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千山记_分节阅读_第175节
小说作者:石头与水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8 MB   上传时间:2017-01-14 22:23:23

她做太后图个啥,不就是图个痛快么。

结果,就有人叫她不得痛快。

胡太后这里满腹怨气,文康长公主听到她娘的理论简直无语了,沉默片刻道,“现下不过皇兄暂留老五在帝都,待江南平定,她就会随老五就藩,以后还能见几回?再者说了,辅圣姑妈难道就没一点好处,人都去了,谢莫如既不姓穆也不姓方,您这是做什么哪?”

明白人与糊涂人的差别是什么?无非是一个肯讲理,一个不肯讲理罢了。胡太后闻此言,转头就哭起来,一面用帕子拭泪抹眼睛,一面道,“哀家知道,你与你皇兄终究是辅圣养大的,你自来就亲近她,我也晓得。”

文康长公主头疼,“这是哪辈子陈芝麻烂谷子的事,祖母过逝后,我们与母后也是赏见的,无非是各有宫室,未住在一处罢了。”

胡太后突然又不哭了,她神一样的逻辑突然发散起来,与文康长公主道,“以前人们都说她似辅圣,我近来很是想了想,倒觉着她不似辅圣,更似你皇祖母当年呢。”辅圣公主是个斯文人,婆婆世祖皇后那才是个母老虎,据说先帝都挨过她的耳光。当然,世祖皇后是先帝亲娘,打也就打了。好在这种暴力因子没有传给先帝兄妹,可到了谢莫如这里,这种一言不合就能抽小叔子的行为,胡太后怎么想都觉着像她婆婆。

这么一想,胡太后又道,“我早说,那丫头生得像世祖皇后。”当初谢莫如初次进宫请安,可是把胡太后吓个好歹,以为婆婆复生了呢。

文康长公主对她娘这话倒是认同的,道,“我对皇祖母印象不深,不过,莫如不似辅圣姑妈这是真的。”完全不像,自相貌到性格,都不一样。辅圣姑妈是个沉静的人,从没有出手打过谁,一般情况,都是直接叫人去死。像这种直接上手打架的事,辅圣姑妈完全做不出来。

胡太后再次思维发散,“你说,会不会是你皇祖母转世了呀?”

文康长公主:……

胡太后与闺女神叨了半日,文康长公主觉着再跟她娘说话,她这日子都不能过了。

文康长公主自慈恩宫出来,就遇着两眼红肿的六皇子生母柳妃,柳妃欲言又止,文康长公主却只是略颌首便径自去了。见这女人,文康长公主亦是不满,平日里瞧着跟个八哥似的爱在太后跟前儿伺候,偏生不知好生教一教儿子,这会儿出事才来哭又有什么用!就那贱人李氏,就是柳妃赐下的人,婆婆给的,六皇子妃焉能不让这李氏三分。

说句刻薄话,六皇子有今日,完全是给亲娘坑的!

文康长公主回了长公主府,永安侯已经在了,文康长公主由宫人服侍着换下大衣裳,道,“你回来的倒早。”

“衙门事务不忙,便先回来了。”永安侯道,“今儿个平国公寻我,想请你为六皇子说话来着。”

文康长公主正心烦这事儿,闻言皱眉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我从母后宫里出来正见着柳妃,有今儿求人的,不说把儿子教好。平国公还好意思托你,他家根子上就是个乱营,柳妃这些小鼻子小眼睛的见识,说不得就是从娘家带来的。自己个儿出身不正,也就爱往儿子身边塞人,糊涂油蒙了心的!谁家不是盼着儿子媳妇小两口和睦才好,就她,给儿子弄个宫人侍婢做了宠妾,如今祸从此来,当是她求仁得仁,求果得果!”

文康长公主很因此事火大,一则的确是丢尽了皇家的脸,二则她家就要与铁家定亲事了,偏生出了这档子事叫铁家没脸。

永安侯道,“这事虽不甚体面,正经说来,却不是什么大事,交到三司都不好判罪,陛下有没有说要如何处置六皇子?”打老婆,这事伤脸,却真算不得罪过。

一提这个,文康长公主旋身与丈夫同坐软榻上,接了侍女捧来的香茶,抿一口道,“你说也稀奇,原我想着,那贱人定是活不得了,皇兄偏生没动静,也不知皇兄在想什么。”要搁文康长公主,早一杯毒酒将李氏鸩杀了。她皇兄也不是心慈手软的人哪……

永安侯忍着恶心道,“听闻六皇子说了,那侧妃出事他便不活了,想来陛下当是怕打老鼠伤了玉瓶吧。”

“拿这话威胁谁呢?皇兄又不是老六一个儿子。”文康长公主道,“从老大到老五,就没这样儿的。”

永安侯觉着,自己跟穆元帝一比,起码在儿子上,算是人生赢家了。

既然陛下尚未有处置的意思,明儿他也就能同平国公交差了。

其实,不论皇室,还是帝都豪门,六皇子此事闹出来,大家都在猜度穆元帝对六皇子的处置,如柳妃与娘家平国公府,觉着事尚有可回旋之处。还有一批人,觉着穆元帝尚未处置,定是要发大招的。

三皇子就私下同三皇子妃说了,“父皇对皇子公主一向严格,昔年永福皇姐做错事,父皇令永福皇姐在道观修身养性一年有余。”

三皇子妃道,“陛下有所处置就好,不然对六弟妹也太不公道了。”

四皇子妃则与谢莫如闲话时说起这个,四皇子妃亦忧心此事,道,“说来六殿下总是陛下亲子,陛下但有偏颇,六弟妹也没法子的。只是,六弟妹以后就愈发艰难了。”

谢莫如笃定道,“叫六弟妹只管放心,陛下素来英明,倘当时处置了,这事儿便也揭过去了。如今迟迟未有旨意,可见陛下气的狠了,六皇子得不了好儿。”

四皇子妃道,“哎,我看六弟妹什么心都没了。”

谢莫如道,“遇着个浑人,难不成自己日子也不过了?要我说,越是遇着浑的,越得把日子过好。别人好不好,自己也得好,这才叫本事。因着个浑人,反把自己一辈子虚度,倒抬举了这浑人!”

四皇子妃转天拿这话去安慰了六皇子妃一回,六皇子妃打叠起些许精神,叹道,“待得陛下开释了殿下,我只愿寻一清静之地,成全了殿下与李氏才好。”在府里做这憋气王妃,真是不如自己去过清静日子。

四皇子妃道,“弟妹只管好生养着,路还长呢。”

铁氏夫人也跟着劝闺女,“是啊,四皇子妃说的是,这才到哪儿呢,人这一辈子,哪里就全都顺顺当当的。”自从闺女出事,这位夫人就过来了,自己暗地里没少流眼泪,却还得想方设法的劝闺女。原想着闺女嫁了皇子是个有福的,不想遇着个六皇子,受此委屈。铁夫人一想起闺女受的委屈,心都要碎了。

四皇子妃没有多坐,略说一说话,便起身告辞了。

铁夫人送到院门处,四皇子妃不令她再送,自己走了。

铁夫人回头同女儿道,“闽王妃素有厉害名声,其为人还是极有见识的。这一辈子,都是自己的,怎么活怎么过,全在自己。我也知道这事伤脸,哎,你自小也读过史书,唾面自干、胯下之辱的典故,不说你也知道。你这个,还不至于此。不说别人,闽王妃经过的伤脸的事就数不过来,经了事,以后的日子是笑着过,还是哭着过,全凭自己。”

的确,多少人相劝宽慰,过日子的人终是自己。

铁夫人这里在与女儿说体己话,柳妃跟前儿的大姑姑孙姑姑又过来探望铁氏,孙姑姑照例带了许多养身子的药材补品,给铁氏与铁夫人见过礼后,温声道,“娘娘在宫里很是惦记王妃,王妃可是好些了?”

铁氏道,“有劳母妃挂念,仍是觉着身上没力气。”

孙姑姑有些为难,还是道,“娘娘听李太医说王妃无大碍了,还想请王妃进宫说话呢。”

铁氏的脸直接冷了,淡淡道,“请姑姑替我同母妃请罪,我实起不得身。这李太医,既不得用,明儿我另请一个吧。”却是一点面子与余地都没给铁氏留。

孙姑姑开天辟地头一遭吃了铁氏的冷脸,连忙笑道,“这也是奴婢多嘴,王妃只管好生休养,娘娘在宫里记挂王妃呢。”

见铁氏不语,孙姑姑道,“娘娘吩咐,奴婢还要去看望六殿下。”

铁氏吩咐身边侍女带了孙姑姑过去。

待孙姑姑看过六皇子,过来辞铁氏时,铁氏没再见她,只令侍女相送。

铁氏出身名门,父为高官,这点骨气还是有的,自始至终,根本没为六皇子求半句情。

待朝中弹劾六皇子帷簿不修的奏章上来,穆元帝直接道,“六皇子糊涂,身体也不好,礼部差使交给七皇子暂理,即日起,六皇子移到皇庄休养。”哦,同去的还有李侧妃。

穆元帝根本没杀她,就把她与六皇子蒙着眼睛下放到了一个叫不出名字的穷山沟,当然,衣裳从里到外换了粗布,一丝贵重物都不许带。那地方,山是青山,水是绿水,出入皆靠攀崖涉水,整个村没一个识字的。没别的优点,就是穷。六皇子说自己是皇子,别人都当他脑子有病。想回帝都,你知道这是哪儿么?就靠两条腿,随便走起!能走出山崖,就算六皇子有本事。至于吃啥喝啥,路上盘缠饮食,平白谁给你吃的?既非老弱病残,也没钱去买,没三天,六皇子死了回帝都的心,一个馒头瘪死英雄汉,六皇子为了不饿死自己和真爱,去替地主家做长工了。因为没有种田技术,只能做最低端的苦力。六皇子倒是识字,只是咱们这里都是种田的,用不着秀才啊。至于李氏,在山沟里倒是水灵灵的一朵小白花,山里人家多数是淳朴的,只是亦有些娶不上媳妇的老光棍,李氏不敢离六皇子半步,不过,六皇子都沦落做长工了,他武力值且低,哪里能护得了李氏。好在那地主不错,给李氏安排了个灶头活计,于是,没三天,李氏就成了烧火丫头。

如此过了半年,六皇子见着粗手粗脚,面黄腰粗的李氏,都有些想不起自己与李氏的爱情了。在偶有一次见着李氏背着他偷偷嗫咬鸡骨头,嗫出滋滋滋的响声时,六皇子已觉着自己为这个女人发昏,委实不值。待春去夏来,李氏已经习惯叉着桶粗的腰与来厨下的小子们耍黄腔了,六皇子终于大梦初醒,痛哭失声。

而帝都,此时刚刚接到太子奏章,太子为襄助江南战事,过年都没回帝都,此次奏章内容,亦是满朝皆惊,因为这一封是太了弹劾南安侯避战畏战的奏章。

如此,靖江未平,太子与南安侯之间已是硝烟四起,一触即发。

☆、第239章 交锋之一

  所有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原由的,而且,也不是突然间的发生,便以至如斯境地。

就譬如太子亲自动手参劾南安侯一事,早便有征兆。

早在年前,太子命人递到帝都奏章便说战机已至,可捷取靖江。

不过,穆元帝问南安侯时,南安侯奏章中则言,江南的进攻还需再等一等。于是,这一等,就又等了小半年,可不就把太子等急了么。

太子的心思,其实明眼人都猜到了一起,去岁到江南行赏,倘赏赐结束太子直接回帝都也就没什么事了,结果,太子没回来,他留在江南襄助战事。这一襄助,江南没什么起色,或者没什么大的战绩,太子怕是不好回帝都的。

如此,太子急着南安侯出战打一场大大的胜仗,南安侯为江南大总督,军队在他的手里,他有自己的考量。主要是,南安侯的立场问题,南安侯并非东宫系,他是正经帝王系官员。何况,南安侯打仗多年,打仗靠的是真刀真枪,动辙上万人的生死问题,南安侯怎能不慎重!他是不会为了东宫的利益而去打这场仗的!

起初大家念在各自身份,还都委婉型的,待时日一久,南安侯根本没有配合东宫系的意思,太子也按捺不住来了火。太子本就是天之骄子,何尝被人这般冷待过。其实在太子这封奏章送来前,吴国公早与南安侯交锋多次。

太子虽然一直是站在吴国公这边儿的,但如此直接在朝中对南安侯发难,也是头一遭。

谢莫如曲指敲敲膝盖,眸中快速的闪过一抹亮光,璀璨至极,她道,“太子急了。”

五皇子亦做此想,五皇子是做过实权藩王的人,其实底下人意见相悖是很常见的事,为上者,听取双方意见做出判断既可,似太子这般直喇喇的同南安侯翻脸,不是为上者的气度,毕竟两人只是对江南的看法不同,南安侯是国之栋梁,有事也该好生商量,实在商量不成,由父皇决断既可。一国储君,不好这样直接与国之栋梁为着国家大事在朝中打擂台的。当然,由此可见太子对南安侯之不满也是真的。还有一点,太子只是太子,东宫只是储君,现在朝中拿主意的人到底还是他们的父亲,太子与南安侯直接交锋,算是怎么一回事呢?

五皇子道,“我早说不能叫太子去,太子去还不如四哥去。我当初那样说,太子只当我有私心,看吧,这一去果然出事儿。”

谢莫如摇着团扇给五皇子扇风,说他,“你在家抱怨有什么用,倒是与陛下说去。”

“我早说了。”五皇子道,“只是这话我以前就说过,现在说,也只是老生常谈。怕有人会当我是出自私怨,不能取信于父皇。”

“那该说的也要说。”谢莫如与五皇子在此事的立场上自始至终都是一致的,打仗不听将军的,难道去听太子的?太子又没打过仗。

五皇子忧心忡忡,“我看这回南安侯危险了。”东宫拿出脸面与南安侯死磕,他爹如果支持南安侯,那么,太子颜面何存?东宫威信将一败涂地。就算他爹支持南安侯,南安侯与太子结下仇怨,以后的日子怕也不大好过。倘他爹偏信太子,江南何去何从,就格外令人忧心了。

五皇子问谢莫如,“你说,这回谁胜谁败?”

谢莫如笃定,“南安侯要危险了。”

五皇子对他爹一向有信心,道,“父皇便是支持太子 ,也会保全南安侯的。”

“不是说这个。”谢莫如摇头,“殿下只看到明面儿上的表章,只凭这一封奏章,陛下怎会换下江南统帅?太子此章,只是个开始,殿下别忘了,宁荣大长公主与靖江王是同胞兄妹,算来靖江王是南安侯的嫡亲舅舅。去岁南安侯何等骁勇,今年一场战事皆无。怕就怕有人参南安侯碍于私心,不肯出兵啊。”

五皇子一听这话就来气,却也没跳脚,忍气想一时,五皇子两道浓眉皱起,“说南安不肯出兵还是客气的,倘有恶毒的,诬告南安侯勾结靖江王,图谋江山都有可能。”

五皇子顿时坐不住了,道,“你先用饭,我得去跟四哥说一声。”

谢莫如拉住他,“急什么,哪时就差这一顿饭的功夫,你这里老实吃饭,也别耽搁了四皇子的晚饭。吃过饭,什么事不能商量?”

五皇子道,“火烧眉毛,哪里能等。”

“有的是功夫,刚开始哪怕有人这样说,陛下定也会斥责,起码得等内阁的动静,此事才见分晓,哪里就是一朝一夕的。你听我的,老实吃饭,孩子们这就要过来了。”

五皇子只得坐下等吃晚饭,与谢莫如道,“你说南安侯会怎生应对?”南安侯也不是白给的呀。

谢莫如道,“倘我是南安侯,立刻请旨回帝都。江山又不是姓胡的,操这心做甚?你们老穆家爱怎么着怎么着呗。太祖立国,就把前朝皇室杀的差不离了,但前朝大臣们呢,北岭先生算是有骨气的,无非是一臣不侍二主,还有如晋宁侯之类的,转投新朝,照样显贵。”

五皇子听得心肝儿直颤,低声道,“以后可不许说这话,什么叫‘你们老穆家’,是‘咱们老穆家’。再说,江山是咱们老祖宗打下来的,这怎么能不操心呢。”五皇子说的都是实心话,五皇子与谢莫如其实算是表姑舅亲,五皇子的祖父太祖皇帝,与谢莫如的外祖母辅圣公主是嫡亲兄妹,太祖皇帝与辅圣公主的老娘世祖程皇后,这是五皇子的曾祖母,谢莫如的曾外祖母,论起来,五皇子与谢莫如委实亲缘不远。

谢莫如摇摇团扇,“我也就这么一说,要搁我,我就这般,以退为近。”

五皇子正想再跟妻子商量些事,大郎几个连带着小伴读们都过来了,手里一人拿着几张墨纸,谢莫如笑问,“课业写完了?”

大郎点头,“母妃,我们都写好啦。”

五皇子接过儿女们的功课挨个检查,大郎二郎三郎是一个进度,四郎五郎是一个进度,六郎去岁刚刚入学,学的最浅,昕姐儿是女孩子,功课同兄弟们的都不一样,交给谢莫如检查。谢莫如连带上伴读们的功课也一并查了。

待夫妻二人将孩子们的功课查完,也就到了吃晚饭的时辰。谢莫如问孩子们中午在宫里吃的什么,大郎道,“有鱼,有虾,还有羊肉,青菜,小萝卜,一样八宝肉圆汤,一样甜汤,还有两样点心,玫瑰粉果和奶糕,饭是御田精米饭。饭后水果是樱桃和枇杷。”

二郎慢吞吞的补充道,“我觉着羊肉有点硬。”

三郎嘴快,“二哥你换牙呢,吃啥都不得劲儿,那羊肉我吃着还好。”

四郎想了想,补充说,“今儿给六郎送吃的小内侍换了个人,不大认得,大哥没叫六郎吃他那一份儿,叫六郎跟我们一起吃的。”

五郎也在一畔跟着点头。

谢莫如道,“管着给皇孙们送膳食的是御膳房的安公公,他有没有说什么?”

大郎年纪最长,也十来岁了,逻辑清楚,言语也明白,他一五一十道,“都是安公公的徒弟冯进忠冯太监带着小内侍们送膳食的,冯太监说,给六弟送膳食的小亭子吃坏了肚子,就换了这个小竹子。我想着,便是小亭子偶不能用,也该冯太监亲自送来,上次给太孙堂兄送饭的小珠子不适,就是冯太监亲自送的。这个小竹子,从来没见过。我就没让六弟吃那一份儿。”

虽然知道太孙身份不同,但一样皇孙两样待遇,尤其被区别待遇的是自己儿子时,五皇子心里委实不大舒坦,还是先与孩子们道,“大郎做得对,以后也要这样,你们都要记得,面儿生人给的东西不要吃。”

孩子们拉长嗓音应了。

谢莫如命紫藤传饭,一家子坐下用饭,小伴读们另坐一桌,用过饭后,就是孩子们自己玩儿的时间了。谢莫如随孩子们玩儿去,并不拘束他们。五皇子漱过口,喝了半盏温水,道,“我去四哥那里说会儿话。”

谢莫如起身给他理理衣领,“你也劝着四殿下些,莫要让他着急,这原也不是一时的事。”

五皇子应了,抬脚去了四皇子府上,两家本就是邻居,当真是车都不用,只当饭后散步了。谢莫如去园子里漫步消食。

四皇子五皇子原就相近,五皇子过去时,四皇子家也是刚用过晚膳。兄弟俩去书房说话,侍女上了茶,四皇子便令她们退下了。说到此事,四皇子怎能不担心岳父,四皇子属于亲娘出身低,且死的早,死后被追赠了个庆妃,庆字并未在“贵德淑贤”四妃中,可见庆妃活着时并非穆元帝宠妃。四皇子外家也没啥能人,外家还指望他这亲外甥呢。在朝中,四皇子多有倚重岳家之处,再加上他与四皇子妃感情好,与岳家自然亲近。太子参劾他岳父的事,四皇子还没跟媳妇说呢,就是怕媳妇听了着急,与五皇子就没有什么不能说的。四皇子道,“不是我说话不好听,太子再英明,在打仗上到底是生手,就是吴国公,我也不信能比我岳父更熟谙兵事。我也料到太子下江南必要抢功的,可这拿江山社稷开玩笑,也太托大。就是太|祖皇帝,口含天宪,也没有说哪儿胜哪儿就胜的理。太子说江南可一战,倘真能战,难道岳父看不出来?”四皇子给东宫的奏章气狠了,他平日里可没有半点对不住东宫的地方,竟然这样坑他岳父!东宫眼里何尝有过他这个四皇子!

“这些话,咱们今儿个都同父皇说了。哎,我先前不想太子去江南,太子只当我有私心。我经过战事,要打赢一场仗,除了精心挑选时机,更是不知多少将士的血肉堆出来的。太子想要大功,必要有大战,一场大战,百业凋敝。”五皇子感慨一番,方说起正事,将自己与妻子的猜测与四皇子说了,“四哥你心里有个底,要我说,太子都撕破脸了,必是要将侯爷弄回来的。与其让那些小人使出下作手段,四哥咱们明儿先面谏父皇,与父皇陈情此间厉害,万不能让侯爷受此冤枉方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17页  当前第1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5/3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千山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