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东宫白月光_分节阅读_第43节
小说作者:Miang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350 KB   上传时间:2020-04-05 20:33:25

  朱嫣美名冠绝京城,哪个男子不想娶?便是为了抱得美人归,料想那些个殿上新臣也会争先恐后地加入淳儿麾下。

  朱皇后正这么想着,便听得前头的太监扯开了嗓子,喊了一声尖尖细细的“宣旨”。章德楼下早有百姓聚集,这种皇亲国戚赐婚嫁娶的事儿,向来是百姓最热衷的,此刻都凑了过来扣头聆听。

  “天授子勖,必俟贤媛;以资内助。允归冠族。诏曰:通政使罗常建之女,表质娴幽,门庭章华;美传邦国,四海咸闻,可为二皇子正妃;少詹事朱敬豫之女,温惠宅心,柔嘉维则;素恭笃于内赋,勤雅化于闺掖,可为二皇子侧妃。今仰昭圣太后慈命,虔告于天地,衷知于社稷,所司皆备礼册。钦此——”

  天子赐亲,皇恩浩荡,章德楼下的臣子与百姓皆扣首。可立在章德楼上的皇后,却愣住了神。

  什么?她的耳朵没听错吧?

  这圣旨上的内容,竟是将罗凝霜与朱婵都赐给二皇子李固做妃嫔?

  这怎么可能!

  朱皇后张了张口,从极度的自我怀疑中回过神来,立即满脸恼怒地向宣旨的苗公公怒斥道:“苗公公,你真是老糊涂了!这赐婚圣旨黑纸白字的,你也能念错?!这可是陛下的赐婚谕旨,出了这样大的谬误,你有几个脑袋够你掉的!”

  朱后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好端端的圣旨,苗公公竟然给念错了!这一回,要如何与群臣百姓解释?皇室天家的颜面,又要往哪里搁?

  且不说圣旨都能念错,陛下的脸都给丢光了;单说裕贵妃知道这事儿,恐怕也会幸灾乐祸,日后又多个理由来膈应她!

  朱皇后正在心底恼着裕贵妃,却听得苗公公笑眯眯道:“娘娘息怒,小的确确实实是照着圣旨念的。陛下有旨,小的哪敢粗心大意对待?”

  朱后闻言,表情一愣:“这又如何可能!这两桩亲事可是本宫亲自定下的!”说罢,她劈手夺过了苗公公手中的两道圣旨,目光定睛向其上落去——

  通政使罗常建之女,表质娴幽,门庭华章……可为二皇子正妃;少詹事朱敬豫之女,温惠宅心,柔嘉维则……可为二皇子侧妃。

  确确实实,几个大字显得一清二楚。罗凝霜与朱婵,嫁的都是二皇子李固,而非大皇子李淳。

  朱皇后睁大眼睛,胸口剧烈地起伏起来。她颤着双手捧着圣旨,转身尖声对皇帝道:“陛下!这是怎么回事?这两桩亲事都是臣妾与罗家、朱家商定好的,您怎可…您怎可将凝霜与朱婵都许配给二皇子?便是您不想听臣妾的话,那也该听听罗家与朱家的话呀!陛下!”

  说到最后,朱皇后的脸已隐隐发青。

  皇帝云淡风轻地站着,道:“朕确实是与两位爱卿商量了一番,才这般决定的。罗爱卿觉得固儿资质不错,朱爱卿亦是答应了将朱家的姑娘许给固儿。既然裕贵妃与罗家、朱家都不曾有什么意见,皇后何必这么见怪?”

  朱皇后的面色,刷然变得惨白。

  “这…这又怎么可能!”朱后的身子颤起来,她将谕旨丢回苗公公手里,竟然不顾凤仪,扑上了皇帝的身子,拽着皇帝的手哀求起来,“陛下,这不可能!哥哥都没有与臣妾商议过此事,他怎可能会答应?陛下,您不能这样!您不能这样啊!那是臣妾为淳儿准备的婚事,那是淳儿的婚事——!”

  不可能!这不可能!哥哥怎么会答应这种事儿?——将朱家的女儿嫁给裕贵妃的儿子,哥哥只有疯了才会答应这事儿!

  皇帝见她语态哀哀,眼底不由有些厌烦,道:“圣旨已下,绝无戏言。更何况,朕给淳儿也仔细挑了一门婚事,你不必担心!”

  朱皇后有了不好的预感,她目光震动起来,喃喃问:“陛下打算…打算为淳儿配哪家的女儿?”

  那头的苗公公已经抖开了又一张圣旨,皇帝负手,淡淡道:“宜贵人有个妹子,姜家的三姑娘,不知你听说过没有?她常来宫里,朕见过,觉得她蕙质兰心,生的不错,与淳儿很相配。就将她指给淳儿了。”

  朱皇后闻言,脚步踉跄后退。

  宜贵人的妹妹?宜贵人是谁?好像是宫中新来的面孔。她的父亲,是守地方的官儿……

  朱皇后面色悚然一白,喃喃道:“不成,陛下,你不能这么对淳儿,不能这么对臣妾!”

  眼见得苗公公已经念了一句“奉天承运”,朱皇后不顾一切地扑过去,在百姓群臣的目光下,形若疯狂地推开苗公公,去夺他手里的圣旨:“不准宣!不准!淳儿要娶的,是罗家和朱家的女儿!苗公公,你给本宫滚下来!”

  这模样,仿佛一个市井泼妇,哪里有半分皇后的样子?

  一旁的皇帝皱了皱眉,道:“皇后身子不好,快将她带下去,少出来丢人现眼!”

第59章 迁怒

  朱皇后在章德门上失仪, 形若疯癫。不消一晚上,这事儿便传遍了整个京城, 成了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之事。

  皇帝嫌丢人, 只说皇后精神头不好,需要调养一阵, 索性让裕贵妃帮着理事, 令皇后自己在岐阳宫小歇。朱家与罗家都很是赞同,直赞陛下仁善。连帝师之家都这样说,群臣自然纷纷跟上, 恳请令国母好生养病。

  不过一夜间,岐阳宫里便来了许多位太医, 奉陛下之命给朱皇后诊脉。

  朱皇后麻木地靠在床边, 任由太医给她把脉, 眼神光愣愣地瞧着窗外头的芭蕉叶子。这么些天过去了,她还是没回过神来, 只觉得恍若梦境一般。

  自己为淳儿说好的亲事, 怎么就落到李固的头上去了呢?

  这几天里, 皇后也给家中写了数封信, 可朱敬观对此事避而不提,摆明了是不想与她多说,也不肯再帮她了。皇后左思右想都想不通:没来由的,哥哥怎会弃淳儿而选择去扶持齐家人生的皇子?除非——

  除非哥哥觉得自己这个皇后不中用了,决定把赌注压到别人身上去。

  这又如何可能!

  她可是皇后,这偌大宫中, 除了她,根本没有其他的朱姓妃嫔。

  难不成哥哥以为,她不做皇后,淳儿不做太子了,还会有其他的朱家姑娘顶上来吗?这后位,岂是那么容易拿到的!就算是当年的她,也是费尽心力才嫁给了陛下为正妃。朱家想要再出一个皇后,简直是难于登天!

  老御医捋了捋胡子,坐下来开了张药方子,长吁一口气道:“皇后娘娘的病情有些重了,须得好生调养着。这副方子,每日要喝三次才行……”

  “本宫没有生病!”朱皇后闻言,怒从心底起,狠狠地将玉枕摔在地上,指向老御医,喝道,“给本宫滚出去!”

  老御医哆嗦一下,连忙草草写完药方子交给了谨姑姑,躬身退了出去。

  谨姑姑心疼无比,连忙给朱皇后抚背顺气,道:“娘娘可别真把自己气病了,这不是会叫那些人看笑话?娘娘得好好的才行!”

  朱皇后重重地喘了几口气,冷冷道:“不知道陛下使了什么法子,叫哥哥觉得本宫不重用了,竟然转而去扶持那关雎宫的废物。如今木已成舟,怕是再难扭改。淳儿恐怕当真得娶那个姜家的丫头了。”

  提起此事,谨姑姑的心底就一阵轻绞。

  大殿下如此出众,最后竟然得娶一个五品官的女儿为正妃,陛下显然是偏心了。可好端端的,陛下怎么会做这种事情?是关雎宫人吹枕边风了,还是李络妖言惑上,蒙蔽圣心?

  “呵,陛下到底是没将本宫放在心上,多年夫妻,在他心底也比不过几个贱人的孩子重要。李固,李络,哪个不是狐狸精的孩子?”朱皇后眯着眼,恨恨道,“哥哥也是,这么多年,本宫从没薄待过朱家!可他倒好,尽在背后给本宫捅刀子!”

  此刻,她对哥哥朱敬观的怨恨,比对陛下的怨恨还要浓一些。

  想起朱敬观,她就想起了自己的侄女儿,顿时冷笑一声:“哥哥以为他能和我分开了去,另择他人扶持?他可别忘了,他的女儿还拿捏在我手里。”罢了,她叮嘱谨姑姑,“去,把朱嫣叫过来!让她给我跪在贤育堂外头,跪到她哭着求本宫为止!”

  谨姑姑心底一颤,知道皇后是在迁怒朱嫣了。被家人背叛、撕破脸皮的恼火,让皇后已不记挂着姑侄之情,只想出一口被设计、被背叛的恶气。

  “……是。”谨姑姑领命出去了。

  很快,朱嫣便被叫到了贤育堂前。

  “前几日圣上宣旨,福昌殿下却擅自跑去了章德楼,你这个做伴读的,非但不阻止,反倒还跟着殿下一起胡闹。”谨姑姑冷着眼立在石阶上,一板一眼地训着朱嫣,“娘娘说了,这是嫣小姐你的错处,罚你在这跪上一个时辰整。”

  朱嫣正低头听训,闻言心底惊讶不止。

  如今入了秋,这宫里的地砖冷的很。要是当真跪下去罚一个时辰,岂不是要脚麻到站不起来?倒霉点的,皮都要磨开了!

  皇后姑姑一定是在为了大殿下、二殿下的婚事上出的岔子迁怒于自己。

  谨姑姑见她迟迟不跪,催促道:“还不快跪?莫非嫣小姐有什么话要说?福昌殿下去章德楼的事情,可是大家都瞧见的!她堂堂公主,怎能在百姓面前抛头露面?!你也不拦着些!”

  朱嫣闻言,知道这次的责罚恐怕是难以逃过了,咬咬牙,双膝一折,人往地上跪落。

  “好好跪着!”谨姑姑挑高了嗓音,“奴婢就在这儿瞧着您,可别偷懒了!娘娘如今身子乏了在休息,但您也别想着能逃过这惩戒!宫里的规矩最坏不得,嫣小姐,您也该是明白的!”

  朱嫣嘴上说“是”,心底却烦得紧。

  什么宫里的规矩?八成是李淳娶不到罗凝霜与朱婵,皇后记恨上了临时改主意的父亲,才想方设法在身为女儿的她身上出气,想要报复父亲的说话不算话。

  瞧姑母这阵仗,恐怕是姑母与家里都撕破脸皮了!

  恐怕,这段时日自己在岐阳宫里恐怕都不会好过;除了岐阳宫,她也没地儿可去。长定宫么?她与李络眼下闹得那么僵,她可不会去找他。至于其余的什么关雎宫、良庆宫,那就更不可能了。

  好在先前自己与皇后请辞了伴读的活儿,皇后答应了过了年就放她走。熬一熬,兴许也就过去了。

  朱嫣低着头,闷声不响地跪着。地砖冷硬,寒意透过层层衣服料子浸上来,让她的双膝慢慢察觉到僵硬不适;偶尔一阵萧瑟秋风吹过,从她的衣领里灌进去,令她忍不住想打个哆嗦。偏偏谨姑姑还当真就在门口看着,让她分毫没有松懈偷懒的机会。

  不知跪了多久,朱嫣只觉得自己的膝盖已经麻木了,她甚至有些觉察不到自己两条腿生在哪儿,人也有些头晕眼花。她不由问道:“谨姑姑,半个时辰到了吗?”

  谨姑姑摇头,冷哼道:“还早呢。”

  贤育堂内传来一阵脚步声,皇后披着外袍转出来,施施然看了一眼朱嫣罚跪的场景,满意道:“就这样给本宫跪着吧。嫣儿你身子好,料想再跪上一整个时辰,也没什么事。”

  皇后说罢,心底还有些不甘:只罚跪一个时辰,还真是便宜了这丫头,便宜了临阵脱逃的哥哥!

  皇后正这么想着,忽听见外头传来一声通传声:“太后娘娘驾到——”

  皇后一愣:“太后?怎么这个时候来了?”太后吃斋礼佛、不管宫中事多年,向来甚少踏出宫门。今天怎么突然出现了?

  她正在纳闷,便瞧见手捻佛珠的老太后,搭着个大宫女儿的胳膊慢慢地跨进了宫门,铺着褶子的脸上一团和气。皇后连忙上前请安:“母后怎么来了?儿臣适才起身,多有不周,还请母后见谅。”

  老太后拨着佛珠,笑眯眯道:“皇后,你身子不好,不必来行礼了。”

  朱后听到一句“身子不好”,就几欲呕血,暗暗在心底怨恨起来:什么“身子不好”?还不是陛下做的好事!但表面上,皇后还是恭恭敬敬的:“母后进来坐坐吧,儿臣的病不要紧。”

  “哎,不必了。”太后摆手,笑道,“哀家不过是想来问皇后要个人去宫里帮忙,便不多打搅皇后养病了。”

  “这有什么!可是母后宫里头的人不如意?这倒是儿臣的不周了。”朱皇后连忙道,“若是缺人差使的,便是将阿谨给过去都行。”

  老太后道:“又何必用得到你身旁的人!哀家已看好了,你宫里头这个叫做朱嫣的姑娘,哀家甚是喜欢,想把她要过去,平日里与哀家做个伴。不知道皇后肯不肯割爱?”

  皇后的面色僵住了。

  她看看还跪在地上的朱嫣,讪讪道:“母后有所不知,嫣儿虽是儿臣的侄女,但平日里笨手笨脚的,去了母后跟前,恐怕给您添事儿……”

  “这倒是不必愁了。哀家年纪大了,想要个可心的姑娘陪在身旁。”太后叹气,“但几个公主都有母妃,哀家也不好横刀夺爱。倒是这丫头,在宫中也无亲无故的,想来能与哀家做个伴。皇后,你看如何呀?”

  朱皇后听了,一口气险些没能倒上来。

  太后怎么好死不死,瞧中了朱嫣这丫头!这下好了,一句孝道压上来,自己也没法把人扣着!朱嫣无亲无故?她就不是朱嫣的姑母了么!

  朱皇后强笑道:“将嫣儿送去您那儿几天,那倒是无妨,只怕母后您嫌她烦了。不过,她本打算过了年就出宫回家了,恐怕陪不了您多久……”

  “没什么事儿!”太后摆摆手,走到跪在地上的朱嫣身后,道,“丫头,起来吧?”

  朱嫣有些诧异地抬头,眼睛一花,艰难道:“谢过太后娘娘。”

  太后身旁的瓯姑姑扶着朱嫣站了起来,她跪得久了,膝盖血脉不通,险些没再跌下去,但仍旧强撑着站定了。

  太后打量着朱嫣的神色,心底甚是满意。

  络儿说,那柄“清冰”最后到了这朱家小姐的手上。看来,络儿的眼光不错。这朱家丫头,与她那没气性又惹人烦的皇后姑母不是一路的。

  也不知道络儿与这丫头什么时候成婚,好让她这个老人家早点过上四世同堂的日子?

第60章 出山

  太后居住在延康宫, 一向甚少与其他妃嫔来往。自先帝去世后,便一直守着宫里头的小佛堂, 每日吃斋礼佛, 闭门不出,也不掺和到这六宫的事情里来。

  朱嫣跟着太后跨进延康宫的宫门时, 心底还有丝丝缕缕的惑意。

  好端端的, 太后为何会将她要过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6页  当前第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3/7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东宫白月光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