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千山记_分节阅读_第81节
小说作者:石头与水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8 MB   上传时间:2017-01-14 22:23:23

谢莫如成亲时,这位姑太太还打发人千里迢迢了送了添妆礼,有珠子有药材的,都是不错的东西。如今想想,约摸是姑太太随夫宦游时各地特产了。

谢莫如笑,“等什么时候姑太太到了,祖母打发人来同我说一声。”

谢太太一口应下,及至中午,谢莫如留谢太太用饭,谢太太见菜品样样精致,吃起来比家里饭菜更加可口,也便放心了。

其实谢太太还有桩心事,本想着问一问谢莫如肚子有动静没,可一想谢莫如的性子,何况小夫妻成亲日短,就没再问。

及至谢太太下晌回家,晚上与丈夫说了今日见谢莫如的情况,谢尚书稍放下心来,可见谢莫如还是有心与娘家来往的。至于前事,谢尚书想着,我又不是现在立刻就死了,总有弥补的机会。

谢姑太太是在谢莫忧成亲前到的帝都,她年纪比谢太太还小个七八岁,但论保养实在及不上谢太太,不过,谢姑太太精神头儿极佳,说话且爽俐,待人也和气,每个孩子都给了一份儿丰厚的见面礼。

尚书府还摆了两日酒,请族人一道过来吃酒,热闹一二,也认认亲戚,谢尚书谢松父亲亲自将族中子弟介绍给谢姑太太的长子余帆认识。谢姑太太回帝都日程虽短,在见谢莫如之前,对谢莫如也是有所耳闻了。主要是三老太太哭天抹泪的与这个侄女抱怨过,“大侄女也知道,我是个直肠子,想是先前有惹的王妃娘娘不悦的地方,再不能入王妃娘娘的眼呢。”

谢枫之妻苏氏则道,“王妃再和气不过的,不说别个,阿静常过去王府,王妃对姐妹们很是照顾。”谢莫忧出嫁,谢莫如也会过来吃酒,这就很能说明谢莫如的心胸了。

谢太太则说,“姑太太只管放心,王妃是个明理的。”

谢姑太太是在谢莫忧的添妆礼时见到的谢莫如,谢家在帝都日久,亲朋故旧的不少,故此,谢莫忧的添妆礼颇为热闹。谢贵妃也自宫里赐下不少东西,谢莫如亲至,排场不大不小,除了不理会三老太太一行,对谁都不错,还尤其对谢姑太太道,“听说姑太太要来帝都,我备了些东西,不成敬意。”

谢姑太太忙起身道,“劳王妃惦记,老身怎么敢当。”

“姑太太坐吧。”谢莫如摆摆手道,“一家子骨肉,不必多礼。虽未见过姑太太,常听祖母提起您。”又问谢姑太太身体可好。

谢姑太太一面答着,一面忖度,三婶子这是怎么得罪了王妃啊。看王妃真不是个不讲理的,何况,既能做皇子妃,哪怕有魏国夫人的原因,起码谢莫如个人素质也得过关。倘是小鼻子小眼睛的事,估计王妃不会同三老太太计较。

谢姑太太又将小女儿余瑶叫来给谢莫如请安,谢莫如笑,“看小表姑的年纪,像与阿静相仿。”

谢静自小就常跟谢莫如一道玩儿的,及至谢莫如嫁给五皇子,也接她去王府玩儿过几遭,故此,她在谢莫如面前很是自在,笑,“王妃姐姐,表姑比我还小两个月呢。”

谢莫如命侍女给了余瑶一份表礼,道,“不知小表姑也一道来,简薄了。”又有给余帆的礼物,一并令余瑶收下。

余瑶大大方方的道谢,又替长兄行了礼,礼数气度都不错。

谢太太忽然想到谢莫如说的,一个好母亲与一个糊涂母亲,对子女的影响完全是不一样的。看一看在谢莫如面前自在说笑的谢静,再看看大方端庄的余氏,再看一看满面不自在的三房……再想一想那糊涂的宁氏,谢太太感触颇深。

☆、第114章 施粥事件

  谢姑太太是在谢莫忧婚礼后才由谢太太陪着去了五皇子府,谢姑太太道,“早就想过来看望娘娘,我青春一嫁,三十来年未回帝都,乍一回来,亲友相逢,自有一番泣笑叙阔,倒是那天娘娘归家先见了我,还给了我那些东西。”谢太太颇会拿捏分寸,客套中又带了几分亲近,道,“这些年,我是南边儿住了十来年,又随着阿瑶她爹各地做官,这次回来,特意带了些北地的参葺皮毛,娘娘自然不缺这个,却是我的心意。”

谢莫如笑,“姑太太客气了。我大婚时您就托给我捎了不少东西,俱是难得之物。”命侍女收了。

“娘娘大婚前,阿瑶她哥正准备秋闱,不然实在是想着早些回帝都。按理阿帆也当过来给殿下请安,只是听大哥说殿下正管礼部,我想着,还是待明年春闱后再叫他过来。”

谢莫如想这位姑太太瞧着爽俐,实则是位谨慎细致人,便顺势说了些明年春闱的事,有谢尚书看顾,自然会安排余帆拜访帝都有名的大儒。谢莫如道,“男人读书写文章的事我不大懂,不过,咱家一向诗书传家,就是姑太太家也是书香大族,表叔在这上头,想是不消人操心的。倒是阿瑶,若是有空,只管过来,我府里向来清闲,倒喜欢她们过来说说笑笑。”

谢姑太太又不是傻子,当下忙应了,笑道,“乡下丫头,没见过世面,她在我身边倒还好,只是初次来帝都,帝都的规矩,她还不大熟悉。娘娘这里来往的多是高门贵第,若是她有哪里不妥,娘娘只管教导她。”

谢莫如笑,“姑太太只管放心。”问起余瑶在北昌州的生活来,余瑶道,“别人都说北昌荒凉,我倒觉着挺好。那儿夏天不似我家里那般炎热,冬天虽冷,也有热炕可以过冬。而且土地肥沃,种出的米比我家那边儿更好吃。北昌的老山林里产上等人参,我爹说人参这样贵重的药材,非但得有适合生长的气候,还要有适合生长的土地,起码薄田里就长不出人参。北昌州就是人少,不过地方大,反正我觉着,是个好地方。”

“那儿的冬天有些长,你们平日里都吃什么?”

“冬天的话多是吃热锅子,有很多种热锅子可以吃,羊肉、鱼肉、牛肉、兔肉,狍子肉、獐子、鹿,偶尔还有熊、野猪,吃的东西太多了,不过冬天鲜菜很少,多是腌菜和干菜,想吃鲜菜只有存在窖里的萝卜、白菜,还能发些豆芽吃。”

余瑶口齿清晰,谢莫如听的很有兴致,道,“我在书上看说,北昌也有平民把屋子半截建到地下的,有这种吗?”

“有。建到地下是为了保暖,夏天也凉爽。就是下雨要做好排水,下雪的话,清理积雪比较麻烦。”

及至午饭后,谢太太谢姑太太余瑶一行人告辞,谢莫如又给了余瑶一套点翠首饰,几样适宜女孩儿家穿用的衣料绸缎,笑道,“上次见面太仓促,这个拿去玩儿吧。”

余瑶道谢接了。

连带着谢莫忧出嫁时的相见,三次见谢莫如,谢姑太太都觉着谢莫如是个难得的和气人。谢姑太太私下同谢太太打听,“我看王妃明理可亲,三婶是怎么得罪王妃了?”

谢太太一叹,“三婶那性子,妹妹也是知道的。不说别个,先前莫如险去和亲,我们在家里急得了不得,三婶颇是兴灾乐祸,我都不知该怎么同妹妹说。”关键还有以前三老太太干的那些事,就甭提了。三老太太与谢莫如,那绝对是旧怨啊。

谢姑太太听了,半晌无语。

谢姑太太给谢莫如的礼物颇为实诚,皮毛药材都是当用之物,谢莫如挑着好的留出一些做苏妃生辰礼用,再清点一回过年给两宫年礼,文康长公主府打发人送了赏梅宴的帖子来。

这还是谢莫如第一次接到文康长公主赏梅宴的帖子,拿上等封打发了过来送帖子的大宫人,谢莫如又叫来管事去外头买些糙米,天气日寒,谢莫如还打算如往年般设个施粥舍米的粥棚。待五皇子傍晚回府,两人用过饭,谢莫如与五皇子商量此事,五皇子颇是赞同,“这是大好事,帝都府往上报说如今天气日冷,城中颇有些穷困艰难的,现在支撑已有些困难。还有明年是春闱之年,有些贫寒士子早早来了帝都,银钱不凑手,寄住寺庙,衣不裹腹的都有。父皇已拨了米粮命帝都府在外施粥了。”

“我也让周管事去外头买米了,明日与她们几家商量,不然,单独咱们自家做这事不与他们知会一声也不好 。”与五皇子说了些家事,谢莫如又说到谢姑太太来帝都的事,道,“算起来是我娘家表叔明年春闱,殿下正管着礼部,姑太太就说待明年春闱结束再让表叔过来不迟。”

五皇子笑,“我不过是在礼部学着当差,你娘家姑太太也太小心了。”

“小心无大过。”

五皇子并未放在心上,他倒是由春闱想到礼部,道,“要不是有明年春闱的事儿催着,嫡庶章程还吵不出来呢。”

“一国典礼,自当慎重。”

五皇子道,“人人皆有私心,都知嫡庶不同,咱们的份例是不会减的,不过是要给二哥加些份例,就能吵吵这些天。”

“这都是快的,待立太子时看吧,更要吵翻天。”

“我倒宁可父皇快些立了太子才好。”五皇子点评礼部人员,尚书就是个老狐狸,天天打太极,底下就是一窝跳蚤,天天蹦哒来蹦哒去的就知道吵吵,却不干正事。

谢莫如给他总结,“人心不齐呗。”

“就是这话。”五皇子道。

谢莫如想了想,忽就笑了,道,“殿下现在,倒跟我刚来王府时差不多。”

“这怎么一样?”五皇子心说,他在礼部都是做的大事涅。

“要我看,也没什么不一样。我刚来王府,殿下把内闱的事都交给我,府里这么些管事,有院里的管事,厨房的管事,库房的管事,花园的管事,再往细里说,洒扫上的、浆洗上的、采买上的,每样事都有个打头儿的。这还只是咱们府里的,府外的还有庄田铺面儿的各处庄头掌柜。我也会想,这些人得不得用,能不能用,好不好用?”谢莫如道,“他们能为如何,光靠两只眼睛看是看不出来的,得看他们事干的如何。管着院子的人,每天这院子整洁否?院里服侍的人周全否?院里何时要干什么事她们得用否?这是往大处说。往细处上讲,譬如厨下的,我亲自去厨下看过,那些厨上的人,衣裳干不干净,头脸整不整洁,指甲有没有洗净剪平。多去几次,多看几回,就知道什么样的人得用,什么样的人不得用了。”

“我看礼部也差不多这样,他们爱吵吵就吵吵呗。咱们府里下人多了,也有拌嘴吵架的,他们为什么吵吵,在我跟前儿都是怎么辩白的,时候多了,我就知道他们各人的品性如何了。”谢莫如道,“殿下心里有数就好,要不您看怎么尚书大人不急呢。尚书大人哪,心里有数。您也只管端坐,这世上啊,有嘴巧手拙的,也有嘴拙手巧的,还有中规中矩当差的,可就这拟定皇室规章的事吧,这么一件事,再怎么吵也得有干活的。殿下能看出哪个是干活儿的,哪个是虚应故事的,您哪,也就修炼出来了。”

五皇子搔搔下巴琢磨片刻道,“给你这一比对,还真有些相似的地方哪。”

“相似是相似,不过肯定比咱们这府里复杂的多。”谢莫如颇是同情的拍拍五皇子的肩。

第二日,谢莫如打发人给其他几位皇子妃送了帖子,聚到一处说施粥舍饭的事。其他几人也都愿意,大家商量出几个施粥的地方,约定五家一起干这善事,不然落下谁都不好。

这的确是善事,谢莫如连做好几年了,如今做起来也是驾轻就熟,其他几位皇子妃亦是乐意的。花费不多还能赚个好名声,只是,这事儿各家做起来又不一样。崔氏同皇长子说起时,皇长子还道,“你是长嫂,怎么倒叫老五媳妇打头儿。”

崔氏不理会皇长子话中的似有似无的责怪之意,道,“先前也没这个例,五弟妹先提出来的,自然是她打头儿。谁打头儿可怎么了,她是好心,与咱们几家说一声,倘她是藏私的人,自己悄不声的把这事儿办了,咱们几家做兄长的,打不打脸?”

皇长子只得不追究这个,转而道,“既是做,就好生做,拿出咱们皇长子府的气派来。”

崔氏道,“殿下放心吧。”

皇长子很是不放心,他决心要借这次施粥的机会给谢莫如些颜色看看。皇长子毕竟是做大伯子的,再想给谢莫如些颜色,他也不能直接过去招呼谢莫如两巴掌。皇长子想了个好法子,他着人打听了,五皇子府也就买了些陈年糙米来施粥,皇长子立刻令自家管事买些好米来,在这上头比下谢莫如去。想也知道,两家一起施粥,当然是米好的那家更受欢迎,风评更好了。

皇长子提早做了侦察,他非但侦察了五皇子府,连二皇子府、三皇子府、四皇子府一并侦察了。四皇子府一向与五皇子府亲近,两家连买糙米都是同一家店铺。二皇子府与三皇子府是一样的,都是最寻常的大米。皇长子一做比较,都比不上自家,遂放下心来。

到了施粥那天,因大家商量过,不必扎堆儿,不然全在城南,全在城北,都不便宜,故而各有各的地方。待到了施粥的日子,皇长子特意命人出去打听着,一打听险气炸,二皇子府明明打听是买的寻常白米,结果舍粥时竟是上等精米,比皇长子府的米要好出许多。

这奸诈东西!

皇长子险没把肺气炸!

二皇子头一天也收到心腹打听了消息,微微一笑,老大也忒蠢了些。

三皇子则是过了两天才听到媳妇褚氏为难的说,“以前我娘家祖母过寿,家里时常会往外施粥,这回五弟妹一提,我就打发管事去买了大米,准备一道做些善事。我也没细想,咱家就买了些寻常大米,四弟妹五弟妹都用的是糙米,这可怎么好,五弟妹好心提醒我,倒显着咱家特意要压五弟妹一头呢。”

三皇子倒是知道糙米是最次等米了,他道,“你又不是故意的,跟谢表妹说一声就成了。我再跟五弟打声招呼,放心吧,不算什么大事。”

褚氏道,“你不知道,我自认咱家不是有心,可皇长子府二皇子府用的大米更好,外头人都说四皇子府、五皇子府小气呢。”

三皇子揉揉额角,“明显是大哥二哥较量,咱们无心之失,现在又不能再把米换成糙米。别担心,我来跟五弟说吧。”

“我也亲自去跟五弟妹解释一下,真不好意思。”

三皇子道,“以前没做过,也没经验,无妨的。反正都是为了做善事,五弟谢表妹都不是小气的。”

四皇子也在跟四皇子妃说,“原是做善事,给大哥二哥三哥他们比的,好似咱们多抠门儿似的,该买些好些的米。”

四皇子妃性子温柔,听了这事,抚着肚子柔声细气道,“本是五弟妹提议的,我身子笨了,想省些事情,就同五弟妹打听她去哪家米铺子买的米,便一道买了。反正咱们是好心,免费发放吃的,总不能嫌咱没用好米就是坏人了吧?明年还用糙米!”

四皇子见媳妇要发飙,忙道,“咱家还好,最冤的就是五弟他们了。原是他家打的头儿行善,现在反落个抠名儿。”

四皇子妃不以为意,“又不是只舍一年,明年咱们几家都统一用一种米,不就好了。”

“也是。”

五皇子没同谢莫如说此事,他的消息不比四皇子慢,但想着媳妇一片善心,倒叫人说抠,岂不令媳妇伤心么。故此,五皇子知道,只是没同谢莫如说,不过自己心下忖度明年弄些好米去做善事罢了。但一想碍于名声就去改用好米,落到有心人眼里倒是自己心虚什么的,五皇子心有不甘,一时也没有好主意。

三皇子妃褚氏过来致歉时,谢莫如不在意的笑笑,“这有何妨,咱们只是约好一道施粥舍米,又没说哪家要用什么米。我一向是用糙米的,城中也有人家用禄米,也有用陈米,都不一样。”

褚氏道,“那些不认识的人家倒罢了,咱们都是皇子府,既是一道约好舍粥,还是一起的好,不然倒惹出些口舌来,反是不美。”

谢莫如反是安慰了褚氏几句,褚氏见她真的未放在心上,自己才算放下心来,私下同表姐长泰公主道,“五弟妹别的不说,心胸当真宽阔。倘是个心思窄的,怕是要恼的,她见我面儿上过意不去,倒是劝了我几句。”

长泰公主道,“表妹你原也不是有心,就是我也不知道施粥还有这些门道呢。要是我做这事,也就是吩咐管事一声,自然是管事买什么米就往外施什么米了。”

崔氏吴氏也都有些不知怎么办好了,她们当初并没打算借这事一争长短,要命的是男人们私下各有主意,见着谢莫如难免有些歉意。尤其谢莫如进宫还就此受了胡太后的责难,胡太后也不知怎地消息这般灵通,在谢莫如进宫时就说了,“既是有心做善事,就拿出些诚心来,别忒小家子气了,连老四家的名声都叫你带累坏了。”

谢莫如进宫真不是看望胡太后的,她是来看苏妃,只是但凡女眷进宫,按规矩都要先来慈安宫。有谢太太上回的话,谢莫如也就来了慈安宫,不想胡太后提及此事。谢莫如问,“太后说的是什么事?我怎么带累坏了四皇子家的名声?”

胡太后就一长一短的说了,“都是施粥,怎么就你家施的是糙米粥,现在全帝都都知道你们五皇子府最是抠门儿不过。老四家也是听了你的主意才好心做了坏事。”

谢莫如都想笑了,然后,她便真的笑了,谢莫如唇角微翘,道,“难不成朝廷法规说施粥不能施糙米粥?还是咱们皇家有什么典籍规章规定不能施糙米粥了?”

胡太后道,“朝廷法规没规定,皇家典籍也没写,可你既做了老五的媳妇就得注意自己的声名,不要带累坏了老五。”

四皇子妃胡氏肚子月份大了,生产就在眼前,故此并未进宫,皇长子妃崔氏、二皇子妃吴氏、三皇子妃褚氏见太后因此事为难谢莫如,都有些坐不住了。褚氏忙道,“皇祖母,这也怪我们第一年施粥没经验,待明年我们商量好都用一样的米就好了。”

“是啊,都是一样的善心,要说这事儿,还是五弟妹起的头儿,我们头一年办这事儿,也是有些不周全的地方。可我想着,既是善心,便不分贵贱。”崔氏也连忙为谢莫如说话。

吴氏亦道,“外头那些来吃救济的,都是穷困的人,倘这家的米好,他便说这家是好人,那家的米差些,便说另一家是坏的。倘是这样的人,也不值得救济了。”

长泰公主也劝道,“皇祖母,要说还是嫂子弟妹她们思虑周详,想着冬天有些穷人吃不上饭,便在外设了粥棚。我还一时没想到呢,五弟妹总是好心,要是这样的好心都被责怪,那像我这种没想到这事儿的,岂不更得责怪了。”再说,您老人家这些年不是连一粒米都没舍过么?您这是做什么哟。

胡太后哪怕一粒米都没舍过,但对此她还是要发表意见的,她瞪着谢莫如,疾言厉色,喝道,“不做就不做,做就要做的体面,不能叫别人提起咱们皇家来,说咱们皇家是个老抠儿!”

谢莫如真是不恼不怒更无惧色,她淡淡道,“我施粥舍米不是头一年,当初第一次施粥时我就想过,买什么样的米。娘娘久在宫里,不知明不明白救急不救穷的道理。人生在世,不能总想着靠别人家施的粥施的饭去活命。倘一时难处,领些粥米度过难关,这粥米算是舍得值了。倘做了比较,他家的是精米粥,他家的新米粥,他家的陈米粥,他家的糙米粥,于是,善心好意也分了一二三等。真要有骨气,便该不去吃别人施舍的粥米,既吃了人家的施舍,又在肚子里给人分了等级,这样的人,我是没遇着,我要遇着,饿死在我眼前我也不会给他一粒米吃。他就不配吃我舍的粥米!”

“再者,想来娘娘是不谙外事。自来朝廷赈灾发放粮米,娘娘去打听打听,有哪一次不是糙米,娘娘是不是觉着,朝廷做事也不体面?娘娘真是不知外头世道、油盐米价了。一石当季新米,足可换十石陈年糙米了。要活人性命,有的吃就得谢天谢地,难不成还要挑米不好?外头那些糊涂人倒罢了,娘娘是何等样人,岂能受些小人挑拨说出这些不知民间疾苦的话呢?”

“所以,娘娘不要觉着我做事不体面、抠门儿什么的,我不怕别人说,我做事,自来无愧于心,岂怕小人诟谇!”

☆、第115章 真相大白

  谢莫如堵了胡太后的嘴,方去淑仁宫看望苏妃。

想着苏妃在宫里虽不算消息灵通之人,但早晚也会知晓此事,与其听到些语焉不祥、似是而非的传言,谢莫如便闲话儿般的将这事同苏妃说了,她呷了口茶方道,“不知是谁在太后娘娘耳边挑拨,太后娘娘也是耳根子软,给那起子小人三两句的便糊弄了。既是发善心做善事,就不是一年的事儿。年头长了的,要说用好些的稻米,我跟殿下也不差那几两银子,只是我以往听说,有些穷困人家就是吃糙米度日的,你这里用了上等好米,不要说穷困人家,怕是寻常小户也没那样的好米吃。且各人的品性不同,短不了就有那些原能过活下去的人家,听说你这里施的是好米,也过去领来做口粮。这样岂不就分薄了那些真正穷苦人的口粮?如此,既多花了银子,又做了冤大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17页  当前第8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1/3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千山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