他松开顾三娘的手,头也不回的走了,顾三娘遥望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直到那人影变成一个小黑点,她忍了许久的眼泪终于夺框而出,过往的行人看到这哭得可怜的小娘子,纷纷摇头叹息。

  那顾三娘亲眼目送着沈拙离开,她心里的委屈无人可诉,左右附近没人认识她,她也不必顾及旁人的目光,于是,顾三娘一边朝着城里走,一边放声大哭,直哭的肝肠寸断大汗淋漓,到最后她走累了,索性找个石磙坐下,痛痛快快的哭了起来。

  正在顾三娘泪流不止的时候,有个梳着双环髻的小丫头跑了过来,她站在顾三娘面前,问道:“婶子,我家姨奶奶问你,你为甚么哭得这样伤心?”

  顾三娘一楞,她哭她的,与她这路人何干?

  小丫头见她不说话,又道:“姨奶奶说了,听到你的哭声,她心里也莫名觉得十分酸楚,你莫再哭了,免得惹我家姨奶奶难过。”

  顾三娘收住眼泪,她抬眼一看,这才发觉远处搭了一个粥棚,周围那些贫苦人家正排队等着领粥,此时粥棚用竹帘隔开,只能隐隐绰绰看到里面几个穿红着绿的身影,顾三娘问道:“请问你们家是哪个府上的?”

  小丫头显然对顾三娘的孤陋寡闻感到惊讶不已,她说:“你连我们都没听说过?我家是刺史府上的,每逢初一十五,姨奶奶都要在城外施粥。”

  顾三娘听到这话,一下子就想起两年前,她初次和沈拙来到桐城,无意间冲撞了刺史府的姨奶奶,不想今日竟又遇到她,这两年她时常到桐城来,对这位刺史府的姨奶奶也有所耳闻,听说她乐善好施,搭棚施粥,捐银送药,很受穷人的敬重,故此城里的人送了她一个尊号,称她为女菩萨。

  这时,粥棚里的帘子被掀起一角,微微露出了一个妇人的脸庞,只因隔得太远,顾三娘眼神又不好,故此她看得不大真切,传话的小丫头扭头望了一眼,她说:“喏,那就是我家的姨奶奶,她吩咐我请你进棚喝粥呢。”

  顾三娘摇了摇头,昨日听了太多勾心斗角的故事,她对这些富贵人家一心敬而远之,因此她说道:“烦请你替我跟你家姨奶奶道一句谢,我家中还有事,就先走了。”

  说完,她又望了一眼粥棚,转身离去。

  送走沈拙,顾三娘并未在桐城多加停留,她只往戴春林走了一趟,隔日便搭船返回郦县。

  自打沈拙走后,顾三娘独自带着两个孩子过活,屋里少了一个人,像是冷清了许多似的,白日她守着铺子还好说,到了夜里,她时常独坐到深夜仍没有一丝睡意。

  不知不觉,天气一日日变得寒冷,听说越往北走越冷,就算知道沈拙穿不着,顾三娘还是给他又裁了两身厚衣裳,没人的时候她会扳着手指头,盘算着沈拙走到哪个地方,没过多久,一场秋霜降下,顾三娘越发担忧不已,她只望着沈拙爱惜自己,天冷时要记得及时添衣。

  又过了半个月,日子似乎恢复平静,秦大娘她们也渐渐习惯院子里少了沈拙,家里的两个孩子都十分乖巧,尤其是御哥儿,就算思念爹爹,他也时刻谨记着爹爹临走前说的话,家里只剩他一个男子汉,他要保护娘和姐姐,六七岁的孩儿正是爱顽的年龄,但凡顾三娘回来的稍晚一些,他就一定要和小叶子去接她。

  沈拙不在家,一时半会儿又回不来,家里无人辅导御哥儿功课,顾三娘担心他荒废了学业,可惜梨山书院太远,她不放心送御哥儿去读书,不久她打听到城里有一位老秀才,便带着御哥儿去拜访他,想请他教导御哥儿,那老秀才收下银子和礼物,嘴里答应得好好的,可是隔日御哥儿就不愿再去,原来他嫌弃老秀才学问不精,他看书遇到不懂的地方,老秀才嘴里只会说些之乎者也的话来敷衍,半点也答不到点子上去,于其这样,还不如他在家里自学。

  顾三娘无法,读书上的事她半点也帮不上忙,可是既然御哥儿不肯去,她也不能强逼他,于是顾三娘只得叮嘱他好生学习,每日她回家,总要御哥儿当面读书给她听,还要检查他写得字,那些字她虽说看不懂,写得工不工整她还是能看得出来的。

  这一日,顾三娘刚进巷子,便碰到东升客栈的店小二,那店小二看到顾三娘,冲着她说道:“顾掌柜,有你的信。”

  顾三娘惊疑不定,先前那些书信本来停了一些日子,怎的又开始来了?况且沈拙又不在,这些书信她是该接还是不该接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1页  当前第3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顾三娘再嫁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