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继承亡夫遗产后_分节阅读_第60节
小说作者:予乔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569 KB   上传时间:2024-03-08 21:13:06

  官家千金们有官家千金们的圈子,他们商人妇有商人妇的圈子,向来是互不过界,过玩过的,骆氏的出身按理应该是在千金圈子里的,但她现在不但出现在商人妇的圈子里,瞧着这模样在里头还并未受排挤,被这些夫人们已经接纳入了其中的。

  骆氏扭捏了好一会儿,在夫人们的目光下,朝喜春走了来,仍旧臭着张脸,“我们平日一旬做一回善事,逢初一十五去寺庙里捐香油钱,余下的就在城外施粥施粮,若是定下了时间,就是天公不美也要做完。”

  她抬着下巴,眼里仿佛在问,你做得到吗?

  喜春笑笑,没理会她的挑衅。

  骆氏见她笑眯眯的,但就是不吭声儿,心里又气了,但她自幼教养摆着,对着人时,那眼仍旧像是长在头顶上一般,嘴里就跟背书一般说了起来:“每回由大家一起捐钱,得来的钱买米买粮来施粥,去寺庙里捐钱就由自己负责,这一回我们就是在城外捐粥米,你头回来,领个心意先在旁边看着就是。”

  “行。”喜春这回倒是应了,她原本也打算先看看,看看她们这善事到底是个甚流程来的。

  夫人们来得早,这会儿日头升起,棚子上盖着盖子,倒也晒不到。她们做善事显然是有些年头了,粥米刚摆下没多久,就有从四面来的衣着破败的人端着碗排起了队。

  喜春心头不由一动。

  城中歌舞太平,却在许多看不到的地方,仍旧是有许多吃不上饱饭的人。

  人群里,一个穿着浆洗得发白,却衣着整洁的妇人在队伍里十分显眼,她手中端着大盆,确切的说是提着个桶,跟其他排队的满身脏污的人相比,实在是像极了城里的普通妇人。

  黄夫人见她看着那中年妇人,与她解释:“这是城里育养院里的袁婶儿,她是来给育养院里的老弱妇孺们打粥的。咱们府城的育养院原本是安排那些无家可归的老人,后来又收容了许多婴孩儿,袁婶儿一个人照顾不过来,这些老人便帮衬着照顾,把孩子们养大。”

  喜春见那袁婶儿一人提着个大木桶走了,步伐踉跄,却两手紧紧抱着那木桶,下意识开口:“那些粥够吃吗?”

  黄夫人一怔,似是从未想过一般,“应、应该是够的吧。”

  “袁婶儿平日还带着几个能走动的老人和稍大的孩子去城外采些野菜,果子,吃不完的就晒干了等冬日当菜干,衙门每月里也会给一笔银钱的。”

  喜春看了看排队的人群,笑笑,没说一些一些粥并着野菜果子的哪里能饱腹的,“育养院近吗?”

  “不远不远,就在挨着城门的院子里,你这是要...”

  喜春点点头:“我去看看,这里你帮我说一声儿,平日里我还有事儿,许不能次次都来的,只银钱却是可以多捐一些的。”

  黄夫人应下:“行,我明白你意思了,你去就是。”

  喜春便带着巧云两个去了黄夫人口里的育养院。离城门确实不远,只离了两条街,街道干净,平日有守城兵士们在不远,这里倒是干净宁静,破破败败的土墙头里还传出孩童们嬉戏的笑声,声音里尽是满足,还有年迈的老者担忧叮嘱。

  门开了,袁婶子满面笑容的端了木桶出来,桶里的米粥已经打完,水米被勺尽,正要端了木桶去洗漱,一见她们立在门口,脸上的笑收了收,添了几丝拘谨,“这、这位贵人是有甚事吗?”

  袁婶子每回城外施粥都会去,施粥的夫人们她也都见过,只喜春是头回见,面生得很。

  喜春笑笑,“袁婶儿。”她指了指育养院里边:“我能进去看看吗?”

  袁婶子只道:“怕是脏了贵人的脚。”

  “无碍,我也是乡下出身,乡下的地都踏过不知道多少年的,岂能嫌弃这府城寸土寸金的地方。”

  这可实在瞧着不像,袁婶子抬头瞥了一眼,又很快垂下眼。

  “不知贵人来我们这育养院里有何事的?”

  袁婶没有见了喜春就把人放进去,又一副要先询问清楚的模样,倒是叫喜春生了不少好感来。面对富贵人儿也守着本心,莫怪人能在育养院里一待就是多年。

  喜春道:“先前听黄夫人提起,便想着过来瞧瞧孩子们。”

  她身后的巧香上前一步:“婶子不必担心我们是坏人,我们夫人也是一片好心,喏,我们就住在城东桂花巷的周家。”

  “周家?可是周记酒楼?”袁婶儿道。

  “正是呢。”

  “原来是周夫人,夫人与周东家一般,都是大善人,快些里边请。”袁婶子脸上的防备消了,亲亲热热把喜春主仆几个迎了进去。

  从袁婶子嘴里,喜春这才知道了她骤然变幻的原因,袁婶子说的是,“周东家是个大好人,那时候他才到府城没几年呢,周家也是刚有些名气,开了酒楼,周东家也是夫人这样走到了这里,见我们这一群老弱妇孺,没吃的没喝的,叫酒楼那边每日都把剩下的饭菜给我们送来。”

  袁婶子脸上还带着回味,“周家的饭菜极好,油水又足,但我们这群老弱妇孺没甚能力,又给我们寻了些浆洗的活儿,帮着给人送些轻松的东西,得了闲还教了院子里的大孩子几个字儿,说甚受人与甚来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喜春接口。

  “对对对,周东家当时也是说的这话,说教了孩子们,以后等他们长大了就能自食其力了,我们平日里也会去采些野果野菜,大孩子教小孩子认字儿。”他们走进院子里,院子里收拾得干净,有条不紊的,挤了不少人,老老小小都有,穿着都是浆洗得发白的衣物,年迈的就分着野菜在清洗,年轻些的就在编织着竹篓背篓。

  再往里一瞧,被门板遮挡的一方天地里,两个不过八九岁的孩子充当着先生,摆着门板,在上头写写画画的,正在教下边十来个小孩儿认字呢。

  大的小的都有,五六岁的,也有两三岁的,歪歪扭扭的坐在最后头,跟着前边的哥哥姐姐们一块儿认字,跟着读。

  他们过得很贫苦,这座院子已经很破旧了,窗棂都漏了风,门板都挡不住裂开的缝隙,院子里晒着许多野菜,还有编好的背篓竹篓放置在一旁,挤挤挨挨的,但无论是清洗晾晒野菜的老者,还是在勤奋认字的孩童,他们的脸上喜春都未见到愁苦,只有一种要将日子过好的追求向往。

  “小八和小九是学得最好的,认字儿最多的,还会背诵几句诗,平日也由他们教其他的孩子认几个字儿,连带的连我们这些隔着门板也跟着会了。”袁婶子笑,带了喜春到院子里落座

  不多时,就有个半大的小子送了水来,还好奇的看了喜春一眼,又给抬了手告退。

  喜春端起水,干净的桌子,缺了角又光亮的碗,连水都带着甘甜,她尝了两口,由衷佩服:“婶子把他们教得真好。”

  袁婶子忙摆手:“这我可不敢当。”

  陪着说起了话,富家夫人们是从四年前开始施米施粥的,偶尔也给直接发了粮食,年年月月都在这一带,一到了日子就有不少人过来接粥。

  喜春不好耽误袁婶子太久,她看得出来,这育养院里人人都分了活计的,便起身告辞,袁婶子送她出了门儿。

  喜春去育养院不久,她回到城外时,粥米还未分发完,黄夫人溜到她身边来:“怎么样了?育养院还好吗?”

  “回头我从你那儿采买些糕点。”黄夫人介绍了她好几回买卖,这回喜春也能帮衬她的买卖了。

  “行,那到时候算上我一份的。”黄夫人如今牢牢记着喜春教的那句“你不花他银子,别人就要花他银子那话”,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用的全是黄老爷挣得钱,拿他的钱来发善心更是丁点不心疼的。

  两人就此说定,等粥米发完,夫人们约好了回头吃酒喝茶,便各自登了马车家去,喜春出来时本是办完事儿就要家去的,但这会儿改了主意,“去温家村。”

  她迫不及待的想见到这个“做好事不留名”的男人。

  喜春登马车时,旁边骆氏也正要登马车,她心头高兴,顺口问了句:“沈夫人可要去城外的,我正要去,不如一块儿?”

  骆氏一听城外,脸更难看了些,直接甩袖进了马车里。

  “这是他们夫妻又闹了不成?”喜春没想明白,巧云两个也不知道这是为何,主仆几个不明所以,也跟着登了马车。

  不过晌午,周秉三人都在青砖大瓦房。

  沈凌皱着眉,冷着个脸儿,小厮捧着件儿衣裳站在面前,“爷,真没了,这就是最后一件儿了,前几日拿回去的衣物下头还没洗呢。”

  沈凌顿时就怒了:“连衣裳都不洗,请这些下人来是来当祖宗的不成?”

  小厮连连告罪,一张脸苦得很,想说这爷们的衣物都是当家的夫人管,送回去的衣物也该由夫人叫人拿了去下边浆洗的,但今日他们回去取衣裳,发现前些日子送回去的衣物一动不动的摆着。

  连装衣物的包袱都没拆。

  主子的东西,没有夫人发话,谁敢乱动的?

  不止衣物,连用的银子等、平日主子爷常用的物件,家中也是一件没备。

  沈凌又怒了:“骆氏她疯了是不是,她到底在干什么!”

  “我记得当日沈公子可是誓言旦旦的说绝对不会叫女人管着的,怎么,没了夫人替你打理,管着这一应,不行了?”周秉原封不动的把他当日的话给还了回去。

  “我,我当日的意思是说不叫女人压在头上管着!”他那意思只是不叫女人在他头上逞威风,不是叫她撒手不管衣食住行。

  周秉嗤笑一声儿。这难道不是一个意思么?

  沈凌气得拿了小厮手中的衣物去换过了,见小厮把换下的衣物给收拾了,放在包袱里,像是要送回家去的模样,又想起骆氏的态度来,顿时道:“不许送回去了,给我扔了!”

  他仍了都不送回去!

  喜春正跨进大门儿,“等等。”

  “沈公子,既然你这衣物都不要了,不如做做好事,把它给我吧。”

  沈凌一怔,“你要我这衣物做何?”

  “做善事呢。”喜春进了门就朝周秉去,笑吟吟的顺便回他:“沈公子是不知道,咱们府城里还有不少人连饭都吃不上呢,缺衣短粮的,沈公子这一件衣裳都够人吃上好几日的了。”

  “我凭什么做好事的!”沈凌一口气儿还堵着。

  喜春这才把目光从周秉身上移开,扭过头去看他:“怎么?沈夫人做善事儿不是沈公子你交代的?”

  交代个屁哦,骆氏她什么意思,他这个当相公的连衣裳都没得穿了,她倒是有空去发善心?

  “大不了改日我送你一面锦旗,敲锣打鼓的给你宣扬宣扬,好叫别人都知道你沈公子为贫苦人家捐了一件衣裳,这总该行了吧。”这是喜春故意挤兑他呢。

  就骆氏这性子,能忍到现在才叫沈凌认识到她的厉害也是留情面了。

  丈母娘家的厉害他还没见识过呢。

  沈凌说不过她,看向周秉,只见他把人拉到身边,眼眸温柔,“拿他的衣物做甚,一身的汗臭味儿,倒不如拿我的去。”

  呵,沈凌直接从小厮手里拿了包袱扔给了周家的小厮。

  他不要,他偏给。

  喜春胆子大,得了沈凌的旧衣裳,还问起了陈玉:“陈公子可有不穿的旧衣的,仍了也怪可惜的,不如捐给城外的穷苦人家也是善心一件。”

  陈玉含笑点头:“夫人说的是,这的确是大好事一桩。”

  回了房,周秉先问:“你去城外了。”

  喜春点头应是,“黄夫人带我去的,约的时候说过了,说是去做好事儿,我就去了。城中平日看着歌舞升平的,施粥的时候才知,原来这穷苦人家竟这么多。”

  周秉亲自给她斟了茶水,平日喜春在家中时喝熟水的时候多些,他这里没备下,只得先用了茶水替着,见她眉心轻蹙,眼中带着忧虑,话转过了几响到底没忍心揭破。

  盛世之下的确有穷苦人家,尤其是在偏远地方,但像府城四周,只要好手好脚的,总能在各大街上、码头等寻到一个饱腹的活计,便是身体有些瑕疵,也能做些轻便的帮人送东西的活计,一日得上二三十文,吃饱饭是没问题的。

  真正难的是那些手脚不便和老弱妇孺们。

  他抬眼,正对上她亮晶晶的目光,不由失笑:“怎么了?”

  喜春觉得她这些日子有些怪异,总是会不时的伤感,又十分容易感动,多愁善感一般的,一下又扑进了周秉怀中:“我去过育养院了。”

  她一出口,周秉就明白了,拍着她的背:“袁婶子跟你说了?”

  怀里的小脑袋轻轻点着,埋在她怀中,含含糊糊的声音传了来:“袁婶子要是不说,我何时才能知道你在背后做了这么多事儿都不知道的?”她一下又抬起头,“你没甚么瞒着我吧,比如偷偷摸摸给我藏了个妹妹,是关外的外族妹妹还是大晋的妹妹?”

  想得可真多,周秉在她头上轻轻一拍:“没有。”

  “真没有吗,可别到时候出了个妹妹叫你下不来台的。”

  周秉不想理人的时候就闭口不言,这会儿就是,他只大掌在背后轻轻给她拍着,就是不说。

  喜春就在他怀里睡着了。

  她醒来的时候都过了一两个时辰了,依在床边还打着哈欠,巧香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面进了来,还笑着:“夫人这几日睡得多了些。”

  “夏日了吗,人总是犯困,懒洋洋的。”喜春还有些提不大起精神,问过周秉,得知跟沈凌几个又出去了,下了床,用了几口面便饱了。

  精气神儿稍好上一些,她又琢磨起来了,“门窗都得定一定的,窗户纸也得糊上,夏日天气热,穿得薄没事儿,冬日里得备上几身厚些的御寒才好过冬。”

  说的是给育养院准备的。

  这些好衣裳好料子的,在有钱老爷眼里的旧衣了,想仍就仍的,但多少人都买不起一身的,这些旧衣裳也给送过去,哦,还有平日可以喝一喝的汤药也得给备上,天热可以喝消暑的,天寒可以喝甚姜汤甚的,都是便宜的东西,值不了几个钱。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5页  当前第6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0/1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继承亡夫遗产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