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明如璋_分节阅读_第38节
小说作者:十九同尘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641 KB   上传时间:2022-09-05 20:44:13

  “我与山中农人有些结交,他们都是淳厚的庄稼汉,看看是不是受了什么伤,正好带回药庐里看看。”

  士兵应下,不多时便抬了个昏迷的农夫来,还不忘将他散落的一挑柴给重新捆好搭在马上。

  “娘子,其实将这樵夫搭在马上也无妨。”

  她并不是没有这么想过,但她虽非菩萨心肠,也不是心如铁石,若是这樵夫受了什么伤,山路坎坷,还在马上颠簸,倒不如不救他了。

  “无妨,救人为上,马车宽敞,并不妨碍。”

  见她如此说,几个士兵也不再强留,倒是谓叹她的善心。

  采采将车帘都掀起,车中案几都堆到了角落,留了一片空旷让那樵夫安置,又搭上樵夫的手腕,“女郎,脉搏还稳。”

  楚姜坐得尚远,看这人衣衫单薄,头发散乱看不清面容,便道:“掀开头发看看面色如何,莫不是感了风寒。”

  采采依言做了,掀开还不及细看,只一眼,她吓得心猛跳了一阵,默默又把头发放了回去。

  “如何?”

  她面如土色,将躺着的人的脑袋掰去了楚姜那面,掀开了头发。

  “扔下去吧。”

  拉车的两匹马跑得快,风声盖过了她说话的声音,车外士兵并未听见。

  采采已经要动作把人推下车了。

  “咳咳。”

  “醒了,扔下去吧!”她说话时冷硬得没有半分之前救人的样子。

  樵夫缓缓抬起头来,赫然是那辜负了沈当信任的廉申。

  他露了个笑,“楚娘子,小晏让我给您送封信来。”

  楚姜把视线移开,“若有信件,如上回一般,我也能收到。”

  “小晏说,这信事关重大,比前次更为机密,只能娘子看过之后送于楚太傅处,再交由太子。”

  “晏师兄以为太子是什么人?次次从我这里得到消息,过不了几天该追查到先生头上了。”

  廉申忙解释道:“在江南,我们只信楚太傅一人。”

  “亲自交予我父亲便是。”

  他语气诚挚,“楚太傅天纵奇才,我们不敢与他直接会面,这信本也辗转了第三人传交,耐不住人有好奇之心,找了几人,哪怕只一乞儿也在送信途中对着信纸观摩,这事关系紧要,只得出此下策了。”

  车外的士兵策马之余也留意着车中,看到他已经清醒,还动弹着坐了起来在与楚姜交谈,虽听不清说些什么,便大声对楚姜恭维道:“多亏娘子心善,才救了这樵夫一命。”

  楚姜耳边灌着风,还夹着士兵的恭维,即便心头恼火,对他这话又不得不重视。

  她冷笑一声,“我还该谢谢你对我父亲的夸奖了。”

  廉申谦逊一笑,“应该的。”

  楚姜哪知他厚颜如此,又是气不打一处来,还是采采瞪着对面的人恶狠狠道:“把我们女郎气出病来了,辛苦的还是方先生,到时候看你如何跟方郎君交代。”

  廉申连忙请罪,把信塞在锦褥之下,“不敢气着娘子,某这便离去。”

  说完他便挪出马车,坐在车辕上对赶马的车夫笑说了几句,片刻后车停了,他便在众人视线中将那挑柴担走,走动间步子,一副病弱之躯的样子。

  楚姜被楚十六与楚十九联合嘲讽的时候都还能保持心平气和,却一再因方晏动气,此时看他离开还是不悦,恼火道:“救命之恩,一担柴也不肯送,真是寡恩之辈。”

  车外士兵听见了,立马殷勤请示,“娘子是想要那担柴吗?”

  采采忙对他挥挥手,“多谢锐士好意,女郎不用,只是说着玩罢了。”

  那士兵这才放心,又嘱咐马车起行。

  采采将车帘放下,将那信抽出来递给她,“女郎,因那等莽夫气坏了身子可不值当。”

  她暗自咬了唇,也怨自己心绪如此受牵动,将信拆开略看了一眼,“还真是会找麻烦,这虞巽卿才刚得了殿下青眼,这信一去,父亲又该发愁了。”

  随着马车驶远,廉申也挑着柴来到了那断崖处,又顺着断崖侧面一条小径隐匿了身形,一刻之后到了崖下一艘渔船上。

  “世子,信送到了。”

  “她怎么说?”

  “说会送到,不过很是生气。”

  方晏抬头,神色端肃,只是眼中有点不明显的笑意,“那下回不劳累她了。”

  作者有话说:

第49章 官封虞氏

  秋猎过后几日,陆十一成了东宫司直,虽品秩不高,但是能纠举职事,若是细细究其与太子的亲近程度,这比他父亲那个高品的散职要更近些了。

  至于虞巽卿,自秋猎之后便地位不一般了,自他献上五千部曲后,刘呈也将其尽数遣散,还给虞氏儿郎加官,虞巽卿封太子詹事,在金陵城诸东宫属官中,他这官职只在楚左两位太傅之下,

  其中尤为令人震撼的,便是封虞氏一位儿郎做了会稽的郡守。

  只是金陵的百姓不过震撼了一时,会稽的百姓却渐渐觉得恐惧,他们对虞氏的惧怕,是从虞氏在会稽兴旺之后便开始的,已达百年之久,在南齐也是受虞氏恩威镇压最深的。

  当初那些水匪没有往会稽疏财,他们心中隐有怨言,怨的不是虞氏,而是那些水匪,因为他们声称是出自会稽,却并不顾及家乡。

  只是他们也不敢肯定那些人是不是出自会稽,因为确有无数儿郎因虞氏之故背井离乡再未归家,所以他们纷纷奔去虞氏撇清关系,直到虞氏分散家财补偿他们,他们捧着到手了的金银粮米跟田地欢欣无比,更有甚者对虞氏歌功颂德。

  此次虞氏的子孙把原来那个长安来的郡守给顶替了,他们便恐惧了起来,万一虞氏又把他们到手了的收回去怎么办?

  待任职文书送达之日,便是郡守上任之期,为示以爱重,刘呈还亲自到了会稽,百姓们那日纷纷赶到了城中去,便看见了太子的仪仗。

  又在郡衙府门前,听见太子朗声对新郡守嘱咐道:“孤此次将会稽交给虞卿,望卿万莫辜负孤的期望。今会稽共有百姓五十二万九千五百八十九人,九万零二百七十九户①,农田有二十……”

  百姓们听着太子将会稽郡的人口跟田地、房屋,粮税等诸般事项一一说来,听他和颜悦色道:“会稽历来富饶,孤今日将大周的子民托付给了虞卿,今年岁末考课,盼卿送孤一阵会稽新风,待四年后大考课之时,孤愿在长安见到卿得上上的考评文书。”

  新郡守连连往太子身后的虞巽卿看去,似乎不敢接这烫手山芋,待得了他点头才躬身应道:“臣定不负殿下重托,四年后,必交于陛下与殿下一个政清人和之所在。”

  刘呈这才满意地大笑,转身携上他的手面对府衙外的百姓们,高声道:“当日水匪为祸,嫁祸虞氏,孤不信也,特遣虞卿为尔等父母,尔等若遇不公不义,只管来府衙求见父母官,虞卿绝不会罔顾之。”

  “那太子殿下,若是我家的牛被虞氏的抢夺了去,我找了府衙他也敢管吗?”

  刘呈一眼看出这戴着斗笠的青年不是会稽百姓,即刻却笑道:“自然要管,孤绝不信虞氏会鱼肉乡里,但若百姓们如此担忧,孤也得打消你们的顾虑,便在会稽设一纠察衙门,更在郡衙之上,郡衙若有不公不义之行,便请百姓们来纠察衙门中报案,文书直达东宫,孤亲自处理。”

  “可是纠察衙门若与郡衙一伙了呢?”

  这回问话的还是那青年,刘呈便笑道:“纠察衙门,孤任用亲卫,并加派人手每年一巡会稽民情,若有一人敢隐瞒不报,罪同刺孤,连坐家族。”

  一石激起千层浪,百姓们议论纷纷,看着衙门前的一国储君,一时还不敢信。

  纷纷开始发问,刘呈也一一耐心作答。

  人群中便有一人当先出声高呼:“太子殿下仁明,恩造我会稽黎民。”

  众多百姓亦受感染,纷纷跟着下跪谢恩。

  刘呈的眼睛却盯住了那最先出声的青年,第一个问话的是他,第一个出声谢恩的也是他,第一个遁出人群的也是他。

  他也明白了他便是那伙水匪了,实则他今日之举,便有楚姜送来那信的提醒。

  那信中说虞氏在会稽积威最重,可也最易从会稽起始扳动虞氏,前次的金银并不够,而是要让虞氏在接下来的时间不断拿出金银来,还要他们自愿,直到掏空他们。

  还有什么比让虞氏儿郎做会稽的父母官更能掏空虞氏呢?刘呈当时看着信中这句话竟隐有知音之引,颇觉畅快。

  这话听着无理,这也是信中最后一句。

  他当时便想,那伙水匪竟是向他出了题,信中只说该让会稽把于是掏空,可没有说怎么掏。

  于是他与楚左二位太傅共商之后便有了今日之举,要想虞氏儿郎得重用,自然这里政绩要突出,可是有个纠察衙门守着,伪造政绩行不通,人口要增,户头要增,税率不加税收却要增,百姓的田地要增……

  而会稽百姓早就被虞氏掏空了,要达到这些,从前怎么掏的,今日就该怎么吐出来。

  吐得越快,政绩越好,虞氏越受太子倚重。

  而这一点,虞巽卿此时也明白了过来,他也在对太子山呼般的颂声中也盯着那青年,他怀疑那是太子的布置,又疑心那是前日那些水匪埋的钉子。

  倏然间,刘呈转身看向他,将他视线拦了个正着,“虞卿,虞氏是会稽显望,孤有个友人早年来此作了一副会稽山水图,那图上有一座山孤却没找着,卿不若陪同孤一并去找找?”

  “臣之幸事,愿为殿下司南。”

  刘呈这便对着百姓们抬了抬手,又是一般温声好语,最后道是天气渐寒叫他们各自归家去,百姓们还不愿离,太子亲卫便一一疏散着,刀不出鞘枪不露白,一句句劝着他们走了。

  而刘呈由虞巽卿陪着,也从此间离开,途中他便看向一脸恭敬的虞巽卿,十分通达情理般:“虞卿,今日之举,着实是长安逼孤为之,在他们口中,南人不该大用,孤也无法,今日才将虞氏架在了这般高度,不过会稽自古人杰地灵,又自来富饶,只要用心,不愁政绩,待有了这功绩,虞氏再入朝也该轻易些了。”

  虞巽卿心中微苦,暗忖他封官时给的甜枣可实在消不了今日这巴掌,只是此时受制,他也不敢有狂放之举,心中亦有着长远打算,便笑道:“殿下的苦心臣明白,从前齐王治下,难免让虞氏生出几个小人来,如今得遇明主,虞氏亦有流芳千古之梦,自要除前祟,做个辅佐明君的忠臣。”

  刘呈便十分受用地笑道:“有卿此语,才不辜负孤一番苦心,放心,知道前次你虞氏为了安置百姓散了家财,散了多少,孤的私库给你出。”

  他自然不敢应下,连声推拒,刘呈又执意要给,几番下来才是作罢了。

  却说自人群中遁走那青年,从人多的街道渐渐入了小径,又到了一草木葱茏处的原野处,从树下牵出马来,才刚解开缰绳,便闻身后一阵窸窣。

  他压低斗笠回身,周遭渐被围住,白刃反射着激烈的日阳,光晃得他牵着的马开始不安地嘶鸣。

  “虞氏的走卒么?”

  来人的头领听到这冷冷的一句,便笃定了这人正是水匪,当即便示意手下人提起刀,言语威慑道:“家主遣我等前来,若你有意降……”

  那匹马嘶鸣得更厉害了,在他的手下向四方挣扎,他便轻轻拍了拍马头,又将缰绳系在树干上。

  只是马还挣扎得厉害,他却不紧不慢地安抚着,缓缓吐出一句:“降?他也配对我说这句话么?”

  领头的心一紧,声音高起来:“你要金银,予你金银,你要公道,也还了你公道,你还想要什么?”

  “给那些泥人捐的公道我可不要。”

  他转过身来,向前迈了一步。

  围着他的人也尽数举刀先前一步。

  他按着斗笠环视一圈,冷声道:“当年虞剑卿率三百人抗万众周军,今日你们以三十人围一盗贼,你虞氏,真是大不如前了。”

  领头的看他气势似乎毫不畏惧,怕他要鱼死网破,欲与他商量,“壮士要些什么,且说出来,家主并非不能答应。”

  “我的要求,他可答应不了。”说着他便从马驮中抽出一柄剑来,横在身前。

  围着的人也纷纷动作,“你这水匪,究竟意欲何为?”

  “我这水匪,意欲杀你。”

  话音刚落,人影便腾地朝那头领而去,不经缠斗,他手中的剑已经挑了领头的项上人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7页  当前第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8/12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明如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