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谢家皇后_分节阅读_第99节
小说作者:越人歌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09 MB   上传时间:2017-02-19 14:25:25

“你坐下来,朕有话想同你说。”

谢宁从皇上的神情上看不出他要说什么,顺从的在一旁的圆凳上坐下了。

“你瞧瞧你,别这么一听到要说话就象要听训一样。”皇上拉起她一只手,让她坐近些:“是两件事。一件事是渭王越王他们联名上的折子,请朕诛杀明寿。”

谢宁明白宗室中这几位王爷联名上折的意思,尤其渭王已经年过七十,执掌宗正寺多年,他的意思也就差不多是整个李氏宗室的意思。

也就是说,明寿公主是非死不可了。

“那还有一件是什么?”

“朕今天见了施顺仪。朕也不用瞒你,在明寿的事情上,她也算是有功劳的,在明寿发动叛乱之前她就向朕密报过消息,并且指认出了明寿几名心腹。有罪当罚,有功也要赏。不过如何赏,需要斟酌。”

这两件事都算是政事,论理后宫不可干政。但是同时这两件事又都可以算做帝王家事,明寿毕竟是公主,施顺仪更是后宫嫔妃,所以皇上将事情告诉她,也并不算是有违宫规的。

前一件没什么好说的,明寿公主既然已经必死,谢宁对这事也没有什么异议。明寿公主是和她不合,但谢宁没有要因为个人爱憎去左右皇上的想法。

后一件皇上有同她商量的意思。

谢宁问:“皇上想如何奖赏施顺仪呢?”

奖赏臣子就是升官,奖赏后宫也是一样的,晋位呗。

施顺仪再晋一级就是妃位了。

“今日朕见她时,她向朕恳求。她说她只是奴婢出身,不敢忝居高位,怕是后宫中诸人也不会服气。若朕真的有心赏她,她说多年深宫寂寞,想要抚养一个孩子。”

谢宁手一颤。

原来如此。怪不得皇上要同她说这件事,原来施顺仪提出了这么一个要求。

  ☆、一百五十四 商量

半掩的长窗映着斑驳的树影,烛盏的光亮映在两个人的脸上。

谢宁听到皇上说的这番话,感到既意外,又不意外。

她没想到施顺仪看起来那么一个与世无争泥木菩萨似的人,会做到这一步。

但施顺仪早就想要一个孩子,她想要玉瑶公主。

淑妃才没的时候,满宫里的人象饿狼争肉一样抢夺玉瑶公主,至今那些人也没有死心。在皇上将两个孩子交到永安宫来之前,施顺仪甚至抹下面子来请托谢宁,请她说情,自己想要抚养玉瑶公主。

后来两个孩子到了永安宫,施顺仪再也没提这事。

原来她不是忘了,更没有放弃,而是在这里等着呢。

这一刻谢宁忽然觉得悚然暗惊。

施顺仪一贯都是那么胆小懦弱,受高婕妤、陈婕妤等人的窝囊气,甚至对地位远远低于她的李昭容等人都客客气气,活象是整天提心吊胆过日子,生怕得罪了谁,甚至连针工局和内宫监都敢怠慢她,她也从来都一声不吭的默默受了。

但这么一个面团似的老好人,居然会得知明寿公主的图谋后向皇上密告,然后挟恩相求,皇上怎么能够在这时候拒绝她?

谢宁不擅于与人争斗,但不表示她真的那么天真不会去想。

虽然一时间谢宁还理不太清思绪,可是三个孩子这些日子她都是一样疼爱照料着,哪一个她都不能拱手让给施顺仪。

“说起来,昨日公主也来寻臣妾,有件事同臣妾商量了一下,想托臣妾同皇上讨个恩典。”

皇上微有些意外,问:“什么事?”

“公主说,书英眼看着年岁不小了,早该进学的。但是外头官学人太多,教授得也不怎么细致,她想送书英进宫念书。”

宫城东南苑就有一座书房,是皇室宗亲子弟念书的所在,和官学那种济济数百人相比,这儿的人数就很有限了,有时候甚至先生的人数比学生还多,外加上月考季考岁考,去授课的无不是名流鸿儒,也有象集英阁学士那样的治学大家,那里的水平绝不是官学能比。

更重要的是,能进南苑书房念书,那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乔书英打入了这个顶级权贵子弟的圈子,可以结识不少人,这些在他长大后就都是他的人脉助力。

明微公主为了儿子的前程也是煞费苦心了。

皇上说:“既然是明微的意思,那下个月起就让她过来吧。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你们俩也犯不着这么诚惶诚恐的。”

“我们当时也顺带说起了大皇子。”谢宁说:“应汿这孩子虽然身子不好,但是心里也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和书英在一起的时候,书英比他念的书多,他回来之后就想自己偷偷用功,还向王师傅求教。如果书英进宫念书,应汿要不要一起入学呢?他身子是比旁人弱些,不然就一天里头先去念一个时辰试试?永安宫里没有和他年龄相仿的同伴,他年纪不大,却显得太过老成。要是跟同龄人多待待,说不定更好。书英和他还算说得来,两人一起进书房,也可以互相作伴。”

皇上略一思忖:“等仲秋过了让他去试一试也好,眼下天还热着。”他反问:“刚才朕说的事,你是怎么想的?”

谢宁微笑着反将一军:“皇上心里已经定论了,为什么还要问臣妾的意思?”

“朕有什么定论?”

谢宁抿着唇笑,静静的看了他片刻才说:“皇上要是同意,当时就会答应施顺仪所求了。”

皇上看着她带着一点狡黠的笑容,一时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晚风穿窗而入,拂在脸上带着庭院里的花香气,甜蜜密的熏人欲醉。他的心就象浸在刚温过的桂花酿里头,软的似乎也要化为水波。

“皇上不舍得吧?”谢宁的手指轻轻从他领襟处的祥云花纹上拂过,轻声说:“臣妾也不舍得。应汿也好,玉瑶也好,离了一刻臣妾就牵肠挂肚的。虽然说由施顺仪照顾,也还是在这个宫里头,想见也见得着,但那是不一样的。”

皇上把她揽住,就象揽住了窗外洒进来的一把银辉清光,柔和温软,让他整颗心都踏实起来。

“没错,朕没答应她。”

也没有立时回绝。

谢宁也算是了解皇上的性格了,施顺仪开门见山提了要求,皇上如果认为妥当,立时就会给她答覆。

而皇上并没有答应,刚才对她说,这赏赐还要斟酌。

“你说的没错,朕确实没想答应她。虽然她说的也有道理。宫中女子多寂寞,但她要孩子来解她的寂寞——孩子又不是个玩物,随意的说挪就挪说给就给。应汿和玉瑶在永安宫住着,朕眼看着他们一天比一天好,心里也加倍高兴欣慰,怎么能把他们当成一样奖赏赐给旁人?”

谢宁一万个赞同,要是换个场合她要为皇上的说的话击掌而叹了。

没错,施顺仪说她寂寞,肯求一个孩子作伴,余生也算有了依靠寄托。可是孩子自己的喜恶和意愿?她想过没有?大皇子早就说过不愿意离开永安宫,玉瑶公主孤僻的症状才刚刚好转,在这种情形下把他们带走,他们能承受吗?

谢宁心疼孩子,她哪一个都不想割舍。

况且,施顺仪虽然求的是一个孩子,但以皇上对儿女的看重,以后必然会常去看望,施顺仪真的不是在借机邀宠吗?

不是谢宁要把人往坏处想,而是身边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逼得她也不得不去多想。

她提的这个要求皇上如果不答应,自然还要在别的方面给她补偿,这补偿一定也不会简薄。

“眼下仲秋将近,虽然今年这个节不宜大肆庆宴,但该有的封赏还是要有的。”皇上轻声说:“四妃现在俱空,也是该递补了,不然不光御史台不让人消停,连宗正寺也要啰嗦个没完。你想一想,要个什么样的封号?”

谢宁怔了下:“这个臣妾不大懂,封号还能自己讨的?”

“旁人不行,可你呢,破例一回也无妨。”

谢宁想了想,还是没什么头绪:“臣妾想不出来。总之,不是丽、艳、柔什么的就好。”听说先帝时就曾经给一个宫嫔赐号为娆。这私底下怎么夸都没事,这个字用做封号,总归是有失庄重体统。

皇上笑了:“丽字有什么不好?难道你觉得自己当不了?”

谢宁摸了一下脸:“臣妾如今都已经老了。”

皇上险些没忍住大笑,就她还一本正经的说自己老了?她还没有二十岁呢。

“那朕呢?朕岂不是更老了?”

谢宁睁圆眼,颇为无辜的说:“皇上说笑话吧?您哪里老了?这万岁万万岁难道是白喊的吗?您现在才到哪里?还没有到一万岁的零头呢。”

这回皇上真没撑住,搂着她大笑起来。

谢宁等他停下来顺气,才说:“如果真要说的话,臣妾觉得现在封妃还早了些。臣妾进宫时日短,才晋封没有多少日子,如果再越级晋封一次,恐怕旁人会有非议。施顺仪现在在宫里是资历最久的一个了,她封妃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再加上这次她也有功劳啊。”

其他人象高婕妤韩充容等等,论起来都不如她。和她同一时候的人,皇后早亡,淑妃和贤妃今年也相继没了,独她还在,就算没有这次她告密的功劳,给个妃位也是该当的。

一想到告密的事,谢宁就觉得这事儿还是有些古怪。

施顺仪这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是怎么对明寿公主的计划知之甚详,还能指认出她的心腹的?就算谢顺仪是先皇后的贴身丫鬟,可皇后是皇后,明寿公主出嫁多年,也没见着她和施顺仪来往亲热,施顺仪更是整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她打哪儿来的消息?如果是明寿公主那里打探来的,她又凭什么取信于明寿公主呢?

谢宁深深的感觉到,施顺仪绝不象她表面上看起来那么温顺懦弱,否则干不出这样的事情来。

“光说她有功劳,怎么不说说你自己呢?”

谢宁愣了:“臣妾哪有过功劳?”

皇上轻声说:“你给朕生了儿子,这难道不算功劳?”

谢宁脸上微微发烫:“可是皇上已经将臣妾晋为婕妤了,哪有同一件事赏了再赏的道理?”

“你替朕照料应汿和玉瑶,这些日子有多操劳朕都知道。这次也不独是你,还有旁人,宫里接连出事,也着实需要些好消息来冲一冲。”还有一层原因,皇上没有说。

如果给施顺仪晋为妃位,那么谢宁以后在她的面前就要行礼拜见了。皇上不想看到谢宁在后宫其他女人面前还要屈膝行礼,无论那个人是谁。

谢宁是洗漱后躺下了回想这件事时才慢慢回过味来的。

皇上显然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答应施顺仪所求,为什么还要一本正经的拿来同她商量?

谢宁微微侧过头,看着枕边的这个人。

难道皇上是担心她其实不想留下应汿和玉瑶,才借机想让她表态?

  ☆、一百五十五 上门

换作一开始的时候,谢宁确实并不情愿。

大皇子身体羸弱,玉瑶公主的亲生母亲之所以失势身死,同谢宁也有关系。再加上她刚刚做了母亲,没有多少照料孩子的经验,那时候皇上突然把两个孩子带到永安宫,在谢宁看来那简直是两个天大的麻烦。

可打从什么时候起,她的想法已经改变了呢?

应该是在不知不觉之中吧。

每天都能见着面,说话,一起用膳。不管是大皇子还是玉瑶公主都还只是孩子,大皇子从小没有得过别人的关心怜爱,给他一分好他就受宠若惊,恨不得还以十分百分的报答。玉瑶公主从刚来到的时候象只小刺猬一样,到现在已经会脸上带笑,还会逗二皇子玩,这其间谢宁付出了多少心力她自己最清楚。

把他们让出去给别人,别人能如她一样细致的照料他们吗?能关心他们是不是开怀有没有不安?谢宁担心他们被人利用成为争斗的工具,伤了心还没人知道。

当初皇上没把玉瑶公主带到永安宫之前,施顺仪来请托她的时候,虽然谢宁没有答应,但是她也觉得,施顺仪为人温和与世无争,她想要抚养孩子那想必会对孩子真心疼爱的。

可是现在她不这么想了。凭一点片面的了解就对旁人的为人下臆断,这太过冒险了,凭什么她觉得施顺仪是个不错的人,就要去促成她抚养应汿或是玉瑶的事?如果她看走眼了,岂不害了孩子一辈子?

一早她醒,皇上已经走了。谢宁看看天色,还没有天亮,皇上这才睡了几个时辰?总这么熬下去身体吃得消吗?

但愿这件事情快点落幕,这样不至于人人自危,皇上也能赶紧歇息一下。

回头得让李署令多留心,最好是给皇上开个调养的方子,都说入了秋正宜进补。看他给方尚宫开的方子就挺管用,太医院院首果然名下无虚。

大皇子和玉瑶公主过来问安。他俩人素日不是一个时辰起身,今天能凑到一起也是赶巧了。

二皇子也醒了,于是四个人又一起用了早膳。在清璧堂的时候,经常一人一个小桌用膳,现在回来了,又挤在两张拼起来的方桌前头用膳,看他们也没什么不自在的。

贤妃停灵在在清宁殿,谢宁每日早早过去再赶回来。贤妃的丧事本应该比淑妃那时更加隆重排场才对,偏赶上明寿公主这事儿,所以人人都心不在焉的,连宫外来致祭的命妇夫人们都时常显得神不守舍。有好些跪在下头不是在哭灵,而是在抓住机会窃窃私语,要么是在放声大哭,但是哭声却不象是为了贤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7页  当前第9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9/27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谢家皇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