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户一二事_分节阅读_第41节
小说作者:朗朗明日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505 KB   上传时间:2014-09-18 12:38:54

  刘生光作为大哥瞧着弟弟被众人逼着,心里有些难受,刚想出口说两句就感觉腰上一疼。原来是他婆娘拧了他一把,恶狠狠的对着他瞪了一眼。刘生光立马想到了自己常常回来哭诉的大女儿,若是这事真闹出去,最后,他大女儿肯定得被休了回来。他外孙女一个十五,一个十三,大女儿一旦被休,就得逼死她们母女三个。

  想到这儿,刘生光狠狠心,避开了刘生耀的眼睛。刘生祖的婆娘开口道:“三叔子,弟媳,你们倒是好得很。有好处的时候想不到你两个哥哥,出了事就要拿我们顶缸。话我放在这,我们一家要是被你连累赶出了村子,那可就别怪我了。你们去那我们跟着去那儿,你们吃口馒头别想少我半口,我家一家老小就跟定你们了。不然,可别怪我当家的不讲兄弟情分。”

  刘生耀看实在找不到人帮忙,只好道:“我这是有些银子,可却绝对没有五百两。大丫拿了二百两走,我只能出三百两,多的是怎么也拿不出了。你们要是不行,那我也只好和宋添财去衙门了。”

  这话说的可是无赖了,刘生光皱皱眉头,看了一眼刘俞培。刘俞培不急不缓的开口道:“你给了谁就朝谁去要,再也没有就赖掉的道理。既然你拿了人家那么多银子,你花了,你自己去补齐;你有剩,我们也不会要。今天你先把三百两拿过来,我们给你两天时间,告诉你大女儿,若是不想进牢房,这银子就必须出。不然,我们就上一趟你大女儿婆家的门,要好好和她家长辈族长谈谈了。我想,到时候就算她在婆家生了儿子,婆家族里也是容不下她的。”

  周氏脸色铁青,刘俞培在族里辈分最高,他一开口几乎就没被反驳过。刘生耀只好让周氏先回去拿三百两银子出来,不然,这儿的众人是不会放他回家的了。

  当天晚上,周氏和刘生耀去了刘秀莲家。直接开口要二百两银子,把刘俞培的话实实在在的说了一遍。刘秀莲的婆家人并不知道她在外干了什么,当初因为刘采莲不见人影,被传私奔。她还被婆家人说了一段日子,不得已,她只好花了二十两银子给婆家众人买了礼物,才哄得婆婆公爹大小姑子闭口不再提这事。

  可她婆家人从那时开始就把她当摇钱树似得,什么都要她出钱。大小姑子每次回娘家,瞧见什么好东西都往自己身上戴。她只要说上几句,就会被婆婆摆脸色,大嫂,二嫂还在旁添油加醋。最后,她出来东西还不得好,换不回婆家人的半点脸色。

  前些日子,她气狠了,仗着自己手里有银子,鼓动着丈夫分了家。公婆只给他们两间破屋子,两亩水田,其他的竟是什么都没了。她有银子,不在乎,只在丈夫那儿做足了委屈就不说话了,打算等过两天回趟娘家,和丈夫说从娘家借了银子回来,买些田地种。

  现在却被自己父母告知,这两百两银子要给族里,刘秀莲怎么愿意。她还要依靠着笔银子过好日子,怎么能没了。刘秀莲的不乐意,刘生耀和周氏怎么看不出,可族里压着他们,他们那剩下的一百两是怎么也不会动了,只能让刘秀莲吐银子出来。

  这事本来就是刘秀莲牵的线,迁累了他们做父母的,现在出了事情,自然是要把原先的银子要回去的。最后,刘生耀发了狠,告诉刘秀莲,若是不给银子,就闹到刘秀莲婆母公爹面前,把事摊开了说。

  刘生耀和周氏是做父母的,刘秀莲怎么也拧不过他们。最后,只好拿了一百五十两银子出来,再多却只是摇头不肯再拿。最后,刘生耀和周氏瞧着逼不出银子来,只得回家去了。

  刘秀莲看着剩下的二十银子,心里后悔无比。分了家,又得罪了娘家,现在还没了银子,这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刘生耀和周氏凑齐了五百两银子给了族里,刘广良和族老们商量,让刘生耀和周氏去磨房磨两年磨。每个村子都有磨房,除了有牛骡子的人家拉磨用牲畜,其他的都是用人。刘家村也有一二十户孤寡老人和老弱病残,这些人家的米面杂粮都是村子里的人帮忙轮流帮着磨的。

  还有一种就是犯了错的,去磨房帮着磨。除了干农活睡觉吃饭外,都得去推磨。族老们会时不时的检查的,一个月还得磨出多少,刘生耀和周氏磨了一个月,腰就直不起来了。最主要的是受不了那些长舌妇人各种猜测嘲笑,族老们可不纵容,他们就是要让刘生耀一家受点教训好给宋家交代。所以,族老们派了人和刘生耀夫妻说了,不干完活就得挨鞭子,让刘生耀夫妻再也不敢耍小心思偷懒了。

  刘家村的族老和里正还是比较会做人的,他们拿了刘生耀交上来的五百两银子,拿了一百两银子出来,让刘坤武给了宋添财。宋添财从刘坤武那儿得知了刘采莲娘家的事情后勉强满意,至于这一百两银子,宋添财也没退回去。这是刘家村的那群老狐狸在试探自己,他收下了,才能让他们安心。

  这钱,宋添财自己怎么也不愿意用的,觉得腻歪。不过,是银子就不怕没有地方花,他上了一次里正的家门,又捐了一次银子。除了再买六亩祭田外,剩下了的银子,宋添财直接买了米面,村子里有孩子老人的人家,一个孩子二十斤米二十斤面,老人也是一样。孩子不超过十四岁都有,老人不下于五十岁。

  这一次就花了十两银子,宋添财打算以后每年冬夏两季都发一次,这也是从宋小宝的玩伴狗子身上得出的感受。狗子生下来没多久,爹就没了,他娘给他爹守了三年,日子实在不好过,回娘家就改嫁了。

  狗子就跟着爷爷奶奶过,按照辈分,宋添财该喊他爷爷奶奶得叫叔叔婶婶。他爷爷叫宋三雷,说是他出生的时候,正好是春天,打了三声雷,就得了这么个名字。奶奶刘氏,人称刘老太。他爷爷奶奶就生了狗子爹一个,还有个女儿嫁到了冯家村去了。

  这两个老人家里只有两亩水田,每年交了税都换了粗粮才堪堪够温饱。好在宋家村依山傍水,春天摘野菜,夏天下鱼虾,总算老两口能把日子过下去。不过,十分清贫就是了。

  两个老人对狗子这个孙子很是疼爱,家里的有些好的都留给他,狗子也是孝顺的。有一次在宋家宋添财给狗子两块糕点吃。狗子吃了一小口就收起来,说是奶奶没牙,这点心软和可以给他们留着吃。

  那时候,宋添财就觉得狗子虽然小,却是赤子之心。且宋三累和他婆娘也不是喜欢占人便宜的,每次知道宋家给了狗子东西吃,都会在狗子来宋家时让狗子带些东西。有的时候就是几个野果,有的时候是几个鸡蛋,虽然不值几个钱,但这样的往来,让狗子和宋小宝之间相处的十分的自然亲厚。

  宋添财很是欣赏这两位老人,用这种法子教会狗子有来有往,不会只是索取不知回报。

  不过,看着狗子长得矮矮瘦瘦的,宋添财心里也不好受。他想到了,当初若是他没穿来,是不是宋小宝就是另一个狗子。这么一想,宋添财的心就像被针扎了一下那么疼。

☆、第88章 浇地

  以前宋家紧紧自家吃饱穿暖就不错了,可却没有什么能力去帮别人,但现在不同了。宋添财在泉州置办了产业,手里有银子,黄老板那儿还有一份分红。比许多人手上都松快,能做的事情就多了,宋添财发觉他来这儿越久心越软。

  瞧着狗子生活贫苦,心里有些难受,正好刘家村送银子上门,宋添财就萌发了每年直接给村子里的老人孩子发粮食。孩子还好说,一般人家米面都是留给孩子吃的。可人一老,牙齿就松动了,除了每天吃稀的,那些粗粮他们就是囫囵吞。

  宋添财想想也就给个孩子老人都送些米面,省着点吃,两个月是能吃下来的。等到了九月份,收了粮食,口粮米面也能接上了。到了冬天,再送一次米面,给他们过个好年,也算尽了点小小心意。

  宋添财从刘家村得到了感慨,他以前总觉得自己过的好,就不在乎旁人怎么说。其实一个村子里,乡里乡亲的,远亲不如近邻,处好点,人家待他们宋家和善些,日子过得不就更舒心些。当然,这也是他竖起了宋家的威风,表现了自己的强势,经过这么多事,宋添财相信,宋家村的人是不会再有人把宋家当软柿子捏了。

  一个老是板着脸的人忽然对别人笑了一下,会让人印象深刻。他先前做事强势不留情面,现在来做做好事,惠及村里人,那些人才会更为的感激念好。不然,要是一开始他就一直做好事,村子里的人保证不会有现在这么待他客气尊重。

  米面是宋添财和赵言修送到村子里各家的门上的,既然要做好事,自然要做到位。他们在宋家把米面挨家分好,直接送过去,送了三天才送完。当然,如宋三雷家宋添财就偏了一下心,手一松,袋子里就多装了十多斤。

  宋三雷和刘老太收了米面之后,第二天提着个木桶上了宋家门,木桶里是两条拇指粗的鳝鱼。刘老太笑眯眯的对着陈桂枝道:“添财娘,我家老头捞了两条鳝鱼,我想着小宝小,这东西最补,送些给他尝尝。”

  陈桂枝没推辞,只不过把桶还回去的时候偷偷的放了一块早上才买的猪肉进去。而宋三雷夫妻来了宋家送东西,就好像开了个闸门似得,村子里受了米面的人家,大部分都送了东西过来。有鸭蛋鸡蛋,蔬菜果子,甚至还有一盆小龙虾。这些东西满满的堆在宋家厨房里,宋大山每回进去厨房看了都要傻乐一会。

  之后,刘采莲的事情果然还是传了出来。好在宋添财先时说刘采莲是被逼迫的,也给在衙门上定了性质。这消息一经传出,众人都道宋家倒霉,刘采莲可怜,再一听刘采莲去尼姑庵吃斋念佛去了,就再也没有长嘴妇人去说宋家的不是了。

  宋添财那段日子拘着宋小宝在家,不让他出去玩。好在狗子天天上宋家报道,陪着宋小宝,又有赵言修开始教宋小宝蹲马步,让宋小宝学业压力大增,倒是记不起要出去玩了。

  本着一只羊是放,两只羊也是放的心态,赵言修直接在书房里教起了大锁、小锁、狗子和宋小宝读书。宋添财为此专门做了四张小桌椅和一张讲台桌,方便赵言修教书育人。

  天一天天的热了起来,连续半个月没下雨,宋家的稻田就要开始浇水了。宋大山心疼宋添财,本来没打算告诉宋添财,只想着自己每天早上晚上浇一遍地就得了。宋添财第一天就发现了,二十亩地,宋大山一个人哪能浇得完。

  第二天,宋添财就起了个大早,摸黑穿了衣裳,一出门就遇到了宋大山和赵言修。宋大山看着宋添财和赵言修两个斯斯文文的书生样,心里觉得别扭。在他眼里,自己儿子手就该是拿笔的,怎么也不能跟着他去浇水做粗活。

  要是以前,他儿子读不成书,又不会挣钱,没法子,宋大山才会让宋添财跟着他种地。现在他儿子赚了这么多银子,咋还用吃这个苦。还有赵言修,一个富家小公子,跟着他们种田不是委屈了薄待了人家吗。

  宋添财当初是下过地的,腰酸背痛那简直是苦不堪言。家里青壮力不多,他虽然怕吃苦,但更不可能看着自己爹去吃苦受累,他袖手旁观,逍遥自在。可赵言修却从没下过地,这跟他们去浇水,太辛苦了,宋添财有点心疼有点舍不得。

  不过,宋添财也知道,就如他怎么和自己爹宋大山说不用他去下地他还是回去一样,赵言修一定不愿意放着自己去下地而他在一边闲着。宋添财最后只好把最小的两个桶给宋大山,又把中号的桶给赵言修,自己挑最大的木桶。

  三个人忙了一早上,只浇了一半的田地,瞧着太阳越来越高,几个人身上也汗淋淋的。宋添财当机立断的把人喊回家,准备傍晚的时候再去浇剩下的。好在这田地能隔两三天浇一次水,不然,光浇水都能磨疯他们。

  回家才知道,赵言修招蚊子,即使穿着长袖长褂,可腿上手上都被叮出了几个大包。宋添财眼睛尖自己瞧见的,不然,赵言修还硬撑着,不给众人知道。宋添财对自己这小弟也是没法子了,只好把人拎进屋子,把宋小宝的祛蚊膏拿出给赵言修身上的包挨个擦些。

  才浇了一早上的水,宋添财就觉得自己脸被晒的有些痒。再看看外面火辣辣的太阳,想到还有一半地干着等着他们去浇水,宋添财就无比期望老天爷能下一场雨。

  陈桂枝心疼家里几个男子干了重活,加上天热茶摊子实在没什么生意。陈桂枝放了林小满的假,关了茶摊子,打算歇上几天。等下场雨或是天凉些再开张,不然,天气太热,吃食做多一点就会坏,成本上去了,还没客人,一天忙下来也赚不到几个钱。

  中午,陈桂枝手擀的面,煮好捞出,又烧了回锅肉和酱肉丝做浇头。怕天热众人没胃口,还拍了个黄瓜,酱拌蒸茄子。等饭端上桌子的时候,宋添财手端着碗都有些抖。好久没做过重活了,这一瓢一瓢的浇,还要去池塘里挑水,宋添财累得整个人到现在还没回过劲来。

  赵言修好点,但脸上也有些疲色。陈桂枝是见不得孩子吃苦的,帮着宋添财和赵言修狠狠的压了两勺子酱肉丝,又回厨房弄了几个糖水蛋端了出来给宋添财和赵言修加餐。当然,其他人都有,只不过他们两个最多。

  看着宋添财饭量不佳,陈桂枝心疼了,开口道:“添财,言修,你们两个没做过什么农活,这冒冒失失的下地一个不好就要伤了身子的。我看,今天下午你们就别去了,茶摊子现在没生意,我干脆就把茶摊子关了歇两天。这样,下午我和你爹去。我们干了一辈子农活了,怎么浇水,怎么拔草,可比你们两个生手懂多了。”

  宋添财摇摇头道:“娘,谁不是从生手做到熟手的,你们这么大年纪了,正该是在家享福的时候,哪能要你们下地去累死累活啊。我力气大着呢,这两天让我爹先带带我,等过些天我干活熟练了,连爹我也不让他跟着去了。这日头大,你们要是中暑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在宋家,宋大山一般是没什么声音的。什么都说好,整天乐呵呵的,不是放牛就是砍柴,要不就在家找事情做。反正闲不住,现在一听宋添财以后不要他下地了,立马开口道:“添财,我和你娘这才四十出头,年纪还不算大。村子里像我们这么大的岁数的哪个不下田下地,你的孝心我和你娘是知道的。可要我在家闲着,我得浑身都不自在了。再说,就是浇浇水,拔拔草,秋收的时候你都叫了短工来做活,这田里的活计剩下的就那么一点,也累不着什么。”

  四十出头,在前世确实是正当壮年,可宋大山和陈桂枝却老得像五六十岁的人的样子。早年,宋家十五亩地,两个孩子读书,除了下田苦干挣钱养家,宋大山和陈桂枝找不出其他来钱的道。加上宋大山手还散漫些,银子用出去了,他只能做更多活来挣钱。

  十五亩地,两个人起早贪黑的干了十几年,腰都被累弯了。当初,宋添财第一眼瞧见宋大山和陈桂枝的时候,真不敢相信这是四十出头的样貌。早些时候,宋添财还带宋家二老去镇上看过大夫,虽然没查出什么大毛病来,可他们身子虚,几乎都有些旧疾却是事实。虽然没多大事情,可也要多注意保养。

  从那时起,宋添财就不怎么让宋家二老做体力活了。年轻时做狠了,伤了身子,年纪大了都是一身病。宋添财可不希望自己的爹娘老年遭罪,只能从现在开始养着,不让他们多劳累。

  宋添财没想到一向在家没什么话的宋大山会开口不赞同,只好解释道:“爹,你和娘看着身子不错,可你们年轻时吃苦吃多了,大夫早早的就说你们要多养养身子。我还指望你和娘以后帮着小宝带孩子呢,自然有多注意保养身子。平时你在家做些轻巧活,宽泛宽泛身上的骨头我没话说。可你看着日头,年轻力壮的汉子都顶不住,你们就不要逞强了。这田里的活你把我教熟了,我真干不下来,自会找人来做的。现在你儿子有银子,不会多受累的。”

  宋大山和陈桂枝这才没说什么,不过,下午去浇水的时候,陈桂枝抱上宋小宝,宋大山背着个大木盆,一道去了田里。找个树荫处,陈桂枝让宋大山把木盆放下,把宋小宝放木盆里面,还掏了两个沙果给宋小宝抓着,让他自己吃自己玩。

  宋小宝乖乖点头,陈桂枝拿着手里的绳子想把宋小宝栓在树上,宋添财瞧见了,立马不干了。虽然他在村子里看到不少妇人在农活就把家里要人看的孩子栓子能看得见的大树下,可这事要是发生在宋小宝身上,宋添财还是不能忍受的。

  “娘,你这是干啥。小宝又不是小狗,你栓他,他得多难受啊,你要不放心我们,就带着小宝在这儿看着。不然,把小宝这么放着,咱们没一个能安下心来做事的。”说完,拿过陈桂枝手里的草绳扔在带来的箩筐里。

  陈桂枝觉得栓着宋小宝不算什么大事,宋添财就是这么栓大的,也还不是聪明孝顺的很。宋大山的爹娘走的早,宋添财小时候没人带。都是陈桂枝自己带,她原先出门做活都是把宋添财给宋进宝在家看着。可宋进宝毕竟是男孩子,淘气不细心,有几次没看住,不是摔了宋添财就是烫了宋添财。陈桂枝心疼儿子,以后出门都带着,把宋添财往树上一栓,干一会活就过来看看。

  宋添财对宋家二老就没大声说过话,陈桂枝一看宋添财有些不高兴了,不是很能理解宋添财对这事的反对。但想想宋添财平时疼小宝像疼眼珠似得,又读了那么多年书,有些事情怪讲究的,也就没坚持,抱起宋小宝,对着宋添财道:“好了,好了,你看这村子里的小孩子谁没被栓过,要都像你这么惯孩子,这地里的活计就都做不完了。”虽说着埋怨的话,可陈桂枝还是不打算逆宋添财的意。

  宋添财看了一圈,老天爷这多天不下雨,田里却不能缺了水,几乎家家户户都是男女老少齐出动。有好多家都如陈桂枝所说的把孩子栓在树上,宋添财看了一圈,心里酸酸的。

  也是这个时候,宋添财才真正体会到了农户人家的辛苦和艰难。想要体面的活着,就得先填饱肚子,肚子都填不饱,其他的坚持就会显得可笑。宋添财没有那么大的本事救苦救难,但却想尽自己所能给自己亲人最好的。

  他看着陈桂枝道:“娘,你带着小宝回家等我们吧。别晒着了,到时候中暑就不好了。等会我让爹也回去,你们在家做做饭,带好小宝就行了。其他的,有儿子呢。”

  等陈桂枝回去了,宋添财看了一眼赵言修,心里矛盾的很。他知晓赵言修一定不会回去的,可又心疼他干活辛苦。想想,却又狠狠心,他和赵言修是要做一辈子亲人的,这个时候客气才是伤了赵言修的心,生分了。既然把赵言修当做了一家人,好的坏的,自然要一起承担。

☆、第89章 西瓜

  赵言修干活虽然累,但一瞧这田里就他和宋添财两个留了下来,心里就觉得有股子力气。他大哥没把他当外人,做事没避着让开他,瞧着周围干活都是一个个年轻夫妻在干,赵言修这个时候忽然觉得,或许在他大哥心里,他的位置还要更近一点。

  宋添财心疼赵言修头次干活累,自认为是做大哥的,就把挑水的活给包了。让赵言修浇地,他来挑水,这一来一回的,跑得他气喘吁吁的。宋大山回去一趟,带了一大罐子的井水镇过的绿豆汤过来,打算继续帮着浇地。要他回去闲着,他心里就想蚂蚁爬的似的难受,就又回来了。

  他有些讨好的对着宋添财道:“添财,你们先来喝两口绿豆汤,我帮你们浇会。”

  宋添财哪看不出宋大山的心思,想想现在天也不是很热了,宋大山也回去歇了一会,浇会地也没多大事就答应了。宋大山高兴的接过赵言修手里的农具,立马去浇地了,深怕宋添财反悔又不让他干了。

  宋添财把绿豆汤递给赵言修,看着他顺着脸颊流下的汗,心里特别的瓷实。瞧着周围夫妻成双成对的干活,宋添财感觉自己也和他们似得。赵言修喝了一大口,把罐子给了宋添财,宋添财拿个大叶子给赵言修扇扇风。

  赵言修对着宋添财道:“大哥,我不累,你自己歇歇吧。还有几亩地,咱们快些浇,就能浇完了。小时候读书读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再也想不到粮食来的这么不容易,叔叔婶子这么些年种地真是不容易,比我们要能干多了。”

  这话倒不假,以前宋添财总觉得宋大山软化,没脾气,还总充当烂好人。可瞧着宋大山在地里忙来忙去,再一想,这些年他就是在土里一粒一粒刨出的粮食养活了妻儿,还培养了宋添财读书习字,给他娶妻生子,几乎做了父亲能做的一切。他以前或许对宋大山还是要求太高了,宋大山再有不好的地方,也帮着陈桂枝和原身撑起了一个家,遮风避雨,让他们有所依靠,这样也就足够了。

  能力或许有强弱,但真心却没大小。宋大山的慈父心,宋添财从不否认。宋添财想,他以后或许可以待宋大山更好些,宋大山犯糊涂他纠正,宋大山心肠软,他看着,一家人在一起就是福气,奢求十全十美却是妄想了。

  这个时候,也有许多人家开始给地里干活的人送些水过来。宋家的地靠着大路,宋添财坐在路边,倒是遇到不少人。前些天才散出去那么多粮食,村里人正是感念宋家好的时候。

  这不,宋家村年纪最大,宋添财喊三叔公的宋世同杵着拐杖在孙子的陪同下,提着一壶水给他家干活的人送水。他家已经喝过水了,他最小的孙子才九岁大,提着茶壶,瞧着宋添财有些害羞的喊了一声“添财哥”。

  宋添财赶紧起身给这位三叔公打招呼,他虽然跟宋大山一家并无什么亲戚关系。可因着辈分大,人也和善公正,很得村子里人的敬重。

  宋添财喊的大声,可惜,这位三叔公耳朵有些背。对着宋添财开口道:“大山家的娃娃,我们这群老不死的可沾了你的光了。你这孩子仁义,又出祭田,又给米面的,心大福大,以后啊,好日子多着呢。大山啊,你真是生了个好儿子,咱全村都跟着有福了。”

  宋大山也跑过来给送大同打招呼,听着宋世同这么说,连忙罢手,脸都要红了。可惜,宋世同耳朵实在是背,听不大清楚,只能看着宋大山比划。这一转头,又看见了站在宋添财旁边的赵言修。

  对着宋添财道:“这个男娃娃就是你那小媳妇吧,长得好还肯干活,嗯,你这孩子眼光不错,不错。”

  宋添财一愣,转而看了一眼赵言修,赵言修听着这话却是连脖子都要发红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心就有些发烫。宋添财瞧着赵言修不好意思的样子,心忽然跳快了几下,想解释的话卡在嘴里忽然说不出了。

  倒是宋大山笨舌笨嘴的和宋世同比划了一阵子还是没让人弄明白,只好看着宋世同带着小孙子摇摇晃晃的回家去了。宋大山心里有些郁闷,别看他平时不怎么说话,可知道的事情却不少。

  这村子里不知道何时就说赵言修是他家添财的契兄弟,所以,他家添财这么有钱有本事才没想过娶妻纳小。还道当初他家添财的能一下子掏出那么多银子出来,肯定是赵言修带了嫁妆来。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就好像真瞧见了一样。

  宋大山虽然心里也觉得他儿子的本钱该是从赵言修那儿拿的,可却知道他儿子和赵言修绝对不是契兄弟。这么听人说他儿子,宋大山说不上多气愤,可就是担心赵言修。他有孙子,不太反对自己儿子找契兄弟,可这赵言修是举人家的儿子,银子更是不缺,又不像他家儿子有了小宝留了后,这样一传,以后哪家好人家的姑娘愿意嫁给他,这不是断人家的后吗?

  刚刚想趁着宋世同说话的时候把话解释清楚了,好给赵言修正正名,可宋大山嘴巴太笨,还碰上个耳朵背的,可算是白费心思了。心里可算郁闷上了,再一想,他儿子口舌多伶俐啊,刚刚咋就不出声了。宋大山忽然心里一咯噔,他儿子不和真和赵言修结了契兄弟,怕他们担心,这才瞒着的吧。

  再一想宋添财和赵言修平时的互动,宋大山不得不承认,这两人平时关系也太亲密了些。要说宋添金可是宋添财的堂弟,可宋添财待赵言修差不多也就和宋小宝一个待遇,比待宋添金可是强上几倍了。以前宋大山还觉得这是因为赵言修是客人又是恩人之子,他儿子这是报恩呢。现在却又不这么想了,要说把赵言修当客人,他儿子咋把他们辇回家了,还把赵言修留在地里和他一块干活。

  这不是就把赵言修当做一家人了,半点不生分客气。还有赵言修,那么多银子,他儿子说借就拿出来,半点不含糊。这也关系太好了吧?而自己婆娘也说宋添财这个做儿子提到亲事就不乐意,赵言修对村子里那么多对他示好的女子们都没个正眼,虽然是守孝,可少年爱慕,也太不和常理了。

  越想越觉得这事蹊跷,宋大山心里觉得自己脑子笨,回去一定要和陈桂枝商量商量,把这事给理顺了。要是儿子真和赵言修是一对,男媳妇就男媳妇吧,人赵言修模样好,嫁妆多,还对他儿子一根筋,这就是男的他也认了。把小宝养大,以后他儿子和赵言修也不怕没人养老送终。

  宋添财可不知道他老爹已经因为他一个迟钝的反应而脑补了一大堆,刚刚那情况他想解释一定能解释清楚,可心里却冒出些不乐意。他心道:谣言止于智者,他刚刚是不屑解释,不想浪费口水。当然,他本能的忽略了心里冒出来的一丢丢的心虚和得意。回头偷偷的瞧了一眼赵言修,发现他没生气,宋添财又高兴了几分。

  赵言修一想到旁人把他和宋添财看成是一对,心里先是一惊,像是被揭穿了心底的隐秘似得恍恍然了。可随后又听旁人的夸赞,心里又高兴起来。像陈大石和林小满那样,他和大哥,这么一想,赵言修觉得也不是不能接受的,甚至隐约有些期待。

  因为一场乌龙,宋家三个人倒是同时加快了干活的速度,赶紧回家去了。

  一回到家中,宋添财惊讶的发现家里竟然有西瓜了。宋小宝蹲在地上,眼睛盯在木盆里被井水镇着的大西瓜上。一看见宋添财他们回来了,宋小宝跨着小短腿,开心的跑过去,对着宋添财他们说道:“爹爹,瓜瓜,这么大,比小宝还大,小宝抱不动,奶奶说要等爹爹回来一起吃。”

  宋小宝和他爹显摆了还觉得不过瘾,又把同样的话对着赵言修和宋大山重说了一遍。宋大山摸了摸宋添财的小脑袋瓜子,笑着说道:“小宝很快就会比西瓜长得还大还重的,等呆会给开了西瓜,让你奶给你挑块最大的好不好。”

  宋小宝一听觉得很满意,立马又迈着小短腿,晃悠着肥嘟嘟的小身子,提醒他奶奶可以开西瓜了。

  宋添财把西瓜搬到桌子上,一搬起来,好家伙,这西瓜最少都得有二十斤。这么大的瓜,宋添财都有好些年没见过了。前世,钱越多,吃的东西越精致,西瓜也吃不出西瓜味了。甜的都发腻了,还不如喝两瓶啤酒,来两串烤肉在夏天吃得痛快。

  不过,刚刚下了田忙了一整天,瞧见大西瓜,宋添财的食欲还是被勾了起来。陈桂枝拿了菜刀过来,宋小宝自告奋勇的要切瓜,被宋添财毫不留情的以年纪太小,会切到手的理由淘汰了。然后,宋添财就担任了切西瓜的重任。

  他把西瓜一切两半,然后,再切片的时候,宋添财扫了一眼宋小宝,顿了顿。让赵言修去厨房拿了勺子和碗出来,把西瓜瓤掏了出来放碗里用勺子挖着吃。一人一大海碗,一个大西瓜都没分完。

  宋小宝吃的脑袋都埋到碗里了,陈桂枝赶紧帮着他擦擦额头上沾到的西瓜子,嘴里还说着:“慢点吃,别弄到衣服上,不然洗不掉。爷爷在后山种了一大块地,以后,天天给小宝摘了吃,别撑着肚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2页  当前第4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户一二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