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千山记_分节阅读_第134节
小说作者:石头与水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8 MB   上传时间:2017-01-14 22:23:23

五皇子过去,谢莫如就将徐老爷这事同五皇子说了,五皇子道,“他有啥证据?还非要见了我才能拿出来。”徐家奉承大皇子多年,五皇子在帝都就知道。徐家要递证据,五皇子登时就有些怀疑,他不是很喜欢徐家。

谢莫如道,“这就不知道了,只是我实在看不出此举对徐家有什么好处。”

谢莫如一向心思细致,她想事,必要求通透的。五皇子自觉论智商不如妻子,但五皇子有一样,他受的教育是皇室教育,五皇子冷哼一声,直接道,“不管他有什么好处,他既敢透这信儿,事儿就不能是他说了算的!”这时候递证据,早干什么去了!

谢莫如看向五皇子,五皇子不由一笑,唉呀,他媳妇也能在他面前露出这种迷惑的神色呀。五皇子心下豪情顿生,轻咳一声,面儿上恢复庄严,拉他媳妇手起身,道,“你过来,教你一招。”

五皇子就带着谢莫如去了前面议事厅,谢莫如还是第一次这样与五皇子正式见当地官员,她素有气派,倒没觉什么。大家见五皇子带着王妃过来,连忙起身行礼,五皇子摆摆手,“坐吧。”

五皇子自己是坐正中一张大红锦缎铺就的软榻的,软榻下面左右两溜太师椅分坐文武官员,五皇子将榻让出半个,夫妻俩一道坐了,五皇子方道,“老唐,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没与本王说明白!”

唐总督有些懵,五皇子点名,“宋双成,刘昭武,你们军中的事!”

三人屁股刚挨椅子,一点名立刻又站起来了,唐总督疑惑,“王爷但有所问,臣无不以实相告!”

五皇子一拍榻椅扶手,添了几分怒色,直接开骂,“本王早说过,你们先时军中那点子事,既往不咎!本王这里想保下你们,你们屁股有没有擦干净!”

五皇子这么一点一骂,诸人虽有些惶恐,倒也不由几分心生亲近。这也不奇怪,主要是五皇子说话的口吻,完全是一幅自己人的样子。

谢莫如还真有些意外,不知丈夫还有这一手。

五皇子接着就把这些人臭骂了一通,唐总督等人挨了回骂,反是身心舒泰,最后同五皇子说起粮草上的事来。唐总督说来也难哪,“地方军的粮草,一向是朝廷拨一半银子,余下一半是地方截流上出。朝廷的银子,没有哪一遭是定时拨下来的,就是旨意上说拨银二十万,到地方能有十五万就是运道。朝廷对军中口粮有规定,像侯爷他们用的都是当年新米,这也只有帝都禁卫军才有的待遇。”说着看一眼永定侯,永定侯并未提出异议,可知唐总督说的是实情。唐总督继续道,“二十万银子只剩十五万,地方赋税截流也是有限的,殿下也知咱们闽地的税赋,总不能把百姓压的太狠,还有地方上的建设,也不能太省的。不然,穷则更穷,百姓的日子就没法儿过了。”反就一个字,难呀。

五皇子道,“我知道户部但有拨银,你们难免要去打点,只是二十万银子只余十五万,这也忒狠了吧?”

唐总督使个眼色,想着私下同这位年轻的王爷解释。不料苏巡抚直接道,“以前只消千把银子打点户部便好,近来这打点银子节节攀升,也不知是哪儿去了。”

唐总督愁死了,苦口婆心,“我的苏巡抚啊,慎言慎言哪。”都知道你爹是首辅,这事儿传出去,你首辅爹也捞不着好吧。

苏巡抚干脆闭口不说了。

“苏巡抚想说就说,还不叫人说话了!”五皇子颇是不满,道,“本王在礼部,倒未遇着此事。”

唐总督叹,“殿下是何身份,如何能有人敢为难殿下。就是上遭陛下拨银,五十万一分不少的送来,这还是我在闽地任上头一遭。”

五皇子问唐总督几人,“你们是不是有什么把柄落在徐家手里?”

一听是徐家之事,唐总督脸色微凛,这会儿也顾不得修饰隐瞒了,道,“每次地方上征军粮,都是当季新米征上来,我们为了节省些银子,让徐家调换过陈米。”

昭武将军欲言又止。

唐总督眼神微微下垂,唇角略抿。

这一切,当然逃不过谢莫如的眼睛。谢莫如道,“王爷的话,依旧有效。到这个份儿上,你们要是还瞒着,我也就无话可说了。”

一时间,议事厅寂静的可怕。

唐总督这样的老家伙,都出了一脑门子冷汗。

昭武将军亦是脸色泛白,倒是宋双成有些不懂,不着痕迹的看看这个,又望望那个。只是,他觉着不着痕迹,坐在上面的五皇子谢莫如夫妇,有什么看不到。另外苏巡抚、周按察使也是一派凝重,谢槿眉毛微皱。

议事厅落针可闻,五皇子感觉自己听到了唐总督剧烈的心跳声。

当然,这有可能是唐总督坐在他下首,俩人离得比较近的原因。

或者,是五皇子的幻听。

不知是不是错觉,一阵带着料峭的春风飘飘荡荡的拂过议事厅,无端给这春日带来几分阴寒之气。谢莫如道,“你们若想离开,现在就走吧。”

五皇子瞥他媳妇,难不成他媳妇已猜到是什么事了?

谢莫如淡淡地,“无非是靖江王府的事吧。”

唐总督汗如雨下,五皇子大惊,“你们竟同靖江王有勾结!”

永定侯道,“臣驻扎海沿两年,闽地未有海上私通靖江之事。”

唐总督惨白着脸,“三年前,闽地大旱,我等自靖江买过米粮。”

谢莫如话音一转,道,“这有何妨,靖江王府本就是国朝藩王府,与闽地相临,自靖江买些粮食也正常。就是吴闽两地,难道没有商事来往?”

唐总督与昭武将军不约而同的松了口气,谢莫如道,“说来我与殿下同靖江王都不是外人,就是来就藩的路上,靖江王还特意命人送了东西。只是如今殿下政务繁忙,无暇拜会。”

谢莫如继续感慨,“说来吴江之地,盐铁之利不说,土地丰饶,远胜咱们闽地啊。”

一时,李九江进来回禀,徐大掌柜请过来了。

五皇子道,“宣他进来。”

徐老板能混到大皇子跟前的人,也是有些本事的,消息更是灵通。如今五皇子巡视,一路上,不少官员纷纷落马,徐家能有今日今时之地位,自身也不是多干净。徐老板不是不惊惶,谢莫如以为这主意是大皇子一系的意思,但未尝没有徐家自作聪明之意。

徐家是几次想巴结到五皇子夫妇未果,不料今日竟是在诸多官员之前召见他,徐老板顿觉不妙,五皇子已问,“听说你有东西呈给本王?”

徐老板原意是私下呈上,可看五皇子这问法,完全不是私下交易的意思啊。徐老板犹豫不决,冷不防对上一双冷森森的眸子,他不由一个冷颤,五皇子道,“你要无话同本王说,那就下去。”

徐老板此时方明白五皇子同有银子就好说话的大皇子完全不同,不敢再磨蹭,连忙自怀中取出一个蓝皮布包,恭恭敬敬的呈上。

徐老板一介商贾是不能到了五皇子面前的,他这东西自有内侍用托盘转呈,五皇子还未看那蓝皮布包里的东西,就觉出室内的气氛又一次陷入紧张,五皇子命人升个火盆进来,直接将这蓝布包往火里一投,炭火卷起那蓝布包,立刻露出里面开始毕剥毕剥燃烧的纸页,五皇子淡淡道,“本王说的话,一直有效。这东西,不看也罢。”

唐总督立刻跪倒,激动的老泪横流,高呼,“殿下如此恩典,臣等焉敢不效死力!”

余人纷纷跪伏。

五皇子懒得听这些废话,只道,“以后,这闽地,要听我的!”

“臣等领命!”

伴随着诸臣的高呼,徐老板的脸惨白到极致。

谢莫如看向五皇子,眼神中闪过一抹微笑。五皇子悄悄捏一下妻子的手:这就是皇权,天下之人,都要听咱们的!如何能被一介商贾牵着鼻子走!

五皇子展现了一回主君风范,收买了一回人心,就与徐老板道,“自此你也轻松了,你也是为了保命,你的忠心,本王知道。去吧!”

徐老板离开时不说失魂丧魄,但那脸色神态委实也不大好。

五皇子道,“行了,中午美餐一顿,明日本王亲去昭武军营。”

自唐总督往下纷纷马屁如潮涌。

五皇子也就笑纳了。

待得下午,夫妻俩私下说起话来,五皇子都有几分庆幸,道,“幸而你反应快,我都没想到是靖江事。”

谢莫如道,“靖江王在吴地多年,他要没往闽地渗透经营过,反是蹊跷。”

五皇子道,“此事,还是要告诉父皇一声,不知父皇会不会恼我自作主张。”徐老板献什么证据,五皇子何尝不为难,他倒乐意溯本清源,但若是涉及整个军政系统,为安人心,只得如此罢了。

谢莫如沉默一时道,“有朝一日收服靖江,难道靖江之地的官员便不再用了吗?如今之情势,也只得如此。倒是有一事想跟殿下商量。”

“什么事?你只管说。”

“我看,闽地与吴地商事来往颇多,今日你我所见,怕只是九牛一毛。此事,终要有个说法。以后是改为明面的商贸,还是全面禁止,殿下也得有个主意。”谢莫如道,“若全面禁止与吴地商贸,日后必要森严以对。若是改为明面上正常的贸易往来,商税可得收起来。”

五皇子叹,“此事,我心意未定。”

“那就与唐总督苏巡抚他们商议一二。”谢莫如道,“还有,今日所有事,必要一五一十的与陛下说明才好。哎,太子殿下要为难了。”谢莫如一叹。

五皇子也不傻,道,“你是说,户部截流。”

“二十万银子的拨款,户部截下五万两,世所未闻!每年户部往外拨银子几百上千万,户部要截流多少!这些截流的银子去了哪里!”谢莫如冷声道,“咱们这里都紧成什么样了,就是朝廷,去岁陛下不知怎么挤出这五十万银子呢。如今殿下就藩,五十万银子一分不少,若殿下未就藩,这五十万到闽地能剩四十万吗?这些银子,去哪儿了?源头水不清,怎么能强求中下游样样清楚明白?咱们才到闽地这些时日,已是不得不与世同浊了。”

五皇子叹,“此话咱们私下说说就罢了,闽地的事,我自会一五一十的回禀父皇。只是,太子一则是君,二则是兄,这是咱们的猜度,秘折中是不能写的。”

谢莫如道,“殿下的难处,我岂能不知?我也不是说太子殿下,可此事事涉户部,太子掌政户部多年,未免为难哪。而且,要我说,户部这手伸的也太长了些,终是连累了太子哪。太子不同他人,藩王,不过一地之主,咱们说起来是为太子为陛下守护江山的。说来,这万里江山,终归是陛下是太子的。户部如此,实在打了太子的脸。殿下写封私信,告与太子一声吧。太子失察,受了小人蒙蔽,殿下既知道,不好不给太子提个醒的。”

五皇子也没写秘折的心了,将笔一掷,道,“以往在帝都,兄弟间偶尔也有些意气之争,我在礼部,不晓得其他几部的事,今来闽地,实在叫人灰心。就是父皇那里,我说的虽都是实话,怕父皇也不好受,父皇最看中太子和大哥了。”年前他爹给他银子,把五皇子感动的够呛。虽是皇家,他们父子关系一向融洽,尤其五皇子这种自小并没有得到太多父亲关爱的,当然,他皇爹也没委屈过他。但,成年后父子的亲密,依旧让五皇子对穆元帝多了一份体贴。

谢莫如劝他道,“既如此,殿下也不要总在折子里写这些公事,写些以往兄弟父子的亲近趣事,岂不好?陛下看了,想到先前父子情分,总能网开一面的。殿下这里,既尽了儿子的孝心,也尽了兄弟的情义。”

五皇子笑,“你说的是。”重执起笔,开始写秘折。

谢莫如笑,“孩子们也都认字了,只是写得不大好,也让孩子们给母妃写几句话,到时殿下令人一并捎去。”

“好。”

☆、第184章 天下乌鸦

  尽管五皇子很有藩王风范的烧掉了徐家献上的证据,唐总督心下亦觉着五皇子是个有人格魅力,体谅下属,值得追随效力的藩王。所以,唐总督方私下求见,打算给尚年轻的藩王解释一下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政治风云,咱可得谨慎之后再谨慎哪。

唐总督一把年岁,人有了年岁,经的事就多,说起古来是没完没了,唐总督一直从先帝末年,说到今上执政,说到今上大婚后得了皇子的喜悦,“天大的盛事,陛下命天下免税一年。便是陛下登基,也未有此恩典。老臣老了,有了年岁,孙子也有的人了,因尚算得用,一把老骨头,还能为陛下与王爷尽忠,也是老臣的福分。话说回来,民间有句老话哪,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做父母的,盼什么,不就盼着一家子和和气气的,儿孙们太太平平的。”

五皇子这要再听不出唐总督是什么意思,那就是智商有问题了,五皇子道,“做主的自然是父皇,我也只是把咱们闽地的事同父皇说一说。老唐你自是体谅父皇,可我想着,父皇在帝都,所知所闻都是从咱们的奏章中来。父皇派咱们下来治理一地,要是咱们都碍于情分不同父皇说实话,父皇这心里得是什么滋味儿。就是咱们,不是也辜负了父皇的信任。咱们有没有把地方治理好且不说,这世上,能人是尽有的,咱们不一定是拔尖儿的,可是,实话得告诉父皇,哪怕父皇觉着咱们不合适,他知道这地方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也好安排合适的人。”

顿一顿,五皇子继续道,“我岂能不知老唐你的好意,我也知道我这密折一上就得罪人。只是,我还得照实了写,照实了说。”五皇子有着年轻人的坚持。

唐总督轻声道,“别的事都好说,只是一样,老臣必要劝王爷一句,户部截流之事,难道王爷以为陛下不知吗?”

“自来外地官去户部要银子,都是要在户部打点一二的,这是官场常例,我也知道,父皇怎能不知。但二十万银子他们扣下五万,这事不成。不只是说咱们这里不成,就是换别的地方,也不成,没有这样办事的,他们的手也忒黑了。”五皇子不是为自己心疼,他是为自己老穆家的江山心疼。

唐总督想,闽王真是一派赤子之心,更难得的是,一般赤子之心的多是愣头青,闽王却是进退得宜,极有分寸的人。只是,这样有分寸的闽王也难免犯了愣头青一样的毛病,唐总督苦口婆心,“户部不过小人作祟,殿下揭开此事,岂不是要连累到东宫身上?殿下与东宫的情分,可不是寻常人能比的啊!”唐总督苦劝五皇子,五皇子虽好,到底只是一地藩王,现在今上在位,哪怕五皇子说些不恰当的事,也是无妨的。可将来东宫登基,对五皇子,难免心存芥蒂。当然,唐总督苦劝,也有自己不想得罪东宫的意思。毕竟,五皇子不可能空口无凭的去说户部的事,到时肯定要他附折为证的。唐总督能做到总督的高位,不为自己,也得为儿孙们考虑,自然不愿得罪东宫。

五皇子有不同意见,五皇子道,“要是别人,会觉着我冒犯了他。太子绝不会如此的,大人想想,日后太子登基,江山社稷皆是太子的,太子怎能不盼着江山昌隆呢?我与太子兄弟多年,太子为人极好,体恤臣下,故而受了蒙骗。倘有此事,太子定不能容的。”

唐总督急死了,唉哟,这个愣头青!有些话,唐总督是断不好说的,太子当然会顾及江山社稷,可太子这不是还没登基么!

五皇子道,“老唐你把先时拨银子的事写一写,我一并做密折递上去,你放心吧,这事儿就父皇看得到。而且,咱们又没什么实际证据,且事涉不到太子。只是户部若真有此事,是断不能再让他们继续的,若无此事,警醒一二也没有不好。我不是为了闽地,我是想着,这天下,除了帝都,都是外地,此风断不能长的。我也不是为了自己,这于我有什么好处呢。只是,既知道,不能做不知道。”

唐总督感叹,“王爷什么都明白,老臣胆小,愧矣。”

“谁都有一家老小,老唐你能与我说这些,胆子已不小了。”五皇子正色,“你是个好官,我知道。”

唐总督在官场磨练数十年的老心都给五皇子感动了一回,唐总督见劝不动五皇子,他胆子虽小,只是谨慎惯了,话说不谨慎的人,怕也做不到总督之位。但显然唐总督并不欠缺决断,唐总督道,“王爷一心为民,老臣愿附骥尾。”

因是二人私下说话,唐总督轻声道,“此事,王爷必要好生与东宫解释一二方好。”

“嗯。”

其实五皇子虽不想承认,此事或者太子不知。但太子掌户部多年,便是五皇子也只能嘴上替太子开脱一二,若说太子不知,就是五皇子也不信的。太子又不是白痴,怎能不知!

只是,五皇子不明白,他与妻子道,“当初分府,我们兄弟都是一样的分例。王府、产业,一样不少的。咱家的日子能过得,太子的日子定也能过得。我实不明白,倘此事与太子相关,太子要这些银子做什么?”五皇子在礼部当差,他要说没拿过礼部一两银子,那也不是。自来冰敬炭敬,也是衙门老例了,他掌礼部,这些孝敬,他不拿,底下人不敢拿。所以,他也拿过,但也仅止于此。

五皇子平日里生活并不奢侈,除了人情往来,自家花用,银子是够用的。天潢贵胄,本就不缺银钱,弄这些银子做什么呢?有什么用呢?

“银子自然有银子的用处,世间之事,大抵是与银钱相关的。”谢莫如悄声道,“其实要我说,户部至此,不一定是太子就希图这些银钱。太子初掌户部,如何才能收拢人心,打个比方,先时户部的油水是一千两,到太子掌管户部,户部当差的油水增至三千两,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好处了。若如此,谁不念太子的好处呢?”

“怎么能有这般糊涂的事!”五皇子急道,“江山可是祖父辛辛苦苦打下来的!”他们老穆家的!太子,太子这不是纵着旁人挖自家墙角么!

谢莫如淡定提醒,“彼时太子还不是太子。”不要说太子,谁不需要人支持,穆元帝也要朝臣忠心。

剩下的话,谢莫如不说,五皇子也知道了,太子不是太子时如果用这种法子收拢户部上下人等,也不可能在做了太子就改的。相反,开此先例,怕是户部人等以为有太子默许,自会变本加厉。而地方官员,等着户部银钱发放,自然要打点,哪怕打点花销倍增,碍于户部是太子的地盘儿,没人愿意得罪现任的储君,将来的皇帝。怕是地方官只当是给太子殿下进贡了呢,当然,户部得的好处,不可能不给东宫进贡。

谁会嫌银子多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17页  当前第1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4/3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千山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