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庶嫡女_分节阅读_第5节
小说作者:春未绿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505 KB   上传时间:2017-12-16 17:52:22

  冒氏又一笑:“那个时候小杨姨娘又不得宠了,三姑太太又没有亲兄弟,谁会跑去南边跟她出这个头?”

  玉柔浑身冒冷汗,此时她的境遇跟她的三姑姑不是一样吗?冒姨娘已然失宠,她没有亲兄弟,若是在夫家出了什么事情了,谁还为自己出头?想及此不禁悲从中来。

  她多希望自己的弟弟没死,也有个人替自己撑腰啊?

  现在是不是迟了呢?她跟张瑰关系非常一般,跟玉彤关系算面上情,跟玉佳更是不怎么说话?她想着自己是不是要跟大家把关系打好呢!

  她站起来后,心里也有了主意:“姨娘,太太上次赏下来的妆缎您这里还有没有?我想跟爹和太太一人做几双鞋。”

第八章 (二更)

  对于玉柔最近的举动,曲氏也略知一二,作为掌控后宅的主妇来说,谁的动向都要知道的一清二楚。不过她认为这是好的一个方面,姑娘家知道识时务,以后嫁到人家家里才能过的更好。

  也因为如此曲氏约了林二太太和唐夫人在九月初九到仙风观打醮,顺便带玉柔过去,也是让她和未来婆婆能熟悉一下。

  而玉彤呢?因为正在学规矩,所以曲氏不打算带她出去。

  祝嬷嬷先是检查了一下玉彤的绣工,皱了一下眉头,不免说的有些直白,“七小姐女红需要加强。”

  玉彤不大喜欢刺绣,总觉得脖子做的太痛,对眼睛也不好,可这个时代女子的女红在某一方面代表一个人的脸面,家里人也不会同意玉彤这么差的女红,所以玉彤只好分几分精力在。

  当然祝嬷嬷不是一味的只教针法这一些,在教玉彤配色的时候,不免会教一些宜忌。明黄跟金黄色的不能乱用,什么样的布是贡品,年轻的女孩子绣什么最好。顺便普及了一下诰命们的衣着,怎么通过她们的穿着来辨认品级,或者从头上的冠帽来了解这人的爵位等等。

  同时她对玉彤的举手投足都有严格的规定,甚至于怎么笑都要她对着菱花镜都要做到让这位嬷嬷满意为止。

  “七小姐,您嘴角得再扬起一些,这样看起来才有笑影。”

  玉彤又做了好几次才满足祝嬷嬷的要求。

  学这些十分枯燥甚至于很累,会让你觉得一天怎么会过的这么漫长,就连吃饭都变成了最大的奢望,因为只有吃饭的时候才会觉得放松一些。

  曲氏觉得十分有成效,对祝嬷嬷的生活起居照顾的更好了一些。

  祝嬷嬷对玉彤的看法也变了,她刚开始觉得玉彤并不起眼,也没什么灵气,可一旦学上手了,却做的很好。

  这家对嫡女几乎是全方位的培养,就是学规矩也没有落下读书,还好这家小姐虽然会生气,不过不会弄鬼去逃避。

  每天都安排的很满,卯正三刻(早上六点)起床吃早点读书,午时一刻(中午十一二点)由祝嬷嬷陪同吃饭,未时(一点左右)开始做针线,申时(三点左右)开始学习礼仪。

  晚饭过后,祝嬷嬷又让春樱用特制的中药泡澡,泡完澡,丫头们帮她松松筋骨,玉彤再看一会书,一天就这样过了。

  直到九月初九,唐夫人过来张家接曲氏跟玉柔的时候,再看玉彤,果真是不一样了。以前也不是说玉彤不好,就是有些情绪太外露了,高兴跟不高兴基本都挂在脸上,说话做事也随性许多。

  现在跟她问安的时候,脸上挂着笑容,即便屈膝问安,上半身都丝毫不动,行走间身上的佩环也不会发出声音。

  唐夫人赞道:“早听你母亲说你如今在学规矩,现在看来果然跟大姑娘似的了。”

  玉彤捂嘴一笑:“您实在是过奖,原本是我太皮了,惹的我母亲要治我,如今不过是比先前要好一些,哪里比得上晏姐姐。”

  曲氏也谦虚几句,可从曲氏嘴角上扬的程度,玉彤看得出来她还是很高兴的。

  罢了,只要能让娘高兴,她也觉得值得了。

  因唐晏没有过来,玉彤就多问了几句:“怎么不见晏姐姐?”

  唐夫人便道:“你晏姐姐跟你一样也在学规矩。”

  经唐夫人再解释,才知道唐家在杭州府请了一位女先生教唐晏读书女红和规矩,又唐晏已经是大姑娘了,所以不便出来走动。

  其实唐晏也不过十三岁而已,在现代可能还只是个初中生,但是在这里已经是大姑娘了。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尤其是在这个时代,对女子这样严苛的坏境下,做爹娘的总希望自家的女儿不被他人挑剔。

  她们说完话,林二太太才插话,说时辰不早了。曲氏带着玉柔跟林二太太同盛一辆马车,林二太太看玉柔走路步履轻盈,可没有像她妹妹那样规矩完成的一丝不苟,她松了一口气。

  这个儿媳妇是侯门千金,名头说出去好听,难得的是庶出,到时候想在她们家摆架子也不会像她的嫡妹那样放肆。

  林二太太间或又问玉柔一些诸如“平时爱做什么?”“爱吃什么?”

  态度很和蔼,慢慢的玉柔就卸下心房,她毕竟是冒姨娘教出来的,心眼子多了好几个,过不了一会儿又恢复状态。

  林二太太看了越发满意了。

  俩家过了纳征了,看着满满的三十六抬聘礼,冒姨娘心里就高兴了许多。林家在益州有很大的茶田,所以像蒙顶甘露、竹叶青这样的送了许多过来,张家一时间茶香袅袅。

  日期早已定了,不过还是要走个过场,过不了几天玉柔就要出门子了,所以她现在基本不出门了。所以玉彤跟玉佳一同去玉柔那里看她。

  玉柔现在住在曲氏院子的后面,进门后入眼都是红色,绣满了石榴的嫁衣,鸳鸯戏水的盖头……

  “不知不觉我已经做了这么些东西了,当时还想着总有小半年的时候,没想到过的这样快。”也许是快要离开家了,玉柔忽然觉得很不舍。

  她想着,嫡母虽说对她不甚亲热,可该给的也都给她了,上次还让她在屏风后面偷偷的看了一眼未来的丈夫,那也是个带着书卷气的少年郎,观其说话看起来也很老实。嫁妆也准备了四十八抬,益州城内两进小房子一套,两百亩水田,压箱钱也给了两千两,用冒姨娘的话说,便是小杨姨娘的女儿出嫁也就这样了,而且还没有想的那么周到,基本全部是折成了现银,看起来多却不经用。

  夫君很满意,嫁妆也丰厚,玉柔就投桃报李对玉彤格外的好上几分。

  “七妹和九妹过来,我也有东西送给你们。”

  玉彤故作惊喜道:“是什么东西?我好期待啊!”

  原来是一人一对钗,玉彤的明显要更华美一些,是一枝汉白玉镶红珊瑚的祥云钗,看的出来造价不菲。玉佳的仅仅是一枝小凤翅金钗,她早已清楚她跟玉彤的差距,也不会露出不满。

  而玉彤觉得有点棘手:“三姐姐,这也太华贵了?”

  玉柔却摆手:“你我姐妹何必说这个。”

  态度却很坚决,玉彤也只得收下。

  当然玉彤此番也拿了东西过来,她们女儿家手上也没多少钱,玉彤送了一本诗集和自己打的络子和荷包,玉佳也差不多如此。

  玉柔满怀感激的说了几句才送她们出门。

  玉佳先回去了,玉彤却来找曲氏,把玉柔送给她的东西给她看了。

  “虽说三姐姐是好意,可是当着玉佳的面,我觉得不大好。”若真的有心要送自己贵重点的东西,也该避着人一点。当着玉佳的面就区别对待,恐怕玉佳不恨玉柔,要对自己有意见了。

  曲氏却觉得没什么:“这也没什么,现在若所有的东西都一样,日后更是心里不平。”这就是曲氏不向侯府请求要教养嬷嬷的原因,就拿老一辈的三个姑太太来说,三个姑太太待遇全部一样,就连在家的时候伺候的人数都是一样的。

  可到了婚嫁的时候,大姑太太嫁给镇海候世子,二姑太太跟三姑太太却只能从低品级的官员中找夫君。大姑太太一百二十抬嫁妆,二姑太太跟三姑太太才轻飘飘的六十抬。据曲国公老夫人说估计满打满不超过三十六抬,东西看着多,有用的都没几样。

  而且三个姑太太关系都不是很好,自从大小杨姨娘死后,二姑太太跟三姑太太也过的很不好。听去年安平候夫人李氏写信的时候说,把俩个姑太太的女儿都接了过来养着,外头的人都夸老夫人朱氏菩萨心肠,其中日后有怎样的苦楚谁都不知道呢。

  反而是曲国公府,自小就是嫡庶分明,所以曲氏对嫡出的姐妹没什么嫉妒之心,从出生就有差别了,又何必维持表面上的假像,到了最后不是恨的不行。

  玉彤似有所思:“娘,您说的有道理。”

  转脸曲氏又说起张瑰要回来的事情:“你哥哥有两个月都没回来,也不知道瘦了没有?”

  以前的张瑰多皮啊,最爱恶作剧,看别人出洋相就捧着肚子笑,就连张钊都拿这个儿子没办法,还发狠说过把他送到北边去当兵,他是那样的活泼,活的那样恣意,就连玉彤都觉得自家哥哥咧嘴大笑特别可爱。

  自从大哥张成死后,张瑰就变了,变得知书达理文质彬彬起来,即便是笑也是淡笑,这个哥哥很让人心疼。

  玉彤挤出一抹笑:“我前次看哥哥回来身子骨儿还结实了不少,说是在书院还练剑,学习骑马。”

  因为玉柔成亲必须得娘家兄弟背上花轿,所以张瑰被召回来了,据说他在书院跟林姐夫还认识,那就更得回来了。玉彤也很期待,她最近跟曲氏学做了几道小菜,也想让哥哥试试。

第九章

  账册堆了很高,玉彤跟曲氏一起坐在案桌上看账,母女二人都聚精会神,外间听不到人说话的声音,只有噼里啪啦算珠的声音。

  去年送了五百两回侯府,节礼里面还有各色土特产,算上跑腿费,不超过一千两,可在节省的曲氏这里却是一大笔钱,要知道玉柔出嫁也不过才两千两嫁妆钱。

  “娘,今天咱们可以多添点茶叶回去,姐夫她们家不是送了不少过来吗?”玉彤想着侯府的人回礼也多是布匹什么的,值钱的也没有。

  她现在已经被曲氏要求开始看账本,学理家了。曲氏在娘家的时候基本没学过这些,完全是在外任后张钊教导过,她自己也聪明悟出了许多方法,所以她不想女儿跟她一样摸瞎,现在就开始让女儿看账本。

  当然,玉彤也没有辜负她的期望,过不了几天就能上手,还分门别类的把每年送礼的全部整理成册,让曲氏轻松了不少。

  曲氏听了她说的话又立马添上:“这个可以添上,你祖父最爱喝茶了,尤其是竹叶青,在家里那是常备的。”

  “娘,还有益州有名的辣椒酱也送回去让她们尝尝,我想他们也知道爹爹不过是个五品官,哪里比得上京里的人,若是送些名贵的东西,恐怕他们还以为我们手里有很多钱呢?”玉彤曾听王妈妈说过,说那个时候自家老爹被分配到云南的时候,家里人可没怎么给钱,还是曲氏把嫁妆全部拿出来才渡过难关。

  曲氏却道:“怕是她们不会这么想,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指不定以为我们在外头有多少钱。”

  随着玉彤越来越懂事,曲氏也渐渐不把她当小孩看待了,时不时说一些侯府的现状也让她多了解一些。

  俩人正说着家事,魏妈妈进来说张瑰回来了,曲氏跟玉彤一喜,忙把桌上未看完的账册收拾了再到正堂。

  张瑰先跟曲氏请安,他一边请安一边跟玉彤挤眉弄眼。

  曲氏就爱看他们兄妹打打闹闹的,她兄弟姐妹都很多,可是大多都不亲热,有的甚至是仇人。她很羡慕兄弟姐妹的感情,所以一直让自己嫡亲的兄妹俩人多走动。

  外头下了一场大雨,张瑰的额头上的几缕头发有些湿漉漉的,玉彤连忙让春樱拿了干布给他,张瑰随意擦了几下就把它放在案几上。

  “天儿总该凉快一些了,去年爹招安的那些土匪都被冷知府上报了也要送到北大营去了,他惯会抢人功劳的,又有康王在,不知道的还真以为招安土匪是他做的。”张瑰心里不舒服的很,爹在益州做了三年,升不上去也难调,偏偏冷知府那样贪心,对方有个康王这个便宜女婿,自家爹怕是又要留任了。

  其实玉彤觉得留在益州也不错,益州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其实是个很好的地方。

  可玉彤知道爹娘还是想回京城的,那里才是他们的家。

  果然听曲氏道:“姓冷的刚开的时候就自诩要招仕林之人,什么文人首领,笑死人了,一个举人就那么大的口气,还好他也算有分寸,瑰儿不用担心。”

  说是这么说,其实曲氏心里也没底,他家相公的座师前几年就过世了,也因此张钊没人罩着了,一切都是自己跌跌撞撞拼着来的,不比别人靠山那么多。

  好在王妈妈说林家来了人,三人才一改方才迷思,林家来的人是商榷花轿绕行的路线,玉彤坐一旁静静的听这位妈妈说话。难怪曲氏会一眼看中林家,这个林家确实是深藏不露,连个回话的老妈妈都条理分明,大方自然。

  玉柔成亲前一晚,曲氏特别让冒姨娘跟玉柔一起过一夜,冒姨娘跟玉柔双目对视,俩人觉得总算苦尽甘来。

  “明天就是三姑娘的好日子,姨娘也没什么好东西给你的,我这里有一套头面,还是当时在侯府老夫人赏给我的,姑娘别不要,权当是我给姑娘的一点心意。”

  冒姨娘话一说完,玉柔就落下泪来,“姨娘,你身上没点银子怎么行?上次您就把钱都给我了,女儿可不能要了。”

  上次冒姨娘就把多年积攒的两百两银子都给玉柔了,她做大丫头的时候有些积蓄,虽然七七八八的用的不多了,可是这是她的一片心意。

  “三姑娘担心我做什么,太太对我跟夏姨娘哪次又克扣了,太太昨儿还赏了我一对簪子让我明儿带。我生了姑娘一处,让姑娘托生在我这个不中用的人身上,姑娘的好日子来了,姨娘这心里啊,为姑娘高兴啊……”

  母女俩絮絮叨叨的说了许久。

  **

  清晨,太阳还未出来,唐夫人带着唐晏就过来帮忙了。

  昨天还在下雨,今天已经是晴天了,这是个吉兆。

  寒冬腊月,益州天气越发冷了,玉彤院子里的花草上都被霜覆盖了,颇有几分萧瑟之感。这么冷的天,若是有个锅子吃那就再好不过了,红红的辣椒油浇在热热的牛肉锅子上,看着锅里,那吃的肯定是酣畅淋漓。

  牛肉在这个年代还是很难得的,据说连宫里的人也不是想吃就能吃的,而林家偏偏就送了牛肉过来,可见林家确实家境十分殷实。

  虽不能做麻辣牛肉,玉彤让人炖了白萝卜牛肉汤,这汤炖了一晚上,汤头有点甜味。张瑰一大早就直接到她闺房来,玉彤让王妈妈盛了一份给他。

  “诺,这个汤驱寒,你喝点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页  当前第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1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庶嫡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