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桃源农家日常_分节阅读_第119节
小说作者:络缤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599 KB   上传时间:2016-06-01 21:11:14

  除了以王大力为代表的三个人并没有退伍之外,而决定继续从戎,所以跟着大部队走之外,其他人全都解甲归田。

  虽然战场上让他们的另一种能力得到发挥,让他们感受到成为英雄的快感,每一场胜利那种成就感是从前没有尝过的。哪怕他们知道若继续留在军队里,很可能有所作为,其中就不乏已经被提为千户之人,可他们内心深处更加向往桃源村的安宁。

  若国家有难,他们义不容辞;若天下太平,他们回归乡野。

  他们之中很多人并不知道,桃源村的名声有时候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耀,也可能是忌惮,他们这般做不过是遵循内心而已。

  说到底,那种刺激的生活只能当做经历,却不想成为常态。

  常喜乐见此心里也舒了一口气,若大家有那志向他不好阻拦,可这般必是会带来太多的后患。如今朝廷对他们桃源村很是满意,可等到太平下来,谁知道会不会就变成一种畏惧。

  虽然他们的势力并不算什么,全村不过是也才上千人而已,但是上位者多疑,尤其又有个常昱,是福是祸谁也说不清楚。为了以防万一,还是注意避锋芒为好。如此识趣,一般来说就不会拿他们如何,否则只会寒了天下人的心。

  而现在大部分人都更愿意归田园居,只有极少数人愿意过这刀口舔血的日子,如此正好合适。桃源村既不会太扎眼,又有能人在外头,让他们有了依仗,不畏别人欺负。

  葬礼办得并不算隆重,却没有半点马虎。

  如今村里因为战乱和之前的天灾没有彻底缓过劲来,且从很早之前开始,桃源村为了杜绝奢靡之风,不管是婚礼还是葬礼,都不可过于奢侈,并且还有具体的标准。否则一旦有钱很容易养成攀比习惯,到最后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但是这并不代表潦草行事,只是更注重心意而不是金钱堆积排场。

  早在这一百多个人前往前线开始,家人们就已经给他们打好了棺材。虽然大家都希望永远用不上,可也更加接受现实,不敢存侥幸。

  而且本来风俗就如此,一般过了四五十岁大家都会开始给自己准备棺材,以备不时之需,若谁家不提早准备,到时候仓促下葬反而子女们还要被训斥不孝,所以大家并不会觉得这是晦气或是诅咒。

  桃源村有专门的坟地,因此葬礼也是一同举行的。

  因为是集体葬礼,所以比平时还要讲究,在下葬之前还要有各种仪式。

  仪式结束之后,里正大声道:“你们放心的去吧,我们会照顾好你们的家人,绝不会让他们受苦挨饿。你们英勇奋战,为国捐躯,永远是我们桃源村好男儿,我们以你们为骄傲!”

  此话一落,原本安静的现场又变得喧闹起来,大家含着泪对着远处喊着。

  “爹你放心去吧,我会照顾好爷爷奶奶娘亲和弟弟妹妹们的!”

  “儿啊,咱们回家了,娘有你这么勇敢的儿子,娘高兴!”

  “当家的……”

  不管有多不舍,这个时候大家都想让死者安心,不想让自己的家人死不瞑目,都尽可能的述说着让逝去的人在天之灵得到安慰的话语。这个时候天空下起了细雨,仿若整个世界都在与众人一起在流泪。

  此刻大家心里是沉重的,也是骄傲的。

  他们桃源村的人没有一个孬种!

  当晚由村子里出资办了一场大宴席,既是为了祭奠故去的人又是为了欢迎活着的人胜利归来。

  这场宴席没有桃源村发达之后任何一场丰盛热闹,也没有邀请杂耍唱戏的,但是大家却比任何一次都更为高兴。

  将近两年,他们都因为战乱和天灾弄得狼狈不堪,虽说以前也过过苦日子,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心里的落差可想而知。现在终于能够放开肚皮畅快的吃一顿,而且不用再担心远在战场的亲戚朋友没是死是活,大部分人能够一家团聚,所有人都觉得压了近两年的浊气一下都给吐干净了。

  更别说不管生死,至少大家都回来了,天下也太平了。

  有的人吃着吃着甚至落下眼泪,“之前日子好了,村里还定了许多规矩,不能浪费不能干这干那的,我当时还觉得咱们村规矩也忒多了。咱们有钱了,咋就不能奢侈一把,看别人土财主过得,再瞧瞧我们,不管兜里多少钱都还得自个下地干活。

  可经过这次我可明白了,不管到啥时候,咱们都不能把自个给养废了,谁知道以后会发生啥事?要是咱们的手没法干活了,真遇上事那就完了!”

  这次因为天灾战乱差点饿死的人大有人在,之前看着高价急匆匆把粮食卖掉的人最后都过得十分困苦。那年大水之后,又是虫灾又是瘟疫,很多家庭都给垮了。秋天的时候收成非常不够好,不少土地最后颗粒无收。

  偏偏之前又把家里那点存粮给卖了,而那时候市面上的粮食比之前卖的时候还要多上至少两三倍。这个时候不管官府怎么施压已经无法控制粮价,就这样不少地方还缺粮。这不仅仅是无良商家炒作了,而是真的缺粮。

  王大嫂娘家也吃了大亏,最后无法只能过来求助王大嫂。

  而这次王大嫂不再如同之前一般,而是直接把他们安排与灾民一起劳作。那些灾民做什么能换取多少粮食,王家人也同样如此。

  这也是王大嫂气极了,以及这些年在常家人有意识的教导和熏陶之下性子发生了变化的缘故。当时常喜盛告诉王大嫂王家人去卖了粮食,第二天她就回家训斥他们,并让他们赶紧把钱换成粮。结果被家里人破口大骂,述说她这些年是多么的无情无义,自个发财却不管家里人的死活。如今好不容易找到挣钱的门道,结果又想来阻拦他们。

  那时候王家人也是魔障了,口里有点钱,就忍不住把这些年的怨气一股脑的发泄出来。看着桃源村最穷的人家都比自己好不知道多少倍,更别提常家,心里早就酸得不行,只不过无可奈何而已。实在是常家人太厉害,占不了一点便宜。

  平时因为还想沾好处,所以对越发硬气的王大嫂有所忍耐,可现在他们却是不想忍了。

  尤其后来听说常喜乐把家里所有的粮食钱财都捐了出去,虽然心疼得不行,可见常家人日子开始不好过,心里就有种扭曲的满足感。而后来整个桃源村都是如此,更是把他们乐呵的不行,只差没上门奚落了。不过背地里也没少笑话,说他们个个脑子被门夹住了。

  这些话都传到了常家人耳朵里,常家人并不在意,如今他们在当地也算是读过书有学识的人,就连孙婆子都觉得不必与这种愚民计较,拉低自己层次而已。可王大嫂心里很是不好受,不管如何这是自己娘家人,如此言语是在打自己的脸。

  这也使得后来王大嫂会硬气到这般地步,连常家都有些诧异。

  虽说王大嫂这些年变了不少,逐渐开始有长嫂风范,不再像从前性子太软,总觉得是撑不起事的。可到底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没想到能做到这般田地。

  他们并不认为这是薄情薄义,毕竟王大嫂并未真的没有理会,放任家人饿死。但是也没有轻易给娘家东西,不是在意这些东西,只是如此一来只会更加养成王家人好吃懒做的性子。以后总觉得反正还有个女儿能靠,行事总会这般不计后果。

  王家人这时候已经骂都骂不起来了,因为就连小一辈都觉得家里人之前太过分,如今姑姑还让王家人有口饭吃已是很仁义。要知道码头灾民营也不是谁都能来的,还得经过筛选,好吃懒做人品不好的那都是得踢出去的。

  况且这种时候,不管是谁都靠着自己的双手去挣口粮吃,自家怎么能啥都不干就知道讨粮。如此王家人更没法蹦跶了,只能乖乖的跟着一起劳作。

  大家听这句话都十分感慨,虽说这些年大家也没有停止过劳作,但到底是比从前要放松了不少。苦活累活经常就雇人帮自个给办了,很多人不愿再跟以前一样下那么大的力气。有时候心里也是想要偷懒的,只不过有规矩在那立着,所以只是想想而已。

  若非如此,这段时日这般艰难,只怕难以熬过。

  现在回想,从前安逸时候的想法太危险。他们才刚过了几天好日子就忘了这世道从来都不太平,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怪不得会有那句话,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从前不明,如今是想明白了。

  “要我说这次浩劫也不定都是坏事,也是让咱们警醒,否则这些年咱们还能守住本心,等再过几年十几年的,日子越来越好,谁知道到时候还服不服村里的规定。现在咱们从美梦里醒来了,就不会再犯这样的错了。”

  “对,这肯定是老天又给咱们历练的机会,咱们桃源村经历了这次磨难,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那还等啥,咱们必须来干一杯,为了死去的人,也为了活着的人!咱们桃源村人是打不垮的!”

  “对,咱们桃源村人是打不垮的!”

  所有人都齐齐举起酒杯,就连孩子们也不例外,不管杯子里是酒还是水或是其他,大家齐刷刷一饮而尽。

  “痛快!”

  “来来来,吃吃吃,以后就吃不到这么简朴的席面了!”

  “听你这么一说,我倒觉得以后要不然每年这时候都办这么一场,席面就跟今天的一样,玉米面、大红薯为主,这也是告诫咱们不管啥时候都不能忘了今天,不能忘了以后的好日子来之不易。那个词叫啥来着,对,忆苦思甜!”

  这话一落,众人皆是相应,远处的人听不清的都纷纷询问,一听是这提议纷纷表示赞同。之前他们虽然也一直在告诫自己,不能因为有几个钱就忘了从前,但是到底还是松懈了,他们都如此他们没有吃过苦头的孩子更甚了。如此一来,倒也是为了提醒大家,不管啥时候都莫要忘了本心。

  大家纷纷赞同了,里正和族老们还有常喜乐等人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当场就给采纳,记录在村里的重要事件薄里。

  而经过这么一出,常喜乐觉得以后的教育要多增添点内容,包括桃源村的发家史还有得安排孩子们进行劳动课等。现在虽然并没有什么必要,可谁知道以后如何,倒不如当做祖宗的规定直接定下来必须如此,后世之人只要没有忘本就会执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后人。

  虽然看不到未来,也顾不了那么长远,可常喜乐依然非常希望自己所做的努力能让这个村子长长久久的幸福下去。

  伤痛虽然没有完全抚平,可生活还要继续。

  葬礼的第二天,桃源村又恢复从前的劳作。回来了这么多人,又为桃源村增加了不少劳动力。虽然有不少人受了重伤,难以像从前一样劳动,可只要还能动的,常喜乐都能给他安排一个适合的岗位。这就是桃源村工种多的便利之处,若只是种田,想要把所有人安排妥当,又不让人觉得是明显的同情,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着实很有难度。可现在却是不愁,总能给大家找到合适的活儿。

  这些退伍之人虽然贡献巨大,即便不劳作桃源村也能供他们到老。可人一闲了就容易出事,这里的娱乐又少,且这些人还那么年轻,又是被视为顶梁柱的壮丁,若什么都不做长久下来很容易自我否定。

  所以不管是他们本人还是其他人,都不会让他们无事可干。

  就此,常喜乐和里正以及族老们第二天就召集归来的人召开一次大会,并将之前商量好的职位以任命书的形式分发给大家。

  一边分发里正一边道:“这是咱们村里头商量给你们安排的职位,你们这几天先自个琢磨琢磨,看这份工能不能做愿不愿意做。要是愿意的就到我这领工牌,我就给记在名册里,若是不愿意的也找我把自个的想法告诉我,包括自己想要做什么等等,最好都说清楚。这样我们才好再给你们安排合适的,以免浪费时间。大家都是给咱们桃源村长脸的,村里头必不会怠慢,不管有啥意见或者建议都可以跟我提。”

  大家把任命书拿到手,将职位的具体解释,需要做什么都详细看了一遍,除了几个性子冲动的当场就要应下,其他人都并不急着表态。

  当场要应下的被里正打了回去,“别急着现在就应,你们都是有家有儿女的人,这不仅仅是你们的事,也关系整个家。所以回去好好跟家里的人商量商量,决定好了再回复我。否则定下了想要再变动,那就没那么容易了。”

  这是村子一贯作风,大家都未说什么就拿着任命书回家。

  过了几天,除了少部分人有异议之外,大部分人都遵循村子里的决定。

  而有异议的基本都是觉得那活儿太闲了,他们虽然现在受了重伤,缺胳膊少腿的,或是身子骨不太好干不得重活,可坚信自己不是废人。那些工作跟养老差不多,这让他们没法接受。

  都是热血男儿,有如此想法并不为奇。

  不过常喜乐还是劝道:“你们刚从战场回来,身上的伤都没有痊愈,需要好好养。因此一开始不宜太过劳累,若怕你们想太多,要按照我的意见这一年内都不应该干活的。”

  几人听了顿时急了,“这可不成,我们要是闲着会憋出病来的!”

  常喜乐笑道:“正是因为知道你们会如此,所以才会给你们找些轻省的活。我知道你们是啥心思,可也不能急。受了伤就得好好养着,否则落下病根以后不是更干不成事吗?所以你们安心先这么着,等你们养得差不多了,再换岗便是。我又没说过以后只能干这个了,都是根据大家需求和条件来随时变动的。”

  几人听了这才放下心来,最终调整了三个人的岗位,且变动并不大,其他都按照村里定的那样上岗做活。

  桃源村的人又开始投入到劳动之中时,朝廷对桃源村的奖励也下来了。

  

  第104章 奖赏

  

  桃源村甚至整个稻香县在这次大难之前展现出的大义让皇帝在朝堂之上夸赞了几次,其一确实是因为桃源村能做到这般地步,让人不得不惊叹;其二也是用其作为榜样去激励其他人,因此朝廷对桃源村的奖励必不可少。

  皇帝授予桃源村人永世不需缴纳赋税不用服兵役徭役等,并赐予大量的农具、金钱、书籍和粮食。

  每一样都是贴到大家的心坎里,不会是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完全符合桃源村人的需要。

  而常喜乐和常昱均被单独奖赏,其中最关键的要数赐予常家铁卷丹书。亦除谋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并惠及子孙后代。

  常喜乐接过铁卷丹书的时候,整个人舒了一口气,这皇帝果然是个仁君,不枉他们之前那般竭尽全力力挺。

  常昱之前名声在外,虽然当时极大鼓舞了大家的士气,并扭转了整个局势,之所以这般顺利的获得胜利,常昱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功臣。没有他,最后到底如何谁也不敢确定。

  可同时常喜乐也很是担忧,如此可怕的刺客,在重兵把守之下都被割了脑袋,当今皇帝会不会也忌惮这样的人存在?会不会也担忧自己在睡梦之中神不知鬼不觉的的失去性命?

  他甚至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在暗地谋划如何炸死的计策。可现在有了铁卷丹书,他至少可以稍微松一口气,不需要如此紧张,只需像从前一般正常生活亦可。

  皇帝发给他们免死金牌,亦是说明对他们的信任。而且不是发给他们两个人,而是整个常家三房,更说明了对他们的欣赏。毕竟他们二人成婚是没有子孙后代,如此也是让受惠之人更多,让他们更加安心。

  “谢主隆恩,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常家人虔诚叩拜,对赏赐都十分满意。

  领旨完毕,常家人从地上站起,常喜乐对着宣旨公公道:“公公远道而来实属不易,若是不嫌弃在寒舍吃些粗茶淡饭再走如何?”

  宣旨公公是个长得有些胖乎乎,笑起来很喜庆的人,笑道:“正等常先生说这话,早闻桃源村的吃食虽然简单却十分美味,早就想尝一尝。这次出来宣旨可是杂家好不容易争取到的,自然不能错过!”

  常家不仅仅得到了铁卷丹书,常喜乐和常昱还分别被赐予清竹先生和猛虎勇士的名号,虽然只是个名号并没有什么实权,却是对他们很大的肯定。

  赞赏常喜乐的品性高洁,常昱的勇猛善战。

  常喜乐自然知道这不过是客气话,但是这些人愿意留下就已经表明了态度,说明皇帝对他们非常的赞赏。

  常家人原本还担忧不知如何接待,虽说公公的官不大,却是皇帝身边的人,而且是代表皇帝来的,这些人在宫中吃香的喝辣的,虽然公公话语里说的好听,可实际什么山珍海味没有吃过,对他们这粗糙的吃食肯定不稀罕的。

  常喜乐直接让他们按照平时宴席准备,既然对方要吃农家宴,他们就上这些菜。况且他们如今早就不像从前,做些稍微讲究的菜还是可行的,无需太过在意,毕竟真要让他们做那种讲究精致的菜肴只会四不像。

  而这一行人都吃得十分痛快,那公公解释道:“杂家还是第一次出京这么远,还是乘了这么长时间的船,整个人每天都晕乎乎的,什么都吃不下,这些饭菜正好合适。”

  这些人精的话只能听一半,但是也能看出对方至少不反感,没有觉得被怠慢于常喜乐一行人来说就已经足够。

  宣旨公公临走前还道:“常先生如此有才华,为何不打算入仕?如今朝中正缺常先生这样的人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2页  当前第1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9/12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桃源农家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