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顾三娘再嫁_分节阅读_第6节
小说作者:小春贤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397 KB   上传时间:2016-08-18 16:52:54

  原本在东厢里顽耍的小叶子和御哥儿闻到香味,手拉着手跑了过来,顾三娘见了,便问小叶子:“你沈叔好些了没有?”

  小叶子回道:“刚才歇了一会子,脸色瞧着已是好了许多。”

  顾三娘见了,便放下心来,她看到御哥儿眼睛一眨不眨的眨着罐子,便给他盛了一碗鸡汤,又端到桌上,说道:“去喝罢,仔细烫着了。”

  御哥儿有鸡汤喝,小叶子却是没有的,看到小叶子眼巴巴的模样,顾三娘假装没看到,这锅鸡汤连肉带毛都是沈家的,她帮着他家炖汤,是半点便宜也不会沾的。

  “顾婶娘,姐姐还没有呢。”御哥儿看到只有一碗,便眨着眼睛对顾三娘说道。

  顾三娘含笑着对他说道:“你自去吃你的罢,她等会子有东西吃呢。”

  御哥儿听得似懂非懂,那小叶子羡慕御哥儿有香喷喷的鸡肉吃,只是她却知道这不是自家的,于是便躲到里屋去了,御哥儿吃了两口,觉得只有自己一个人吃没意思,便颤颤巍巍的端着碗,进去找小叶子一同吃。

  两个孩子认得的时日不长,却十分合得来,小叶子比御哥儿大一些,平日一处顽时,她总护着御哥儿,御哥儿领她的情,此时得了一碗吃食,也要跟她分着吃,顾三娘远远看着两个孩子的举动,也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好在她家小叶子也是懂礼的,喝了一口鸡汤,就断断不肯再尝了。

  不知不觉天色微暗,炉子里炖得鸡子早已骨肉分离,往常这个时辰,顾三娘和小叶子早已用完夜饭,只怕正就着油灯在做绣活儿,那顾三娘见鸡汤炖好了,就喊来小叶子,打发她送到对面去,看着两个孩子出了门,顾三娘回到厨下,顺手把早上的剩菜热了,她和小叶子将就着对付一顿就完了。

  谁知饭菜刚刚热好,沈拙就过来了,后头还跟着小叶子,顾三娘有些诧异,她以为是炖得鸡汤滋味不好,便问道:“可是咸淡不合口?”

  那沈拙其实还未曾尝过她炖得鸡汤,他见小叶子连整锅都一齐端来了,便知顾三娘太过实诚,于是沈拙先给秦大娘屋里送了一碗,自家留了一些,就让小叶子将剩下的带回去,谁知小叶子怕被她娘责怪,死活不肯接,沈拙无奈之下,只得亲自送了过来。

  “你那一手好厨艺,自是不必说的。”沈拙笑了笑,他说:“难得有顿肉吃,怎能我一家独享,大家都一道尝尝肉味罢。”

  都是市井小民,谁家也没那个闲钱能鱼肉不断,尤其是顾三娘母女,上一回沾荤都不知是哪日了,不过顾三娘要强习了,她不肯接受沈拙的好意,嘴里说道:“一只鸡子拢共也没几块肉,御哥儿还小,你拿回去给他补身子罢。”

  沈拙如何还会再端回去,他说道:“御哥儿一个小人儿能吃多少?同住一个院子里,你要是这般客气,我下回就不好意思再来找你帮忙了。”

  为了一碗鸡肉推来推去的,顾三娘耳根有些发热,她说:“我帮你的忙,又不是为了分吃你家的鸡子,御哥儿要是吃不完,留着明日给他煮面吃。”

  “莫再推辞了,御哥儿一个人还在屋里,我先回去了。”说罢,沈拙便要回去。

  顾三娘见他已是出了门,三两步追了上去,她张了张嘴,正要喊住他,又住了嘴,直到望着沈拙进了东厢,顾三娘发了片刻怔,这才转身回屋。

  ☆、第11章

  大抵是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自打吴木匠的儿子大宝到无书学馆来上学后,陆陆续续又有几家把孩子送过来启蒙,至中秋节过后,沈拙已收了七八个学生了,秦家院子里每日都能听到朗朗读书声,便是小叶子偶尔也会跟着念一句昔孟母择邻处,胡同里的街坊们闲了下来,也十分乐意到秦大娘家门前来坐坐,那沈拙父子也便渐渐跟大家熟识起来。

  转眼间,王银锁已死了百日,按照本地的习俗,这日要专请僧道来念一日经,只是一来王银锁死于意外,二来顾三娘和小叶子寄居在秦家,因此不便祭奠王银锁,故此到了这日,顾三娘早早下了工,捡着王银锁生前爱吃的饭菜做了几碟,又提着前几日叠好的金元宝,带着小叶子就出了院子。

  彼时天色已黑,九月的天,早晚时已带了些许寒意,四周的人家早就安歇下来,顾三娘在巷口找了一个避风的地方,默默不语的将篮子里的饭菜取了出来。

  小叶子很乖巧,她在地上画了一个圆圈,又帮着她娘点着了烧给她爹的金元宝,看着燃燃升起的火焰,顾三娘心里微微有些苦涩,她默默念叨着:“你这个死鬼,走了这么多日,也不知给我托个梦回来,可见是个没良心的。”

  想起往日的夫妻情份,顾三娘眼眶也湿润起来,她说:“往常总是嫌弃你笨嘴拙腮不中用,等你走了后,才发觉家里有男人的好处,只可惜我对不住你,也没给你添下个哥儿。”

  小叶子听出她娘声音里带着哽咽,于是也跟着流下眼泪来,她跪在火堆前面,往里投了几个金元宝,认真的说道:“爹,你在下面别挂念,我和娘还过得下去,说句不怕你恼的话,在这里倒比先前在屯子里住着还自在,现如今我要赶紧长大,到时好帮着娘分忧,你要是在天有灵,也一定要保佑我和娘平平安安的。”

  听到闺女这般孩子气的话,顾三娘在心里轻叹了一口气,那时小叶子还在襁褓里,她和王银锁两手空空,每日就跟望穿了眼似的,就想着小叶子能早些长大,只是现今顾三娘却巴不得她不要长大,只因现今她唯一能指望的就是闺女了。

  没过多久,金元宝烧得差不多,顾三娘看着越来越小的火苗,她说:“当家的,这钱你拿着用罢,要是不够了,就给我和叶子托个梦,生前苦了一辈子,在地下做鬼必定不叫你再受穷。”

  望着渐渐烧完的灰烬,顾三娘和小叶子母女俩人发了一会子怔,直到起风了,小叶子打了一个寒颤,她说:“娘,我们回去罢。”

  顾三娘拉着小叶子的手,闷不作声的进了巷子里,谁知刚走到门口,一道声音响起来:“灯油泼了,仔细跌了脚。”

  顾三娘和小叶子不提防,两人都被唬了一跳,等到站定身子后,顾三娘听出是沈拙的声音,于是捂着蹦蹦跳个不停的胸口说道:“我当是谁,原来是沈举人。”

  那沈拙原本是发觉院门没关,他点着油灯正要关门时,看到巷口发出一团火光,似是有人在烧纸钱,后来记起前几日隐约听到秦大娘说,对门顾三娘亡夫的百日要到了,想必这烧纸钱的人就是她,这么一想,他正要把门留着,没想到一个不留意,竟把手里的油灯跌碎了,那灯油泼了满地,沈拙担心她们母女两人进来时滑倒,于是便守在门口等着她们。

  今夜无月,到处都是黑漆漆的,顾三娘看不到沈拙的脸,不过他如此细心,她便轻声说道:“多谢沈举人,你有心了。”

  沈拙背着双手不说话,他望着顾三娘,过了片刻,才说道:“顾娘子,你节哀罢。”

  顾三娘黯然,她点了一下头,想起黑夜里沈拙看不到,复又说道:“人都走了,不节哀又能如何呢?留下活着的人,一年三百六十日,哪一日能少得了吃饭穿衣。”

  沈拙一顿,他双眼看着那个瘦弱的身影,缓缓说道:“你这话很是。”

  顾三娘不再说话,她牵着小叶子,小心的跨门进了院里,走了几步,她像是想起甚么似的,回头冲着那个身影说道:“对了,这灯油要拿草灰盖一盖,省得明日秦大娘起来开门跌倒了。”

  “省得了。”沈拙答了一声,目送着她们进了西厢。

  顾三娘回到西厢,她拿出绣棚坐在灯下扎了几针,透过窗户看到对面的门打开着,从里面露出一片亮光,不一时,沈拙提着东西往院门处走,大概是去收拾泼了的灯油。

  时光荏苒,不久到了冬至,在元国有冬至大如年的俗语,到了这一日,百官罢朝,集市歇业,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要拜祭先祖。

  金氏绣庄也歇了两日假,只要是在绣庄干活的人,每人发了两斤猪肉并两尺粗布,只是领猪肉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事儿。

  绣庄的管事管永旺可怜顾三娘丧夫,独自带着闺女过日子不容易,于是特意给她留了一条极好的肥膘肉,谁知一向跟顾三娘不对付的宋嫂子看了眼热,嘴里含沙射影的说个不停,往常她要是说顾三娘的闲话,许是还有人跟着一道附和,只是今日干系着管永旺,大家伙心里门清着呢,若是说别人的闲话也就罢了,在管永旺手下干活,却还跟他过不去,岂不是砸自己的饭碗?

  没人跟着宋嫂子说嘴,那顾三娘也权当没听见一般,管永旺一个大男人,到底也不曾去跟宋嫂子计较,众人只当宋嫂子说两句也就罢了,哪知她越发拎不清,领了东西后,点名道姓的说管永旺和顾三娘不清不楚,顾三娘也不是好惹的,夹枪带棒的讽刺了她一顿,宋嫂子说又说不过她,只得自己气得跺脚,到了下午,管永旺的娘子——外号叫做巡海女夜叉的管安氏冲到绣庄,半点体面也不留,劈手就给了宋嫂子十几个嘴巴子,宋嫂子傻了眼,又不敢还手,那管安氏嘴里更是千□□万蹄子的骂了一通,逼得那宋嫂子躲到后面的库房才罢休,众人原本以为管安氏还教训顾三娘,不想她找到顾三娘面前,打量了她半日,见她为人正派,并不像那些挑三拨四的女妖精,竟是甚么话也没说,拎着管永旺就走了。

  一场闹剧演完,顾三娘拎着猪肉回家,因本地冬至有吃饺子的旧俗,次日一大早,天刚亮顾三娘就起了,她留了一半猪肉挂在灶台上,余下的剁成碎末,拌了一个猪肉白菜馅儿,一个猪肉韭菜馅儿,而后又和了一大盆面,等小叶子起来后,母女两人埋头包饺子,不一会子的功夫,就包了百来个,顾三娘数了六十个饺子,打发小叶子送到秦大娘家去。

  小叶子刚走没多久,御哥儿顶着乱糟糟的头发进来了,他左右张望着,说道:“姐姐呢?”

  “往你秦奶奶屋里去了。“顾三娘笑了笑,她招手叫御哥儿过来,顺手替他的头发挽了个发髻,说道:“怎的今日没跟着你爹爹读书?”

  “爹说了,冬至了,读书人也要歇一日。”御哥儿摇头晃脑的说着,他看到顾三娘桌子面前码着跟元宝似的饺子,便问道:“顾婶娘,你在包饺子吗?”

  顾三娘摸着他的脑袋,她说:“今日婶娘家包的饺子有多的,你也带回去和你爹爹尝尝。”

  “那再好不过,我先代替爹爹谢过婶娘了。”御哥儿圆溜溜的眼睛笑成月牙状,他好久没吃饺子呢。

  顾三娘和御哥儿说话时,手里的动作也没停下来,御哥儿看她手里一捏,一个饺子就好了,便称赞道:“顾婶娘,你可真厉害,我爹爹除了读书写字,别的都不行,昨日他烧饭时,还把手指头切出血来了呢。”

  看到御哥儿这小人儿编派自己亲爹,顾三娘假意瞪了他一眼,说道:“哪有儿子说老子不好的,这话日后可不兴再说了,要是叫人听到了,该笑话你白读书了。”

  “好,我知道了哩。”御哥儿点头说道。

  不一时,小叶子回来了,她手里拎着一块羊肉,是秦大娘送给她们的回礼。

  过了小半晌,顾三娘和小叶子已将饺子全都包好,等到对面的沈拙唤御哥儿回去用饭时,顾三娘也叫小叶子送了六十个饺子过去,小叶子回来时,手里拿着一张图纸,彼时顾三娘正在煮饺子,她随口问道:“这是啥呀?”

  小叶子端着看了半晌,她说:“沈叔给的回礼,他说这是九九消寒图,等梅花都描成红色了,就要到过年了。”

  顾三娘凑过去看了一眼,只见图上画着一株梅花,上面的墨痕还未干,想来是刚刚画完不久,她禁不住笑了一声,这个沈举人,送给她们一副甚么消寒图,她家也没那朱笔来涂呀。

  “行了,挂到墙上去就过来吃饺子罢。”

  小叶子找了个敞亮的地方挂上去,欢欢喜喜的随着她娘一起吃饺子去了。

  冬至过后,顾三娘还有一日假,难得能歇一日,她却不曾闲下来,早些日子,她接了一幅私活儿,是替人绣一副贺寿用的百福图,眼看差不多就快完工了,今日日头好,她和朱小月带着孩子在院子里一边晒日头一边做活,两人正说闲话时,外头有人敲门了,朱小月扬声问道:“谁呀?”

  “敢问沈拙沈举人可是住在此处?”外面响起一个男人的声音。

  ☆、第12章

  小叶子跑去开门,只见站在门口的是个身材魁梧的男人,他额头带着一道疤痕,满脸的络腮胡须,身后还牵着一匹瘦马,整个人看起来风尘仆仆。

  “请问这里是沈举人家么?”他低头望着小叶子问道。

  这人满身彪悍之气,小叶子禁不住缩了一下脖子,她偷瞄了他一眼,怯生生的回道:“是呢。”

  这时,沈拙已听到声音从东厢出来了,当看到来访的男人时,他脸上先是一惊,随后又恢复平静,嘴里说道:“原来是你。”

  院子里正在做绣活的顾三娘和朱小月见他俩相识,便站起来望向来人,此时,沈拙已将那人迎了进来,并对顾三娘她们说道:“这是我旧时的兄弟,复姓东方,单名一个检字。”

  这两人站在一起时,一个是像是戏文里的状元郎,另一个像是打家劫舍的土匪,两个妇道人家也被唬了一下,东方检似乎早已习以为常,他丝毫不在意,只在沈拙说完后,朝着顾三娘和朱小月拱了拱手。

  顾三娘定了定心神,朝着东方检道了一个万福,那沈拙自带着他进了东厢。

  一时,院子里又静了下来,顾三娘望了一眼被栓在马厩里的马,说道:“听这人的口音,似乎不像是咱们本地人呢。”

  朱小月拍着胸口,她说:“可不是,你看他身上杀气腾腾的,往院子里一站,唬死人了。”

  两人说着闲话时,东厢里的沈拙端了一壶茶水来招待远客,他说道:“莫见怪,粗茶淡水的,你且润润喉罢。”

  那东方检也不在意,他端起茶碗一饮而尽,又四处打量了一眼四周,只见屋子被隔成两间,外头是书房,书架上摆放着数不清的书本,案桌是笔墨纸砚,里头是沈拙父子起居的地方,整间屋里,除了墙上挂着一副消寒图,其余摆设一应皆无,他转头看了沈拙一眼,说道:“好好的富贵日子不过,却跑到这穷乡僻壤来受罪,这倒也罢了,还带着自家小哥儿跟着吃苦,你到底在想些甚么呢?”

  沈拙不以为意,他看了东方检一眼,反问道:“你放着侯府的小侯爷不做,偏学着话本里的浪荡子流落江湖又是何道理?”

  东方检嗤笑一声,他和沈拙自幼相识,两人又是同窗,若轮嘴皮公子,京城那么多王孙公子,难有几个是他的对手。他也不待沈拙客气,直接往案前的主位上一坐,好像是这屋里的主人一般,直接便拿起桌上的书翻看起来。

  沈拙像是早已见惯了他这模样似的,他坐了下来,嘴里问道:“你是打这儿路过罢?不知要在此地停留多久?”

  东方检头也不抬,他回道:“还不曾想这事,且再看罢。”

  听了他这话,沈拙便不再多话,这人一向如此,最不喜受人拘束,或许头脑一热,便又兴起了甚么古怪主意,因此即便看到这许久不见的好友忽然出现在自己面前,沈拙也丝毫不感到意外。

  两人见了面,好似无话可叙,想来被书里的内容吸引住了,东方检坐了半日,一手支着下巴,竟专心看起来书来,沈拙也不去理会他,他提了一本书,同样坐在窗下翻看。

  不一会子,日头已移到头顶,在外头疯顽了大半日的御哥儿跑回家,他扒在门边,探着小脑袋问道:“爹爹,中饭咱们吃甚么呀?”

  屋里的沈拙和东方检一起放下了手里的书,东方检以前曾见过沈御,不过那时他还在襁褓里,几年不见,小哥儿已长成了个玉团子,他冲着沈御招了招手,说道:“御哥儿,过来。”

  沈御听到这人竟喊得出自己的名字,先是吃惊的看了他一眼,只是东方检这张疤痕看起来实在有些发憷,那沈御便站在原地,扭头望着他爹沈拙。

  沈拙冲着他抬了一下下巴,说道:“这是你东方世叔,你小时候他还抱过你呢,快去给他见个礼。”

  御哥儿见此,犹豫了一下,便走到东方检面前,嘴里喊了一声世叔,东方检力气很大,单手就将沈御抱到他膝头坐下来,他问道:“读了哪几张书,学得谁的字?”

  看到这人虽然长得怕人,眉眼间还算和气,御哥儿便放松下来,他一本正经的回道:“刚学完《朱子家训》,爹爹正在教《增广贤文》。”

  “你爹是出了名的好学问,你背一段书来我听听。”东方检说道。

  听了他这话,沈御的脸皱成了一个包子,他正是爱顽的年龄,最怕的就是学习,平日在他爹面前背书也就罢了,这新来的世叔竟也要他背书,大人们一个个都是这样,真真是好没意思。

  东方检笑了起来,他不知从哪里拿出了一个巴掌大小的葫芦,那葫芦嘴一按,就从里面弹出一个雕刻的小人儿,沈御目不转睛的看着这小玩意儿,那东方检说道:“你要是背得好,这东西我就送给你了。”

  这下沈御可爽快了,长嘴就开始背起书来。

  旁边的沈拙望了他们一眼,起身出了东厢,彼时顾三娘和朱小月早就散了,只有小叶子坐在西厢门口打络子,她看到沈拙走过了,问道:“沈叔,你有甚么事?”

  沈拙说道:“你娘在么?”

  “她在收拾中饭呢。”小叶子说完,冲着屋里喊道:“娘,沈叔过来了。”

  顾三娘听到小叶子的喊声,便从里屋走了出来,她看到沈拙来了,不禁出声问道:“沈举人,你有事么?”

  沈拙见她挽着袖子,露出了一双秀美的皓腕,他连忙收回视线,耳根发红的说道:“家里来了客人,想劳烦顾娘子帮着打点饭菜。”

  原来是为了帮厨,往常胡同里有人家摆酒席,时常有人请顾三娘过去帮忙,她点了点头,说道:“知道了,你且先回去,我把灶上归置一下就过去。”

  沈拙微微松了一口气,时至今日他也不过是勉强能把饭菜做熟,不说御哥儿,就连他自己也嫌弃,东方检难得过来一趟,没得叫他白看笑话,这秦家大院里,秦大娘最年长,况且眼神也不大好了,秦朱氏还要照看家里的小哥儿,因此只能请对门的顾三娘来帮忙了。

  顾三娘答应去帮厨,转身回屋把灶里的火灭了,又带着小叶子到了东厢,虽说他们同住在这院里已有几个月,实则顾三娘进这屋的次数屈指可数,偶尔有事要找沈拙,也是打发小叶子去传话,待她进去后,原本正在跟沈拙说话的东方检朝着她看了一眼,顾三娘低下头,匆匆进了后厨。

  东厢的后厨跟她们西厢一样,都是临时搭建起来的,这是顾三娘头一回进来,只见不大的厨房里,东西乱糟糟的东西堆得到处都是,案板上放着一把葱花,地上有个篮筐,里面装了十几个大圆萝卜,这是秦大娘前几日送的,她家也得了一篮子,听说是朱小月娘家兄弟从乡下送来的,她家吃不完,就分送了一些给他们。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1页  当前第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顾三娘再嫁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