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户一二事_分节阅读_第30节
小说作者:朗朗明日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505 KB   上传时间:2014-09-18 12:38:54

  胡小玉也是个行事周全的,知晓宋大山这个叔叔家待宋添金不错,早就准备好了东西送给宋大山一家。陈桂枝和宋大山两个老的是一人一双鞋,宋添财是一方墨,宋小宝是一身小衣裳,就连赵言修也得了一个荷包。

  虽然不是特别值钱的东西,可这份心意让宋大山和陈桂枝很是满意。宋添财对着新进堂弟妹也十分的善意,就凭着她有眼色的给赵言修备下礼物。这样的周全人,行事有眼色,做事有章法,以后,宋添金这个愣头青吃不了亏。

  胡小玉已经知道昨个婚宴上的事情了,虽然宋大海两老瞒得严实,可架不住宋添金是个管不住嘴更说不了谎的。一股脑的就和胡小玉说了,这样一来,胡小玉就十分感激宋添财昨个的仗义出手了。

  女子一辈子也就风风光光的嫁一次人,要是昨个被人闹场了,她的脸面她娘家婆家的脸面都没了。早先胡一勺就告知她要她好好和这宋添财家相处,说宋添财是个有本事的,经过这么一回,胡小玉更坚定了要拉近两家关系的决心。

  陈桂枝留宋添金夫妻吃饭,胡小玉就自发的帮着陈桂枝打下手了,她爹是大厨,从小耳濡目染,也练就了一手好厨艺。说是打下手,其实饭菜大部分都是她主勺的,等端上来,众人吃了都说赞。

  宋添金一走,陈桂枝就和宋大山道:“添金这个媳妇娶的好,模样漂亮,行事周全,厨艺更是顶呱呱。看来,好饭不怕晚,这晚成婚也不怕娶不着好媳妇。我看大嫂瞧着媳妇这样能干大方,定是眉毛都要得意上了。”话一出,宋添财还听出了稍稍的一点醋味。

  虽然两家关系不错,可女子间的小心思宋添财还是明白的。当初刘采莲各方面都还算不错,陈桂枝就没在人前少得瑟,最后却被扫了颜面。以前,她和万氏关系僵硬的时候,可没在万氏面前得意刘采莲这个媳妇来着。

  现在风水轮流转,陈桂枝的心里吃味是一方面,丢面子才是真。不过,这是两个妯娌间的小计较,宋添财和宋大山都装傻充愣,一起默契的当做听不到。

  宋添金娶了亲,茶摊子生意稳定,宋添财就要把去泉州的事情提上日程了。他要赶在七月份左右回来,不然,时间一久,家里人不放心他,他也要担心家里了。

  这段日子,宋添财想来想去还是打算让陈大石和林小满搬到宋家来住。如万家那天在宋大海一家那么一闹,倒是给宋添财提了醒。要是他和赵言修都走,那么宋家可就势单力薄了。到时候,旁人真要来硬的,陈桂枝和宋大山不是要吃亏了。

  周围村子里都道宋家挣了钱,宋添财原来以为当时把万大奎夫妻送到牢里能吓住一些人。可瞧着万家还能来闹腾,宋添财就明白他天真了。为了以防万一,宋家万万不能没有青壮年在宋家镇家门的。

  所以,宋添财找了个时间,专门去了陈家村去找陈大石商量。

  陈大石的家在陈家村的周围,靠着陈家村最近的一座大山,陈家的院子造的宽敞,这两年陈大石和林小满陆陆续续的赚了银钱。在院子里盖了三间青砖瓦房,又披了两家泥胚房做储物间。虽然是两个男人住,可院子里收拾的整整齐齐的,还摆了些花花草草整理在花盆里种着,看着就很精神。

  林小满白天几乎都耗在了宋家的茶水铺子,虽然宋添财每月也给他定了假期,可林小满就没休过。宋添财其实可以和林小满说就行了,林小满肯定会答应,可这藕塘却一直是陈大石在忙,宋添财不愿意难为人。

  就想来这么亲自看看,这藕塘是不是能歇歇手,若真不行,他再请人来看也是一样的。不然,他要是一开口,林小满和陈大石不管有没有事肯定都是没事的,到时候两边跑也太麻烦他们了。

  藕塘就在陈大石家不远处,周围用竹子围着,看不见里面。宋添财直接敲门没等到到人,就在门口喊道:“大石哥在家吗?”

  这么喊了两声,陈大石才从藕塘里答应道:“在这,谁找我。”

  一看是宋添财,连忙洗了洗手里的泥,笑着说道:“添财,你咋来了。快到屋子里坐坐,我刚刚去给藕塘放了些水,瞧着塘里的藕长的不错。等夏天来了,咱们可就能卖莲蓬了。我托人在镇上打听了,一个莲蓬可以卖两文钱,这么算下来,也能挣不少。”

  宋添财听了也很高兴,笑着说道:“我还和镇上的杜掌柜说好了,等这藕长得再好些,就采些藕带给他送去做个时鲜菜。他还要我给他送些荷叶过去,做菜用。价钱也给的不错,我想等夏天咱们适量摘些也该不怎么能影响长藕的,也就答应了。”

  陈大石点点头,没什么意见。他以前就知道藕可以卖钱,如莲蓬都是自己摘些回来吃。不过,莲子味苦,他也不怎么吃,大部分都是炖汤清火的。可现在被宋添财这么一捣鼓,莲蓬能卖钱了,连不值当什么的藕带和荷叶也能换成银钱,让陈大石特别的佩服。现在就觉得秀才公懂得多,就是挣钱都比他们知道的多。

  两人说了一会藕塘,宋添财打探清楚了这几个月藕塘事情不多之后,才开口道:“大石哥,我和言修打算去泉州一趟,大概要三四个月。这么长时间不在家,放我爹娘和小宝在家实在不放心。就想麻烦你和小满哥去我家住一段日子,至于这藕塘,我打算让你再找个人帮忙看着点。不知大石哥愿不愿意?”

  陈大石笑着说道:“我道是什么事情呢,宋叔和婶子待我和小满亲的很,你不在家,我们去照看一把不是应该的吗?你放心,这几天我收拾收拾东西就去你家呆着。要是可以,我和小满就住在茶摊子那儿,这样,既能就近照顾,也不麻烦宋叔婶子。”

  陈大石这样说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和连小满都是男人,虽然他们无所谓,可和宋大山夫妻两个住着怕是会有些不方便。所以,才想着住到茶摊子那儿去。反正现在天又不冷了,林小满白天也是在那儿上工的,他们这样也方便些。

  宋添财却是摇摇头道:“大石哥,不瞒你说,我心里有些担心。你也知道,我家和宋进宝一家有些龌蹉,他和他婆娘当初做事就有些无所顾忌。我这么一走,家里没了青壮年,他们要是有什么心思,去宋家干些什么,我爹和我娘哪会是对手。我就想让你帮着我去镇镇场子,保护一下我爹娘。本来,这事最好是麻烦我舅舅他们。可前些日子我们两家又闹翻了,他们不给我家添麻烦我就谢天谢地了。所以,还得麻烦大石哥了。”

  宋添财这这话算是掏心掏肺了,陈大石对宋进宝一家十分的看不上眼。当初他可羡慕宋进宝的,一样是孤儿,宋进宝可比有亲爹亲娘的孩子都强些。吃饱穿暖不说,还能读书识字,出来又直接被宋叔介绍去做了伙计。在这附近,有几个能有他这么好的运道的。

  可从娶了媳妇开始,外面对宋家的风言风语就多了,冯金花有事无事的就要闹一闹。恨不得就差整天说老宋家心眼偏了。陈大石小时候可是受过宋大山和陈桂枝的照顾的,是绝对不信如宋大山那样的老好人会亏了宋进宝的。

  那一桩桩一件件的,就是亲生孩子又有几户人家能如宋家对宋进宝这样的。就凭养大宋进宝这样的大恩,冯金花作为儿媳妇就不该说三道四,挑拨是非。而宋进宝更不该躲在后面不闻不问,纵容自己婆娘败坏宋家名声。

  所以,陈大石虽然和宋大山和陈桂枝关系不错,可却从不和宋进宝夫妻来往。去年,又隐隐传出了冯桂枝偷宋家两老的银子,想害宋添财性命的事后,陈大石就更瞧不上他们了。

  虽然宋进宝一直在外面显得老实巴交的,旁人只道冯桂枝泼辣蛮横,眼皮子浅做事糊涂,可陈大石却是不信的。现在宋家和宋进宝一家断了关系,撕破脸皮众所周知。

  又有先前冯金花的所作所为,宋添财担心宋进宝夫妻趁着他不在弄鬼也是人之常情。陈大石想想也就几个月的事情,点点头道:“那我和小满就住到宋家去,添财你放心,我定不会让旁人欺负了宋叔婶子的。”

  得了陈大石的保证,宋添财心满意足的回去了。

  而陈桂枝也对林小满开了口,希望他们能住到宋家来。这些日子,宋添财忙里忙外,马上就要去泉州了。他虽然没说,可陈桂枝也看出来他不放心自己和宋大山。于是,陈桂枝就想着让林小满夫夫住过来做个伴。

  陈大石有些手脚功夫,林小满又是个男人,有这两个人在宋家。就是有人想找宋家麻烦都得掂量掂量,看能不能占到便宜。其实,陈桂枝也明白了,都是她和宋大山以前太软了太面了,才让人觉得软弱可欺。

  不然,哪还能让宋添财这个做儿子的担心他们做爹娘啊。如她儿子,就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秀才,可旁人也不敢惹他。因为知道她儿子是个能下狠手不留情面的,自然有也就怕了。

  陈桂枝是决定了,这次趁着儿子去泉州一定要好好的守住宋家。谁也别想看他们好说话来讨便宜,她要给他儿子看看,她和宋大山也不是那么没担当的人。

☆、第63章 送别

  母子两个想法倒是神同步,林小满自然是不会拒绝的。等宋添财回来想着怎么去和陈桂枝和宋大山说请了陈大石和林小满来宋家住的事情的时候,陈桂枝先开口说了她找了林小满请他们住进宋家做个伴。

  好吧,宋添财这才觉得自己可能真的对宋大山和陈桂枝有些低估了。毕竟,宋大山和陈桂枝能勤勤恳恳的攒下这么宋家十几亩田地,日子过的颇为的殷实,也不可能愚笨的。

  只不过是想偏了,束缚住了自己的手脚,性子本就软。这一年年的下来,自然也就软下了心肠,磨平了脾气。可这段时间,宋家的日子颇为的不太平,人人都道他们软弱可欺,拿他们不吃劲不当回事,宋家两老心里也不可能没什么想法的。特别是宋进宝和陈家闹出了那么一出出,又被他时不时的劝说着,心思自然就满满变了。

  陈桂枝能主动积极的为宋添财去泉州这段时间做准备,也就是一种态度。宋添财这个时候才觉得或许,他该多信宋家两老一些。慢慢的把他们的性子拉的硬些,做事态度果断些。以后,他们也能把宋家撑起来。

  请了陈大石和林小满过来住,宋添财才安下心来准备去泉州的各项事宜。他从去年开始就在观察往泉州来往的客商们了,原先看中了几家商人。多多套近乎,又和其他商人旁敲侧击,最后,他定了一个姓罗,人称罗老大领的商队,打算跟他们一路去泉州。

  因此,从去年开始,宋添财就有意的和这罗老大一行人结交。宋添财本就是做多年的生意人,和罗老大这样的人结交起来完全没压力。因为宋添财的秀才公身份和不俗的谈吐,让罗老大相当欣赏。

  当宋添财说出想去看看泉州风貌之时,罗老大如宋添财所愿的邀请宋添财跟他一道。宋添财答应了,不过,时间却没定。上次罗老大是出了正月就去了泉州的,宋添财和他约好了下次。这么算下来,再过七八天,罗老大就要到宋家村这地了。宋添财和赵言修就要搭他们的顺风车,往泉州赶去了。

  来这儿这么长时间,宋添财一早就打算要去泉州做生意,当然不可能什么目标都没有就去空手套白狼。经过他这段日子的观察和收集的信息,对于去泉州做什么买卖心里却有了数。

  泉州物产丰富,来往商人无数,宋添财想要发财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不容易。要么能有特色的货物,做到人有他优,要么就要弄出畅销货物来,销量有了,银子也就自然有了。

  宋添财其实很早就发现,他这儿的调味品很匮乏。酱油也只是普通的酱油,醋也只要西边的老醋,糖虽然有霜糖蜜糖和黄糖,可价位却相差甚大。而酱油在永乐镇并不畅销,如宋家陈桂枝就从来不买酱油。都是自己家用自己做的大酱调料,而醋虽然十分普遍,价格却十分的高。

  宋添财后来去了镇上的杜掌柜那儿才发现,这儿也有许多调料品,可却不是全国都有的。比如霜糖就是一种,虽然黄糖很普遍,蜜糖也不算稀奇,可霜糖却在这边很少见。

  这儿的霜糖也就是比现代的白砂糖再白细一些,可就这样的霜糖却只产自于京城以北,南边要用只得走水路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从北边运过来。偏偏南边嗜甜者颇多,富者不知几何。为了口腹之欲,即使蜜糖和霜糖相差不大,也都非巴拉着非霜糖不用。

  特别是那些达官显贵家做糕点,用的都是霜糖。弄得霜糖在南边价格居高不下,虽然也没贵的离谱,可却是比普通的黄糖贵上十倍不值。而宋添财虽然前世做木匠出沈身,可真正发财起来的却是从一个做调味品的小厂里出发的。

  他会制糖,会做酱油会酿醋。前世,他手里有了第一桶金之后,正好有个朋友说手里有个稳赚不赔的买卖。这个朋友是宋添财相识多年的,关系很是不错。宋添财当时还没练成后来的火眼金睛,没瞧出这个朋友的贱人本质,因此,就捧着幸苦赚来的人命币兴高采烈的买下了一个快倒闭的调味小厂。

  结果,没几天宋添财终于发现不对劲了,去找这个朋友发现他早已经不见踪影了。这个时候,宋添财要是再不知道自己被骗了,那他就可以被自己蠢死了。全部的钱财都被他压在了这个小厂上,眼瞧着要破产了,他的钱要打水漂了。宋添财心急如焚的同时,也生出一股子倔强。凭什么自己的钱就得被糟践了,他辛辛苦苦了一遭,绝对不能就这么被坑被骗了。

  最后,他打听到了小厂里的老师傅,挨个上门去请,又是找关系,又是求人的,找了些销路。赶紧回厂生产,可厂子里已经好几个月都没发工资了,没什么人肯给宋添财白干活。

  几个老师傅还是被宋添财一天一付现钱给请来的,这样的情况下,宋添财卷起袖子自己上。制糖,酿醋酿酱油,宋添财就没有不做的。先时手生做不好,浪费了不少,宋添财心疼的要命,只有更用心的去学去做。他时常给老师傅们打下手,又肯苦有耐心。

  慢慢熟能生巧,这些调味品做的越来越好,宋添财的小厂慢慢的活了也开始有了盈利了。可他那小厂又不是什么大品牌,每月把原料人工除了,剩下的钱也就没多少了。宋添财咬咬牙,想着怎么也要把自己投的那笔钱赚回来才行。

  于是,这么一干就干了三年,期间他又当老板又当员工,哪边缺人顶哪边,没休过一天假。不过,即使这样,宋添财也没成什么大老板,或许凭着宋添财的勤劳聪明,过上十年二十年的,也能混出个名堂来。可人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他那小厂竟然赶上了拆迁。

  宋添财的那调味品厂因为要酿造各种调味品,场地大的很,他之前又一鼓作气的把三年来挣的钱买了一大块地准备扩大生产。所以,这迁一拆,宋添财就从百万富翁跻身成为亿万富翁,一夜暴富不过如此。

  虽然后来宋添财的钱越赚越多,可他就觉得那小厂旺他,除了哪儿挣钱投资哪,对着调味品生产也情有独钟。花钱投资了一个老牌子的香醋和海鲜酱油,加大宣传,改进工艺,舍得花钱砸广告,于是乎,他很快又在调味品市场中打下一片江山。

  作为老板,除了靠着这个赚了许多票子,同时他对着酿醋酿酱油制糖算是个中好手。在一群高大上的富豪之中,宋添财这一求生技巧一直被人诟病。但宋添财就当那些人羡慕嫉妒恨,只要人民币能到他口袋,谁管高大上不高大上,那能当饭吃。

  到了这儿,做生不如做熟,宋添财从去年起就定下了自己发财的大计。这不,早先时候,他在宋家已经做了一缸海鲜酱油一缸醋和两缸醋胚。这些酱油和醋他并没有开封,也不打算全部带走。

  毕竟,从宋家村运往泉州,这其中的运费就是一大笔。他这些酱油和醋就是能卖个不错的价钱也就挣个辛苦钱。宋添财现在急切的想挣银子,他很想找个商户把这醋或酱油的方子卖一个积累资金,专心发展另一个调味品。这两个方子是他改进过的,在这儿的调味品市场中,宋添财有信心肯定能赢得不少份额。

  所以,他就计划带上两坛子去泉州做个样品,等卖了方子之后,在泉州买房买原料,自己做另一种就好了。等做好了,就可以直接储存在泉州,等下次直接去卖。

  当然,他也做了两手准备,这是其中之一的计划。另一个计划就是去泉州用黄糖做霜糖。他已经在家实验过了,也做好了器材,就准备到泉州就地取材,大展身手。要是有人要买这个方子,价钱合适,他也可以卖。

  本来在永乐镇他也可以用这些挣钱,可这儿的生意早早的就被镇上的大户人家瓜分好了。他贸贸然的杀进去,遇上心黑点的,说不准这钱没挣到,人倒是赔上了。退一万步,他就是挣到银子了,可财不露白,这么炫富,到时候他不用脑子想就能知道肯定是有一堆麻烦等着他呢。

  而泉州那儿来往行商多,他去卖东西并不起眼,利益冲突不突出。等他赚了钱,永乐镇这儿离的远也没什么人知道,他也不用担心人惦记。当然,人生不不熟的,宋添财原本想找几个保镖随身跟着的,现在有了赵言修才歇了这个心思。

  而赵言修去泉州是去置办产业去的,当然,他心里还有个原因。上次搬回他爹娘的遗物,意外的发现了他爹曾和一位友人的书信,里面竟然是他爹麻烦这位友人在泉州境内查探他的身世的。

  虽然赵言修不知道他爹从什么地方瞧出他的亲生父母在泉州那边,可赵言修是相信的他爹的判断的。这么多年下来,赵言修从没想过去找自己亲生父母。既然当初他亲生爹娘不要他抛弃了他,赵言修也不会再上赶着找他们去的。可瞧着那信也就是半年前的,赵言修就想去找他爹这位友人一趟,让他不要再找自己的亲生父母了。若是找到了,也不要透露自己的消息,就当从来不知道就行了。

  不然,这样抛弃他却是血亲的父母反而是一种麻烦。他可不愿意被有着父母名分却从没养育过一天的人管着。现在他在宋家过的很好,也不希望有人来打扰,不管如何,赵言修都不想有人来破坏现在的生活。

  本来他是写了信过去的,可惜被退了回来。这才知道,他爹那位友人已经不住那儿了,赵言修只能自己去泉州找找,亲自去说。

  两人要去泉州光路上就要走上半个月,宋添财打探到他们要先走五天到最近的港口然后再坐船直接到泉州。坐船倒好说,之前走路的五天,宋添财是打算租两马车跟着他们走的。不然,他们的东西不好带走。

  胡小玉家是镇上的,租马车这种事情就麻烦她回娘家帮忙打听。务必要找个忠厚老实,知根知底的马夫跟着。等到了港口马夫就可以回来了,当然,给的价钱也绝对不会亏了就是。

  胡家做事很快,没多久就帮着宋添财找好了马夫,这马夫还和胡家沾亲带故。宋添财亲自去看了那马车和马夫,十分的满意。带着东西去宋大海家好好的谢了一回,万氏觉得胡小玉一家给她长脸,特意把宋添财拿过去的东西让胡小玉送了一半回娘家去。

  林小满和陈大石已经被宋添财接了过来,陈家的家畜也被带了过来和宋家的养在一道。宋家的的西厢房有两间屋子,原先宋大宝的那一间他住着。还有一间是宋进宝夫妻的一直没人住,宋添财把屋子收拾了一下,还重新请人来平了墙用石灰粉了一下,换了新床和柜子,才安排陈大石夫夫住进来。

  等忙完了这些,宋添财和赵言修去泉州也进入了倒计时。宋家开始忙碌起来,陈柜子和林小满整天在厨房捣鼓,不是弄些肉干,就是把馒头晒成馒头片,就怕宋添财和赵言修在路上吃不好。

  而宋大山则是去镇上买了些跌打损伤的药,这些东西早年他在外跑的时候都是必备的。宋小宝也不知道是不是知道自己爹和小叔要出远门了,这些天都粘着他们两个人,除了晚上睡觉,都跟着他们两个人转,一脸小可怜样。

  算着罗老大要到的日子,宋添财让陈桂枝在家办了一桌酒,请了宋大海一家和刘坤武一家过来吃饭。算是一顿践行酒,也是希望能让众人多照顾一下宋家。

☆、第64章 启程

  请宋大海一家过来,这没得说,两家住的近,又和宋大山是嫡亲兄弟,宋添财不在家当然要托他们对宋家搭把手的。而刘坤武一家却是赶巧了,宋桃子又有身子了,可刘坤武家里又没个长辈,他在镇上开杂货铺子又不能天天回家实在是照顾不到家小。于是,就把媳妇孩子都送到了自己的岳家来,每个月给上一两银子,托他丈母娘照顾。

  万氏当然不会贪这银子的,可刘坤武一定要给,她家还有儿子媳妇在家,让女儿一家住过来也却是不妥,最后也就收下了这银子。不过,家里养的鸡鸭却是经常杀了给宋桃子和两个外孙吃,绝对不会亏了宋桃子的。

  因为刘坤武时常过来看宋桃子和两个孩子,上门都不空着手,还都给宋小宝带一份。陈桂枝知道后,总是不好意思,就干脆趁着家里办酒请了刘坤武一家过来吃顿饭。

  大锁小锁现在整天带着宋小宝玩,三个小孩子在一块,两家的屋顶差点没被掀翻了。陈桂枝整天在茶摊子又有林小满和陈大石帮忙,闲了不少。不放心宋小宝这个淘气鬼,经常自告奋勇的看着三个孩子。

  除了不玩火不玩水,他们就没有不闹腾的时候。大锁大些,刘坤武其实是打算让他先来宋家跟着宋添财习两个字,等下半年冰窖挣回本之后再送大锁去镇上私塾读书的。

  宋添财是不摸书本的,大锁和小锁倒是跟着赵言修看了几天书,习了几个字。可惜,这马上宋添财和赵言修要去泉州了。不过,刘坤武深觉宋添财是个有本事的,赵言修是个有本钱的,这两人去泉州定能发财的。

  所以,他专门来吃这顿饭就是来套套交情。希望宋添财到泉州手里有了什么好东西也能给他杂货铺子沾点光就好了。当然,宋添财作为他妻舅又是他冰窖的投资人,两家多走动走动才是正理。

  席上,宋添财免不了要拜托众人多多照看一下宋家。

  罗老大来的很快,宋添财和赵言修也准备就绪了。大半马车的东西两个人坐进去刚刚好。马夫手脚勤快,人老实话不多,宋添财先给了一半定金,说好了,到港口就给剩下的一半。

  罗老大这次去泉州运货并没有带多少东西去,他这次是打算从泉州贩卖些茶叶回去的。到泉州赶上四五月份,正是新茶上市的季节,泉州那儿四通八达,不说外来新茶就是泉州本地也有两种不错的茶叶。

  因为货不重,这行人对带个熟人去泉州倒是没什么异议。毕竟宋添财自从确认了要跟着这行人去泉州就开始套近乎了,每次罗老大他们在宋家茶摊子歇脚,钱虽然不少收,可吃的却绝对超量。

  再加上宋添财为人大方是秀才却不酸腐,挺得这行人的喜欢的。而赵言修,自从宋添财让他无意间在这行人面前露了两手武艺之后,他们待赵言修可比宋添财热络多了。虽然泉州这一路都是走熟的了,可说不准就有那不长眼的出来闹事,一个商队里对武力值高的同行者是绝对的欢迎的。

  宋添财虽然已经适应了这儿出门基本靠骡子靠腿的风俗,可还是对路上的颠簸有些微微不适应。倒是赵言修出乎意料的没反应,宋添财一开始为赵言修准备下的东西几乎都用在了自己身上。

  第一天商队走了一早上,中午没碰到能打尖的地方,众人只是就着带着干粮和水囫囵了个午饭。宋添财坐马车本就有些不舒服,虽然带了些肉食可却没有胃口。分给商队的众人一些,他也就喝了些水吃了一口糕。

  赵言修看着倒是有些着急,直接在地上堆了些柴火挂了个瓦罐上去,炖了些白米粥,等米粥滚了两滚,立马歇了火,用布包严实了放在马车的箩筐里。等商队开走了,他们也没耽搁,直接跟着走了。

  等未时过了一半,宋添财的肚子就有些饿了。赵言修从箩筐里把包的严实的瓦罐拿出来,瓦罐温温的,并不烫手。打开盖子,里面的粥都也炖好了。找了个勺子,赵言修就让宋添财就着瓦罐喝粥。

  几口温热的粥下肚,宋添财感觉整个人都轻松多了。他真没想到这次出门他是被照顾的那个,不过,有人照顾也是一种福气。宋添财很是得意自己找小弟的眼光,太会找了,真是都不知道该怎么夸自己的英明神武,聪明绝顶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2页  当前第3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0/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户一二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