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不夜天_分节阅读_第20节
小说作者:云长歌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883 KB   上传时间:2016-04-02 14:23:53

王氏听了之后当时就傻了,刚想辩解什么李显一个眼神过去,狸奴带过来的侍女就走过去捂住了王氏的嘴把她给带了下去。

韦氏听说王氏被赶走了,眼中一亮,没了王氏以后王府后院就只有她一个侍妾,在周王没有正妃的时候这里就是她的天下!

韦氏想到这里看向李显的目光就是怯懦中带着十分热切了,李显冷眼看着韦氏斟酌了一下说道:“韦氏患有心疾,迁至青阳苑着人看管,无特殊原因不得踏出青阳苑一步。”犹豫了一下他又补充道:“一应分例按照媵的品级来。”

韦氏听了之后整个人都傻了,在这个时代说心疾并不是说心脏有毛病,其含义大概等同于现代的精神病了,而李显这一下子显然是利用韦氏那一嗓子给她扣了个帽子说她精神有问题,并且将她圈禁起来,哪怕李显吩咐韦氏的分例按照从六品的媵来养着她,但是这跟被打入冷宫有什么区别?

韦氏再怎么心机深沉如今也不过是个十五岁的小姑娘,她完全没想到李显会这么做,等她从打击中回过神来之后,发现自己已经被扔到了青阳苑,想要反抗都办法反抗——青阳苑外有壮妇守卫,她根本不是那些仆妇的对手!

因为这件事儿李显一晚上没怎么睡好觉,对这两个姑娘他心里还是有愧疚的,王氏他没说什么就是让人送回去,虽然到底是坑了王氏,但是回去之后依照王氏的家世容貌,想要嫁个差不多的丈夫也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哪怕是给人当继室也比在王府里守活寡蹉跎岁月来的好。

至于韦氏,不能跟王氏一样处理,自从知道这个韦氏很可能是历史上那个跟中宗共患难却不能同富贵的韦庶人之后,他就一直对韦氏有些忌惮。

他不敢将韦氏放走,生怕不知道什么时候韦氏东山再起直接成为他的正妃——虽然从对方的家世上来看这件事儿是完全不可能的,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李显能做的就是将她死死的圈在王府里好好养着,虽然可能有点对不起她,但是李显也看出来了,韦氏绝度不是什么小白花,心机手段一样不缺,这样的女人真的给她一个机会她能翻了天去!

想到这里李显逼着自己狠下心不要再去想有关韦氏的事情了,反正他已经吩咐人看好韦氏,对方想要逃走是不可能的,就这样吧。

第二天李显是顶着两个黑眼圈去上朝的,众人看到李显这个样子都有些好奇,谁都知道周王殿下一向无忧无虑,咳咳,当然这是对比朝上的众人来说的,难得看到他这么没精神的样子啊。

也有一种八卦官员想到李显之前纳了两个侍妾,不由得都暧昧的笑了笑,少年人年少气盛也是值得理解的嘛。

结果在朝上的时候郑玘将完善过后的铨选制度一条一条说出来让大家讨论,并且重点声明了一下其中有周王的手笔。

于是在赈灾一事上一鸣惊人之后又迅速隐身的李显就又被拎出来挂了一次墙头,大家在听说那些严格的条例都是出自李显之手的时候,看他的眼神都不同了——别的不说,这些制度一出来,铨选可是严之又严了,周王殿下思维缜密可见一斑啊。

更有人在暗中后悔,之前太看轻周王了,没有与之交好,想想也是,帝后二人多么精明,太子和沛王多么出色?周王怎么可能差了?

郑玘这个说出来虽然说是讨论,但是其实也不过就是走个过场,这个制度已经很完善了,就等着圣人点头就开始全面实行,李治看出来这个铨选对朝廷是非常有好处的,怎么可能不同意?

于是这件事儿暂时也就告一段落了,只不过今天的朝上,李显主动要大出风头,前有对铨选制度的补充,后有工部上书要求推广月堤——恩,月堤的发明也是出自周王之手,还有水泥也是周王殿下发明的。

众大臣:周王殿下这到底是要走什么专业啊?难不成这位还是个全才?

月堤和水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只不过这个不比铨选,铨选可以说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事情,一声令下从上到下就可以迅速执行起来,而月堤这个……要慢慢来,毕竟修堤坝也是要钱的,国库不算充盈,这个要怎么修从哪里开始修就要讨论了,最主要的水泥的产量更不上,所以就算国家有钱也不可能真的很快就将月堤推广。

这一次常朝就讨论这么两件大事儿还都是跟自己有关的,不过因为有了这些研究成果,李显眼下的黑眼圈就被人解读为为了帝国兢兢业业了。

李显一点也不想知道这些官员到底在想什么,他现在只想赶紧下朝回王府补觉,最让他觉得坑爹的是,好不容易下朝了,结果一堆人过来围着他问这问那,李显敷衍着都觉得十分累得慌。

然后他敷衍这些大臣都已经很累了,李弘和李贤还过来凑热闹,李弘说要请李显去东宫吃饭,李贤说上次答应李显要带他出去好好玩一直没时间,正好今天有时间了,就去吧。

太子和沛王又一次扛上了,只不过这一次他们两个都在看夹在他们两个中间那个人怎么选,旁边的朝臣无论是太子一系还是沛王一系都小心的等着周王的选择,虽然看上去这两个问题没什么重要的,但是这却可以看做是周王站队的一个信号,无论他选择谁都相当于站到对方那边了。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又很重要,大家都在等着看李显怎么选,哪怕是中立派和武后党也略关心。

这其中郑玘比较特殊,他似乎哪边儿的都不是,但是又跟哪一边儿都关系不错的样子,他看着李显被夹在太子和沛王中间的样子不由得皱了皱眉:这个蠢学生不要说错话才好啊。

郑玘非常担心李显会说错话,他已经开始想办法怎么解救李显了,只不过……司封少常伯,正四品的职位听上去不低,但实际上在这个朝堂之上的发言权并不怎么重要的,如今皇子们的事情更容不得他来插手,想要把李显摘出来,哪怕是郑玘都觉得有些棘手。

所有人都在等李显的选择,被这么多人关注着,李显就算再怎么好脾气也要爆了。

他毫不客气的站在李弘和李贤中间指着自己的黑眼圈表示:“谢谢兄长们的美意了,不过你们看看我这个样子,哪儿有心思吃饭玩乐啊,只求放我回去睡觉啊,睏死了!”

众人:……

他这个理由实在是太强大了,最主要的是证据十分明显,真要死拽着不放的话,倒显得自己不通情达理了,所以大家只能目送李显晃晃悠悠以一种看起来似乎随时会睡过去的危险姿态离开。

李显走了,众人也自然就散了,该跟谁走就跟谁走了,该干嘛的干嘛去,郑玘看着李显的背影微微一笑,转头刚想走就看到太子李弘朝他走过来了。

郑玘站在原地给李弘行礼,李弘微微叹了口气:“清澄果非常人,七郎如今竟似脱胎换骨,想来都是清澄之功啊。只可惜,清澄如今身为司封少常伯又身兼东宫詹事,只怕也很难在与七郎教学相长了吧?”

郑玘平静的说道:“殿下谬赞,周王殿下聪慧非常,臣不敢居功。”

李弘深深的看了郑玘一眼没再说什么就走了,这个人……看起来似乎也并不是真的一心向他啊。

郑玘看着李弘的背影微微摇了摇头,刚刚太子的意思十分明显,就是觉得李显如今看起来一点都不傻,大概就是觉得郑玘教得好,当然这只是表面含义,引申含义就是……你是他的老师,你说话他应该是听的,暗示郑玘现在是太子詹事,天然就应该是太子一党,郑玘要是开口,李显自然会站在他这边的。

以前李弘和李贤对李显的争取一直都是比较温和的,有他可以没他也行,但是现在随着李显本身的才华一点一点的显露出来,再加上爹娘对他似乎都颇为喜爱,这个弟弟的态度就十分重要了,如果能够争取到他对己方绝对是一大助力。

而今天李显用困乏的借口避开了,恩,大家都觉得那是借口,但是只有郑玘知道,李显……还真就是那么想的,没看刚刚在朝上的时候都要睡着了吗?

不过李显这样置身事外还是让他很满意的,他相信李显也不会想要去站队,哪怕真的要站队,太子也并不是特别好的选择啊。

李显晃晃悠悠的回到家里,也不管昼寝是不是被瞧不起了,直接散了头发换了睡衣就开睡,结果正睡的天昏地暗的时候,他又被叫起来了。

李显十分痛苦的表示:想要睡个觉怎么就那么难呢!

只不过这次他不起也得起,因为来叫他的是圣人身边的常侍,说是有大事相商,太子沛王已经都过去了,圣人长大开府的儿子里就剩他了。

然后李显又问了一句还请了谁,如果只是太子和沛王的话,那大概就是家庭私事?虽然说天子无私事,只不过没有外人的话大概也就是跟他们有关的吧?

这位新提拔上来的敏常侍也没隐瞒,当然也是因为李显比较大方,他也就很大方的提供了情报。

李显一边整理身上的朝服一边听,听着听着就觉得不对了,这尼玛绝壁不是家事啊,看起来似乎还有大事要发生啊,如果不是大事,刚刚退朝就把司平哦,也就是兵部尚书侍郎都喊到紫宸殿,户部尚书侍郎也进了紫宸殿,最主要的是吏部也去了,然后三省丞相主管也都去了,这明显就是个小朝会啊,只不过这个规格略高一点,几乎没有四品以下的官员。

不过……如果真的有大事儿的话,喊他干嘛?李显自己都觉得有他在的场合,应该不会特别严肃,因为……他完全不知道机密大事儿把他喊上有啥用。

结果到了那里,他发现还真出事儿了,边境那里打起来了!

李显听了之后整个人都=口=了,这事儿说起来还是之前平高句丽时候的历史遗留问题,高句丽被大唐打败了,高句丽的领土自然也就是大唐的了,对于新领土大唐的一个措施就是将那里的原住民牵走,有用的就迁到好一点的地方,没用的就迁到差一点的地方,然后跟贱民通婚,这样几代下来,高句丽什么的……也就成为历史了。

而这一次朝廷商量出来的方案就是将高句丽的三万人迁往江淮和山南一带,结果这三万被迁的人就……勇敢的反抗了,领头的是个叫钳牟岑的人,不过这位没有自立为王,而是找了一个有王室血统的人——安舜。

这个安舜说起来也不是王室的直系血脉,而是高句丽宝藏王高藏的外孙——当然啦,既然打败了高句丽,王室肯定是不会留了,不过高藏没有死,为了表示天朝上国的气度,李治不仅仅没有杀了他,反而以高藏政不由己为名,封高藏为司平太常伯。

所谓司平太常伯也就是工部尚书,只不过高藏这个工部尚书更像是一种挂名,真正的活都是楚培和张宁在干,这次月堤的事情也是楚培和张宁总览。

现在高藏估计还没听到自己的外孙自立为王的消息,估计要真的听到了,恐怕得心塞的不行——好不容易保住了一家老小的命,结果就出了个坑外祖父的外孙。

说起来,高藏作为曾经的高句丽王室,李治怎么都不能弄死他,甚至还要给他官位,但是高句丽别的氏族就没那么好命了,安舜虽然是高藏的外孙,也只是外孙而已,他实际上是渊净土的儿子,而渊净土……他是盖苏文的弟弟啊。

当年唐太宗李世民攻打高句丽就是因为高句丽打新罗,新罗来找大哥,恩,来找大唐求救了,李世民果断遣使让盖苏文停止攻打新罗,结果没想到盖苏文也很果断的拒绝了,李世民是谁啊,这他能忍?二话不说直接出兵就打,然后就把高句丽揍了个够呛。

这样算一圈,李显就明白了安舜是不可能被赦免的,所以他是在被迁徙的那三万人之中的,当然也正是因为他身上有那一半的王室血统,于是就被钳牟岑选中了。

既然他们反了,那大唐就要有相应的对策,别的话也不用说了,打吧!

高藏的司平太常伯自然是坐不下去了,转手就让杨昉顶替了,至于领兵人选定的也很迅速让营州都督高侃带兵行东州道,左监门卫大将军李谨行走燕山道。

朝廷机器一旦启动,其实还是挺迅速的,反正李显坐在紫宸殿中梦游一样的看着大家在那里商议,很快就定下来了谁领兵,领兵多少,粮草补给怎么走都有了个大概的章程,剩下的细节就要各部自己去扯皮,咳,去商量了。

李显顶着一张睡眠不足的脸,看着大家都在那里忙有点纳闷,这么严肃的事情把他找来干嘛?围观吗?

前期的时候他还的确是在围观,只不过在让各部主要官员去干活之前李治没忘记又充当了一次背景板的李显,他转过头来看着李显:“周王可还有何要补充的?”

李显:(⊙o⊙)啊?

第44章 44

李显有些莫名其妙的看着李治,李治在说了那句话之后所有人的目光也都放到了李显身上,一瞬间李显觉得自己要被烤死了。

“我……我没啥……要补充的……啊?!”李显有些紧张的看着李治,不知道李治怎么突然要问他这个背景板,他哪里懂打仗啊。

问题是……李治觉得可以培养李显一下啊,现在李治的办公桌上还放着李显写的那一溜计划表呢,那上面的改革虽然只是一个总览可是看上去对皇权集中是非常有用的——所有的皇帝都希望军权是在自己手里的,按照道理来说其实皇子是不轻易领兵的,但是架不住李治觉得李显有天赋啊,任何父母都舍不得埋没孩子的天赋的。

虽然这孩子略山寨,可是李显懂事听话,不结党不营私,相较于别的儿子,这个儿子简直是太贴心了,如果让他们选的话,他们宁愿要这么一个儿子。

李显这样不发表意见,反而让李治觉得他是在避嫌,脸上越发的和蔼了:“你想到什么就直接说。”

下面的人眼神乱飞,李弘和李贤就开始琢磨他们亲爹这些话的含义。

李显整个人都木了,这又是怎么了?李治非要他说什么,难道是真的有什么内涵?可是……李显眼睛在所有人身上转了一圈,非常想在别人的身上找到答案,只不过看了一圈除了收获探究的眼神*n以外,再没有别的了。

李显:突然好想念郑老师,如果郑玘在场的话哪怕就是看着对方平静的眼神表情也能让李显安下心来,只可惜郑玘没过来,吏部尚书带着另外一个侍郎过来的,郑玘被留在部里干活呢。

顶着周围人关注的目光,李显小心翼翼的看了李治一眼,绞尽脑汁想了一下才说道:“那个……讨伐时俘虏的高句丽人要怎么安置?”

李治想了想直接说道:“遣司平太常伯绥纳亡余!”

司平太常伯就是新走马上任的杨昉,李显听了之后略有些奇怪,这种事情……为什么要让工部尚书去?难道不应该是户部尚书去吗?由此可见唐朝的时候官员们干活也不是只盯着自己一亩三分地就完了,基本上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哦不,是大唐朝廷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

李显说完了就眼巴巴的看着李治,只希望他这位便宜爹别再继续问了,再继续问他真的要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小心做了什么让李治怀疑了。

好在李治通过这次问话多少也知道了李显的水平——大概就是在纸上谈兵这个档次吧,于是也就非常痛快的放行了。

李显深一脚浅一脚的回到王府之后到底也没搞明白今天这是要干嘛了,李显回去之后想要补觉,结果却又睡不着了,整个人都显得有些烦躁。

然后……他就接到了李治的通知:你的王傅……又下岗了,哦,是又离职了。

李显:……

太子的太师太傅太保很稳当,沛王傅从开始到现在也一直没换过,怎么就他的王傅一直在换呢?满朝文武会不会觉得他的王傅是个消耗品?

李显整个人都有点不好了,瞬间觉得……王傅什么的……还是不要再来了吧,反正无论谁来都不可能代替郑玘在他心里的位置。

李治也有点发愁了,阎立本的确年纪很大了,眼看都是要致仕的年纪了,再让他教李显也不合适,而且现在对李显而言王傅更多就是起一个监督作用了,教导是教导不了什么了——他这个儿子今天研究食谱,明天研究水利,后天还研究兵事,哪个王傅能跟得上这样的跳跃思维啊!

就算是皇家对儿子的培养虽然是多方位的但是却还是会有一个基调,李弘作为太子自然是总览,而李贤和李显就是两边辅佐,李贤素有贤名,读书比太子还好,算是儿子里面最有才华的,文有李贤辅佐,至于武……说实话,皇子一般是不会让他接触兵权的,也就是说他可以懂,但是不能真的有权利,至于李贤身上的职衔,那还真就是个勋职罢了,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只不过李治也打算看看,李弘在军事方面的天赋平平,实际上李治自己就不是很在行,只不过他有个好爹,再加上唐初人才辈出,将领不少,当然这也跟唐朝的开放政策有关系——这次出兵的李瑾行可是靺鞨人呢,他是突地稽的儿子,也是靺鞨人的首领,自他归顺大唐之后也算是为大唐立下过汗马功劳。

说起来,让李瑾行去打高句丽他应该是很高兴的——靺鞨部落跟高句丽也算是有国仇家恨了,当初要不是被高句丽各种打击,突地稽也不至于被逼的跑到扶余城来要求内附朝廷,当然了,突地稽内附那会儿其实还是隋朝。

不过后来换了唐朝之后,突地稽也还是很老实的跟着老大混,老大让出去打就去打,为唐朝的边境平稳也贡献了不少力量,也正是因为这样,李治其实是很欣赏李瑾行的,所以这次他让李瑾行出征,李瑾行应该能给他带来好消息。

李家是马上得天下的,但是后代一代比一代文弱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李治知道自己往好了说是个仁善之君,但是他很多时候缺乏一种决断力,虽然也并不是真的优柔寡断却也不是那么强硬。

越是这样,他就越想培养一个比较强硬的继承人来,他这一代各种休养生息就够了,下一代不能继续文弱下去,否则中央就很难集权了,最主要的是兵权很可能会旁落。

如今看来李弘并不能达到李治的期望,李贤倒是比较全面可是也没看出在军事上有什么天分,现在横空出世一个李显……他想培养一下了,在自家人手里总比在别人手里强,而且他也算看出来了李显在骨子里其实是个比较懒散的人也没什么野心,就算他执掌一部分兵权也不会对李弘的太子之位造成太大的影响,如果是李贤的话……那可就说不准了,李治不想让玄武门之变在自己儿子身上上演,就只能找个稳妥的人,兵权在自家人手里总比在别人手里强!

只不过目前他还要再看,跟高句丽的战争应该不是非常困难,只不过是一群丧家之犬而已,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在商议军情的时候让李显多多参与,培养一下看他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吧。

可以说李治为了儿子们也算是操碎了心,他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去见列祖列宗了,只是在这之前他要将所有儿子的后路都安排好,他一共八个儿子只剩下这四个了,这四个就千万不能再有什么问题。

只不过上天似乎并没有听到李治的心声,李弘的身体……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差了,之前李治因为身体不好命太子监国,可以说有一部分政务都移交到了太子手里,让太子去处理,李治只是做个最后把关的人——当然那些政务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部分是交到了武后手里。

李弘之前自然是各种不平,他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哪怕不能独当一面也能处理很多事物了,阿娘应该“还政”于他的,可以说李弘在这个时候已经将武后暗中视为争权的对象了,只是他自己都没怎么意识到而已。

可惜他的身体不好,结婚这么久了依旧没有孩子,太子膝下久虚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哪怕太子妃生不出来太子身边可不只有这么一个女人的,若是所有女人都没有动静,那就有问题了。

只不过太子今年刚十七,大家还没有迫切的盯着这一方面而已。

李弘的身体,太平盛世的时候坚持一下还是行的,但是一旦遇到紧急事务,比如说这次突然而来的军情,他就有些撑不住了,毕竟打仗不是儿戏,很多环节都要协调好,军粮军马的处置,士兵们的武器衣服各种补给,总而言之后勤是个非常繁琐却又非常重要的工作,刘邦称帝之后定萧何为首功就已经充分说明了后勤的重要性。

在这个关头,李弘就累病了,他身体原本就不好,现在军情来了就要随时处理,遇到大事儿哪怕是半夜都要起来处理军务,在这种情况下他自然不能去劳动已经休息并且身体不好的皇父,就只能自己扛了——至于武后,武后如今的确是参政了,但是她的人跟军权一点边都沾不上。

李治对武后再怎么能容忍也是有底线的,他能容忍武后在文治上插手,却决不允许武后染指军权!

这样三天两头下来,李弘直接就倒了,他一倒底下也跟着乱了——皇帝和太子都没心力处置政务了,自然会人心惶惶,当然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的主要官员还都是比较靠谱的,虽然人心略有些浮躁,但是工作完成的还是不错的,就是效率慢了点,有太子和皇帝在的时候,他们是能拿主意的,但是换成这些主管官员……那就要扯皮了,这一扯皮就容易耽误时间。

李治有些无奈,太子身体不好他也不能硬压着太子去干活,而最近天气湿热,他的老毛病又有点犯了,就算想要勤政也有点支撑不住,而且大臣也不可能让他这么辛苦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4页  当前第2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0/15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不夜天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