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千山记_分节阅读_第237节
小说作者:石头与水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8 MB   上传时间:2017-01-14 22:23:23

“陛下乃天子,定会安康。”

“既如此,兄长何需考虑太子喜怒?”南安侯道,“换句话说,大老太太生事,那是胡家家风不谨。把大老太太的事平了,是胡家明白。此事,说来是咱们胡家的事。兄长倘拿此向闽王邀功,闽王会做何想?”你把自家祸害除了,反倒要没能祸害成的人家感激你?这是哪里来的道理?本就是你自家的事,你自家不料理,难不成等别人替你料理?倘别人出手,怕就没这般和气了!

南安侯寥寥数语就问得承恩公冷汗涔涔,承恩公挂着一脑门子的冷汗问,“阿弟,你觉着,太子,真的,半点机会都没有?”

南安侯道,“我外出打仗,大哥知道如何决出胜负么?”

承恩公正在紧张,也未对弟弟这种白痴问话有所不满,道,“谁赢谁就是胜的吧?”

南安侯问的白痴,承恩公答得更是白痴。兄弟俩委实没有默契,南安侯一叹,只得自答自问,道,“对阵双方,谁先杀了对方将领,谁就是胜者。”

这话,南安侯说的平平淡淡,此际,五月初的阳光透过窗纸洒入书房,映得南安侯锐利的五官都带了几分暖意,但,承恩公听来硬是心下一凛。南安侯道,“而想打一场胜仗,最重要的是,找准你的对手,倘连对手是谁都不清楚,谈何胜负!”

承恩公自他弟府上告辞时都有些浑浑噩噩,委实没太明白他弟的意思。南安侯望向他哥有些老迈的背景,沉沉的未再开口说一个字。

太子一直将闽王视为对手,真是笑话!你堂堂一储君,何需忌讳一藩王。身为太子,平生最大的对手只有一人,那就是陛下。你要依附他,明白他,有朝一日取代他,这才是储君应该做的事。如太子这般,把皇帝弄个半死,然后跟藩王死磕……不是南安侯因私偏狭,他怎么看,也看不到太子的赢面儿在哪儿。

当然,南安侯本就与太子不睦,他亦乐得见仇人倒霉,故将此事知会了闺女知晓。

至于大老太太朱氏,当天就病的七死八活,自然也不能进宫陪太后说话了。文康长公主还私下劝胡太后道,“现下这个节骨眼儿上,连帝都东市的市场由原来的每天开门,都改成了五天一开门。宫里皇孙皇女们的课业也暂停了,就是诰命们的请安也都免了,不就是因现下得病的人多么?母亲想人说话,有我呢,难不成,我就不会说话了。何必要去宣外头那些人,尤其大舅母,年岁比母亲还大呢,都快八十的人了。不是我说话不中听,这亏得是病在了家里,要是带病进宫来,可如何是好?母亲也是上了年岁的人了,可莫要如此了。”

胡太后这才说了实话,道,“我是听人说,你大舅妈认识观音庵的女神仙,听说那女神仙也是极灵验的。就想召你大舅妈进宫来问问,倘真灵验,也好叫女神仙进宫说说法。”自经白云仙长与文休法师后,胡太后迷信的热情被唤起,恨不能天天召几个仙僧仙道的进宫说话。

文康长公主不动声色道,“不就打听个人,也不一定非用大舅妈,我替母亲问一问,如何?”

胡太后自是乐意。

谢莫如做事向来迅速,第二日,文康长公主就进宫私下同母亲说了,“母亲再不必提什么菩萨庵了,前天晚上出了桩大丑事,阖帝都都给惊动了。”

“怎么说?”

“那菩萨庵不是庵堂么,说是那庵主极不正经的女尼,原有些小小年纪投奔了去的女尼经常消失不见,人们只当是丢了,这才知道,竟是叫她调理好了送去结交达官显贵。”文康长公主啧啧两声,“我都不乐意说,怕脏了嘴。”

胡太后也呸了两声,道,“果然不是个好的!”

文康长公主悄与母亲道,“幸而母亲是把菩萨庵的事悄悄与我说的,我也是命人悄悄查的,不然,叫外人知道母亲要召这等人进宫,于母亲的名声岂不有损?”

胡太后深以为然,文康长公主道,“眼下皇兄病着,我知道母亲着急,只是我想着,这帝都城要论卜算灵验,无人能及文休法师的。母亲切莫再找其他人了,恐被小人所乘,殊不知菩萨庵兴许就是个套儿,引着母亲上钩呢。”

“那不能,你大舅妈不是那样的人。”

“大舅妈自不是那样的人,可她什么年纪了,给人骗了也不一定。”

胡太后决定还是听闺女的,短期内还是不再召那些神姑仙道进宫了。

如此,谢莫如两头截和,算是把朱氏的事了了。

至于姜六娘的胡言乱语,直接让安郡王上折子了事。你姜六娘一介女流,尽管谢莫如不歧视女人,但不得不说,女人的性别在权利场上实在是大大的弱势。安郡王身为靖江一系的法定继承人,是他的话有份量,还是姜六娘的话有份量,简直不言而喻。

五皇子都说,“平日里多做好事,还是有福报的。”

谢莫如道,“也不过是站队罢了。安郡王这是站在了殿下一边,说来,殿下大败靖江,对靖江的仇其实更大些。倒是太子,不过是审死了几十口子,相对于靖江今日下场,太子不是罪魁祸首。”

五皇子道,“这如何一样?我打败靖江,是堂堂正正之道,是输是赢,并不存在私怨。先时刑部之事,东宫皆出自私利,对靖江后裔刑囚过度。安郡王还小,约摸是别人替他拿的主意。”

李九江的消息很快,很快打听清楚,替安郡王拿主意的,倒不是姜家人,而是林凡与钟大人两个。

五皇子道,“有这么两个明白人照顾着,安郡王以后也好过日子。”

两人的看法是,太子失江南,闽王得江南,眼下虽太子占据优势,结果则难说。因两人都是被闽王带进帝都的,再加上文休法师从无错漏的卦象,他们更愿意将宝押在闽王这边。

为此,姜六娘还恼羞成怒,给了安郡王一巴掌,谢莫如得知此事,立刻上禀婆婆苏皇后,苏皇后以“掌掴当朝郡王,目无法度,无视礼法,妄议朝政,诽谤亲王”为由,立刻派了宫里粗壮的内侍与嬷嬷,将姜六娘拘禁起来。

柳贤妃还在太后面前道,“那姜六娘,说来还是安郡王的姑姑,原是姑侄一时不甚拌了嘴,其实不算大事。”

苏皇后仍是那幅柔弱模样,但自从穆元帝病倒,她也不在凤仪宫窝着了,天天来慈恩宫报道,听到柳贤妃说这话,苏皇后仍是那幅温温柔柔的口吻,“安郡王,当朝钦封的王爵。那姜六娘,无封无诰,论起来,不过平民百姓。皆因安郡王心慈,允她寄居安郡王府。一个平民,难道因辈份高些,便能打郡王了?要这么论,竟不以身份论尊卑,而是以辈份论尊卑了。那以后,这凤仪宫慈恩宫的,不如就让给辈份高的来住,我与太后都躲出去。咱们朝廷,也不必论官职的,只看谁年纪长有辈份,便让他当家。”

柳贤妃连忙起身,“臣妾并不是这个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倒是与我说一说,不然,我怕是误会了贤妃。”

柳贤妃顿时臊的脸上胀红,苏皇后轻咳一声,呷口药茶,柔声道,“自陛下龙体微恙,我这心里便不安静,时时担心陛下龙体,虽有心想给陛下抄些平安经供于佛前,因这心里放不下,还未下笔。贤妃未进宫时便素有才名,一手簪花小楷,很是漂亮。就由贤妃你代本宫抄些平安经吧。”

柳贤妃恭声领命。

苏皇后再道,“虽在太后面前尽孝要紧,到底有我这儿媳妇在,还有赵谢二位贵妃,也是极懂事的,也不差你一个,你就先去抄经吧。”

柳贤妃一双水汪汪的眼睛直看向胡太后,胡太后人老脑子慢,还在想苏皇后这一套说了些什么,文绉绉东扯西扯的,好像是让柳贤妃替儿子抄经。对哦,抄经也是个好主意。佛祖菩萨定能保佑儿子的。胡太后正在思考,也就没留意柳贤妃求助的眼神,苏皇后却是淡淡一笑,与胡太后道,“我说话不管用,还得劳太后娘娘吩咐一声。”

柳贤妃再不敢有二话,连忙道,“妾恭领皇后娘娘凤谕。”

文康长公主心下暗恨柳贤妃没眼色,笑与苏皇后道,“母后年老,宫里还是得有皇嫂看着些。尤其现下,最是要紧。”

苏皇后叹,“是啊,以往靖江后裔何等安分,陛下刚有些小恙,一个个就开始蹦哒。那姜六娘岂是个好的,她的母亲邱氏,活着时便把靖江世子挤兑得没立足之地,后来,邱氏母子更是丧心病狂,毒杀世子。有这样的母亲,姜六娘人品可想而知。她的心事,我是知道的。靖江后人中,有姜六娘的亲侄子,还有安郡王,当初陛下赐爵,想着安郡王是世子一支,姜六娘那个侄子,到底是庶支,便将爵位赐予了安郡王。今天姜六娘敢打安郡王,无非是对陛下的安排不满,想打死了安郡王,她的侄子袭爵罢了。”

胡太后听到此处已是不痛快了,竟然有人敢置疑她儿子的安排,立刻板着脸道,“靖江王就是个坏种,这姜六娘也不是好的。”

赵谢二人见苏皇后发飙,已是惊讶的说不出话,见太后这般说,文康长公主又肯给苏皇后面子,也纷纷附和起来。

苏皇后又柔声细气道,“贤妃说我处置不当,其实,我也只是将人拘禁起来看管,并未如何。到底怎么处置,还是得太后娘娘做主。”

胡太后道,“这样不懂事的贱人,阖该一顿好打。”

苏皇后道,“未免麻烦了些。”

胡太后问,“依皇后的意思呢。”

“要往日,教训一二无妨。可现下,不重处,怕一个个的有样学样,都以为咱们好欺负,个个的要起来造反呢。”苏皇后一派柔弱模样,叹道,“赐她三尺白绫则罢。”

苏皇后出手收拾了姜六娘,姜六娘一死,她那些话,再无人敢提。苏皇后从来都是深居简出之人,连宫务都是赵谢二位贵妃代理,以至于大家习惯性的忘记了她的存在。结果,她这一出手,人们方意识到,后宫,是有女主人的。

大皇子三皇子都纷纷为五皇子说话,直说姜六娘妄议朝政,诽谤君王,她的话,一定都不可信。想也是,传国玉玺什么的,倘真有那玩意儿,在江南断然瞒不住的。

非但大皇子三皇子表态,朝中譬如礼部尚书秦大人,工部尚书卓大人,户部尚书唐大人,吏部尚书于大人,连带着代兵部尚书,还有御史台左都御史铁大人等,都表了态。或许是因后位空悬多年的缘故,以至于这些大人们似乎刚刚意识到,纵太子成事,按礼法也得尊皇后为母后皇太后的,后宫有苏皇后,再如何也保得住五皇子。只要五皇子性命无碍,这将来……阿弥陀佛,佛说,不可说。

太子大为恼怒,私下恨恨道,“她倒还摆起皇后的谱来!”

这话,太子妃都不好接。苏皇后到底是皇后,就是太子到了跟前,也得恭顺的叫声母后的。

姜六娘此事一了,大理寺、御史台查明忠勇伯清白,太子只得让忠勇伯官复原职,同时还抚慰了忠勇伯几句。不知是不是风水问题,太子发现,自己这里事事不顺,非但朝中有群臣与令人生厌的大皇子三皇子事事与他唱反调,让太子惊惧的是,五皇子府上程太医似乎在秘密研究什么。

五皇子处处盯紧东宫,东宫也在处处盯紧闽王府。那程太医,原是五皇子吩咐一道研究防疫药方的,就在前儿被五皇子召回,自此就再未参加防疫药方的研究。也就是在程太医回到王府的第二天,江行云便带人离开了帝都。

传回来的消息是,江行云南下去了。

南下!

南下会去哪儿呢?

宁祭酒给出的解释是,“五皇子的势力都在江南,怕是联络那些人手去了。”

李相的结论相反,“南方太远,倘调兵谴将,瞒不过朝廷。何况,朝廷在帝都,不在江南。现下她联络再多的人,于大局没有影响。江伯爵必定不是南下联络人手去了,闽王还没到此地步。”

宁祭酒虽不满李相与他唱反调,却是突然心生一计,建议太子,“何不外调闽王?”

太子惊道,“岂非放虎归山?”

宁祭酒微微一笑,拈须道,“臣并没有说要调闽王去江南,是北上,还是西行,都可。”宁祭酒的意思是,调闽王离开帝都,便可秘密逮捕。只要闽王不在,闽王系人马无可寄托,便是千般妙计,万般手段,怕也无处施展。

太子屡屡在闽王身上失手,闽王自身,包括闽王系,都极难对付,就是朝中大臣,也多有愿为闽王说话者。在帝都收拾不了闽王,宁祭酒出此主意,倒合了太子心意。太子早不待见闽王,只是,太子也有自身难处,太子低声道,“如果没有恰当的理由,不要说苏皇后,就是皇祖母那里,怕也说不过去。”

胡太后还好糊弄,可是,苏皇后不成,这女人以往跟没有似的,突然发作起来,胡太后在她跟前就是白给,几句话能将胡太后绕晕。何况,苏皇后毕竟是嫡母,倘有什么话,她说出来,便是太子,也要听从的。

李相对于此计极不赞同,眉心一皱,立刻道,“朝中,靖南公、南安侯、忠勇伯,都是赫赫战将,纵有战事,难不成放着大将不用,非要派皇子出征?世间没有这个道理,何况正当陛下病重之时,但凡殿下在朝中提此一句,必受朝臣攻诘。”

宁祭酒也是两朝老臣,脑子活泛,非常人可比,他转念再生一法,建议太子道,“靖南公、南巡侯、忠勇伯等人,皆闽王羽翼,太子不趁此剪去,更待何时?先行将三人分调出帝都,再收拾闽王,岂不容易。”

太子颇是心动,又有为难,“天下太平,未有战事。”

宁祭酒笑望李相一眼,颇有深意道,“别的地方不容易,李相于陕甘经营多年,想来定有心得。”

闻此言,李相险气个仰倒,想着我内阁相爷,要你个小小祭酒指挥!何况,宁祭酒话中之意,李相便是想做首辅,想辅佐太子上位,也再也容不得姓宁的这般阴毒主意!靖南公、南安侯、忠勇伯等人虽与五皇子相交,可一样是朝廷的臣子啊。李相并不是看这些人多顺眼,可,尼玛现下把人都弄没了,以后打仗,难道叫姓宁的去披挂上阵么?李相登时大怒,指着宁祭酒的鼻子大骂,“但凡战事,各地匪类,可用当地驻军缫灭,倘当地驻军不敌,朝廷方会派兵。即便派兵,如靖南公等人,皆公侯伯爵,何等显贵!等闲小战事,何需他们出马!但用他们,必是大战!我等虽为殿下谋划,亦是在朝多年,焉能视战事为儿戏,视子民性命为无物!争,便在帝都争!倘弄得江山颓败,天下大乱,这帝位,不要也罢!便是臣,深受两代帝王深恩,于朝不说战战兢兢,却也担不起祸国二字!更耻与小人为伍!”话毕,拂袖而去!

☆、第328章 夺嫡之三一

  于是,还未商量出对付五皇子的法子,太子身边两大谋臣先行翻脸。李相出了东宫,已是气得老泪纵横,他发现,自己当真是眼瘸啊!太子,太子他以往不是这样的啊!

李相心下郁结,恨不能一口老血喷出来。

李相一幅要吐血的脸色回了府,家里充当细作的内侄徐少南就迎了上来,端茶递水的一通服侍,道,“姑丈还需保重身体,莫要劳累太过才是。”

李相摆摆手,长叹一声,“世事不由人哪。”

徐少南道,“姑丈尽管放心,侄儿出去看,疫病的事现下好多了。街上虽人少,但,街道整洁。就是隔离的人,也较先时少了许多。侄儿寻思着,再过个一月半月的,这疫病就能熬过去了。”

“这就好。”疫病什么的,说来五皇子还真是个干实事的。只是,李相哪里是为疫病心烦呢。瞥一眼这细作内侄,李相更是心绪复杂,歇了一时,就去了书房看书,当晚竟是连晚饭都未用的。

李相于东宫怒气而出的消息很快传到五皇子府,同时知道的还有大皇子与三皇子,赵谢二人毕竟是掌宫闱多年,虽现下苏皇后收回凤印,重掌宫务,她二人的消息仍是极灵通的。

赵谢二人都叮嘱儿子,“不知是真是假,你们多留心。”

五皇子这里多一层验证,除了宫里的消息,还有徐少南这位细作传递消息,故此,五皇子当晚就连李相未用晚膳的事都知道了。五皇子与妻子商议,“莫不是李相与东宫翻脸了?这不大可能吧,李相与东宫一向亲近。”

谢莫如道,“李相与宁祭酒不同,徐少南在他身边服侍,李相不见得不知道是为什么。要说李相为人,先时出调陕甘,其实也是受了科弊案的牵连,论科弊案本身,倒是与他无关。在陕甘几年,也称得上能臣。他这样的人,虽有意东宫,到底更爱惜羽毛,注重名声。都活到这把年纪,这般地位,推太子一把无妨,再多的,李相怕是不肯做的。宁祭酒最是邀名之人,偏生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他与我祖父是同科进士,说来在陛下亲政一事上也出过力气,还因此被辅圣公主流放。后来被调回帝都,多年一直未曾升迁。像我祖父,都熬到了尚书内阁之位,他仍不过小小祭酒兼詹事府詹事。他如何心甘?他想自东宫身上得到的,远比李相要多。李相的目的,无非是首辅之位。可李相现下已是内阁相臣,就算这一辈子做不了首辅,他这位子,也不低了。宁祭酒不同,东宫倘不得上位,他怕是要终身止于中流官员的位子上了。所以,要我说,宁祭酒定是一心一意巴望东宫上位的,并无二意。可李相,东宫上位,于他是锦上添花,东宫便是上不了位,他这把年岁,全身而退还是做得到的。李相啊,心思还在摇摆。”

五皇子道,“你说,李相是不是真与东宫翻脸?还是故意做出样子来给外头看的?”

“他是不是真翻脸也无甚要紧,李相这样的人,爱惜名声重逾性命。不可能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倒是宁祭酒,品阶不高,又遇此良机,定会生事的。”

五皇子恨声道,“真个小人!”又说,“芝弟几个,倒是难得敦厚。”

谢莫如道,“阿芝几个又没跟着姨娘长大,他们略大些,就都是我祖父与父亲在教导了。我娘家最耳根子软就是莫忧,人家说什么就信什么,戚夫人为何连忙将她送去闽地与妹夫团聚,就是怕宁家人使坏。”

五皇子听得更厌烦宁祭酒了,偏生这小人运道来了,也是挡都挡不住。五皇子这防疫工作的确大见成效,却不妨有人天生抵抗力差,尤其朝中老臣,上了年岁,再如何保养也不成的。这不,翰林院掌院学士就病逝了。现下也不敢大作排场的举丧,徐学士是个明白人,交待家人定要在他死后火化尸身。徐学士一死,正二品掌院学士的位子便空了出来,太子没半分客气,将此位子给宁祭酒代理。

因是代理,内阁都不好说什么。毕竟太子都说了,“一切待父皇大安,由父皇做主。”一句话,也堵了诸皇子的嘴。

宁祭酒这一升官,别人没什么,李相的脸色更难看了三分。

李相过去东宫,倒是得了太子好一通劝解,直说宁祭酒情急之下,有欠思量云云。但李相何等老辣,宁祭酒这样的小人,便一时不好疏远,也不当升其官阶。太子既肯升宁祭酒官阶,心下定是满意宁祭酒的,哪里是“有欠思量”,在太子心里,有欠思量的怕是他李钧吧!

李相索性不再多话,凭太子与宁祭酒商量去吧。

李相不肯帮忙,宁祭酒那调靖南公柳扶风等人出帝都的计策便不大好使,毕竟,凭他一介小小祭酒,无任何外任资历,想弄出一场战事,也是抬举宁祭酒了!

战事动不得,东宫一时也没什么好法子,毕竟,五皇子滑不溜手,后宫又有苏皇后、文康长公主二人坐镇,就是想忽悠胡太后都不能。双方一时胶着,朝廷倒是难得的安稳起来。

李相不预再管东宫之事,倒是去北昌侯府拜访了一回。北昌侯身为吏部尚书,六部之首,帝心之臣,不过,吏部尚书不入内阁,故此,北昌侯与内阁之人的交情不算深厚。不过,他与李相年轻时便相识,算是有些交情了。李相既来了,就不会九曲十八弯的说些云山雾罩的话。北昌侯请李相书房叙谈,李相叹道,“这一辈子,便是当年陛下亲政之时,也从未觉有此艰难。”

北昌侯听这话极是吃惊,他与李相虽有交情,却是各有各的地头儿,还未到交心境界。李相突然发此感慨,叫北昌侯不知道该怎么接了。北昌侯反应也快,呷口茶道,“艰难也只是一时,待陛下龙体康复,也就好了。”

“是啊。”李相寡淡的应了一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17页  当前第2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7/3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千山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