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谢家皇后_分节阅读_第257节
小说作者:越人歌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09 MB   上传时间:2017-02-19 14:25:25

  ☆、三百九十一 好人

他说的,谢宁何尝不明白?世事就是这样,有时候不是你自己问心无愧就可以了,还有句话叫人言可畏。

三人成虎,遇到这种事总不能挨个人拉着去解释自己没有害人之心。

以前谢宁没感觉到曹顺容是这么个有理说不清的人。清早请的太医下的论断和昨晚童、张二位太医一模一样,可曹顺容是铁了心的不信了。她觉得太医署的人都上下一气串通好了,都惧怕贵妃的威势,哪怕看出什么毛病来也绝不会吐露一个字,她指什么跟贵妃掰腕子?哪一样儿她都敌不过。

有气无处发作的曹顺容将自己宫里的人处置了好几个,当然不能用自己燕窝被人下毒这么个理由,而是说他们伺候不周,当差十分懈怠,都交给内宫监惩治了。膳房的人这会儿倒是大呼侥幸。幸好曹顺容这两天不思饮食,膳房送的东西她都没沾,只吃了那燕窝还是雅兰轩自己库里的,也是雅兰轩小茶房自己熬的,跟膳房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不然这回连他们都得跟着倒霉。

曹顺容的贴身宫女琥珀是她的心腹,曹顺容倒是信她不会包藏祸心。不是说曹顺容信得过她对自己绝对是忠心不贰,而是琥珀伺候她多年,琥珀的家里人也是曹家人在宫外妥当安置的。说是安置,也有控制的意思。所以琥珀就没那个胆也没那个本事做出对曹顺容不利的事情。这回燕窝的事她也是经手人,琥珀是看着人从柜里把燕窝取出来拆封的,中间熬炖时她只走开了那么短短一会儿,琥珀其实也觉得燕窝应该不会被人动手脚,奈何曹顺容是个主意很硬的人,一钻进牛角尖里没人能把她拽出来。

琥珀当然没有被贬出去,她近身伺候曹顺容,没有什么事儿是她不知道的,对这样的人,主子们即使用不上了,多半也会灭了口一劳永逸。

琥珀想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曹顺容本来只是小病,却被她自己折腾得加重了。她不敢吃东西,也不敢用太医开的药,只敢喝那种数得清米粒的稀粥。哪怕一个人好端端的,只这么熬身子也扛不住,更何况曹顺容眼下这情形?现在别说起身,连说话的气力都没有了。

看她这样,过年时能不能好起来都说不准了。

可公主不能一直老等着,这么一来估计有些人是正中下怀。

高婕妤、李昭容和其他妃嫔心思都活动了。皇上当时发了话,说玉玢公主给曹顺容照料,其他人不敢有异议。但是谁让曹顺容她运气这么不好呢?是天灾还是人祸的这个已经不要紧了,要紧的是谁能挤下她的位置,抢到抚养公主这个机会?

按说,她们该往皇上身上使劲儿。可是皇上在后宫的时候很少,她们连皇上的面儿都见不着,唯一能接触到皇上的只有贵妃。这几天永安宫门前忽然就热闹起来。

谢宁都快让她们气笑了。

一直以来谢宁从来没有主动想要算计过别人,可是架不住旁人却一次一次的谋算她。前面的事情不提,这一回曹顺容先是遭人非议,又病重卧床,现在跟这些人都脱不了干系。

“看来我的脾气是太好了。”谢宁就这么跟青荷说了一句。

与人为善是好事,打小家里就教她要宽以待人。可是在宫里,这可真不是什么好品质。谢宁待人一贯温厚,可是她换来的并不是别人的敬重和亲近,而是一次又一次的算计。眼下这些人简直是蹬鼻子上脸,一个一个吃定了她要名声,就不能把人拒之门外。

结果谢宁这一回还真不给她们留面子了,来请安的没有一个进得了门。

谢宁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让人敬她怕她,这个贵妃来得太快太容易,她总有一种心虚的感觉,总觉得自己说话底气不是那么足。

除了这个,还有另一种心虚。

皇上和她虽然没有在嘴上有过什么约定和盟誓,可是皇上待她怎么样,谢宁自己心里最清楚。因为这个,满宫里的其他人都守起了活寡,谢宁在面对她们的时候,总是情不自禁的多包容忍让一些。

但是这并不能抵消后宫里弥漫四溢的嫉妒和怨恨。

既然退让也不可能换得她们消停安分,甚至还越来越得寸进尺,谢宁也不想再惯着她们了。

永安宫突然间变得高不可攀,顿时让众人没了主张。

有人说,贵妃以前装得温良,现在是原形毕露了。也有人说,贵妃这是见不得有人想接手玉玢公主,借这机会分她的宠。曹顺容被整得爬不起身来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有这么个前车之鉴摆在这里,谁还想再往前凑,曹顺容就是现成的榜样。

但是这些话没人敢再传出去。谁也不是傻子,知道贵妃这回是真的动了气。有些人平时脾气一直很好的,吃些小亏也不在乎。可是这样的人一旦要是发起火来,那可就是动了真火了。

就连曹顺容那里,谢宁也让人去看望了她一次,周禀辰亲自跑了一趟,曹顺容根本没见她,周禀辰也笑着全然没放在心上,同雅兰轩的朱太监说,眼看天越来越冷了,曹顺容的病倘若一时不见好,只怕是因为雅兰轩这地方过于潮湿阴气重,不利于养病,最好从雅兰轩挪出去,换个清静的地方好好休养一阵子。

朱太监当时就傻了,脸上的笑容僵在那里就象一个面具壳子,等他回过神来明白周禀辰话里的意思,顿时连这么这个壳子也挂不住了,赶紧拉住了周禀辰的袖子,胖胖的一张脸上硬挤出来的笑容比哭还难看。

挪出去养病只是说来好听,朱太监可一点儿都不糊涂。当宠的妃嫔哪有因为生病就挪出居所的?以往但凡有这样的人,那都只代表了两个字。

失宠。

这一挪出去,谁知道会被扔到哪个犄角旮旯里去?到时候别说休养了,只怕衣食温饱都没了着落。就算病能养好,也没有机会再搬回来了,挪出去三个字在宫里是人人闻之色变,跟充军流配打入冷宫根本没有区别。

“周公公,周公公,小的以往有不开眼得罪您老的地方,您老大人不计小人过,别跟我一般见识。我们主子身子没什么大毛病,就是虚了点儿,可用不着挪出去养病啊。再说这天儿这么冷,挪来挪去的又费事又劳神……”一面说,一面硬要把叠得整整齐齐的银票往周禀辰手里塞。

周禀辰笑呵呵的说:“不用这么客气,在宫里头这么多年了,我这个人为人如何你也是知道的。曹顺容这病拖了不短日子了吧?要是再不见好,那挪出去也是照宫规办事啊。”

这一次探病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曹顺容当天就用了药,也添了饭食,第二天就挣扎着起身了。看那样子是生怕被拿着生病为由真把她发配冷宫了。

  ☆、三百九十二 沏茶

童太医从雅兰轩出来,朱太监这回不敢怠慢,特意送了出来,还递了一个摸起来沉甸甸的荷包。

童太医也没推辞。倒不是他图曹顺容给的这一点点儿好处,而是按着惯例,不管是宫里还是宫外,病人病情好转,身子要痊愈了,总要给郎中送点什么,平常人家可能就送点自家做的吃食、一点儿家常的土产,讲究些的人家会送些饼啊酒啊,当然阔绰的送小元宝的也有。

曹顺容并不缺钱,所以出手也挺大方,童太医一摸就摸出来了。这大小,这份量,应该不是银子,是金子。

按太医院一般的习惯,童太医是最开始来替曹顺容问诊的人,所以事情绕了一圈最后还是落回他的头上来。

朱太监一直送到月华门处才住脚,路上遇着两拨人,他都同人有说有笑的打招呼,话里话外的说着自家主子病已经见好了,还夸童太医医术精湛。

童太医一肚子牢骚,知道朱太监这是借他当幌子,明里是夸他,其实一句句都是在宣扬曹顺容病不重,已经在好转。

宫里这些内监们差不多都是自小净身入宫的,除了侍候趋奉主子,没有别的安身立命的本事,所以朱太监这会儿惶惶不安,绝不亚于曹顺容这个当事人。人常说一句话,叫皇帝不急太监急,可太监们能不急吗?主子就是他们的靠山,是他们的饭碗,主子要倒霉,他们的境遇只会跟着更惨。

他这么一路送,一路张扬,童太医又不能跟他掐一架让他不要送,也不能捂住他嘴叫他别说,更没法儿在他吹捧自己医术高超的时候自贬,真象是癞蛤蟆趴在了脚面上,浑身上下都不自在,连袖子里掖着的那个装了金子的荷包都格外让人膈应。

想到曹顺容一开始的戒备提防,现在却不得不捏着鼻子低头请太医再替她重新开方治病,童太医真想说一句,真是何苦来啊。头一回雅兰轩请太医的时候曹顺容的病情并不严重,天一冷,后宫里头肠胃不适,感染风寒的嫔妃和宫人极多,不独曹顺容一个。若是当时曹顺容不无中生有的找事,老老实实遵照医嘱,按时用药,这样的小病两三天也就好了,何至于拖到现在越来越重?因为肠胃不适,用药需要更谨慎,起效也慢。只怕这病得慢慢调养着。

这人啊,好日子过久了,就爱没事找事,这不是贱骨头吗?

她刚一病,贵妃半点没耽误就让人请了太医进来,她倒疑心贵妃有心害她。等贵妃现在真恼了,她也没那个底气闹了,忙不迭的自己赶紧请太医服药。刚才童太医进去看诊的时候就发现她大概是为了看着气色好,脸上涂了一层脂粉。但是太医又不是旁人,身子好不好,擦上脂粉是掩饰不了的。曹顺容虽然挣扎着起来了,但是双目无神,身子虚浮无力,再一把脉,还不就都清楚了?

虽然朱太监硬塞了那么个荷包,又一路有说有笑的把童太医送到了月华门,但是回头童太医的脉案还是该怎么写就怎么写,并没有因为那荷包金子多写几个字,也没有因为朱太监这一番做作和利用少写一个字。写完之后递与李署令过目,用过午膳后李署令去永安宫,就顺道将曹顺容的脉案呈上来。

说来也不是大病,就是需要好生调养。

给贵妃请过平安脉之后,李署令又去了一趟方夫人处。太史令挑了吉日给皇上过目,皇上从中挑了一个,就在两日之后,方夫人就要迁往福晖堂去了。李署令进去的时候,玉瑶公主和甘熙云,以及垣郡王府的郡主李璋正好都在,正围着一张黑漆嵌云母的小几坐着说说笑笑,正拿着夹子夹核桃,盘子里已经整齐的放了大半盘核桃仁,剥的都十分完整。

没想到这几个平时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姑娘居然手还挺灵巧。

其实这就是李署令想错了。不是她们剥的都那么完整,而是剥的不好看的零碎的那些,都已经进了各自的肚子了,只有剥的特别整的才留了下来装在了盘子里。

李署令进来的时候先见礼问安,玉瑶公主跟他特别熟悉,笑吟吟的问:“李大人怎么这会儿过来了?外头冷不冷?”

李署令说话的声音很温和,慢吞吞的每一个字都咬的很清楚:“臣过来的时候就起风了,想必晚上会更冷,公主也要注意保重。”

夏红过来扶着方夫人往西边屋里坐了,方夫人身子不好,一到天冷的时候就要格外仔细保养着才行。李署令时常过来看一看,今年入冬到现在还一直好端端的,往年常犯的病痛现在还没有发作过呢。

按李署令的说法,小心保养这么两三年,以后过冬就会比从前轻松得多了。

方夫人吩咐夏红:“将前儿贵妃送的茶叶沏了来请李大人尝尝。”

夏红应了一声出去沏茶。她不是没眼色的的姑娘,方夫人显然是有话要和李大人说,她这碗茶要多沏一会儿,过个一刻钟再端进去都不晚。反正这种天气想必李署令也不会太口渴。

她正慢条斯理的取茶叶,再用小茶炉子把水煮沸,门口人影一闪,她抬起头看,来的却不是宫人太监,却是玉瑶公主和李璋两个。

“公主和郡主怎么过来了?有什么想吃的吩咐人端进去,这屋里烟熏火燎,会熏着的。”

玉瑶公主有些好奇的往小茶炉子前凑了凑,看了好一会儿才说:“想喝点甜甜的杏仁茶。”

夏红马上应着:“有,有,早起杏仁儿泡过磨好了,煮热就行。公主是想加蜂蜜,还是想加些糖粉在里头?”

“不加蜂蜜,放点糖粉吧。我上次喝的那个里头加的是什么?”

“回公主,那回里头除了砂糖,应该还洒了一些红枣磨的粉。红枣之前是去了皮在锅里炒过的,所以洒在里头很香。”

“那就照上次那样做吧。”

说完了话玉瑶公主和李璋也没有走,看看这看看那,对什么都觉得新奇。

  ☆、三百九十三 出门

玉瑶公主等着杏仁茶端了来,和李璋一起一人喝了一碗,然后又让人装了一碗,亲手端了送到谢宁那里去。

她看见殿门外石阶下站着两个面生的宫人,知道这会儿娘娘那里多半有人在,青荷已经看见她了,笑着迎了上来。

“公主这是端的什么?看着怪沉的。”

玉瑶公主对青荷这个永安宫里的头号宫女也算客气:“今天喝着杏仁茶不错,所以想送给娘娘也尝一尝。里头有人在?”

“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已经要说完了。”青荷亲自打起帘子迎玉瑶公主进去。本来她是想接过公主手里的捧盒的,但是既然这是公主的一片心意,青荷就不便越俎代疱了。就好比皇上现在和主子一起用膳时,还会给主子盛汤挟菜呢!那可是皇上!青荷头次看见的时候吓得差点儿腿一软当场跪下来,怎么硬撑住的自己都不记得了,生怕自己这差事当得不称职被降罪,怎么能让皇上亲自动手呢?后来经历得多了,这才慢慢明白过来。皇上是天子,可是皇上也是个人,和平常人一样,对着外头的人和对着妻儿的时候那是不一样的。

玉瑶公主进去,正好里头两个尚宫出来,见了公主连忙行礼,玉瑶公主也没多理会。

谢宁笑着说:“天儿这么冷,你要出来得多穿些。”

玉瑶公主笑着说:“才喝了热热的杏仁茶,都出汗了,请娘娘也尝尝,这杏仁茶做的特别香,又不甜腻,里面还放了一点儿核桃,是我们亲手剥的。”

“你们刚才剥核桃呢?”

玉瑶公主将杏仁茶端出来,青荷赶忙上前接过来,转递给谢宁,怕公主端不稳烫了手。

“原先是想去方夫人那里看看,太史令择的日子就在后日,一想到娘娘要搬到旁的地方去了,心里很舍不得,让郭尚宫收拾了两样摆设,想去看一看夫人那里有没有什么能帮得上忙的。后来夏红送了一小篓核桃来,我们剥着吃着,在夫人那儿玩了好一会儿,李大人过去了我们才散的。”

“核桃虽然香,也不要一次吃得太多了,不好克化。晚膳的时候同郭尚宫说,给你预备两样清淡些的小菜。”谢宁嘱咐她一句,尝了一口玉瑶公主送来的杏仁茶,果然这口感香醇浓稠,和平时喝的不太一样。

“娘娘,林敏晟他是不是已经走了?前天他写信来说,已经做好动身的准备了,学里也放了冬假,这两天就走。”

“是啊,应该是已经动身了。”

玉瑶公主十分好奇:“娘娘,安州远吗?路好不好走?那里的冬天冷不冷?”

这话问得谢宁有些愣神儿。她离开老家已经好几年了,而且自从她八九岁的时候舅舅就开始在外为官,谢宁也一直跟着舅舅一家在任上辗转客居,对安州的印象还都是小时候的那些事。

“安州冬天也会冷,不过和京城比,雨雪天要少多了。如果是天气暖和的时候出门去安州,走水路很方便。当初我们上京应选秀女的时候就是坐船来的。不过现在天冷,河面可能会上冻,多半会走陆路了。”

“要走几天呢?”

“少说也得七八天呢。”

玉瑶公主好奇的问起林家的老家是什么样,谢宁还比划给她看。林家的老宅子谈不上豪奢,但是地方确实很宽敞。因为房子建的早,到了大舅舅这一辈已经有快上百年了,院子很大,谢宁还记得夏天的时候表兄表姐们去西边断墙处逮虫子、逮鸟儿。宅子西面原来是个戏台子,遇着年节的时候常会请了戏班子来热闹一下,年头太久,墙被大雨冲垮了之后没有及时修缮,荒草长的都快把人埋没了。

玉瑶公主睁大了眼:“草真有这么高?”

谢宁想了想,笑着说:“那时候我也就是你这么大,个头儿还不及你高呢。”

玉瑶公主一想也笑了。

可不是,这么一想就想通了。草要长得埋了大人可不容易,但要比小孩子长得高还是很简单的。

“这么冷的天出门,多受罪啊。”玉瑶公主笑完了以后又忍不住叹气:“要回去的话还是捡个暖和时候更合适。”

“学里一年中也只放这么一个长假。”冬假长是因为要过年了,所以才能一直到出了正月,二月里头官学才又开课,若在别的时候请了长假,那岂不耽误了课业。

道理玉瑶公主也明白,进了腊月连宫学也预备着放假过年了。大皇子入冬后只小病了一场,咳嗽了几天就好转了,可谢宁还是十分担忧,嘱咐他这些日子就不要再去书房,先将身子养好了再说。

明白归明白,还是忍不住担心。天气这么冷,在外头又不比在家里,想吃口热水都费难,晚上也不知道会在哪里歇宿,总之这肯定是吃苦去的。

“出门也没有那么艰难。”谢宁安慰她:“出外行走不光能增长见识,还可以磨练心志,开阔心胸,总拘在家里只会养出书呆子来,长大了怕也难有出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7页  当前第25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7/27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谢家皇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