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清和(晋江5.5万收藏)_分节阅读_第196节
小说作者:来自远方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12 MB   上传时间:2014-11-18 12:53:06

洪武和永乐帝时期的宦官,越是贴身伺候的,越是爷们。尤其是永乐朝,如郑和,侯显,白彦回等,都跟随永乐帝上过战场,真正杀过人见过血,经历过大阵仗。

论军事素养和个人能力,并不逊色于优秀的武官。所以,才会有侯显出塞,郑和王景弘下西洋的壮举。

但成功的独特处,就在于不可复制。

洪武朝的宦官听话,永乐朝的宦官彪悍,在这之后,除了主持修建北京九门城楼的阮安,明朝的宦官基本同奸佞直接挂钩。

东厂西厂,王振魏忠贤,全都载入史册,遗臭万年。

不过,在李闯攻进京城,崇祯走投无路时,最后拿起武器保卫皇宫的,只有宦官,陪崇祯到最后的,也是宦官。

一饮一啄,冷暖自知。

宦官为祸不假,但将宦官推到台面上,与文臣相争的却是皇帝。

这背后有太多权谋倾轧和无奈不能诉之于口。

永乐帝是马上皇帝,有他在,没人能翻起浪花。武官不行,文臣同样不行。他的继承者却不一样。为压制日渐膨胀的文官势力,只能推出宦官和文官角力。

发起者和倡导者就是仁宗的儿子,永乐帝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

按照后世的说法,还没君主立宪呢,就想把皇帝架空,中旨不当回事,当真不把豆包当干粮!

于是,宦官集团崛起了。联合永乐朝重建的锦衣卫,同文官集团展开了不屈不挠的集体掐架和政治斗争,成为了明朝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尽管,这风景实在算不上好。

想到这里,孟清和无奈叹息。以他往日行事,以及同宦官的关系,想不被归入佞臣也难。

谁让记载历史的笔掌握在文官的手里,皇帝都能骂出X,何况自己一个小小的伯爵。

孟清和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子,既然注定要被视做佞幸,那就佞幸到底!

掐架?

他从来就不惧!

当日,沈瑄难得没加班。

策马走在街上,雪花纷纷扬扬的飘落。

天色已暗,除了巡逻的校尉,几乎没什么光亮。

行到中途,沈瑄突然停住。

不远处,孟清和正披着斗篷,提着灯笼立在雪中。

一瞬间,暖流冲刷过心头,沈瑄拽紧了缰绳,策马快走几步,距孟清和五步远,从马背上一跃而下。

“怎么在这里?”

“等侯爷。”孟清和搓搓手,哈了一口气,“遇上喜事,高兴,想请侯爷过府一叙。”

沈瑄挑眉,握住孟清和的手,“等了很久?”

“没有。”借着斗篷的遮掩,孟清和反握住沈瑄的手,指间划过掌心,笑弯了双眼,“只是没想到会下雪,幸亏侯爷回来得快。”

乌黑的眸子有瞬间闪动,沈瑄放开孟清和的手,顺势拉了拉他身上的斗篷,倾身,温热的呼吸拂过耳边,“如此看来,十二郎的心情果真是不错。”

孟清和咧咧嘴,尽量控制住不去捂耳朵。

视线扫过身边的亲卫,亲卫正一脸肃然,警惕宵小中。

嘴角抽了抽,不觉得太刻意了点?

再看沈瑄的亲卫,也一样。

孟十二郎抬头望天,该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还是笨蛋会传染?

天知道。

有兴宁伯中途劫道,定远侯自然没有回家。

伯爵府内,锅里的浓汤已经滚了三滚,片好的羊肉和切成片的白菜萝卜摆了满满几大盘。冻成块状的豆腐直接小半桶。按照沈瑄和孟清和的饭量,这些还不一定能吃饱。

冬天就该吃火锅。

满满煮上一大锅,虽然没有辣椒,熬煮的高汤同样美味,香气扑鼻。

孟清和没准备酒,两人就只是吃肉扒饭。

没过多久,盘子就空了。

一整头羊羔,大半都进了沈瑄的肚子。

饭后,孟清和又拉着沈瑄消食,转悠了几圈,直到送上的茶水变温才停下。

沈瑄坐到桌旁,倒好的茶水立刻奉上。

看一眼孟清和,接过茶杯,抿一口,点点头,“好茶。”

然后不再出声,继续喝茶。

“侯爷。”

“恩?”

“能不能请你帮个忙?”

“不能。”

“……”

孟清和张口结舌,半晌说不出一句话。

沈瑄单手托着茶盏,悠然自得。

良久,孟清和才找回自己的声音,“侯爷,你知道我请你帮什么忙?”

“不知。”

不知道还拒绝得这么干脆利落?

一声轻响,茶盏放下。

修长的手指挑起孟清和的下巴,俊雅的面容迫近,黑色的双眸中清晰映出了孟清和的影子。

孟十二郎的心率又开始飞飙。

“十二郎言喜事,请瑄过府,瑄本心悦。”低沉的声音在耳边流淌,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近,“不想却是如此?”

孟清和眨眼。

“十二郎的事,即是瑄之事。十二郎可明了?”

“不是!”孟清和忙摇头,这误会太大了,“我不是……”

“十二郎不必多言。”沈瑄轻轻摇头,收回了扣在孟清和下颌的手。

孟清和急了,一下抓住沈瑄的手腕,恶狠狠道:“我说不是!“

沈瑄仍是不说话。

孟清和抓抓头,“我是真有高兴事,陛下已命我官复原职,仍镇守大宁。收回官印,我第一个就想让侯爷知道。不然也不会冒雪等在路口。”

他吃饱了撑得半夜跑去吹风!

“那……”

“陛下还令我兼任鸿胪寺左少卿。”孟清和夺过沈瑄的茶杯,一口饮尽,“什么时候把会同馆里的那几位送走,才能卸任回大宁。”

“所以?”

“所以才想找侯爷说说。”孟清和砰的将茶杯放下,觉得不解气,又抓过沈瑄亲了一口,“这件事,除了侯爷,我没旁人可以说。我想请侯爷帮忙,更想见你,不行吗?!我……”

余下的话,孟清和说不出来了。

唇被堵住,他才发现自己情急之下都说了些什么。

轰的一下,后颈和耳根一起红了。

脑袋轰鸣的结果是,压根没发现,侯二代托着他的后颈,嘴角渐渐弯了起来。

第一百二十九章 计划开始

永乐帝元年十一月戊子,天子召北京行部,留守行后军都督府上下,及随驾北巡的官员入承运殿听宣。

当着群臣的面,永乐帝宣布了不日南归的消息。

“朕临北久矣,闻有海寇侵福建宁波等地,心忧甚。”

原本,听到皇帝要起驾南归,随行大臣还很高兴。

总算是要回南京了,再不回去,怕是真要在北平过年了。

不等笑容挂到连脸上,又听皇帝提起海寇一事,心里顿时咯噔一下,互相递个眼色,莫非皇帝在北边没打成仗,要回南边去打?

大臣们的担忧是有理由的。

若非鞑靼和瓦剌以光速派出使臣,怕是边军早已经在皇帝的率领下冲出国境,冲进草原了。以今上的行事,草原没冲成,想从南边找补回来也不是不可能。

但想归想,却没人敢轻易问出口。

皇帝或许正在酝酿,没体验下定决心。贸然开口,说到不该说的地方,绝不是个好主意。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七绕八绕,就是没一个率先开口。

殿中寂静无声,朱棣不着急,也没生气,习惯性的用手指敲击着膝盖,嘴边竟还带着笑。

刚刚官复原职的孟清和站在武官队伍中,小心翼翼的抬头瞄一眼,立刻垂目,大气不敢出。

天子虽然在笑,却笑得人心里发冷。

这个时候,充当布景板最安全。

群臣的反应让朱棣很不满意。

肩上的金色盘龙似也感受到了他的不悦,昂首咆哮,威严慑人,仿佛能随时腾云,猛扑入殿中,择人而噬。

良久的沉默之后,北京刑部左侍郎壮着胆子出列,言道,虽有海寇侵扰,却非卫所官军之敌。不上岸则可,一旦上案,非死即被官军所擒。

话落,立刻有兵科都给事中郑遂附言,“有司奏报,上月壬子,海寇侵福建,巡海指挥李彝领兵御之,虽未擒贼首,却得贼船八艘,斩首三十余,生擒数十,不日将械送至京。足见海寇乃癣疥之患,不足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63页  当前第19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6/36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清和(晋江5.5万收藏)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