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帝师_分节阅读_第173节
小说作者:来自远方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868 KB   上传时间:2015-12-14 13:22:50

  箱子运回,刘瑾自不必继续在悬崖上受罪。

  船上旗帜扬起,刘瑾望见,当即松了口气。

  佯装欣赏美景,实则头晕目眩,眼冒金星,滋味非一般难受,“这景没什么好看,回去。”

  话落,刘瑾抬脚就走,江彬和护送的卫军目瞪口呆,回过神来,只能一个劲运气。

  说好的是他,说不好的也是他。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上来,没等喘口气,又要马上下去,溜人玩吗?

  回到船上,好奇寻到的宝物,刘瑾提起精神,先往杨瓒舱房。

  舱房不大,自然容不下所有木箱。杨瓒下令,将箱子都运入底舱,即是原本存粮之处。

  这样一来,刘瑾自然扑了空。

  问明情况,掉头下到底舱,发现舱里点着风灯,鸦雀无声。

  数人背影正对舱门,中间围着几只箱子,均是屏息凝气,似僵住一般。

  刘瑾上前两步,探头向内看去。

  饶是见多宫内珍宝,仍不免倒吸一口凉气。

  十只箱子,仅打开五只,里面的东西无不连城之价。

  最小的两只箱子,一只里满是珍珠,小如米粒,大如龙眼,堆叠在一起,润泽光亮。另一只装有金银首饰,打磨成花鸟虫兽,璀璨夺目。最上一枚玉佩,竟雕琢着龙纹!不似本朝之物,倒似唐宋时的古董。

  余下三只箱子,有赤红的珊瑚树,底座镶嵌宝石,只比天子赏赐给杨瓒的那株矮上几寸;有未经打磨的宝石,棱光闪烁,夺人眼球;还有整箱的金银器皿,看不出年代,观其外形,均非本朝之物。

  刘瑾双眼瞪大,终于明白,为何所有人都不出声。

  “佥宪,可要继续开?”

  “开!”

  一小股海盗,藏宝便如此之巨,难以想象,许光头之流又将是何等豪富。

  锦衣卫领命,余下五只箱子被一一开启。

  最大两只,堆着各种形状的银块,成色不一。王守仁和钱宁看过,确认箱中并非官银。

  番商壮着胆子上前,指着一块银饼,道:“大人,这些银饼应是倭国之物。”

  “你确定?”杨瓒拿起一块银饼,或许是掺了杂质的关系,成色实在一般。

  “小的同谢十六交易,收过几袋,都是许光头从倭人手中得来。”

  “哦。”

  杨瓒点点头,将银饼扔回箱中。

  余下几只箱子,多是金银之物,没什么出奇。

  唯独一块灰白色“木头”,堆在银中,隐隐散发香味,引来众人侧目。这样一块木头,放在藏宝的箱子里,实在有些奇怪。

  杨瓒正自不解,袖子忽被拉了一下。

  转过头,发现刘瑾正挤眉弄眼,本能快于思考,险些一尺子抽下去。

  “杨佥宪,咱家若是没看错,这可是宝贝。”

  “宝贝?”

  “龙涎香!”

  “你说这是什么?”

  杨瓒吃了一惊。

  传说中各种高大上,天子御用的香料,就是这么灰不溜秋的一截“木头”?

  仔细回想后世对龙涎香的介绍,杨瓒眨眼,再眨眼,仔细端详箱子里的东西,终于相信,刘公公没说谎。

  既在宫内伺候,自然见过不少好东西。对上用之物,定是比他人了解。

  龙涎香无法估算价值,只能和珊瑚珍珠放到一边。锦衣卫清点过金银,记录下数目,抄录成三份簿册,分别由杨瓒,王守仁,刘瑾保管。

  “他日运宝回京,此将呈送天子。”

  王守仁没多言,接过册子收好。刘瑾万没想到,他也有份。看着杨瓒,半晌没动。

  “刘公公?”

  “杨佥宪,可否容咱家再核对一遍?”

  “自然。”

  凡事同杨瓒扯上关系,刘公公都要万分小心。秉持着十二万分认真的态度,一一开箱子,重新清点。过程中,竟在一只箱子发现夹层,取出来,又是一张海图。

  “这……”

  海图很是粗糙,画的都是些什么,根本辨认不出。

  夹层里还有一本削成薄片,用牛筋串联的木简。包裹几层油布,本以为是古物。未料想,木简上都是人名。

  杨瓒没看出蹊跷,王守仁忽然皱眉。

  “此二人,似是浙江布政使司官员。”

  心中闪过多个念头,杨瓒拿起竹简,重新裹上油布,向王守仁摇摇头。

  后者领会其意,不再多言。

  金银重新清点完毕,留王守仁和刘瑾收拾首尾,杨瓒带着木简回到舱房,取纸笔抄录。其后同钱宁商议,船过浮山前所,暂时靠岸,遣人快马加鞭,将名单送去扬州府。

  事关重大,最保险的办法,钱宁亲跑一趟。

  “还请钱百户帮忙。”

  “佥宪有命,下官断不敢辞!”

  海上行船,同陆上关系断绝。

  南直隶和江浙官员不知钦差行到哪里,杨瓒同样不晓得,江浙等地都发生了什么。

  托钱宁送信,一来是为保险。二来,即便到了浙江,杨瓒也不打算立即登岸。海图上标注的最大一处藏宝地,现已为许光头手下占据。番商言,进京之前,同谢十六最后一次交易,即在此处。

  两艘兵船,几百名卫军,南下一趟,什么事都不做,未免枯燥。不求一举剿灭海盗,探听一下虚实,摸一摸根底,总是好的。

  在灵山卫送走钱宁,杨瓒将计划说出。王守仁和刘瑾早有准备,并未多言。

  对刘公公来说,到了江浙,即要撸起袖子开掐,逮住一个掐一个,逮住两个掐一双。与其大惊小怪,不如省点力气。

  番商和海盗却是傻眼。

  “大人,您要探谢十六的虚实?”

  “正是。”

  杨瓒坐在椅上,绯色官服,黑色乌纱,腰束金带,本该悬挂在金带下的牙牌,此刻正被握在手中,观其大小厚度,充板砖砸晕几个,应该不成问题。

  番商咽着口水,终于意识到,先前的预感不是虚假,这位年不及弱冠,却比官场老油条还会谋算的主,寻宝只是顺带,其真实目的,八成是要剿匪!

  和江南官员撕扯,不是杨瓒专长。有刘公公当前,他自可退后观战。

  灭掉江浙最大一股海匪,才是他的最终目的。

  官匪勾结,关系网紧密?

  官官相护,找不出下手的地方?

  没关系,有刘公公和地方官开撕,他只朝海匪下刀。

  打蛇打七寸,举起大砍刀,什么阴谋诡计都是白费。

  手持天子密令,钦差剿匪,名正言顺。

  谁敢阻拦,正可说道一下,护着同僚,尚可辩解。护着海盗,是想作甚?

  造反?!

  此举的确危险。但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不杀鸡儆猴,如何能在江浙打开局面。仔细衡量,这样的险值得冒。

  何况,他不是孤军奋战。

  推算时间,在扬州府养伤的顾千户,八成已接到他的书信。加上钱宁带去的名单,以顾千户的能力,此时应该有了动作。

  

  第九十七章 主动跳坑

  

  正德元年,四月辛亥,应天府

  天刚擦亮,东华门外,即有一辆青缦马车飞速行来。

  车夫扬起马鞭,甩出鞭花。

  骏马扬蹄,哒哒声破开黎明前最后一丝寂静。

  六名骑士护卫马车左右。

  四人着缇衣,背负弓箭,腰佩绣春刀。身姿剽悍,飞驰中,煞气扑面。

  两人做东厂番役打扮,圆领衫,皂圆帽,腰间一把长刀,随身没有弓箭,而是两只水火短棍。

  城门卫刚刚轮值,正要拉起门闸。忽见马车骑士自东行来,擦擦眼,确认没看错,当即停下动作,飞速禀报城门官。

  后者得报,提刀走上城头,眺望渐近的马车,眉间锁紧。

  “锦衣卫和东厂番子怎么凑在了一起?”

  南京有六部,有镇守太监,亦有厂卫常驻。

  南京勋贵功臣子弟,十个里有五六个挂着锦衣卫官衔。同庆云侯世子周瑛相类,只领俸禄不视事。待继承父祖爵位,即会主动向天子乞辞,转授家中子嗣。

  在南京守皇城门,不比在神京轻松。

  神京好歹是天子脚下,厂卫进出办事都遵循规则,极有章法。南京则不然,除北镇抚司派遣的同知佥事,千户百户,余下多勋贵功臣子弟,飞扬跋扈起来,魏国公都管不住。

  故尔,朱厚照才会生出将张氏兄弟南送的念头。

  进了南京城,区区两个外戚,不比蚂蚁好多少。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39页  当前第17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3/33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帝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