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千山记_分节阅读_第266节
小说作者:石头与水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8 MB   上传时间:2017-01-14 22:23:23

想多远没用,这些事,太子不知道则罢了,知道的话,没有不同他爹说一声的理。太子就这样做了太子妃与穆元帝的传声筒,不过,太子做的心甘情愿,还一幅,你看我媳妇多聪明多明事理的模样。

太子是知道,他爹与他媳妇的关系,一直有些微妙。他爹不大喜欢他媳妇,当然,他媳妇也不喜欢他爹。俩人属于,相见两相厌的那种。做为两人关系的调解员,太子一直致力于,在他爹面前说他媳妇的好话。在他媳妇面前……嗯,倒不必说他爹的好话。因为他媳妇一直说,陛下是明君,陛下的犹豫,我明白,并且理解……哎,想到这些,太子心下颇是感念她媳妇的明理。还有现下查出的这些事,他媳妇不一定要向他爹坦白,但他媳妇还是说了。

太子希望,他爹能明白他媳妇的宽宏与大度,他媳妇不是那样狭隘的,因故人之事就恨天恨地的那样人。他媳妇的心胸,比人们想像的更加宽阔。

穆元帝听太子说了这些事,笑一笑道,“我说怎么昭云大老远的让子衿给太子妃捎东西呢,原来是此番用意。”

太子这才知道何姑娘芳名子衿。

太子果然不愧他爹的亲儿子,穆元帝说了一句后便道,“让你媳妇安心准备太子妃的册封礼吧。”余下话没说,太子也知道是何用意了。显然是不用他媳妇插手的,太子也未多说,又与他爹说了些春闱的事,穆元帝听太子安排的妥帖,都应了。

穆元帝无需太子妃插手,太子妃眼下也没太多空闲管这事儿,眼瞅册封礼在前,文康长公主带着内务司的嬷嬷过来给太子妃说一说册封礼的章程和规矩。

太子妃把靖南公夫人和承恩公夫人叫来一并听,道,“礼部送来的礼仪的章程有一尺厚,我哪有时间细看,不如都听一听,王楚二位嬷嬷对这方面素来精通。”

二位嬷嬷俯身谦逊一二,倘是给别个新晋的贵主讲规矩,她二人还敢拿大。太子妃何等样人,又是身居高位多年,二人只剩满心恭谨,争取给太子妃留下个好印象。

四人足听二位嬷嬷讲了三天的礼仪,以及册太子妃的流程。前头悼太子册立时,其实就册过一回太子妃了。文康长公主上回也是正使,此次穆元帝点妹妹继续做正使,叫谢莫如说,真是铁打的正使,流水的太子妃。不过,也说明穆元帝对文康长公主的信重,以及,文康长公主毕竟是熟手,也能指点谢太子妃一二。

文康长公主行事极其仔细,待二位嬷嬷讲完这些规矩,还提醒谢莫如仔细检查太子妃一应所用礼服,当日的首饰环履,万不能出半分差错。文康长公主道,“这些事听着小,却是极要紧的。当初悼太子妃册立时,凤钗上的大珠不知因何掉了一颗,幸而及时找来内务司的匠人,方没耽搁了。此事你们兴许不知,我却是知道的。大喜的日子,就怕小人作祟。”现下想想,悼太子妃可不就是无福么。

谢莫如知文康长公主好意,道,“姑妈放心,我心中有数。”

文康长公主并不摆出教导太子妃的长辈气派,一笑道,“我知你是个细致人,也不过白嘱咐你一句。”

太子一家提前搬回东宫,三月先是春闱取仕,发榜当天,太子妃也命人取了一张榜单来看,这也是太子妃的习惯,历届春闱,榜上有名的进士们太子妃不一定认识,但榜单太子妃肯定是看过的。太子妃见何姑娘父亲女婿皆在榜上,其中,何姑娘的女婿排名还十分靠前,竟在前十之列。

太子妃再看进士的出身年岁记录,不禁道,“这位江贡士实在年少。”今不过十五岁,比当年薛帝师十八岁的状元还年轻了三岁。

太子比太子妃更早看到榜单,回家时笑道,“现下不是贡生了,已是江探花。”

春闱后排名,榜上有名皆为贡生,待贡生经殿试后再排名次,方是进士。前十名都是陛下亲点,太子妃闻此话笑道,“可见江探花容貌不错。”

“非常不错。”显然是见过江探花了,太子补充一句,“就是年纪有些小,却是难得一笔锦绣文章。”

太子妃问,“何姑娘的父亲在几榜。”

何姑娘得了他爹的眼缘,对于这家人,太子也有几分关注,道,“在二榜,名次也不过,二榜四十五名。”

太子妃颔首,便不再问了。

过了春闱,方是太子妃的册封礼。

太子妃的册封礼比起太子的册封礼,排场上自是有略小一些的,但,正式册太子妃,同样要祭天地的。这就是正妃与侧室的差别,就如同苏皇后当年,若苏皇后等到正式册等那日,一样要祭天地皇陵。但如苏谢二位贵妃,纵再尊贵,贵妃位一样的宝有册,不过,册贵妃并无祭礼。

提前找了吉日祭过天地,再跟老穆家的老祖宗絮叨一翻,要给太子册太子妃了,还不是外人,辅圣的外孙女,太祖皇帝的甥外孙女,再夸一通太子妃的各样美德,写一封祭词烧给天地祖宗知晓。

待到太子妃册封正日,当真是旭日东升,晴空万里,据谢家人事后私下说,那日,太子妃娘家那株杜鹃树满树鲜花怒放。谢莫如一袭太子妃的大红凤鸟服,头戴八尾凤钗,端坐东宫宝座,在正使副使陪同下,接受朝廷正式册封。与太子册封相同,正式程序并不复杂,只是太过庄重,事前准备的东西太多罢了。

谢莫如接了圣旨,转交于身边女官,再接过文康长公主手中捧着的太子妃的玉印,以及承恩公夫人手中的太子妃金册。至此,谢莫如便正式有太子妃的权柄。

接受宝册之后,还要去慈恩宫见过胡太后。胡太后脸有些僵,好在也很仪式化的完成了程序,并且没有出差错,也没有出什么幺蛾子。

胡太后说了几句官面话,便打发谢莫如去东宫接受诸诰命的大礼朝拜了。

这就是正式册封与非正式册封的区别,先前诸诰命也会过来给谢莫如请安,但只是初一十五礼节性的。如今,是正式的觐见,自此,谢莫如有正式宣召诸诰命的权利。

诰命拜见也自有规矩,先是皇室公主,诸公主自然是在文康长公主的带领下给太子妃见礼。然后便是诸皇子妃,由大皇子妃打头。其次才是公侯夫人,再则是朝中诰命。

谢莫如望向宝座之下尽皆俯首的诸人,右手缓缓握住宝座的飞凤扶手。

天空之中,一颗大星骤然爆发夺目光华,纵白日之下,犹能看到。

☆、第355章 东宫之十八

  这个年代可能还没有狼来了的故事,但,相仿的情节已发生在王朝之中。

譬如,自从太子得立,有关谢太子妃的流言便是成车成船的出现在帝都城中,而且,清一色的都是预言谢太子妃日后必定把持朝政之类的话。所以,在谢太子妃正式册立当日,天空又显异像,这样的话说出来,信的也只有胡太后了。太子更是只有厌烦的,私下与他爹嘀咕,“真个没完没了了,这些人也不知怎么回事,可着劲儿的给太子妃造谣。太子妃是挖他家祖坟还是杀他家父母啊!”太子少时接受的是皇家教育,年轻时是个斯文人,后来在南面儿打仗打久了,这嘴上就有些平民化了。

穆元帝:……

良久,穆元帝咳一声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朕知道太子妃是个好的,不必你这么见天的来朕耳边唧咕。”

“儿子这是心里话,不跟父皇说,可跟谁说呢。”太子一幅很有理的亲近模样。

穆元帝心说,这样的心里话,朕不爱听。还是得道,“身居高位,就不能怕人说。便是朕,还不是得忍着御史台。非但现下有人说,千百年后,你我父子亦会为人所评判。眼下这些闲话,只要不过头,也便罢了。不然,倘处置太过,吓坏了文人的胆子,朝中无一人敢说二话,也不是好事。”

太子道,“说儿子,儿子不怕,儿子就是不想他们总说太子妃。”

“太子妃又有什么不同,你身为太子,都要善纳谏言,她是你的正妻,妻者,齐也,你们夫妻一体,自然也是一样的。”穆元帝瞥太子一眼,“朕看,太子妃没觉着怎么着,你倒先上蹿下跳的没个定力。”

太子道,“太子妃是不想我为难,才不说的。太子妃看着强势,其实并非铜墙铁壁。她心软,易受伤。”

听这话,穆元帝险没吐把早饭吐出来。

所以,有先前的流言攻势在前,太子妃册封当日,天空有大星闪耀之事,竟没在帝都激起些许波澜。这可真是……尤其钦天监苦逼着一张脸,默默的碎碎念:这回,这回可是真的呀!!!

太子在他爹这里唧歪了一回,就去詹事府干活了。自从他媳妇正式册封后,太子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模样。太子高兴,詹事府诸人的日子便好过。

说来,自从太子妃正式册封,詹事府也算放下了一桩大事。

而且,詹事府很快发现,非但太子比先前好伺候,就是他们在詹事府的日子,也大有改观。

首先的改观就是每日工作餐,詹事府的待遇当然不会差,但,太子妃一向不喜宫中肥鸡大鸭的做膳方式,当然,穆元帝的御膳房,胡太后的寿膳房,还有东宫的膳房,都不是这种膳食。可除了这三处,还有赵谢二位贵妃的小厨房,余者都是吃大锅饭的,而大锅饭,便是肥鸡大鸭的模式。以前谢太子妃刚与太子成亲时,于宫里住过俩月,很是吃过几回。待自己开府拍,谢太子妃自带厨娘陪嫁,再加上皇子府是自己当家作主,一家子膳食上便有了质的提升。连带后来谢太子妃发现长史司的伙食依旧是延续宫里那种重油重料的做法,也顺便叫他们改了。无非是多安排几个厨子,何必让人在吃食上受苦。衣食住行,食排第二,谢太子妃一向注重生活品质,于是,长史司跟着沾光。

自从五皇子得立太子,先时搬进东宫,太子太子妃都忙的很,太子妃还没来得及关心到詹事府,就给胡太后气出宫去,也就管不到詹事府的伙食如何了。

如今谢太子妃正立册封,事务也不少,这詹事府的伙食,还是小唐这司直郎跟太子妃提了提,小唐道,“料忒足,香的哟,冯学士都受不住,拉好几回肚子,只得每天带些腌菜来下饭。”

太子妃道,“成,我知道了。”直接中午命人取了份詹事府的伙食,一看就是宫中配置,而且,东宫供给向来丰富,太子对詹事府一向信重,所以,厨子不敢有半点懈怠,所以,是比丰富更加丰富。想到先时自己在宫外,太子偶有留在詹事府用膳,倘是吃这样的膳食,太子妃觉着怪对不住太子的。虽然,太子在这上头并不挑剔。

太子妃找来自己身边的大太监刘景说了此事,刘景笑,“要是别个,膳房的人不一定乐意。要是这事儿,他们再乐意不过。”

太子妃也知其中缘故,詹事府的膳食房每日每月的供给都是定例的,不过是叫他们做得精细些,供给是不减的。膳房自有膳房的猫腻,他们说不得还能多落下些。太子妃吩咐刘景道,“你去跟他们说,别个我不管,日后必要细致,别弄那些油汪汪的东西,鸡鸭本就是荤食,再给油一泡,鲜亮是鲜亮,如何下嘴?这么大个膳房,怎么当起差来连外头的馆子都不如。还有,热菜就得是热的,凉菜就得是凉的,别弄那些温凉不盏的东西去搪塞。”

膳食房的事,太子妃一清二楚,刘景听了,过去敲打了膳食房一通。然后,詹事府诸人发现,唉哟,伙食大有提高啊。非但伙食有提高,连他们家眷也跟着在东宫露脸儿。因为太子妃除了每天去慈恩宫请安,还择一天气晴好之日,宣召了詹事府各位大人的家眷。接理,五品以下诰命是没资格进宫,不过,太子妃的宣召除外。

如张薛二位詹事的太太,以往在皇子府时,每月都能见到太子妃,连带先时长史司诸官的家眷,都给太子妃请过安。今日太子妃重点要见的,就是新加入太子詹事府的各位大人的家眷。

显贵的有苏相夫人,李相夫人,二人中,苏相夫人为正一品诰命,李相夫人为正二品诰命,官职比较低的,如录事啊、通事舍人、司谏等,在詹事府不过从九品小官,但能进詹事府的,起码都是穆元帝心中有数之人,他们在詹事府官职低,实际上这詹事府的官职也多是兼职,有的是御史台挂名,有的在翰林院挂名,或者是出自权贵之家,走后门过来詹事府熬资历的,譬如,北昌侯就给家里孙子安排了个校书的活儿,南安侯把孙子交给太子,太子给安排了个清纪郎的职司,苏不语家二子做的是九品录事,有些家里后台不够或是名额已满没抢到的,回家还难免生一回气,气自己手太慢。所以,若一样都不占的,根本到不了詹事府。

太子妃把这些女眷们分批次邀来喝茶赏花话家常,当然,只要是脑子没病的,都会激动荣幸的过来东宫给太子妃请安。然后,她们来了会发现,太子妃与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或是她们熟悉的家乡风俗,或是帝都逸事,或是儿女子孙,总之,每个人会觉着,哗,原来咱们被太子妃关注了啊。

有见识的如苏相夫人李相夫人,心下更是欣慰的了不得,想着,没想到咱们还能活着见到皇室再出现一位靠谱的女主人,真个死也瞑目了。

当然,这样想未免对悼太子妃有些不大恭敬,但也不知是谢莫如早便先生夺人的缘故,还是谢莫如血统的缘故,或者是一些说不上来的莫明其妙的原因吧,纵她们知道,谢莫如不比悼太子妃好相处,但,不得不承认,谢莫如绝对比悼太子妃更有太子妃的威仪。

哪怕她谈笑时和颜悦色,一幅绝好相处的模样,但你就是不敢小瞧她不敢轻视她,你会不由自主的心生庄严,端谨。

饶是苏相夫人也要在心里感慨一句:不愧辅圣之后。

然后,让苏相夫人更加感激的是,太子妃在召见诸王妃时,还特别召见了安平郡王妃,与安平郡王妃道,“你母妃近来深居简出,笃信佛事,我也不好打扰她。倒是你,闲了只管进宫来,咱们娘们说说话。”

不论太子妃是作态还是真心实意吧,总之,太子妃有这么个姿态,苏相夫人就感激不尽了。说来真是坑,安平郡王成亲时悼太子尚在位,安平郡王身为悼太子嫡长子,穆元帝亲自指了苏氏女为正妃,苏家也是乐意的。可尼玛,安平郡王妃嫁过去没两年,悼太子就倒台了。好在,穆元帝心软,安平郡王是悼太子嫡长子,还得封了郡王爵,孙女就由太孙妃成了郡王妃。

穆元帝在位时,安平郡王是不必愁的,可为以后想,能与东宫交好,于安平郡王绝对是有益无害的。

太子妃摆出这样的姿态,苏家也得承太子妃的情。

就是穆元帝得知此事,也说不出二话来,尤其他老娘见到安平郡王妃只知道说,“哎,哀家还念叨你呢。”你念叨人家,可安平郡王出孝这些日子了,也没见你宣安平郡王妃进宫啊!

穆元帝是能干,可穆元帝也不能把女人差使都兼了。再者,悼太子之死,穆元帝心下清楚明白,倘是真心疼安平郡王,就不能对安平郡王系太过亲近宠爱。所以,安平郡王出孝后,穆元帝都没给安平郡王安排差使。但这并不包括他娘不能宣召安平郡王妃,结果,他娘硬是半丝动静皆无。

相形之下,有个靠谱的太子妃,穆元帝都觉着轻松不少。

太子也是好人做到底,提及安平郡王,“先时他守孝,今孝期既满,安平是父皇长孙,该给他安排个差使。”

穆元帝问,“你觉着安平郡王去哪个衙门好?”

太子显然也想过的,道,“父皇看,宗人府如何?”

“宗人府老七管着呢。”

太子笑,“先时是让七弟去宗人府历练一二,自大婚后,七弟也愈发老成了,礼部还没有掌事皇子,不若让七弟去礼部。安平年轻,以往没掌过实缺,先接掌宗人府。待他都熟了,再换别个衙门也使得。”

穆元帝面上露出一丝笑意,道,“这就很好。”

太子又道,“八弟九弟也到了大婚的年纪,外头王府得让工部择扯,开始筹备了。还有八弟九弟的亲事,父皇得指婚了。再者,阿栋与大郎同龄,他亲事早指了的,该让钦天监择吉日,把亲事办了。”

太子有条不紊的说着,“还有一事,北凉王太子说仰慕我朝文化,想去国子监念书,修习我朝学识。”

穆元帝笑笑,“王太子既是想去,就让他去吧。”

穆元帝又道,“纪容去岁来帝都述职,因到年下,朕就留他在帝都过年了。北靖关那里离不得人,让纪容去北靖关吧,把赵时雨叫回来,去你詹事府做个学士,如何?”

太子笑道,“赵大人状元出身,既有文采风流又能办实差做实事,这样的人,只要父皇舍得,给多少,儿臣也不嫌多。”

穆元帝笑道,“朕留他在身边多年,他是个稳重人,难得心正。”

太子又表示了一番对赵时雨的欣赏,回东宫同媳妇私下说,“赵时雨与大哥一向走的近。”

谢莫如道,“做臣子的,有私心再正常不过,只要不是不安好心,可用便可。倘殿下不用他,疏离他,才是把他完全推给大皇子呢。何况,赵大人亲近大皇子之事,陛下既知道,不也一样用他么。”

太子本也不是个小器的,他夫妻二人老夫老妻这些年,太子抱怨一句,觉着心下畅快,就去办他爹交给他的差使了。

只是,刚进四月,西蛮着使臣来朝,送来讣告:和柔公主于三月初在西蛮王宫因病过逝,同时,使臣再向朝廷递交了西蛮王请求联姻的国书。

和柔公主过逝,除了赵国公府,估计没人伤心。

眼下朝廷要商量的,是还要不要与西蛮联姻之事。

当然,宫里现下没有适龄公主,就是有,凭穆元帝这自诩绝世好爹的,他也舍不得亲闺女去与西蛮和亲。不过,公主们嫁了,还有郡主不是?不说别个,悼太子就有闺女未出阁,大皇子三皇子府也有适龄郡主……朝中一吵吵贵女和亲之事,大皇子妃三皇子妃险些吓瘫了,悼太子妃没啥反应,主要是,悼太子的郡主是庶出,亲娘不是悼太子妃。而,大皇子妃与三皇子妃,可是有亲生闺女的啊!

东宫也有个忧心忡忡的徐侧妃,近些天恨不能一天八遭的到谢莫如面前服侍,就是担心昕姐儿的前程。毕竟,太子之女,比亲王之女更加贵重。

谢莫如一向不喜侧室在身边,她身边侍女多的是,哪个都比侧室服侍的好。再者,把侧室当奴才,不是谢莫如的做风。谢莫如给徐侧妃一句准话,“你只管安心,不是昕姐儿。”

徐侧妃感激的给谢莫如行一大礼,然后里里外外的说太子妃慈悲的大好人啥的。想徐侧妃也是书香门第出身,行事向来委婉,今为儿女,也能拍出这样直白的马屁,真叫谢莫如感叹一声,天下慈母心了。

谢莫如觉着,她对于一个为了女儿而诚惶诚恐的母亲时,总有一点心软。

徐侧妃属于近水楼台型的,她在太子妃面前够恭顺,得了准话,便继续安分着去了。大皇子妃三皇子妃就要每日都来东宫坐一坐了,都说自己闺女老大该寻婆家了。大皇子妃家温安郡主的确是年纪不小了,当初穆元帝赐了赵家的亲事,结果,赵钦死在北靖关,这亲事也就黄了。温安郡主另行指婚是一定的,而且,温安郡主年岁委实不小,都十九的大姑娘了。最让大皇子妃郁闷的是,她去婆婆那里请安,谈及西蛮和亲之事,赵贵妃还要说,“当初要是温安与钦哥儿大婚,也就没现下烦恼了。”你说把大皇子妃郁闷的,要是闺女嫁了赵家,现下就是寡妇了,比远嫁能强多少!

无法与婆婆交流的大皇子妃干脆来谢莫如这里拉关系,说的话都是,“闺女都是娘身上掉下的肉啊,要是儿子,我不担心,好赖的,他娶进一个,我看顾他直到我闭眼。闺女不一样,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当娘的,一辈子不放心。”

三皇子妃心照不宣的接口道,“是啊,尤其她们姐妹,比不得公主尊贵,公主以后是可以开府的,再如何,自己当家做主。她们姐妹嫁到公婆家,以后好坏,全靠自己。待日后咱们就藩,一辈子还能见几回呢。”三皇子妃说着,自己伤感起来,不禁红了眼圈儿。她闺女还小,十四岁,可这该死的西蛮王此时求亲,也很危险的好不好。、

谢莫如听大皇子妃三皇子妃诉了一通苦,晚上就问太子,“和亲的事,到底定下来没有?”

太子道,“哪里有合适的人选呢。”

穆元帝是绝世好爹,这种对儿女的宠爱很幸运的延续到了孙女的身上,穆元帝当初舍不得闺女,现下也舍不得孙女。因老穆家孩子金贵,所以,穆元帝一时没有合适人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17页  当前第26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6/3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千山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