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千山记_分节阅读_第246节
小说作者:石头与水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8 MB   上传时间:2017-01-14 22:23:23

今年既是大比之年,学子们亦是早早的来到帝都,准备考试。便是五皇子府中,也有两位属官准备下场一试的,一位是谢王妃的弟弟谢芝,谢芝自在闽地中了举人,然后帝都多年不太平,误了两科,今次必要下场的。还有一位就是小唐了,小唐与谢芝是一个情况。两人都提前同五皇子请了假,五皇子也发话了,只管安心考试。

小唐信心满满,道,“我早去西山寺算过了,再没问题的。”

谢芝一惯谦逊,说自己把握不大。

然后,春闱榜单一贴,谢芝在二榜第三十二位,小唐竟也考了二榜七十八位,五皇子颇是吃惊,与妻子道,“阿芝这些年,一直没把文章放下,我是知道的。倒是小唐,看他成天东跑西颠的,不想肚子里倒还真有些墨水。”

谢莫如笑,“殿下怎么忘了,小唐时常去闻道堂,说来,不论是九江还是欧阳镜,都算得上江北岭的爱徒,可他二人加起来,也不若小唐得其教导。江北岭对小唐,那真是手把手的指点。就是个木头,也能开了窍。”

“看你说的,小唐总比木头强百倍。”五皇子说着,自己也笑起来。手下人有出处,做主君的自然高兴。尤其一位是妻弟,一位也是得用之人。

五皇子道,“阿芝的排名好,倒可入翰林。小唐就得看运道了。”

谢莫如笑,“随他们去吧。”

非但谢唐两家,便是谢唐两家的姻亲,吴铁两家,得知谢芝小唐的名次皆是欢喜。吴家自悼太子一事元气大伤,女婿有此喜事,吴家也跟着高兴。铁家亦是如此,六皇子被软禁府中养病,铁家费尽心思把闺女从六皇子府捞出来,也只能将闺女安排到静心庵念经。铁夫人得知三女婿中了举,拭泪道,“我就知唐女婿是个好的,人品好,也知上进。”

铁御史颌首,对唐女婿也很满意。

倒是唐女婿没考中庶吉士,谢芝文章不错,直接入了翰林做庶吉士,谢家人亦是欢喜,谢太太还特意来了一趟五皇子府,说到谢芝入翰林的事,谢太太笑,“阿芝还犹豫呢,说在翰林修书,倒不若在王府做些实事。”

谢莫如笑,“庶吉士也只一年,说来,一年的时间都不到。在翰林呆一年,也好寻一实缺。阿芝既有这念书的天分,总要考个功名出来。咱家自来书香传家,倘他不能考个功名出来,以后再有本事,叫些刻薄小人说起来,只说他是沾了家族的光方得为官,又有什么意思。把功名考出来,一则给子孙后世做个榜样,二则也是堵了小人的嘴。”

谢太太点头,“娘娘这话,真是说到了你祖父的心坎儿上。”

谢莫如与五皇子说起谢芝入翰林的事,五皇子已是知道的,还道,“记得咱们库里好几块好砚,你挑出两端来给阿芝送去。”

谢莫如应了,问,“小唐是个什么主意,他虽没考中庶吉士,要是想外放,也不难。”不论是唐尚书的官位,还是五皇子这里,都能照应小唐一二。说来,小唐在王府也当差十来年呢,谢莫如这般问,就是想小唐倘是外放,她这里也收拾些东西给小唐。

五皇子道,“我问了,小唐说不乐意外放,想依旧在王府当差。我想着,他毕竟有了功名,正经进士,不好如先前再做伴读了,把阿芝先前那一摊事给他做也好。”

谢芝是谢莫如的弟弟,差使自是好差使,以往是给张长史打下手,张长史要随六郎去蜀中,五皇子是准备将李九江提上来顶张长史的位子,小唐给李九江做幅手,倒也不错。

谢莫如笑,“那便送小唐一套文房四宝,贺他得中进士。”

五皇子笑,“你看着办就好。”

小唐一向是个热心人,知道六郎要去蜀中,他先时忙着春闱,抽不出身来。如今进士也考出来了,小唐便将夏青城介绍给六郎认识,让六郎提前对蜀中有些了解才好。

春闱之后,便是准备大皇子长子成亲的贺礼了。说来大婚礼原是定在去年的,结果,穆元帝一场大病,病好后皇室接连死人,还有苏皇后之死,皇孙们皆要守孝十个月。其实适婚的还有七皇子,只是七皇子身为庶皇子,要为苏皇后守孝二十七个月,所以,亲事虽定,短时间内是成不了亲的。故此,便先办大皇子长子的亲事。大皇子家长子成亲后,接着就是三皇子家的长子,以及四皇子府的长子次子,都是前年就赐了婚的。

大郎二郎三郎的大婚都定在明年,六郎是无缘吃哥哥们的喜酒了,不过,走前也把给哥哥们的贺礼都让嬷嬷预备好了。三郎听说此事后,与六郎道,“礼不急啊,你去了蜀中,看到有新鲜东西,带几样给我就行了。”

二郎也颇有此意。

大郎道,“我听大伯家的大堂兄说,蜀中有一种绿菊,稀罕的很,六郎,你去了蜀中打听一二,看看是不是真的。”

四郎先不能信,“这世上还有绿色的花?”

三郎一向消息灵通,道,“肯定是桂堂弟说的,桂堂弟的外祖父是蜀中李总督。六郎去了少不得要同李总督打交道的。”

五郎道,“三哥你说,大伯献给皇祖父的蜀中美人,是不是就是李总督找来的。”

“十有八九啦。”三郎很是笃定。

六郎心说,李总督不是正经人。又道,“等我去了蜀中,倘有绿菊,我一准儿叫人送回来。”

三郎再次感慨,“蜀中可真是好地方,这样稀奇的花儿都有。”他已是信了的。

大家说一回蜀中的好,五皇子眼瞅着要送儿子去藩地了,在御前说话时还同父亲提了一句,“六郎那里都安排好了,我叫人去庙里卜了吉日,说六月初三就是好日子,可以启程。不知薛帝师那里如何?”

穆元帝道,“他一早就想回蜀中了,同朕说了好几回,哎,惦记着他青城山种的萝卜,说是该播种了,好像是这辈子没吃过萝卜似的。”

五皇子笑,“我听说薛帝师在青城山,每年都有许多学子过去请教学问,有些学子还就此住在青城山上,就是为了能得老帝师的指点。我想,老帝师虽未开班授课,心里到底是放不下的。”

穆元帝叹,“此次一别,怕是再不能见了。”

“父皇何出此语,若舍不得老帝师,不如待六郎去了,将薛夫人一并接来帝都居住,也是一样的。”

穆元帝连连摆手,“可千万别,李夫人已来信催了,倘叫她找到朕跟前,朕难道还与她一个妇道人家计较不成。”

五皇子笑,“薛帝师倒不似惧内之人。”

“看人哪能看外表。”穆元帝与儿子笑言,“当年先生正值青春,十八岁便得中状元,帝都城不知多少淑媛贵女倾心于他。偏生他已有妻室,那一年,有一位前军中大将葛将军家的葛家姑娘就相中了他,非他不嫁的。竟还找到李夫人面前,说愿意做平妻。李夫人知晓此事,大发雷霆,先把葛姑娘打个烂羊头,再把先生揍个乌眼青,害得先生请假数日不能上朝。把葛家吓得,连日就给葛姑娘定了一门亲事。”

穆元帝同儿子道,“你说说,这样的女人,哪里惹得起。”

五皇子木着脸点头,“的确难惹。”

穆元帝感叹,“彼时朕觉着李夫人过于凶悍,不过,她也把先生照顾得很好,有一回朕出宫遭遇刺客,多亏了她救朕一命。”

五皇子道,“这各人有各人的脾性,李夫人虽凶,也自有她的好处。”

穆元帝微微颌首,五皇子就顺势将给六郎请先生的事说了,道,“六郎还是念书的年纪,原想给他请两位先生带着,可一想,正与薛帝师同路,还有哪位先生的学识能及得上薛帝师呢。我想着,路上倒是要劳烦薛帝师了。”

五皇子提个开头儿,穆元帝就知道五儿子的打算了,笑道,“你倒是会算计。”

五皇子憨笑,“不瞒父皇,当初想请薛帝师同路,儿子就这么想着。”

五皇子说得坦白,穆元帝反不会多想,穆元帝笑,“这倒是个巧法子,你交待给六郎,到时只管请教去。只是他怕是不肯收徒了。”

五皇子连忙道,“就是收徒,辈分也不对。反正六郎书也读得浅,薛帝师略指点他一二就可。”

穆元帝微微颌首,在六郎代父就藩前还特意召他进宫,祖孙俩说了半日的话,也不知穆元帝同六郎说了些什么,反正六郎回府时就一幅挺胸昂头小公鸡的模样了,用三郎的话说,“就差喔喔叫了。”

六郎才不理三哥,经过皇祖父的鼓励,他觉着自己的肩头有了新的使命!

总之,简直精神抖擞的不像话!

六郎便这般精神抖擞的就藩去了,然后,薛帝师发现,自己遇到了小牛皮糖。

那啥,在一大早上的,六郎就捧着书本过请薛帝师给他讲文章去了,薛帝师当然不好拒绝小朋友,只是,薛帝师很委婉的说,“殿下可有随行的先生?”

六郎很坦白的说,“父王说了,有老先生在,他就没给我带先生。”

薛帝师顿觉任重道远,还有,五皇子这是把孩子赖给他了吗?六郎倒是很好心的告诉薛帝师自己的学习进度,每天要学什么。以往像皇孙都不只一个先生,都是有讲诗的,有讲史的,有教琴的,有教棋的……然后,现下五皇子省事,都给薛帝师承包了,还提前没跟薛帝师打一声招呼。

薛帝师这郁闷的,心说,五皇子府的免费马车果然不好坐下。

不过,有六郎一路上请教功课,薛帝师倒也省得无聊。再者,就是薛帝师心里,也不会不明白这是五皇子的交好之意。五皇子好几个年长的儿子,代父就藩的偏生是六郎,薛帝师自然知道,这位六公子一直是养于谢王妃膝下的。他能教导六公子,于他己身,自然也是有莫大好处的。

甚至,薛帝师相信,这主意定不是五皇子自己想的,定是谢王妃出的。

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辅圣虽去,倒有这样一位外孙女,其手段,可是半点不逊于辅圣当年的。

薛帝师微微浅笑,帝都这样的地方,从来都不乏翻云覆雨之人的。

说来,薛帝师一走,帝都权贵圈里倒是有一则有趣的说法,那说法就是:果然是薛帝师啊,不来是不来,这一来,果然是帝师震荡。上一次薛帝师来帝都呆了四年,然后,陛下亲政,辅圣死了。今次薛帝师道行渐深,只住了一年,然后,皇后死了,太子自尽。

然后,人们不禁再感慨一句:果然不愧是薛帝师啊!

谢莫如听此谣言,不过摇头笑笑,苏皇后之死与太子自尽都不与薛帝师相关,但,穆元帝当初那毒,夏青城可不似只有三成把握的……

☆、第336章 夺嫡之三九

  六郎刚走三天,三郎就说,“往时觉着六郎在家也没啥,他这突然一走,就觉着家里少了多少人似的。”

二郎道,“是哦,也不知他在路上吃不吃得好。”

“怎么会吃不好,又不是没带厨子。”三郎道,“六郎又不是昕姐儿。”

昕姐儿一听,顿时不乐意,问,“我怎么了?”

三郎笑嘻嘻地,“你没啥?就是挑吃挑穿的,今儿要吃张厨子做的鱼,明儿就要吃李厨子烧的虾了。六郎去蜀中,带两个厨子就足够,要换了你,得带八个。”

昕姐儿气地,“你还不一样,前儿还絮叨太平居的鸡肉馄饨呢。”

三郎那薄薄的眼皮瞟昕姐儿一眼,道,“你不就气我没带你去太平居么,不过,他家的鸡肉馄饨还真是不错,不比咱们府里的差。你知道不?听说他家厨子也传了两代了,一辈子啥都不干,就专门包鸡肉馄饨,有这样的功夫,自然做得精细。咱家的厨子,虽也会做,到底不比他家的细致。是不是,老二?”穿衣打扮上,三郎是专家。饮食上,就得看二郎了。

二郎慢悠悠的白三郎一眼,说他,“你如今胆子越发大了,连二哥也不叫了。”

“二哥二哥二哥。”三郎连喊三声,二郎方道,“嗯,太平居的馄饨是不错,说来比咱们府上做得要更好些。”

昕姐儿听的都向往的了不得,问,“二哥你也吃过了?”

四郎直笑,道,“肯定是二哥先吃过,说好吃,三哥才去的。”

昕姐儿气的脸颊鼓鼓的,说哥哥们,“一个两个都没义气,以后你们得罪了父王,休想叫我替你们说好话。”

三郎忙道,“我们是先去试一试,觉着好吃,才要带你去的,看这小脾气,一年两年还见长啦。”

二郎圆润着一张脸,只笑不言。

五郎很实在的说,“阿昕你别急,二哥去年花了五千银子买了一座小山,山上种的都是松树,最重要的是,山上还有一处泉眼,泉水甘冽清甜。二哥命人在那山上养了一千只鸡,二哥说了,等他那鸡养好了,把太平居的厨子叫家来,让他做一顿鸡肉馄饨,肯定味儿更好。到时咱们等着吃就行了。”

昕姐儿大开眼界,也不说哥哥们小气了,连忙道,“以前我听过一个故事,说前朝一位王爷要吃猪肉,那猪都是人参鹿葺养出来的。二哥,你那鸡在山里都喂什么?”

二郎道,“别傻啦,就是人那么吃人参鹿葺也得吃得天天喷鼻血,猪难道就能消受啦?一听就是糊弄人的。不论什么东西,像养鸡吧,给鸡换个稍微好些的环境就是了,但也用不着给鸡喂什么异样东西。还有那种什么给鸡吃药材,出来就是药鸡,都是鬼扯。鸡养在山中,不必喂五谷,而是让它在山中自由觅食,饥则食山中草虫,渴则饮山中泉水,如此,长到一年,便可捕来食用做菜了。这时候的鸡,肥嫩正佳,味道恰好,介时不论做馄饨还是烧菜,随妹妹吃去。”

四郎感叹,“二哥你为吃鸡,能买座山也是大气魄啊。”

昕姐儿道,“山上出产可多了,既有松树,每年便可产松子,还有各样山货,待树长成亦可卖钱,哪里单是为了养鸡,五千银子买的山林,肯定是好山林。”

二郎道,“我买那山林的时候,能卖的树,主家已卖了,主要是那地界儿水好,我还命人挖了个水塘,养了莲藕和鱼,还有王八也放了些。”

大郎问,“你没养些螃蟹,母亲喜欢吃蟹。”

二郎道,“蟹养在了稻田。”

昕姐儿真是服了二郎,说,“二哥,论吃上头,真是无人能及你啊。”

三郎也深以为然。他们都是叫管事管着庄子铺子,不叫管事糊弄了就成,唯二郎,对自家田产,那真不是一般的规划。还有,人家二郎,去岁收成了就置了个小山头,颇会过日子。

几人正在说闲篇,就有内侍进来,先行过礼,笑道,“王妃命奴婢过来跟爷们和姑娘说一声,六爷的信到了。”

“唉哟,好快!”这才走三天就送家书回来了,三郎先跳起来。然后,一群兄弟姐妹的就去梧桐院看六郎来的信了。

谢莫如已经看完了,正笑着与侍女说话,见孩子们都来了,笑道,“六郎命人送了家书回来,你们也看看。”

三郎一向手快脚快,先上前取了嫡母放在几上的书信,道,“我来念!”

六郎是这样写的:

父亲母亲敬启:

一出门就开始想家了,不过,路上的景色很不错。中午有些热,我就在车里睡觉,早上我都会下车走一走,或者傍晚骑一会儿马。乍在外头,颇是寂寞。大哥说在外头要端严,不能给人小瞧,我就总学大哥严肃着脸端架子,端得我脸有些僵。

三郎念到这儿,大家都笑了。大郎笑道,“我哪里有端架子。”

昕姐儿笑嘻嘻地,“大哥这是长兄风范。”

“你自小就爱在我和二哥面前摆大哥的架子。明明咱们都是一年生的,还有父王,总说你稳重,说我跳脱。”三郎也是振振有辞。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17页  当前第24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6/3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千山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