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千山记_分节阅读_第303节
小说作者:石头与水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8 MB   上传时间:2017-01-14 22:23:23

李九江不理他,小唐看他家先生画案上铺着一幅山水图,问,“师傅,这是你送给娘娘的寿礼吗?”

李九江径自品茶,小唐过去赏鉴了一番,说他家师傅,“您可真会省事,每年就自己画幅画,也就费些纸墨,亏得娘娘宽宏,不嫌弃你这寿礼太过简陋。”

谢太后出国孝后的第一个千秋,安泰帝有心为嫡母大为庆贺,虽谢太后说一切从简,也颇是热闹。谢太后收礼收到手软。谢太后千秋之后,宫里有两位后宫诊出身孕,一则就是颇为受宠的张御女,一则是苏皇后身边的一位宫女叫青酥的。

苏皇后立刻提高了两人的待遇,尤其青酥,听说原是姓骆的,既有身孕,也不能再做宫女了,禀明谢太后后,谢太后道,“与张御女一起,先提为宝林。”

苏皇后柔声应了。

待第二年春,先帝的陵便修好了,安泰帝为他爹举行了盛大的移椁入陵的仪式。同时,安泰帝开始修自己的坟了。

三月初,张宝林产下一女,骆宝林产下一子。谢太后与安泰帝都十分高兴,不论皇子还是皇女,安泰帝都不多呢。

尤其张宝林生的小公主,谢太后还亲自去看了一回,张宝林颇是受宠若惊,谢太后笑道,“你只管好生养着,我看看公主。”

张宝林虽未能诞下皇子,但见谢太后如此喜爱公主,也颇是喜悦。待她出了月子,见谢太后对公主十分关爱,安泰帝问她可愿意把公主放到慈恩宫教养,张宝林简直巴不得,一派感激道,“妾身年轻,见识更是不及太后娘娘万分之一,就是在民间,孙女能放到祖母身边教养,也是孩子的福气。太后娘娘喜欢公主,正好让公主代陛下与妾身在太后娘娘身边儿尽孝了。”宫里没傻子,安泰帝的帝位是怎么来的,就是因当年他是唯一一位养在谢太后膝下的皇子,子以母贵,就此立储。经了安泰帝之事,大家恨不能把小皇子们都送给谢太后养呢,但谢太后一直对小皇子们没什么兴趣,她比较喜欢公主,但,即便是公主,如张宝林这样的低品妃嫔,能将公主放到慈恩宫,将来对公主也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见张宝林懂事,安泰帝也很高兴,便将把公主送给嫡母养的事说了,谢太后笑道,“我虽喜欢公主,就是想着不好生离张宝林与公主呢。”

安泰帝笑,“她每日都要过来给母后请安,一样能见着公主。朕已问过她了,她十分愿意。”

谢太后自然高兴。

谢太后又与安泰帝说了给张骆二位宝林升位份之事,谢太后道,“不为别个,皇子公主的生母,位份不能太低,不然,以后皇子公主面儿不好看。”

安泰帝也同意,母子二人一商量,张骆二人便自宝林越过才人直接升到了正四品美人例。因骆美人献公主有功,安泰帝给骆美人赐了个封号,柔。从此,张美人便成了柔美人。

骆美人因以前是苏皇后的宫人,她被封美人后,也一直居住在凤仪宫的偏殿,骆美人不大受宠。苏皇后禀过谢太后之后,将骆美人所出三皇子养在了自己宫里。

骆美人自然也是求之不得的。

谢太后对此无可无不可。

苏皇后原想着请谢太后给三皇子赐名,但见谢太后态度淡淡的,也没敢开这个口。祖母孝期满,重来帝都的苏航夫妇,苏夫人进宫时,苏皇后很是忧心的同母亲道,“母后似是不大喜欢三皇子。”

苏夫人安慰道,“眼下孩子尚小,臣妇说句不当说的话,便是太后娘娘当年,也是将先帝诸子一视同仁的。娘娘,您是国母,就要拿出国母的气度来。以后将三皇子教好,皇子出息了,太后娘娘是诸皇子祖母,怎会不喜欢呢?”

不过,后宫妃嫔见到了骆美人柔美人生了孩子后的三级跳,而且,不论是生皇子还是生公主,只要有的生,位份便可提升,一时,人人都恨不能立刻便给陛下生出三五儿女来。

安泰帝亦正当年轻,他并非贪欢好色之人,身体也非常好,皇室一时进入生产高峰期。

安泰三年,宫中便有薛才人生下四皇子,赵宝林升下五皇子,韦昭媛生下六皇子。谢太后对诸人除了按例赏赐外,韦昭媛升了韦昭仪,薛才人升了薛婕妤,赵宝林升了赵美人。

皇家子嗣兴旺,国事亦是平稳顺遂。

安泰三年夏,谢柏出孝,谢柏致仕时为工部尚书,今既出孝,他又是谢太后嫡亲的叔叔,偏生六部都有人了。好在谢柏年轻,六十三岁。对于六部大员或封疆大吏,这是相当年轻的岁数了。

安泰帝与谢太后商量后,谢柏外放为直隶总督。

安泰三年冬,苏不语母孝期满,再次到帝都起复,此次,苏不语官运终于来了,他前脚刚到帝都,起复的折子递到吏部,刑部左侍郎就在家里咽了气。左侍郎家里还说呢,明明晚上睡觉时还好好儿的,第二天美妾叫侍郎大人起身,人就没气儿了。把个美妾吓得半死。

人都死了,官儿自然是当不成了。

苏不语便留在帝都任刑部左侍郎。

安泰四年,大皇子穆煊,二皇子穆熠正式入学念书。同年,谢太后为太宗皇帝第十三子指婚,成亲后,同样赐一郡王爵,就藩去了。刑部尚书邱山家里死了老娘,辞官守孝,苏不语继而升任刑部尚书。这倒不是苏不语走了谢太后的关系什么的,苏不语少时便是有名的才子,原是探花出身,多年外任,官至巡抚,后转任刑部任右侍郎,他任右侍郎多年,但当时他爹苏相为内阁首辅,父子避嫌,他升不到六部主官上去,就在侍郎位打磨多年。自苏相近逝,苏不语官运就不大顺遂,守过父孝来帝都起复,竟未能起复为帝都官员,不得不外任陕甘按察使,在按察使一职上,苏不语也很有建树,当初西蛮王破西宁关,就是苏不语与赵时雨主持了死守晋城的战役,等来了援兵。待安泰帝登基,大理寺卿出缺,安泰帝有意苏不语,可没等他接任呢,嫡母过逝,苏不语又得回老家守母孝。蹉跎十余载,直至如今,官登尚书位,总算是熬出头了。

而且,苏不语做官颇有一手,先帝时就看他顺眼,如今安泰帝当政,依旧看他顺眼。

安泰五年,西蛮王再上国书,语意间柔婉伏顺,愿与东穆国父子之国相称,当然,东穆国是当爹那一方,请求再开榷场。安泰帝与谢太后商议后,着内阁商议,与西蛮重启榷场谈判。

安泰六年,薛相去逝。

安泰帝很为这位历经三朝的老臣感慨,亲赐文端二字为谥。

薛相去后,安泰帝提内阁资历最老且曾为安泰帝先生的礼部尚书韦尚书为首辅,以掌院学士葛学士升任礼部尚书。

安泰六年冬,吴宝林生七皇子,李御女生二公主,同时,二人同升美人位。

安泰皇帝在外人看来是个命运非常不错的皇帝,他在先帝诸子中,论生母,他的生母出身最低,但因抚于谢太后膝下,由谢太后一手推他到帝位,根本不是他爹那会儿,想当皇帝得拼死拼活的玩命折腾。安泰皇帝完全就是谢太后直接将皇冠捧至他的面前。而继位后,也是国泰民安,样样平顺。较之太宗时的江南之乱,先帝时的西宁关之战,安泰皇帝自登基起,简直是国家太平,风调雨顺。整个东穆国的人口,太宗时江南之战后的1600万户,增加到了2000万户,可见整个东穆国的发展。

这位命运很好的帝王,偏生有一样像了先帝,先帝那样圣明的皇帝,偏生寿数难永。安泰皇帝论年纪不过三旬,他的父皇昭明皇帝,当年起码是活到五十岁的。但安泰皇帝的身体也开始逐渐衰弱下去,开始就是发烧,用药刚退下去,过一时就会继续烧起来。

谢太后立刻命人去把夏青城请回帝都,给安泰皇帝诊治,同时让内阁代行朱批,令安泰皇帝好生休养。安泰皇帝虽然是个运道非常好的皇帝,但要把国家能国泰民安,少不得他的勤勉与心血。先帝当时有六位成年皇子,安泰皇帝的皇子们,最大的大皇子,今年不过十三岁。

安泰皇帝哪里放心的下,谢太后道,“再重重不过皇帝,把身子养好,以后还怕没有看奏折的时候吗?你这么病着折腾,反是因小失大。”

安泰皇帝叹道,“国事尚可让内阁接掌,只是,朕以为,朕寿数倘能及父皇,也可慢慢择储。今诸皇子年少,当如何呢?”

谢太后道,“把心定了,还没到那一步儿,人谁不生病呢。”

安泰皇帝倘是小病,不至有此感慨,病人自己心里明白,安泰皇帝心中有此事放不下,病更难将养。待夏青城来帝都后,也没什么好法子。

安泰皇帝不得不考虑储位之事,偏生在此时,苏皇后有妊。

苏皇后是安泰皇帝结发妻子,成亲后,安泰帝与苏皇后的情分,虽不及先帝与谢太后,但俩人也不错。苏皇后宠爱也一直没断过,但,苏皇后多年无子,还将骆美人所出三皇子养于膝下,偏生此时,皇后有妊。

倘苏皇后生下皇子,便是元嫡皇子,身份在诸皇子之上。

但,同时,即便苏皇后生下嫡皇子,纵立嫡皇子为储,一旦安泰皇帝故去,这位襁褓中的小皇子十五年之内怕是不能掌政,那么,国家要如何呢?

可,倘有嫡皇子不立嫡皇子,那嫡皇子之后将何去何从?

安泰皇帝病中发此愁绪,身子愈发不好了,夏青城医嘱,“陛下定要安心养病,莫思虑过甚,对龙体不利!”

安泰帝哪里还顾得上龙体,他跟他爹一个脾气,死前得把江山安排好啊,不然,死后也无面目见列祖列宗啊。

安泰帝之犹豫,苏家亦知,曹家亦知。

苏皇后召母亲进宫商议,苏夫人回家告诉丈夫,苏航去找了自己的三叔苏不语。苏不语叹道,“帝心莫测啊。”

苏航苦求这位与自己年纪相仿的三叔,就因俩人年纪相仿,苏航同苏不语关系很不错。苏航道,“若皇后娘娘生下嫡皇子而不能继位,嫡皇子将来如何自处呢?”

这个道理,苏不语也不是不明白。

不客气的说,苏皇后肚子里这个孩子,倘是公主还好,倘是皇子,那么,皇子继位与否,关乎苏家百年命数生死。

苏不语思量再三,求见了谢太后。

这个时候,能为苏皇后争一争的,就是谢太后了。

当然,也得谢太后肯出面才行。

但其实,哪位皇子继位,对谢太后的影响不大。当然,谢太后更愿意看到嫡皇子出世,但嫡皇子继位也代表了主少国疑的局面。

谢太后虽不喜曹淑妃,但不得不说,眼下朝局,更需要一个年长的皇子。

谢太后道,“不语,你实在令我为难。”

谢太后的外祖母便是当年的辅圣公主,权倾一时。太宗皇帝在位时,十分忌讳谢太后,便是因辅圣公主而来。如今的局面,纵皇长子继位,都是少年君主,何况是未出世的五成可能性的嫡皇子呢。

苏不语也已老了,但,纵老了,也是个帅老头儿。苏不语道,“实在是苏家于我有大恩,在此关要,虽知令娘娘为难,我也不得不厚颜一试了。”

谢太后挑眉,有些不明白苏不语的意思,什么叫,苏家于他有大恩?苏不语本就是苏相三子。

苏不语叹道,“此事我亦是在父亲临终前方得知晓,不瞒娘娘,父亲生性肃穆,如何会纳一绝世美妾,进而生下我呢?当年,英国公方家被族诛,英国公府当年显赫非常,与各大家大族多有联姻,苏家亦有女纳入方家。这位苏氏女,就是我的嫡母。我的生母,原是当年英国公府的一个婢女,因此,英国公府当年与辅圣公主翻脸,安能不提前做些准备,留些后手。嫡母便放了她的身契。也是因此,嫡母将我的生母拜托给了父亲,那会儿父亲在外任上,故而,无人知晓。”

谢太后大为惊愕,“苏相他当年竟然……”苏相,这位辅佐了太宗皇帝大半个皇帝生涯的首辅,竟然暗中私藏了方家的骨肉。

谢太后顿时想到李九江与苏不语肖似的面容,不禁问,“难不成九江也是……”

“我们的母亲,的确是一对孪生姐妹。”

谢太后顿时觉着,不能相信人生了。这些穆元帝的心腹之臣,妹夫,竟然藏了方家的骨血……谢太后道,“你与我说这些做什么?”

“想告诉娘娘,我与娘娘相交于少时,倘不是必需如此,我不想让娘娘为难。”

谢太后倒不在意苏不语姓苏还是姓方,苏不语将身世阖盘托出,再拿出少时情义来,谢太后还真得给他这个面子。

苏不语求见谢太后之事,也没瞒着人,也瞒不住。与其偷偷摸摸,不如大大方方。

安泰帝有难为之事向来是与嫡母商议的,这件事,自然也是如此,谢太后也不瞒安泰帝,谢太后道,“皇帝病着,苏不语去我那里说了回话。”

安泰帝便知谢太后的意思了,叹道,“纵皇后生下嫡子,朕这个身子,怕是撑不到他长大那一日了。”

谢太后道,“皇帝可知靖江之乱由何而来?”

安泰帝一时沉默了。谢太后叹道,“当年,太祖皇帝开国无子,靖江王,原是太祖同母弟弟,因自己无子,太祖便有以靖江为储之意。太祖皇帝不过是有这么个意思,后来,胡氏为太祖皇帝生下一子,便是太宗皇帝。有了自己的骨肉,江山自然是要自己的骨肉继承。但,靖江便因太祖曾以他为储之事,心气难平,后就藩靖江,也是一腔反意。他怎么不想想,依他的血统,封藩王已是恩典。人哪,不会这样想的。他只会想自己失去的,不会想自己得到的。”

谢太后道,“靖江本无继大统资格,犹一世不平。倘皇后生下嫡子,而这位嫡皇子不能继位,他心里,会如何想?他还不是靖江那种非皇室血统的藩王,他是理所应当的,最纯正的嫡系血统继承人。若嫡皇子不能继位,不是将他推至死路,就是将他推至反路。”

☆、第385章 太后之六

  安泰帝知道,嫡母不是在逼迫自己,嫡母说的,都是事实,元嫡之子不能继位的话,结局大多是如此的。当然,不排除也有例外,但安泰帝自己都没见过。

苏不语请得谢太后出手后,便令苏家人集体息声,什么都不要再说。

曹淑妃亦得知苏不语面陈谢太后之事,恨的牙根儿痒,曹夫人再三劝住闺女,道,“娘娘,万不可急躁,倘娘娘此时对太后不敬,戚贤妃那里可是眼巴巴的盼着的。”

戚贤妃所生二皇子,论年岁也只小大皇子一个月都不到罢了。但,小一天都是小,二人排行便有分差。

“那恶日出生的不吉之人,还敢与我儿争位不成!”二皇子很不幸生在端午,此时,人们称端午为恶日,普遍视端午出身的孩子不祥。曹淑妃厌恶二皇子时便会如此说来,二皇子毕竟年纪小,又不占长,曹淑妃不过说两句出口气罢了,她忧心的不是二皇子,便是二皇子的娘戚贤妃,曹淑妃也一向没放在眼里的,曹淑妃真正忧心的是慈恩宫的谢太后,自她入宫以前,她虽谢太后太难讨好而时有抱怨,但谢太后对她一向与别的妃嫔一视同仁,可不知为何,曹淑妃每次看到谢太后时都会不由自主的提起心来应对,而且,她侍君这些年,深知陛下对谢太后的信任。用曹淑妃的话说,别看不是亲娘,可安泰帝说起嫡母谢太后来,那种尊敬,完全是出身骨子里来。而且,谢太后现下都对朝事能说上话。不是后宫的事,是国家大事,谢太后是可以说上话的!立储,大位,哪样不是国之大事!曹淑妃愈发不安,与母亲低语道,“我实不知这是为什么,我儿得位亦是要尊她一声太皇太后的。”

曹夫人轻叹,“大皇子已经十三岁,倘皇后娘娘生下嫡子,尚在襁褓,这如何能一样。”

曹淑妃咬牙,“莫不是想肖辅圣旧事?”

曹夫人与女儿道,“越是如此,我儿越要稳住。今陛下不过病中,大事,到底要陛下说了算的。”

“我晓得。”曹淑妃长长的吁了口气,道,“母亲无事就回去吧,我这里都好。陛与龙体有恙,我正是要多带着皇子去给陛下请安。”

曹夫人此方欣慰了。

曹淑妃能知道的事,戚贤妃也知道了。

戚贤妃与戚国公夫人道,“倘是嫡皇子继位,我口服心服。但要是……阿熠,都是被我这没本事的娘耽误了。”戚贤妃说着眼圈儿便红了。她进宫里年轻,虽生于大族,戚贤妃当真没有太多手段,有了身孕,她便极注意保养身子。原本都是五月的月份生产,哪里料到曹淑妃竟催生,四月便生下孩子,她的儿子便沦为二皇子,长子之名被曹淑妃的长子占了去。

戚国公夫人连忙劝她道,“娘娘这是做什么?咱们家里教导子孙,都是先教导子孙必要心正的。娘娘性子单纯,如何能与那等鬼祟之人相比。这哪里是无用,这分明是娘娘一片拳拳的爱子之心。我也是做母亲的,要是有人欺负我的孩儿,我定要为我孩儿拼命,可孩子在腹中,如何能做出伤害孩儿的事来。”

戚贤妃拭泪道,“伯祖母有所不知,太后娘娘,皇子中,太后娘娘是更喜欢阿熠的。”

戚国公夫人道,“我有句话想劝娘娘,不知当不当讲?”

“伯祖母只管说,我如今,也是一团乱麻着的。”

戚国公夫人道,“眼下,娘娘除了要让二皇子每天请安侍疾之外,娘娘最首要的是,就是交好皇后娘娘,服侍好太后娘娘。”

戚贤妃立刻也不哭了,拭泪道,“是啊,我也这样想,这一哭就收不住了。”

“娘娘慈母之心。”戚国公夫人感慨道,就是先帝过身,谢太后伤心的鬓角添了银丝,也未见掉一滴泪,谢太后那种刚强,真是举世罕见。

戚贤妃与戚国公夫人商议出个眉目,戚贤妃道,“倘皇后娘娘生下嫡皇子,所有人都无话可说,可万一皇后娘娘生下公主,三皇子倒是养在皇后娘娘膝下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17页  当前第30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03/3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千山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