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户一二事_分节阅读_第8节
小说作者:朗朗明日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505 KB   上传时间:2014-09-18 12:38:54

  宋大山楞了楞,怎么也想不到一向通情达理的儿子会这么对他说,这是不要他这个爹的意思。他做什么了,怎么让儿子和妻子生这么大的气?大宝就是个六岁的孩子,吃几天住几天能有多大的事情,可怎么又能扯到小宝的安危上呢,一个个就是要逼着他把孩子送走。

  陈桂枝听着宋添财的话,心中一惊,她是不喜欢宋大山的磨磨蹭蹭,优柔寡断。可也只是吓吓他,不准他瞎好心,哪能真和他分家啊。可她却从儿子眼里看出得出她儿子这是准备来真的,是真的被宋大山伤到心了。

  陈桂枝上前扑上宋大山,饶上他的脸道:“你个挨千刀的,到底是儿子重要还是那白眼狼重要。这孩子你送不送,你不送我就死在你面前。你说,你送不送。”

  宋大山还真没见过陈桂枝这么撒泼,见着老妻眼里的悲伤和怒意,他心中一抖,忙道:“别闹了,别闹了。待会你就把孩子送走吧,我不留他了,不留了。”

  说完,就蹲在地上埋着脑袋,烦躁的抓了抓头发。他就是觉得宋大宝可怜,想搭把手,留宋大宝在家里住几日,怎么会让老妻拼了命的和他吵。难道做好事错了吗?就是在路上,遇到个要饭的,他也会丢上一个铜板的。对于相处六年的孩子,多些可怜和照顾过分吗?他又没有为这孩子对家里人不好,怎么妻儿这么激动呢?

  宋添财抱着宋小宝起身,脸色淡淡的,慢慢的开口道:“爹,你可怜这孩子,可怜宋进宝无父无母。可谁又来可怜你儿子?从小就被一个不熟悉的哥哥分去了父亲、母亲。长大了,还要被这哥哥和他的家人伤害嘲笑,冷眼旁观,见死不救。最后,连你这个做父亲的都能忘记你儿子所受的伤害,去给伤害你儿子的人帮助关爱。你真的在乎过你儿子吗?我是不会让宋大宝和我的孩子生活在一起的,我绝对不会让我儿子受我吃的亏受过的苦,成为第二个我。爹,你说,我又欠了宋进宝什么?怎么都是我在被索取,被伤害?爹,你说儿子是不是也达到了你嘴里的可怜了呢?”

  说完,也不再看宋大山的神情,抱着宋小宝进了自己的屋子,把门关严实了。

  宋添财叹了口气,若不是宋大山太过滥好心,宋添财真不想说这些伤人的话。可若是不给宋大山痛痛,他宋添财又咽不下这口气。宋大山是爱他这个儿子的,这点毋庸置疑,可有的时候心肠又太软了,见不得别人可怜。他早就发现了,宋大山对于宋进宝这个养子其实还是有感情的。

  所以,他待宋大宝是真有几分爷孙感情的。其实,这也算是人之常情,宋大山心肠又软,宋添财早就预料到了有一天冯金花会用宋大宝来套近乎。但宋添财却必须让宋大山清楚。这些年,宋大山的行事已经伤了他这个做儿子的心。想必,经过这件事情,宋大山以后怀着负罪的心态,再对宋进宝那边怕是不会再做什么了。

  而被留下来的宋大山都傻眼了,听完宋添财的话,他好像从来没想过自己的亲儿子有一天会对自己有怨气。可一想,宋添财说的也对,宋进宝这么多年确实都一直在分添财的东西。他是添财的亲爹,就以为有亲爹亲娘的添财比宋进宝好上很多,有的时候,就是添财有些地方被亏待了。宋大山总是安慰宋添财,宋进宝是个孤儿,一个人都没见过亲生父母,我们要对他好一点,让着他一点。

  可这何尝不是再委屈他自己的孩子,就如宋添财刚刚所说的那样,宋添财有父有母可却还要被宋进宝分着欺着,这不是本末倒置吗?宋大山想他一开始收养宋进宝为的不就是给宋添财增加点助力,以后多个帮衬吗?

  可什么时候,宋进宝的存在却让自己的孩子受委屈了呢。宋大山这一刻才发现自己错了,错了。真是老糊涂了,也难怪儿子要气自己拎不清了。老妻骂的对,他也真是老糊涂了,猪油蒙了心,性左了。宋进宝童年凄惨,又不他们宋家做的孽,为何要让宋家人让着。他是想错了,以为真心待宋进宝能让宋进宝把他和自己亲人当做一家人。可惜,不是人人都像他这样的。罢了,罢了,以后,还是多哄哄孙子吧,有些事情,跟着老妻走,也就错不了了。

  陈桂枝听着宋添财的话心中一疼,眼泪就流了下来,可不是像对着宋大山那样的假哭,宋大山毛手毛脚的找了个毛巾,帮着陈桂枝擦眼泪道:“桂枝,别哭了。都是我不好,我老糊涂了。大宝有自己爹娘,我不该烂好心,瞎折腾。你别哭了,我错了,要是你难受,就打我几下解解气。呆会,我就去找牛头兄弟,把大宝送给他爹去。我以后再也不会多管闲事,让你和添财难受了。”

  陈桂枝擦着泪“呸”了一声道:“这都是你啊,害的添财受了这么多苦。这孩子多懂事啊,你看看,你逼的他都说这样的话了,他心里这些年还不知道有多苦呢。你这人啊,自己家的事情都弄不定,孙子,儿子的心都操不完。你咋就还有去操别人的心啊,现在好了,儿子生咱们气了,要是儿子真去镇上不要你这老头子怎么办啊。你看看你,好好的日子不过,怎么就这么左性呢。”

  宋大山摇摇头道:“添财是个孝顺孩子,他刚刚也是气狠了,才那样说的,我把大宝送走,他瞧见我不再管大宝家的事,也就不会再和我气了。我的儿子我知晓,父子哪有隔夜仇啊,以后啊,我就跟着你办了,再也不会给儿子堵心了。你以后多提点我,省的我一糊涂,把家里的事情弄的一团糟。”

  陈桂枝点点头,催着宋大山去借牛车,要立马把宋大宝送回去。不过,她也不是那样能苛待孩子的人。帮着宋大宝洗了一下,又给他煮了几个鸡蛋,等着宋牛头和宋大宝驾着牛车来了,就抱着挣扎的宋大宝坐上了牛车。

  不提宋大宝被送到宋进宝和冯桂枝手里,他们是个什么脸色。而第二日,陈桂枝就极有效率的拿了五两银子去买了布匹水粉和点心去找了杜掌柜的太太。回来的下午,陈桂枝就去告诉万氏,让宋添金准备准备,这两日就去镇上的酒楼报道。

  而宋大山这两天是夹着尾巴做人,一瞧见宋添财都要讨好的笑一笑。又给宋小宝买了许多好吃,没事的时候去就山上转转,找些山果回来给宋添财尝尝。两天下来,宋家的气氛又渐渐回暖,宋大宝的事件算是过去了。

  

☆、秋收

  自从宋添金到了酒楼做伙计后,宋大海不用说,万氏没事就会端个吃食山果到宋添财家里来,还给宋小宝做了一身衣裳两双鞋子。对着陈桂枝说话更带着三分讨好,陈桂枝原先还在心疼自己脑子一抽花了五两银子下去,这下却是满意了。被万氏捧了几天,心情舒畅的连饭都多吃了几碗。

  特别是陈桂枝故意装作不禁意的透露给添金花了五两银子送礼拉关系之后,万氏的对她的态度就更低了。还很上道的在村子里夸宋大山和陈桂枝做叔叔婶婶的挂念侄子,宋添财这个堂兄有情有义。

  虽然万氏没有出银子给陈桂枝的打算,可时不时的过来捧捧陈桂枝,给送些小东小西过来,也把陈桂枝气顺的很平。就连宋大山,瞧着自己侄子有了好前程,嫂子和大哥对他是和气又和气,夸了又赞,心中那些因为宋大宝事件带来的郁闷也都消散了不少。

  而宋添财这段日子细细的调养身子,气色和精神都好上了许多,都快好的差不多了。他在家也没闲着,仔细的把家里的田地都摸清楚了,宋家十五亩地有十亩水田,剩下的都是旱田。不仅有地,宋大山早年还买下了他们屋子最后面上去的那个山头。

  这山头还有个说法,当年宋家村出了个有钱人可却生了可败家子,被人先买下了这片山头,然后骗那败家子说这块山头埋了金子。那败家子也是个傻的,还真就信了买了下来。结果,自然是没有所谓的金子的,那败家子也就把这地契压在手里了。毕竟,是花了大价钱买下的。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那败家子遇到了事情,败光了家里的产业。带着老婆孩子回了宋家村,他老婆当时怀着孕,动了胎气,眼看着就要一尸两命了,急着要找人参吊命。可惜,那败家子身上身无分文,就只有这座山头的地契在。他向宋家村众人卖这块山头来筹钱救命,但宋家村中大部分也都是混在温饱线上的,就是有几个闲钱的人家也都攒钱买田买地,哪还能花银子买种不了东西的山头。

  所以,最后,还是和败家子沾亲带故的宋大山没忍心,花了十五两银子买下了败家子手里的那块山头。为这事,陈桂枝半个月没和宋大山说话。不过,买就买了,陈桂枝每年想法子在山头挣钱。春天挑野菜,夏天收野果,秋天摘山货,冬天去砍柴;这么忙活下来,一年一二两银子还是能弄到的。这么多年下来,也捞回了本。

  当然,陈桂枝是个小气的,那山头不准旁人去。还硬是让宋大山在山脚下长了一圈的树木和竹子,用麻绳牵起来。要是半大的孩子去摘个野果挑个野菜,陈桂枝一般不会说什么,可要是那些妇人想上去摘果子,挑菌子,陈桂枝必要上门说几句的。

  宋家村也不只有这么一个山头,那些妇人也就是偷懒罢了。这有主的东西被主人追到家里来,即使不骂不打也够让当家的丢人现眼了。于是,也就没人再上那座山头了。

  宋大山这些天挑的那些果子都是宋家那座山头上的,宋添财发现都挺好吃的。如榛子和栗子,吵了吃,烤着吃,味道都香。按照陈桂枝的话,这玩意不值钱,都是天生天养的,以前每年等秋收后都去收很多,自己吃不完,送了不少人家。

  宋添财听了心里一动,他记忆中,宋家村虽然依山傍水,可也有条官道通着大通州往泉州的港口。那官道离着宋家村赶着牛车也不过一个时辰来回,因为泉州这些年打通水路,又被秦太、祖看重,扶持发展。来来往往的商人很多,这条管道来往人流量很是可观。

  宋添财满肚子的生意经,在他看来有人就有钱赚,在村口不远处,他去摆个茶摊子。也不用什么什么好茶,就那漫天遍野的野花就能做成花茶。而他们宋家又有自己的山头,一年四季,就按时节给客人上些野果和糕点,凭着宋添财自己前世的眼观和手段,还怕赚不到钱。

  来往官道的都是要到泉州去的,手里怕都是有些家底的。他开个茶摊子,弄的味道好又实惠,就是价格高些也是会有市场的。特别是夏冬两季,能有个歇脚的地方,喝上一碗茶,那滋味,肯定能得不少来往商人的青睐。

  原料大部分是宋家自产的,就是要花些银子买块地盖给茶棚,人累些就是了。

  宋添财想好了,等把茶摊子弄好了,开起来,再套套来往客商各自的货物流量和这儿的各种行商规矩,最好能攀上个商队,能跟着去泉州见识一下,找找挣钱的路子。如泉州这样繁华的城镇,挣钱的机会肯定是比永乐镇上多。

  小镇子的挣钱门道都有镇上的大户把持着,他贸贸然的杀过去,凭着一个农户家境一个秀才身份怕是抵不了事吧。为此,宋添财还是把眼光盯在了泉州,走商虽然有风险,可对他来说却是个不错的计划。这茶摊子最重要的还是给他探探消息,做做准备。等着秋收过后就开始行动,把茶摊子开起来。

  自然,宋添财把自己想开茶摊子的想法和陈桂枝说了,陈桂枝是完全没有异议的。在她心里,儿子有学问懂得多,说的准没错。再者,家里以后都是宋添财的,虽然宋添财有才华,可却十年不能科举。他从小就心高气傲的,这要是在家光闷着读书,还不闷出病来。开个茶摊子,等宋添财能挣到银子,心气就能宽了。钱是男子的胆,多些钱过好日子谁不乐意啊。

  宋大山这边正讨好着宋添财呢,等晚上回来听到要开茶摊的事情二话没说,第二日一早就去山头找山货野果,陈桂枝也不闲,跑到山上帮忙。一整天下来,光栗子就摘了三筐榛子两筐还有其他野果若干。宋添财让人带了调料和坛子回来,把这些野果晒的晒,腌的腌,蒸的蒸,煮的煮。一时间,宋家忙的热火朝天,宋小宝每天迈着小腿跟着宋添财后面讨吃的,都要撑鼓了小肚子。

  九月初,宋家村这儿能赶得上最后一次葡萄下市,而宋家那山头背阴处也长了不少。宋添财本着不浪费想宗旨,就让宋大山都摘回来酿了葡萄酒,想着这玩意就算度数低,可也是酒不是,最重要的是不花钱,纯天然,要是这儿的人喝不惯就留着给宋家人喝也不会糟践了。

  而宋添财每每看着陈桂枝和宋大山从山上弄回来的山货就觉得这座山买的真不亏,那梨子汁水多,栗子甜糯,枣子个小但却饱满,还有榛子香脆,最为神奇的是到了九月份,竟然让宋大山他们带了三四筐野桃子回来。

  宋大山瞧着宋添财盯着堆成小山模样的野桃子有些讪讪的,这些天他和陈桂枝瞧着宋添财把他们没在意过的山货野果给处理的井井有条,心中一高兴,瞧着山头深处有两颗结了满树桃子的桃树,就动了心思,把桃子都带了回来。

  像以前,这样的小又不甜的野桃连半大的孩子瞧见了也不稀罕摘。可宋大山和陈桂枝就是信宋添财能把这玩意给处理好,毕竟,在他们眼里十里八乡再也找不出一个能比宋添财知道的更多,更聪明的孩子了。

  而宋添财还真没辜负他们的期望,先把这些小野桃子洗干净,再切成条状,用竹筐晾晒,等野桃子渐渐晒出了水分在用盐擦拭,因为宋添财自己吃甜就把桃子分成了两份,一份加糖一份不加,之后就等着晒好就行了。

  会做这些东西一部分是从小跟着前世的奶奶做的,一部分是他没发达起来做装修的时候,接了个生产梅子的小厂子学了一些浅显的。他那个时候没钱没势,总想着技多不压身,就是做了自己吃也能省点钱。不过,前世他运道不错,学的这些倒是没用上,没想到却在这世用到了。宋添财也不知道该不该夸自己有先见之明?

  宋家院子里晒的满满当当的,一点下脚的地方也没有,宋添财这才带着一只鸡和一篮子梨子去了里正家里,和他商量了买地的事情,然后,一起去了一趟衙门,以二十两银子买下来村子口离官道不远的一块地。里正回来的路上一直喊着衙门的人太狠,这块地太贵了,水田也不过五六两一亩,这块地的价钱能抵得上三四亩水田了。宋添财却不这么觉得,毕竟离着官道边上,他能看得到好处,旁人就看不得吗?要不定的贵,怕早就被人买走了,也轮不到他来了。一分价钱一分货,宋添财坚信这二十两银子花的不亏。

  等宋添财的地契拿到手,地里的稻子也要收了。

  以往这个时候,宋大山会让宋进宝和宋添财一道去地里收稻子。冯金花和陈桂枝在家带孩子做饭,有的时候实在来不及,两个女人也会下地帮忙。现在宋大山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家准备农具,以及和陈桂枝算计着请短工的银钱和家里要招待的伙食。

  宋添财出去跑了几趟,让宋大海帮着,请了六个村子里能干勤快肯出来做短工的男子,每个人许诺三十文一天,包一顿中饭。要是能赶在十天内收回他家的稻子,他还每人加上三十文,当做奖励。当然,为了安住宋大山和陈桂枝心中的着急,这些短工要优先给他们家收稻。

  短工也有人请,不过是一天二十文,宋添财出的价钱优厚,这些人都很乐意。特别还有奖金,他们一人一天一亩多地是手到擒来的,十天内收完肯定没问题,那多出的三十文就是白拿的。所以,说好的第二天,这些短工也就都到宋家上工了。

  宋大山本还想和他们一起下地,被宋添财拦着了,让宋大山给这些人送送茶,再跟着后面拾拾漏,看看地上的稻子有没有没收干净的就行了。他则是和这些人一道下地收稻子,他生强力壮的,怎么也不能躲着家里偷懒吧。

  宋添财做农活还可以,以前也下过地,宋大山知晓儿子心疼自己,也想着庄户人家的孩子不种地也不像样,也就不拦着了。而陈桂枝心疼归心疼,可也知晓宋添财是个主意正的,也只能想着把饭做好一点,给宋添财补补罢了。

  第一天下地,宋添财做的很生疏,不过,也磕磕绊绊的坚持了一天。等晚上回家后,洗了澡吃了饭倒在床上就呼呼大睡。等第二天起床就发现胳膊有些涨,腰也挺的慌。

  陈桂枝瞧着很是心疼,有心让宋添财不去了,也没开得口。只是,这一上午,宋大山频频的给他送水过去,等到了中午的时候,旁人是白面馒头配炖肉和炒空心菜。宋添财却是白米饭配红烧肉碗底还藏了颗荷包蛋,虽然他是雇主,两种待遇明显如此,他也不好大大咧咧的摆出来。可陈桂枝一片慈母心,宋添财倒也不好伤了她的心。只好在外陪着众人吃了个馒头,回了饭再吃陈桂枝给他开的小灶。

  不过,等晚上回来之后,还是告诉陈桂枝,中午他和短工们吃一样的就行了,晚上做好一点,和爹娘小宝一起吃也一样的。陈桂枝想想也明白这是宋添财不好意思吃小灶,也就不再给宋添财另做饭了。不过,每天中午还是会给宋添财留个煮蛋在厨房,剥好了,让宋添财吃了再出去和众人一道吃饭。

  而宋大山本想偷偷摸摸的帮着宋添财干一点的,可每每去送水,都能遇到村子上的人,拉着宋大山夸一夸宋添财孝顺,宋大山好福气。宋大山高兴的同时也知晓了,他要是真去下地,那旁人得翻话说自己儿子不好了。这么一来,宋大山心里急是急,也只能乘着送水的功夫,给宋添财换换,让宋添财歇歇。所以,一天,宋大山都要送好多趟水,宋添财怎么会看不出他的心思,心中暖暖的。 暗道:被人挂念的滋味,真心不错。

  十五亩地,宋家请的人又不是偷奸耍滑的,不到八天就收完了还顺道把这些稻子给脱了壳。宋添财每个人付给他们二百四文的工钱,又多给了六十文的奖励。短工们都很欢喜,让宋添财下次再有农活再找他们才是。

  之后,他和宋大山陈桂枝又忙了小半个月,才把稻子收回了仓,累的直不起都要直不起腰来的宋添财深深觉得,种田,真不是人能干的。能干下来的,都是非人类。现在,他也是非人类一族了。

  

☆、茶摊

  因为要开茶摊,宋添财就不准备卖家里的粮食了。打算在茶摊上卖卖早点和吃食,也多个进项。因为他是秀才,所以能免二十亩地的税赋。他家只有十五亩地,倒是余下了五亩地,宋大山曾经和宋添财提过,想把宋大海家的地算在他们家名下,免些税赋。

  宋添财却是不同意,这把地过户到他们家来,牵扯的是非就多了。别看万氏现在对他家讨好着,可要是两家有银钱来往,就又不同了。更何况,经过宋添财看得太多升米恩斗米仇的事情,宋大山是好心,可这事不一定会是好事。宋添财是打算和宋大海一家拉近关系不假,可就怕亲兄弟扯上钱也得反目。

  不过,宋大山这么一说倒是提醒宋添财了,这空出的五亩地要是不提前处理好,怕是会让人惦记上。于是,宋添财只好狠狠心花了四十两银子买了上好的五亩水田,这儿的水田分两等,一般的水田,和上好的肥田,分别是六两到八两不等。因为秋收刚刚过,宋添财买的是人家带苗的水田,能把自己家刚刚种下去秧苗的田卖了,肯定是遇到急事了。宋添财也就没有搜搜扣扣的压价。

  这要是宋大山干的,陈桂枝早就很他冷战上了,换成宋添财,陈桂枝不仅没责怪,还夸宋添财心眼好,有善心。赤、裸裸的两种待遇,让宋大山心中稍稍有些郁闷,不过,一面是儿子,一面是老妻,宋大山两面都得罪不起,只能跟着陈桂枝做应声虫。当然,在他眼里儿子宋添财这样做那是大大的好事,都随了他心善爱助人。

  晚上,宋添财哄了宋小宝睡下,自己再屋子里盘算着剩下的银钱。他这段日子只出不进,银子不说如流水般花出去,可荷包也瘪下去不少。买田买地,雇用短工,平时用度,桩桩件件都是银子。

  虽然宋添财身上有一百五十两银子,可就这么一个多月都花下去六十五两银子了。这花钱速度,远远大于宋添财的预算了。他原先可是打算留下一百两到泉州做本钱的,现在倒好,茶铺子还没盖,东西也还没置办,至少要留下三十两银子去办。再拿出五两银子做零花,这么一来,宋添财身上就剩下五十两银子了,这可是他原先预留本钱的一半。好在今年不用交田税,又不用出户头银子和出徭役,这样也能省下一笔银子。

  即使如此,宋添财还不知道那茶摊三十两银子够不够用。原先宋添财还有些奇怪,这儿有官道,有人流量,怎么就没人想主意赚钱呢。原来不是不赚,而是本钱太大。就这么个不起眼的小茶摊成本都在五十两,一般农户哪能拿出这样多银钱出来投资啊。

  宋家村家家户户都安逸惯了,有钱就攒着买田买地,倒是没什么人去做生意。是以,村里人能吃饱却过的不富足。宋添财也明白,要是自己没有那两百两银子打底,又有前世的经验和手段,也是有心无力的。

  看着越来越少的银子,宋添财越发觉得挣钱迫在眉睫,不能再耽搁了。不然,这一天天下来,本钱只会越来越少。早一天开张就能早一天有进账,即使宋大山和陈桂枝不说,宋添财也知道他们心中怕也是没底的。怕亏了银子,又怕宋添财信心满满的被打击。

  做过农活之后,宋添财最深刻的感觉就是以后他还是努力挣钱,老老实实的请人来种吧。因此,宋添财对于在这儿的第一份事业极其用心,用这几天时间和宋大山商量了许久,才最终定下了茶摊屋子的建造规格和模样。

  秋收过后,农户日子就清闲很多,众人卖粮之后,留有余钱,就要开始嫁娶了。所以,宋添财必须趁着这之前,把人请好盖起茶棚来。宋大山人缘没得说,和村子里大部分人家都结过善缘。

  所以,他去请人过来帮忙建茶摊倒是来了很多人。宋添财本意是按天算工钱,可都是村里人,建屋子也都是你帮我,我帮你,还真不好要工钱。只有宋添财专门请来的三个瓦匠按每天二十文算,其他来帮忙的宋家村人,是死活不肯拿钱的。

  因为这,宋添财就和陈桂枝商量,每天早饭也给众人供一顿,中午一定得有一个两个硬菜。旁人能给他们家帮忙就是情分,可不能亏待了,不然,就是人家嘴里不说,心里也要计较的。

  陈桂枝也明白这些人情世故,早早的和宋牛头说好了,每天给她带上三斤肉和一些猪心猪大肠猪骨头什么的。中午都要有荤菜在桌上,因为收的稻子都在没卖又没交税,陈桂枝底气很足,换了很多白面回来。主食都是白面馒头,这样的吃食,让众位在宋家帮忙的村里人很是高兴,恨不得能省些一些给家里的爹娘孩子带些。

  茶摊子几乎都是用木头建的,只有地面是铺了青砖的。宋家自己有山头,用木头并不用通过村里。宋大山带着人去山头砍了不少木头回来,几乎是不用花钱再买了。屋子起的高,门前还搭出了一大块平台,用木头做了边沿挡雨,很是美观整洁。

  而屋顶宋添财也没怕费事费钱,用的是红瓦铺的。等屋子大致完工后,远远看去,很是醒目漂亮。因为开的是茶摊子,所以,宋添财在屋子前面空了很大的位置,建造了简单的车库货仓,用来给牛马货物遮风避雨的。

  又考虑到人多,茶摊屋子里坐不下,靠着茶摊子,宋添财又铺了一块地的青砖,上头盖了木板,,四周一米以下的打了抄手,上面是宋大山自己编织好的竹帘子,又放了六张桌子,人坐在里面,遮阳避雨,还能看得到外面的情形,很适合那些押货的商人。

  而屋子里的灶台也是四个大锅围成圆形的一个大灶,还砌了八个煨罐子茶壶的炉子。趁着人多事好做,宋添财指挥动手把剩下的木头都做出了柜子和架子,还有装米面茶油,梅珍山货的多格柜,柜子打的直可都很深,能装不少,有些可以直接把腌制梅子的坛子放里面。当然,宋添财还让陈桂枝去镇上买了茶具碗碟,锅子茶壶,细细碎碎的,也费心了一番。

  茶摊的桌子板凳也是要打成套的,还有茶摊一进门的柜台也一并配成套,由宋添财画样子,交给了木匠去做。宋添财前世就是的第一份学徒就是木匠,做这些来说对他真是小菜一碟,要不是怕人怀疑,宋添财都想自己做了。

  不过,他也打着和看木匠做活就会的幌子,为茶摊子添了不少木盆,小桌子,小凳子等琐碎东西。让陈桂枝心中得意,总是对宋大山嘀咕,宋添财就是聪明,刚刚学的就比一般的木匠都强,这要是没去读书科举了,宋家村现在的木匠都要没饭吃了。

  对此,脸皮厚的宋添财听了完全没有心虚,很是臭屁的在心里美了一下。更加积极的在家里献宝一样的做木活了,连用得都快破的洗澡盆,宋添财都很有耐心的给补了一遍。

  还给宋小宝做了个木剑和小木马,惹得宋小宝到哪儿都要宋添财抱着他的小木马跟着。随时随地的能和村子里的小伙炫耀一下,在众位小伙伴羡慕的眼光里,坐上小木马“驾”、“驾”、“驾”的骑起来。

  宋添财瞧着就觉得好笑,这小人儿心眼还极多,旁人眼巴巴的要玩可以,就要拿东西和他换着玩,一点亏都不吃。要是一般的家长早就要告诉宋小宝这样是不对的,要改正的。可惜,宋小宝的爹是宋添财这货。

  在宋添财眼里宋小宝这叫青出于蓝胜于蓝,太会做生意了,以后一定能很好的继承他的衣钵,不怕被人骗了。为此,宋添财很是得意的觉得是自己教导有方,又在心里夸了自己一番才过足了做父亲的瘾。晚上回去的时候,又把宋小宝给好好的夸了一顿,惹得宋小宝笑得咯吱咯吱的,回头,等过几天宋小宝玩腻了小木马,也就不护着了随其他的小朋友去玩了。不过,还是记得要宋添财每天把小木马抱回家来,每天睡觉前还都要看一眼才肯去睡。

  而这段日子,宋大山和陈桂枝忙着茶摊的事情,宋小宝倒是跟着宋添财的时候颇多。父子俩个也算一对活宝,宋小宝本来还很乖很内向的,可整天被宋添财影响着,也变得淘气多了,就差去上房揭瓦了。等陈桂枝再接手宋小宝的时候,破天荒的把宋添财给埋怨了一顿。

  茶摊全部完工的那天,宋添财十分的高兴,为啥,因为这次他的精打细算,三十两预算只用了一半。这说明他开源节流做的十分到位,一高兴,宋添财大手大脚的毛病又来了,请建屋子的众人吃饭还不算,又和村子里的一户人家花一两银子定了一头猪,给这些人每人两斤猪肉,半扇猪肉也就没了。陈桂枝心疼的很,可又舍不得说儿子,看着宋大山笑的乐呵呵的,只能晚上两人独处的时候,憋着气训宋大山给宋添财做了坏榜样,没仔细银钱。

  不过,宋大山心宽,被陈桂枝说惯了,也不觉得有什么,再想到村子里这些日子对他们家的夸赞,心里就美滋滋。甚至觉得,儿子像他就是好,有情人味,办事还漂亮。至于老妻的唠叨,宋大山表示:是男人就不能和更年期的女人计较。当然,更年期这词自然也是出自宋添财之口。

  有了余钱,宋添财心就活络了,他一直觉得这儿的交通工具只能靠腿真是太苦逼了。作为一个现代人,真是不能太了解交通便利带来的好处了,特别是他在古代待了两个月之后。所以,茶摊剩下的银钱,宋添财除了要进些茶叶之外,就想买头牛回来。

  其实,依着宋家的家境一头牛还是买得起的。事实也是如此,在宋添财没穿过来之前,宋家是有一头牛的。可惜,当初刘采私奔后,宋家又不见了银子。宋添财又要吃药,宋家还要还人情,不得已,就把那头牛给卖了。不然,宋家也支撑不到宋添财穿过来那天才出去借钱。

  这次秋收,宋家虽然请了短工,宋添财却深深感受到了畜力的好处了。要不是有宋牛头家的牛忙帮脱壳,他们也不会忙的那么快。那个时候,宋添财就已经动了买牛的心思。

  只不过,之后跟着买地建茶棚,都得花银子。宋添财也就押后再做打算,现在手里有了余钱,这买牛的心思又活了。

  把这话和宋大山一说,得了,宋大山也不习惯家里一下子没了牛,各种不方便。就连一贯小气的陈桂枝嘴里不说,心里也是赞同的。想着来了这么久,还没去镇上逛过的宋添财就打算趁着买牛的机会,带着全家人去镇上玩玩。也去看看镇上的茶楼是怎么开的,不说偷师,也能当个参考。

  于是,一家子选了个晴天,坐着宋牛头的牛车去了镇上。

  一路上,宋小宝兴奋的很,小眼睛看的就没歇过。陈桂枝以前担心宋小宝小,怕把他带去人多的地方,一个不留意遇见拍花子就糟了。所以,宋小宝虽然两岁了,可活动范围一致都在宋家村那一亩三分地上,顶多刘采莲在的时候,带着他回过几次刘家村罢了。

  所以,宋小宝这次去镇上坐牛车就像开了鸟笼子的鸟儿一样,看什么都觉得稀奇。宋添财哄着宋小宝在他怀里先睡一会,许诺等他醒来就能去镇上吃好吃的。宋小宝起早了,眼睛也看累了,很快就在颠簸的牛车上迷糊的睡着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2页  当前第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户一二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