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帝师_分节阅读_第222节
小说作者:来自远方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868 KB   上传时间:2015-12-14 13:22:50

  人不好找,到了岛上,必定要多呆几年。

  种种原因加起来,升迁慢成为必然。

  但风险同利益成正比。

  只要耐得住寂寞,完成任期,一飞冲天,也不是不可能。

  原本,杨瓒属意登州卫周指挥使。

  可惜登州卫在山东,新设卫所则属江浙。虽同属左军都督府,但相隔南直隶,平调武官也要费一番周折。

  中途环节出错,走漏消息,事情提前被朝中得知,杨瓒和周指挥使都要担风险,惹上不小的麻烦。

  相比之下,钱仓所隶属浙江都司,同双屿隔海,却相聚不远。

  熊指挥使常戍象山,占据地利人和。调他驻岛,远比牵动各方关系,从登州卫调人更为方便。

  杨瓒同王主事商议,仔细考虑之后,最终,接受熊指挥所请。

  “下官同周指挥使相交日久,然剿匪之时,与熊指挥使更能协同。”

  也就是说,更合拍。

  杨瓒点头,表示理解。

  归京之后,王守仁请外放,已是板上钉钉。

  人到双屿,避不开同卫军打交道。

  想要少些掣肘,诸事顺利,卫军指挥使最好是熟人。彼此不说莫逆,也要有几分了解,能说上话。

  如能同寅协恭,通力合作,自然更好。

  周指挥使性格严谨,却有些安常守故,凡事多求无过。

  熊指挥使大大咧咧,看似莽莽广广,实则粗中有细,也更敢冒险。当初,周指挥使协同临山卫官兵剿灭双屿海匪,钱仓所的兵船赶来分功,胆子不大,绝做不出。

  王主事没直说,杨瓒却听得明白。

  在双屿设卫,前后诸事,都要胆大心细才能做成。

  相比和番商市货,王主事明显对佛郎机海盗更感兴趣。

  若是周指挥使,怕要皱眉。换成熊指挥使,必会眼珠子一转,袖子一撸,大笑三声,抄起刀一起干。

  想清楚之后,杨瓒突然愣住,生出个奇怪的念头,自己这只蝴蝶,翅膀扇动的幅度似乎有点大?

  本该上山剿匪,擒拿藩王的王主事,被他坑到海上。

  坑虽然深,王主事依旧飞身跃出,几个扫堂腿,将更多人填埋进去。明朝海域内的匪徒不够,直接转向西方探险家,欧罗巴海盗。

  以王主事之才干,甭管哥伦布还是达伽马,无论葡萄牙贵族还是英格兰女王,十成十都得跪。

  摸摸下巴,考虑半晌,杨御史仰头望一眼房顶。

  这是做了好事,还是挥舞着铁锹挖得太嗨,方向没找准,凿过海峡,把欧洲大陆都给坑了?

  管他呢。

  国朝强盛,百姓富裕,欧罗巴会不会泪流成海,关他何事。

  半个铜板的关系都没有。

  杨瓒和王守仁商议妥当,奏疏递送朝廷。

  熊指挥使得到准信,搓着大手,笑得差点合不拢嘴。

  升官算个x!

  既有钱,又能在御前留名,才是真正实惠。

  没被选中的几位指挥使,虽有些遗憾,倒也并不嫉恨。

  移调岛上,金银不少,升迁却慢。说不定到死都是个三品指挥使。

  相比之下,返回原卫,凭此次战功,必能得朝廷嘉奖。积累几年,升入都司或调入京卫,子孙后代的前程绝不一样。

  圣祖高皇帝定下的章程,军民商匠,户籍严格。募军之外,卫所将官士卒都要世袭。

  几名指挥使想得明白,自家儿孙没有读书的本事,效仿李阁老一样,由军户晋身朝堂,位列内阁,无异于天方夜谭,完全想象不能。

  与其做白日梦,不如老老实实在卫军中奋斗。

  自己是指挥使,儿子袭职,少说也是千户。借功劳,升入都司或调入京城,可保三代不衰。

  如像熊指挥使一样,请调岛上,儿孙想要出头,怕会难之又难。

  彼之蜜糖吾之砒霜。

  考虑问题的方向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不一样。

  知晓几人心思,杨瓒也只能耸耸肩膀。

  “人各有志。”

  不管怎么说,几人没有就调遣一事产生龃龉,于他也算好事。

  奏疏递送京城,敕令很快下达,浙江三司都没暗中使绊子,熊指挥使顺利自钱仓所移调海岛。

  带钱走?

  无碍!

  重要剿匪所得,全部带走也没关系。

  吃过刘公公大亏,三司官员忌讳谈钱。

  点选武官?

  没关系!

  都要带谁,同知佥事,千户百户,总旗小旗,随便选!

  兵卒也要带?

  这……好吧,只要不是一盘端,留下足够人手,守到新兵入所,同样随意。

  鉴于同僚下场,三司官员均知,刘瑾不好惹,杨钦差更不好惹。和钦差对着干,绝没有好下场。

  偏偏熊七的靠山就是这姓杨的。

  为早日送走瘟神,别再出什么错漏,只要不过分,凡熊指挥使的要求,一概满足。

  卫所兵额不足,再征调就是。

  朝廷下敕令,流民自动回归,可附户籍。

  归附的户籍,可操作余地相当大。

  附民户必要分田,上田中田和下田,定咬按照一定比例。上田和中田的亩数,不能少过一定数量。

  连年天灾人祸,荒田不少,上田却是有限。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田能丰产,凑一凑也能交些粮税,谁会乐意做流民?

  附军户就没那么多讲究。

  都是下田也无碍。反正军汉靠饷银吃粮,加上剿匪所得,商人孝敬,一年下来,比种田好上数倍。

  前提是,卫所将官漏漏指缝,别吃相太难看,盘剥太多饷银。

  致使流民不满?

  三司官员嗤之以鼻。

  说是流民,半数都是海匪。说被裹挟,又有几分可信?

  匪就是匪。

  分到田地,也未必会老实耕种。放任其留在乡间,埋下隐患,不如打散,远发卫所,戍守海疆。

  “悖逆者,自可军法处置。”

  看似深体圣意,实则将众人性命捏在手里。安心从良便罢,生出歪心思,做出幺蛾子,一句“军法无情”,分秒捏死。

  三司的打算,锦衣卫查得一清二楚。

  知晓内情,杨瓒沉默许久。

  果然谨慎是对的。

  官场经验太少,不是带了刘公公,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又全力剿匪,尽速尘埃落定,这些人回过神来,动动手指就能让他好看。

  熊指挥使列出名单,除参与剿匪的武官,文官之中,刘经历列在最前。

  非是他的职业技能有多高,实因他人不堪用。要么在卫所混日子,事事不上心;要么为海匪传递消息,已被军法处置。

  矮子里挑高个,刘经历才被选上。

  依熊指挥使,有先前之恩,用他总比用旁人更为放心。

  人有污点,不甚要紧。

  有的时候,背着污点,反比一身清白更可用。

  江浙事安排妥当,杨瓒一行离开钱仓所,乘官船北还。

  比起来时,兵船多出一艘,另添三艘运货的粮船。

  对此,刘公公振振有词:“东西多,船自然要多。与其分行,劳人伤财,不如一并带走。反正顺路,正合适。”

  “有理。”

  杨瓒骤然发现,在宁波府几月,刘瑾的行事不同往昔,愈发干净利落,性格也有些变化。

  究竟是好是坏,还需观察。

  不过,跟着上船的刘玉,倒让他提心。

  幕僚?

  想起刘玉离开朝堂的情形,杨瓒蹙眉。

  带此人归京,恐会掀起一场风雨。但人已登船,总不能扔进海里。只好暂且按下,交代船上校尉盯着,以防后事。

  “如果有不对,立即报于顾同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39页  当前第22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2/33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帝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