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户一二事_分节阅读_第46节
小说作者:朗朗明日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505 KB   上传时间:2014-09-18 12:38:54

  宋三雷夫妻原本不肯占这便宜的,可他们家就只有两亩地,每年除了交税的根本剩不下些什么。以往他们还能在山上水里弄些其他吃的补贴补贴,可年景一不好,山上的能吃的都快被人摘光了,水里更是都快干了,哪还养的住鱼虾,要不是干死了,要不都被人弄回家吃了。

  好在有先前宋添财给他们送的米面,他们只留了五斤每天给狗子煮一顿吃,其他都的换成了粗粮这才有了些存粮。可眼瞧着下半年是没收成了,他们两个带个孙子还不知道去哪儿找粮食,宋添财送这粮食,即使他们心里明白是在占便宜,可瞧着瘦瘦黑黑,这么小就跟着他们下田浇地,做家务的孙子,两位老人还是收下了。

  不过,却是再三的感谢宋添财,宋添财摆摆手,拦住两位老人给他作揖。这么大年纪了,跟他这个行这样的礼,宋添财真怕折寿。他给这两位老人送粮食,其实也是因为看着狗子就想到宋小宝,动了恻隐之心罢了。

  但他能救一户人家,却救不了整个村子,所以,也只能私底下以这种买牲畜的方式帮一把。不过,即使这样,有瞧见的村里人也把主意打到了宋添财家,上门来问要不要牲畜,给粮食给银子都成。

  宋大山夫妻这个时候还不算糊涂,都给回了。不然,一开这个头,以后就难了,宋家粮食是够吃,但支援全村却是杯水车薪。他们算是老好人,村子里真正穷苦的人家上宋家借粮,宋家二老都会给几斤粗粮出去。宋添财已经再三关照了,不能让村子里的人知道自己家有粮食,不然,保不住有坏心眼的人来宋家作怪。

  期间,宋添财去了陈大石和林小满家一趟。藕田里的水已经干了,陈大石和林小满挖了藕出来也卖了不少。但价格却是不尽人意,宋添财去了之后确实让他们不要卖了,直接把藕做成藕粉,以后真没吃的时候能填饱肚子。

  把做藕粉的法子大概的告诉了林小满,宋添财就问了陈大石和林小满家里的还有没有粮食了。要是不够的话,就在宋家搬点过来,陈大石和林小满两个大男人,饭量本来就不小,这粮食吃的快,怕也是不多了。

  陈大石和林小满却摇摇头,早在两三个月前,林小满就开始晒野菜挖野果,还在山上挖了些葛根打了浆做了粉,准备去卖银子的。后来瞧着天气不对劲,也就留着了。现在家里虽然米面不多了,可粗粮还有些,两个人省着点吃,也能度过下半年。

  本来,他们就打算这几天趁着天黑给宋家送点粮食去,没想到宋添财却来问他们了。他们知道宋家老老小小的,存点粮食也不容易,所以,不肯要宋添财的粮食。

  走的时候,宋添财就在陈大石和林小满住的屋子周围发现了两个陌生人转悠。他心一凛。乡下其实还好些,好歹家家户户都有些存粮,宋添财听说镇上的那些小户人家都快揭不开锅了。拖家带口的来乡投奔亲戚,宋家村就有好几家被投奔的。可灾年就在眼前,自己家都尚且吃不饱,哪还有粮食均给亲戚。

  这些人中也不是个个都是心正的,有几个赖皮和村里的游手好闲二流子混在了一起。把村子里的事情打探清楚了,时不时的就去偷鸡摸狗。专门挑那些人单力薄又没帮衬的人家下手,惹得村子里的人怨声载道,和里正提了几次要赶走这些人都不了了之。

  陈大石和林小满住在陈家村的村外围,这么一大片地方就他们两个人住。就算他们两个是男子,陈大石又有些手脚功夫。可双拳难敌四手,这些人看来是把主意打到陈大石和林小满这儿来了。

  想到这儿,宋添财和赵言修对视一眼,又转身回去了。陈大石和林小满还纳闷来着,一听宋添财的担忧,两人也皱眉了。这些天他们也早出晚归的在外浇地,倒是没注意周围动静。

  这要真有人盯上他们也不是个事情,宋添财就对陈大石和林小满说道:“大石哥,小满哥,就你们两个人住在这个地方确实也不安全。你看不如这样,你们跟我们一起住。本来我们宋家人丁就少,这个时候,你们过去,村子里有人想使坏可得掂量掂量了。”

  话虽然这么说,可陈大石和林小满明白,不说宋大山和宋大海一家好歹是兄弟,能相互帮衬,就说赵言修的武力值来一二十个人也不是对手。要他们过去却是在保护他们了,毕竟,他们在陈家村无依无靠的,可不是有些人眼中的明晃晃的肥羊。

  这个时候去宋家,宋添财算是给他他们最高的信任了。陈大石和林小满相互看看,拿不定在主意。最后,两个人自然抵不过巧舌如簧的宋添财的忽悠,把家里的粮食收拾了带着就跟着去了宋家。

  粮食趁着天黑运了三次才运完了,陈大石和林小满在宋家本就住过,对宋家可不算陌生。宋大山和陈桂枝对于他们的到来是满心欢迎的,和他们相处了一年多,两人真把陈大石和林小满当做亲子侄了。

  晚上一起吃了饭,宋家的饭桌上还能有道荤菜,吃食也是细粮和粗粮混着做的。陈大石和林小满这才信了宋家还是有粮食的,放下心住了下来。不过,每天林小满家宋家的家务事都给包了,陈大石除了回去收拾庄稼就是带着林小满进深山寻能吃的山货和野果。

  老天爷就是不下雨,渐渐的村子里的人脾气开始暴躁起来,为了一点小事都能吵起来闹起来,有些脾气躁的,动手就打。这样的事情一多,里正就出面警告了,可村里的众人瞧着每天越发变少的粮食,脸色也越来越愁苦。

  在连续三个月没下雨的时候,眼看着就要秋收的庄稼一大半都没长成,有的人家的粮食也快见底了。宋家村渐渐的弥漫了一股悲伤的氛围,有人天天去地里看着庄稼,不死心的期望能多长出些粮食。

☆、第99章 小善

  往年的庄稼在九月初到至中旬就能收了,这回却一直拖到了十月初。宋添财他们家是最早补种的人家之一,田里的庄稼和往年一样在九月中旬就熟了。宋小宝被送到了胡小玉那儿带着,全家都去收庄稼了。宋大海一家也和宋添财他们一起收,胡小玉挺着肚子回了娘家请了爹娘兄嫂一块帮忙。

  现在这个年景不是请不起短工,而是不能请短工,人人都眼红着心烦着。宋大山和宋大海两家算是宋家村为数不多当机立断就重新补种耐旱的庄稼的人家。当然,这样的果断也为他们收回了些本,但旁人即使再明白是他们下手快把损失减少了,可瞧着宋家收粮食了,他们的庄稼却是没长好,这心里能舒服了才怪。

  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再请短工,简直就是戳人眼睛了。难保一些人不会脑子一冲动就来找宋家麻烦,宋添财四个大人加上陈大石和林小满,六个人忙了十来天才把粮食收好晒好储存好。这些粗粮按理该比细粮收成好,但实际上只有细粮往常的一半收成。好在二十亩地收下了不用交税,能够宋家吃上两年了。

  宋大海一家比他们家先收粮食入仓库,给胡小玉娘家送了四车粮食走,一半是感谢胡小玉娘家的帮衬,另一帮就是让胡小玉娘家给他们存起来,以防万一。这么一来,他们本就十亩地,原本收的粮食就不比往年,除去要交税的,也就堪堪够吃。

  而宋大海一家一忙完就帮助宋添财家忙,这才能在十多天就把二十亩地全部收拾完了进了粮仓。不过,粗粮抵饱是抵饱,就是口感上跟不上,再说天天红薯吃的人也难受。宋添财就让陈桂枝每天还是粗粮细粮对半做,打算等过几天把这儿安排一下就带着宋家众人去泉州。

  而这边的屋子就交给陈大石和林小满住着,把西厢房就划给他们。再把家里的地分给宋大海一家十亩,剩下的还是交给陈大石和林小满。宋添财要把户籍迁到泉州去,这儿的二十亩地就要交税了。他并不打算要宋大海一家和陈大石一家的田租子,只是地契却不会给他们。算是为宋家留个后手,以后,真要有什么不测,他们也能再回宋家村来生活。

  宋添财知道他这么一走,宋大海一家算是独木难支了,所以才想着让陈大石和林小满住进宋家。他们两家一道在宋家村就不会显得势单力薄,也好相互有个照应,不用担心被欺负。陈大石在陈家村虽然还有些亲戚,但那还不如没有,时不时的膈应他们,让他们也很烦,再说有那么个爹,陈大石在陈家村总有几分不自在的。

  来宋家村定局对他们而言并无为难,把陈家村的屋子锁了,地可以租了,藕田现在看样子是弄不起来了。到时候再弄也可以请个人帮忙看着,他们隔三差五的去一趟就行了。最为重要的是,宋添财打算把茶摊子给陈大石和林小满看着,他其实一开始是问过宋添金要不要帮着管,以后就可以给他。

  宋添金却拒绝了,他想要在镇上开铺子,以后把家里人一道接到镇上去住。在镇上做了伙计之后,宋添金羡慕起了镇上的人,不希望他的儿孙也像自己爹娘一般在累死累活的在地里刨食。就想在镇上开个铺子,立下脚跟来,以后,也好接了宋大海夫妻去养老。

  胡小玉也有这打算,夫妻两个已经开始存钱了。宋大海夫妻也是知道宋添金的想法的,这才对镇上的亲家多多亲近,多多帮衬,走礼送粮也从不含糊,为的就是让胡家多多看顾儿子儿媳妇一些。

  宋添财也没强求,所以,才打算只给了十亩地给宋大海一家种。大部分都留给了陈大石和林小满看管,除了信任他们的人品,这也是经过多方思量的结果。

  这些打算他和赵言修商量了许久,最后才和宋家二老商量的。宋家二老没啥意见,跟着宋添财去泉州是他们早就打算好的,现在不过是把时间提早了而已,这么一旱,宋家二老也发觉真要巴拉在田地里,日子过的苦不说,一个不好就吃不饱饭。宋大山心里是偏着宋大海一家的,可一听宋添金想在镇上落户,这乡下的事情怕到时候就管不到多少,也就不说话了。

  陈大石和林小满听着宋添财一家要搬迁去泉州,先是吓一跳,再一听,宋添财准备把家里的产业相托,就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得。宋添财知道两人的性子,把条条框框的事情都分析清楚了,又说了许多话,加上宋家二老也出来说话。最后,陈大石和林小满答应下来,可还是说了要给宋家田租子和茶棚子的租金。

  宋添财也知道这样他们才能安心些,就说灾年除外,每年一起交二十两银子给宋家就行了。林小满是在茶铺子里干过活的,茶棚子赚多少钱他心里最是有数,宋添财给的这个价真是白菜价了。他们领宋家的心意和情谊,表示一定会帮着宋家把家业看好的。

  到了十月上旬,陈大石和林小满补种的庄稼也熟了,宋家众人除了陈桂枝带着宋小宝在家做饭,都去帮着收粮食了。宋家村人也都有了笑脸,不管怎么样,有了粮食才有奔头,即使没有往年的收成,可紧巴紧巴也不至于饿死人不是。

  可大家只高兴了两天,第三天,老天爷开始下雨了。对于这场众人期盼已久的雨水,宋家村众人却没有了以往的期盼劲,一个个呆在家担心着地里的庄稼。心里盼着雨赶快停下来,好把粮食收回家去。

  可惜,老天爷就喜欢捉弄人,好像要下足前几个月欠下的雨水似得,整整的下了半个月的雨。宋家村大部分人家都冒雨去收了粮食,不然,烂在地里,一年的粮食就没了。可惜,这总没个晴天,即使收了回来,也都发霉眼看着放不住了。

  家家户户只好劈柴烧锅在炕上烘干粮食,这么一折腾,原本产量就不多的粮食又去了一小半,家家户户愁云惨雾的厉害,有些人家盘算下来,除去交税的竟然还要倒贴银子进去。

  宋添财让宋大山在家看粮食,就和其他人一道穿着蓑衣去抢收粮食。运回来的粮食湿漉漉的,有些都泡坏了。除去这些,林小满和陈桂枝整天的在灶头烘干粮食,这么忙下来,宋家众人忙得就像陀螺似停不下来。

  等天放晴了,宋家村众人也没有露出笑的模样,家家户户赶紧挖开田埂开始放水,打算赶紧再种一季冬小麦贴补家里的粮食。宋家这个时候也跟着忙了起来,好在五个大男人做事也快,二十几亩地用了十天就种好了。

  其实,这田地宋添财打算是从明天起分给宋大海和陈大石两家。今年本来不想种的,可又架不住宋大山和陈大石夫夫都是见不得田地闲着的。他只好跟着农忙了一场,虽然累,可瞧着满眼的绿苗,宋添财还是蛮有成就感的。

  里正给村里带来了个好消息,县太爷向朝廷申请免税朝廷同意了。这一季的税赋可以不用交了,从大旱以来,这算是村里众人听到最好的一个消息了。但就是不交税,家家户户想吃饱却也艰难。

  山上的柿子和栗子熟了,村里人一哄而上的进山摘了当粮食。有的人家为了几个栗子就能打上一架,村子里小偷小摸的也变多了起来。其中,有两户人家把家里的小孙女给卖到镇上大户人家当丫头换回了一些粮食,宋添财有时候走在路上都能发现面有菜色的孩子,心里有些憋闷。

  可他没法子,村子里因为他和另外几户人家秋收收的最早,几乎没受多大损失。即使是粗粮,可在这粗粮都是稀罕物的年景,已经有不少眼红之人惦记着宋家的那份粮食了。要不是宋家有五个男丁住着,宋添财都怕这些人会直接上门强要了。

  村里可不就有两户人家,被亲戚硬是扛走了两袋子粮食,就算闹翻了脸,粮食也没拿回来。村长也上个宋添财家的门,坐那半天,暗示了宋添财帮帮村里的穷苦人家,宋添财没接话,里正只能失望而归。

  都是宋家村人,里正自然是希望整个村子都好,可宋添财的心很小。可不愿意当这个出头鸟,什么是穷苦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吃不饱的年景,那就都是穷苦人家。宋添财家有多少粮食能够救济别人,救济了这户,那户心里该记恨了,可要面面俱到,除非把宋家搬空了,还要倒贴都不够,那样做,他和赵言修倒是能靠力气弄口饭吃,可宋小宝吃什么,宋家二老又该怎么活。

  宋添财可不乐意做这样的圣父,各人因果个人了,力所能及的时候他不介意搭把手。可在自己都快保不齐自己的时候,还要为了帮别人把自己给搭上,这样的事情他还真没兴趣去做。他只要一天没去泉州,就都要保证宋家粮食足足的,不会挨饿。

  宋家村有不少人去和宋家二老借粮食,宋添财早就把粮仓的钥匙拿着手里。陈桂枝和宋大山即使心软了也拿不到粮食,一来二去的,众人都明白在宋家借不到粮食,也就渐渐的不登门了。

  陈永常夫妻和陈永乐夫妻都来宋家借过粮,陈桂枝接待的,只道自己家粮食也不够吃,没有多余可以借的,打发了他们。即使是陈永常和陈永乐这两个亲弟弟亲自开口,陈桂枝也只一人给拿了二十斤红薯,说是她个人给侄子的,借粮食却是没有的。然后,就把人打发走了,等下次陈家人再来的时候,陈桂枝连红薯也都不再给了。

  宋添财不去管陈桂枝怎么样做,反正粮食都在他手里,就是宋家二老心软了,手里没粮也是白搭,他可不乐意把自己辛辛苦苦存下了的粮食白白的给了别人。

  这天晚上,宋添财和赵言修在盘算着去泉州的最后准备。马上天就要冷了,宋家要想去泉州就必须这几天就上路。不然,等上了冻,宋家二老和宋小宝在路上都得遭罪。

  宋家的粮食宋添财是这样打算的,给宋大海家和陈大石一家留足粮食,剩下的都带着去泉州。 他已经和镇上的一户镖局说好了,给粮食给银子,让他们帮忙押粮食过去。泉州也不知道是什么光景,虽然他存了一批糯米在,可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天刚刚擦黑,宋添财耳朵里就传来孩子的哭声。赵言修的耳力好,一听眉头一皱,对着宋添财道:“好像是狗子,在咱们家门外。”

  宋大山开的门,狗子一见宋大山就哭得厉害,嘴里断断续续的求着宋大山去看看他爷爷奶奶。宋家众人都听着声出来了,宋添财边走边问道:“爹,狗子这是什么了,哭成这个样子?”

  宋大山满脸急色的说道:“添财,你带着言修快去你雷大伯家看看,那几个烂心肝的二流子摸进了你雷大伯家偷粮食,被你雷大伯逮了正着,竟然用刀刺了你雷大伯夫妻。狗子是他爷爷奶奶喊他跑出来喊人的,他就跑我咱们家来了。作孽啊,这群丧尽天良的,专挑老人孩子下手。”

  狗子刚刚已经说了,就是村子里两个镇上来的二流子干的。这些人以前也偷过村子里的东西,可惜,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把他们怎么样,倒是把他们的心给养大了,养黑了,都害起人命了。

  宋添财一听,赶紧带着赵言修又喊上了陈大石,让宋大山和陈桂枝在家看好门,把狗子带好了。林小满也被留在了宋家,现在世道不好,宋家不能没个青壮年在家看着。

  急急忙忙的赶去宋三雷家,宋三雷夫妻都倒在地上,昏了过去,流了一大摊子血。宋添财和陈大石一人背了一个,赶紧送到村子里懂医术的毛脚大夫那儿。大夫给两人把了脉摇摇头,宋添财几个人心里一沉,再摸一摸两个老人的鼻子下面,两人已经没气了。

  宋家村一直有小偷小摸,但却绝对没出过人命。当初村里人找里正说话,让赶走那些手脚不干净的,里正被那些人家中的老人孩子闹的一时心软,警告了几句,又安抚了一番村子里就把事情了了。

  可没想到,当初的一时心软,却有了今日的两条人命,不知道里正会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第100章 收养

  村里闹出了人命,自然有人通知宋家村的里正,等他来的时候,就瞧见了宋三雷夫妻的尸体。宋家村民风称不上彪悍,平时最大的冲突也不过是打打架,吵吵嘴,使得里正做事讲究个今日留一线,日后好想见的习惯。这样就让他缺乏了些果断和刚正,直到现在出了人命,里正才真的慌了。

  他做了这么多年的里正,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被人谋害性命的大事。

  宋三雷夫妻虽然命苦,但人缘颇为的不错,老两口对谁都给个笑脸,再也没有说他们不好说话的,也没和谁红过脸。可就是这么一对老夫妻在家被摸进门的小偷给杀了,宋家村村民既怒且怕,今日这些人敢杀宋三雷夫妻,谁知明日杀的是不是他们了,两条人命,让宋家村众人心里都有了忌惮。

  宋添财把宋三雷夫妻的尸体抬到了里正家,虽然死者为大,可若是为了讨回公道,宋添财相信宋三雷夫妻是不会介意的。里正家被宋家村村民围的里三层外三层,大家议论纷纷,场面一时间吵闹的很,里正喊了几遍也没把声音给降下来。

  宋家村里正的背这个时候好像又驼了些,瞧着宋添财,再看看院子中间的两具棺材,脸色沉重刚的很。旱烟吸得多,一时间咳嗽的厉害,可却停不下来,赵言修和陈大石带着几个村里的年轻人已经去抓那几个行凶之人,众人都在等着罪魁祸首的到来。

  里正弓着背,不吭声,但眼睛里却满是湿润。半响,才开口道:“当初我要是把人赶走,也不会害了宋家老夫妻枉死,这世道怎么会坏成这样了。那几个人家里也有老有小,这怎么下的下去手的。我,我对不起宋老哥和宋大嫂啊。”

  宋添财没有安慰里正,也没有接他的话。歪风邪气本就该在一开始就扼杀的,这些人小偷小摸的不是一次两次,村子里的人也都提议过,可里正同情怜悯这些人家里的老人孩子,都是不了了之了。这样就助长了他们的气焰,让他们有恃无恐。

  宋家村里正做的最错的事情,就是用村子里众人的利益去成全他自己的那点同情怜悯之心。可怜恶人,最后只会让更多的人受伤害,宋添财心里有些愧疚。他是个凉薄的人,在现代他讲究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会去多管闲事。在现代,他学的最多的就是明哲保身,所以,才没在这些人做小恶的时候出手,总是想着村里人会自己解决。可最后,却是害了最无辜的最没有牵连的宋三雷夫妻。

  里正瞧着宋添财不说话,知晓他是真对自己有了看法,两条人命啊,里正这心里难受的像火烧似得煎熬。他明明是抱着善心,怀着好意去宽恕旁人,给别人改过自新的机会,最后为什么会成了这样啊。

  赵言修和陈大石很快回来了,可惜那几个人杀了人之后,知道不好,早就跑了。只有他们的家人得知了,跟着过来了。这些人只有一家是宋家村本地人,其他的都是拖家带口的投奔亲戚,住在亲戚家或是他们自己搭建起了的茅草屋子里的。

  既然是在镇上混不下去的小户人家,家境自是不必说的,跟着来的几户人家的父母几乎都穿着补丁带补丁的衣裳。还有的带了家里几个七八岁的孩子,饿的头发稀少,脸黄肌瘦。

  这么一群人跟着来,要是不知道实情的都道是宋家村众人欺负他们了呢。这些人一来就哭,嘴里满是恳求道歉,对着里正又跪又求,老老小小的,看着就觉得凄惨。

  宋添财在旁看着脸上却是没有半点动容,直接对着里正道:“里正,虽然人跑了,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们报官吧。这些害人性命穷凶极恶之人,官老爷总是有法子抓到惩罚的。”

  里正点点头,那群凶手的家人一听,哭的更为的凄惨,一个瘦瘦弱弱的中年妇人跪着匍匐到里正面前道:“里正大人,我求求你放过我儿子吧。他不是有意的,你们不要抓他,告他,我给宋家老夫妻赔命。我的这条命你们拿去吧,我小孙子才五岁啊,要是没了爹,我儿媳妇和孙子该咋活啊。我求求你了,要偿命就用我的命吧。”

  这妇人一说,又有几家求上前来,都是为自己儿子顶罪的。里正看着和他差不多年纪的人在他面又求又跪的,赶紧上去拉着。脸上出现了为难之色。周围人也渐渐的有了同情之色,有些人面露不忍神情。

  宋添财心里一冷,人就是这样,心总是更偏向于所谓的弱势一方。这些人年纪大的大,小的小,生活又贫困。来了里正这儿立马认罪认错,态度再好不过,甚至好到能代着犯罪的儿子赔命。这让那些旁观者心中怕是都生出了同情,可谁又能听到躺在院子里出不了声睁不开眼的宋三雷夫妻说一声怨道一声屈。同情这些人,那谁来给宋三雷夫妻一个公道。

  “各位叔伯婶子,小侄不才,好歹有个秀才功名。今日,我们村子出了人命案子,小侄就托大,说上两句,还望各位叔伯婶子听听,我说得可在理。”宋添财忽然高声开口道。

  众人被宋添财这么一喊,也静了下来,看看宋添财想说什么。

  宋添财看着里正,走到宋三雷夫妻的棺材边上道:“宋大伯和宋大伯娘是什么样的人,我不说大家都是知道的。他们老夫妻两个带着七岁的孙子在宋家村生活了大半辈子,没做过一件伤天害理之事。可却在他们自己的家里,被上门行窃之人害了性命。我想想这些害人性命兄弟的家里人,你们说,宋家老夫妻做错了什么,就这样被你们的儿子亲人害了。你们说你们的孙子亲人多么可怜,那宋家老夫妻七岁孙子就不可怜,那躺在在院子里永远开不了口的宋家老夫妻就不可怜吗,到底是谁做孽,犯的错,才造成今天这个局面的。”

  “子不教,父之过,当初,要是在你们的儿子亲人犯小错的时候,你们能给他们教训不是只来求旁人宽恕,就不会有今日之祸。而现在,你们又在故技重施,顶罪,你们顶得起吗。今年我们放了一个害人性命之人,明日说不准就又要多一个亡魂。我们宋家村这么多人家,当日,我们的一时心软,害了宋家老夫妻,今日,我们再一时心软,不知又会再害了哪家,那样的话就是我们众人之过了。我们今日谁都没有资格说放过宽恕这些杀人凶手,看看这两具棺材,再想想宋家老夫妻的七岁的小孙子,放过这些人,我们晚上睡得着吗,我们对得起良心吧。”宋添财痛心疾首的向众人看去,说的掷地有声。

  这话一出,里正最先变了脸色,当初是他心软害了今日的宋家老夫妻,他已经没脸去见宋家老夫妻的小孙子了,要是再放了害他们的人。今后,去了地底下,宋三雷夫妻怕都是要怨怪自己的。

  宋家村众人也都没人再敢表示同情这些人,这些人一看这样的情况,狠狠的瞪向宋添财。有个妇人跑着就朝着宋添财撞过来,嘴里喊道:“你这烂心肝的,休想害我儿子性命,我跟你拼了。”

  宋添财起身一避,赵言修挡着一脚踹了上去。把人踹飞了好远,也震住了其他准备找宋添财拼命的人。里正赶紧喊人去报官,再也不去管在地上撒泼打滚,哭声震天的那些人了。

  衙门里来人很快,年景不好,县太爷就怕有百姓暴、乱,对于这种杀人案子那是高度重视。取证之后,就把那些行凶之人的家里人带回衙门审查了,再去挨个盘查这些凶手的亲戚住所。还贴出了告示,悬赏缉拿逃犯,眼看着是把这案子当典型抓了。

  乱世重典,即使现在世道还没乱,可也有些不太平。县太爷自然要杀鸡儆猴,震慑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入室盗窃还害人性命,在治安一向比较不错的永乐镇可以说是比较严重的一个案子了。

  衙役们还是出了大力气的,没过半个月就把这些行凶之人抓齐活了。四个人,通通判了死刑,里正和村子里的村民商量了之后,把这四户人家都赶出了宋家村。当初,有人朝着宋添财拼命大伙都是瞧见的,报复心这么强,谁知道会不会还会害了村子里的其他人。

  原本这四户人家中只有一户是本村的,其他都是近几个月才来的。而被赶的这些人在走之前还往宋家村的不少户人家丢了火把,宋添财家被丢了三个火把,好在宋添财怕有人使坏,和宋家众人提了醒。

  不过,就算这样,也把家里的一个小柴堆烧了一小半。而村子里的被烧的最严重的是里正家,好好的一间正房都烧掉了。要不是他儿媳妇半夜起身帮着小儿子把尿,说不准连整个屋子都要烧了。

  里正的婆娘也端不住夫人款了,在家大骂那四户人家,又把里正锤了一顿,说他瞎心软,这种人就不该放进村子里来,现在祸害到自己家人头上了。村子里也有不少被烧光柴堆的人家,天天在村子里骂骂咧咧,原本还有些同情这四户人家孤儿寡母的不容易,现在恨不得诅咒他们断子绝孙才好。

  宋大山和陈桂枝被家里的一场火吓到了,往年村子里最大的矛盾不过是吵吵嘴,动手的都很少。他们这次是把杀人放火见识全了,这人心狠到一定地步,真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经过这次事情,宋大山和陈桂枝多了几分警惕心,不再无原则的烂好人了。

  宋三雷夫妻的丧事是宋添财帮着办的,里正也花了力气帮忙。而现在最为难保的事情却是狗子的抚养问题,年景不好,村子里都有人家要卖儿卖女了,实在是没粮食和银子来抚养狗子。

  里正倒是想出面来抚养狗子,可惜,他家被烧了一间屋子之后,他婆娘天天在家骂他,一听他要收养狗子,又和他大吵一架。都是一个村子的,宋添财一家自然也听到了风声。女主人不欢迎,狗子就是过去也不会有什么好日子过的。

  宋大山看着狗子和宋小宝玩的好,倒是私下里和宋添财提过,他们家可以收养狗子。给宋添财给否决了,他有宋小宝这个亲儿子,若是收养狗子,虽然能让狗子吃喝不愁,可却绝对没法做到一视同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2页  当前第4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6/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户一二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