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世文豪_分节阅读_第15节
小说作者:木兰竹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610 KB   上传时间:2016-09-28 16:27:29

孺子可教也。

余柏林为自己定下了五个计划。

第一,早起早睡。日出则起,日落则睡,持勤不断;第二,平心静气。戒骄戒怒,每日三省吾身,平息心中浮躁之气;第三,专注专心。不贪多,一本书未读通思明,不读下一本书;第四,习文练字。每日练字一个时辰,并做讽古文一篇,时政文一篇,经义文一篇;第五,养身养气。每日锻炼半个时辰身体,不大鱼大肉,夜不积食。

张岳看了余柏林的计划之后,问道:“为何只有文章,不做诗词?”

“诗词只是小道。”余柏林道。

张岳露出笑容,点点头:“你以诗词闻名,为师还担心你浸淫此道,误了正事。见你心中有数,为师就不多说了。这计划很详尽,你当如实完成。”

读书主要靠的是自己的努力,他这个老师只能解惑而已。

余柏林把这些事写在纸上,挂在书桌前,每日自省。

封蔚虽说每日按时“回家”,但和余柏林各做各的事,互不打扰。只吃饭和锻炼身体时在一起。

余柏林除了给张岳看的这五点,实际上自己还有另一件事做。

这件事暂时不能给张岳说,说了张岳估计又会大骂他浮躁。

正如他跟张岳所说,诗词做的好的人成名快,甚至能流传千古,但在科举为官一途上,诗词确实是小道。

诗词做得好,最多称一句才子;而被称作大儒大宗师者,只和文章有关。

包括现代,诗词做得再好,当政者也不会授予你官职,咨询你政务。考公也不考这个。

现在虽说要考诗词,但诗词比重十分低。到了会试,只考经义策论;到了殿试,只考策论。

上层文人,可能诗词做得好,但绝不仅仅是诗词做得好。诗词书画做的好的才子,落第者甚多,就算以此才艺被征召,在皇帝面前,不过是个陪玩者,不会担任实职,拥有权力。

余柏林已经以诗出名,却不想仅仅以诗出名。

著书立言是打响名声最快的途径,余柏林婉拒了封蔚现在出诗集的建议,以后也不准备出。

他想写一本经义相关的书。

若这类书能够成名,他便能在上层读书人中打响名声,成为当代大儒,而非是人家笑谈中的才子。

古文疏注类的文,是科举学子必读书籍。一些公认的优秀的疏注,甚至是考点。

余柏林来自千年后的华国。他所在的国家从古至今一直屹立在世界最顶尖,文化从未断流。即使在现代,华国也对传统文化十分推崇,四书五经更是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

因为考古研究的发现,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四书五经的研究也越发透彻。余柏林是国学大师,自然熟知这些后世已经证明为真理的著作,他自己也曾经写过此类书籍。

现在他选择治春秋,春秋集注类的书籍记忆犹新,要写一本高水准的集注,并不难。

他站在巨人肩上。

但余柏林的年龄是个大问题。

如他七老八十,或者已经进士及第,写这么一本书,大家自然会称赞他。现在写,一些酸儒连看都不看,直接就会骂他胆大妄为,黄毛小子岂敢做注。

放弃吗?不写诗集也可以写文集啊。余柏林想了想,还是决定试一试。

写集注会让人骂他,那表面上不是集注就成了。

余柏林看着自己书本上断句用的标点符号。

不写集注,他写断句总成了吧?

识文断句是启蒙学的,他这个秀才写一本“教断句”的书,总不会说他狂妄?

推广一些自己所用标点符号,经验之谈,总不能说他胆大妄为?

而断句总要说明为什么断吧?要结合上下文写一写含义吧?要引经据典写一写读书心得吧?

披着教断句和推广标点的皮,实际上是集注的骨和肉。

余柏林觉得这可行,便在每日计划中加入了著书一条。

而著书,其实也是做学问。余柏林所做春秋集注已经着眼未来,但还要立足当下,用当下已有的典籍来论证。只说所读的书,工作量就不小。

有现代的基础,余柏林每日也只能写千字不到,要想完成这一本书籍,得要秋闱之后。

恰好用于会试之前打响名声。

若能在乡试中考得好名声,这一本书的推广应该会更顺利些。关于书中论证,看到的读书人也会更认真对待。

……时间在余柏林用心读书中一点一滴的飞逝,转眼就到了乡试的时候。

入考场前,张岳将自己科举的经验传授给余柏林,并仔细检查了余柏林的考箱,增添了不少东西。

“这考试之后,考号会被锁住。只有更衣和交卷时方能出来。”张岳道。

考号指考试时的隔间,更衣即指上厕所。

“考号最差为雨号、臭号。你当做好万全准备。”张岳提醒。

考场并非年年返修,有些考号年久失修,漏风漏雨,称雨号;而临近茅厕,气味难闻的则是臭号。

分到臭号和雨号的考生,显然会因为环境,影响考试发挥。

不过张岳则道,读书人当心无旁骛。所谓臭号雨号不过是借口。若余柏林真分到臭号雨号,也当不为外部环境所动。

余柏林觉得这应该不太难,他被丢到军队的时候,更苦的环境都经历过,还怕什么臭号雨号?

封蔚也担心余柏林分到臭号雨号,本来他想打招呼让人把余柏林考号调到最好的一片区域,被余柏林拒绝了。

余柏林不想这么早暴露他两交情。

何况他运气说不定没这么差呢?

结果……他运气还真的挺差,正好分到臭号和雨号的综合体。

屋顶漏雨,窗户漏风,隔壁还是茅厕。

余柏林苦笑。这次考试结束之后,他得烧高香洗霉气。

第二十二章

还好余柏林做了万全准备。

屋顶不高,站在桌子上就可以够得着。他拿出钉子锤子和油布,噼里啪啦把漏雨的地方补上。然后,他又拿出布片和浆糊,补好窗户。

余柏林试了试竹门,发现竹门也漏风,便又在竹门上挂了一块布作为门帘挡风。

最后他将考号内打扫干净,拿出熏香点上,驱除异味。

看了看整理好的考号,余柏林心情不错。

就算是最差的考号,打整一下也还是可以嘛。

巡视的考官正好走过来。这一处都是雨号臭号,一路上他见着许多考生如丧考批,一些考生甚至已经大呼小叫,说苍天误他,难道只能三年后再考。

巡视的考官心情很差。

直到见到余柏林时,他皱着的眉头才放松。

余柏林分到的是最差的考号之一,可他不见沮丧不说,还动手将考号打整修缮,现在正燃起炭火煮食物吃。

现在一些学子只会死读书,半点自理能力也无。

考场虽不是年年翻修,却也不到年久失修的程度。就算隔壁是茅厕,隔着一扇墙,门口又有竹门挡着,能有多臭?

就算窗户门扉漏风,用布挡一挡不就成了?

就算下着雨,你不会撑着伞?

考官对余柏林印象很好,专门去查了查这个考号坐的是谁,当看到余柏林的名字的时候,叹了口气。

原来余柏林本来是分到最好的考号之一。这个考号其实是何次辅家子侄分到。

对于朝中有权势的人而言,虽不可能作弊,其他方面却能行个方便。

比如那何姓书生事先就能得知自己分到哪个考号,然后疏通关系,让人把自己换到最好的考号。

最好的考号中,余柏林虽是张学士弟子,但本身家势最差,就和何姓书生对调了。

本来余柏林好歹有张岳做靠山,被从最好的考号调出去时,本想给他分一个较好之处,调一个没权没势没靠山,且屡试不中的人到这个考号。

后调考号的人想,余柏林得罪过德王,或许他可以给德王卖个好。

这又不是徇私舞弊,若余柏林在这种环境下也能考出好成绩,他们也不会打压。

若余柏林因为环境缘故没考好,以张岳性子也不会找人麻烦。

巡视的考官虽觉这事不太好,但他并无权力反对,只能叹息希望余柏林不要因为此磨难影响发挥。

现在看来,余柏林心性并不像外人所传的那样。很难想象这个人曾经因书生意气得罪德王。

不过看德王目前所为,也并不像被余柏林得罪了的样子,反而很欣赏余柏林。

说不准余柏林是从张学士那里得到什么内部消息,才会在赏花宴上如此作为?听闻张学士和皇后娘家关系不错。

若真是这样,这次想拍德王马屁的人,可拍到马蹄子上了。巡视考官心中嘲笑道。

余柏林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引起了考官的注意。他就着铜炉炭火下了二两清水面,切了几片卤肉烫了几棵青菜,还搁了一个荷包蛋在上面,吃的肚子浑圆,休息一会儿之后,开始看题。

乡试考三场。

第一场考经义六篇,其中从四书中各出题一篇,从五经各出题三篇,考生选择自己本经作答。

第二场考应试诗三首,官场上常用应用文格式诏、判、表、诰各写一篇。

第三场考试为七篇策论。

每场考试三天,中间间隔一天。

题量大不说,越到后期考生精神越差,考完大病一场的人不少,直接死在考场上的都有。

负责考试的人也知道这个规律,所以科举重首场。

若是后面两场中规中矩不出错,基本上四书定录取,五经定名次。

因此榜首为经魁,五经魁中择一人为解元。

余柏林审题之后,心中轻松一半。

有一个好老师,真是事半功倍。四书题王岳压中了一半,其余两道他在现代听过老国学大师们讨论过。五经题因为他要著书的缘故,《春秋》被他揉碎了读,自然更不在话下。

“运气好,说不定能得个经魁。”余柏林小声自言自语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8页  当前第1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16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世文豪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