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_分节阅读_第34节
小说作者:孺人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582 KB   上传时间:2024-02-25 12:58:59

  反观他们,随着多年的开凿,香木还在逐渐的减少。

  “若是我们也能种莲藕,种甘蔗便好了。”他语气中含着满满的羡慕。

  “……”阿父沉默下来,半晌才道:“咱们便是在这山间开垦土地种植,又能拿去哪售卖?若想跟山下乡民一样,就得先去官府造户籍,那就得缴赋税服徭役了!”

  “这份银钱,咱们是注定挣不了的。”阿母也这般叹气道:“你还是莫要想了。”

  可到底还是心有不甘,他便忍不住说道:“可那些乡民的藕粉也好,蚝油也好,都是那位韩县令教授的。他还给乡民做靠山,帮助大家售卖,多挣得好多银钱回来。再看看咱们寨子里好些人都下山去做工,为从那些乡民手中挣得到几个银钱便感到高兴。”

  明明同样都是生活在安南县的人,他们还相隔的这么近。如此大的生活落差,又怎会不让人心生想法。

  “阿父阿母,如韩县令这样的官,你们可又曾见过或听闻过?”他最后这一句话,生生便将父母问得哑口无言。

  注1:出自《唐律疏议》

第40章

  硅肥

  甘蔗这款农作物对于安南县的许多农户们来说,还是头一次种植。

  过去生活过于贫苦,好些农户连安南县城都未曾去过。他们连基本的温饱都保障不了,谁又会去惦记一种贵族阶级才会喜食的水果。

  不过大家到底是常年在地里刨食的,各村先选出一些种地手艺不错的去到职田那边,跟韩彻在地里学上一次,回来再把技术要点教授给村民。

  职田栽种的甘蔗也摆在那,农户们只要有时间,随时都可以过去看。碰上不懂的,受韩彻特意交待嘱咐过的佃户们还会很有耐心的告知大家。若佃户们还不能解决的,他们当天就会寻到县衙来告知韩彻。

  似这种的解答和告知皆是有嘉赏的,解答的赏钱发在月钱里。但相对应的,若有村民因佃户不帮助解答而投诉到自家里正乡长那,他们便要记过。

  告知这一块则根据问题的严重性来给,但给出的赏钱都不低。佃户们便格外上心这事,不论村民们有何疑问,皆耐心细致对待。

  在这样的操作下,安南县农户们虽是头一次种植甘蔗,进行的便非常顺利。

  韩彻对于今年甘蔗的种植,也是格外的上心。

  年后安南县的客流减少许多,又在忙完春耕栽种后,韩彻便通知各乡镇里正,每村组织一批乡民和牛车,随他去隔壁杞县铁矿区拉肥料。

  这日中午,铁矿区的矿工们正挥洒汗水,辛勤劳作时,一抬头便瞧见远处有一大队牛车往这边赶来。

  “定是那位韩县令来了!”主事听到动静也看了过去,便这般说道。

  来之前韩彻肯定要跟这边先进行沟通的,尤其是铁矿作为朝廷严格监管的重要战略物资,矿区这等地方,也不可能允许外来人自由往来的。

  “诶,你们说,韩县令要这些炼铁剩下的矿渣做什么?”

  “我倒是听说一点,好像是要拿来种地的。”

  “这种干巴巴的矿渣,还能用来种地?”

  “不懂……我就是这么听说的。”

  矿区的官吏们,在看着韩彻带领的乡民们,把他们堆积如山高般的,素来毫无用处的矿渣当宝一样的往牛车上装置时,少不得在一旁小声的交头议论。

  主事从旁边经过,听到这些言论,瞪了众人一眼,又笑着向韩彻走去:“韩大人,可要帮忙?”

  “不用不用,我们自己来便好。”矿区这些官吏,都是管事的,活其实很少干。韩彻又怎么可能把管事的话当真,应下让对方帮忙的话。

  因着今日便想赶回安南县,大家都不由得加快了动作。好在都是特意挑选出来的年轻力壮的庄稼汉子,手脚麻利,三五几下便将所带来的牛车装满。

  临走前,韩彻还又跟主事官吏再三道谢,并赠送了矿区一批藕粉和蚝油。只言道这是他们安南的特产,不值什么钱,给大家尝个鲜。

  赠予银钱很容易牵扯行贿上去,赠予农产品又不同。如安南藕粉和蚝油又盛名在外,自家食用或是赠送亲友都是拿得出手的。

  “不过是些无用的矿渣,韩大人哪用如此客气!”主事官吏笑容顿时热情起来:“往后尽管随时派人来取便是。”

  今日韩彻亲自跟来,一是为了查看这片矿渣,再告知乡民们如何从中择选最为有用的。二也是给乡民们带路,再跟矿区的主事官吏打好初步关系,方便后期乡民们随时过来拿取矿渣。

  要知道甘蔗种植时,对肥料的需求主要有四种。

  分别是氮磷钾,以及硅肥。

  前三者作为植物生长的三大元素,众人皆知,唯独硅肥发现和投入使用的时间都比较晚。

  恰好,甘蔗又是一种对硅肥需求量较大的作物。

  硅肥是一种单一微量元素的肥料,是很多化学肥料无法比拟的多功能肥料。对植物,它能提供养分,帮助生长。在病虫害方面,效果也不错。因为施入硅肥后,作物的表层细胞壁便能加厚,增加角质层。

  如之前的稻飞虱虫害,若给水稻施入硅肥,稻株茎秆强度增加,对虫害的抵抗能力便能增强。还能增强根系的氧化能力,特别是水稻烂根病最为有效。

  硅肥对土壤也能起到改良,促进有机分解,减轻重金属等多重作用。

  另外,硅肥还有无毒无味无公害,不易流失等许多优点,以至于它后面还被列为继氮磷钾之后的第四大元素。

  当时韩彻便动了硅肥的念头,只不过那会他才刚穿越来,一时半会并不知晓能从哪弄来大批量的硅肥。

  直到去年年底,韩彻带领衙门帮助安南县所有农户打造耧车和曲辕犁,才从铁匠口中得知位于安南县隔壁的杞县,竟就有着一座开采了许多年的大铁矿。

  硅肥的种类主要有两大类。

  其一为水溶性硅肥,溶于水后便能直接被植物吸收。但以时下的技术,韩彻并不能将其制作出来。

  至于其二,便是枸溶性硅肥,不溶于水但溶于酸后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常见于矿渣,煤粉渣等高温煅烧等加工而成。

  只是第二类的施用量过大,也得亏这时候人们对硅肥还一无所知,矿区这么多年来炼铁造就的废渣又如山堆积,起码近几年内,是很难用完的了。

  安南县的农户们,之前便跟着韩彻学了好多肥料制作和施入的技巧,这两年不仅地里各种农作物的收成都有了显着的增加,就是那田地瞧着也是越来越肥沃。

  因此韩彻说这些矿渣是好肥,他们便深信。韩彻再教他们该怎么给蔗田和稻田等作物施肥,他们便一丝不茍的学着做。

  按照不同生长时期对肥料元素的需求,由韩彻带着大家科学施肥种植下,安南县地里的甘蔗生长得便越来越喜人。

  随着甘蔗逐渐生长,韩彻又开始教授大家给甘蔗剥叶。

  眼下甘蔗品种远不如后世那般多,那些商户们给韩彻运来的便都是黑皮果蔗。这种甘蔗种植时便需要经常剥叶,才能使蔗茎更为匀净,颜色也更漂亮。最要紧的是,能减少病虫害和提高甜分。

  剥叶一般情况下,为半个月到一个月一次。

  生长期剥叶时,叶片也不会浪费。韩彻直接用剥下来的蔗叶,教授大家如何对甘蔗进行围篱。

  尤其是安南夏季雨水充足,蔗田土壤湿度较大,剥叶还能减少甘蔗气根和侧芽萌发对养分的消耗。

  待到甘蔗进入到生长后期时,韩彻又教授乡民们打去枯黄脚叶。这一步可是能使甘蔗增产,促熟,增糖。

  秋高气爽,这日有一极其喜爱《周公断案》的府城文人,忙完家中事情又邀请一位好友作伴一道赶来安南时,便瞧见了各乡镇这极具规模化种植,并即将进入收获期的蔗田。

  “安南县这甘蔗倒是种植得真不错。”文人不由赞叹道:“听说还都是那位韩县令教授大家的种植技巧。”

  时下这种普遍对水果极为不重视的态度,便使得大家不仅栽种的少,历来更是疏于管理。

  文人家境不错,甘蔗也没少食用。但似眼前生长得的这般好的甘蔗,却还真真是头一次瞧见。

  “种植得再好又如何?”同伴不以为然道:“不过一水果,种植得越好,说不定将来才越要头疼!”

  “此言差矣。”文人笑道:“品相能好到这般的甘蔗,说不定还真能卖个好价钱。”

  甘蔗确实是水果,但它还有一个优点,相对其他水果来说,它比较耐存储。商户将甘蔗运往府城乃至其他州城,放在全国这样的大市场里面,好像也就没显得那么多了。

  “你这话倒也有理。”友人认同起来:“别说,像这般好的甘蔗,我瞧着也觉着喜欢。”

  二人聊着聊着,在瞧见一甘蔗地里有农户正在忙碌,便命仆从停下牛车,去寻那农户购买两根甘蔗解渴。

  “什么?你说你家甘蔗多少银钱一根?”

  “十五文一根?你怎么不去抢钱!”

  仆从尖锐的声音忽然响起。

  “发生何事了?”二人听得动静,便探出脑袋扬声问道。

  “回郎君,这农户好生奸诈,一根甘蔗竟要卖十五文钱!”仆从忙跑回去告状道。

  “我都说了我现在不卖的,是你非要让我卖的。”农户不乐意了:“你也不瞧瞧我家这甘蔗长得多好,大一点的一根得有四五斤呢!”

  “确实是比一般的甘蔗要更粗长,”文人点头,但也说道:“可便是四五斤,你这作价也还是贵了些。”

  之所以把甘蔗称之为贵族喜爱的水果,并不是指它昂贵到只有贵族食用得起的程度。而是以时下对农作物更看重满足生存需求这点来说,甘蔗对大部分百姓来讲是属于完全不必要的吃食。

  “那我不卖你们便是了。”农户便这般说道。

  “……”三人俱都一脸震惊。

  文人和友人虽也觉得十五一根略有些贵,但并不是说真不买了。结果未料,农户作为卖家,竟比他们还豪横硬气。

  “真不卖了?”

  “不卖了不卖了!”农户冲他们摆摆手,转头便扎进甘蔗地里继续劳作去了。

  要知道前些时日,在检验完各村甘蔗今年种植的质量后,韩彻便命里正告知各乡民,让大家不用急着售卖甘蔗。再等一些时间,衙门便会派遣衙役下来,对甘蔗作三文一斤的保底价。

  这个价钱确实略高于往年的市场价,乡民们大感欢喜,结果还又被告知,韩彻到时候还要如莲藕一般,教授大家用甘蔗制作一种商品。

  因此,此时的农户还真不稀罕卖!

第41章

  糖车

  半月后,回到府城的文人和好友相聚酒楼,闲话间便提起这事。文人言道便是十五文一根,他当初还想着买两根尝尝也行。谁料那农户还很是不高兴,不愿意将甘蔗售卖给他。

  “十五文一根都不卖,作价还想昂贵到哪去?”同桌有人便立即不满道。

  文人叹气:“我也是如此想的。”

  “不卖便不卖!”同桌另一人还言道:“不过一甘蔗而已,便是长得再好,它也还是个甘蔗味。”

  这话一出,便赢得了同桌所有人的认同。

  只最后,文人又感叹了一句:“说来,安南今年的甘蔗是真长得好啊!”

  “能有多好?”同伴好奇道。

  “也不知那位韩大人,到底是用的何种种植法子。才能让那些地里的甘蔗几乎每一根都长得笔直又匀净,颜色又鲜亮,如同画师作画出来的一般。每根甘蔗上的枝节还又粗又长,想我以前食用过的甘蔗,拿来与之比较的话,简直是云泥之别……”

  听文人这般细致的描述,酒桌上的众人还真被勾起了好奇心。还有人想着若真有这么好的甘蔗,便是作价贵上一些,与他们这种家境的人来说,好像也不是多打紧的事。

  届时那甘蔗售卖的时候,不若也买些回来尝尝……

  另一边,各村里正将各家村民召集起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0页  当前第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1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