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祯娘传_分节阅读_第11节
小说作者:夏天的绿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018 KB   上传时间:2018-04-22 20:54:09

  说着把颜色不同的火柴盒子侧面与人看,再让那大爷随意拿根火柴在别处划,果然是没着。然后再试了在火柴盒子上划,一划就着!那大爷看了看那一堆要送的,倒不是盒子装的,不过在小纸板的背面也有一处颜色不同的地方,想来就是划火柴的地方了。

  那大爷心里暗暗点头:只怕将来卖的时候就是这盒子的了,若是送这样一排倒是花费少些,但是又叫许多人知道了,这才是做生意的道理!

  这老大爷便道:“既然是送的,先与我一个可使得?”

  那雇工爽快道:“自然使得,这个给您!”

  老大爷收下火柴,先掏出自己的烟杆子。他是个老烟枪了,每日离不得这个,原本靠着火镰点烟。点了一辈子了,手上功夫熟练。但是自从前年起手就越来越抖,开头还不影响点烟,只不过偶尔多蹭一回火镰罢了,但是最近越来越不成了。

  今日见着这火柴,竟发觉实在太容易点火了,就是手上颤巍巍的都能做好罢!这般想着,他就点燃了这一袋烟。看着那雇工正在给菜市里渐渐多起来的人演示如何使用,又每人发上一套,竟很快就分发完了。

  老大爷心中一乐,把剩下的火柴收到袖子里。心里只想到过些日子这火柴有的卖的时候就买来一些罢,以后就不用这火镰点火,改用火柴了。

  这样的场景这一日发生在了金陵城里各处菜市,只是不一定是老大爷想要火柴点烟,更多是是持家妇人想要火柴点灯、烧火。一面觉得这火柴好用,一面又要想着将来发卖的时候是什么价儿,若是太贵了家里可不会用——那就还是用火柴罢!

  那些家里境况好得多的市民就不会这样忧虑了——不是说了么,价儿便宜!若真是贵的,怎会这么大方地送?到时候每日多花几个钱,但是日子要方便多少!说来真是个好东西啊!

  刘文惠这几日也是忙碌的,每日早上跟着人去各处把火柴送到雇工手上。但是也不放心,还要坐马车到各处菜市看看。见着大家谈论起火柴,都是很赞赏的,心中微微放心。然后才去督促发完火柴的雇工去张贴火柴告示。

  这时候各处杂货铺子已经谈好了,正等着把货物送上,等到打响招牌后就往外发卖。实在来说,一般铺子掌柜还是有些眼力的,东西好坏如何分辨不出,只看就知这是好卖的,因此谈起生意来很是爽快——货物不好进货来是赔钱,货物好进货来就是发财,自然嘴脸不同。

  等到发卖前一日,三个伙计又来了一回多喜巷子,与祯娘一起商议事情。其中最多说的就是这几日外头的反响,然后才说各自准备如何,明日是第一回发卖,又要各处派货,可不能有纰漏!

  刘文惠之前还是各种忧虑,毕竟是第一回独当一面地出去做事,忐忑是难免的了。但是这时候事到临头了反倒镇定下来,只是恭维祯娘道:“还是大小姐有魄力!咱们开头只说每个闹市都要送出五百个,这也亏太大了,咱们金陵可有太多闹市了,后头才变成了各处菜市!”

  宋熙春在一旁道:“其实菜市也不是比闹市少,大的不要说,就说小的。咱们金陵有多少坊市?有些地方没得闹市,但是早间也有不少菜农和本地商贩做生意。改了菜市,是大小姐有别的考虑!”

  祯娘当初想的很仔细,似火柴这样的引火物,他们设想的是家家都会买的,这样的东西就该是油盐酱醋一样的常备品。既然是这样,就不会是大老爷们负责采买了,多是一些妇人精打细算,按时添置。而早间正是她们出来买菜的时候,在早间的才是赠送,可谓是恰到好处了。

  祯娘听到这样的恭维也只是‘唔’了一声,但是并没有说话的意思。只是转了头问苗修远:“作坊里是个什么情形?已经积累了多少存货?以后每月能出货多少?你心里可有数,一一报上来!”

  苗修远只会在这种时候说话,立刻清楚道:“都记在心里,作坊如今运转地极好。都是按着如今东南泉州那边流出的法子做事,每人只做一道手艺,果然是快的多了!只是工人容易疲劳,我按着小姐的说法,给多管一顿饭,也就没得话了。至于其余的,不过是按部就班——这做火柴是极简单的事情了,都不算手艺,唯有调那些药粉的时候还要多照看,再就是要特别注意仓库那边防火,这几日我住在仓库那边看着,日后有格外谨慎的、信任的雇工,再转给他做。”

  “至于说是存货,整个金陵有七十六家杂货铺子要进火柴,其中有多有少。我是看过订货单子的,开头大家都不肯冒险,要的不算多。一共是三千七百盒和八千一百片。存货对付是绰绰有余了。至于作坊里每月能出多少货,只论火柴根数,下月应有三十万根,这个之后每月应会更多。”

  祯娘心里算是有数了,只与他道:“这倒还不错,只是我知那边作坊空着的地方还多着,我本想多多招工,先把产出增多,毕竟咱们都知这笔生意有七八成是要大赚的。都有这样大的把握了,没原由不再多投钱进去。只是后来想着,既然一开始计划不是这样的,那就不该变化。赚钱的时候不要迷花了眼,亏钱的时候也不要输红了眼,要真能做到这般,就是眼前赚不到钱,将来总会赚到钱的。”

  三人思索了祯娘一番话,祯娘说这话的时候冷淡又气定神闲,竟然比一个男儿还显得镇定,实在不能当等闲之人视之。

  这时候东南经济正热,遍地都是做生意的。多少人把做生意当作了脱离贫苦出人头地的机会,实在是急切地过了,以至于脑子发热的地步。三人都是行内的,自然晓得更多内情,还见过有贫家子借了高利贷跟人跑船。若是发了财还好,若是没有,就该被放印子钱的抓住,卖儿卖女卖自身了。

  有时候卖儿卖女卖自身也不够呀——这时候人又有多值钱呢?只能被放印子钱的送上走私船,这些船都是为了逃税。市舶司卡税十分高昂,若是货物不要税银,赚头要大多少?只是做这个可就危险了,水军巡逻的时候遇到了,可是一律开炮,这才能震慑住一帮子想发财想疯了的。

  所以祯娘的气度真不是时下一般人能比的。

  虽然顾周氏只说是给祯娘练练手,但是祯娘和三个做事的伙计心里都是格外看重的。祯娘是因着做什么都想尽善尽美的性子,至于三个伙计就要实际多了,一个是职责所在,一个则是为了搏个前程!

  虽说东家把他们安排在大小姐身边帮衬,眼见的就是前途无量了。但是生意要是没了一个好结果,许多事情就吃不准了。或者大小姐觉得他们本事平平,或者就是大小姐不愿意事情不成,之后不再用他们了——这可是冤枉了!但是又能如何?

  所以火柴的生意真是日日盯起来了,好在确实没出什么意外!正如当初祯娘所说的,这个生意只要有眼光的谁看不出来是个好生意,到时候七八成都是个赚了。但是世间做生意,总有各种各样的意外,话可不能说死。不过最后结果出来总算是顺顺利利!也算功德圆满。

  火柴开头就在城里有了名号,好些人还用过呢!等到在铺子里买卖的时候果然都是供不应求的。开头还好,货物卖的快,各家高兴,这是赚钱呢!到后头作坊供货不上可就痛苦了——钱就摆在自己面前,居然不能赚!这对于商人来说只怕就是最难受的了。

  各家催促火柴作坊多多出货,多给自己家铺子分配。借着这个宋熙春和各家谈生意,把回款日子缩短,又把卖不出去退货的约定去了——如今还怎么会卖不出去!还有别的林林总总的,总之是赚够了好处!

  这时候真把顾周氏也惊动了,她本来以为就是祯娘自己练练手的,就是她也觉得火柴该是个好生意,但也没想到会一下就有这样大的气象!这才急急忙忙地找祯娘要账本问情况,晓得事情后也没说要把生意接到家里去,只道:“要不要现在多给你支些钱,这时候正要把作坊办大才好!”

  祯娘这时候才把自己新做好的计划拿出来道:“当时计划的就是一千五百两,想着赚钱就能扩大作坊,没做过家里再给钱的打算,只是如今这般火热,不立刻多投钱似乎是太可惜了。不过也不要家里出钱,已经有伙计办好了。因着火柴好卖,如今供不应求,回款算账的日子,从一开始半年一算,变成了一月——有些求地急的愿意银货两讫。再加上订金这些,虽然紧些,但是也够了。”

  虽说账上没有活钱,怕是盘不活生意,有时候还会凭空多许多风险——譬如人家就看你本钱小,挤兑你,这又如何,只得放弃一个好生意。不过祯娘的火柴生意不用忧虑,人人都把这当作是顾家的生意,当然实际也是顾家的生意。晓得本钱雄厚、背景扎实,没有不长眼的!

  顾周氏这时候真是格外慈爱,只觉得祯娘是又长大了,火柴生意可是她从头到尾做起来的,如今场面是这样,难道不惊喜!就是早晓得祯娘聪明,但见她做的这样好,为人母的心里感触也是不同的。喜滋滋的,只想与人说一说。

  正犹豫着要不要去那个老姐妹家炫耀——又怕祯娘太能干的名声传出去,反而有不好的地方。如今好些女人立起来了,一般明事理的不会说什么,但是到底男子汉当家作主惯了,有的是人对此看不顺眼呢!

  祯娘不晓得自家娘亲想到哪里去了,只是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别的都不要家里帮忙,但是有一样事情是必要的。这一回给我办事的三个都格外好,但是原先也是打下手的,真正的人脉并没有。但我想着火柴这玩意,并不是只能在金陵卖的。中华大地哪一处都卖的!这个又放不坏,要不是利润低了一些,还可卖到西夷去!”

  祯娘话里的意思很是简单,就是要让家里其他掌柜给牵线搭桥,把火柴卖到两京十三省!这个事情顾周氏哪里有个‘不’字,当时满口答应,只是说完后就道:“只是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约人、看货、告知东家之类,也是一套流程,只怕还要等些时日才能有眉目。”

  祯娘这时候露出了满意的笑意道:“就是这般正好,娘亲也看见了,这正是火柴卖的最好的时候,咱们供应金陵还力有未逮,徐徐图之才是道理——先是金陵,再整个南直隶,再江苏,再临近几省,最后再到无处不到!”

  说到这里祯娘真是眼睛发亮了,顾周氏看她的样子笑着摇摇头。觉得这般雄心壮志,真不像个女孩儿,但到底多了一些少年人的朝气,这也是祯娘缺的,今日见了也觉得不错。

  说完生意的事情,祯娘这才兴冲冲地回了自己院子。因为一直心里意气不平,热血上冲,祯娘回了脸上红扑扑的,好似美玉染上红霞,又好像琉璃映着灯火。只把下头几个新进来的小丫鬟看愣了。就是常常伺候的大丫鬟也是诧异的,何时见大小姐这般呢?

  就算是跟着去的红豆和微雨也只是明白这样是为了生意上的事情,但是实在不明白这一回有什么格外特别,毕竟之前大小姐早就帮着家里做生意了,不是么!

  丫鬟们不明白,祯娘也没说,只是暗自心里难平就是了,因此闲不下来。在书房里踱了几步,指着一处案上的一盘樱桃道:“这个玛瑙盘子怎么留下了,明明只是玉浣姐姐给送了樱桃过来。”

  早两个时辰,盛国公府给祯娘送来了一盘子樱桃。所谓樱桃,正是百果第一枝呢,各类果子里最先见它。这时候其实樱桃也还不大见,偶有上市,也少的很。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被玉浣拿来做礼,给各个妹妹送。

  送到的时候祯娘倒是看了一眼,只道:“这玛瑙盘子好看,正配这樱桃,难为玉浣姐姐颜色配的这样好!”

  只是说了这一句话罢了,谁知道送东西的丫鬟回去后就把这话学给了玉浣。玉浣立刻让这丫鬟把盘子送来了多喜巷子,只是传了一句话:“盘子倒是寻常,居然能得妹妹一句喜欢,就送妹妹装樱桃吧!”

  当时祯娘不在宝瓶轩,那丫鬟得了吩咐的,并不多留,立刻就走了。其实就是祯娘在又能如何,人家不过是奉命行事,最后这盘子还是得留下来。

  子夜把前因后果说了一番,祯娘就不再多想了,只道:“既然是这般,就留下吧!”

  祯娘想起上一回也是自己与玉浣她们送东西,一人一瓶子花。花便罢了,瓶子是新烧的琉璃花瓶。虽说自从烧制出琉璃这样东西以后,琉璃东西价格就大跌,但是精美的依旧昂贵,毕竟工艺只到这地步。那些琉璃花瓶就是这般的——当初送过去的时候祯娘并未多想,只是后一日上学的时候大家竟特意为这个谢她,她才觉得惊奇了一番。

  这就是祯娘‘不知世事’了,即使盛国公府再是豪富,女孩子身边却不见得有多少钱。除了有限的几样私房,哪怕是房里的古董摆设都是家里库房拿来的,可以说一草一木都不算自己的。所以平常女孩子相交,过生日等送礼无非是几色针线,或者一些别的小玩意儿。

  祯娘这一回送花是送花,却连带着送了一只顶顶精美的琉璃花瓶。祯娘因着从小手头富裕,接触生意赚钱,也不常和一般年纪的女孩子打交道,所以觉得没什么。但是玉浣等女孩子们就不能这样了,她们也不会小家子气地推辞,只不过记在心里,有机会同等还礼就是了。这一回玉浣的玛瑙盘子就是一样了,祯娘已经明白过来,晓得以后其他人也会有不同。

  这时候祯娘倒是有些无奈了,毕竟她心中再没想到这一处,要是知道会让大家惦记着回礼,她就不会送出了。她再‘不食人间烟火’也知道,玉浣可以轻轻松松回礼,玉涓玉淳她们也不会为难。但是哪怕住在一家,都是盛国公府的女孩子,也会有玉滟、玉湲这样并不宽裕的。至于孙家姐姐就更不要说,在那富贵至极的地方,说是拮据也不为过了。

  以往祯娘哪里会为别人宽不宽裕动容,但是大家相交,早就有了情谊,这时候她心里也要叹气。但又实在没有办法——她并不能帮助,毕竟这就是少了银钱引出的。说起来盛国公府的仆从因着几个‘外头小姐’已经议论了多少回了,除了这时候不在的李月芝,其余的都逃不过嘲讽,可见世人都说向钱看的。

  祯娘能怎般?支援些钱财——凭什么呀!她不过也是个少女,大家虽是朋友但也不是亲戚。几个女孩子出身体面的,无缘无故接受别人的钱财,就是穷死也不能够啊,更何况还没到那份上!至于其余的法子帮助,根本就没有其余的法子帮助!

  祯娘这时候自拿了竹剪刀剪下灯花,只看火苗跃得高些。得不出什么主意,索性让丫鬟把火柴生意的筹划拿出来,她要再看一看。

  “想这些有什么用,还是先看看生意的事情。”

第29章

  作为多喜巷子前院的翡翠居一般并不待客, 这是因为顾家是顾周氏这个寡妇当家,祯娘也是一个女孩子。她们并不在前院读书理事, 所以使用翡翠居极少。但是翡翠居也有使用的时候, 那就有家里掌柜账房等来汇报生意相关的事情的时候。

  这一日人来的格外多——虽然掌柜只有苗延龄一个, 但是那些分掌柜、老账房以及他们的助手帮账可是很多。差不多金陵这边的都到了!这日子并不是年下, 人来的这样多有另外的缘故,是为了太仓那边的事情。

  顾家之前本就是扎根太仓的,若不是为了原本靠山没有了, 寻求盛国公府的帮助,是不会迁来金陵的。但是家里来到太仓容易, 产业过来可就艰难了,这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非得和缓着来不可。

  各种生意都是这样,急着脱手就不要想着好价钱了,那些喝血吃肉的只恨牙齿没有锋利一些, 可不要想他们有什么怜悯之心!买卖产业可是有大学问在里头, 操作得当金山银山也赚的来, 操作不得法, 所有利润赔进去又有什么稀罕。

  总之, 顾家在太仓的产业是以不急不忙的法子卖出去的——能忍受一点亏损,但是绝不能是大亏。若是没有人愿意出差不多的价儿,那就先留着就是了, 左右如今生意还做的下去,只看谁忍不住先要出手。

  这就是顾家的底气了, 账上并不急等着钱开销,因此就有了主动权,并不上赶着脱手产业好盘活金陵这边的生意。不过时候也是有限的,观望的人看出顾家却是不能贱卖产业了,于是一个个的也就试探着出手了。虽说占的便宜没有预想的大了,但那些产业可是平常有钱也买不到的呢!

  太仓那边管事的已经传来消息了,产业陆陆续续发卖,除了一些留着做钉子扎在太仓的一两样产业,其余的都已经出手了。事情已完,但又不算完,还要顾周氏亲自去查一趟,毕竟不是小事!

  这里要说所谓查一趟,其实是带着家里的账房查一趟。话说每一家铺子都有自己的账房,但是查账可不能让这些人来。或者一下做小生意的可以这般,但是生意做到顾家的地步就绝不可能了,防着账房和伙计中间有什么是一定的。所以查账的是家里自有的账房,平常就每月跟踪各家产业的账本,也做家里的家账,到了年下、产业结算之类的时候就更加有事做了。

  祯娘家这样的账房有总账一名,主账三名,帮账十名,全都是个中好手,日日算账不停。譬如之前年前就要清算去年为止顾家总共的产业多少——那时候顾家算上各种包括房产、古董之类的财产,资产已经到了一百三十万两有余。其中最值钱的就是武天明掌柜经营的海贸一处,光是这一摊子就值银五十多万两!

  祯娘当时并不在意这些,这些银子说到底也就是一个数字罢了。说起来按着这些账房的估计孟本手底下的珍珠产业估值还不到十万两呢!连之前投入的一半都不到。这是因为他们算账可是按着实打实来的,至于看不见的将来,他们是一概不管的。珍珠没有产出,自然就什么也不算了。

  不过顾周氏当时还感慨了几句:“如今银子不值钱啦!不说一些老人说的当初在东南上百万两的家财就称得上巨富了,千万两的更是闻所未闻。就说我小时候,最有钱的人家一个是山西王家、一个是内廷张太监、一个是出了首辅的绍兴孙家,全都是千万左右。看如今呢,最有钱的竟全是东南的大海商,身家起码一千万,与之相比就连晋商也要靠后,更不要其他人家。”

  祯娘当时面色八方不动,道:“这是好事,越是这样将来家里才能出头。以前经商再好,到头了也是尔尔,就是富可敌国沈万三也只是那样结局。但是如今可有了好榜样,大家尽可以各占所能。”

  祯娘这番话是轻描淡写,但是却正好说到了在场掌柜伙计等人的心头上。一个个低头不语,但是心里都是有底的。

  看见账房处理账务,苗修远是伸长了脖子。不比宋熙春和刘文惠,他自学院毕业,这样的场面还是第一回见到。称赞道:“之前只在书上见到,说商家大户有内账房,专门管理产业查账等事情,谨防底下弄虚作假。真正大的内账房少也有十多人,做事算账往往专在一房,运算如飞,彼此对照。如今看了只觉得他们和咱们伙计学的不是一样东西,但是叫人好生佩服!”

  祯娘嘴角微微翘了翘,只是道:“家里只是中等罢了,那些大的内帐房比不上,只不过比一些只有几个账房先生的草台班子强些。”

  其实有几个账房先生做内账房的商贾已经算很有样子了,多的是只有一个老账房跟着东家在产业查账,就算内账房的。至于一些根本没有内账房的人家就不要提了,这样的人家产业少,只怕产业内也没雇佣什么账房,多的是只有一两个人管账。所谓查账,也就是东家自己打算盘罢了。只是如今做账的越来越厉害,真有心弄巧,一般东家可没法子看出来。多得是白手起家的,只会简单加加减减,其余的可不是就要抓瞎!

  祯娘想到这个忽然有些沉思,三个在她手下做事的伙计见她忽然沉默,便问了一句。祯娘回过神来,自然而然地说出:“并没有什么,只是忽然想到一个生意,可能做的。如今多少生意做的并不大的没有内账房,或者内账房不够用。只是按着他们生意的大小,养一个内账房实在划不来。这时候要是专门聘请许多账房,做成一个最大的内账房,到时候专门做这些人的生意倒是好了——每给他们查账一回,就要收钱。”

  三个伙计仔细想了想,竟觉得这真是一个好生意!他们做着伙计,接触的商家多,对于这些事情的了解可比祯娘要深入,更加晓得这个主意多好,多实在!

  刘文惠立刻就道:“大小姐的好主意!咱们做生意这么久了,眼看着那些小商户为着内账房的事情伤透脑筋苦不堪言,但是就没想到这里头藏了一个这样的好生意!到小姐到底慧眼如炬一下竟看出了里头的好处。不然就与几位掌柜说一说,预备起来?”

  没想到祯娘这时候只是摇了摇头,自己否了自己的主意:“不,还是算了,这个生意还不能做。一则专门做这个要多少好账房?好账房可是各家宝贝,家里没那个底子,急急地做这个生意,立刻就被有底子的人学了去,反倒会超出家里。二则其中难处也多,最重要的就是人脉二字和信誉二字,家里在金陵还差着老大一截。做这个生意再等几年罢!”

  祯娘这样说,几个更知道市面上实情的一想,可不是这般,一时也是偃旗息鼓。不过也不算多失落,如今他们又不是闲的没事做,正有火柴生意打理,就算这‘内账房’的事情真能做,也和他们没关系啊!当然,东家更加强盛他们也有好处,这就是他们还有些可惜的原因了。

  刘文惠砸吧了几下嘴,不说话了,苗修远和宋熙春两个更加无话,这就算了。

  话归正传,原是说起顾家翡翠居今日格外人多,是为了去太仓查账。顾周氏带着内账房就要去,当然,祯娘也要去——本来祯娘不必去的,应该在家读书。但是一个是顾家只有顾周氏和祯娘两个,若是顾周氏去太仓,家里不就只有祯娘。

  一个闺阁少女独自在家,不说安不安全,毕竟这挨着盛国公府,再没有宵小之辈的,但是话说出去不好听,所以要带着祯娘一起去。而且顾周氏还想着能借此让祯娘沾手更多事情,这样的大查账也是一个经历了。

  祯娘自己爱着读书,但是所谓上学堂的兴趣就平平了——来盛国公府附读其实是为了家里与公府更加紧密一些罢了。读书在哪里不能读,何况生意上的事情她也有兴趣,自人毫不犹豫地答应顾周氏一起回太仓。

  不过这样一大群人去太仓可就不能马虎了,不能像那些小门小户只要买几张船票到时候搭了金陵去太仓的客船就是,什么样的人家就行什么样的事情。明明有钱的很,还非要那般,你是‘节俭’了,让下头和旁人怎么想呢!

  所以最先的应该是租船!自家租了一条舱船才好——其实顾家租了两艘。好在这不是做生意,不然还要去包货船,那个就更加麻烦了。

  其实说来还是自家有船更加便宜一些,但是实在用不着了。这样的船能用上几回,偏偏价儿还不便宜。这可不是家里用的画舫,无论是在太仓,还是在金陵,顾家都是有画舫的。平常走水路当车马一样用,方便的很。且再精致也是价格有限,毕竟大小在那里。但做客船的舱船就不是了,就是有钱也不该花上这一笔,再看它放在码头无用,白白腐朽。

  其中顾周氏和祯娘带着丫鬟婆子等住的那一艘要求更加严格,倒不是规制上要比另一条好,只是更加琐碎罢了,一丝轻忽都不得。这是管家金孝早早就联系来的——不求多么金碧辉煌,这些租来的船也不能够,但至少也该清洁雅致朴素淡雅。

  祯娘这时候上船,果然和顾周氏很满意。也不见船的主家格外刷漆涂金,与其做成半吊子,干脆不做这些,只是涂了清漆,露出木头本身的纹路来,显得格外干净。丫鬟们上船——不要说顾周氏了,祯娘就带了四个一等贴身丫鬟,和四个二等的。至于家里,就只留下两个二等丫鬟带着三等的小丫鬟看家罢了。那些小丫鬟可不带出门,七八岁的样子,只怕还要反过来照顾她们。

  将离和子夜两个领着其他人,先是给祯娘的舱房窗户上挂上湘竹帘,又隔了两层罗纱。然后布置起来——水晶缸里头安置颜色鲜艳气味芬芳的水果,墙角燃起香炉,祛除潮气又安神,还有瑶琴、棋盘、书案等各有位置。

  祯娘进去的时候,微雨正给她归置床铺,所用的铺盖全是她本就习惯的。微雨抖了抖芍药花瓣做的枕头,指点鸢尾把帐子拉地高一些。再看这舱房,虽没得祯娘宝瓶轩的奢华精致,但是一间旅途路上临时将就的居所,实在不能说不好了。只怕一些好人家闺秀本身的闺房还比不上这个呢!

  万事俱备,等到一切准备好了,只要知会一声,自然就有船工张罗着开船了。这时候船荡漾起来,祯娘倒是不大晕船,虽比不得在平地上自如,但是其余的不适是没有。丫鬟们除了子夜有些许,其余的也都好好的——留下的两个二等丫鬟是佩兰和蝉衣,正是晕船才特意留下她们的呢!

  为了早些启程,今日起的格外早,祯娘这时候真有些乏了,干脆拆了头饰换了衣裳,躺着睡眠去,等到再醒来,就是午饭时候了。

  这样的客船本就是有厨房灶火的,但是并不会太大。更何况就是有足够大的厨房,也没得家里那般齐全的食材和一整个伙头班子。带出来的厨娘都是好手,但不比家里,各样专精的都有人。

  两个婆子提着食盒过来,笑道:“太太让厨房给大小姐送来午饭,因说小姐格外乏了,上午在舱房里睡觉,因此醒来时该不大有胃口,所以送来的是一些清清爽爽格外开胃的。大小姐先看看,若是不好,再让厨房拿别的来。”

  一样样菜肴摆到桌子上便是猪油饺饵,鸭子肉包的烧卖,鹅油酥,软香糕,糖渍樱桃,一碗菌菇大馄饨几样。简薄是简薄了一些,但是样样都是市井小食,各位开胃,让人食指大动。何况家里厨房做这些可不像是外头,干干净净不说,还不惜工本!外头小贩要赚钱,拿能像家里厨房,不在意功夫、不在意耗费。

  果然见祯娘满意了,接过红豆递过来的一双黄杨木筷子,每样亲亲尝了一回。对两个婆子道:“这一回做的很好,让厨房晚间送鸡丝汤面来,看到这些小食一时想吃那个了!”

  不过是一碗鸡丝汤面而已,这是大小姐的话,两个婆子当然是忙不迭地应下了,这才告退。祯娘一面吃着馄饨,一面对着将离几个道:“你们早上只吃了几个点心垫一垫,这时候别在这里和我磨,分成两班去吃饭罢。我吃饭哪用得着这么多人陪着。”

  祯娘虽然看着冷淡,但也不是那等不体恤人的,早知她脾气,几个丫鬟商量了一番就分两班去吃饭。祯娘不再多管,等到吃完饭,就半躺在榻上。一般这时候是她看看书,只等半个时辰就午睡。大概是今日睡了一个上午,这时候看的书籍再是无聊,也没有丝毫睡意。

  这也没什么可强求的,祯娘干脆起身,到了书案前找些有意思的书籍来看。挑来挑去,得了一本西夷人翻译的他们自己的史书。祯娘早在地图上知道他们的大小了,见他们在那般大小的土地上竟然也分出了那许多国家,还彼此征伐不断,类似于战国。对于其中掌故一点兴趣没有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她得到了这本书刻意看的慢,怕是太快了,不解其意。

  船上悠闲,日子倒是过的快。客船自京杭大运河行驶,很快转入长江——而太仓就在长江入海口的地方。越是临近,船上倒是忙碌了一些。到了一些港口停靠,住着账房和伙计的那一艘船就会与祯娘顾周氏这一艘搭桥板相连,有人上来与顾周氏商议事情,汇报一些查账的准备。

  祯娘也在一旁听着,这样的事情和她常有的奇思妙想没有任何关系了,非得是勤勤恳恳严谨做事不可。她头一次全程知道是怎么回事,尽心尽力地听着,直到完完全全了解。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页  当前第1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11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祯娘传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