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之相逢未晚_分节阅读_第15节
小说作者:荷风渟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482 KB   上传时间:2014-03-26 20:02:53

  当天下午,林墨就亲自调了些馅儿,让李婶先包几笼包子给大家尝尝。李婶有心想让大伙瞧瞧她的本事,当即拿出了看家本领,从发面到揉面擀面皮再到包包子,只见她十指翻飞,眨眼的功夫一个白白胖胖皮薄馅儿厚的小笼包就包好了。

  王婶有心跟她学习,奈何总有些笨手笨脚的,学了半天,包出来的包子总算能看了,若是卖的话,卖相实在差了些。

  谷婶不声不响的跟着李婶的动作做,包坏了几个包子后,竟然也包得像模像样起来,让李婶和王婶颇为诧异。尤其是王婶,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直说自己太笨。

  包子包好了,要醒过才能蒸。趁着这会儿闲工夫,谷婶麻利的把小店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简直恨得的将水泥地面也用帕子好好擦擦。李婶和王婶则拿着菜刀剁肉馅,用绞肉机绞出来的肉馅,无论如何都不能与人工剁的相比。

  开张第一天,林墨不打算做太多包子馒头,只准备大约能做一千个包子,两百个馒头的材料。不过,要将这一二十斤上好的五花肉和几斤纯瘦肉活在一起剁成馅儿,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做鲜肉包子最好的肉是用猪后臀肉,不肥不腻,相对而言,五花肉就太肥了些。不过,这些馅儿里,林墨都会加入诸如香菇白菜之类的蔬菜,这样一来,做出来的包子虽肥却不会腻,口感丝毫不比前者差。

  要做出好吃的小笼包,光有好面和好肉还不够,调味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

  在给肉馅儿调味时,林墨除了放入传统姜蒜末鸡蛋盐巴外,还加入了他自己熬制的鸡粉和酱料。

  鸡粉有些类似于外面卖的鸡精,他自制的这种是从一个老厨师那儿买来的‘宫廷配方’,是由老母鸡的鸡肉、鸡蛋、鸡骨粉为基料,并配以香料草药谷氨酸钠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增香提鲜上面远比那什么‘一滴香’、‘浓缩鸡汁’之类的玩意儿强百倍,还不会对身体产生任何副作用,这玩意儿曾是盛唐的镇店法宝之一,他花了极高的价钱才从那个急需用钱的老厨师手里买到配方。这种鸡粉的制作工序极为复杂,中途什么时候放什么材料放多少,都有极其严格的规定,差错一点点都做不出来那种味道,几乎无法实现量产。好在鸡粉产出比例不算太低,一只老母鸡制作的鸡粉够林墨小店用上小半月,成本尚在承受范围内。

  酱料相比之前在锦城卖给老刘的那种制作工序更复杂些,又多添加了些材料,减少了熬制时间,颜色看起来偏红润,不仅能让包子香味更浓郁,馅儿料蒸出来后,颜色也会更好看些。

  有这两样‘法宝’在手,林墨根本就不愁包子的销路。

  果然,等包子蒸好以后,揭开屉盖,浓郁的香味随着蒸汽扑面而来,就连林墨自个儿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李婶确实很有两下子,这些包子蒸好了,全都白胖可人,顶上雪白的褶子跟小裙子似的分外可爱,底下皮薄馅儿厚却不漏汁儿,光看着就令人食指大动。

  “大家先别忙了,快来尝尝包子味道如何!”林墨说着,用筷子夹了一个香菇包,吹两口,一口咬下去,滚烫的肉汁霎时充满口腔,瞬间口水四溢,他也顾不着烫了,一边哈气,一边大口嚼着包子,忍不住大叫好吃。

  这会儿L县的生猪养殖还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是农户自己喂养的,几乎都是是青饲料加玉米面米糠这样子喂出来的,猪病少注射的各种针剂少,肉味浓香肉质细腻紧实,根本不是后世那些绵软水多的猪肉能比的。

  三位大婶早被包子香味馋得偷偷咽口水了,洗了洗手,抓着包子就往嘴里塞。

  李婶含糊不清的说:“林墨,你这包子馅儿怎么调的,咋怎么香呢?”她家里有蒸笼,偶尔也会自己做个包子馒头什么的,她自负自己手艺挺好的,不比外面馆子卖的差,可一尝林墨蒸的这包子,顿时就泄气了,完全都不是一个档次的。

  林墨半开玩笑道:“独家秘方,恕不外传。”

  王婶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我还《九阴真经》呢,我看你这孩子跟你学平弟弟一样,电视看多了。”林学平是她儿子,刚读初二,上学不专心,成天就知道看电视,最喜欢看那什么《射雕英雄传》,放学回家就在家里瞎嚷嚷。林墨只比她儿子大一岁,长得好又有礼貌平易近人,丝毫没把她们三人当成请来使唤的普通工人对待,潜意识里,王婶就没把他当成老板,而是跟她儿子一样的小辈。言语间,不自觉就带上了长辈对晚辈的态度。

  林墨笑道:“哪有,我就偶尔看看。这几天我爸天天追着我要我看书呐。”数学语文英语都还好,物理化学什么的,他又没正儿八经的读过高中,大学里他学会计又没有这些东西,早把它们全还给老师了,看起书来颇为吃力。刚巧碰到林建前几天考他物理方面的题,他一问三不知,差点儿没把他给气坏了。这几天,他只要一去医院看望爸爸,他就追着让他看书,他那叫一个愁哦。

  李婶说:“读书是好事,只有好好读书,以后考上大学了,才能揭了咱们身上的老农皮,再不过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李婶的儿子才刚读高一,她一心想让儿子考大学出人头地,可惜她儿子不争气,没能考上。她咬牙花了好几千的择校费将儿子送到一所民办高中,每天没少在她儿子身边念叨这些话。

  林墨不以为然道:“其实做农民也没啥不好的,有不少人做农民也发了大财,不比那些大学生混的差。”青大出来的还有去卖猪肉的呢,那些大字不识几箩筐的煤老板只要招招手,多少博硕本削尖了脑袋想替他们卖命?人生际遇,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些东西只是之一,并非唯一。

  李婶全然把林墨当成了叛逆中二期少年,很是不赞同道:“我们村里哪个不是做了一辈子农民的?除了你海叔,能有谁是真正发了财的?你海叔好歹也是个高中生,就说你,你的独门秘方还不是从书里学来的吗?”

  林墨被噎了一下,大概这几天被老爸逼狠了,令他言辞有些偏激。不过,李婶的说法何尝又不是另一种程度的偏激。

  “李婶说得对,是我想左了。”

  王婶笑道:“要我说啊,你这么聪明又能干,就算少读两年书,王婶相信你以后也一定有大出息,绝对不比那些大学生差!”

  林墨嘿嘿一下,拿了个白菜包大口咬着,心里想的却是,如果不是怕将来被韩小人瞧不起,他才懒得去读书考大学呐。不过,这辈子能不能再遇到韩小人还两说,就算再遇到了,他们一个是尽享荣华的天之骄子,一个是汲汲营营的升斗小民,只怕终究……

  林墨的目光突然黯淡下来,口中鲜美可口的包子似乎也变得索然无味。

  韩勋,韩勋,你真的喜欢他吗?林墨扪心自问,心底却一片茫然,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楚对他究竟是什么感情,他只知道,上辈子有那么一刻,当韩勋把戒指戴在他手上时,他真的想过如果还有幸活下来,他一定会跟他好好的过完下半生。

  他们之间……

  “……小林,小林。”一个笑嘻嘻的男音打断了林墨的思绪。

  “杜叔,有什么事儿吗?”林墨抬头看是隔壁文具店的老杜,微笑着问道。

  老杜吸吸鼻子笑道:“我在铺子里闻到你们家包子味儿实在是太香了,肚子里的馋虫都快爬出来了,就想过来看看,买两个尝尝。”老杜经营了好几家文具店,批发市场最大的那家文具批发店也是他们家的,手头很宽裕,他这人不抽烟不打牌,就喜欢吃。偏偏还是怎么吃都吃不胖的那种人,光看他那麻杆身材还真瞧不出他是个资深吃货。这不,一闻到隔壁的包子香,他就坐不住了。

  “杜叔太客气了,大家以后都是邻居了,吃两个包子我哪里还能收你的钱?我们还没开张,今天就自己做来尝尝味道,做得不多,我给你拿一笼,让阿姨也尝个新鲜,要是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千万要给我们提啊。”说着,林墨三个味道的包子各拿了一些装到盘子里,递到老杜手中。

  老杜使劲吸了口包子的香味,啧啧称奇:“我这辈子还没闻到过这么香的包子味儿,不用尝我都知道绝对好吃。叔先谢谢你啦,以后要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只要叔能帮上忙的绝无二话。”

  “好,谢谢杜叔。”林墨正愁着怎么跟隔壁铺面打好关系,没想到老杜就自己送上门来了。他们两家卖的东西不冲突,想来以后应该能够处理好邻里关系。右手边那家是卖面的,不过老板看起来挺正派的,看着不像是那种喜欢惹事的人,希望以后能够和平共处。

  老杜端着一盘包子前脚刚跨出林墨铺子,后脚就忍不住先塞了一个进嘴里,香菇和肉纠缠在一起的浓香美味瞬间就征服了他的味蕾,嚼巴嚼巴咽下去,再往嘴里扔第二个时,他深深体会到了猪八戒吃人参果是什么感觉。

  等他端着只剩了寥寥两三个包子到老婆跟前时,面对老婆倒竖的柳眉,他懦懦的说:“这不能怪我,只能怪他们家包子太香了。”

  “死鬼,见到好吃的你就把老娘给忘了,白瞎老娘跟了你几十年了,一点儿良心都没有。”骂归骂,老板娘捻起一个包子,咬了一口,眼睛瞬间就享受的眯了起来。等老杜回过了神来,他老婆已经把盘子一扫而空。

  老杜嗅着空气中残余的包子味儿,表情那叫一个哀怨啊。

  “他们家是明天开张吗?”

  “对!”

  “明天早上你早点儿过来,多买几笼,给我们两家老人都送点儿,让他们也尝尝。”

  老杜目露‘凶光’:“买几笼哪儿够,至少得十笼!”

☆、第二十五章 开店(下)

  第二十五章

  作为一个资深吃货,老杜一口就能尝出林墨家的包子是用足了料的,早几年他走南闯北,去过的地方不少,吃过的美食数都数不过来,单说包子他吃过的就不下十数种,可还真没几种比得上这味道的。

  就因为这几个包子,老杜一整晚都没睡好觉,天麻麻亮就窸窸窣窣从床上爬起来,套好衣服就直奔西街的小店而去。

  这才早上七点,店里的包子刚蒸熟一批,老杜还没进店里,闻到浓香的包子味儿,嘴巴就开始自主分泌液体了。

  林墨一边帮老太太把煮茶叶蛋的小炉子搬到外面去,一面笑着招呼道:“杜叔,早啊。”

  老杜眼睛直勾勾的看着蒸笼里一个个白胖胖的包子,忽然嗅到茶叶蛋咸香的味道,再看看旁边大锅里浓稠喷香的八宝粥,当即就挪不动腿了:“林墨,先给我来碗粥,来三笼包子每个口味都要,再来两个茶叶蛋。”

  “你是在这儿吃吗?”店面太小,李婶和面做包子馒头已经占了很大一部分位置,店里勉强能摆上两张桌子,容纳七·八个人就餐。

  “当然。”老杜说完自己找了个位置坐下,看到桌上泡得红嘟嘟的泡菜,立即从手边拿了个小碟,夹了好些出来。

  泡菜是老太太秋天的时候泡的了,为了用行动表示对孙子的支持,特地把泡菜罐都背到了店里。透明的玻璃罐里有萝卜,豇豆,笋子,莲花白,辣椒,酸辣爽口,回口微甜,老杜尝了两口,直呼过瘾。再配上香糯可口的稠粥,皮薄馅大的包子,咸香味浓的茶叶蛋,老杜只觉再没吃过这么过瘾的早餐了。

  对面的高中以走读生为主,但也有部分寄宿生。这会儿他们刚做完早操,不少胆子大又吃不惯食堂的学生,跟门卫求求情,很容易就能溜出来吃个相对美味些的早餐。

  “老板,你们家包子怎么卖?”有人闻到香味,忍不住过来问。

  林墨穿着雪白的厨师服,带着厨师帽,看着比他本来的年龄大了两三岁,这个学生光顾着看包子了,直接将林墨认成店老板了。虽然,他本来就是店老板,却因为年纪小总被人忽视,这人刚好歪打正着。

  “五毛钱两个,两块钱一笼。”

  “这么贵,你们家包子明明就比隔壁家的小!”寄宿生大多是从农村来的,绝大多数人手里都没几个钱,宁愿在学校里吃便宜点儿的早餐,也不会到学校外面消费。眼前这个学生全身上下都是名牌,虽然都是国产的,但是瞧得出他的经济条件绝对比其他人宽裕得多。

  “你尝尝味道就知道值不值这个价了。”林墨笑道。

  老杜一直埋头苦吃,猛然听到熟悉的声音,抬起头来一看竟是朋友的孩子:“小宇,你怎么从学校里跑出来了?”

  “杜叔叔!”名叫小宇的男生跟老杜打了个招呼,走到他对面坐下,笑道:“我就出来吃个早饭,你可千万别跟我妈说啊,不然她又大惊小怪。”小宇因为成绩不好,又喜欢玩游戏,被他老娘扔进学校住校,美其名曰体验生活,住宿条件差、没有游戏玩他都可以忍,唯一一点,他是真吃不下食堂里那些猪食。好在他悄悄贿赂了门卫,只要大门口没老师守着的时候,他们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他出来觅食。

  “不告诉你妈可以,但是你可不能乱跑,也不能再去玩游戏啊。”

  小宇笑嘻嘻的说:“我知道,我这不是吃不惯食堂才出来的嘛,你放心,我心里有数。”说着,他从蒸笼里拿了一个包子噻嘴里,眼睛瞬间就亮了。艾玛,这才是人吃的东西嘛!

  老杜点头道:“这样最好。林墨,再给我们来三笼包子。”

  小宇如饿虎扑食般,把三笼包子一扫而空,末了还不满足,又买了三笼带回学校,打算当午饭吃。

  临近八点,陆陆续续有许多学生闻香而来,抱怨一番林墨家的东西贵后,每人都或多或少买了些东西。

  第一天准备的货少,不到八点半,一千多个包子馒头就全部卖光了。老太太煮的四十多个茶叶蛋也卖得一个不剩,直把她乐得见牙不见眼。

  以老杜为首不少街坊,纷纷让林墨明天一定要给他们留点儿包子在那儿。

  短短几天,林氏小食馆的名字就在学生之间传播开来。由于包子供不应求,不少学生不得不早早起床赶到学校,就为了吃几个喷香的热包子。不明真相的班主任还以为自己的学生转性了,班会的时候,还挑了好几个典型出来狠狠表扬了一番,让这些平时学习成绩不佳从未受过表扬的同学受宠若惊,还真那么几个同学豁然开朗,把吃包子的劲头用到学业上,成绩提升许多。

  事后,过了一段时间,班主任知道事实真相,颇感生气,一怒之下也去林氏小食馆买了几个包子,尝尝他家包子究竟有什么魅力,竟能令他们班那些朽木开窍,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他也跟他的学生一样,沦为小食馆的忠实食客。

  等包子生意渐渐走上正轨后,林墨又推出了午餐小菜饭。

  每天三种烧菜,四种炒菜,有荤有素,一锅免费汤。荤菜一元一份,素菜五毛一份,米饭一毛钱一两算,分量十足,菜式丰富,一般男生最多花上三块钱,女生最多两块钱,就能吃得肚皮溜圆。价格比食堂略贵,味道和用料却是食堂拍马都比不上的。一些中午本来要回家的吃饭的走读生,这下也买了饭盒,每天中午紧赶慢赶去小食馆报道,生怕迟了就抢不到饭了。

  由于销售场面实在太过火爆,有好几次,有学生因为抢不到午餐差点儿打起来,林墨不得不将对外销售改为预约订餐。预约订餐客户需要先预缴一百块钱餐费,小食馆给他们发等额一元特制餐券,餐券一经出售概不退还允许补零,且餐券每月限售一百份,售完即止。

  销售改革的同时,林墨稍微提高了午餐售价,一些持观望态度、怕小食馆以后质量变差的客户纷纷退散,饶是如此一百份销售名额也只在短短两天内就被人一抢而空。

  将客户数量固定下来后,林墨每天只需要做定量的饭菜,压力骤减,卖饭的时候不会再像之前那样混乱不堪,收入却不比之前少。同时,他也可以腾出手来做晚上的小吃。

  学校附近的小馆子和路边摊晚上多是以卖烧烤、麻辣烫、肥肠粉和锅巴土豆为主,还有个别卖春卷,卖红薯饼,卖萝卜干的,东西好吃不贵,吸引许多夜市上的人过来吃。

  林墨按照之前的计划,只卖麻辣烫和狼牙土豆两样东西。

  狼牙土豆制作简单,只要有他特制的酱料打底,食材调料都用好的,调味的时候把握好分量,不愁做出来味道不好。

  麻辣烫的做法也很简单,关键在于汤底的味道,只要把锅底料配好了,剩下的也就是个煮菜调味的功夫。

  麻辣锅底的配料大同小异,但往往细节不同会导致整锅锅底味道不同,普通人或许不太容易尝出麻辣之下隐藏的细微差异,却绝对骗不过老饕的舌头。林墨以前收集改良过不少火锅配方,这会儿正好派上用场。因为只是普通小吃,也卖不了多贵,那些昂贵的养生方子自然是用不着的,但是,要是能配出好吃又不上火的锅底,绝对受人喜欢。

  刚好,这样的配方林墨知道不少,归根究底不过是在汤底里添加一些不影响口感的中药材。而配方的珍贵之处就在于,要用什么样的药材,要用多大的剂量,稍有偏差,就会毁掉整锅锅底料,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让味道变得无比怪异。

  林墨用老母鸡活着棒子骨熬出来的浓汤做底,加入精心调配的卤料,待锅底烧开,麻辣浓香的味道立刻四散开来。

  老杜自从听说林墨晚上还要卖小吃以后,就把其他店员发配到批发市场去了,他自己天天在这家小店蹲点守候,这不,刚一闻到香味儿,立马就过来了。

  “杜叔你来得正好,我们刚烫了些冒菜,你帮我们尝尝味道,看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林墨知道老杜等他的麻辣烫已经等了好几天了,特意多烫了许多菜。

  老杜光看着大碗里那红彤彤的油汤,碧翠的作料,就知道味道差不了,他忙从林墨手里接过大碗,咧嘴一笑:“那我就不客气了,光看这颜色,我就敢说味道一定差不了。不过,这汤料光闻就知道很辣,我一把年纪了,怕是不敢天天吃。”对于资深吃货而言,胃是革命的本钱,甭管再好吃的东西,都得给身体留点儿余地。

  林墨笑道:“杜叔,我们家这冒菜甭管吃多少,你都不用担心上火。”

  老杜端着碗坐到他最爱吃的泡菜面前,将信将疑道:“真的假的?”

  林墨自信满满:“你试试不就知道了。”

  老杜夹了一块儿肥牛放到嘴里,肉烫得恰到好处嫩滑爽口,麻辣味十足,细细一品,舌尖满是浓香。再来一筷子毛肚,嫩脆适中;丸子肥嫩多汁;土豆软糯细腻;藕片鲜辣脆爽;粉条腻滑筋道……

  不过眨眼的功夫,老杜吃得满头大汗,碗里连滴汤都不剩。

  “爽,爽,实在是太过瘾了!比我去吃的那些啥子正宗火锅好吃多了!小林你这手艺简直绝了,干脆叔叔出钱,给你开家火锅店,利润我们俩对半分,如何?”老杜目光灼灼的看着林墨。

  “杜叔的好意我心领了,我明年还要读书呢,等以后有机会我们再合作吧。”林墨一直属于那种自尊心强又不乏野心的人,他的目标怎么可能仅仅是个小吃店而已?只不过,他知道的这些配方都是花了极大的代价耗费无数时间精力收集到的,暂时他还没有分一杯羹给谁的打算。

  “行,这可是你说的啊!将来有什么需要杜叔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杜叔保证没二话!”老杜走南闯北阅历丰富,他还真没见过像林墨这样特别的孩子,撇开他过分出众的外貌不提,光是举手投足间的动作、平日里的言语,根本瞧不出是个十五六岁的农村小孩儿,那气质气势比一些年岁比他大的高干子弟都强。这一刻,他心里有种跟林常青一样的直觉——这孩子将来能干大事!

  私底下,老杜在家里不止一次跟老婆叨叨,要是他有个女儿,一定要把她嫁给林墨,这么好的女婿简直打着灯笼都找不着,能甩他亲儿子八条街。令他无原则溺爱儿子的老婆,非常不高兴却又不得承认这是事实,渐渐地,她也慢慢改掉了护短的毛病,开始正视起孩子的教育问题。当然,这是后话了。

  林墨高兴的点头道:“好!”他跟老杜打好关系,不光是仅仅互为邻里,更重要的是,老杜在县城里关系深厚,有他罩着,能镇住不少牛鬼蛇神。小店开了大半个月,一直顺风顺水没人上门闹事,这其中何尝没有老杜的功劳?

  冒菜和狼牙土豆的生意,比林墨想的更为火爆,店里就他们四个人外加个老太太根本忙不过来,他只好又请了两个高中刚毕业没找到工作的男青年做兼职。从下午五点到晚上十点,每月算他们三百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0页  当前第1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10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之相逢未晚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