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祯娘传_分节阅读_第13节
小说作者:夏天的绿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018 KB   上传时间:2018-04-22 20:54:09

  听到这个,管事也只能无可奈何道:“除了几个根子不在太仓的陌生面孔,其余的哪里能直接要到银子。太太是做老了生意的,这些事情可不就是这样?至于其余的买主,我们都是细细寻访过的,都是极有信誉的,将来如何不能断定,但也只能这般了。”

  顾周氏还能说什么,就是这般了,她苦苦相逼这管事也不能变出那些给钱爽快的买主。只得接着问道:“既然是这般也就罢了,你把其中细账报出,让祯娘晓得一些。”

  祯娘原本是仔细听着的,晓得了以后就心里有了一本账。不过这还不够,干脆自管事那里抄下那本明细,回去以后前前后后看了两遍这才放手。自这里她对这一些账目数字就了如指掌了。她就坐在账房里,或者有些不决、不豫、不明晰的,只要询问祯娘就是了。

  祯娘坐了两日就觉得这些事情是千篇一律,她坐着也就是这样,并没有多少长进。便于顾周氏道:“我只听说最近刘家港来了七.八支船队,有西夷的、高丽的、日本的,就是太仓一时来了这样多也少见,市舶司肯定要把大家召集起来,办个展会,我去看一回。”

  太仓因着开海的缘故,多少西夷人的船见不到?只是一支船队就是十几艘船,还是七.八支船队,这样多的船只带来的货物同时要交易,就是在太仓也十分少见了。遇到这样的事情,就该有官府动手,让大家能更加方便地做生意。

  祯娘从小在太仓长大,但年纪在那里,这样的场面也是没见过几回的。顾周氏一想这又不是什么大事只不过是让跟着的人小心仔细一些就自然放祯娘去了,临去之前还给了祯娘一沓银票,一共是一千两。只说是让祯娘自己看着什么好也可买些来。

  顾家本来账上有些紧张的,但是这一回出手太仓的产业是有一笔现银流入的,又有祯娘办的火柴作坊也在赚钱,而且越来越多——顾周氏本想让祯娘自己拿着火柴生意得的利润,只是祯娘依旧让账目进了自己总账。在她看来这样少了许多不便,而且这就是左口袋倒腾右口袋的事情,有什么好犹豫的,难道自己会没钱花销?

  不过饶是顾周氏一向对祯娘银钱上十分宽裕,但也没有给个零花钱就到了一千两的地步。只是祯娘一点也没有觉得不对,其实只要一想就能知道了,那些外国来的宝货真让祯娘看得上的必定不是一般,一千两银子能不能足够还两说!

  以前没有这样数目的零花钱?但是到了过生日等日子,专门给祯娘打首饰,几百一千又不是没有,只不过不是直给祯娘罢了,其余都是一样的。

  祯娘就带着这些银子往市舶司那边商会大堂去了,她到的时候不早不晚,因此正是人最多的时候。到处是商贾,除了那些怀揣巨银,做的也是大生意的外,也有一些小生意人。他们除了可以抱团外,也可以盯住一些利润没有那么大,但也十分有利可图的生意,总归那些豪商吃肉,其余人一点汤水还是有的。

  这商会大堂虽名义上市舶司的附属,但从最初出钱修建就是总商会出的银子,实际上就是总商会为方便自己所造。整座楼阁与大明建筑迥异,是用的西夷人的教士画图督造,主体是石头构成,上下总共有四层,地方宽广,濒临长江,显得十分有气势。

  祯娘不是第一次来这边,没有多少好奇,直接便往挂着‘太仓交易厅’牌匾的大门进去。这大堂里面人虽多,但却是多而不乱的——大厅中央是围成‘口’字的柜台,柜台向外待客。这样一圈,包括了几十样商品种类,可以把进出商品都包揽进去。各商人就围绕这些柜台,要进行交易。

  交易法子还是当年英宗皇帝颁定的,凡是商人都在用,没有一个不在夸赞的,若不是早就拜了陶朱公,一个个就要把英宗皇帝做了祖师爷。这法子说来并不多难,难的是想到这个,更难的是真能做到公正公开!

  商户若是想在这儿卖出货物,无论是西夷还是大明人,都要按着货物所属的种类去不同的柜台报出。每日酉时封柜,点查卖货商人货物,有无缺少、差劣,最后总结一类货物明日能够出售多少。这就可写在木牌上,像是流水牌挂在柜台前面,边上还会有这一样货物的一个大约价格——这是据之前交易的结果大略得出,只是供有意买入的商人参考一番。

  祯娘来的正是时候,原来瓷器柜台上正要开标。这一回跟着祯娘来除了几个小厮和太仓这边宅子留下的管家,还有微雨和另外两个丫头。微雨没来过这儿,看瓷器那边涌过许多人,又十分看不明白了。

  便小声问祯娘:“大小姐,他们就在这儿买卖自家货物,只是我再不明白是怎么行事的,大小姐教一教我,免得到时候不好说是太仓出来的。”

  祯娘带着他们往二楼去,上去时候就道:“看着人来人往,摸不着头脑,其实简单的很。那些想要货物的就把所要数量和愿意价格写在纸笺上,当中投入柜台前细口铁匣子里。等到大家都投入完毕,自然有经纪当中开着铁匣子的锁,把所有纸笺取出来,价高者得罢了。最高价的能得到自己所需,第二等价格的要看还剩多少货物,以此类推,直至没得货物了,这个价格以下的买家便不得货物。”

  微雨很聪明,一下便明白了其中的窍门,除非是开出天价,不然大家都是在暗暗揣度的,尽可能最低的价格拿到最多的货物。不过也就是尽可能罢了,实际上大家都会开出一个合适的价格,不然不是要输给别人么,到时候错过了货物,可不是要空手而归。

  想到这里,微雨忽然觉得有个地方不对,赶紧问道:“小姐,若是这般,有那一些商人买主彼此勾连,一起开出一个极低的价格,那该如何是好?这不是让卖家巨亏?”

  旁边的管家听到这里,立刻赞了一声:“到底是常在小姐身边的,也是小姐熏染了,微雨姑娘这些事情也很通,比起一般伙计还要机灵。”

  祯娘晓得他这是找着机会就奉承,也不多说,只是给微雨解释道:“卖家有个法子可以保护自己,订下一个最低价,若是最后得到的报价都不到,那就是‘流拍’了,也不会有交易,只不过卖家要与商会交上一笔花费,不让这些经纪、跑腿等白白做事忙活。”

  二楼人也很多,不过不像一楼不见几个女子,全是走南闯北的男子,只因这里有女眷们喜欢的东西。外国宝货,如硬木、香料等虽然珍贵,但也不算真正稀罕,用大船运来,在一楼交易就是。但是也有一些东西并不拿来大宗买卖可以的,放在了二楼。只要外夷商人花上银钱就可以有柜台兜售。

  譬如祯娘就是停在了一个专放各种宝石的柜台——这样的宝石大小、颜色等都是大不同,放在楼下怎么买卖?旁边还有一个似乎是宝石商的人与货主论价,言语不通,还要商会的通译帮忙。显然是到了最后了,说定了一笔大生意。

  祯娘看中了一对猫眼儿,倒是不在那宝石商要的货物里,便顺利到手——那西夷商人虽然更喜欢那些多买的,毕竟他们是想早早处理完货物回程的。但是凡是客人他们自然就尽心尽力,见祯娘看重那对猫眼儿,立刻麻利包装好,钱货两清。

  除了宝石,祯娘后来又看了两株珊瑚树,都是七.八支叉,难得的是颜色火红纯正,又一模一样!祯娘有心收入,但是知道这样一对珊瑚盆景少说也是两万两。太仓有钱豪商多了去,只要自己遣人回家拿钱,这段时间这珊瑚树就留不住了——果然的,她才去细看那珊瑚树,就有人过去私下议价了。

  最后祯娘还看中了一把日本短刀,日本刀一向在中原有偌大名气,只因其中手艺精湛,历代都是有名人赞颂的。况且人家还不只是技艺精湛,是真能杀人,只从日本刀的一个说法就知了——日本试刀的法子是将几具尸体叠放起来,举起□□一刀斩下,测试一次最多能够斩断几具人体。斩断一具就能打上“一胴切”的标记,两具就是两胴切,依此类推,可见其锋利并不是浪得虚名。

  日本刀在大明价格也十分高昂,所以并没有被朝廷采购——至于民间,大量采购兵器?这只怕犯了《大明律》,难道是想改天换地么!不过作为一些人的赏玩之物还是很有些人喜欢的,所以拿来零零散散地卖就是了。

  既然是赏玩那就格外讲究华丽,祯娘手上这一把短刀就是个中翘楚。祯娘在阳光下看了一回锋利的刀刃,买下了这般刀。她当然也不会使用,不过这本就是赏玩来的,和那些家里摆设的古玩画卷一般。

  坐在柜台后头的是一个日本商人,在祯娘过来的时候他就被这位明国贵族小姐迷住了——她的发丝轻轻落在肩上,多么可爱啊!皮肤比自己见过的大名公主还要细腻洁白。不过作为精明商人的他并没有因此昏了头,在祯娘要看他带来的几把短刀的时候,他还是生意终究是生意了。

  非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他替祯娘挑选了那几把短刀中最好的一把——就是价钱一样的,但是他们也是不同的,明人或许不清楚,但是他们自己明白。然后用生疏的汉话道:“请珍惜,这是我国大师的得意作品——短刀,又是护身刀,他会保护您,姬殿。”

  他并不知道这位贵族少女的身份,只能按日本贵族女孩子的称呼。或许她不是大名的女儿,但是她比大名的女儿尊贵。

  祯娘并不在意那一句‘姬殿’,日本人终究是外国人,称呼有错漏也很常见。不过祯娘倒是很在意护身刀的说法,大明的女子是不用护身刀的,或者女儿怎么会和刀剑这些东西联系在一起。可是祯娘却不介意,反而更加喜欢了,打算真按着日本人的做法放在枕头下面——她不知道这个习惯可会吓着未来夫婿。

  祯娘拿了这两件东西,银子也花完了,倒是旁边管家心底觉得祯娘花大价钱买了一把日本短刀实在怪异,不过他又不是蠢笨,自然不会说出来。

  脑子里转了几圈的话,最后也只是道:“大小姐要不要去楼上看看股票如何,如今这个倒是好生意。若是大小姐去看,目光如炬明见千里,赚的大钱呢!”

  祯娘摇了摇头道:“罢了,今日就这样吧,至于股票我是从不看的,如今就回吧。”

  祯娘这样冷淡,那管家还以为自己哪里得罪祯娘,急得抓耳挠腮也没个准信。去家后,微雨才道:“小姐为何对着股票那般冷淡?我见大家最近都议论这个,小姐不爱这个?”

  祯娘这时候脸色十分和缓,显然她不是恶了股票。她有问必答:“这所谓股票本就从尼德兰那边学过来的,那边说是出海做生意有风险,便让各家只拿一点钱,凑出足够出海的本钱。到时候亏损也只是一点而已,若是赚了也可以分润好处。”

  微雨越困惑了:“这不是好事?”

  祯娘道:“自然是好事,我们这儿也有一些大海商做股票,增加本钱。不过这样的生意,若是只花少少银子能赚什么,若是花的多了就要想想其中风险,这可与本意不符合。再说家里不是也做着海贸生意?”

  顾家的海贸生意是掌柜武天明领着在做的,不过大本营并不在太仓,而是在山东登州。这并不是顾家不想把生意放在眼皮子底下,而是根本没得选择,她家海贸的许可就是在登州,这本就是没得法子了——这是另一个很漫长的故事了。

第32章

  顾家的海贸许可在登州这的确是另一个很漫长的故事, 不过说来也很清楚。当初顾家本是中人之家,就是靠着祯娘父亲, 顾举人走通关系做了太仓教谕也没什么变化。至于顾周氏自嫁进顾家就靠着做生意, 使得家计越发活络了, 但也没得真正不同。

  直到有一年朝廷闹出一个风波, 说是要放开海贸,市舶司再不用发行进出货物许可这样东西,从此人人都可以出海了。说实在的当初可是说的有鼻子有眼, 况且这样的事情也不奇怪,要知道当初英宗在位正统改新, 就想一步做到这个。无奈上上下下劝服着,最后只得折中妥协成了如今的制度。

  在每个市舶司所在规定能有多少出海的货船, 一次性分发下去对应的进出货物许可,以后就每岁只能再发十张许可了——一张是准四百料的船做这海贸生意。说句话,做海贸是真的赚钱, 当初要是谁走通了关系, 那就是金山银山!

  之后的上百年里, 这进出货物许可都是可以卖出大价钱的, 只是这样东西也没随便出手的道理, 大多还没把消息传扬,就有真正的大海商出面给捏在了手上。

  说起来那些大海商哪个不想放开手脚做生意,不要再因着许可的事情处处掣肘。这些海商也是有实力的, 他们大都出身东南,而东南文风鼎盛, 朝廷里多得是东南的官员,为乡里说话有什么不对。为了废除进出货物许可,彻底开放海贸不知朝廷里开了多少次廷议,当时正是风雨满楼,哪一个不以为要尘埃落定了。

  因此那段时间,各个开海所在真是波诡云谲。有人觉得这天变不了,毕竟用进出货物许可也这么些年了,多少人的利益在此处,当人人都是英宗皇帝能以大魄力行大改革,打破当前局面?但更多人觉得这以后会大不同,毕竟东南大海商发力这许久不能干打雷不下雨不是。

  后者一些人,有的自然是弹冠相庆。这些人是不在意进出货物许可的,他们是更加具有进取心的一群,只想着扬帆出海,组织更多的船、更多的货物,赚更多的银子。有的则是呜呼哀哉,这样的人大都是没得才能,更加没得魄力的。每岁把自家的进出货物许可租出去赚银子就心满意足——自己来只怕会亏得血本无归喱!

  但无论是弹冠相庆的,还是呜呼哀哉的,只要相信真有废除进出货物许可,就会做出同一件事——尽快出手自己手中的许可。或者其中还有一些性子格外软弱地并不能下定决心,但是更多的人只会想着最后赚一笔而已。

  其实这就是豪赌了,买下的人未必不知其中的风险,要知价钱还和没有风波之前一般呢!但此时是唯一机会了,平常有钱也得不到进出货物许可。若是最终还是没改以前海贸的法子,这可就是大富贵了!

  顾周氏就是那时候做出了一件最有魄力的事情,一点也不迟疑地尽自己所能拿到了三张四百料的进出许可,这就是之后顾家生意做大的开始了。不过当时就是那般境况这东西也极不好得,可没有任你选在哪个市舶司,能得到哪儿的就是哪儿的——不同市舶司颁发的是不通用的,定下了货物进出在哪个港口。

  这都是当初的事情了,其实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之后几日祯娘或者在太仓走动,毕竟了离了一年的老家,有些地方也是怪想念的。等到顾家太仓事情完毕,这才众人一起包船再回金陵。

  这一日真是天朗气清,顾周氏和祯娘就是这时候到了金陵码头,一切是井井有条的。除了顾周氏和祯娘各自指挥自己手下丫鬟等外,就是等候在码头的金孝和袁二两个管家的功劳了。从两日前就一直预备着太太和大小姐到码头,准备地自然一丝不错。

  祯娘下了船就被扶到了一辆大车前,这车是很不坏的。四周不用板壁,而用纱帷子,似乎是正适合夏季,能四外透风。还在中腰处有一圈‘燕飞’,这就是一条一尺多长的软绸子,犄角用短棍支起来,这般围在车的三面,和房子的屋檐一般。这样的布置不是只为了好看,其中好处就是没风的时候,车走起来,四外有短绸子飘动,也让车里坐的人感到有阵阵的凉风。

  除此之外纱帷子前后左右还开了纱窗,只在纱窗上用了蓝布遮阳。而在马的上边有一块遮荫的帐子,跟车顶联接着,是用用心漆好的帐竿子支起来的。车的左上与右上还挂着宫灯、顶绦子、垂穗子等装饰。车中则是安置了极密的细藤绷子,其上才是温州草席的软垫子,这样的布置才是凉快又软和。车漂亮,配的两匹栗色马也洗刷地靓丽精神,祯娘上了车,车立刻走起来,她坐在车里也觉得凉风阵阵。

  祯娘是第一回见这车,倒是问了一句,旁边候着的就道:“叫大小姐得知,这是今岁从京城里流传过来的车样子,只说夏日乘坐最是清爽舒适,因此这才芒种前后袁管家就给太太和大小姐各置办了一辆。只说是给太太和小姐看个新鲜,要是真觉得受用,夏日里就用起来。”

  如今倒是热了起来,特别是今日天光好,本来身上就有一层薄汗了。这车是好用,行驶的时候真觉得凉风习习,一时间热意全消。

  祯娘想着这些有些魂不守舍,忽然又想到这就要入夏了,这才出门几日?当时穿的还是袄儿呢,想来很快既要换衫子或其他轻薄衣衫了。不提一路无话,顾周氏与祯娘不多久就到了自家二门处。

  这里就有人举了伞接住祯娘母女,顾周氏旁边是留下的一个心腹婆子,祯娘则是没去太仓的丫鬟了。顾周氏不欲折腾女儿,直接道:“这一路辛苦,况且今日天热,也不用再想着要做什么说什么了,你只回宝瓶轩沐浴歇息就是了,进些下头的果子和点心小食,晚间了再到安乐堂与为娘用饭。”

  相依为命的母女两个讲究什么虚礼呢?祯娘话不多说只是遵照礼法让顾周氏先回去,自己则跟着就回宝瓶轩。这时候宝瓶轩的变化真是看的出来的,祯娘只见屋子里多了许多夏日所用的物品,似乎是准备度夏了。

  未去太仓的佩兰见祯娘打量,立刻道:“这原是前日正院的嫂子领着咱们做的,说是今岁夏日来的早,眼见就要热起来,咱们早早预备,让太太和大小姐舒舒服服。只是咱们到底见识有限,如何敢当大小姐的家,这些要添的东西就罢了,摆设是要如何?总不能咱们做主罢!这只能看小姐喜欢。再有就是床铺一样,还不是正经夏日,所以不敢让小姐贪凉,并没有换上竹席、竹枕和竹夫人这些。”

  祯娘点头就是知道了,一路舟车劳顿,还遇着这般炎热的日子,她更加不爱说话了。只等到上上下下忙碌,服侍她沐浴洗漱,又在床上安歇才觉得缓过一口气来。她只蹭了蹭微微有些凉意的绸缎被衾,半梦半醒之间囫囵了一个下午。

  第二日,祯娘早早起身——既然回来了,就还是去念书罢!到底是已经正经入学了的,按着祯娘的性子也没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道理。

  到底祯娘是出门了一些日子不见,这时候大家见着了便格外亲近。等到课休,个个与她说话。祯娘就让红豆拿出给大家的礼物——果然是苏州那边的玩意,也就是新书一部、并笔墨纸砚、香扇子这些。人人都有,也都是差不多的东西,或者那些格外喜欢,也是任君在包袱堆里挑拣的。

  其实金陵身处秦淮河畔,离着苏州又有多远?这些苏州的小玩意儿实在是不缺的,但众人倒是十分喜欢的样子。

  玉滟跳出一把画着草堂春睡的团扇,道:“我们常常在园子里,所用的都是外头供给,苏州的也有,譬如前日我们太太就送来了消暑的团扇等。但是说来十分不堪用的,我并不信那是苏州货色,只怕就蒙咱们的了。”

  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那些下头管事的人都想着多多捞些油水,以次充好的事情做的多了。说起来她们每人每月还有二两银子的脂粉供给呢!但是送来的东西根本不能使用,从来是他们自己托付身边的人出去采买好的,这才能对付——大家对这些蛀虫都痛恨得很!

  但是玉淑却是说了一句公道话:“采买上的人也不是都不成,这一回消暑的东西是张盼家的做起来的,我听一些老人说了,她竟是一个难得公道人。我见这些东西也好,只不过滟儿你挑剔罢了。说来他们这些下头的人知道什么呢?就是不会以次充好,但是送来的也难免俗气。这些小物件,祯娘自己挑选,自然择的出那等朴而不俗、雅而不媚的,他们也只会想着‘金玉满堂’这样了!”

  祯娘这时候微微摆了摆手,道:“东西尚可,但是可别这般夸赞我,我不过是给大家拿了一些小玩意儿罢了。若是这都做不好,我还能做什么?可别再多说了,你们难道谁还缺这些,这样说来才可笑呢!”

  几个女孩子相视而笑,道:“不论怎样,还是要谢你的,总不能收了礼没个谢谢。”

  说过这一回,大家又欢欢喜喜玩闹。祯娘支着下巴,就在一旁看着——她自太仓回来后就常常觉得浑身发软,只想着睡眠上的事情。譬如今日有夫子来授琴,前头是在讲些技艺上的事情,她不一会儿就迷迷糊糊了。

  授琴的夫子本来极喜欢祯娘的,打了马虎眼,只让祯娘示范一个曲子,让她醒醒神就算了。祯娘按着她说的指法,拨动琴弦‘仙翁仙翁’地响了一阵,这才过关。虽然夫子并没有说透,但是祯娘知道这是在于自己提醒,可是她也没得法子,就是困了。

  好容易熬过这格外困倦的一日,才回到家里,打算好好休息一回,就有丫鬟来道:“小姐可回来了,下午间就有刘先生来要见小姐,只是小姐不在。小姐读书去了有甚法子,总不能到国公府里大张旗鼓去见罢!只得让在翡翠居等着。”

  祯娘皱了皱眉头道:“那就快快请进来!若是没得正经事,他也不至于一直等着我——就不去翡翠居了,我去我的小书房等着他,你们去说。”

  祯娘这才两日不到没见刘文惠,也就是丫鬟口中的刘先生,实在不知会有什么事要说。只是她也知自己手下三个伙计都是可靠的,决计没有为了一点鸡毛蒜皮就来找她的道理,所以再是疲劳她也要忍着了。

  刘文惠到了宝瓶轩的书房,脸上神色是格外兴奋的,迫不及待道:“大小姐,这一件事咱们商量着要先来禀报您,到底如何也要您亲自拿个主意!”

  事情确实是好事,有关火柴生意的好事。原来火柴生意做起来后便是日日生意兴隆,各个铺子只管去找刘文惠拿货,一次比一次多。只是刘文惠给货也得问过苗修远作坊能有多少产出,量入为出。

  这样新生意,以前从没有的,做出来只能是旱的能旱死,涝的能涝死。饶是作坊一直再多招人手,刘文惠也在只能对着各家老板摊摊手:“实在是没得法子了,这火柴作坊如今就是只能有这些货物,咱们也就只能量着给货——又不是把货物藏着掖着不给各位,大家也就帮帮忙体谅体谅罢!也不要多久的,咱们已经买了一处房子,打算再建上一个作坊,总之多多地产出火柴,总不至于总是这样窘迫。”

  刘文惠的话是斩钉截铁,其他人又能有什么办法,实在是没有货的,总不能让他一个伙计凭空变出来火柴么!因此大家牢骚一番,要了几个以后分多少火柴供应的约定,这才悻悻而归。

  这一回好事有两个,刘文惠道:“新的作坊如今人手齐备了,明日起就能有更多火柴供应——这一直供应不上的事情总算是可以缓缓了。”

  祯娘思量着道:“这些事情你们办的我是放心,只不过又能缓几日?这才是只是南京城里,以后还有下面的县里,以及整个南直隶周遭,最后是更大的地盘。只要东西好,哪里发愁这个买卖!你只消和苗修远与宋熙春说要抓紧不停办作坊就是了!”

  刘文惠点点头,这些事情他们也知道了,祯娘这一回不过是再提个醒罢了。点过头他才道:“还有一件事叫大小姐得知,咱们的火柴虽然没出金陵,但是已经有外地的客商反反复复的询问了。今日上午就有一位少爷寻到了咱们作坊说话,晓得咱们日近作坊没有余裕,没得往金陵外发卖的意思,就想与咱们签下以后的文契,约定明年要供他一些货物。数量是很大,得让大小姐知道!”

  这件事从头说起应该是好些日子之前的事儿了,原来在运河上起的头。不晓得是哪一家的客船水手——他们这样做船夫水手的大都是个单身汉,来钱快,耍钱也快。身上算是‘五毒俱全’,喝酒、吸烟、赌博、嫖.娼等,哪一样不上手?总归是一个水手要点烟却没得火了。

  事情就是那么寸!本来一堆水手里就没几个记着要带着火镰包的——使用的时候与人家借着就是了,粗心大意的单身汉哪里记得要带这些零碎东西。这一回居然居然都没带上,全指着别人,于是便只能问遍了所有水手,然后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然而事情还不算完,居然是厨房伙头用油纸裹着的火镰包浸湿了,蒲绒和纸眉子这些不要说不能用了,就是火石也够呛!没得法子,只能等着一切晾干再说了。偏偏这烟瘾上头了哪里能等!只得叫住了一艘贩卖食物的小船,问船家借火。

  站在船头大声吆喝一声:“这边,这边!”

  立刻就有眼明手快的船家来到,那船家是个老头最知道这些水手手上散漫,堆起满脸的笑容来道:“老板这是要什么?咱们这小船专门做小食,我那婆子做的好烂羊肉、糟鸭,这边河上都是有名气的,不信自可以去打听。配着小老儿进的上等土烧,最是便宜实惠,又格外享受!”

  那水手本来只是借火来的,只是叫了人家船家过来却不买些什么未免显得跌份儿,想到自家的酒确实快没了,就大声道:“兀那船家,先给我打一瓶子酒。”

  买下酒来,这水手才说出自己本意:“船家,你可有火镰?借我使一使,正要点烟,竟找不到有的了!”

  那船家做成了生意,笑眯眯道:“我家如今倒是不用火镰了,我住金陵的女儿上一回给孝敬了金陵城里的新玩意儿,说是叫什么火柴,倒是比火镰好用,客人就试一试这个罢!”

  说着那船家就先拿出自己的烟袋,当着那水手的面用火柴点着了,这才把火柴扔与那水手,道:“这个好用!就似我那般就是,客人自己来就是。”

  那水手摆弄了一下只手心大小的火柴盒,实在摸不着头脑,他可从没见过这个,一时之间竟然无法下手。不过这火柴使用简便,看了那船家一回,他自然是会的,便拿出一根火柴照猫画虎地在火柴盒上划了一下。‘嗤’地一声火苗便燃了起来,那水手可是有些手忙脚乱!

  稍稍慌乱中他也到底点着了自己的烟袋,吧嗒吧嗒抽了几口烟,这才又拿起火柴盒子来看,与那船家道:“嘿!真是从没见过这个!好用的很!比那劳什子的火镰好得多,船家,你这‘火柴’就让与我罢!”

  那水手后就得了这盒火柴,原是在船上使用,其他兄弟看到了也是大为新奇,各自都借去用了一用。本是这些水手之间的事情,却没想到被船上东家心腹见到,立刻大为光火地道:“这是谁带上船来的!不知这个容易着?若是烧了货物,不要说你们谁能承担地起,弄不好咱们一船人都要完蛋!”

  水手们性子虽然火爆,但是也是靠着这些商人吃饭,这时候被骂也只是唯唯诺诺,并没有反抗的样子。只等到东家心腹骂过后,那个水手才道:“张爷!这东西名叫‘火柴’,是我的,只是这火柴并不容易着,只有在这盒子上划才能着。若是容易失火的,我又哪里敢带上来。”

  那个被叫作张爷的皱了皱眉头,似乎是有些不相信的样子。他之所以那般说话就是因为他以为这东西便是‘点灯儿’,只是做的小些罢了,他可是直到‘点灯儿’是什么的人。这会子听这个水手这样辩驳,又有些疑心起来——莫不是真不是一样东西。

  正当他踌躇的时候,东家刘少爷便过来道:“是与不是,试一试不就知道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页  当前第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11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祯娘传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