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为君_分节阅读_第29节
小说作者:三无斋主人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864 KB   上传时间:2015-06-17 16:30:18

  一局棋还没有下完,谢晋就看到自己随身的大管家谢南低头匆匆打外面进来。

  见微知著,谢晋原是派谢南守卫谢府,此时一见他的表情有异,心里已经隐隐有了些猜想,问道:“出事的是谁?”

  谢南语带哽咽地上前跪下,道:“老爷,是二小姐去了。”

  谢晋淡淡地应了一声,表情依旧没多大变化,转而盯着棋盘发呆。

  乌见老和尚扫一眼棋局,好整以暇地笑言:“小世子当真聪慧,不需我等出马,便能收服郭全这个硬石头。寺中这一番布置,倒是多此一举了。”

  谢晋终于落下一子,摇头道:“郭全独木难支,识时务者为俊杰也。如今这局面,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王震升立即落子,正在谢晋棋子的活路上,旋即问道:“是李家?”

  谢晋点头,他捏了一粒棋子在手中转动,抬头看向两位老友,道:“王妃既然已经过世,宫里必定要来带走世子。过继一事再无圆转之地,小世子落到他们手里,恐怕难以长大成人,唯有留在我谢家,才有些微生机。”说着,他又问谢南:“世子来了吗?”

  谢南抹一把眼泪,道:“就在外面等着呢,孝服都换好了。奴才看那副小模样,实在叫人心疼。却也比我家的猴儿们沉静许多。”谢南媳妇是楚昭的奶娘,他便对小世子颇为照顾。

  谢晋暗暗叹口气,道:“抱进来吧。也是难为他了。”等谢南出去之后,谢晋转而对两位老友说道:“寄奴慧而多情,仁而有断,乃我谢门千里马。”

  王震升注视着棋盘,却并没有吱声。

  王震升是谢晋原配夫人的表哥,琅琊王氏这一任族长。其父王肇庆能够从一个偏远的小宗嫡子一步步执掌王家,也算筚路蓝缕,玉汝于成,个中辛酸王震升并没有忘记。所以在他看来,聪慧讲情谊,仁慈有决断这些良好的品质根本不是作为一个皇帝所必须的。恰恰相反,好人干不了皇帝。比如楚旭,除了好色,他着实是个孝悌友爱的好人,对谁都心软。但他注定当不了一个好皇帝。

  对于王震升而言,目前为止,小世子并没有表现出让他决定追随的品质,比起乳臭未干的世子殿下,王震升更倾向于选择得罪了卢家和崔家的喻王殿下。不过,他的嫡子中间,着实没什么成器的人物,推举一个从小养在世家里的仁慈皇帝即位,却也不错。

  一时便有仆人将小世子带上来。

  屋里的气氛很是紧绷,谢铭的表情前所未见的凝重和严肃。楚昭便也跟着整肃起来,不复先前在谢铭跟前的小霸王模样。

  谢铭会惯着他,别人可没有那个义务。

  楚昭自己迈过寺庙里高高的门槛,首先闻到丝丝缕缕悠远的香气,转过一道画壁,便见屋中坐满了人。

  楚昭迅速环视一圈,控制面板上不断亮起的名字说明座上全都是跺跺脚朝堂都会抖三下的大人物。

  “拜见外公。拜见各位世伯。”楚昭拱着小爪子,趋前见礼。

  看见小外孙的那一刻,谢晋的名士风度再也维持不住了。他猛地一下起身,宽大的衣袖拂乱了棋盘。几粒棋子被带到了地上,碎玉般滚得到处都是。

  

  第36章

  

  安靖帝楚旭现在变成了半个太监,但他可不会停下寻欢作乐的脚步。

  就在病情被确诊的一个月后,楚旭去找自己弟弟借酒消愁。

  席上,蓝田王搂着妖里妖气地前任小舅子,满不在乎地安慰愁眉苦脸的哥哥:“没关系,皇帝大哥您富有天下,如果愿意,多的是法子可以享乐。”言语间就暗示皇帝可以找个娈童试一下。后面能得到的乐趣不比前面少。

  语毕,这混账还贴心地安排一队健奴进来舞剑。当然,舞剑也不是单纯的舞剑,舞着舞着,那些高大的奴隶就逮住蓝田王安排的小侍,咳咳,裸那个交于案前。

  楚旭虽然好色,也做得出把女子当炉鼎这一类的事,但那毕竟有个治病的幌子在前头不是。其他时候楚旭还是十分的温柔有礼,因此,见了如此情景之后便勃然变色,怒骂弟弟是禽兽,并且摔了盘子和碗表示鄙夷之情。

  蓝田王被皇上的高大形象所震撼,当即跪在地上认错,表示自己觉悟太低,思想腐朽,自愿罚薪三个月。

  认错态度虽好,但蓝田王并没有死心。晚上的时候安排两个技术最好的娈童摸到了皇帝陛下的卧室里。

  一个乘其醉纳其茎,一个以药入其穴……为被娈童蹂躏的皇帝陛下点蜡。

  好女色好到经常不上朝,说明安靖帝很容易沉迷于感官享乐中,原本就不是意志多么坚定的人,注定当不了烈士。于是,在酒精和五石散的共同作用下,当皇帝陛下再次感觉到那种久违的、云里雾里的快乐时,一个崭新的世界一下子向他洞开。

  现代学者曾经对同性恋问题做过深入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只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人是绝对的同性恋或异性恋,剩下的大部分人都在这两者间摇摆。也就是说,有不少同性恋者本身需要一个被唤起的过程,他们有可能存在这种潜在的性取向而不自知,而同性恋取向一旦被刺激出来,就有可能成为持久的境遇性同性恋者。但当某种特定的环境或条件消失后,此人又能够毫无障碍的转化为异性恋。

  毫无疑问,楚旭成为了一个境遇性同性恋。

  蓝田王有一句话说的很对。尽管大楚如今内忧外患,但是楚旭作为皇帝,还是可以尽情享乐的。尽天下之力供养二三人,如何供养不起?

  从蓝田王府上回来之后,楚旭到底还是偷偷摸摸地带回了那队健奴,此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当然,楚旭毕竟是皇帝,皇帝的威严和感观的享受之间必然形成一个矛盾,这位以仁慈善良闻名的皇帝陛下便想出了一个不怎么仁慈的解决方法——把那些男宠当成一次性消耗品来用,用完统统杀掉。

  ……

  如此一来,龙床上的秘密,只有楚旭和他的贴身内监刘顺和知道。

  承欢阁里。痛苦的惨呼响过一声之后便戛然而止,只余下窸窸窣窣好像是钝刀刺入肉中的细碎声音,听上去叫人牙齿酸倒。

  过了一阵,一切都安静了下来。

  紫檀香冉冉升起,楚旭狂乱而激动地神色终于安定下来。他脱下身上带血的内衫,展开双手,让内监刘顺和替他换好龙袍。

  刘顺和抱着几件血衣走到外面,他的手微微发抖。

  皇上的脾气真是越来越难以琢磨。上次有个小太监无意之中在皇上面前笑了一下,立即被拖出去杖毙。如今宫中人人自危。

  刘顺和看似依旧是皇帝最信任的内监,但他宁愿被调去打扫御花园,也不想要这份荣宠。被迫知道那个不得了的秘密之后,他便成日里惴惴不安,生怕下一刻被拖出去的是自己。不仅头发大把大把的脱落,连抱着贪污来的金银珠宝睡觉时的幸福感都降低了很多,很快,两个内侍抬着一个布袋走了出去。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出了承欢阁,楚旭坐着三十六人抬的步撵往自己的寝宫行去。经过一处冷宫时,他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就问:“昭阳宫修缮的如何了?”

  楚旭琢磨着,若是他立了阿昭为太子之后,就算太子要出阁读书,也肯定得住在宫里。

  刘顺和小跑着躬身答道:“启禀皇帝陛下,已经快要修好了。”

  安靖帝想到自己马上就要有儿子了,心情也明朗起来。虽然是过继来的,父子两只见过一面,但小世子不论是长相还是性格谈吐都无比贴合楚旭的心,简直是楚旭人生规划中设想过的完美继承人。不是自己的血脉虽然遗憾,但对于一个丧失生育能力的皇帝而言,他的确亟需一个太子稳固江山。

  大楚皇族跟受了诅咒似的,千亩地里就长了一颗独苗苗。虽然小苗苗长得郁郁葱葱,讨人喜爱,却禁不住叫人担心。这要是哪天来一场大风暴一打,千亩地可就颗粒无收了……

  想到这里,楚旭便吩咐刘顺和:“阿昭住在谢阀中,从小龙吐珠般养大。因此,既然要搬来皇宫,务必不能委屈他,朝阳宫里什么都要用最好的,不能比谢家差,不然阿昭住不惯的。”

  “诺。”刘顺和响亮的应了一声。他知道皇帝的脾气,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看来自己得去给下面的人敲敲边鼓,别琢磨着世子年纪尚幼,又不是皇帝亲生,就轻慢于他。

  步撵经过储秀宫,皇帝忽然忆起暂时放在储秀宫里的谢才人,想要跟她打听一些小世子的饮食起居,便吩咐道:“摆架储秀宫。”

  ***

  楚旭现在没了当种马的能力,没事都不肯到后宫里来,没得见了伤心。

  这回来,也是因为自家小太子。

  谁知刚和谢才人说了几句话,一宫之主的卫美人便找了来,说笑间,便提出让自己表弟给小世子做伴读。还拿了两张画像给皇帝看。不像是给太子介绍伴读,倒像给皇帝选妃。

  “皇上,这是奴家的表弟。虽说是表弟,如今卫家就剩这么几个人,便只当亲弟弟看待。”卫美人柔柔笑着说道。

  楚旭没精打采地看了一眼画像,是个聪明孩子,长得也好,便点了点头:“看着瘦弱一些,不过年纪正相当。就是不知道阿昭喜不喜欢。他的伴读,总要他自己选才好。”

  卫家也是老牌世家之一,而且是个专出美人的家族。当年和四大家族也是联络有亲,远的不说,就在谢铭那一辈,两家走的就很近。谢晋的续弦卢老夫人生得一个女儿,唤作谢茂芬,嫁给了卫家的一位嫡子。

  这位嫁得着实好,丈夫是和谢铭齐名的帝都双璧,而且极为宠爱她。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后来卫氏的家主卫琯卷入宫廷纷争,被中央将军于怀远和宰相李尚权率军杀入府中,男子尽数诛戮,妇人一部分殉节,另一部分被充作官妓。卫家兄弟的娘亲当时正好和丈夫闹小脾气,回了娘家,才算幸免于难。

  铁血的庆正帝以雷霆手段将支持喻王的卫氏抄家灭族,族中的男人全都死难,家中小儿却由大楚的世家偷偷救了下来。散落于庆正帝眼皮子底下隐姓埋名。到安靖帝即位后,因为宠爱卫氏女,加上也觉得自己父皇做的过头了些,便稀里糊涂地宣布赦免卫氏余党。

  于怀远和李尚全却依旧在私底下执行庆正帝的遗命,要将卫氏的血脉斩尽杀绝。

  如今李家倒了台,在世家的强力要求下,皇帝不顾于怀远的强烈反对,干脆给卫家平了反。

  说起来,谢莞与这个卫夫人也算隔了一层的中表亲。和那两位即将成为伴读的卫家公子,则是实打实的表兄妹了。

  “哎,小太子虽然聪慧,有些事还得皇上您这个做父皇的决定。臣妾是想着,小太子刚搬来宫里,难免不习惯,有几个同龄人陪着更好。何况又是嫡亲的表兄弟呢。奴家的兄弟们虽然都不成器,但是一同长大,日后也能替太子跑跑腿。”到底是曾经宠爱过的妃嫔,摸得准楚旭的龙脉,卫美人着实很会说话。

  “对了,阿霁还给我写过几封信呢。淡月,你去我的妆奁盒子里拿出来给皇上看看。”卫美人巧笑倩兮地吩咐身边的侍女。

  趁着这功夫,谢莞端着茶壶上前来,凑趣地笑道:“皇上,我记得寄奴在家时候,最喜美食,他那小嘴刁的呀,要不说是真正的王孙公子呢。寄奴若是来了,宫里的厨子可要辛苦一些。”

  “寄奴是小名,妹妹这样的身份,随意唤来似乎不妥,就算如今还没定名分也不能这样,以后更要记得尊一声太子殿下。”卫夫人言语带笑,意思却刮骨寒风似的:“对了,劳烦妹妹烹一壶茶过来。”

  屈辱之色在谢莞的脸上一闪而过。

  哼,楚昭她还不知道,不过是个傻吃傻玩的小纨绔罢了,好骗得很。等他进宫之后,自己将他笼络好了,再来收拾卫玥这个贱人。

  虽然在心里这般作狠,但谢莞作为一颗家族弃子,如今没有家族照拂,这段时间很吃了卫美人一些苦头,此时也不敢使性子,只得起身执起一个紫砂壶,缓缓在楚旭的茶杯里注水,行动间有种舒缓的温柔感觉。可惜做的到底是丫鬟的事情。

  淡月很快就取来了信。

  卫氏一门以擅书著称,据说卫琯在临死之前,曾手书书圣陆贽的《靖难帖》一篇,然后带着绝世珍本从容赴死。

  那般烈烈的风骨,给当时年纪尚小的安靖帝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日后他从官妓营中救出了卫玥并异常宠爱,很难说不是受了卫琯这位前太傅的影响。

  楚旭接过来一看,见字迹飘逸,深的太傅真传,而且信的内容也是文采斐然,行文古雅,不由点了点头,温和地说道:“甚好。卫家既然已经平反,那就把这两个孩子都召回来吧。翻过年阿昭就满了十岁,应该出阁读书。便是谢家总拿命数推三阻四,想来也再没有借口了。”

  卫夫人笑道:“已经接来了哩。现跟在卢大人身边到山上去了,说不得这会子正在拜见小世子。”

  谢家对外宣称小世子在清凉寺中为母亲守孝,其实质不过是想拖时间。对于此,楚旭心知肚明。

  “喻王妃说起来还算是朕的弟妹。既然爱妃的两位兄弟去了上方山,不如朕也去烧一炷香,聊表哀思罢。”

  ***

  珈蓝塔中,世家的精英们争得面红耳赤。

  按说立楚昭为太子,正是世家大获全胜的体现,但有了喻王的教训在前,世家对于是否将太子殿下送去宫里,便分成了好几个派系。

  “听说李尚全也上书请立世子殿下为太子了。”崔名堂说道。

  谢铭面带忧色:“历来太子平平安安熬成皇帝的就不多。在拥有尊崇地位的同时,太子也成了一个靶子,受到后来者的攻击。皇上正是年富力强之时,虽然子嗣艰难,但世事无绝对,倘若自此就生养息寻访名医,日后如何也不一定。这时候让寄奴成为太子甚至送进宫中,实是将咱们的底牌过早的露出来。我是不赞同这样做的。”

  崔名堂听完恍然大悟道:“我还以为李家这次学精乖了,原来是有这样的险恶用心。”

  卢三顾却道:“那却也未必。李尚全最擅揣摩上意,此举或许只是为了讨好皇上。若是不趁早定了名分,恐怕夜长梦多。”

  谢铭怒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依卢兄的意思,又要拿世子殿下冒险了吗?哪怕不立太子呢,总之我是无论如何也不同意世子进宫的。”

  卢三顾老神在在地说道:“只怕到时候就由不得你了。”

  谢晋并没有参与这场争论,在他看来,李家这回的临死一击看似打击了世家,实则不然。女儿的死反而让事情变得简单了。世子殿下大可以守孝为借口拖个三四年,到时候寄奴行完成人礼,刚好成年,便可以避嫌为由,不进宫里去住了。若是在这个过程中,楚旭出了什么意外,世子作为皇室唯一的后代,更可在世家的拥护之下即位。

  实在是进可攻,退可守。

  楚昭坐在外公膝盖上,似乎颇为疑惑地仰着玉白的小脸,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雾蒙蒙的大眼睛看上去特别有灵气。好像能看到人的心底去一般。

  士族的感觉没错。世子殿下的确能看到他们心底去。

  不过楚昭现在也发现了,读心术的效果随着对方智力的升高而减弱。面对谢晋的时候,他就只能模模糊糊读出一种伤心、欣慰和愧疚混合在一起的复杂情绪。面对崔名堂的时候,他便能够读出对方较为准确的情绪。面对寺里的小和尚时,他几乎能够感受到小和尚一闪而过的念头。

  就在世家为了立太子一事争论不休的时候,楚昭忽然发现自己的控制面板上出现了一条提示。

  *系统公告:完成部分主线任务——被安靖帝楚旭秘密下诏立为太子。奖励特殊技能,可以看到所有下属的智慧值、武力值和清廉值。*

  

  第37章

  

  舅舅说的没错,在当今皇上还能活很久的前提下被立为太子,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成为一个被四方攻击的靶子。案例参照唐代的李建成和清代的胤礽两道前车之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9页  当前第2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9/13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为君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