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祯娘传_分节阅读_第95节
小说作者:夏天的绿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018 KB   上传时间:2018-04-22 20:54:09

  后来这些小岛大受欢迎,祯娘手上剩余的岛屿自然就水涨船高。这时候就是坐地起价的时候,祯娘留下了自己预备甘蔗园扩大的。其余的都高价卖给了几家与自家有合作的人家。

  然而,即使是高价,也没有人抱怨,最后还要谢她高义,算上一份人情。不然呢,祯娘手上握的土地是真正的有价无市。虽说买来的价格远不如东南土地价格,但是不是说你出到那个价就有得卖!祯娘也确实是照顾大家合作关系,不然卖谁不是卖,还有人开的价更高呢!

  总之就是东南水师打仗,然后卖小岛,已经成了一个相当来钱的活儿。因为这个,东南水师也鲜有问朝廷追加军饷的时候。大概也是由于此,朝廷也是任东南水师发卖小岛,所得收归己用,从没有上交过。

  只是这种活儿也不是天天都有,对于东南水师的三分支来说,相当于‘横财’。真正养活这支水军其实靠的是另一样,给商船护航。说起来这还是和北海水师学的,他们给天津、登州等港口出门贸易的海上护航,免除远海海盗的侵袭,顺便收取钱财,至少解决了一半的军饷。

  ——如今是国家富裕,国库却不见得富裕。这当然不是说朝廷岁收比先代少了,实际上来说应该是多了好几倍。只是如今的时代,朝廷要花钱的地方也太多了,国库里的金银总是不够的。

  所以各地的军饷也十分艰难,朝廷只能责令各地总兵、提督等人提出可行之法,自筹一部分军饷。当时北海水师给商船护航,虽然被陆上各大营嘲笑了一回,说是抱上了大海商的大腿,果然是为了钱连面子都不要了。

  然而何尝心里没有一点羡慕,想也知道这是一个既能练兵又收入稳定丰厚的活儿。靠着这个活儿,再配上朝廷多多少少会配的军饷,只要再随便打点野食,北海水师就能过得相当舒服丰足了。

  只是这个法子陆上的大营却不好学,总不能让他们给那些运货的大车帮护卫罢!陆上的生意可不如海上那么量大又利润高,至多一大队请上几个镖师也就算了。至于真正的军爷,还是人数庞大的军爷,谁都请不起。

  不过如今和北海水师一样都是水师的东南水师当然没有这个问题,照着北海水师的照搬也没得问题。甚至因为东南沿海港口更多,海外贸易更多,并且海盗活动也更加频繁,东南水师的‘生意’比北海水师的生意还好得多。

  这样的东南水师,有战力、有钱、重要性也逐年提高,于是在一年前终于提高了等级。三分支,浙江水师、福建水师、广东水师由原本的参将领导等级,变成了副将领导等级。也就是说周世泽由原本的正三品参将,升了从二品副将。三十出头的从二品,即使是在地方而不是中央,也足够让人艳羡了。

  也正是提高等级的那一年,水师扩军——这是当然的,等级不同,规模建制也不同。同样是为了庆贺这件扬眉吐气的事儿,由福建水师领头出资建了好几座戏台,用以方便福建百姓看戏。

  这戏台从一年前开始动工建筑,用时一年才建筑完成。到完成这一日,水师将领们自然悉数到场。就是祯娘这些女眷,到了开戏的那一日,也是纷纷到了。只不过将领们去了城东的戏台,女眷们去了城西的戏台。

  这一日是新戏台第一次使用,还是水师花钱建的新戏台,总归没有马虎应付,譬如城西请来的是如今泉州有名的班子‘德音班’——如今戏班唱腔有花、雅两部,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

  而德音班这个班子出名在一个是弋阳腔唱的好,因为高腔流行地之一就是闽中,算是本乡本土所爱。另一个是这个班子在弋阳腔唱的好的同时,是既能唱昆腔又能唱乱弹,可谓是昆、乱不挡,有的是真功夫!

  众女眷只听的鼓点子先响起,然后就是一段梨园子弟笙歌临上座。也正是此时,原本准备的酒席上来。大概是这几年泉州越发有钱了,这一次席是商会出钱,造作的十分豪华,用的是如今最上等的‘大席’。

  所谓‘大席’真是不在大场合不用,中间要撤盘换菜五次之多。第一次先上五碗十件,有燕窝鸡丝汤、海参汇猪筋、鲜蛏萝卜丝羹、海带猪肚丝羹、鲍鱼汇珍珠菜、淡菜虾子汤、鱼翅螃蟹羹、蘑菇煨鸡、辘轳锤、鱼肚煨火腿、鲨鱼皮鸡汁羹、血粉汤、一品级汤饭碗。

  第二次还是五碗十件,有鲫鱼舌汇熊掌、米糟猩唇猪脑、假豹胎、蒸驼峰,梨片伴蒸果子狸、蒸鹿尾、野鸡片汤、风猪片子、风羊片子、兔脯、奶房签、一品级汤饭碗。

  第三次是细白羹碗十件,有猪肚假江瑶鸭舌羹、鸡笋粥、猪脑羹、芙蓉蛋、鹅肫掌羹、糟蒸鲥鱼、假班鱼肝、西施乳、文思豆腐羹、甲鱼肉片子汤、茧儿羹、一品级汤饭碗。

  第四次是毛血盘二十件,炙哈尔巴小猪子、油炸猪羊肉、挂炉走油鸡鹅鸭、鸽霍、猪杂什、羊杂什、燎毛猪羊肉、白煮羊肉、白蒸小猪子小羊子鸡鸭鹅、白面饽饽卷子、十锦火烧、梅花包子。

  最后是第五次,换上洋碟二十件,热吃劝酒二十味,小菜碟二十件,枯果十彻桌,鲜果十彻桌。这样依次轮着换上,简直目不暇接,只要一有挟一筷子,只怕就要吃饱。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在场哪一个来是为了吃饭?再是贵物各家也不欠么!

  也正是碟盏换到第五次的时候,戏也到了最好的时候,前头一段其实多是平常用来热场子的——好到什么程度?要知道原本祯娘和玉淳郑夫人等几个坐在正席位置,不大注重上面唱什么,还在说道盆景上的事儿。

  郑夫人原本是不玩这种闲情的,最近却上了心,祯娘给她入门道:“养盆景,一般蓄养的是短松、矮杨、杉、柏、梅、柳这些。至于海桐、黄杨、虎刺则是小的合适,花里面首推月季、丛菊。冬日于暖室烘出芍药、牡丹几种,到了正月正好做园亭用。”

  又板着指头与她细数道:“盆以景德窑、宜兴土、高资石为上等。种树多寄生,所以切记得剪丫除肄。另外还要注意看根,最好的是根枝盘曲而有环抱之势。”

  这样说了条目,最后道:“还有几个名目记得,最底下养着青苔,点以小石,谓之花树点景。而江南石工流行用高资盆增土叠小山数寸,多辅佐黄石、宣石、太湖、灵璧这些,有水有山,有罅有杠,蓄水作小瀑布倾泻。倾泻下来空处有小水池,池子里有小雨游动,这叫做山水点景。”

  这些明目把郑夫人听住了,叹了一口气道:“我原想着这一样是极好的消遣,消磨时光平心静气,说起来还简单——我原来在闺阁里的时候也养花种草,摆弄这个还以为手到擒来,却没想到道理忒多!难为你们一个个把这个当作休闲的事儿。”

  正说着这个,戏台上最好的正戏上了,忽然就是鼓响起来——为戏伴音有诸部,通称为场面,而这鼓就是场面之首,最先来的也是鼓。先声夺人的便是这一出,只听的鼓点子声如撒米,如白雨点,如裂帛破竹。

  这便是一个碰头彩,祯娘这一桌也不再闲话,而是专心听起戏来。这其中,其他场面也各有出色之处一一来说根本说不完。然而最值得大书特书的其实是场面上的角儿,其中一个旦角儿,唱的是《水浒》阎婆惜。狐裘罗绮,扮相好自不必说,难得的一段好腔儿!

  听完这一出,底下自然是好评如潮。女眷们都往上头丢些东西,或者是金簪玉镯,或者是绦环玉佩等,再不然金银锞子也是意思。祯娘一面示意丁香看赏,一面道:“这倒是有当年魏三儿的品格,其中柔媚动人也算是不错了。”

  魏三儿是十余年前的扬州名角儿,名声之大可以说是天下皆知,又因为曾游历天下各地唱戏,所以祯娘这样说,在座没有不知道的。特别是几个真亲眼看过魏三儿唱戏的,也是连忙点头。

  方夫人听了后倒是道:“天下重昆腔,周奶奶原是苏州人,那就算是昆腔窝子里长大了,那真是听好戏听大的。不知道听过多少好戏,比我们见识过的好戏、好曲子要多罢!”

  祯娘也是回忆起了那时候常常出门看戏的闺阁休闲,一时神态十分温和,果然说了许多那时候听戏的事情。其中哪家最清雅,哪家最雄浑,又有哪个角儿最好,哪一个可惜了,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旁边玉淳就笑道:“这才是听戏的人呢!小时候她就是这样一个。那时候我家有一个世交人家,家里养着一班小戏。我祖母爱借这一班小戏来家里唱,那时候这样人家里的戏班,因为用功精深的关系,倒是比外头的班子还强出百倍。然而祯娘是什么都见过的,听那班小戏闭着眼睛听挑出十几处错儿。”

  说到这里,玉淳佩服道:“当时当着大人们她不说,后来我们相问——我们那时候比不得她,可以随意出门,到处听戏。只不过家里请了唱堂会的跟着听几回,相比之下算是井底之蛙。这时候她才说。后来回想,确实没有一处说错。”

  祯娘回忆种种,这时候也闭着眼睛听台上。从小到大她都是惯在这些风雅的娱乐的事情上用心下功夫,多少出戏听过?那一点声韵她是灵之又灵的。果然还是如那时候一般,指点几处好与不好,没得分毫错误,倒是比人家班子里的人还熟了。

  然后口述了,让丫头去与班主说。旁边的太太见了感叹道:“原来书上不是说‘曲有误,周郎顾’?如今才知道古人诚不欺我!这些事本来就是有本而来,人家自能做到。譬如今日周奶奶这样,比周郎还强呢!”

  祯娘又笑过一回,有心不在这件事上再说话,于是转而说起当年看戏,江南地方一些有趣的事儿,道:“......那时候我们苏州那边一出戏中各角儿的价钱有定数,按照各自等级来。是以角色优劣,以戏钱多寡为差,有七两三钱、六两四钱、五两二钱、四两八钱、三两六钱之分。”

  大概是想到了这个罢,等到戏完了将回去,祯娘吩咐丫头去下赏,下的正是七两三钱银子每人——凡是唱戏的班子,就算班子里没有苏州人,也不会不解苏州人的规矩。只看这个钱数就晓得这是赞的意思,于是一个个也是谢了。

  祯娘自然不知道德音班上下感激她对他们戏的肯定,她这时候已经坐了马车家去了——不出意料的,周世泽还没到家。他一起的都是军中同僚,平常还极难得堵到周世泽,这时候怎会放过他。

  祯娘再看天色还早,便去看洪钥和洪钧两个。洪钥如今已经十来岁了,原来正坐在窗子底下拿了一支湘管画画,很有一些娴静之态。若只是单论这一面,也能唬住一些不知道内情的了。但是祯娘是看着她长大的,怎么可能瞒得过!

  果然过去一看,拿了纸笔是在画些逗趣的小图,祯娘看着竟是能前后连成一个故事的——洪钥当然知道祯娘已经进了她的屋子,立刻把笔扔了,请祯娘过来看,道:“娘,这可是如今泉州卖的最好的诙谐话本子,我倒是觉得画成这种小图故事更加有趣儿呢!你说我画这种故事,人家书坊愿不愿意出钱买下?”

  祯娘拿起看了,又再看了洪钥,不动声色道:“应该是愿意的,不过要不要做这件事这要看你自己的打算了。若是为了一点喜好,自然是可以的。若是为了赚钱,那就算了罢。”

  祯娘看到洪钥的不解,摇头道:“若是为了你自己喜欢,花多少心思都无所谓。但若是为了赚钱,这就不是一个好法子——你是一个聪明孩子,你应该有更好的法子的,真是想在这上头下功夫,家里上下都能帮你。”

  洪钥有些垂头丧气,祯娘其实真的看穿了她。若说是为了爱好,她其实对于画画和下棋、读书、弹琴没什么两样。为了赚钱倒是真的——她是顾祯娘的女儿当然不可能缺钱,只是她知道母亲在她这个年纪已经很能帮得上家里生意的忙了,还着手开始了珍珠生意的准备,她就想做一点什么。

  人人都说她生的和母亲像,聪明也一模一样。很多时候她很自豪的同时,也会想,她要是能比母亲更厉害就好了。所以在知道母亲小时候的故事后,她就是忍不住模仿起来。

  这个时候听到了母亲的话,洪钥忍不住问道:“娘小时候不是早就能帮上家里的忙了?好似也没有人帮。那时候娘是怎么想到的?都说娘的巧思多,就没有什么诀窍么。”

  她终于还是要向母亲求助了,祯娘在她身边坐下,她当然不知道她现在的样子和顾周氏当年温和教她一模一样。她曾经想的,自己做不好一个母亲,看来也就是她自己瞎担忧。一切等到成为母亲后,就迎刃而解了。

  祯娘想到当年自己的想法:“没有的,并没有什么诀窍,我好似天生就在这些事上格外灵光。和这些灵光相比,我在细处经营就远远比不上了。就算是如今,我经历的够多了,在这上面也只能说是平庸。不过不要紧,细处经营做得好的虽然也很难得,可是相比珍贵的灵光一闪又要差一些了,我当然很高兴我的天赋在这上面。”

  洪钥立刻就蔫哒哒了,听她嘟囔着‘我好像没有这个天赋啊’。祯娘摸了摸女儿的小手,温和道:“并没有什么关系,为什么钥儿要和我有一样的天赋?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天赋所在,做你擅长和喜欢的事情就很好。”

  “因为我和娘生的像,而且一样聪明,还是女孩子?”说到最后一句,洪钥自己也不确定了,然后自己笑了起来。她本来就是一个活泼外向的女孩子,并不会为一件事困扰太久。在祯娘的引导下,她很快就明白过来之前自己做的事真是蠢啊。

  祯娘又摸了摸自己笑着的孩子,与她道:“既然已经明白了便起来罢,我们一起去看看你弟弟——他这时候一定在自己屋子里读书。说起来你们两个要是中和一下便好了。一个似你太疯癫,一个似洪钧,也太安静了一些。”

  洪钧现在也已经五岁了,同样是由祯娘亲自启蒙。不过因为家里有一位西席的关系,顺便也教他一些。不过当初洪钥的夫子本就是为了清闲才来周府处馆的,祯娘自然不会让洪钧的事儿也压在他身上。

  况且这可不是‘一只羊也是牵,两只羊也是赶’这样,增添一个学生就是天大的不同。家里又不是请不来好师傅,于是祯娘在洪钧五岁生日临近的时候就开始给他物色起将来的西席来。

  和洪钥天赋卓绝而心思太活,读书其实不能往深里读不一样。洪钧性子沉静,家里几位先生见了的都说,将来必成大器!大器不大器的先不说,祯娘现在带着洪钥只不过是为了把他从书案上请出来,哪有这个年纪小孩子,整日在书桌前不动的!

第156章

  祯娘带着洪钥, 两个人去往洪钧住的听风轩,他也果然是像钉在了书案前面一样。隔着窗子可以看见他目光沉静, 只一页一页地翻书。祯娘还没有说话, 洪钥就小跑着跑进了书房, 一下就拍了他的肩膀。

  洪钥并没有别的兄弟姐, 洪钧就是她唯一的兄弟姐妹。从小她就希望他能长大了和她一起玩,只可惜天不遂人愿,洪钧才五岁就已经可以看出将来的性子了, 总之是不可能和她一起玩的。

  但是不是说这样她就不喜欢洪钧的,她是他的姐姐, 洪钧是她的亲弟弟,她当然还是十分爱他的。就像她知道, 洪钧虽然是十分安静的,但也十分爱她这个姐姐。只不过,他们的姐弟之爱就不可能是洪钥原本想的那样了。

  ——从一起玩耍变成了她玩耍他, 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但是洪钥觉得自己就是忍不住!洪钧一本正经的小脸就像她养的那只毛茸茸的小猫不停甩动的尾巴, 就是再说‘和我玩嘛, 和我玩嘛’。

  虽然洪钧不会承认这一点, 但站在洪钥的角度, 就是有这样的感觉。然后就控制不住自己总是要去逗一逗洪钧——然而,这一次她的手才伸出去,还没有突然放在洪钧肩膀带来惊吓, 洪钧就面无表情地回头了。反倒是洪钥吓了一跳,往后退了两步靠在了祯娘身上。

  “娘, 姐姐。”非常礼貌周到地问好,然后他就自觉地从书案后面走出来,准备和母亲还有姐姐去‘休息’。这是祯娘每回来他这里都会有的事情了,洪钧已经完全知道了。所以并不需要祯娘说什么,他也会配合。

  祯娘摸了摸小儿子的头,然后就和洪钧慢悠悠地走在后面,一起看洪钥小跑在前面。一会儿逗一逗挂在廊下的鹦鹉,一会儿扑一扑花园里的蝴蝶。就这样,偶尔还会让人把她的猫儿狗儿抱过来让祯娘和洪钧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招猫逗狗了罢!

  但是洪钥那孩子就是有那样的特质,祯娘有些好笑地想。她身上无时无刻不带着一种雀跃——似乎和她的父亲周世泽很像,但那是不同的。似乎是因为她是女孩子的关系,而且年纪还那么小,所以她身上的雀跃更加的轻盈,也更加的甜蜜。总之祯娘就是觉得,只要自己有什么郁闷的,看这孩子自娱自乐玩儿一会儿,那就什么都好了。

  看了看前面的洪钥玩耍,祯娘眼里的笑意还没有消散,就对洪钧道:“你大姐姐是不是格外好?我一直想要是你们两个中和一下就好了。但是每一回见到你格外认真的时候,见到洪钥格外欢欣的时候,又觉得现在最好。”

  周家大少爷这一回一点犹豫都没有的飞快点头让祯娘一下笑了起来,摸了摸他的头。过一会儿迎着他亮晶晶的眼睛道:“之前答应你的,会在今年请一位夫子教授你,很快就要定下合适的人选了。”

  说是这样说,选个夫子又哪里这样容易。祯娘一直认为一位老师是要影响人一生,无论是才学方面,还是做人上面。祯娘不喜欢在发现有什么不足以后更换人选,所以进展很慢——到处送来的推荐已经否了一个又一个了。

  相比选夫子的麻烦,选丫头就容易的多了——这丫头们都是一茬儿一茬儿进来,放出去的时候自然也就是一茬儿一茬儿地放出去。每当要放女孩子出去的钱半年到一年,家里就会新进一些女孩子。

  这一回也是一样,想丁香她们这一批年纪已经够了,祯娘就打算让他们去嫁人。凡是自己或者家里有打算的,自去与管着这件事的妈妈说,只要是你情我愿的,都会点头。至于家里和自己没得主意的,就和那些同样家里没得主意的小厮见一见,觉得不错的就成了。

  这之后就是胭脂水粉她们那一批小丫头当家——也不该说小了,她们中小的也有十七八,大的快二十了。只是祯娘记得她们当年在自己还没出阁的时候就在身边,那时候她们才多大?真正的小丫头。

  至于现在的三等小丫头则往上升,总之这样祯娘屋子里就有了好些空儿,要进新人是当然的。而祯娘屋子里是这样,别的院子里何尝不是这样,年纪大了的丫头出去,年纪小的丫头进来。

  其实这时候祯娘身边大丫头虽然还是丁香他们,但是平常主事的已经是胭脂她们了——自从定下了亲事,祯娘便放了她们假,好能够在屋子里一点一滴绣自己的嫁妆。这样祯娘屋子里的人手就有些不够起来,进入新人已经迫在眉睫了。

  也没有刻意挑日子,只是这一日阳光明媚,祯娘正好又空闲,她便对胭脂道:“你去让人在外面与我设案几、圈椅几样,再去遣小丫头和文妈妈说一声,让人把入府调.教了半年多的送过来。我们看一看,然后就往各处安排罢!”

  按着祯娘的吩咐,立刻就有婆子丫头在正院的院子里把一切安排停当。案几、椅子就位,桌案上还添了茶水、果馔摆好。祯娘坐着又等了一会儿,果然有两个妈妈带着一溜儿小姑娘过来,只是没有文妈妈。

  祯娘抬眼看了一回,心中估计这一溜小姑娘大约有三十多个。可不要以为用不完——要是一批都有这么多人的话,那么整个周家该有多少人?其实不然,周家宅子里其实用不着新进这许多人,然而还有别的地方呢!

  无论是庄子里还是老宅里,当然还是有用得着丫头的地方。那边大了的丫头到了年纪也和周府这边的一样要放出去,不然不是伤了天和?放出去了就要补上新的,所以也有些小姑娘是要去那些地方的。

  然而谁愿意呢!对于这些小姑娘来说,呆在周府里,甚至说只有呆在祯娘的屋子里,那才是可以的。她们虽然年纪还小,但也知道好歹。谁没有见过普通粗使丫头生活朴素又辛苦,而奶奶身边的丫头神气威风,还活计轻松!有这样的榜样,谁都知道怎么选了。

  带着这样的心思,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忐忑。两个妈妈上前道:“奶奶,这是文嬷嬷半年多来□□的三十二个小丫头,都是已经规规矩矩的,这时候到了屋子里就能得用。送到这里来,凭奶奶安排。”

  这时候这三十二个小姑娘站成了好几排,都穿着一样的浅碧色春衫——这是进了周府学规矩起就按着季节发的,才只是小丫头的话也不许穿别的。而头发也是一样,一律用红头绳扎了丫髻。

  祯娘这时候是不会表露出自己的偏好的,只是这些小姑娘一排排上来。而这两个妈妈介绍一番,那个女孩子格外老师,哪个女孩子有个手艺,女红做的特别好之类。祯娘这边也不只是听着,胭脂便站在一旁,忖度着祯娘的心思,偶尔提问给某个小姑娘。

  祯娘只支着下颌看,等到发问,祯娘喜欢的便点一点头这就算是留在正院里了。至于旁的如何安排,那就不关祯娘的事了。要知道祯娘有多少事儿,哪有时间能把一个个地安排好。实际上要不是这些丫头自己将来要用,天长日久相处,而且迟早会在自己身边独当一面,祯娘连这几个也不会挑选。

  其他的丫头自然被分到了其他地方,而去往祯娘屋子里的则是欢欣鼓舞,周围全是羡慕的目光——她们在半个时辰以前还是一样的,但是在这之后,不同就会越来越大。

  那几个在祯娘屋子里的小丫头立刻被祯娘房里稍大一些的丫头领走,分屋子也好,分铺盖和用具也好,这一些都做的有条不紊、规规矩矩。这也不奇怪,她们已经学习了半年多也该磨练出来了。

  但是不是每家的丫头都这样,当郑夫人上祯娘家的门,看到祯娘身边换了一茬丫头就道:“这几个小的便是新进来你身边的罢!也不晓得你是怎么做到,连家里的丫头也都好成这样。你不晓得,我那家里一个一个都是淘气的。”

  郑夫人说的确实是实情,不过丫头不省心原来在九边的时候她并不觉得,是到了福建以后,接触的人家不同,这才发觉的。九边那边他们这样的人家买丫头,那都是直接交代牙婆一声,改日就送来了几个小丫头挑选,花的五六两银子也就买进了。

  至于有固定的稳妥人伢子,每个小丫头还要训练一番才能正式开始做事,这在他们看来就是只有最顶尖的人家才那样。九边的话,做到这一样的人家屈指可数。然而到了东南这边才发现,这里哪怕是中等人家都是这样的。无法,为了家里不露怯,她也只能照着来。

  然而不知道什么缘故,明明她也是打听了名声选的的人伢子,结出来的果却不是她想的那样。往往最后那些小丫头都是和自己府里原本的丫头媳妇学,那可不是又一个路子上头去了——

  祯娘听过了,便指点他道:“人伢子不过是一个开头,然而最重要的确实教养嬷嬷。若是有个厉害的教养嬷嬷,那真是再差的苗子也能可堪一用。若是教养嬷嬷不行,那就是根子再好也白搭。”

  周府的教养嬷嬷正是文妈妈,她教出来的人不必说,祯娘真是满意的不得了。只是文妈妈年纪也逐渐大了,祯娘不愿意她太劳累,所以现在她身边都有几个打下手的媳妇子。现在能够帮衬她,将来则是等到文妈妈实在要休息了,也有人能够替了她这个位置。

  郑夫人若有所思地想着祯娘所说的话,这样听起来很有些道理。与其寄托于将来不知道会不会变的‘品质’,还不如踏踏实实找一个厉害嬷嬷,不管什么歪瓜裂枣都能正过来,这才是有用罢!

  于是这边厢是在挑人,祯娘给洪钧挑夫子,给家里挑丫鬟,郑夫人则是打算挑一个教养嬷嬷。而那边厢也是在挑人,只不过挑人的地方和人厉害了一些。地方就在紫禁城体体和殿,人物则是皇上、首辅、兵部尚书、水师都督等人。

  他们要挑选的其实之前已经放出了消息了,特别是泉州,这个消息更是甚嚣尘上——要挑选的是一个新位置上的人,吕宋总督!

  很长一段时间朝廷其实不知道该拿吕宋怎么办,按照仁义的道理还给之前被西班牙当作了奴隶的吕宋人当然不可能。这上面有大明垂涎欲滴金、铜等矿产,储量大的惊人,光是这个就不会有人觉得应该还回去了——况且我们凭本事打下来的地方,凭什么还回去?

  不还回去就要管着,只是当作本土的两京十三省一样管就是做梦了。毕竟就是一块远离本土的飞地,哪里来的那么多人力物力去达到那个地步呢?然而上不上下不下该怎么管?

  这样纠结的情形,最终还是要管的。有人从西夷人的法子里找到了解决之道——他们打算设立总督,并且总督带着兵驻扎在自己所属的土地。这样既松散又紧密,唯一的缺点是可能会有割据战争,唐朝时候的节度使就是例子。不过这些地方都是海外岛屿飞地,这一条其实并没有可能性。

  至于别的,都是一些小问题。况且人西夷也用了好些年了,如果真的有什么不妥的,早该想办法了。

  不过这样还有一件事要考虑,那就是吕宋总督的人选!按理说应该挑选最为忠心的勋贵世家出身子弟,这些人最为稳妥,且大家族在两京,绝不会闹出什么事儿来。但是考虑到这是要领兵的,又不敢放这些已经被养废了的人。

  ——若是没有被养废的,勋贵的出身,做什么不能出头!早就谋到差事了。打量到吕宋做总督是什么好事儿么,这可和在大明哪里做巡抚不同!吕宋这个地方,远离家乡,气候湿热,物质缺乏,其他哪个地方不比这里舒服!

  水师都督再提出的几个人选都被否了之后道:“这件事原本就为难,不过勋贵确实难当重任。再者想到吕宋有多少金矿铜矿陆续开采,一定要一个伸手有分寸的,不然这要刮的厉害,朝廷受损害严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页  当前第9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5/11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祯娘传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