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京华子午_分节阅读_第38节
小说作者:樱桃糕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413 KB   上传时间:2020-06-29 12:41:18

  周祈扒开领子看看尸首后背的血坠,又给他掩上。

  “潘别驾刚才所言怕是不实吧?”周祈冷笑道。

  潘别驾面上一紧,随即显出些怒色:“周将军指责下官说话不实,可有真凭实据?”

  崔熠见他对周祈不敬,先瞪他一眼。

  “这屋里半掩窗帘,床上被褥散乱,死者却老老实实穿着衣服笔挺躺着;死者头发蓬乱,挽得髻却结实;衣袍都皱巴成这德行了,却穿得整整齐齐的——最特别的,这床褥上的白色班污又是怎么回事?”

  周祈长眉挑起,看着潘别驾,“都是男人,这个不用我说吧?”

  潘别驾面色大变。

  崔熠走去尸首旁查看。

  屋外脚步声,谢庸和大理寺仵作吴怀仁走进来。

  吴怀仁虽是胖子,却是个灵活的胖子,快步上前给崔熠、周祈行礼,顺便也给那位倒霉的别驾行个礼,然后便去验尸,周祈、崔熠给他挪地方。

  谢庸也近前看看尸首,又打量打量这屋子,扭头对潘别驾道:“别驾当知道,这尸首、这屋子都是会说话的。”

  崔熠亦怒斥:“还不实话实说?”

  潘别驾慢慢跪在地上,腰也塌了,刚才脸上的怒色也不见了:“下官,下官也是为大局着想。他们撞门进来,见这史端赤身裸体死在床上,身上又无伤痕,这传扬出去,不知会被说成什么样,不但于史生自己名声有碍,于建州士子名声有碍,便是对整个士林名声亦是不好,如今多少人都说‘进士浮薄’……”

  不待谢庸、周祈说什么,崔熠先气笑了:“故而你就让人给他穿好衣服、重绑了头发,做出这样假象来?你不怕这史端死不瞑目,半夜去找你?”

  潘别驾却又梗起脖子,“这院门在里面插着,墙又这般高,断无外人进来的可能。这史端惯常是个风流的,他身上全无伤痕,赤身裸体,身下又有脏污,能是怎么死的?想来是——自渎纵欲过度而死,倒也没什么死不瞑目的……”

  崔熠冷哼:“你怎么知道这院墙没人能进来?旁人不说,就周将军,进来不费吹灰之力。”说着极自豪地看看周祈。

  周祈微皱眉,一时觉得有点别扭,一时又觉得能跳得这般高墙确也是个值得自豪的事。周祈又扭头看谢庸。

  谢庸对周祈、崔熠的话恍若不闻,只是看着潘别驾:“潘别驾外任亲民官这么久,不知道断案切忌武断预判吗?”

  潘别驾抬头,对上谢庸清冷的目光,又低下头,“下官,下官……”

  吴怀仁已经初步验看完了尸首,挺着颤巍巍的肚子站起来,喘口气,叉手而立。

  潘别驾还有点眼色,赶忙退出去。

  吴怀仁道:“亡者面色青紫,眼膜有血色,血坠暗紫,有窒息而死之特征;但其脖颈未见扼痕、勒痕,口唇内无伤,并不是被扼死、勒死或捂死的;其四肢、躯干亦无伤痕,再结合身下精斑看——确实像脱症而亡。”

第49章 史生其人

  “这脱症而亡者, 有不少是从前便有心疾的, 再有就是用药无度,除了那专门助兴之药,还有五行散等丹药……”吴怀仁停住嘴。

  本朝人秉承魏晋遗风,不只道士们,达官显贵士大夫也多有好丹药者。这些丹药性热,除了要行化,服用者大多在房事上无有节制, 故而常有不要脸的道士吹嘘夜御十女,又有本求长生却死在侍妾床上的贵人。其实,本朝有两位皇帝之崩殂便有这样那样的传闻……

  吴怀仁是个谨慎人, 知道在座几位都懂,便点到为止, 改说其他:“据其血坠推测,死者大概亡故于昨晚亥时许, 最晚不超过子时。死者口中有酒气, 不知是暮食喝过酒,还是果真服了什么药,用酒做引,催其药性。其口中有少许上呕之物,我用银针探过,未曾变色。心疾及其他多种疾病发作,都常伴有或严重或轻微的上呕。”

  崔熠问:“可用剖尸吗?”

  “剖尸,这心疾和用药, 许能验出来,许也验不出来。下官从前说过,患心疾者,其心脏格外肥大的能验出;至于药,若那药本身毒性甚大,便能验出来,若是助兴之药,怕是验不出来。”

  禀告完了,吴怀仁便垂手而立,等候示下。

  此案虽报到了京兆府,但因死者是建州贡举,郑府尹又是个能推出去就推出去的,当下便将其直接移交到了大理寺。

  如此倒也便宜,谢庸让吴怀仁带着尸首先回大理寺,他与崔熠、周祈则留下接着探查。

  吴怀仁领着衙差把尸首搬走,谢、崔、周三人又兵分两路,周祈在屋里搜查,谢庸和崔熠则去问询潘别驾。

  潘别驾面色不太好,在院中恭立着,幞头和肩背上落了一层雪花。

  谢庸神情已无刚才的冷冽,甚至带了些亲切,“劳别驾久候,这里杂乱,我看外面有小亭,我们去那里坐着说话吧。”

  潘别驾面色微松,连忙道“是”。

  出了门,谢庸往不远处的假山亭子走:“明日就是礼部试了,这史生真是可惜啊。”

  “是,史端是建州这几个贡举里才情最好的。”潘别驾道。因在屋里的事,潘别驾此时说话比开始对着崔熠和周祈时要拘束许多。

  “听说是别驾的人先发现这史生出事的?”

  潘别驾刚张嘴要解释,便听谢少卿道:“想来是明日要考试了,别驾惦记着,要叫他们去提点几句?”

  潘别驾面上又一松:“是。”

  “别驾对士子们很是关怀啊。”

  潘别驾忙施礼:“这是下官的分内之事。”

  谢庸微笑一下,“潘别驾对诸生这般关怀,一路从南边行来,又一起在长安住了这么久,对他们的性情秉性想来是熟的。潘别驾与某说说这史生吧。”

  “这史生出身贫寒,听说幼年时靠族人救济才得读书,却委实有天分有才情,只是性子放荡不羁了些,大约才子总是如此的。”

  想到面前这位大理寺少卿年纪轻轻已经身居高位,看这周身气度,大概也是正经进士及第的“才子”,潘别驾面色一变,赶忙请罪。

  谢庸笑着摆手:“无需如此。才子多风流,这本是实话。某虽进士及第,却不是什么才子,不过靠得死读书罢了。”

  潘别驾赔笑,又恭维两句,气氛越发和缓下来。

  谢庸、崔熠坐在亭中长木榻上,又请潘别驾坐,潘别驾告了坐,也在下首坐下。

  “史生擅古体歌行,用律不羁,用字却奇,奔放排奡,洒脱飘逸;另一位贡举吴清攸擅近体绝句律诗,清新雅致,有六朝谢康公之遗风,都在本郡年轻人中有名声,小儿郎们戏称他们‘长史短吴’。”潘别驾接着说史端的事。

  “想来二生也是极亲密的?”

  “说不上极亲密,看着倒也不错。吴生乃建州郡望吴氏子弟,是个谦谦君子,脾气好,学问也好,我见过他们一块参加诗会,也见过他们唱和的诗。”

  谢庸点头,“另外两位贡举士子呢?”

  “另两个,一个叫吕直,一个叫焦宽,与史、吴二人不同,都考的是明经科。吕生脾气直爽,读书用功,焦生性子老实,不虚浮,是个实干的,都是好后生。”后面几个字,潘别驾说得格外郑重。

  “今晨发现史生出事时,几位士子都在?”

  “都在,他们住得这么近,哪有听不见的?”潘别驾觑着谢庸脸色道,“下官着意看过他们,并没有谁有异常,这几个士子着实都是好后生。”

  潘别驾又再行礼谢罪:“晨间是下官处置不妥了。”

  谢庸微点头,问起晨间发现史生亡故前后的细节,潘别驾一一作答。

  “下官问过先进去的僮仆,雪地上没有脚印。”

  “屋门未锁,只销了大门。”

  “未发现呕吐物,衣服扔在地上,床上也有。”

  “没有纸包纸袋、丸药的腊皮之类。”

  “他们都是一起进去的,错后只遣两个仆从送信儿,未有单人在史生房里的时候。”

  “昨晚的事,下官还未来得及问。”

  ……

  谢庸看看亭外雪松,扭头对潘别驾道:“这史生死因至今不明,若是剖尸,潘别驾为建州朝正官员,管理贡举事宜,怕是要请潘公代签剖尸文书。”

  潘别驾脸上现出难色,迟疑半晌,“若少卿等以为有必要剖尸,下官自然依从,只是,只是……唉……”回去若让史生家人知道闹起来,怕是不好收场。

  谢庸点点头,“我等于此事亦谨慎行之。”从来人们重死后尸身,本朝更是专门定了“残害死尸罪”,要“处减斗杀罪一等”,①大理寺其实也是能不剖就不剖的。

  听谢庸如此说,潘别驾面色松一松。

  谢庸看看崔熠,崔熠微摇头。谢庸站起身来,“如此,某等就不耽误潘别驾的工夫了。”

  潘别驾赶忙站起,施礼告退。

  他们说话的工夫,那边周祈已经把史端住的三间屋子翻了个底儿掉。

  这史生想来不是个家境好的,只一个旧箱箧,里面放着几件旧衣服,日常所用之物也大多破旧,偏褥下压着几个极贵重精致的锦囊荷包和一方绣帕。荷包都是空的,周祈虽不懂刺绣,但看绣风,看配色,还是能分辨出这几个荷包当出自不同人之手,况且其香味亦有不同。

  待展开那方粉白绣帕,周祈在心里“呦呵”一声,这上面印着梅红色口脂唇痕,②旁边又题了李太白的两句诗:“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还如当初不相识。”

  香艳,香艳得紧啊。

  用自己不高明的眼光把这绣帕与荷包对比对比,似又是另外一人。周祈闻闻那帕子上的口脂,香味几无,这帕子也稍有些旧了,许是这史端在建州临行时收到的。

  送印有唇痕、眉痕的帕子给情郎,据说在京中妓子中颇风行,想不到建州也是如此——自然也不能排除是良家女子学妓子们的做派,送出此帕。京中女子风尚引领者,一个是宫眷们,即所谓“内家样”;一个便是名妓们,眉毛是宽是窄,口脂是紫是红,领口袖口,高髻低髻,一个不小心便影响了整个长安城的小娘子。

  周祈又查看这史端的书案书架,这样一位才子,书却不很多,且摆放整齐,周祈用手指抹一下书卷表面,一层薄灰,可见这位史生不是格外爱惜这些书,而是读得少。一样的不爱读书,人家就是才子,自己就是柴禾,人家下笔如有神助,千言顷刻便成,自己写个年终奏表吭哧吭哧写好些天,“数易其稿”“废寝忘食”,才算攒出来,这找谁说理去?

  书架上又有一个糕饼盒子,打开看,有几封书信,并一些史端的诗赋旧作,参差错落地扔在里面。

  书信没有什么特别的,都是远方朋友写来的,写的也是文人朋友间的家常话,且日期也不短了。

  周祈又大略翻看那些诗赋,史端的字洒脱大方得很,又似格外钟爱行草,这些诗赋大多用行草写就,只有几篇颂圣、宴会及以“赋得”为首的应制之作是用楷书写的,即便是楷书,也能看出两分不羁来。

  诗赋的内容颇杂,这些读书人,大概除了如厕,其余皆可入诗,但细看,还是能分出类别来,一类是游宴的,字里行间带着股子风流气,还有一类讽喻诗,看他把朝中某些朱紫大臣比成“虚耗”,周祈露出些无奈的笑来。

  这“虚耗”是传说中穿红袍、长牛鼻子的恶鬼,最爱盗取东西,还能偷盗他人欢愉,使人忧愁焦虑。以前士子们最愤世嫉俗的也不过把朝中亲贵比喻成“硕鼠”,这史生还真是有想法。

  挪动这糕饼盒子,又在这盒子下面发现几张精致的桃花笺,笺上几首小诗,有写落雪的,有回忆宴会的,还有一首咏梅,字迹秀丽婉约,署名都是“凝翠台主人”。

  这种笺子周祈在东市见过,或许可以去访一访这桃花笺诗的主人。

  里里外外翻了一遍,周祈也没找到什么助兴丹药的痕迹及其他更多证物线索,便把那些锦囊香帕、桃花笺子都放在糕饼盒子里,等会儿连同书信、诗赋一块给谢庸、崔熠看,谢少卿是读书人,许能看出什么更多东西来。

  正想着,他们便走了进来。

  “如何?”崔熠先问。

  周祈摇头:“不如何。只是有些感慨,人死了就没有秘密。若有一日我死了,阿崔你一定要早别人先到,把我的东西都烧了,我把那些传奇和刀剑都送你。”

  谢庸面色不愉地看她一眼。

  崔熠与周祈一样地混不吝,“说得就跟你有什么秘密一样,你最多也就是看两卷花花传奇罢了。”

  周祈用手指指他,小看我,我还有春宫呢。

  作者有话要说:  ①《唐律疏议》

  ②晚唐诗人韩偓的诗《余作探使以缭绫手帛子寄贺因而有诗》:“解寄缭绫小字封,探花宴上映春丛。黛眉印在微微绿,檀口消来薄薄红。”

第50章 询问吴郎

  周祈把那个糕饼盒子放在案上, “你们看看吧, 物证都在此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1页  当前第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8/10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京华子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