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桃源农家日常_分节阅读_第23节
小说作者:络缤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599 KB   上传时间:2016-06-01 21:11:14

  不是常喜乐差别对待,而是二房和其他人家不太一样。

  其他人家人丁兴旺,想抽出人手并不难,二房却不同。

  由于目前这情况肯定只能先顾着常家人,尤其涉及方子啥的,是不好传给其他人家的。

  而二房现在人太少,前面四个闺女都已经外嫁了。常二伯又去挖河道,家里头只有马二婶和一个准备出嫁的闺女常木花以及才刚八岁的常喜宝。

  常二伯不在,二房家里的活就已经够他们忙的了,还是靠出嫁的闺女和女婿经常过来搭把手才算缓过劲来。之前他们家给常喜乐家做腌菜,也多亏了出嫁的闺女。

  坐腌菜因为是自家手艺,常喜乐他们只管收购倒是不要紧。可若是做生意,将方子给他们,却拉着出嫁女一块做就有些不妥当了。

  虽说这里不至于说出嫁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像同村或者离得近的闺女女婿回娘家帮忙的事也经常发生,可到底还是把闺女当做是别人家的人了。

  常喜乐要是不计较,帮着二房一家生意其实也就相当于帮了其他姓的人家,很容易闹矛盾。

  因为这里头牵扯就大了,常氏一族不止他们这一支,你帮了别人家咋就不帮自己族人,可是要被族长和族老们拉去谈话的。即便是秀才,只要还生活在这里,也不是能为所欲为的。

  即便那些出嫁女只是搭把手,不去沾染方子啥的,那也是不成的,因为这压根说不清楚。

  可要只是二房现在几个人操持生意,那人手肯定不够。

  由于工地那不缺干粮,所以所做的吃食最好都是汤汤水水的东西。加上还要带柴火锅碗瓢盆啥的,肯定得推车或者赶车。不管哪一种,保险起见最好是两个人搭伙才方便。

  虽说这世没有那么多男女约束,可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家跑去去都是汉子聚集的地方,抛头露面做生意总是有些不妥当。如此一来马二婶就没有人搭把手了,就算常二伯回来也是不便,家里还是得有个大人主持。这做生意也不能把家里的活给耽搁了,对农家人来说那些才是根本,这些只是外快。

  当然这些都不是不可克服的,硬着头皮上也不是不行,具体还是得看他们家自己是什么个想法,所以常喜乐才有这么一问。

  马二婶明白常喜乐的意思,顿时也顾虑起来。之前她其实也想过这些,只是见大家说得热火朝天,她也心动了。可他们这状况确实不像其他家,非要做也成,可总觉得不是太妥当。

  有这样的顾虑也是马二婶是个地道农家人的缘故,一时难以改变自家的生活习惯。

  见她如此态度,常喜乐又道:“二婶你们家里可以商量商量,到底要不要去做。如果不去,我这还有主意让你们有钱挣。”

  马二婶一听顿时眼睛一亮,“你先说说啥主意。”

  常喜乐笑道,“就跟之前的活差不多,只是量更大了。我们另外几家要是生意做起来了,需要的东西就多了。可我们平时要做生意,又要忙家里的活,也就没时间顾上很多东西。所以到时候可以我们在外头做生意,你们呢就在后头给我们供货。

  到时候米粉、米线、米皮、腌菜、跟村里人收蔬菜鸡鸭鸡蛋等等食材,都由你们全权负责。几位姐姐不是都嫁在我们村里头吗,他们到时候都可以一起帮忙。你也不用亲自去动手,一家分派一点任务,你给工钱他们干活就成。既能帮衬,又不会被说闲话。这样下来也不一定就比我们在外头做生意差,还不需要两头奔波。”

  常大伯直接拍大腿,“我觉得这主意成!木花过年就要成亲了,你们也得准备准备。出嫁以后你们家人手更少了,哪里有人手去管那生意。你们现在接了这生意也是做不长久的,倒不如按照喜乐说的去做。”

  马二婶有些犹豫,“这,这不大好吧,那不是要赚你们的钱了?”

  马二婶几乎一听就明白了,低价从闺女女婿那收东西,转手高价卖给其他几房的人,这活怎么想都不厚道。

  常喜乐见马二婶反应这么快,说明心里是个清楚的,更加觉得她适合干这事。二房人口少,这种中间人的活反而更合适。

  “二婶你去收去安排这些事多费劲啊,到时候肯定得耽误自己手里的活计,怎么就收不得钱了?而我们因为你们帮忙也省心不少,这钱怎么不值得掏?这道理不是之前就讲过吗,你看最后我们家吃亏了吗?不仅没有吃亏,还挣得更多了!这叫做分工协作,一环扣一环才更加顺畅,互惠互利谁也不亏。”

  大房和四房的人听到这话也更加乐意了,他们也知道这是常喜乐故意要帮衬四房呢,否则这些活他们也是能自己做的,还能省钱。可现在听这么一说,又觉得不仅仅是帮衬,也是给他们行方便。

  常四叔道:“二嫂,你要是拿不定主意不如明天跟着喜盛他们去河道那里找二哥商量商量。”

  马二婶想了想,“成,明天我找我家那口子问问,要是定下来,以后就多谢各位兄弟帮忙了。我们不是不知道好歹的,这些都是你们故意让着我们家的,这是让我那几个闺女在婆家长脸呢!生分的话我也不说了,只是以后过手的东西我保证不会出差错,否则我就罚十倍还你们。对了,到时候我会摁红手指,绝不反悔!”

  这话说明马二婶心里是非常想接这活的,只是决定权还是得交给常二伯,基本也八九不离十了。

  果然第二天马二婶从河道那回来,就给常喜乐肯定的消息,这活他们也接了。

  而其他两房经过一晚上的讨论,都决定干了。

  常喜乐也是个说做就做的人,大家都有这个打算,就将几样东西做出来给大家尝一尝。

  最先想要尝试的是臊子面和米皮。

  面粉是之前常喜乐去县里买的,他本来只是贪嘴了,没想到这么快就用到了生意上。

  常喜乐的臊子面做法类似岐山臊子面,只不过猪肉不好买,臊子里猪肉只能换成鸡肉或者鸭肉,还有一些佐料也得跟着这里的实际情况而变。味道肯定会有不同,但是只要味道好,就不愁没人喜欢,还能当做是新创意。

  有了之前螺蛳粉的练手,常喜乐现在自信了许多。而且他觉得柴火做出来的饭菜要明显比煤气灶电磁炉啥的要香,也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真的如此。

  擀面条的手艺常喜乐不及吴四婶,他虽然以前练过,但是到底不是正经吃面食地方长大的人,所以平日做得少,理论丰富,实践差了些。所以只是指导了一些以前掌握的技术知识,由吴四婶直接亲自操作。

  臊子面最重要的就是臊子汤,常喜乐先将鸭肉切成小碎片,然后放入烧开的油锅翻炒,配以姜沫花椒等搅拌。这个很讲究火候,什么时候放什么非常讲究,味道好坏差别都在这些小细节上。

  肉臊子做好盛起,又将事先备好的木耳、豆腐、鸡蛋和黄花菜依照一定顺序入锅翻炒,炒制成一盘入汤菜。火候、各种菜和佐料的入锅顺序、配比直接影响着它的口感和色泽,常喜乐这方子的价值也就在此。

  两者炒好端放到一边,那颜色叫个鲜亮,味香叫一个扑鼻!在外头等的人直觉得心痒痒,这也忒勾人了!

  两者做成,在锅里注入清水,分别将两者放入锅中按照火候比例调味,等汤成以后,再淋到刚出锅的面上,一碗改版的岐山臊子面出锅。

  这臊子面颜色鲜艳,气味浓香,口味酸、辣、香,一端出来,大家就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大家也不客气,全都拿起筷子吃了起来,东西一入口,那种酸辣爽感立马从口腔窜到身体各个地方!这也忒好吃了,简直停不下来!

  常喜乐道:“每个人对酸味的要求不同,所以我并没有放多少醋,到时候若是嫌不够就让他们自个加醋。这个醋的做法和咱们这里不太一样,到时候这个我也会教给你。”

  吴四婶只顾吃面,听到点名也不管什么就连连点头。

  不是她太馋,实在是这味道太好了!她自觉做面食还不错,虽说这些年有些生疏了,可底子还是在的。现在才知道比起常喜乐还是差了不少,怪不得常喜乐敢教他,这都是因为有底气啊!

  常喜乐却是知道,不仅仅是方子的缘故,也是吴四婶以前家里穷,哪会这么讲究。这里这么多配料可是得花不少钱的,光看着油汪汪的视觉效果就明白了。再想之前他刚穿越过来,弄个菜就用筷子沾点油就算完事,这哪里是能一起比的。

  吴四婶吃完意犹未尽道:“这生意能成!”

  “这东西真好啊,一碗下去,整个人都有力气了!”常四叔由衷赞道,像他对面食不是很感兴趣的,都觉得味道非常好。

  其他人也纷纷叫好,这让四房的人更加充满了信心。

  等常喜乐将看着就十分清爽可口的米皮端上来,又是一群人那赞叹。这大夏天的吃点凉爽的东西,还真是解暑舒坦。最重要的是,这种味道完全和别的吃食岔开了,这就丰富了口味,不会让相似的东西互相抢了生意。

  刚才觉得没吃饱的,又毫不客气的甩开膀子吃了起来。心里暗暗庆幸,还好肚子还有地方!

  第二天,常喜乐示范了老鸭汤粉丝以及咸豆腐脑,粉丝之前就已经准备好,因为要控制成本,这两样相对螺蛳粉和臊子面就相对简单。

  先碗里调好盐酱,再倒入烫好的粉丝、鸭血、豆腐、鸭胗、鸭肠,然后淋上热滚滚的鸭汤,最后撒上香菜、香葱,一碗老鸭粉丝汤就出锅了。

  咸豆腐脑则更加简单,将放入调好的盐酱、撒上切碎的酸菜和香菜洒在豆腐脑上亦可,吃的时候拌一拌就成。

  这两样东西虽然简单,却也同样备受好评。尤其是那老鸭汤粉丝,大家没有吃过粉丝都觉得这口感很是顺滑,这么一吸特别的爽快,要是配上干饼那可就是一绝了。

  常喜乐安排这些东西都是有讲究的,制作豆腐脑的时候也就顺道把臊子面、老鸭粉丝汤、螺蛳汤烫菜里的豆腐给做出来;臊子面只需要肉,剩下的鸡架或者鸭架还有里头的鸡血、鸭血、鸭胗等等可以给老鸭汤粉丝或是鸡汤粉丝,诸如此类。

  这么一来就不愁买不到自己想要的,或者买一样还剩下食材不知道怎么办。这里可没有专门卖这些东西的地方,有也在县城里,路途太过遥远。

  大房和四房的人虽然当时没有给确切答案,但回家讨论之后,都觉得这生意可做,全都打算加入进来。

  常喜乐便将前期投入等,逐一介绍清楚,让他们再次定夺。

  要是以前常喜乐突然来这么一个主意,哪怕是再信任常喜乐,也是不敢着手去干的。毕竟投入这么多钱去做一个不熟悉的东西,实在难以跨出这一步。他们手头里的钱可都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对于他们来说这投资非常大,不敢如此冒险。

  可是这段日子常家三房生意做得红火,才多久工夫竟是连牛车都给买了,这让他们就意动了。再者常喜乐做足了准备工作,将成本等一一说明,这让他们也更加信任。大不了就试一试,要是卖不出去大不了自己给吃了!

  两房一咬牙就拍板定下,这生意,他们做!

  既然决定开干,就要跟常喜乐签订合约。

  常喜乐所运用的合作形式有些像前世的加盟店,提供技术还有指导,比如如何分工安排等等,且包教包会。别看这些不起眼,一个合理的统筹能省很多时间和力气。大家都没有做过生意,难免刚开始一头雾水,有人指导就没有那么茫然了。

  不仅如此,常喜乐还让常喜盛来给他们做了一次销售培训。

  常喜盛做了这么长时间的生意,现在已经非常纯熟了,并且在实践中总结很多经验。这些经验都是极为宝贵的,尤其对于从不曾做过生意的人来说。它能让大家少走些弯路,毕竟大家都没啥钱,虽然是小生意也是亏损不起,不能出一丝差错。

  而这些费用则是从一开始就定下来,也就是所谓的加盟费,每个月固定缴纳一定的钱。一直到河道工地结束,不管以后是否经营,也不再收取,但必须要保证方子不可外泄,更不可以转卖他人。

  而这些费用则是从一开始就定下来,也就是所谓的加盟费,每个月固定缴纳一定的钱。一直到河道工地结束,不管以后是否经营,也不再收取,但必须要保证方子不可外泄,更不可以转卖他人。

  常喜乐还免了他们第一个月的份子钱,以保证他们见到钱以后再交钱,让他们心里更踏实些。毕竟这投入还是不小,既然是亲戚,也不用抠得那么厉害。

  按照合约,头一个月常喜乐每天都会亲自去指导,以免因为手生而浪费食材。于是只能来回跑,整天忙碌得不行。

  孙婆子虽然心疼,却也不再说些什么。她现在已经明白,常喜乐做这些是想振兴他们整个常家,是不乐意听到她说些不三不四的话,这是一个男人的抱负,她可不能这时候拖后腿。

  两房人准备了几天,确保已经没有纰漏,便开始正式生意了。

  第一天出摊,整个常家人都非常的担忧,一整天都没法好好干活。如今他们是被捆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孩子们早早就在村口等着,一看到三辆牛车驶来,都纷纷跳了起来,连忙跑回家告诉大人们。

  牛车刚进村就被团团围住了。

  “咋样,咋样!”

  常喜盛在最前头,得意的挑高下巴,嘴角裂到了耳根,“你们自个看我们车上的东西。”

  大房和二房派出去买卖的人齐齐将车上的坛子罐子掀开,全都空了!

  这生意,成了!

  

  第28章 有钱大家赚

  

  大房和四房的人牛车都来不及赶回家,家里的活也不管了,全都聚集到三房这里来,就连二房的人也来了。大家全都迫不及待想要知道一天下来,生意到底如何,是赔是赚,数额是多少。

  大房和四房的人也不避讳,直接把钱洒在地上,在三房屋里数了起来。事先常喜乐就把成本计算清楚,包括地里自个种的全都按照市价给算进去,最后一加减,大房和四房今天都赚了一贯多钱!

  最为年长的常大伯都忍不住砸吧嘴,说话声音都颤抖了。虽说之前就知道三房一天挣得不少,可那是人家的,自家也能挣到,钱摸在手里,那感受完全不同。

  “这,这也忒多了!”

  其他人也纷纷觉得有些眼晕,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这辈子还能这么挣钱的,这钱来得也忒容易了!虽说做的时候也十分辛苦,还得十分讲究,一步都不能错,来回奔波也很折腾,和种地的辛苦是完全不同的,可架不住挣得多啊,还立马就看到收益。

  “你们掐我一下,看我是不是在做梦!”周大婶晕乎乎道。

  马二婶噗嗤笑了起来,“大嫂,平日你最是沉稳,瞧不得别人眼皮子浅,你看看你现在都成啥样了。”

  周大婶却不觉得丢人,道:“这不是没见过世面吗,一天挣一贯钱啊,以前哪里敢想!一个月能挣个几百文,我们都觉得乐得不行。别的不说,咱们织那些布,一天从早织到晚,累得全身酸疼,有时候都僵在那动弹不得,织好了都舍不得给自己穿,家里的孩子们碰一下都要被胖揍一顿。可咱们这么稀罕的东西,拿出去卖才能拿那么丁点钱,还成天被压价。我们家不是织好了不少布吗,前两天拿到县城里卖,一匹布又被压低了十几文钱。”

  马二婶惊道:“啥,这布又被压价啦?!今年都压了多少回了!这以后让人怎么做生意啊。你们家的手艺可顶顶好的,怎么也被压价了啊。”

  “可不是吗,本来想着夏天正好多找些麻织布,能给家里添点嚼用,结果……哎!”

  马二婶这么有些急了,他们家男丁少,地种得不多,织布是家里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闺女们现在虽然都嫁出去了,可在婆家也是靠这个手艺过活。现在布匹的价格上不去,这不是急死人了吗。

  “这些人也忒黑心了,咱们织的布又白又细,转卖出去可是不便宜,但给咱们的价却越来越低。我瞧着怕是秋收的时候,粮食也会被压得更低。”

  常老爹皱紧眉头,“这县里收布匹粮食的基本都是钱家的,他们这是故意在刁难我们桃源村啊!”

  常大伯摇头道:“也不全是这样,收其他村的也很低,里正寻外边人问过的。他们就是黑心肠的,不干人事!别村的人现在也在埋怨呢,可又有啥办法,县里就这么个大户,谁能得罪?总不能自个跑到府里去卖吧,来回路费都不够折腾的。”

  “那只能吃这亏啊?!”常四叔恼怒道,随即想起什么,“我说你们也够会扯淡的,现在在说吃食生意的事,都胡扯哪去了!我都给你们弄晕乎了。要是咱们这生意能成,哪里还用担心啥布啊粮食的,大不了咱们自己穿自己吃!”

  大家一听这话可算反应,这又闲扯到哪里去了,眼前事还没说明白呢,顿时又乐呵起来。可不是吗,他们这生意要是做起来,都跟今天这么赚似的,哪里还用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2页  当前第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12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桃源农家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