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千山记_分节阅读_第16节
小说作者:石头与水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8 MB   上传时间:2017-01-14 22:23:23

谢松对谢芝道,“你姐姐们看来消谴玩笑罢了,你不许看这个。”

谢芝忙起身垂手应了。

谢柏笑,“这写《人间记》的苏不语,我便认得,说来他还是枫嫂子的族弟。我倒不知你们这般迷《人间记》,什么时候我请他来家里坐客如何?”

谢莫忧简直惊喜交加,谢莫如微微一笑,道,“这就是二叔的事了,只是二叔见了那位苏才子,不妨问问他,《人间记》里的苏公子也姓苏,是苏才子自己做的梦,还是真遇到过桃精树怪?”

谢柏哈哈大笑,“约摸是他自己做的梦了。”

这餐饭吃的相当愉快,晚饭后略说了些话,谢太太便打发儿孙各去安歇了。不要说谢尚书谢太太老夫妻看着儿孙和睦多吃了半碗饭,便是谢松瞧长女这出门一趟活络不少,心下亦稍觉欣慰。

待回了牡丹院,宁姨娘令孩子们各去歇了,自己亲自服侍丈夫,笑道,“看大爷面有喜色,晚上吃什么好的了?”宁姨娘这也是随口一问。

谢松笑,“听孩子们叽叽喳喳说了这半晌话,童言稚语,颇为可爱。”

宁姨娘服侍着丈夫去了外头纱袍,留了中单,命丫环捧来温水,谢松洗漱后,宁姨娘笑,“定是莫忧又淘气了。”

“那倒没有,莫如在外头书铺子买了套话本子叫什么《人间记》的,我看孩子们都知道这出戏,说的热闹。”谢松从来不喜欢听戏,应酬时那是没法子,装模作样罢了,故而对帝都的流行话本不大了解。

宁姨娘笑端来一盏荷花露,道,“你素来不耐看戏的人,自然不知,这出戏实在好看。不要说孩子们喜欢,我也喜欢。”

谢松慢悠悠的饮一口荷花露,拉着宁姨娘在自己身畔坐了,笑问,“说的什么故事?”

暑日天凉,宁姨娘轻摇手中团扇,柔声道,“话说某朝某代,有位姓苏的公子,平生最爱桃花,他家祖宅便有一株百年的碧桃花,苏公子日日悉心照料,珍爱至极。有一次苏公子去山间采药,不幸为毒蛇所伤,性命垂危时,恰巧被一位名叫桃花的姑娘所救。待桃花姑娘为苏公子解了蛇毒,奈何天色已晚,再下山便有危险,两人便在就近的一处荒庙中共度一夜。言谈之中,苏公子方知桃花姑娘是山下药铺林掌柜之爱女,桃花姑娘自幼随父行医,医道精深,故能解奇毒。两人就此相识,细说起话来,苏公子发现桃花姑娘非但性子温柔,相貌倾城,更难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两人发乎情,止乎礼,彼此倾心。第二日清晨,苏公子与桃花姑娘下山之际,苏公子便道,不日便会上门提亲。桃花姑娘在家等了三天,传来的却是苏公子另娶他人的消息。”

听到此处,谢松不禁道,“孤男寡女共处一夜,即坏了人家姑娘的名节,且有救命之恩,的确该给人家一个交待,只是为何又出耳反耳?”

“听我说呢,急什么。”宁姨娘嗔一句,烛光映入她一双美眸,流光晶莹,且带了一分嗔意,谢松虽向来不喜这些,此刻也不禁听出些意识来,笑道,“好,说吧。”

宁姨娘一笑,方继续道,“桃花姑娘伤心欲绝,去苏家才发现一件异事,苏公子新娶的妻子竟然也叫桃花,而苏公子对自己竟似从未相识。”

“桃花姑娘一见之下大惊失色,原来那位嫁给苏公子的假桃花就是先时在山中咬过苏公子的毒蛇所化,苏公子被蛇妖迷惑神智,桃花姑娘想救苏公子性命,却被已被蛇妖操纵的苏公子所伤,多亏林掌柜相救才保全了性命。苏公子新婚燕尔便日日消瘦,面色青白,病气缠身,相反那位蛇妖则愈发娇艳,不可方物,镇上的人都觉不祥,悄悄请了古寺高僧过来。高僧一见便知有妖精作祟,降伏蛇妖时,那蛇妖狡猾无比,反将高僧引到药铺,林掌柜与桃花姑娘自然也不是凡身,高僧误以为林掌柜与桃花也与那作祟的妖怪是一伙,这一通人妖相战,林掌柜侥幸逃遁,桃花姑娘却被高僧镇入菩提珠内。好在高僧将苏公子救了出来恢复神智,只是那时苏公子已被蛇妖取了精元,命在旦夕,桃花姑娘苦苦哀求化出自己的精魄救了苏公子的性命,就此香消玉陨。待高僧诛杀蛇妖后,苏公子回到家宅,见家中桃花树已枯,林掌柜告诉他,桃花便是此树,多年修行幻化人形。苏公子命中寿数有限,按天数那日在山上便会因蛇毒而亡,桃花因受苏家世代灌溉之情,不忍见苏公子就此丧命,故出手相救,以报深恩。”宁姨娘说完后拭去眼角泪珠,“早听过好几回了,可每次听都觉着伤感。”

谢松颇是不解风情,道,“这有什么好伤心的,桃花树求仁得仁,恩情已报。便是有缘无分,天意若此,也是无可奈何。”饶是他与宁氏自幼相识,谢松偶尔也不能理解女人的内心。

宁姨娘嗔怪,“大爷总是这样,小时候听戏,别人都是跟着戏中或喜或悲,就你,一点儿反应都没有。”

“实在是那劳什子没啥好听。”谢松实话实说,见爱妾不喜,忙笑,“哦,这个不一样,这个好。”

宁姨娘抿嘴一笑。

两人说了会儿《人间记》,天色不早,便安歇了。

话说谢莫如既购得此书,有空便翻看几页。一日,谢柏来访,见谢莫如手边儿放着《人间记》,还问,“真这么好看?”

谢莫如命丫环上茶,道,“辞藻还算华美,情节也算曲折,一般吧,说好看有些勉强。”又对静薇道,“这书我看完了,你打发人给二姑娘送去,告诉二姑娘,不用还了,不怎么好看,让她收着吧。”

静薇接过书去了,谢柏失笑,“你这话也忒直了。”不好看,我不喜欢,给你吧。

谢莫如道,“我不喜欢,不见得莫忧不喜欢。将书给珍惜它的人,也算善举了,直不直有什么关系。”她素来不是委婉派的,牡丹院才是,倘或她一委婉,牡丹院定要当她客气,给她送回来的。可实际上,她真的不大喜欢这套话本子。

谢柏道,“我还约了苏不语去咱家郊外别院,看来,你也没大兴致了。”

谢莫如道,“介时二叔只管去招待客人,我自己逛也是一样的。”

谢柏眼睛一弯,“逗你呢,到时去的还有苏不语的表兄李樵,你不是很喜欢他的书画么。”

谢莫如恍然,“是九江居士吗?”她买的两幅画,落款是九江居士。

谢柏呷口香茶,含笑点头。谢莫如做事,向有准备,便问道,“苏才子是那边二婶的族弟,这位李先生与咱家也有亲戚关系么?”

谢柏笑,“这倒没有,我与他是国子监的同窗,有些交情。”

谢莫如瞥向谢柏,道,“我看,二叔与李樵怕是交情不深。”再想了想,“也不是特意请我去别院,想二叔是另有他意?”

谢柏举手投降,笑,“莫如,你再这样,我都不敢跟你说话。”

谢莫如点头,正色,“那我以后不说出来。”

“不不,求你说出来吧,二叔还不至于自欺欺人。”谢柏笑弯了眼,有意问,“说一说这次破绽在哪儿?”

谢莫如道,“如果是极相熟朋友,不会用‘有些交情’这种话来形容。还有,倘不是二叔有正事要做,想必不会只带我去别院,莫忧你也会一并带去。”上次两人一道去街上,想是谢柏因前次三老太太之事而不喜宁姨娘母女,但谢柏毕竟不是个小气的人,更不至于因此事真就让谢莫忧难堪,这次怎么着也会带上谢莫忧。而谢柏提都未提谢莫忧,想是另有缘故。

谢柏赞叹,“莫如你才是咱们谢家的芝兰玉树啊。”他大哥这名儿明显是取错了啊。

对于这样的话,谢莫如向来不会当真,哪怕说这话的人是与自己关系不错的二叔,故而她只是静静的为二叔添满杯中茶水,未发一言。

谢柏与谢莫如说了实话,“是苏不语央我请李樵出来,李樵性子最是孤拐,再请别人,怕是不好,倘我一人去,我又不便掺和他们表兄弟的事。索性你与我去,到时我带你出去游玩,他们表兄弟有什么事让他们自去解决。”他倒不是刻意不带谢莫忧,实在是,谢莫忧那张嘴太不严了。相较之下,莫如可靠稳重,令人放心。

“成。”谢莫如一口应下。

☆、第25章 看到

  谢莫如送了《人间记》给谢莫忧,第二日去松柏院请安,谢莫忧特意跟谢莫如道了谢。谢莫如淡淡,“二妹妹太客气了,不过一套书。”

谢莫忧笑眯眯,“千金难买心头好么。”

谢莫如颌首,垂眸安静喝茶。

谢莫忧一阵气闷,看吧,谢莫如这种性子,好不好就闭口不言,想跟这样的人搞好关系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宁姨娘笑,“昨儿个莫忧见了,喜的了不得。”

谢太太自是乐得两个孙女融洽,如今谢莫如肯多走一步,谢太太心下欢喜,“这就好。”

谢莫忧忽然问谢莫如,“大姐姐,你不喜欢看苏才子的书么,我觉着好好看,词藻好,故事也好啊。”

谢莫如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妹妹喜欢就好。”

谢莫忧对苏才子颇是向往,道,“不知二叔什么时候请苏才子到咱们家来,要是苏才子来了,我一定要讨幅墨宝珍藏。”

谢莫如不再说话。

一时,上课时辰将到,谢莫如起身,两人辞了谢太太,一并去了华章堂上课。

这次与谢柏出门,谢莫如更多了些经验,依旧是简单的打扮,只是脚下换了更适宜走路的羊皮镂花透雕小靴,丫环带了紫藤、梧桐二人,一大早便收拾好,待谢柏过来叫她,二人一并去松柏院请安。

谢太太笑着打量谢莫如身上的衣裳,“这衣裳新奇。”

如今贵族以广袖飘飘为美,便是如谢尚书的朝服,袖子能拖地上去。谢莫如这衣裳却是将袖收窄,尤其在袖口处收紧,然后加寸宽袖口,整整齐齐的露出一双白玉般的手来。谢莫如道,“我看外头的路不大好走,穿长裙未免不便。又听二叔说别院在山间,山中草木多,便让丫环们新做了两身适合走山路的衣裳。”

谢太太笑,“新奇的很,跟谁学的,我还没见人穿过。”倒是城中有少女着男人衣装的。

谢莫如道,“学的是二叔衣裳的样式,稍做了些改动,袖子仿照琵琶袖,只是琵琶袖也宽大,我让丫环将袖身收窄,袖口收到腕宽,更觉便宜。”

谢柏打趣,“是好看,明儿给我也做一身。”

谢莫如一本正经,“嗯,那二叔让丫环送过尺寸与料子来。”她可没有男人的衣料子。

见谢莫如当真,连谢尚书亦不禁笑了。

略说几句,谢柏就带着谢莫如去了。别院在城外山间,谢柏先带着谢莫如在城里用过早饭,他依旧骑马,一行人不急不徐的往城外去。

一出城门,视野顿时宽阔起来,尽管官道上依旧是车辆往来,熙熙攘攘,不过放眼已能看到良田阡陌,远处蓝天之下,已可见青山隐隐。这山,远称不上巍峨,瞧着只是个小山丘,不过足以令谢莫如觉着欢喜。她干脆拢起车帘挂好,任带着暑热的风吹进车厢。

谢柏在外问,“莫如,看到山没?”

“看到了。”

“如何?”

“有些矮。”

谢柏哈哈大笑,打马近车畔,与谢莫如道,“帝都附近没有高山,不过,山上也凉快,夏天去山上消暑不错。”

俗话说,望山跑死马,就是那么个小山丘,也路走了一个时辰才到。当然,这也与马车不敢快行有关。谢柏下马时,额间见汗,庆幸,“幸而咱们出门早,不然路上就得晒成人干。”

谢莫如浅笑,“回去时二叔一道坐车吧。”取出帕子递给二叔,谢柏不去接手帕,反是闭眼弯腰,将一张俊脸凑到侄女面前。谢莫如眼睛瞪大,有些吃惊,还是细细的给二叔擦净额角。谢柏挑眉一笑,眨眨眼,“谢啦~”

谢莫如眼睛弯起,想着二叔可真爱撒娇。不妨一个含笑声音传来,“谢小乔,光天化日下,成何体统。”谢柏,字汉乔。谢莫如想着,大约是她二叔人生的俊,才这般打趣吧。她回头去看来人,却不禁一瞬时的失神。此时,她当真觉着,以往足不出户实在是太没见识了。以往,谢莫如觉着,女孩子里,谢莫忧已算是美人,直到见了江行云方知,世间美人寻常,天人方有此等景象。以往,她的认知里,谢二叔已是一等一的人物,如今见那身跨骏马,懒洋洋过来的少年,方知是人外有人。

少年跨一匹青白大马,那马鬃毛飘逸,神骏非凡,有些似书中说的狮子骢。马非凡马,少年更非常人,少年一身华美至极的轻紫织金衣袍,金线织就的鸢尾有阳光下熠熠生辉,袍服之精致,难言言喻。可这样的华服在少年俊美的容貌前竟有些微微失色,倘不是先时见过江行云那般人物,谢莫如怕要失态了。

及至门前,少年自马背一跃而下,衣袂翩跹如山中蝴蝶。他三两步到谢柏面前,拱手一礼,一双凤眼似天然含笑,转而看向谢莫如,手中折扇刷的甩开,做个潇洒样,问,“这位妹妹是——”

倘别的少年如此,定是惹人厌的,偏生此人生的俊美,倒叫人生不起他的气来。谢柏伸手一掌推开少年的脸,道,“你离远些,这是我家中侄女。”

“啊!”少年折扇往掌中一击,问,“可是方氏夫人之女?”问的颇是细致。

谢柏牵着谢莫如的手,引少年一并进了别院,笑道,“对,莫如是我大哥的长女。”

“原来是大妹妹。”

“你这是论哪里的亲,难不成,以后你要给叫我二叔?”

几人说着便穿花拂柳到了备好的敞亭,亭外是一片水光渺渺,借水气生凉意,暑热大去。另有侍女捧上温茶鲜果,谢柏令仆婢退下,诸人随意坐了,少年笑笑,“汉乔兄难道忘了,我曾祖母是世祖辅圣皇后的堂姐妹,莫如的外祖母宁平大长公主是辅圣程皇后之女,这样算来,莫如岂不该叫我声苏哥哥才是么。”说着看向谢莫如。

谢莫如就是有这种天塌下来仍面不改色的本领,其实听到外祖母是宁平大长公主的时候,她已是讶意非常,偏生面儿上还是淡淡,“倒是少听人提起,想其中或有忌讳之处,你我亲缘已远,你这样贸然认亲,以后或者有麻烦。”

别看少年的嘴跟漏勺似的,却机敏的很,他立刻转向谢柏问,“谢汉乔,你家里难道没跟莫如提过宁平大长公主之事!?”

谢柏真想把苏不语这张嘴给缝上,苏不语已再次转过头对谢莫如道,“真是不可思议,哪怕大长公主过身,有这样的一位外祖母,亦当荣焉。何况方家是方家,方家之罪与大长公主并不相干。怪道都一直不见你出来,我来帝都的心愿之一就是想拜见方氏夫人,不过听小乔说你母亲不大喜见外客,今日能见到莫如你也算了我一桩心愿。”

苏不语说话,坦率至极。且不论苏不语的美貌,单这性子已令人喜欢,谢莫如想一想,自己与母亲同这位苏不语并不相识,那么,苏不语这是爱乌及屋了,遂一笑道,“你祟敬的是大长公主,我与母亲都是凡人。”

“不凡不凡。”苏不语笑,甩甩袖子,“你看,咱俩衣裳都一个色儿,这就是缘分。对了,我姓苏,单名一个云字,字不语。你叫我苏哥哥,云哥哥,或是不语哥哥都成。”

谢柏凉凉道,“嗯,现今帝都城十个女孩子,八个都这样叫他。”

苏不语讪讪,“反正莫如你随便称呼吧。”

谢柏毕竟豁达,他也没觉着谢莫如的身世有何不可提的,只是家里都是讳莫如深的样子,他不好违忤父母之意。如今给苏不语说破也好。谢柏坏笑,“莫如你叫他苏美人便好。”

饶是谢莫如向来恬淡,此时也无语了,当着女孩子面前,这两人大男人,一个小乔,一个美人……

谢柏与苏不语道,“我家里还有个侄女,看你那话本子都要着魔了,一会儿你写幅字给我。”

苏不语点头,问,“莫如,你也看过我话本子了?”要是莫如也跟他求字,那可得好生写一幅。

谢莫如笑,“人比书要出众。”

苏不语哈哈一笑,十分畅快,“一会儿让你见个书比人出众的。”

谢莫如问,“李先生也写过话本子不成?”

“那小子不是改行卖字了么。”说到李樵,苏不语显然烦恼多多,偏生一肚子烦恼又不知当如何讲。或者,当着他们叔侄,苏不语不欲讲罢了。只是,非得极在乎的人,才会露出这般模样吧。

谢莫如一笑,转而细品别院的凉茶。

李樵来的并不晚,天气热,趁天凉早些出门是常识,一盏茶只饮了半盏,李樵便到了。

不同于苏不语锦衣华服,李樵只一身简单的棉布青衫,脚下踩着草鞋,手持竹杖,简朴素净与苏不语华衣丽服简直是天上地下。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两人虽衣饰大不同,但那相貌,倘不是早知他们一人姓苏一个姓李,谢莫如非以为他们是同胞兄弟不可。怕是,同胞兄弟这样肖似的都不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17页  当前第1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3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千山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